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8574522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1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期末考试习题集全(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章 机械设计概论填空题1-1大多数机器都由( ) 、( ) 、( ) 三部分组成。1-2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对象是() ,研究的目的是() 。1-3进行机器设计时,除了要满足使用和经济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满足( )和() 方面的要求。问答题1-4写出下列标准代号的中文名称:GB JB ISO1-5解释下列名词:零件 构件 通用零件 专用零件1-6简述机器和机械零件的设计过程。1-7简述机械零件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意义。1-8机械零件有哪些主要的失效形式?1-9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第 二 章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选择题2 -1 限制齿轮传动中齿轮的接触宽度是为了提高

2、齿轮的() oA 硬度 B 强度 C 刚度 D 工艺性2 -2 因为钢材的种类和热处理对弹性模量影响甚小,欲采用合金钢和热处理来提高零件的() 并无实效。A 硬度 B 强度 C 刚度 D 工艺性2 -3 静应力的循环特性() oA -1 B 0 C 0.5 D 12 -4 改变轴的支承位置时,轴的刚度() o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5增大零件的刚度,其抗冲击的能力() o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2 -6 圆柱与圆柱间的接触应力CH与所受载荷F 的关系是() oA H F B H Fl/2 C H Fl/3 D H F1/4填空题2-7稳定循环变应

3、力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 和() o2 -8 有一传动轴的应力谱如图所示。则其应力幅a=() 、平 均 应 力 m=() 循环特性BT|=( ) 。2-9低副连接的零件的连接表面产生的应力称为() ,高副连接的零件的连接表面产生的应力称为() 。2-10零件发生的() 现象称为振动。2-11零件或系统在规定的时间)o 2-12在轴的直径有突变处会产生( ) ,增大( ) 和增加( ) 都使之减小。 2-13对称循环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 )2-14在一定范围) 。2-15在一定工作温度和应力下,零件的塑性变形缓慢而连续增长的现象,称为()2-16机械零件设计时,计算所用的载荷,称之为(

4、) , 一般用() 乘上名义载荷来计算。2-17设计加强肋应遵守的原则有:( ) 、( ) 、( ) 。判断题2-18零件上受有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载荷作用,则一定要按静强度计算( ) ;若所受载荷大小不变方向改变,则一定要按疲劳强度计算。( )2-19零件的表面硬度越高,其 接 触 强 度 越 差 ( ) , 耐磨性越好() 。2-20机械零件不能正常工作称为失效( ) ,这也意味着零件已破坏。( )问答题2-21列举几种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的方法。2-22列举几种减轻振动的方法。计算题2-23 一长杆直径d=15mm,长度1=1000mm,受拉伸载荷F=30000No已知35钢的 s 310M

5、pa, B 530Mpa;ZG310-57 的 s 310Mpa, B 570Mpa;HT300的B 290Mpao如 用 S S 的强度条件公式,试判别三种材料所制成的长杆的强度。第三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选择题3-1 4 5 钢的疲劳极限 -l=270MPa,设疲劳曲线指数m = 9,应力循环基数N0=5 106次,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4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MPa。(A)539 (B)135 (C)175 (D)4173-2用某种材料制成的零件,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 3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 =2.5o 则该材料的敏感系数q为(A)0.75 (B) 0.83 (C) 1.2 (D)

6、1.333-3形状、 尺寸、 结构和工作条件相同的零件, 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 a)HT200;b)35钢;C)40CrNi钢。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a)和 b) (B)c)和 a) (C)b)和 c) (D) b)和 a) (E) a)和 c)(F)c)和 b)3-4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 如绝对尺寸( 横截面尺寸增大) , 疲劳强度将随之o(A )增高 ( B ) 不变 ( C )降低3-5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 o( A ) 较高 ( B )较低 ( C)相同3-6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

7、强度 o(A )增高 ( B ) 降低 ( C)不变 (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3-7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 2或解 刀与 等因素有关。(A )零件的应力集中、加工方法、过载(B )零件的应力循环特性、应力集中、加载状态(C )零件的表面状态、绝对、应力集中(D )零件的材料、热处理方法、绝对尺寸3-8已知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 =1.3,尺寸系数 =0.9,表面状态系数=0.8o则综合影响系数( K ) D 为 o(A) 0.87 (B) 0.68 (C) 1.16 (D) 1.83-9已知零件的极限应力r=200MPa,许用安全系数 S = 2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系数

8、为K =1.2, =0.83, =0.90。则许用应力 门为 MPao(A)160.6 (B)106.7 (C)62.25 (D)110.73-10绘制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时,所 必 须 的 已 知 数 据 是 。(A) -1, 0, e, (K ) D (B) 0, e, s, (K ) D (C)-1, 0, s,(D) -1, 0, , (K ) D3-11已 知 4 5 钢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为: b=620MPa, s=350MPa,-l=280MPa, 0=450MPao 则 为。(A) 1.6 (B) 2.2 (C) 0.24 (D) 0.263-12某零件用45Mn2制造, 材料

9、的力学性能为: b =900MPa, s =750MPa,-l=410MPa, =0.25o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系数为:K =1, =0.85,=0.8。则该零件的等效系数 e 为o(A) 0.17 (B) 0.24 (C) 0.27 (D) 0.373-13 一零件由20Cr制成, 已知对称循环许用应力-l =95Mpaf零件的等效系数 e=0.2.则脉动循环许用应力 0 为 MPa.(A) 79.2 (B)950 (C) 158.3 (D) 380344 一零件由40Cr制成,已知材料的 b =980MPa, s =785Mpa, -1=440MPa, =0.3。 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 ma

10、x=240MPa,最小工作应力 min=-80MPa,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 K ) D=1.44o则当应力比 = 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工作安全系数S 为 0(A) 3.27 (B) 1.73 (C) 1.83 (D) 1.273-15 零件由 20Cr 制成,已知 -l=350Mpa, s =540MPa, = 0.3,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 max=185MPa,最小工作应力 min = -85MPa,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 K ) D=1.41。则当平均应力 m=常数时,该零件按应力幅计算的工作安全系数S 为。( A ) 4 . 2 7 ( B ) 2 . 8 9 ( C ) 2 .

11、 5 9 8 ( D ) 1 . 7 63 - 1 6 若材料疲劳曲线的指数m = 9 , 则以对称循环应力件 N l = 1 0 4 次以后, 它所造成的疲劳损伤, 相当于应力_ _ _ _ _ 次。1 = 5 0 0 M P a 作用于零2 = 4 5 0 M P a 作用于零件( A ) 0 . 3 9 1 0 4 ( B ) 1 . 4 6 1 0 4 ( C ) 2 . 5 8 1 0 4 ( D ) 7 . 4 5 1 0 43 - 1 7 若材料疲劳曲线的指数m = 9 , 则以对称循环应力1 = 4 0 0 M P a , 作用于零件 N l = 1 0 5 次所造成的疲劳损伤

12、相当于用应力 2 =MPa作用于零件N 2 = 1 0 4 次所造成的疲劳损伤。( A ) 5 1 7 ( B ) 5 4 6 ( C ) 5 8 3 ( D ) 6 1 53 - 1 8 4 5 钢经调质后的疲劳极限- 1 = 3 0 0 M P a , 应力循环基数N 0 = 5 1 0 6 次,疲劳曲线指数m = 9 , 若用此材料做成的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应力 1= 4 5 0 M P a 作用1 0 4 次,2 = 4 0 0 M P a 作用2 1 0 4 次。则 工 作 安 全 系 数 为。( A ) 1 . 1 4 ( B ) 1 . 2 5 ( C ) 1 . 4 7 (

13、 D ) 1 . 6 53 - 1 9 4 5 钢经调质后的疲劳极限- 1 = 3 0 0 M P a , 应力循环基数N 0 = 5 1 0 6 次,疲劳曲线指数m = 9 , 若用此材料做成的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环应力 1= 4 5 0 M P a 作用1 0 4 次,2 = 4 0 0 M P a 作用2 1 0 4 次。再以 3 = 3 5 0 M P a 作用于此试件,直到它破坏为止,试件还能承受的应力循环次数为一次。( A ) 6 . 2 5 1 0 5 ( B ) 9 . 3 4 1 0 4 ( C ) 1 . 0 9 1 0 4 ( D ) 4 . 5 2 1 0 43 -

14、2 0 在应力变化过程中,如果周期、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有一个不相等,则称为( ) .A稳定变应力 B非稳定变应力 C脉动循环变应力D非对称循环变应力3 - 2 1 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其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 ) oA最大应力 B平均应力 C最小应力 D应力幅3 - 2 2 合金钢较碳钢有较高的( ) 敏感性。A硬度和热处理的 B机械性能和对应力集中的C刚度和对塑性变形的 D工艺性和对弹性变形的3 - 2 3 在静应力下, 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 ) ,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 。塑性材料 在脉动循环变应力下的极限应力为( ) ,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下的极限应力为() 。A B B S

15、CO D 13 - 2 4 零件疲劳强度计算中引入寿命系数KN,它 是 一 个 ( ) 的 数 值 ,当应力循环次数大于循环基数时,1 1 将()。A 小于零 B大于等于1 C小于等于1 D 等于零 E等于1 3 - 2 5 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 。( A ) 增高 ( B ) 不变 ( C ) 降低3 - 2 6 在载荷和几何形状相同的情况下,钢制零件间的接触应力铸铁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大于 ( B)等于 ( C)小于3-27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相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 两者的接触应力值 。( A)相等 ( B)不相等 ( C)是否相等与材料和

16、几何尺寸有关填空题3-28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有() 、() ,() o3-29零件表面的强化处理方法有、 、 。3-30机械零件受载时,在料强度的增大而 。 判断题3-31当其它条件相同时, 零件剖面的绝对尺寸愈大, 其疲劳极限也愈高。()3-32材料疲劳损伤积累假说认为:载荷作用的顺序,应力频率的高低,对疲劳强度都有明显的影响。( )问答题3-33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在表示材料极限应力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34试述简化极限应力图( Haigh图) 的画法.3-35试述疲劳损伤积累假说及等效稳定变应力的物理意义。 3-36画出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并写出曲线方程,说明寿命系数的意义。

17、3-37在极限应力线图上标出坐标轴代号、在图上空白尺寸线上填上合适的习题3-37图惯用的代号。3-38在疲劳曲线图上标出坐标轴代号、疲劳极限、循环基数。 计算题3-39图示一转轴。作用在轴上的力有轴向力Fa=2000N,径向力Fr=6000No支点距离L=300mm。轴为等断面轴,直径d=45mm。求轴的危险剖面上的循环变应力 max、 min、 m、 a 及 r 值。3-40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在无限寿命区1题 3-39图250MPa,若此钢材的循环基数N0=5xl06,指数m = 9,试求循环次数分别为8000、30000及 5x105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3-41绘制某中碳钢的简化极限应

18、力图( m- a 图) ,已知数据:Bs600MPa,350MPa, 1275MPa,0.053-42 一铭镶合金制成的零件,在危险剖面上的最大工作应力为max最小工作应力为min寸系数0.85280MPa,80M Pa,该剖面处的应力集中系数K11.32,绝对尺,表面状态系数So 已知该合金钢的机械性能:O .lo要求:B 900MPa,800MPa, 1440MPa,( 1) 绘制极限应力图( m- a 图) 。、a 、 max 。 ( 2) 求 极 限 值 m ( 按 r=c计算)题 3-43图( 3) 校核此零件在危险剖面上的安全系数。3-43 一转轴受规律性非稳定对称循环变应力如图所

19、示,转轴的总工作时间th=650小时,转 速 n=28r/min, 材 料 为 40G r钢调质,硬 度 为 200HB,1320MPa, K D 2.75, S =1.5,求寿命系数K N ,转化为等效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极限 I V ,实际安全系数S 。3-44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C-l=350Mpa屈服极限; S=550Mpa,强度极限, B=750Mpa,循环基数N0=5xl06, m=9,试求对称循环次数N 分别为5x104、5x105、5x107次时的极限应力。第四章摩擦、磨损、润滑选择题4 -1 边界润滑状态,金属表面上附物理吸附膜和化学吸附膜,由此生成的润滑性能一般称之为

20、() oA 极压性 B 油性 C 氧化稳定性4 -2 疲劳磨损是由于接触应力反复作用引起金属微粒脱落的现象,一般也叫()A 胶合 B 磨料磨损 C 点蚀 D 腐蚀4-3现在把研究有关摩擦、磨损与润滑的科学与技术统称为( ) 。( A)摩擦理论( B)磨损理论( C)润滑理论( D)摩擦学4 -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o( A)液体摩擦( B)干摩擦( C)混合摩擦( D)边界摩擦4-5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液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液体 ) o( A)液体摩擦( B)干摩擦( C)混合摩擦( D)边界摩擦4-6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九 =1 3 时,其摩擦状

21、态为( ) o( A)液体摩擦( B)干摩擦( C)混合摩擦( D)边界摩擦4-7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九 = 1&此1时,其摩擦状态为( ) 。( A)液体摩擦( B)干摩擦( C)混合摩擦( D)边界摩擦4-8两摩擦表面间的膜厚比九=l>3时,其摩擦状态为( ) 。( A)液体摩擦( B)干摩擦( C)混合摩擦( D)边界摩擦4-9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是为了减小。( A)粘着磨损( B)表面疲劳磨损( C)磨粒磨损( D)腐蚀磨损4-10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不是正确的措施( A) 合理选择表面粗糙度( B) 合理选择润滑粘度( C) 合理选择表面硬

22、度( D)合理控制相对滑动速度4-11润滑油的( A)运动粘度( B)动力粘度( C)恩格尔粘度( D)基本粘度4-12动力粘度T 的国际单位制( SI)单位为( A)泊 ( P) ( B)厘 斯 ( cSt) ( C)恩氏度( E0) ( D)帕秒( Pa-s)4-13运动粘度v是动力粘度n 与同温下润滑油( A)密度p ( B)质量m ( C)相对密度d ( D)速度4-14当压力加大时,润滑油的粘度( A)随之加大( B)保持不变( C)随之减小( D)增大还是减小或不变,视润滑油性质而定4-15当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A)随之升高( B)随之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

23、视润滑油性质而定填空题4 - 1 6理吸附膜的强度比() 膜的低。4 - 1 7改变润滑油的粘度,边界摩擦的摩擦系数()04 - 1 8在正常情况下,磨损过程大致可分成() 阶段、() 阶段和() 阶段 .4 - 1 9磨损曲线的斜率越大,零件的使用寿命() o4 - 2 0材料的磨损率与() ,() 有关。4 - 2 1根据破坏机理,磨损有( ) 、( ) 、( ) 、( ) 四种类型。4 - 2 2在高副接触的承载中,可实现流体动力润滑:这是由于流体在高压下粘度增大并且使接触处几何形状发生弹性变形所致。 称这种润滑为() o判断题4 - 2 3跑合产生磨损使机器寿命缩短,应设法防止。()4

