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4“千古一帝”秦始皇课件(岳麓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4“千古一帝”秦始皇课件(岳麓版选修4)(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并吞六国“百代犹得秦政法”缔造统一大帝国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的秦始皇为什么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又有哪些泽被后世的业绩而被尊称为“千古一帝”?导入并吞六国战国时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兵战的阵势。战国“赏功宴乐铜壶 ”铜壶上的水陆攻战纹饰战国战车(复原模型)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铜境上的骑兵形象三戈铜戟(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战国时期,各大国间连年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人民遭受巨大痛苦,渴望结束战争,国家统一。商鞅 战
2、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为了增强国力,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秦国的商鞅变法,在这些变革中收效最大,为秦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人民为国家立军功,并且,废除井田制和贵族世袭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大起来。商鞅戟(战国时期)商鞅量掘开土地上的旧疆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秦始皇 吕不韦像吕氏春秋书影郑国渠遗址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
3、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李斯(?前208年)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战国末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政(秦始皇)任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任廷尉,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反对封建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杀。工书,秦山
4、、琅邪等刻石,传说均为他所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今佚,仅有出土汉代残简,王国维有重辑仓颉篇二卷)。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使)诸侯,盖六世(指孝公及其后五代秦王)矣。今诸侯服秦,譬若(如)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史记李斯列传各国人才来秦图韩非(约前280前233)韩非子书影 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未被重用。著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受到秦王政的重视,被邀出使秦国。不久因李斯、姚贾谗害,自杀于狱中。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5、,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韩非子八经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王翦像战国末年秦将,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受秦始皇重用,先后率军攻破赵国、燕国和攻灭楚国,后封武成侯。其子王贲同为秦将。 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灭六国时军队的强大阵容秦始皇 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
6、221年,秦王嬴政在前世秦王奠定的基础上,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秦调兵虎符 这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将领的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玉柄铜短剑秦琅琊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百姓)康定,利则长久。金石萃编秦绎山刻石 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巡视各地,七次刻石,包括绎山刻
7、石、琅琊刻石、泰山刻石等,现保存下来的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后人的一些拓本、摹本。 秦始皇的刻石文字,对于其统一功业虽有溢美之词,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秦灭六国时间表 国名攻灭时间韩前230年赵前228年魏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齐前221年 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书影 秦都咸阳宫殿用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砖文是小篆字体,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小篆体十二字砖李白 秦王扫六合
8、,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百代犹得秦政法”(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
9、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睡虎地秦简中有法律问答等,为研究秦的律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秦王朝崇尚法家思想,“以法治国”,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律法。秦律对于我国后世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有着重大的影响。云梦睡虎地秦简(部分)中中 央央郡郡县县乡亭里太太尉尉皇皇帝帝丞丞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郡郡守守郡郡尉尉监监御御史史县县丞丞县县令令(长长)县县尉尉有秩三老啬夫游徼亭长里正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设置郡、县地方政权机构秦朝政府中央机构简表秦朝政府中央机构简表皇帝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九卿九卿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三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
10、治粟内史少府九卿九卿皇帝太太 尉尉丞丞 相相御御史史大大夫夫三公三公职务 职责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宫中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廷尉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太仆负责宫廷车马诏版文字诏版文字 (秦始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统一)之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版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版(咸阳宫遗址出土)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
11、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统一之初,丞相王绾说:燕、齐、楚等地距关中遥远,“请立诸子”。群臣表示赞同。廷尉李斯提出异议,认为“置诸侯不便”。他指出,周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相互诛伐,天子无力控制。今海内统一,皆为郡县,便于统治。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群臣。有人称颂说:以前,秦地不过千里,依赖陛下平定海内,“以诸侯为郡县”,国泰民安。又有人进言:“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实行郡县制,为
12、“不师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秦始皇让大家展开讨论。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他指出,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坚决主张推行郡县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和度量衡等标准。秦统一后,如果继续保持各地原有制度,赋税征收、各地往来贸易将非常不便,秦始皇规定以原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各诸侯国原有货币一律停用。秦始皇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重量等计量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秦“八斤”铜权秦铜量统一度量衡秦量、衡制换算表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秦朝半两钱 秦半两钱及钱范 半两钱的币值:在正常情况下,一石米值一百钱,一匹马值一万钱。到了秦末汉初, 一石米值一万钱,一匹马值一百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