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8658031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0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试题结构分析在生物高考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复习中的应用及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方向n n试题结构分析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试题结构分析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n n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n n生物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生物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一、试题结构分析在高考复习中一、试题结构分析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的应用n n什么是“试题”?n n“试题”的构成要素有哪些?n n“问题解决理论”关于问题结构成分的划分n n“试题的难易”决定于哪些因素?1.1.什么是什么是“试题试题”?n n教育心理学对试题的定义:2.2.试题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试题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立意

2、?立意?n n要体现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n n要重视要重视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分析分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测量;n n要重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情境情境? ?n n高水平的认知能力是指分析、概括、综合、推

3、分析、概括、综合、推测、评价测、评价等能力。n n考查考生这些高水平能力时,需要将考生置于新情境材料中,让考生对其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推测和评价,如2011全国课标卷32题。n n如果用考生熟悉的情境材料或用与教材语言相同的材料,考生很可能会凭着记忆,完成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导致仅仅考查考生的简单记忆能力,考试结果并不能反映考生的高水平认知能力,如2011全国课标卷6题。设问?设问?n n测量目标?n n行为目标?3 3、“问题解决理论问题解决理论”关于问题结构关于问题结构成分的划分成分的划分n n“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十分复杂的认知技能,是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一定认知操作或技能

4、活动(操作算子),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n n“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也可以理解为在问题空间问题空间进行搜索,通过一系列认知操作后使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n n问题空间问题空间:问题的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3 3、问题解决理论关于问题结构成分、问题解决理论关于问题结构成分的划分的划分n n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是一组,是一组,是一组已知已知已知已知的关于的关于的关于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的描述。的描述。的描述。n n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

5、的目标状态,是关于,是关于,是关于,是关于问题结论问题结论问题结论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n n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n n是指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是指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是指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是指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n n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

6、一定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活动或思维认知活动或思维认知活动或思维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活动活动活动才能找到答案。才能找到答案。才能找到答案。才能找到答案。n n由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是存在限制和障碍的,也就是问题解决过程由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是存在限制和障碍的,也就是问题解决过程由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是存在限制和障碍的,也就是问题解决过程由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是存在限制和障碍的,也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遇到的中所遇到的中所遇到的中所遇到的困难困难困难困难。n n该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的完成,或困难的克服,需经过一系

7、列认知操作该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的完成,或困难的克服,需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该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的完成,或困难的克服,需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该认知活动或思维活动的完成,或困难的克服,需经过一系列认知操作(借助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才能实现。(借助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才能实现。(借助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才能实现。(借助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才能实现。n n2008-2008-2008-2008-全国理综大纲乙卷全国理综大纲乙卷全国理综大纲乙卷全国理综大纲乙卷-2-2-2-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某水池有

8、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

9、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是(是(是( )n nA A A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n nB B B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n nC

10、C C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n nD D D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问题的结构成分举例分析:问题的结构成分举例分析:难度值:0.55n n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n n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问题

11、情景问题情景问题情景问题情景n n甲、乙种群的类型甲、乙种群的类型n n坐标图反映的甲、乙种群关系坐标图反映的甲、乙种群关系n n丙的类型及食性丙的类型及食性n n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起始状态中的问题条件(限制问题条件(限制问题条件(限制问题条件(限制)n n大量的(丙)大量的(丙)n n仅剩一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n n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n n试题的目标状态(试题的目标状态(测量目标测量目标测量目标测量目标)-三个种群的关系及变化?(变化的结三个种群的关系及变化?(变化的结果是剩哪个种群?测量目标涵盖行为目标)果是剩哪个种群?测量目标涵盖行

12、为目标)n n事实的目标状态(事实的目标状态(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剩哪个种群?剩哪个种群?n n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问题的中间状态:n n食物链食物链n n竞争竞争 n n是何是何为何为何如何如何若何若何(试题的难度逐级递增)(试题的难度逐级递增)n n是什么?n n为什么?n n怎么样?n n假如是,又会怎样?设问的设问的“四何四何”分类分类(1)是何是何(what):一些表示事实):一些表示事实内容的问题,重在点明本质、实质、内容的问题,重在点明本质、实质、要素,在答案中含有事实性要素。要素,在答案中含有事实性要素。 例如:例如:2011全国课标卷全国