24、 - 2 4选用相同材料作摩擦配偶表面,不容易发生粘着磨损。()4 - 2 5润滑油的粘度与压力无关。()4 - 2 6流体粘度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 , 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问答题4 - 2 7机械中有几种摩擦状态? 简述各种摩擦的机理。4 - 2 8使用库仑定律有什么局限性?干摩擦表面的摩擦力大小与名义接触面积的大小及滑动速度有无关系?4 - 2 9试用粘着理论解释干摩擦现象。4 - 3 0边界摩擦有无磨损?4 - 3 1为什么流体润滑的摩擦系数不为零?4 - 3 2何谓磨损? 何谓磨损率?4 - 3 3简述粘着磨损的机理。胶合是怎样产生的?4 - 3 4润滑剂有哪几种?4 - 3 5

25、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4 - 3 6为什么要在润滑油中加入添加剂?4 - 3 7第六章螺纹联接选择题6- 1在常用的螺旋传动中,传 动 效 率 最 高 的 螺 纹 是 。( A)三角形螺纹 ( B )梯形螺纹 ( C)锯齿形螺纹 ( D)矩形螺纹6- 2在常用的螺纹联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 o( A)三角形螺纹 ( B )梯形螺纹 ( C)锯齿形螺纹 ( D)矩形螺纹6- 3当两个被联接件不太厚时,宜采用 o( A)双头螺柱联接( B )螺栓联接 ( C)螺钉联接 ( D)紧定螺钉联接6 - 4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 A) 螺栓联

26、接 ( B) 螺钉联接 ( C) 双头螺柱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6 -5 当两个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联接不需要经常拆装时,往往采用 o( A) 螺栓联接 ( B) 螺钉联接 ( C) 双头螺柱联接 ( D) 紧定螺钉联接6-6普通螺纹牙型角a 为 6 0 ,当摩擦系数=0.10时,则该螺纹副的当量摩擦系数 uv o( A) 0.105 ( B) 0.115 ( 00.1115 ( D) 0.1046-7在拧紧螺栓联接时,控制拧紧力矩有很多方法,例如。( A) 增加拧紧力 ( B) 增加扳手力臂 ( C) 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6-8螺 纹 联 接 防 松 的 根 本 问

27、题 在 于 。( A) 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 ( B) 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 C) 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D) 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6-9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之一是 o( A) 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 B) 增加被联接件的刚性( C) 减小螺纹的刚性 ( D)增加螺纹的刚性6-10承受预紧力F的紧螺栓联接在受工作拉力F 时,残余锁紧力为F ,其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0为 o( A) F0=F+F ( B) F0=F+F ( C) F0=F +F ( D) F0=F+cbcb cmF6-11承受预紧力的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 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 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m不变时,螺栓的刚度cb愈小

28、,则 。( A)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C)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D)螺栓中的疲劳强度降低6-12承受预紧力和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其螺栓的总拉力F0和螺栓的Cb不变时,被联接件的刚度Cm愈小,则 。( A) 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大( B)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愈小( C)螺栓中总拉力的变化幅度不变( D)螺栓疲劳强度愈高6 -1 3 承 受 横 向 载 荷 或 旋 转 力 矩 的 紧 螺 栓 联 接 , 该 联 接 中 的 螺栓。( A) 受剪切作用( B)受拉伸作用( C)受剪切和拉伸作用( D)既可能受剪切又可能受拉伸作用6-14

29、对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在限定螺栓总拉力的情况下,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 B) 减小被联接件的刚度( C) 增大螺栓的刚度 ( D)减小螺纹的刚性6-15现有一单个螺栓联接,要求被联接件的结合面不分离,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联接的刚度Cm相等, 联接的预紧力为F /,现开始对联接施加轴向载荷,当外载荷达到与预紧力F/的大小相等时,则 。( A) 被联接发生分离,联接失效( B)被联接件即将发生分离,联接不可靠( C)联接可靠,但不能再继续加载( D)联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外载荷F 还可继续增加到接近预紧力F/的两倍6-16有一气缸盖螺栓联接,若

30、汽缸( A)对称循环变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非稳定循环变应力6-17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的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 A) 单线矩形螺纹( B)单线梯形螺纹( C)双线矩形螺纹( D)双线锯齿形螺纹6-18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大小的预紧力。 如果要一比较小的拧紧力矩T 来得到所要求的预紧力F/可采用 。( A) 细牙螺纹( B)双线螺纹( C)加弹簧垫圈6-19利用DM 100x2的圆螺母( GB81288) 和 d a c d ( B) b c a d ( C ) a c b d ( D) c

31、d b a 7 - 3 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 A) 传递转矩的大小( B ) 传递功率的大小( C) 轮毂的长度( D) 轴的直径7 - 4键的长度主要是根据( A)传递转矩的大小( B )轮毂的长度( C)轴的直径7 - 5 常用来制造键的材料是( A)低碳钢( B )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7 - 6 轴的键槽常是由( A)插 削 ( B )拉 削 ( C )钻及钱( D)铳削7 - 7 紧键联接和松键联接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安装后,键与键之间就存在有 。( A)压紧力( B )轴向力( C)摩擦力7 - 8 能够构成紧键联接的两种键是( A)楔键和半圆键( B)平键和切向键(

32、 C)半圆键和切向键( D)楔键和切向键7 - 9 楔键和1 : 1 0 0 的斜度。( A)轴上键槽的底面( B )轮毂上键槽的底面( C )键槽的侧面7 - 1 0 楔键联接的主要缺点是( A)键的斜面加工困难( B)键安装时易损坏( C )键装入键槽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 D)轴和轴上得零件对中性差7 - 1 1 切向键联接的斜度是做在( A)轮毂键槽的底面( B)轴的键槽底面( C) 一对键的接触面( D)键的侧面 7- 1 2 平键联接入不能满足强度条件要求时,可在轴上安装一对平键,使它们沿圆周相隔 。( A) 90 0 ( B) 1 2 0 0 ( C ) 1 3 5 ( D)

33、1 80 07- 1 3 平键联接与楔键联接相对比,它只能传递转矩,不能传递轴向力,这是因为 。( A)楔键端部具有钩头( B)平键的摩擦力小于楔见的摩擦力( C)楔键的工作表面有斜度而键槽没有斜度,接触时可以卡紧( D)在安装时,楔键可沿轴向楔紧7- 1 4 标准平键联接的承受能力,通常是取决于( A)轮毂的挤压强度( B)键的剪切强度( C)键的弯曲强度( D)键工作表面的挤压强度7- 1 5平键联接能传递的最大转矩为T,现要传递的转矩为L 5T , 则应。( A)把键长L增大到1 . 5倍 ( B)把键宽b 增到1 . 5倍 ( C )把键高增大到1 . 5倍 ( D)安装一对平键7-1

34、6在载荷性质相同时,导向平键的许用既压应力应取得比普通平键小,这是为了 。( A)减轻磨损( B)减轻轮毂滑移时的阻力( C)补偿键磨损后工作表面的减小( D)增加导向的精确度7-17半圆键联接的主要优点是( A)对轴的强度削弱较轻( B)键槽的应力集中较小( C)工艺性好、安装方便 7-18半圆键和切向键的应用场合是( A)前者多用来传递较大转矩,后者多用来传递较小转矩( B)前者多用来传递较小转矩,后者多用来传递较大转矩( C)两者都用来传递较小转矩( D)两者都用来传递较大转矩7-19花键联接与平键联接( 采用多键)相比较,的观点是错误的。( A)承载能力比较大( B)旋转零件在轴上有良

35、好的对中性和沿轴移动的导向 性 ( C)对轴的削弱比较严重( D)可采用研磨加工来提高联接质量和加工精度 7-20花键联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齿根弯曲( B)齿根剪力( C)齿侧挤压( D)齿侧接触7-21应用较广的花键齿形是( A)矩形与三角形( B)渐开线与三角形( C)矩形与渐开线( D)矩形、渐开线与三角形7-22薄壁套筒与花键轴相联接,宜采用( A)矩形齿( B)渐开线齿( C)三角形齿( D)矩形齿与渐开线齿7-23滑动齿轮与轴采用矩形花键联接,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齿轮材料为40Cr钢经高频淬火5055HRC,这时宜采用 定心。( A)外 径 ( B) 定心。( A)

36、外 径 ( B) 定心。( A)外 径 ( B) 。A 键联接 B 过盈联接 C 焊接 D 钾接7-27按() 强度条件决定联接销的直径。A 挤压 B 压缩 C 剪切 D 弯曲7-28键联接主要用于传递() oA 轴向力 B 径向力 C 弯矩 D 扭矩7-29键的截面尺寸是根据() 来选择的。A 传递力矩的大小 B 载荷特性 C 键的材料 D 轴的直径7-30对轴削弱最大的键是() 。A 平键 B 楔键 C 花键 D 半圆键7-31平键联接的由要主要工作能力准则是键的()0A 弯曲强度 B 挤压强度 C 剪切强度 D 抗扭强度7-32若计算表明联接中平键的应力过大,则应采取的措施是()0A 增

37、大截面尺寸 B 改变键与零件轮毂或轴的配合 C 增加键的数目填空题7-33指出下列联接的工作面:1平键() ;2楔键() ;3切向键() ;4花键() ;5半园键7 - 3 4指出下列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1静联接中的普通平键() ;2动联接中的导键、花键() ;3静联接中的花键() o7 - 3 5平键的名义尺寸() 、() 和() 已标准化了;前二者根据()在标准中选定。7 - 3 6当采用一个键强度不够时可采用二个键。此时平键两键间隔角度是( )度。7 - 3 7普通平键用于() 联接,按键端部构造不同分为() 型、()型和() 型三种,导键和花键都用于() 联接。7 - 3 8渐开线花键

38、联接的定心方式有() 和() 两种。7 - 3 9在多次拆卸的地方,常选用()销。7 - 4 0用作安全装置的销,其直径应按() 条件来决定。7 - 4 1同一面上的定位销至少要用( ) 个,且距离越( ) 定位精度越高。7 - 4 2成型联接是靠轴和孔之间的() 产生的互压( 锁合) 来传递扭矩的;弹性环联接是靠() 来传递扭矩的。7 - 4 3花键联接按齿形不同分为(卜 () 和() 三种。判断题7 - 4 4切向键主要优点是对中性好,因此在重型机械和大型设备中广为应用。()7 - 4 5与楔键联接比较,平键联接主要优点是:装拆方便、对中性好,所以应用较为广泛。()7 - 4 6平键联接在

39、机器制造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结构简单且可以承受一定的轴向力。()7 - 4 7装在轴中部且需移动的变速齿轮与轴的联接可采用:普通平键、花键、滑键、楔键、切向键、导键等。()7 - 4 8矩形花键侧面定心时,定心精度高,但是各花键齿受载不均匀。()问答题7 - 4 9导键和滑键在结构上各有何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题7 - 5 2图场合7 - 5 0与矩形花键相比,渐开线花键的优点是什么?7 - 5 1销联接有哪些用途? 一般使用定位销的数目为什么不少于两个?7-52画出平键联接的结构。题 7-53图7-53判断图示平键配合的正误。计算题7-54图示一钢制直齿圆柱齿轮( 轮毂宽度B=L5d) 安装

40、在直径d=80mm的轴端上,工作时有轻微冲击,试确定平键联接的尺寸,并计算其传递的最大扭矩。7-55图示变速箱中的双联滑移齿轮采用矩形花键联接。已知传递扭矩T=140Nm,齿轮在空载条件下移动, 工作情况良好, 轴径D=28mm,齿轮轮毂长L=42mm,轴及齿轮采用钢制并热处理硬度S40HRC。试选择矩形花键尺寸及定心方法,并校核联接强度。7-56图示一刚性凸缘联轴器( Q/ZB121-73,型号GZ2) 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T=1500Nm( 设为静载荷) ,联轴器的材料为HT250。试选择平键并校核键联接的强度。若强度不足,可采取哪些措施?7-57套筒式安全销联轴器如图所示,已知D=80mm

41、,转 速 n=955r/min,传递功率 P=4.5KW希望过载20%时主动轴与从动轴脱开,试设计安全销的直径dOo安全销材料选用 45 钢 s=300N/mm2; B=600N/mm2; s=160N/mm2;B=160N/mm2o7-58 一凸缘联轴器用园头平键与轴相联接。键的尺寸为bxhxL=12x8x80mm,轴的直径寸d=40mm,若键联接的许用挤压应力 p=100 N/mm2,试求该联接所能传递的扭矩。第八章过盈联接选择题8-1过盈联接传递转矩或轴向力,主要是依靠配合面的。( A)变 形 ( B)摩擦力( C)附着力不能列入过盈联接的优点。 。( A ) 结构简单( B ) 工作可

42、靠( C ) 能传递很大的矩或轴向力( D ) 装配很方便 8-3设计过盈联接时, 若仅将空心轴改成实心轴, 其他条件不变,则所需过盈量。(A )增 大 ( B ) 不 变 ( C ) 减小8-4设计过盈联接时,若仅将轮毂外径减小,其他条件不变,则所需过盈量。(A )增 大 ( B ) 不 变 ( C ) 减小8-5设计过盈联接时,若仅将铸铁轮毂换成铸钢来制造,则所需过盈量。(A )增 大 ( B ) 不 变 ( C ) 减小8-6影响过盈联接承载能力最为敏感的因素,是配合面的。( A ) 直径尺寸( B ) 长度尺寸( C ) 表面粗糙度( D ) 摩擦系数( E ) 过盈量(F 6 )材料

43、组合8-7过盈联接,若材料、配合面直径和长度尺寸、 。( A ) 不 变 ( B ) 变为2T ( C ) 变为4T (D )变为8T8-8过盈联接,若材料、配合面直径和长度尺寸、 。( A ) 不 变 ( B ) 变为2T ( C ) 变为4T (D )变为8T8-10过盈联接,若材料、配合面长度尺寸、 。题 7-56图 题 7-57图( A ) 不 变 ( B ) 变为2T ( C ) 变为4T ( D ) 变为8T8-12过盈联接,若材料、配合面长度尺寸、 。( A ) 使配合面材料表层硬化( B ) 配合表面的不平部分不致被擦平( C ) 配合表面间不致被润滑油渗入8一 14有 a 与

44、b 两过盈联接,几何尺寸、材料与过盈量均完全相同,但 a 的配合表面加工的粗糙度均为Rz=6.3gm, b 均为Rz=10pm,若采用压入法装配,则两者承载能力相比较 。(A) a>b (B) a<b (C) a=b8-15有 a 与b 两过盈联接,几何尺寸、材料与过盈量均完全相同,但 a 的配合表面加工的粗糙度均为Rz=6.3 im, b 均为Rz=10pm,若采用温差法装配,则两者承载能力相比较 。(A) a>b (B) a<b (C) a=b8-16在采用压入法装配的过盈联接中,用来选择配合的设计过盈量Yd与计算过盈量Y 的关系为 。(A) Yd=Y (B) Yd

