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上,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所变革的变革,都将在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回答。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必须作出对得起历史的回答。一、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2012年我们开始谈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很遥远。2013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表明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以“革命”的速度发生着“革命”。适应和应对这场革命,也需要我们以“革命”的视野和“革命”速度。否
2、则,必将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1、新工业革命第一重挑战:技术革命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还能成为社会的知识和技术中心吗?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还能跟得上技术革命的步伐吗?第二重挑战:信息技术将以何种方式深刻地改变高等教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机制,互联网已经成为知识信息的核心平台。三个校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两大动力: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先进技术的转移、应用和创新(创新无处不在。技术进步为什么会加速?)2、产业转型升级挑战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了,人才培养培养结构的变化跟上了吗?过去产业结构巨大变化,但高等教育仍偏重专业和规模的量的扩张挑战二:高等学校在区域产业技术进步
3、中有多大的贡献?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发达地区:如何腾笼换鸟?换的是什么鸟?欠发达地区:如何递度转移?转移的是什么?技术进步的内驱机制没有形成。一个集中了地方最优秀人才和青年的机构应当贡献什么?从4%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40%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结构多样性是一切生命系统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创造和发展多样性。高等教育呈现典型的封闭系统下的“墒”增现象。3、大众化高等教育挑战一:如何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从培养精英到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但精英教育的话语体系和制度结构仍然统治高等教育。一元化的评价标准与多样化的禀赋差异。同向化的培养方式与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挑战二:如何走出科举主义与计
4、划经济的历史阴影从培养“干部”到培养“多类型劳动者”。从传统社会的社会分层和流动到市场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统一市场。挑战三:如何走出等级化思维下的高等教育架构高校分级、人才分层分层分类固化公平竞争挑战四:如何突破对外封闭、对内分割的体系框架。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性、多样性和选择性。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脱节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分离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分离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立化思维变与不变变是社会经济需求的千变万化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不变是寻求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直指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1个目标:终身教育体系和人才成长立交桥2个子
5、系:普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3向沟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1、开放融合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体系的基本框架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教育体系和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教育体系如同一繁茂的大树高等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互联网融合融合发展是高等教育进步变革的新发动机。开放融合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高等学校的特色化,绝不可能靠简单的人为规划,而必须在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融合式发展中走出来的。同质化是学科导向的封闭
6、式办学的必然结果。多样化是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1个专业100个学校办,也会有100种风景。 从社会经济的人才类型需求和学习者的禀赋出发传统的分类方法只是描述了高等教育内部的不同维度的特征,是对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基础上多样性的描述2、分类体系一种分类方法科学研究型应用技术型高职专科型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素质结构存量调整、增量提质存量调整的核心是通过分类改革,以引导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增量提质的核心是通过招生计划和院校设置改革,使高等教育新的增量高于同类高校的平均水平。3、建立宏观结构调整新机制人才需求结构示意图改革院校设置制度:从升级制转向分类设置鼓励创设小型特色精品学院各类
7、型的高等学校在统一的制度平台上公平竞争。为民办学校创设公平竞争的环境。4、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给第一线的领导者以最大的自主权,来适应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变化。在学校内部,给予院系和教师更大的自主权。“少将连长”5、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6、实行分类评估评价三、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破除本科和专科的等级化思维。一种职业岗位的初任资格所要求的知识和技术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四年的高等教育来达到培养目标,即是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范畴。技术进步导致的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内在动因。1、本科与专科共同点:地方性或行业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技术技能积累。不同点:技术应用的先进性
8、。人才的复合性。省级政府定位和高校意愿相结合。发挥省级统筹权,允许等待,允许思考。应用技术型高校由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而来,主要是这部分高校必须转型,与高职院校能否升格无关。高职院校的升格问题,取决于国家和地方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的整体考虑。2、转型与升格打碎传统的经济增长链式:将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进步作为产业链价值提升的核心要素。打碎传统的教育发展链式: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绩效评价内置于产业链过程。内置于产业链过程、内化于产业链价值形成3、从产教结合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意味着必须深化产业链分析,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集群。专业做深、做精才能创造价值。跟随
9、领先创新。从大而全、小而全走向特、精、深。4、专业集中度与专业集群化传统学科思维:以学科细分化为主导,重在建构知识体系。学科细分形成专业现代职业思维:以技术技能为核心,重在形成职业发展能力。学科复合支撑专业现代职业越来越多地需要复合型人才,传统学科分类已经不能适应。5、走出传统学科分类思维技能等于职业教育是一个认识误区。任何一个教育领域都是精神、知识、技术、技能的组合。确立技术技能在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6、改变技术技能歧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和培养方式取决于目标职业场景的设定。场景设定使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与建筑四个方面在空间上融合。场景设定使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在时间上统一。7、专业设定:场景教学区实训区(工程实践区)?教学实训?理在前,训在后?从场景体验走向场景内化“这是一个连接一切的社会”知识流和信息流的连接教育和就业的连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连接知连网:知识、技术发展应用的网络。8、建立连接教师。行业顶尖人才。学校有动力在市场上争夺人才,高等教育质量才有可能提高。9、谁来建构场景和连接10、迎接互联时代的挑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