13、课标卷-6题题 (2) 为何为何(why):一些表):一些表示目的与理由的问题,说明为什么,示目的与理由的问题,说明为什么,有关目的、价值、意义、理由的问有关目的、价值、意义、理由的问题。题。 例如:例如:20112011年全国课标卷年全国课标卷年全国课标卷年全国课标卷1 1、3 3题题题题(3) 如何如何(how):一些表示):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方法、途径与状态状态的问题,说明怎么样,用什么方法、手段、的问题,说明怎么样,用什么方法、手段、途径,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情况等问题。如果是途径,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情况等问题。如果是表示一种方式,通常需要了解其过程;如果是表示一种方式,通常需要了解其过程

14、;如果是表示一种状态,表示一种状态,通常需要了解其具体的程度通常需要了解其具体的程度。 例如:例如:2011全国课标全国课标-32(4)若何)若何(if):一些表示情境条件变化):一些表示情境条件变化的问题,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的问题,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如果”“要要是是”“是否是否”“即使即使”等情况下的问题。等情况下的问题。 例如:2011全国课标卷29题第(3)小题4 4、“试题的难易试题的难易”决定于哪些因素决定于哪些因素?n n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试题的难度,决定于:n n设问n n问题的性质(四何)问题的性质(四何)n n测量目标与行为目标的一致性测量目标与行为目标的一致性n n情

15、景的新颖程度n n问题空间的大小(问题中间状态的繁简)二、二、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年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三、高考生物命题改革的方向三、高考生物命题改革的方向n n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考试不仅要生物考试不仅要在在认知领域认知领域对考生进行评价对考生进行评价,也要尝试在也要尝试在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以及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对考对考生进行评价生进行评价. - - - - “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高考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课题组课题组课题组课题组1.1.认知领域的尝试认知领域的尝试宁夏卷5年命题

16、轨迹2 2、情感领域的尝试与可能、情感领域的尝试与可能n n生物学观点n n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n n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n n进化的观点进化的观点n n动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n n客观真实(2004-(2004-(2004-(2004-江苏江苏江苏江苏-39)-39)-39)-39)n n尊重证据(2002-2002-2002-2002-广东广东广东广东-36-36-36-36)n n批判性思维(2002-2002-2002-2002-理综理综理综理综-21-21-21-21) (2000-(2000-(2000-(2000-广东广东广东广东-4

17、1)-41)-41)-41)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可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可能n n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观念的教育观念的教育n n控制人口增长国策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国策教育n n生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生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行为n n人类中心和种间平等人类中心和种间平等n n竞争进化和合作进化竞争进化和合作进化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观念的启示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观念的启示n n从人的个体本位从人的个体本位部分人的群体本位向人类部分人的群体本位向人类本位转化本位转化n n从为目前的需要向为目前与未来的需要相从为目前的需要向为目前与未来的需要相统一转化统一转化n n

18、从从“人类中心人类中心”向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化转化3 3、技能领域的尝试与可能、技能领域的尝试与可能n n认知技能认知技能认知技能认知技能: :n n辨别控制变量辨别控制变量辨别控制变量辨别控制变量n n给出操作性定义给出操作性定义给出操作性定义给出操作性定义( (因变量的测定方法因变量的测定方法因变量的测定方法因变量的测定方法) )n n逻辑方法的应用逻辑方法的应用逻辑方法的应用逻辑方法的应用n n动动作技能作技能作技能作技能: :n n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的技能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的技能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的技能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的技能n n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技能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技能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技能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技能n n安全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安全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安全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技能安全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的技能n n生物绘图的技能生物绘图的技能生物绘图的技能生物绘图的技能 n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