45、<Y (C) Yd>Y8-17在采用温差法装配的过盈联接中,用来选择配合的设计过盈量Yd与计算过盈量Y 的关系为 。(A) Yd=Y (B) Yd<Y (C) Yd>Y8-18联轴器与轴的过盈联接,所需计算过盈为4% tm ,加工后的轴与孔配合表面的最大不平度均为8pim,则用来选择配合的设计过盈应取 pimo(A) 58 (B) 60 (C) 61.6 (D) 63.28-19蜗轮齿圈与轮缘的过盈联接, 所需计算过盈为170pm,加工后轮芯配合表面的最大不平度Rzl=6.3um,齿 圈 Rz2=10um,则用来选择配合的设计过盈取-gmo( A) 160.3 ( B)

46、 189.56 ( C) 199.44 ( D) 202.88-20配合表面的最大不平度Rz主要取决于 0( A)加工精度 ( B) 工件材料 ( C) 加工机床8-21采用温差法来装配的过盈联接, 计算包容件的加热温度或被包容件的冷却温度时, 所考虑的原则是: 使包容件的直径膨胀量或被包容件的直径收缩量等于( A)所选标准配合的最小过盈Ydmin ( B) 所选标准配合的最大过盈Ydmax( C) Ydmin+X0( X0为装配所需的最小间隙) ( D) Ydmax+X08-22按所需设计过盈Yd来选择过盈联接的配合时,若最大设计过盈量太大,会造成零件 ( B) 选择配合,分组装配 ( C)

47、 提高配合面的加工精度等级8-23为了确定过盈联接中的包容件和被包容件内表面是否发生塑性变形, 应算出 其 内 表 面 的,并与材料的屈服极限os相比较。( A) 最大径向压强pmax ( B) 切 向 正 应 力 ( C) 最大剪应力nmax填空题8-24根据构造和工作原理不同,过盈联接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利用两个被联接件本身过盈配合来实现的, 它是靠() 来传递载荷的; 另一类是利用扣紧板或扣紧环等辅助零件来实现的,它是靠() 来传递载荷的。8-25当配合面为圆柱面时,过盈联接常用的两种装配方法是() 和() 其他条件相同时用() 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固持力。8-26过盈联接可承受的载荷有()

48、 o8-27过盈联接最大压入力发生在压入() 时, 这时, 两个零件是相对() ,最大压出力发生在压出() 时,这时,两个零件是相对() 8-28过盈联接能传递载荷的根本原因在于零件具有() 和联接具有() o8-29过盈联接将() 轴的疲劳强度。问答题8-30用压入法装配过盈联接时,为预防过大的表面擦伤和减小压入力,可采用哪些措施?8-31为了提高过盈联接的承载能力,可采取哪些措施?计算题8-32试设计轴与套筒的过盈联接。已知轴径d=80mm,套筒外径D= 120mm,配合长度l=80mm,轴与套筒的材料均为45号钢,屈 服 极 限 si间的摩擦系数s s2 360N/mm2,结 合 面 0

49、 .1 ,孔与轴配合表面粗糙度 Ra均为0.8gm ,传递的扭矩T=1600Nmo8-33钢制小齿轮套装在钢轴上,尺寸如图所示,采用H7/P6配合,孔与轴配合表面粗糙度Ra均为0.8国如用压入法装配,试求:题 8-33图(1 )配合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压强.(2 )压入力。(3 )各零件的最大应力。8-34图示一 40Gr钢制齿轮轮缘拟用过盈联接固定在铸铁HT150制的轮芯上用温差法装配,齿轮传递的转矩T=6000Nm,环境温度 t0=20. 试:(1 )选择过盈联接的公差配合;(2 )校核轮缘与轮芯的强度;(3 )确定加热温度。第九章硼钉联接、焊联接、粘接选择题9-1钢制钾钉钉杆直径 时宜采用热

50、钏I。(A)小于 5mm (B)小于 12mm (C)大于 12mm (D)大于 5 mm9-2沿受载方向, 钾钉数目不宜太多,这是由于。(A)被钾件受削弱 ( B)钾钉z 强度降低 ( C)钾钉受力不均 ( D)加工不便9-3将单搭板对接改为双搭板对接,当钾钉直径数目相同,且搭板厚度相等,钾钉的最大剪应力 o(A)增加四倍 ( B)减为一半 ( C)增加两倍 ( D)不变9-4手工焊缝时,如果被焊件特别厚,宜采用 坡口。(A)V 型 (B)U 型 (C)X 型 ( D)双 U 型9-5两被焊件厚度分别为31=10mm, 82=8mm,采用填角焊缝时,焊脚K 取最合适。(A)10mm (B)

51、8mm (C) 6mm (D) 3mm9-6在搭接焊缝计算中, 将焊脚K 乘0.7是考虑(A)按剪应力计算( B)按正应力计 算 ( C)按45的斜面作计算载面( D)提高焊缝计算的可靠性焊缝的长度应小于焊脚K 的50倍。(A)正 对 接 ( B)正 搭 接 ( C)侧 搭 接 ( D)斜对接9-8粘接胶层适于承受( A )弯曲 ( B)扭 转( C)剪 切( D)冲击剥离9 -9粘接较钾接,焊接的主要优点是( A )可 靠 性 高( B )重 量 轻( C )适于高温下工作( D )技术要求低9 -1 0下列联接中() 是属于可拆连接。A楔键联接 B粘接 C焊接 D钾接9 -1 1当钾钉的直

52、径和数量向同时,下列联接中具有最大承载能力的是() 。A搭接 B单搭板对接 C双搭板对接 D不一定那个大9 -1 2当搭板及零件的厚度保持不变时,单搭板钾接改为双搭板钾接,由钾钉体挤压强度所决定承载能力将() oA减为一半 B不变 C增为两倍 D增为四倍9 -1 3不能保证联接密封性的焊接形式为() 。A锻焊 B接触焊 C点焊 D电渣焊9 -1 4在标准的正面受力填角焊缝直角干分截面上,产生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的关系是() oA B C D 0 .7填空题9 -1 5钾钉联接当钉杆直径或 ) 时用冷钾,当取9 -1 6根据工作要求,钏缝分为(卜() 和(9 -1 7根据被解件的相互位置,钾缝分为

53、( 卜(于强密接缝() 是衡量联接工作能力的准则。9 -1 9按被焊件的空间相对位置,焊接接头可分为()时用热钾。) ) 和( ) 三种。9 -1 8对卜 ( ) 和( ) 三种形式。焊缝有() 、() 、() 和() 焊缝四种。9 -2 0粘按接头的基本形式是(卜() 和() 。问答题9 -2 1钾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9 -2 2钾钉有哪几种形式?分别使用在什么场合?9 -2 3试比较钾接、 焊接及粘接的优缺点?焊接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9 -2 4简述热钾联接的工作原理。9 -2 5提高粘接接头承载能力的措施有哪些?9 -2 6何谓焊联接?常用的焊接方法有几种?传动总论1机器中为什么

54、要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有哪几类?2机械传动分几类?齿轮、链、带、螺旋、摩擦轮各属于哪类传动?3什么是有级调速?什么是无级调速?4设计某传动装置时,按工作需要电动机输出功率为2 . 5 K W ,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KW。问应以哪一功率值作为计算功率来设计传动零件?为什么?第十 一 章 带传动选择题1 1 -1 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 A)带的紧边拉力( B )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C)带的预紧力1 1 -2在一般传递运动力的机械中,主要采用( A)平 带 ( B)同步带( C ) V 带 ( D)多楔带1 1 - 3 平带传动要实现两平行轴同方向回转,可采用( A)交 叉 ( B)

55、半交叉( C )开 口 ( D)角度1 1 - 4 下列普通V 带中以( A) A ( B ) C ( C) E ( D) Z1 1 - 5 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 V 带。( A)强度高 ( B )尺寸小 ( C )有楔形增压作用 ( D)没有接头1 1 - 6V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4 00, 带轮的轮槽角应 4 00o( A)大于 ( B)等于 ( C )小于1 1 - 7带轮传动中, 可 为主动轮圆周速度、。 2 为从动轮圆周速度、u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A ) vl = v2 = v ( B) vl & g t; v&

56、 g t; v2 ( C) vl & l t; u& l t; v2 ( D) vl = v& g t; v21 1 - 8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B )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 ) 带在带轮上打滑( D ) 带的弹性滑动1 1 - 9 带传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A)带的预紧力不够 ( 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 )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 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1 1 - 1 0带传动打滑总是( A)在小轮上先开始( B)在大轮上先开始( C )在两轮上同时开始1 1 - 1 1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拉应力是( )( A)有

57、规律变化的( B)不 变 的 ( C )无规律变化的1 1 - 1 2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处。( A) 进入主动轮( B ) 进入从动轮( C) 退出主动轮( D) 退出从动轮1 1 - 1 3带传动中,带速 1 0m / s, 紧边拉力为F l , 松边拉力为F 2 。当空载时,。 F 1 和 F 2 的比值是( )( A) F 1 F 2 = O ( B) F 1 F 2 R ( C ) F 1 F 2 e ( D) 1 F 1 F 2 e1 1 - 1 4 带传动工作时,紧边拉力为F l , 松边拉力为F 2 , 若带速 1 0m / s, 当载荷达

58、到极限值,带将打滑还未打滑时,F 1 和 F 2 的比值是( ) 。( A) F 1 F 2 H ) ( B ) F 1 F 2 句 ( C ) F 1 F 2 e ( D) 1 F 1 F 2 e1 1 - 1 5 V带传动设计中, 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A)使结构紧凑( B )限制弯曲应力( C)保证带和带轮接确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D ) 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1 1 - 1 6用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大预紧力F ( B)增大轴间距a ( C ) 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 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 d1 1 - 1 7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

59、 A)带的型号( B)带的速度( C)主动轮转速( D)传动比1 1 - 1 8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调节带的预紧力1 1 - 1 9同一 V带传动,若主动轮转速不变,用于减速( 小带轮主动)比用于增速 ( 大带轮主动)所能传递的功率 。( A)大 ( B)相等 ( C)小1 1 - 2 0当带速3 0 m时,一般采用来制造带轮。( A)灰铸铁 ( B)球黑铸铁 ( C)铸钢 ( D)铝合1 1 - 2 1实践证明,带传动传递载荷时,带的弹性滑动发生在( A)全部接触弧上 ( B )带离开主从动轮以前的那一部分接触

60、弧上( C)带进入主从动轮的那一部分接触上1 1 -2 3图示V带与轮槽相对位置中正确的结构是() 。1 1 -2 4在带、链、齿轮组成的多极减速传动中,带传动放在() 。A高速级 B低速级 C高速级或低速级均可 D链和齿轮传动中间1 1 -2 5带传动正常工作时,小带轮上的滑动角() 小带轮的包角。A大于 B小于 C小于或等于 D大于或等于1 1 -2 6在带传动设计中,要求验算小带轮包角是为了()A提高传动寿命 B减小对轴的压力 C减小结构尺寸D提高摩擦力保证有一定承载能力1 1 -2 7下列型号V带中剖面面积最大的是()0A C型 B A型 C D型 D F型1 1 -2 8 V带传动的

61、张紧轮应压在() 。A带 的B带的外侧使包角增大C小带轮上 D大带轮上1 1 -2 9 V带的公称长度是()0A计算长度 B节线长度 C D外周长1 1 -3 0水平安装的带传动的紧边应放在()0A上边 B下边 C上下均可 D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1 1 -3 1目前在工业中,V带传动较平型带应用广泛主要因为V带传动()0A结构简单 B带轮容易制造 C可远距离传动 D结构紧凑E可传递较大功率 F传动效率高,寿命长1 1 -3 2在张紧力相同时,V带比平带传动能力大,这是因为() 。A V带比平带厚,强度高 B V带有两个工作面,摩擦力大 CV带无接头1 1 -3 3 V带轮的槽形角随带轮直径的减

62、小而()0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统一规律1 1 -3 4对带的疲劳强度影响较大的应力是() oA弯曲应力 B紧边拉应力 C离心应力 D松边拉应力1 1 -3 5在带传动中,() 打滑现象。A大带轮上先发生 B小带轮上先发生 C大小带轮上同时发生1 1 -3 6带传动中,主动轮上的滑动孤是发生在() 。A带与带轮的绕进段 B带与带轮的退离段 C带与带轮的全部包围弧段1 1 -3 7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主动轮上的圆周速度()从动轮圆周速度。A大于 B等于 C小于1 1 -3 8在带传动中,从动轮上发生弹性滑动时,则带的速度()带轮的圆周速度。A小于 B大于 C等于1 1 -3 9由双速电机与

63、三角胶带组成传动装置,靠改变电机输出轴的转速可得3 0 0和6 0 0 r / m i n 两种转速, 若输出功率不变则带传动应按() r / m i n转速设计。A 3 0 0 B 6 0 0 C ( 3 0 0 + 6 0 0 ) / 21 1 -4 0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A带具有一定寿命 B带不被拉断 C不发生滑动,带又不被拉断D不打滑,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 E不打滑 F带轮不发生磨损和点蚀填空题1 1 -4 1按截面形状,带可分为() 、() 、() 和() 四种类型。1 1 -4 2影响带传动有效圆周力的因素有(卜 () 和() 。1 1 -4 3平带的工作面是() 。1 1 -4

64、 4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和() 两种。1 1 -4 5带的应力有(卜 () 和() 三部分组成。当小带轮为主动轮时,最大应力发生在() 处。1 1 -4 6当带的() 等于包角而() 等于零时,带就开始打滑。判断题1 1 - 4 7当带传动在正常载荷下工作不打滑时,其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一定等于从动轮的圆周速度。()1 1 - 4 8带传动中由于存在滑动,因此实际传动比小于理论传动比。( ) 1 1 - 4 9带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带的寿命。()1 1 - 5 0在带传动中,水平或接近水平的传动,常把松边放在下边。()1 1 - 5 1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致使胶带发生磨损,承载能力

65、下降,这是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1 1 - 5 2带传动中, 若空转且不计摩擦损耗时, 小带轮包角应等于静止角。 ()1 1 - 5 3在V带传动中,适当地提高初拉力、加大包角,可以避免发生弹性滑动。()1 1 - 5 4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随着初拉力增加而增加,因此初拉力越大越好。()问答题1 1 - 5 5试述带传动的主要特点。1 1 - 5 6什么是张紧力?什么是有效拉力?二者关系如何?1 1 - 5 7为什么带轮的槽形角比带的楔角小?1 1 - 5 8打滑多发生在小带轮还是大带轮上? 为什么? 刚打滑时,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有何关系。1 1 - 5 9什么是弹性滑动?什么是打

66、滑?二者有何区别?1 1 - 6 0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什么?1 1 - 6 1带传递的功率一定时, 如何选择带速?带速过大或过小对传动有何影响?1 1 - 6 2带传动中传动比i的选择有什么要求?1 1 - 6 3 V带传动设计时, 带的根数为什么不能取得过多。 过多有什么不好? 1 1 - 6 4带传动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带速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1 1 - 6 5在带传动设计中,选择小带轮直径、小带轮包角及中心距时应注意些什么?计算题1 1 - 6 6在带传动中,已知功率P = 1 0 K W ,带 速v = 1 2 . 5 m / s ,紧边拉力等于松边拉力的二倍,求有效拉力和紧边拉力

67、。1 1 - 6 7某V带传递功率为1 0 k W ,带速为v = 1 0 m / s ,包角 1 3 7. 5 ,摩擦系数v = 0 . 2 , 1求带传递的有效圆周力。2若测得松边拉力为1 80 0 N ,问此时是否发生打滑?1 1 - 6 8在三角带传动中,已知小带轮为主动轮,Dl = 1 4 0 m m , D2 = 4 2 5 m m ,n l = 9 6 0 r / m i n , = 0 . 0 1 5 求大带轮的转速 n 201 1 - 6 9某带传动,主动轮Dl = 2 5 0 m m ;转速n l = 1 2 0 0 r / m i n ,包角 1 72 ,带与带轮间当量摩

68、擦系数v = 0 . 3 3 3。在即将打滑时测得功率为1 5 . 7k W ,求此时紧边拉力F 1和有效拉力F o1 1 - 70设计某液体搅拌机的三角代传动。已知额定功率P = 2 . 2 K W ,主动轮转速n l = 1 4 3 0 r / m i n ,从动轮转速n 2 = 3 4 0 r / m i n ,每天三班制工作。1 1 - 71如图:a为减速带传动,b为增速带传动。设D1 = D4 ; D 2 = D 3 , ,中心距为a,胶带材料,尺寸及张紧力均相同,轮1 , 3分别为主动轮,转速均为n l。试分析:1哪个装置传递的圆周力大? 2哪个装置传递的功率大? 3哪个装置题 1

69、1-71图 题 11-72图胶带的寿命长?11-72在图示由带和塔轮组成的变速带传动中,试分析说明哪对带轮传动时传递的功率最小? ( 图中D1=D6; D2=D5; D3=D4,假定输出轴I 的阻力矩不变。 ) 11-73单根V 带传递的最大功率P 4.82kW ,小带轮直径D 180mm,大带轮直1径 D 400mm,n 1450r/min,小轮包角 152,带和带轮的当量摩擦211系数f 0.25,试确定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Fe、紧边拉力F l和张紧力F 0 。 v第十二章齿轮传动选择题12-1在机械传动中,理论上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的是。( A)带传动 ( B)链传动 ( C)齿轮传动

70、( D)摩擦轮传动12-2在机械传动中,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功率的速度适用范围最广的是。( A)带传动 ( B)摩擦轮传 动( C)链传动 ( D)齿轮传动12-3成本较高,不宜用于轴间距离较大的单级传动是。( A)带传动 ( B)链传动 ( C)齿轮传动12-4能缓冲减振,并能起到过载安全保护作用的传动是。( A)带传动 ( B)链传动 ( C)齿轮传动12-5要实现两平行轴之间的传动,可采用( A)圆柱齿轮传动( B)直齿锥齿传动( C)准双曲面齿轮传动( D)曲线齿锥齿轮传动12-6要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采用( A)圆柱直齿轮传动( B)圆柱斜齿轮传动( C)直齿锥齿轮传动( D)

71、准双曲面齿轮传动12-7要实现两交错轴之间的传动,除了采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以外,还可采用 。( A)圆柱直齿轮传动( B)曲线齿锥齿轮传动( C)直齿锥齿轮传动( D)准双曲面齿轮传动12-8 一般参数的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 齿面点蚀 ( B) 轮 齿 折 断 ( C) 齿面磨粒磨损 ( D) 齿面胶合12-9一般参数的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齿面点蚀 ( B)轮齿折断 ( C)齿面塑性变形 ( D)齿面胶合12-10高速重载且散热条件不良的闭式齿轮传动,其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 A)轮齿折断( B)齿面磨粒磨损( C)齿面塑性变形( D)齿面胶

72、合12-11齿轮因齿面塑性变形而失效最可能出现在( A)高速轻载的闭式硬齿面( B)低速重载的闭式软齿面( C)润滑油粘度较高的硬齿面12-12一般参数的开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A )齿面点蚀(B )齿面磨粒磨损(C)齿面胶合(D)齿面塑性变形12-13发生全齿折断而失效的齿轮,一般是(A )齿宽较小的直齿圆柱齿轮 (B )齿宽较大齿向受载不均的直齿圆柱齿轮(C)斜齿圆柱齿轮 (D)人字齿轮12-14下列措施中,(A )降低齿面粗糙度值(B)减轻加工损伤(C)表面强化处理(D)减小齿根过渡曲线半径12-15下列措手不施中, 度。(A )提高齿面硬度(B )采用粘度低的润滑油(C)降低

73、齿面粗糙度值(D )采用较大的变位系数和12-16下列措施中,(A )减小模数,降低齿高 (B )选用抗胶合性能好的齿轮材料和润滑油( C)降低齿面硬度 (D )大小齿轮有一定的硬度差12-17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轻和防止齿轮磨粒磨损的是。(A )降低齿面硬度(B)降低齿面粗糙度值(C)降低滑动系数(D )经常更换润滑油12-18防止或减轻齿面塑性变形的有效措施是(A )提高齿面硬度(B)选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C)提高加工精度等级(D)采用变位齿轮12-19设计一般闭式齿轮传动时,计算接触疲劳强度是为了避免失效(A )胶 合(B )磨粒磨损(C)齿面点蚀(D )轮齿折断12-20设计一般闭式齿

74、轮传动时,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主要针对的失效形式是 。(A )齿面塑性变形(B )轮齿疲劳折断(C)齿面点蚀(D)磨损12-21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故目前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一般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用适当增大模数的办法以考虑 的影响。(A )齿面点蚀(B )齿面塑性变形(C)磨粒磨损(D )齿面胶合12-22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A )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B)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C)齿面要软,齿芯要脆 (D )齿面要软,齿芯要韧12-23机床主传动齿轮应用最广泛的齿轮材料是(A )铸 铁(B )优质碳素钢或合金钢(C)工程塑料(D)铸钢12-24航空上使用的齿轮,要求质量小

75、传递功率大和可靠性高。因此,常用的齿 轮 材 料 是 。(A )铸 铁(B)铸 钢(C)向性能合金钢(D )工程塑料12-25矿山机械中使用的齿轮,一般工作速度较低传递功率较大环境粉尘含量高因此往往选用的齿轮材料是 。(A )高性能合金钢(B )铸钢或铸铁(C)工程塑料(D)尼龙12-26家用电器如录像机中使用的齿轮,传递功率很小,但要求传动平稳低噪声和无润滑。比较适宜的齿轮材料是 。( A )铸 铁(B)铸 钢(C)段 钢(D)工程塑料12-27灰铸铁齿轮常用于( A)低速无冲击和大尺寸( B)高速和有较大冲击( C)有较大冲击和小尺寸12-28已知一齿轮的制造工艺过程是:加工齿坯滚齿表面淬

76、火和磨齿,则该齿轮的 材 料 是 。( A) 20CrMnTi ( B) 40Cr ( C) Q235 ( D) ZChSnSbl2-612-29材料为20Cr的齿轮要达到硬齿面,适宜的热处理方法是。( A)整体淬火( B)渗碳淬火( C)调 质 ( D)表面淬火12-30材料为45钢的硬齿面齿轮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表面淬火( B)渗 氮 ( C)渗碳淬火( D)碳氮共渗12-31各种齿面硬化处理方法中,需要再磨齿,适用于 。( A) HBS1 HBS2 ( B) HBS1 HBS2 ( C) HBS1 HBS212-34对于一对材料相同的钢制软齿面齿轮传动,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

77、A)小齿轮淬火,大齿轮调质( B)小齿轮淬火,大齿轮正火( C)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D)小齿轮正火,大齿轮调质12-35 一材料为45钢要求6 级精度的硬齿面齿轮, 其制造工艺过程可在齿坯加工以后顺序进行 。( A)滚齿、表面淬火、磨齿 ( B)滚齿、磨齿、表面淬火( C)渗碳淬火、滚齿、磨齿 ( D)渗碳淬火、磨齿、滚齿12-36 一材料为20CrMnTi的齿轮要达到5 级精度, 其制造工艺过程可在齿坯加工以后顺序进行( A)滚齿、表面淬火、剃 齿 ( B)滚齿、渗碳淬火、磨 齿 ( C)插齿、磨齿、剃 齿 ( D)插齿、磨齿、圻齿12-37 材料为45钢的软齿面齿轮,要求8 级精度,

78、加工轮齿适宜的工艺过程是 。( A)滚齿后调质( B)正火后滚齿( C)滚齿后表面淬火再磨齿( D)调质后滚齿再磨齿12-38 一材料为35SiMn的软齿面齿轮要求6 级精度, 其轮齿的加工工艺过程可顺序进行 。( A)插齿、淬 火 ( B)滚齿、剃 齿 ( C)拓齿、插 齿 ( D)磨齿、滚齿12-39选择齿轮传动第II公差组精度等级时,除了考虑传动用途和工作条件以外,主要依据O( A)承受的转矩( B)传递的功率( C)圆周速度12-40仪表和机床分度机构中的齿轮传动,主要要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精度等级时,应首先考虑第 公差组的精度要求。( A) I ( B) II ( C)

79、III12-41轧钢机或锻压机械中的低速重载齿轮传动,对齿面载荷分布的均匀性要求较高,以传递较大动力。因此,应首先考虑第 公差组精度的选取。( A) I ( B) II ( C) III12-42选择齿轮毛坯的成型方法时( 锻造、铸造、扎制圆钢等) ,除了考虑材料等因素外,主要依据 。( A)齿轮的几何尺寸( B)齿轮的精度( C)齿轮的齿面粗糙度( D)齿轮在轴上的位置12-43计算载荷中的使用系数K A不包含 对齿轮实际承受载荷的影响。( A )工作机性能(B)原动机性能(C)载荷变动情况(D)齿轮制造及装配误差12-44为了降低齿轮传动的附加载荷,除了提高齿轮精度外,还可以。(A )在设

80、计时尽量减少齿轮直径以减小质量和圆周速度(B )提高表面粗糙度(C)提高齿面硬度12-45有A、B两对齿轮传动,尺寸和运转条件等都相同,但A对齿轮的圆周速度较高,则传动中的附加动载荷 。( A ) A对齿轮大 (B ) B对齿轮大 (C)A、B两对齿轮相同12-46有A、B两对齿轮传动,尺寸和精度相同,但A对齿轮的圆周速度较高,则传动的附加动载荷 。( A ) A对齿轮大 (B ) B对齿轮大 (C) A、B两对齿轮相同12-47对于重要的齿轮传动,可将齿轮进行齿顶修缘,目的是。(A )减小齿间载荷分配不均(B)减小齿向载荷的分布不均(C)减小附加动载荷12-48齿轮传动中,齿间载荷分配不均,

81、除与轮齿变形有关外,还主要与有关。(A )齿面粗糙度(B)润滑油粘度(C)齿轮制造精度12-49有A、B两对齿轮传动,材料、热处理和制造精度相同,但A对齿轮重合度较大。则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a。( A ) A对较大 (B ) B对较大 (C) A、B对齿轮相同12-50计算载荷中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P与 无关。(A )齿轮所在轴的刚度(B )齿轮在轴上的位置(C)工作机性能(D)齿轮的宽度(E)齿面硬度12-51有A、B两对齿轮传动,A对轮齿宽度比B对大,其它条件相同。则齿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 。( A ) A对小 (B ) B对小 (C) A、B对相同12-52有A、B、C三对齿轮传动,A对齿

82、轮相对两轴承对称布置,B对为非对称布置,C对为悬臂布置,其它条件相同。则它们的齿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为 。( A ) A对最大 (B) B对最大 (C) A、B、C对相同 (D)C对最大12-53A、B两对齿轮传动,A对齿轮所在轴的刚性比B大得多, 其它条件相同。则它们的齿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为 。( A ) A对最大 (B) B对最大 (C) A、B对相同12-54有A、B两对齿轮传动,A对为硬齿面齿轮,B对为软齿面齿轮,其它条件相同。则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P为 。( A ) A对小 (B ) B对小 (C) A、B对相同12-55为了降低齿轮传动中齿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所以。( A )增大

83、重合度 (B )进行轮齿齿顶修缘 (C)将轮齿作鼓形修整(D)降低齿轮支承系统的刚度12-56齿轮接触强度计算中的弹性系数ZE反映了 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 A ) 齿轮副材料的强度极限 ( B ) 齿轮副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C ) 齿轮副材料的弹性极限 ( D ) 齿轮副材料的硬度12-57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中的节点区域系数ZH与 无关。(A )变位系数( B ) 分度圆压力角( C ) 分度圆螺旋角( D ) 齿数12-58齿轮接触强度计算中的重合度系数Z考虑了重合度对单位齿宽载荷的影响,它 。( A ) 与端面重合度和纵向重合度有关( B ) 只与端面重合度有关( C ) 只与

84、纵向重合度有关12-59齿轮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重合系数丫 与 有关。( A ) 齿 高 ( B ) 齿 宽 ( C )端面重合度( D ) 纵向重合度12-60斜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中的螺旋角系数ZP和YJ3是考虑接触线倾斜对轮齿强度的影响。它们的值为 。(A) Zp>l,Yp> 1 (B) Zp<l,Yp< 1 (C) Zp>l, Yp< 1 (D)Zp<l,Yp>l 12-61齿轮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YFa反映了 对齿轮弯曲强度的影响。( A ) 轮齿的形状( B ) 轮齿的大小( C ) 齿面硬度( D ) 齿面粗糙度12-62标准直齿圆柱

85、齿轮的齿形系数YFa取决于 。(A )模 数 ( B ) 齿 数 ( C ) 齿宽系数( D ) 齿面硬度12-63有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齿轮1 的模数m l=5mm,齿数Zl=20;齿轮2 的模数m2=3mm,齿数Z2=60,则它们的齿形系数。(A) YFal<YFa2 (B) YFal=YFa2 (C) YFal>YFa212-64有三个齿轮, 它们的模数、齿数和压力角均相同,但齿轮1不标准齿轮,齿轮2 为正变位齿轮,齿轮3 是负变位齿轮,则它们的齿形系数为 。( A ) YFal>YFa2>YFa3 ( B ) YFal>YFa3> YFa2 ( C

86、 )YFa2>YFal>YFa3 (D) YFa3>YFal>YFa2 12-65 齿轮弯曲强度计算中的应力修正系数Ysa不包含 对齿轮根应力的影响。( A )齿根过渡曲线处的应力集中( B )弯曲应力处其余应力( C )齿面硬度12-66两个标准齿圆柱齿轮,齿数zl& lt;z2,则它们的应力修正系数的关系是 。(A) YSal>YSa2 (B) YSal=YSa2 (C) YSal<YSa212-67有三个直径圆柱齿轮,齿轮1 是标准齿轮,齿轮2 是正变位齿轮,齿轮3 是负变位齿轮,它们的齿数和压力角相同。则它们的应力修正系数的关系为 。( A ) YS

87、al>YSa2>YSa3 ( B ) YSal>YSa3>Ysa2 ( C )YSa2>YSal>YSa3 (D) YSa3>YSal>YSa2 12-68 斜齿轮和锥齿轮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YFa和应力修正系数YSa应按 查图表。( A ) 实际齿数( B ) 当量齿数( C ) 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12-69 一减速齿轮传动,主动轮I 用 45钢调质,从动轮2 用 45钢正火,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的关系是 。(A) gHl<工 H2 (B) CH1= H2 (C) Hl>H212-70 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轮1 和从动轮2

88、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相同,齿数Zl& lt;Z2,则它们的齿根弯曲应力 。(A) gFl&l毋 2 (B) 用= 2 (C) ,Fl>021 2 - 7 1 有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1 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Z!和Z 2 ,且Z 1 Z 2 。若两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和许用弯曲应力均相同,则。( A)两齿轮接触强度相等,齿轮2比齿轮1弯曲强度高( B)两齿轮弯曲强度相等,齿轮2比齿轮接触强度高( C )齿轮1 和齿轮2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均相等( D)齿轮1 比齿轮2的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高1 2 - 7 2 为了有效地提高齿面接触强度,可( A)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大模数( B )增

89、大分度圆直径( C )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1 2 - 7 3 有一传递动力的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现设计主,从动轮均为软齿面钢制齿轮, 精度等级取为7 级。 如欲在中心距和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其接触强度,在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增大模数( B) 提高主、 从动轮的齿面硬度( C) 提高加工精度的等级( D)增大齿根圆角半径1 2 - 7 4 为了提高齿根弯曲强度,可 ( A)增大模数( B )保持分度圆直径不变而增加齿数( C)采用负变位齿轮1 2 - 7 5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传动尺寸不变并满足弯曲疲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齿数宜适当取多些。其目的是 。( A)

90、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B )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 ) 提高传动平稳性1 2 - 7 6对于闭式硬齿面齿轮传动,宜取少齿数以增大模数。其目的是。( A)提高齿面接触强度( B)减小滑动系数,提高传动效率( C )减小轮齿的切削量( D)保证轮齿的弯曲强度1 2 - 7 7 设计开式齿轮传动时,在保证不根切的情况下,宜取较少齿数。其目的是 。( A)增大重合度,提高传动平稳性 ( B)减小齿面发生胶合的可能性( C )增大模数,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 D)提高齿面接触强度1 2 - 7 8 在设计圆柱齿轮传动时,通常使小齿轮的宽度比大齿轮宽一些,其目的是 。( A)使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强度接近

91、相等( B)为了使传动更平稳( C )为了补偿可能的安装误差以保证接触线长度1 2 - 7 9 设计齿轮传动时,增大齿宽可提高轮齿的强度,但过大的齿宽又会使齿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增大,因此选取齿宽系数要适当。在 情况下,齿宽系数应取较小值。( A)齿轮相对两支承对称布置( B)齿轮相对两回事支承非对称布置,且其所在轴刚性较大( C)齿轮悬臂布置( D)齿轮所在位置径向空间较小1 2 - 8 0在传递转距和齿轮许用应力一定的情况下, 若适当选取较大的齿宽系数,可 。( A)减小齿传动的径向尺寸的圆周速度( B )减小齿轮传动的轴向尺寸( C )降低向载荷分布不均的程度1 2 - 8 1 与标准圆

92、柱齿轮传动相比,采用高度变位齿轮传动可以。( A)使大小齿轮的弯曲强度趋近( B )提高齿轮的接触强度( C )使大、小齿轮根磨损程度都减小1 2 - 8 2 设计变位齿轮传动时,若齿轮的变位系数分别为X I 和X 2 , 为提高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应使变位系数之和为 。( A) Xl+X2<0 ( B) Xl+X2=0 ( C) Xl+X2>012-83设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螺旋角一般在8-25范围 。( A) 啮 合 不 良 ( B) 制造困难( C) 轴向力太大( D) 传动平稳性下降12-84当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一定的情况下, 许用应力的值与可靠度及寿命要求的关系( A)

93、可靠度要求越高,许用应力值越大( B)寿命要求越长,许用应力值越大( C)可靠度和寿命要求越高,许用应力值越小12-85当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等条件一定时,许用弯曲应力在最大。( A)轮齿受单向弯曲( B)齿轮在传动中为惰轮( C)轮齿双向运转( D)齿轮是行星轮12-86在齿轮强度计算中,可靠性要求与安全系数取值之间的关系是( A)可靠度要求越低,安全系数取值应越大( B)可靠度要求越高,安全系数取值应越大( C)失效概率要求越小,安全系数取值应越小12-87由于断齿破坏比点蚀破坏更具有严重的后果,所以通常设计齿轮时,弯曲强度的安全系数SF应 接触强度的安全系数SH。( A)大 于 ( B)等

94、于 ( C)小于12-88 Hlim和 wlim值是试验齿轮在持久寿命期 , 通过齿轮运转试验或脉动试验获得的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应力和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应力。( A)可靠度为90% ( B)失效概率为1% ( C)失效概率为99% ( D)可靠度为10%12-89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中的尺寸系数是考虑尺寸大小对材料强度和许用应力的影响。它的值与无关。( A)材料种类( B)材料的硬度( C)齿轮的模数( D)齿数12-90直齿锥齿轮的标准模数是。( A)小端模数( B)大端端面模数( C)齿宽中点法向模数( D)齿宽中点的平均模数12-9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是以( )的当量圆柱齿轮为计算

95、基础。( A)小 端 ( B)大 端 ( C)齿宽中点处12-92下列计算正交直齿锥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公式中,()是不正确的。( A) i=d2/dl ( B) i=z2/zl ( C) i=tg 2=ctg 1 ( D) i=tg 112-93不等顶隙收缩齿直齿锥齿轮传动,其主要缺点是()( A)所有锥顶交于一点,安 装 困 难 ( B) 齿轮加工制造困难( C) 小端顶隙较小,对储存润滑油不利12-94若设计成等顶隙收缩齿直齿锥齿轮传动,则齿轮的( )交于同一点。( A)齿根圆锥与齿顶圆锥的锥顶( B)分度圆锥与齿顶圆锥的锥顶( C)分度圆锥与齿根圆锥的锥顶12-95等顶隙收缩齿直齿锥齿轮传

96、动,其主要优点是( ) 。( A)小端顶隙增大,改善了润滑条件( B)安装和测量顶隙容易( C)锥齿轮的加工制造比较方便12-96设计径向变位的直齿锥齿轮传动时,多采用高度变位,其主要原因是( ) 。( A)不使两齿轮的节锥角发生变化( B)不使齿轮的锥距发生变化( C)不使两齿轮的轴间夹角发生变化12-97齿轮的精度等级是依据() 确定的。A 传动功率 B 载荷性质 C 使用寿命 D 圆周速度12-98直齿圆柱齿轮以() 模数为标准值, 斜齿圆柱齿轮以() 模数为标准值,圆锥齿轮以() 模数为标准值,蜗杆传动以() 模数为标准值。A 法面 B 端面 C 中间平面 D 大端面 E 小端面12-

97、99齿面点蚀经常发生在() 。A 齿顶 B 齿根 C 节线附近 D 整个齿面12-100当一对标准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传动比、齿宽系数一定时,齿面的接触疲劳强度与() 有关,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与() 有关。A 模数 B 齿数 C 节圆直径或中心距12-101 一般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是按() 啮合时的情况进行计算的。A 单齿对啮合高点 B 齿顶 C 齿根 D 节点 E 啮合极限点12-102 A、B 两对齿轮传动,齿面硬度和齿宽相同,传动A 对称布置,传动B 悬臂布置,它们的载荷分布不均系数K0A和 K0B的关系是()A KpA>KpB B KpA=KpB C KpA=KpB12-10

98、3在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 若 已 知 Hl=1000MPa, Fl=270MPa,H2= 300MPa, F2=250Mpa,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应选() 作许用应力。A 1000 B270 C 300 D 25012-104在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中,若 F1丸F2, YFa l/Y F a2,则应计算() 。A F 小者 B YFa大者 C YFa / F 小者 D YFa / F 大者12-105 一对标准齿轮传动中,已知zl=18,z2=45,则它们的齿形系数() 。A YFa l>YFa2 B YFa l<YFa2 C YFa l=YFa212-106 一对标准齿

99、轮传动中,已 知 zl=20, z2=40,则它们的齿根弯曲应力() 。A ; Fl>,F2 B ,Fl& lt; CF2 C 肝 1=歼 212-107 一对标准齿轮传动中,已知zl=17<z2=42,则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 。A, Hl>, H2 B C, H1=, H212-108在计算齿轮的极限应力时,如 果 N>N0,则其寿命系数Z N 或YN( ) oA 大于1 B 小于1 C 等于112-109圆锥齿轮是以() 背锥的当量齿数进行强度计算的.A 大端 B 小端 C 齿宽中点填空题12-110按照工作条件不同, 齿轮传动可分为为() 、 () 和() 三种

100、传动形式。1 2 - 1 1 1在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选择不同的材料和硬度是为了( )0 一般小齿轮的材料比较好或硬度比较高,这是因为小齿轮( ) 。小齿轮一般比大齿轮宽一些是为了() 。1 2 - 1 1 2软齿面的硬度是()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o硬齿面的硬度是()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1 2 - 1 1 3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是() 、() 、() 、() 、() 五种。1 2 - 1 1 4闭式软齿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为此,设计时应按() 设计,按() 校核。闭式硬齿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设计时应按() 设计,按()校核。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设计时

101、应按() 设计。1 2 - 1 1 5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是以() 公式为依据,以() 为计算点。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是以() 公式为依据,以() 为计算点。1 2 - 1 1 6 一对渐开线软齿面齿轮传动,如果齿面出现塑性流动,判断主、从动轮时, 齿面有棱脊的齿轮是() 动轮; 而有凹沟的齿轮是() 动轮。1 2 - 1 1 7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在弯曲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其齿数应选得() 些。1 2 - 1 1 8 一对普通齿轮传动( 精度7 , 8、9级) 轮齿弯曲强度公式是按载荷作用在() 位置推导出来的。判断题1 2 - 1 1 9在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中, 由于模数相同, 所以两轮轮齿的

102、弯曲强度相同。()1 2 - 1 2 0在齿轮传动中,当材料相同时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弯曲强度相同。()1 2 - 1 2 1 一对标准圆柱齿轮传动中,因为小齿轮的轮齿曲率半径小,所以接触应力小。()1 2 - 1 2 2圆柱齿轮计算中的齿宽系数,是大齿轮的齿宽与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之比。( )1 2 - 1 2 3轮齿点蚀最先发生在轮齿的齿顶靠近齿顶圆的区域。()1 2 - 1 2 4在齿轮传动中, 若材料不同, 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应力亦不同。 ()1 2 - 1 2 5高度变位齿轮传动能提高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 2 - 1 2 6齿轮载荷分布不均系数足K |3与制造安装误差有关, 与

103、齿轮的布置情况无关。()1 2 - 1 2 7齿轮载荷分布不均系数尺KP除与齿轮的制造精度、装配误差有关外,还与齿面硬度有关。()1 2 - 1 2 8在齿轮传动中,通常轮齿的齿顶修缘,切去部分渐开线的办法可以降低动载荷系数。()1 2 - 1 2 9对开式齿轮传动除了作弯曲强度计算外,还要作接触强度验算。()1 2 - 1 3 0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端面重合系数的大小对强度没有影响。( )1 2 - 1 3 1正变位齿轮传动使接触强度有所提高,主要是因为区域系数ZH减小了。()1 2 - 1 3 2在设计开式齿轮传动中,齿轮齿数应选得多一些。()1 2 - 1 3 3设计齿轮传动时,同一齿数

104、的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齿形系数YF值是相同的。()问答题1 2 - 1 3 4试述载荷系数中KA、K v、K 0、Ka的物理意义。1 2 - 1 3 5试述齿数z l、 模数m,齿宽系数峰v d和螺旋角0对传动性能和承载能力的影响。1 2 - 1 3 6试分析计算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和弯曲疲劳极限应力受哪些因素影响。1 2 - 1 3 7影响齿轮动载荷系数Kv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 2 - 1 3 8简述提高齿轮弯曲强度的方法。1 2 - 1 3 9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的措施有哪些?1 2 - 1 4 0为什么一对齿轮中,通常小齿轮材料比大齿轮好一些?1 2 - 1 4 1

105、在两级圆柱齿轮传动中,其中一级为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它一般放在高速级还是低速级?简单说明理由。计算题1 2 - 1 4 2某机器中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材料均为4 5钢调质,z l = 2 0 , z 2 = 60 ,m = 3 m m ,现仍用原机壳座孔,换配一对4 5钢淬火齿轮,z l = 3 0 , z 2 = 9 0。问:1接触应力有何变化? 2接触强度有何变化? 3弯曲应力有何变化? 4弯曲强度是否可能提高?1 2 - 1 4 3现有两对齿轮传动,一对齿轮的模数m l = 5 m m ,齿数z l = 3 6、z 2 = 62 ,齿宽b l = 50 m m ;第二对齿轮的模数m 2

106、 = 1 0 m m ,齿数z 3 = 1 8、z 4 = 3 1 ,齿宽b 2 = 5 0 m m ,若其它条件相同,试问这两对齿轮的接触强度是否相等?弯曲强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若不等,说明何者强度弱。1 2 - 1 4 4起重卷筒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模数m=8mm,齿数z l = 2 0、z 2 = 8 0 卷简直径d = 3 2 0 m m ,载荷Q = 4 0 0 0 N ,求: ( 1 )吊起重物时大齿轮的转向。( 2 )齿轮受力的大小,并在图示位置标出力 题1 2 - 1 4 4图的方向。( 用合力表示)( 3)小齿轮分别安排在1、2、3 位置时轴承受的力是否相同?如果不

107、同,哪个位置轴承受力较小?题 12-146图题 12-147图12-145在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传动比i=3.5,按强度计算出中心距a>146.57mm、试确定几何参数。12-146已知转向n 3 ,为使轴I 上的轴向力相互抵消一部分,试确定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旋向。( 直接标在图上)12-147试在图上标出主动齿轮( 小轮) 上所受的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12-148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 zl=20, i=3, m=6mm, b=120mm, Hl=399.4N/mm2,; Fl=49.7N/mm2,求: 1 其它条件不变,而b=60mm时, 。 H l和 怔 1; 2 其它条

108、件不变,zl=40, m=3mm时CH1。12-149已知一对直齿圆柱齿轮传递功率P=7.5KW,传动比 i=2.08,小齿轮转速nl=1450r/min,使用寿命 题 12-150图题 12-151图th=1200h,小齿轮对轴承非对称布置,试设计该对齿轮传动。12-149设计电动机驱动的闭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功率P=22KW,转速n=970r/min,传动比i=2.4, 中等冲击,总工作时间th=2600h,齿轮相对于轴承为对称布置. 不稳定载荷谱如图所示。12-150图示为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试按以下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受力分析。( 1 ) 已知从动轮2的转向为逆时针,螺旋角方向为右旋。试

109、确定啮合点各力的方向。( 2 ) 已知从动轮2的转向为逆时针,轴向力方向向右。试确定两轮螺旋角方向及其它各力的方向。( 3 ) 已知从动轮2的轴向力方向向右,螺旋角方向为右旋。试确定两轮的回转方向 及其它各力的方向。1 2 - 1 5 1 如图所示直齿圆锥一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已知功率P = 1 7 K W , 转速n = 7 2 0 r / m i n , 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与参数为m = 5 m m , z l = 2 5 z 2 = 6 0 , b = 5 0 m m ;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与参数为m n = 6 m m , z 3 = 2 1 、z 4 = 8 4 , ;锥齿轮传动效

110、率n 1 = 0 . 9 6 , 斜齿轮传动效率碎= 0 . 9 9 , I 轴转向如图所示,单向转动。试( 1 ) 标出各轮的转向。( 2 ) 计算各轴的扭矩。( 3 ) 计算当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P为何旋向以及多少度时方能使大锥齿轮和小斜齿轮的轴向力完全抵消;( 4 ) 标出齿轮各啮合点的作用力方向( 用三个分力表示) ,并计算其大小。斜齿圆柱齿轮的螺旋角B 按 1 0 8 3 0 , 计算。1 2 - 1 5 2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比i = 3 . 8 , 按强度计算出a& g t; 2 5 8 m m , 试确定几何参数。 1 2 - 1 5 3 设计由电动机驱动的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

111、传动齿轮。已知小齿轮的名义转矩T l = 1 1 0 N m , n l = 1 4 4 0 r / m i n , 传动比i = 3 . 1 , 使用年限8 年( 每年按8 0 0天计算) ,每天工作1 0 小时,中等冲击载荷,短期过载不超过正常值的1 . 8 倍。1 2 - 1 5 4 绘制上题( 1 2 5 8 ) 的齿轮工作图。1 2 - 1 5 6 设计电机驱动的闭式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已知传递功率P = 9 K W , 小齿轮转速n l = 9 7 0 r / m i n , 减速比i = 3 , 载荷平稳, 长期使用, 小齿轮悬臂布置。 1 2 - 1 5 7在图示减速器的传动简图

112、中,圆柱齿轮均为斜齿,已给出主动件的转向, 为使中间轴上的轴承所受的轴向力最小,试画出其它各轴的转向和轮齿的旋向。第十三章蜗杆传动选择题1 3 - 1 当两轴线( )( A ) 平行 ( B ) 相交1 3 - 2 在蜗杆传动中, 通常( A ) 蜗杆 ( B ) 蜗轮时,可采用蜗杆传动。( C ) 垂直交错( )为主动件。( C ) 蜗杆或蜗轮都可以1 3 - 3 在蜗杆传动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 ) 。( A)圆柱蜗杆( B)环面蜗杆( C )锥蜗杆1 3 - 4 根据蜗杆螺旋面的形成原理和加工方法,( )磨削困难,精度较低。( A)阿基米德蜗杆( B)渐开线蜗杆( C )法向直廓蜗杆1

113、3 - 5 阿基米德蜗杆的()模数,应符合标准数值。( A)法 向 ( B)端 面 ( C)轴向1 3 - 6 在蜗杆传动中,当需要自锁时,应蜗杆导程角( )当量摩擦角。( A)小 于 ( B)大 于 ( C)等于1 3 - 7 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传动装置,应采用()蜗杆。( A)单头,小导程角( B )单头,大导程角( C )多头,小导程角( D)多头,大导程角1 3 - 8 在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和蜗杆头数一定,增加蜗杆分度圆直径,将使( ) 。( A)传动效率提高蜗刚度降低 ( B)传动效率降低,蜗杆刚度提高( C) 传动效率和蜗杆刚度都提高 ( D) 传动效率和蜗杆刚度都降低1 3

114、- 9在蜗杆传动中,其他条件相同,若增加蜗杆头数,将 使 ( ) 。( A)传动效率提高, 滑动速度降低 ( B ) 传动效率降低, 滑动速度提高( C ) 传动效率和滑动速度都提高 ( D ) 传动效率和滑动速度降低1 3 - 1 0 计算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时,公式( A) = ( 0 l / c o2 ( B ) i= n l / n 2 ( C ) ( = d l / d 2 ( D ) i= z l / z 21 3 - 1 1 阿基米德蜗杆与蜗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A) m tl = m t2 , a tl = a t2, y+ p= 9 0 0 ( B ) m n l = m n 2

115、 ,a n l = a n 2, 丫 邛( C ) m X l = m t2 , a tX 1 = a t2, y+ p= 9 0 0 ( C ) m X l = m t2 ,a tX l = a t2, y= p 1 3 - 1 2为了减少蜗轮滚刀型号,有利于刀具标准化,规定为标准值。( A) 蜗轮齿数( B) 蜗轮分度圆直径( C) 蜗杆头数( D) 蜗杆分度圆直径1 3 - 1 3为了凑中心矩或改变传动比,可采用变位蜗杆传动,这时。( A)仅对蜗杆进行变位( B ) 仅对蜗轮进行变位( C)同时对蜗杆、蜗轮进行变位1 3 - 1 4 变位蜗杆传动中,蜗轮分度圆与接圆( A)分 离 ( B

116、)重 合 ( C )可能分离,也可能重合1 3 - 1 5 变位蜗杆传动中,蜗杆分度圆和节圆( A)分 离 ( B)重 合 ( C )可能分离,也可能重合1 3 - 1 6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与齿轮传动相类似,其中最易发生。( A)点蚀与磨损( B )胶合与磨损( C )轮齿折断与塑性变形1 3 - 1 7 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的计算主要针对来进行。( 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 B )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 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1 3 - 1 8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防止润滑

117、油受热膨胀后外溢,造成环境污染( B)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而使润滑条件恶化( C)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机械性能下降( D)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1 3 - 1 9在蜗杆的轴向剖面)蜗杆。A阿基米德 B渐开线 C延伸渐开线1 3 - 20蜗轮材料常用青铜是因为青铜的() oA强度高 B刚度大 C减摩性好 D价格便宜1 3 - 21在蜗杆传动中,正变位后蜗杆的分度圆( ) 蜗杆的节圆,蜗轮的分度圆() 蜗轮的节圆。A大于 B小于 C等于1 3 - 22为了提高蜗杆的刚度应采取的措施是()0A增大蜗杆直径系数q值 B采用高强度合金钢C提高蜗杆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1 3 - 23蜗杆传

118、动的传动比i= () 。A n l / n 2= z 2/ z l = d 2/ d l B n l / n 2= d 2/ d l C n l / n 2= z 2/ z l = d 2/ ( d l tg y )1 3 - 24蜗杆传动设计中,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温升,防止()A蜗杆机械性能下降 B润滑油变性和胶合C传动效率下降 D蜗轮材料退火1 3 - 25规定蜗杆分度圆直径的标准,主要是为了()A保证蜗杆有足够的刚度 B提高蜗杆传动效率C减少蜗轮滚刀的数目以使刀具标准化 D有利于蜗杆传动中心距标准化1 3 - 26阿基米德圆柱蜗杆在( ) B法面 C端面1 3 - 27蜗杆传动中

119、,作用在蜗杆上的三个分力中最大的是()o A圆周力 B径向力 C轴向力 题1 3 20图填空题1 3 - 28圆柱蜗杆传动按其径向剖面卜()和() 三类。其中最常用的是() ,因为这种齿廓() 。1 3 - 29蜗杆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 ,自锁性能越() 。1 3 - 3 0蜗杆选用不同的材料主要是为了防止()失效,蜗杆传动失效总是发生在() 轮齿上,原因是()。闭式蜗杆传动除点蚀和弯曲疲劳折断外,比齿轮传动更突出的失效形式是() 和() ,原因是() o1 3 - 3 1当蜗轮材料为 B < ; 3 0 0 N /m m 2的青铜而蜗杆材料为钢时,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通常取决于蜗轮的()

120、。 当蜗轮材料为铸铁或C B &g t ; 3 0 0 N /m m 2的青铜而蜗杆材料为钢时,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通常取决于蜗轮的() 。1 3 - 3 2在普通蜗杆传动中,在() 面) 啮合。1 3 - 3 3在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中,还应进行() 计算,其目的是()0判断题13-34不计摩擦力时蜗轮圆周力为Ft2=2Tl/dl。( )13-35阿基米德蜗杆传动较齿轮传动结构紧凑,更适于用在大功率连续传动场合。( )13-36蜗杆传动的载荷系数要比齿轮传动的小。( )13-37在变位蜗杆传动中,只是蜗杆变位,而蜗轮不必变位。( ) 绘图题13-38在图上标出两个蜗轮所受的圆周力的方向。13

121、-39图示传动系统中,蜗杆( 左旋) 是主动件,转向如图所示。圆柱齿轮为斜齿轮。为使H、III轴的轴向力平衡,请在图上绘制:(1 )蜗轮2 的螺旋线方向。(2 )齿轮3、4 螺旋线方向。(3 )蜗轮2、轮 3 所受轴向力方向(4) III轴上圆锥齿轮5应如何配置? 13-40图示为斜齿圆柱齿轮和蜗杆传动的组合已知输入轴上主动轮z l的转向, 蜗杆的螺旋角方向为右旋。 为了使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一部分,试确定:(1 )斜齿轮zl和z2的螺旋角方向。(2 )蜗轮的转向。(3 )各轮轴向力的方向。13-41图示为蜗杆传动与圆锥齿轮传动的组合。 已知输出轴上锥齿轮z4的转向为了使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互

122、相抵消一部分试确定:(1 )蜗杆传动的螺旋角方向。(2 )蜗杆的转向。(3 )各轮的轴向力方向。计算题13-42图示为手动绞车。蜗杆传动数据如下: m=8mm,q=8,zl=l,z2=40;卷筒直径D=200mm。问:(1 )欲使重物上升1 m ,手柄应转多少转?转向如何?(c )若当量摩擦系数:gv=0.2,该机构能否自锁?(3 )如果L=400mm,作用在手柄上的圆周力P=200N,最大起重量Q=?题 13-41图题 13-40图13-43某蜗杆传动起重机构的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已知Pl=2KW,nl=1910r/min题 13-42图题 13-43图n2=95.5r/min蜗杆是单头右旋

123、,卷简直径d=80mm,效率可= 0.8。问:( 1)最大起重量Q=?( 2)蜗轮齿数z2=?( 3)当重物上升时,电动机的转向。13-44试设计一蜗杆传动减速器。已知传递功率P=7.5KW: 转速nl=720r/min,传动比i= 26,使用寿命为th=12000h,中等冲击载荷,间断工作。13-45某蜗轮减速器的传动比i=48,其蜗轮已丢失,现欲配制,请确定蜗轮参数:模数m ,齿数z 2 ,螺旋角0 及变位系数x , , 现巳测得的参数有;蜗杆螺距为6.28mm,蜗杆顶圆直径为30mlm 中心距62m m ,蜗杆头数为1。13-46建筑用电机驱动的卷扬传动系统采用斜齿圆柱齿轮一蜗杆传动。如

124、果已知蜗轮齿的旋向为右旋, ( 如图所示) , 试回答:( 1)蜗杆的螺旋线方向( 若用文字答出后并在图上画出的,两者吻合者得分) :( 2)提升荷载时, 电机轴转向( 在图上电机后端面上标出) 。( 3)欲使蜗杆轴和大齿轮轴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 这对斜齿轮的螺旋线方向应怎样? ( 用文字回答填在下面括弧 ) ; 从动齿斜轮旋向( ) 。卷筒第十四章链传动选择题14-1按链传动的用途,套筒滚链子和齿性链属于。( A)传动链( B)起重链( C)曳引链14-2相比而言,冲击载荷能力较好和轮齿受力较均匀的优点。( A)套筒链( B)齿形链( C)套筒滚子链14-3套筒滚子链在传动中,当链条在链轮上

125、啮入和啮出时, 滚子沿链轮轮齿表面 ( ) 。( A)滑 动 ( B)滚 动 ( C)滑动加滚动14-4在中速、中载的链传动中,链轮材料常采用( ) 。( A)中碳钢正火 ( B)中碳钢淬火,硬度>4045HRC ( C)铸( D)低碳钢、低碳合金钢表面渗碳淬火硬度为5560HRC14-5链传动设计中,一般链轮最多齿数限制为zmax=120,是为了。( A)减小链传动的不均匀性( B)限制传动比( C)减少链节磨损后链从链轮上脱落下来的可能性( D)保证链轮轮齿的强度14-6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A)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B) 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

126、C) 使小链轮轮齿受力均匀( D)防止润滑不良时轮齿加速磨损14-7链传动中,最适宜的中心矩是。( A) ( 10-20) p ( B) ( 2030) p ( C) ( 30-50) p ( D) ( 5080) p 14-8 设计链传动时,链节数最好取( A)偶 数 ( B)奇 数 ( C)质 数 ( D)链轮齿数的整数倍14-9多排链排数一般不超过3 或4 排主要是为了。( A)不使安装困难( B)使各排受力均匀( C)不使轴向过宽( D)减轻链的质量14-10链传动设计中,当载荷大、中心矩小、传动比大时,宜选用。( A)大节矩单排链( B)小节矩多排链( C)小节矩单排链( D)大节矩

127、多排链 14-11链传动只能用于轴线( A)相交成900 ( B)相交成任一角度( C)空间900交 错 ( D)平行14-12下列具有中间挠性间的传动中,( A)普通V 带传动( B)平带传动( C)链传动14-13链传动中,F 1 为工作拉力,作用在轴上的载荷F Q 可近似地取为 。( A) Fl ( B) 1.2F1 ( C) 1.5F1 ( D) 2F114-14链传动张紧的目的主要是( A)同带传动一样( B)提高链传动工作能力( C)避免松边垂度过大而引起啮合不良和链条振动14-15链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 A)靠近主动轮的松边上 ( B)靠近主动轮的紧边上( C)靠近从动轮的松边上

128、 ( D)靠近从动轮的紧边上14-16链传动人工润滑时,润滑油应加在( A)紧边上( B)链条和链轮啮合处( C)松边上14-17为了实现平稳和无噪声的链传动,可选用的链条是() oA 套筒滚子链 B 齿形链 C 圆环链 D 上三种都可14-18限制链轮的最大齿数是为了( ) oA 保证链条强度 B 降低运动不均匀性 C 限制传动比 D 防止脱链14-19普通自行车的小链轮齿数为1 8 ,直径为73m m ,主动链轮的齿数为48,直径为194mm,其传动比为() 。A 48/18 B 18/48 C 73/194 D 194/7314-20不允许小链轮的齿数过少的目的() oA 保证链条强度

129、B 降低运动不均匀性 C 限制传动比 D 防止脱链1 4 - 2 1链传动只有在传动比() 情况下,才有可能保持恒定的瞬时传动比。A i & l t ; l B i = l C i & g t ; l D i = 21 4 - 2 2为了减轻链轮磨损,链轮的齿数应当() 0A采用偶数 B增多 C不能整除链节数的数 D减 少1 4 - 2 3为了使链轮磨损均匀,链轮的齿数应当() 。A采用偶数 B增多 C不能整除链节数的数 D减 少1 4 - 2 4当链传动水平布置时,紧边应放在() 。A上边 B下边 C上下均可 D计算决定的位置1 4 - 2 5在链传动中,链轮的常用材料() 。A铜合金 B铸

130、铁 C淬火回火的中炭钢 D不做处理的低炭钢填空题1 4 - 2 6按工作性质不同,链可分为( ) 、( ) 和( ) 三种。1 4 - 2 7链节距越() ,链轮齿数越() ,则运动不均匀性越严重。1 4 - 2 8套筒滚子链和套筒链相比, 在进入啮合时套筒滚子链是() 摩擦,而套筒链是() 摩擦。1 4 - 2 9链节数最好选() 数,如果链节数为() 数,必须采用过渡链节,同时会产生() o1 4 - 3 0如果不考虑动载荷, 链传动中链所受的作用力有(卜() 和() o判断题1 4 - 3 1链传动对轴的压力较带传动对轴的压力大。()1 4 - 3 2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等于链轮节圆直径的

131、反比。()1 4 - 3 3套筒滚子链设计时, 链轮齿数最好取偶数, 链条节数最好取为奇数。 ()1 4 - 3 4链传动的传动比按z 2 / z l计算,链轮齿数是定值,所以链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常数。()1 4 - 3 5套筒滚子链,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高() 。问答题1 4 - 3 6与带传动、齿轮传动相比较,链传动有何特点?为什么自行车采用链传动? 1 4 - 3 7试述链传动中运动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1 4 - 3 8套筒滚子链传动的极限功率图是在哪些特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如不符合这些特定条件应如何修正?1 4 - 3 9链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1 4 - 4 0为什么说小链轮的齿数对

132、传动质量和寿命有较大的影响?1 4 - 4 1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什么?与带传动张紧的目的是否相同?1 4 - 4 2在图示链传动中,如果小链轮为主动,请在小链轮上标出合适的转向。如果大链轮为主动,请在大轮上标出合适的转向。1 4 - 4 3套筒滚予链的额定功率曲线中各段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在图中标出各段功率曲线的名称。计算题 1 4 - 4 4在标准条件下,选用单题1 4 - 4 2图题 14-43图 列 链 08A ,许用功率P=5KW ,查功率曲线图得到两个nl( =I100, 2200r/min) 值。若要保证所要求的润滑条件且从动轮输出功率为恒功率, 试分析下列转速情况下, 使用该链条

133、有什么结果?( 1) nl=1100r/min( 2) nl=11002200r/min( 3) nl>2200r/min14-45设计一往复式压气机上的套筒滚子链传动, 已知, 电机转速nl=960r/min,P=3KW,压气机转速n2=330r/min,试确定大小链轮的齿数,链条节距、中心距及链节数。第十六章轴选择题16-1工作时承受弯矩并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A)心 轴 ( B)转 轴 ( C)传动轴16-2工作时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A)心 轴 ( B)转 轴 ( C)传动轴16-3工作是以传递转矩为主,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的轴,称为。( A)心 轴 ( B)转 轴

134、 ( C)传动轴16-4自行车的前轴是( A)心 轴 ( B)转 轴 ( C)传动轴16-5自行车的中轴是( A)心 轴 ( B)转 轴 ( C)传动轴16-6轴环的用途是( A)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 B)提高轴的强度( C)提高轴的刚度( D)是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16-7当轴上安装的零件要承受轴向力时,采用承受的轴向力较大。( A)螺 母 ( B)紧定螺钉( C)弹性挡圈16-8增大轴在载面变化处的过渡圆角半径,可以。( A)使零件的轴向定位比较可靠( B) 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C)是轴的加工方便16-9轴上安装有过盈配合零件时,应力集中将发生在轴上() 。( A)轮毂中间

135、部位( B)沿轮毂两端部位( C)距离轮毂端部为1/3轮毂长度处 16-10采用表面强化如辗压、喷丸、碳氮共渗、氮化、渗氮、高频或火焰表面淬火等方法,可显著提高轴的() o( A)静强度( B)刚 度 ( C)疲劳强度( D)耐冲性能16-11在轴的初步计算中,轴的直径是按( )初步确定的。( A)弯曲强度( B)扭转强度( C)复合强度( D)轴段上零件孔径1 6-1 2减速器中,齿轮轴的承载能力主要受到( )的限制。( A)短期过载下的静力强度( B)疲劳强度( C)脆性破坏( D)刚度1 6-1 3转轴上载荷和支点位置都已确定后,轴的直径可以根据( )来进行计算或校核。( A)弯曲强度(

136、 B)扭转强度( C)扭转刚度( D)复合强度1 6-1 4某轴的合成弯矩和转矩图所示,设扭剪应力按对称循环变化,则量大当量弯矩Me是 ( )N . m( A) 2 2 4 ( B) 337 ( C) 450 ( D) 5591 6-1 5减速器的输入轴是() oA转轴 B心轴 C传动轴 D转轴也可能是传动轴1 6-1 6自行车的前轮轴是() o大链轮轴是() oA转轴 B心轴 C传动轴 D转轴也可能是心轴1 6-1 7在汽车中,由发动机经变速器、万向联轴节、差速器带动的后轮轴是() 。A转轴 B心轴 C传动轴 D转轴也可能是心轴1 6-1 8 ( ) 不宜用于制造轴。A 45 钢 B 40

137、G r C Q T 60 -2 D Z Q S n l O -11 6-1 9当采用轴肩或轴环定位时,为了使零件靠近定位面,轴上的圆角半径应() 零件的倒角。A大于 B小于 C等于1 6-2 0当采用套筒、 螺母或压板作轴向定位时, 为了使零件的端面靠紧定位面,安装零件的轴段长度应() 零件轮毂的宽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1 6-2 1实际使用的轴多做成阶梯形,这主要是为了() 。A减轻轴的重量 B制造省工、便于热处理 C便于装配1 6-2 2为了便于轴承拆卸, 轴肩高度应( ) 滚 动 轴 承B小于 C等 于1 6-2 3图示为一转轴,在轴上作用有方向不变的径向力F r ,题1 6-2 3

138、图和轴向力F A。轴的弯曲应力的性质为() A脉动循环变应力 B对称循环变应力 C非对称循环应力 D静应力1 6-2 4在作轴的疲劳强度校核计算时;对于一般单向转动的转轴,其扭剪区力通常按() 计算。A脉动循环变应力 B静应力 C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对称循环变应力1 6-2 5在作轴的疲劳强度计算时,对于一般单向转动的转轴,其弯曲应力按()考虑,而其扭剪应力通常按() 考虑。A对称循环变应力 B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C脉动循环变应力D静应力1 6-2 6若计算表明,材料为4 5钢调质处理的轴处于危险的共振区则应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其它钢材 B提高表面硬度 C改变轴的直径填空题1 6 - 2 7按载

139、荷分类, 轴可分为() 轴、() 轴和() 轴。1 6 -2 8工作中只受弯矩不受扭矩的轴叫作() 轴,只受扭矩不受弯矩的轴叫作() 轴,同时受弯矩和扭矩和轴叫作() 轴。1 6-2 9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有() 法、() 法和() 法三种。1 6 - 3 0轴的强度计算中,当轴的跨距未知时,可先按()进行计算,由轴的()和() 粗算出轴的直径,然后做结构设计。1 6 - 3 1已知转轴某截面所受弯矩为M,扭矩为T () ,该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为W,抗扭截面模量为WT,则该截面所受的平均弯曲应力为() ,弯曲应力幅为() ,平均扭转剪应力为() ,扭转剪应力幅为() 。 判断题1 6 - 3 2为

140、了提高轴的刚度,应采用合金钢制造轴() o1 6 - 3 3复杂形状的轴可以用球墨铸铁制造() 。1 6 - 3 4制造轴的材料除了可用A3、40 G r、4 5钢外还可用H T 2 0 0 ( ) 。 问答题1 6 - 3 5试举例说明提高轴的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16 - 3 6在进行弯扭组合强度设计计算时,危险剖面如何确定?当量弯矩计算公式M ( M2 ( T) ) 20 . 5中, 系数 的意义是什么?1 6 - 3 7指出图中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并画出改进后的轴结构图。半联轴器轴端挡圈齿轮题16 - 3 9图题16-37计算题16-38汽车万向传动轴,传递的最大功率为52kW

141、,转速为400r/mim,轴材料为A5钢( 许用扭应力=30MPa)o试确定轴的直径。16-39设计一四轮运料车,车箱和货物总重Q=2吨,车轴材料为45钢( 取许用弯曲应力 =65N/mm2)o试确定车轴直径。16-40知一传动轴直径d=32mm,转速n=900r/min,如果轴上扭剪应不超过70N/mm2,问轴能传递多少功率?16-41设计一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主动轴。轴的材料为4 5 钢,调质处理。已知轴为单向转动,工作时有振动,传递转矩T=175000N,齿轮模数m= 10mm, 输入端与联轴器相联,轴承间距为160mm。16-42设计图示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中的低速轴。已知低速

142、轴传递的功率为P=5KW,转速n=42r/min,低速轴上的齿轮参数为:mn=3mm, z=l 1 0 ,齿宽b=80mm, 9 2 右旋,两轴承间距206mm,轴承型号初定为4 1 2 ,不计摩擦损失。要求:(1 )设计轴系结构。(2 )按弯扭合成法验算轴的强度。(3 )精确校核危险截面的安全系数S。16-43 一轴直径 d= 100mm,截面 I-I 上的应力 a=70N/mm2, m=0,m= a=20N/mm2o试计算以下四种情况轴的安全系数。要求安全系数 S>1.3。(1 )轴的材料为4 5 钢,硬度N240HB,轴的表面车光Ral.6j.imo 1)r=lmm, h=5mm。

143、 题 16-43 图 2) r=2.5mm, h=5mm。(2 )轴的材料为40Gr钢,硬度N270HB,轴的表面车光Ral.6pm。1) r=lmm, h=5mm。2) r=2.5mm, h=5mm。第十七章滑动轴承选择题17-1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A)大型蒸汽涡轮发电机主轴( B)轧钢机轧辐制成( C)精密车床主轴( D)汽车车轮支承17-2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A)蒸汽机车车轮支承( B) ( B) HT200 ( C) GCrl5 ( D) ZcuPb3017-7下列材料中可作为滑动轴承衬使用的是(A ) ZChSnSbl2410 ( B) 38SiMnMo ( C) GCrl5

144、SiMn( D) 20CrMnTi 17-8 下述材料中,( A) ZChPbSbl6162 ( B) GCrl5 ( C) 20CrMnTi( D) 38CrMnMo17-9巴氏合金氏用来制造( A)单层金属轴瓦( B)双层及多层金属轴瓦( C)含油轴承轴瓦( D)非金属轴瓦17-10在滑动轴承轴瓦及轴承衬材料中,用于高速、重载轴承,能承受变载荷及冲击载荷的是。( A)铅青铜( B)巴氏合金( C)铅锡合金( D)灰铸铁17-11在滑动轴承轴瓦材料中,最宜用于润滑充分的低速重载轴承的是。( A)铅青铜( B)巴氏合金( C)铝青铜( D)锡青铜17-12滑动轴承的润滑方法,可以根据( A)平

145、均压强p ( B) pv3 ( C)轴颈圆轴速度v ( D) pv值 17-13在滑动轴承中,当pv3>32时,应采用( A)油脂润滑( B)油杯润滑( C) 油环或飞溅润滑( D)压力循环润滑17-14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 值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 ( B) 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C)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 ( D)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17-15起重及卷筒的转速n=8.3r/min,轴颈直径d=80mm,宽径比B/d=1.2,轴承所承受的最大载荷F=80000N现在能提供的轴瓦材料及许用比压旧为: 1) HT200,p=4N/mm

146、2; 2) ZcuA110Fe3, p=15N/mm2; 3) ZCuSn5PbZn5, p=8N/mm2;4) ZcuPb30, p=25N/mm2o若只考虑经济性按1) 2) 3) 4 ) 次序优先采用。若同时考虑使用要求,则设计该轴承时,轴瓦材料应采取 。( A) 1 ) ( B ) 2 ) ( C ) 3 ) ( D ) 4 )1 7 - 1 6 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 v 值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轴承因过度发热而产生胶合( B )防止轴承过度磨损( C)防止轴承因发热而产生塑性变形1 7 - 1 7 静压轴承与动压轴承相比较,( A)能在极低转速下正常工作 ( B )

147、机器起动和停车时,也能保证液体摩擦( C )油膜刚度较大 ( D)设备及维护费用低1 7 - 1 8 在静压轴承中必须采用节流器。它的种类和参数将与密切相关。( A)轴承的摩擦力矩( B)轴承的润滑油流量( C)轴承的油膜刚度( D)轴承的极限转速1 7 - 1 9 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 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 i n 不够大, 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增大相对间隙( B )增大供油量( C)减小轴承的宽径比B / d1 7 - 2 0 动压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A)轴颈与轴瓦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与轴孔表面之间有相

148、对运动,使润滑油从大口流向小口( D)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 00c17 -2 1液体动压润滑轴承轴颈在轴承中的位置,可由两个参数来确定。( A)轴颈半径r和最小油膜厚度h m i n ( B)相对间隙v和偏心率E( C )相对间隙v和偏心距e ( D)偏心距e 和偏位角017 -2 2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w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之比。( A)直径间隙与公称直径( B)半圆间隙3 与公称直径( C )最小间隙h m i n与直径间隙 ( D)最小间隙h m i n 与公称直径17 -2 3 一滑动轴承,已知其直径间隙=() . 08 m m , 现测得它的最小油膜厚度h m i n =2 1p

149、 x n ,轴承的偏心率 应该是( A) 0.2 6 ( B) 0.4 8 ( C ) 0.5 2 ( D) 0.7 417 -2 4 向心轴承的偏心距e , 随着而减小。( A)轴颈转速n的增大或负荷F的增大 ( B ) n的增大或F的减小( C ) n的减小或F的增大 ( D) n的减小或F的减小17 -2 5 向心滑动轴承的相对间隙w ,通常是根据( A)轴承载荷F和轴颈直径d ( B )润滑油的粘度q和轴的转速n( C) 轴承的平均压强p和润滑油的粘度n ( D ) 轴承的平均压强p 和轴颈的圆周速度v17 -2 6向心滑动轴承在相同的公称尺寸和材料下, 。( A)随 值 w ( 轴称

150、相对间隙)减小,承载能力加大,因此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取小的w值( B )随值w减小,承载能力降低,而且容易发热咬死,故在运转精度允许情况下, 应尽量选取大的V值 ( C) 随值w减小, 承载能力加大, 但发热量也增大,使润滑油粘度下降,反过来又导致工作能力下降,故W 值具有一个最佳值( D)随值w减小,承载能力降低,但润滑油温升也降低,促使粘度增大,反过来又导致承载能力上升,故W 具有一个最佳值。17 -2 7 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宽径比B /d 取得较大,则 ( ) 。( A ) 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低 ( B ) 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高( C ) 轴

151、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 D ) 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17-28在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中,若偏心率 增大,轴承的( ) 。(A )承载量系数C p与摩擦特性系数十w 也随之增加 (B) Cp增加,Ww减小( C )国亚加大,Cp减小 ( D) Cp与 国W都随之减小17-29 一向心滑动轴承,已知公称直径d=80mm,宽 度 B=80mm,工作载荷F=4X104N ,相对间隙|/=0.001,轴颈表面线速度v=4.02m/s,润滑油粘度片0.37P,该轴承的承载量系数Cp等 于 ( ) 。(1) 0.168(2)1.680(3)16.80(4)16817-30动压润滑轴承

152、算出的进油温度不超过( ) 0C,否则表示轴承承载能力未被充分利用。(A) 2035 (B) 3540 (C) 40-45 (D) 45-5017-31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通过热平衡计算后,若求得进油温度tl=500C,则( ) -( A ) 属于正常范围,无需修改设计 ( B ) 应降低原假定的轴承平均温度tm(C)应提高原假定的轴承平均温度tm (D)应增大轴承相对间隙v 17-32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 。( A ) 增加油楔数量,提高承载能力( B ) 增加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流量,改善轴承发热( C )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和旋转精度( D ) 增加产生流体动压润滑油

153、模的面积,减小轴承摩擦17-33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斜轴瓦的目的在于:( )( A ) 降低轴承的边缘载荷,使载荷在轴瓦上分布均匀 ( B ) 使轴承在工作中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便于装配调整 ( D )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17-34 一液体摩擦向心滑动轴承, 承受载荷F=50000N,转速n=1000r/min,轴颈直径 d= 150mm,宽径比B/d=l,轴瓦包角a=1800,相对间隙y=0.001 采用20号机械油,无压供油,假定轴承中平均油温tm=500C,油的绝对粘度n5 0=0.0145Pa-s,则最小油膜厚度hmin是 ()(A) 26 (B) 27 (C) 30 (D)

154、 5417-35 一动压润滑向心滑动轴承,转速n=3000r/min,轴颈直径d=300mm,宽径比B/d=0.8,轴承相对间隙旷0.002,包角a=l800,采用22号机械油,无压供油,粘度n=0.0198Pa-s。设已知形成液体润滑所需最小油膜厚度hmin=150wn,则轴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是()No(A) 40129 (B) 72406 (C) 90507 (D) 108817-36 一向心滑动轴承,公称直径d=80mm,相对间隙牛 = 0.001,工作载荷F=2xlO4N,转 速 n=960r/mino已知它处于液体摩擦状态工作,摩擦特性系数WW=2.8,则这时的摩擦功率为() 。

155、(A) 0.225W (B)22.512W (C) 225.12W (D)225.12KW17-37 一向心滑动轴承, 公称直径d=80mm,相对间隙v=0.001,宽度B=80mm,工作载荷F=2xlO4N,转速n=960r/mino今查得其在液体摩擦状态下工作的耗油量系数C q = 0 . 1 2 ,则它的润滑油流量为()m2 / S o( A) O . 1 5 1 xlO - 5 ( B ) O . 3 1 xlO - 5 ( C ) 1 . 2 4 6 x1 0 - 5( D ) l. 2 4 6 x1 0 - 71 7 - 3 8轴瓦上的油沟不应开在( ) 。A油膜非承载区B油膜承载

156、区C轴瓦剖分面上1 7 - 3 9滑动轴承实验中,当() 时,说明轴承处于液体动压润滑状态。A电压表达到一定值 B电压表为零 C指示灯亮 D指示灯熄灭1 7 - 4 0设计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时,如其它条件不变,选择高粘度润滑油,承载能力()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1 7 - 4 1设计动压滑动轴承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增大相对间隙,则其最小油膜厚度()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1 7 - 4 2限制滑动轴承p v值也就是限制轴承的()0A温升 B压强 C速度1 7 - 4 3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主要失效形式是()0A点蚀 B轴瓦裂纹 C磨损1 7 - 4 4

157、动压润滑向心滑动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 ) 产生在外载荷的作用线oA不是 B总是 C不总是1 7 - 4 5动压轴承在工作中,其轴颈与轴承不直接接触,( ) 选择恰当的轴瓦材料。A但仍需要 B故不需要 C故不一定需要1 7 - 4 6若一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轴承孔和轴颈的半径分别为R和r ,最小油膜厚度为h m i n ,则该轴承的偏心距为() 。A R - r B R - r - hmin C R - r + hmin1 7 - 4 7对液体动压轴承需要足够的供油量主要是为了() 。A补充端泄油 B提高承载能力 C提高轴承效率 D减轻磨损1 7 - 4 8设计流体动力润滑滑动轴承时,如其它条件不

158、变,增大润滑油粘度,温升()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一定怎样变化1 7 - 4 9采用多油楔向心滑动轴承的目的是为了( ) oA增大承载能力 B减小摩擦 C提高油膜稳定性填空题1 7 - 5 0滑动轴承的轴承衬常用的材料是() o1 7 - 5 1当润滑油作层流流动时,油层中的切应力与其( ) 成正比,其比例常数即为润滑油的() o1 7 - 5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所受载荷越大,最小油膜厚度越() o1 7 - 5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润滑油的粘度越大,其最小油膜厚度越() o1 7 - 5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速

159、度越( ) , 其最小油膜厚度越小。1 7 - 5 5单油楔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轴颈工作时轴心沿轴瓦铅垂对称线偏移的原因是( ) o题1 7 - 5 6图1 7 - 5 6图为多种油楔推力滑动轴承的轴颈与轴承组合,其间有充足的润滑油,试分别说明当( 1 ) 1 2 ; ( 2 ) 1 2时,( a )、( b )、( c )三种情况下能否产生流体动压润滑。( 1 )( 2 ) 1 2 1 2 ( a ) ( ); ( b ) ( ); ( c ) ( ) ( a )( );( b ) ( ); (c) ( )判断题1 7 -5 7在动压液体润滑轴承中,由于动压油膜的存在,对轴颈和轴瓦的加工精度及

160、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 )1 7 -5 8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液体粘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小。( )1 7 -5 9液体动压轴承稳定运转时,相对偏心距越大,则最小油膜厚度就越大。( )1 7 -6 0对重要和滑动速度较高的轴承,常用合金钢做轴瓦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强度和韧性都比较好。( )1 7 -6 1液体动压轴承,其它条件不变,载荷越大相对偏心距越小。( )问答题1 7 -6 2滑动轴承的摩擦状态有几种?各有何特点?1 7 -6 3滑动轴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常用于什么场合?1 7 -6 4试述向心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特点和应用场合。1 7 -6 5 对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有什么基本要求?1 7 -6

161、 6 常用的间歇供油润滑方式有那几种?常用的连续供油润滑方式有那几种?1 7 -6 7 非液体润滑轴承的失效形式是什么?计算p , p v 和v值的意义何在?第十八章滚动轴承选择题1 8 -1 与滑动轴承相比,滚动轴承的优点是:1 ) 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2 )节约铜、 锡等贵重金属; 3 )精度由轴承本身决定, 故对安装与配合要求降低; 4 )滚动轴承本身) 的观点有错误。( A ) 1 ) ( B ) 2 ) ( C ) 3 ) ( D ) 4 )1 8 -2 与滑动轴承相比,滚动轴承的优点是: 1 ) ) 的观点有错误。( A ) 1 ) ( B ) 2 ) ( C ) 3 ) (

162、D ) 4 )1 8 -3 ( ) 可采用滚动轴承。( A ) 大型低速柴油曲轴( B ) 大型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 C ) 轧钢机轧辐轴承( D ) 蒸汽涡轮发电机转子1 8 -4 滚动轴承代号由三段组成,其中前段表示( )。( A ) 游隙组别与精度等级( B ) 游隙组别、精度等级与结构特点( C )精度等与结构特点( D ) 游隙组别与结构特点1 8 -5 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中段自右起的( ) 表示。( A )第三位数字( B )第四位数字( C )第五位数字代号为2 1 2 5的轴承 )。( D )第六位数字1 8 -6( A ) 5 ( B ) 1 0 ( C ) 21 8 -7

163、深沟球轴承的类型代号为( A ) 0 0 0 0 ( B ) 1 0 0 0角接触球轴承的类型代号为( )。( A ) 1000 ( B ) 2000推力球轴承的类型代号为( ) o( A ) 6000 ( B ) 700 01 8 -1 0 深沟球轴承,)。( A ) 6 G 2 0 0 ( B ) 6 G 3 2 05 ( D ) 1 2 5)。(0 2 0 0 0( C ) 3000( C ) 5 0 0 0( C ) 6 3 2 0( D ) 6 0 0 0 1 8 -8( D ) 7 0 0 0 1 8 -9( D ) 9000( D ) 6 2 2 01 8 -1 1 角接触球轴承

164、, )0( A ) G 7 6 2 2 0 ( B ) 7 6 2 2 0 B( 0 7 6 2 2 0 C ( D ) 7 6 2 201 8 -1 2 ( ) 轴承能很好的承受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的综合作用。( A ) 1 0 0 0 型与 N O 0 0 型 ( B ) 0 0 0 0 型与 7 0 0 0 型 ( C )N O 0 0 型与 4 0 0 型 ( D ) 8 0 0 0 型与 5 () 0 ( )型1 8 -1 3 在各种基本类型向心滚动轴承中,除径向载荷以外还能承受不大的双向轴向载荷的轴承是()0( A ) 1 0 0 0 型( B ) 6 0 0 0 型 ( C ) N

165、 0 0 0 型 ( D ) 5 0 0 0 型1 8 - 1 4 在各种基本类型向心滚动轴承中,( )完全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A ) 1000 型、3000 型、6000 型 ( B ) 6 0 0 0 型、 1000型、7 0 0 0 型( C ) N U 0 0 0 型、N O 0 0 型( D ) 3 0 0 0 型、6 0 0 0 型、7 0 00 型18-15双列向心球面球轴承不宜用来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的联合作用,这是因为( ) 。( A)这种轴承外圈没有滚道,不具备承受轴向载荷的结构条件( B)在轴向载荷作用下,这种轴承将不能很好的发挥自位调心作用( C)在轴向载荷作用下,

166、其中一列滚动体将处于部分卸载状态,并使另一列滚动体过载,从而导致轴承迅速破坏( D)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其中一列滚体的径向游隙完全消失,从而使轴承迅速发热咬死18-16手册中列有各种类型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 ) o( A)当负载低与基本额定负荷时,可以超过( B)在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超过( C)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采用回火温度高与普通回火温度的轴承时,极限转速随值大大提高( D)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采用可靠的润滑冷却措施时,可以在高于极限转速1 2 倍的条件下运转18-17有一根轴只用来传递转矩,它用三个支点支承在水泥基础上,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三个支点的轴承应选用( A)深沟球轴承 (

167、 B)调心球轴承 ( C)圆柱滚子轴承 ( )调心滚子轴承18-18同一根轴的两端支承,虽然承受负载不等,但常采用一对相同型号的滚动轴承,这是因为除()以外的下述其余三个理由。( A)采购同一型号的一对轴承比较方便( B)安装轴承的两轴承孔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C)安装轴承的两轴颈直径相同,加工方便( D) 一次镶孔能保证两轴承孔中心线的同轴度18-19设计滚动轴承组合结构时,对轴承跨距很长、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了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形,应考虑() o( A)将一段轴承设计成游动的( B)采 用 ) 。( A)全部采用基轴制( B)全部采用基孔制( C)前者采用基孔制,后者采用基轴值( D

168、)前者采用基轴制,后者采用基孔制18-21 轴 承 ) 。( A)它的公差制度与机器制造业中一般采用的公差制度完全相同( B)它的公差制度与机器制造业中一般采用的公差制度完全不同,后者孔径为单向正公差,而 轴 承 ) 。( A)分布在孔径增大的方向( B)分布在孔径减小的方向( C)分布在孔径公称尺寸线两侧( D)分布方向由轴承与轴的配合决定18-23滚动轴承转动套圈的配合( 一般为) o( A)过盈量较大的配合,以 保 证 ) 类只能承受径向力。A 6000 B 1000 C N000 D 200018-25 一般球轴承的承载能力( ) 同系列、同B 低于 C 相同于18-26按直径系列划分

169、,滚动葡承承载能力最大的是() oA 1 系列 B 2、系列 C 3 系列 D 4 系列18-27对某一轴承来说,其所受的当量动载荷增大,额定动载荷() o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增大1 8 - 2 8当支承受有径向力和较大轴向力,并且冲击、振动较大时,最好选用() A向心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向心推力球轴承D圆锥滚子轴承E推力球轴承1 8 - 2 9普通电机转子两端轴承一般用() 较多。A向心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球面滚予轴承 D向心推力球轴承1 8 - 3 0滚动轴承中,比较滚动体及外圈滚道接触应力的大小,其结论是() 。A 样大 B外围滚道的大 C滚动体的大 D不一定那

170、个 大1 8 - 3 1某轴用一对向心推力轴承支承,若轴上的轴向外载荷为零,两轴承的()一定相等。A B轴向力 C径向力1 8 - 3 2额定动载荷和当量动载荷均相同的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的寿命( 转数) ( ) 相同。A 一定 B 一定不 C不一定1 8 - 3 3圆锥滚子轴承的() 与B滚动体 C保持架1 8 - 3 4齿轮减速器的高速轴用一对向心球轴承支承,若轴上装有一斜齿圆柱齿轮,非对称布置,则两轴承的径向载荷() ,轴向载荷() oA相等 B不等 C不一定相等填空题1 8 - 3 5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代号为6 3 1 2的滚动轴承( C =64 1 0 0 N)与代号为62 3 1 2

171、的滚动轴承相比较,() 轴承的寿命长。1 8 - 3 6滚动轴承6类、N类、7类、5类按承受轴向载荷能力分,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 ) 、( ) 、( ) 、( ) o1 8 - 3 7滚动轴承62 0 8、63 0 8、 和62 3 0 8 ,在承受相同载荷时寿命最长的是( ) ,最短的是( ) o1 8 - 3 8滚动轴承的额定动载荷是指轴承的() 恰为() 转时, 轴承所能承受的载荷值。1 8 - 3 9滚动轴承额定寿命是指该型轴承有() 发生() 失效前的总工作转数。1 8 - 4 0代号分别为N2 1 4 , 2 0 1 4及6 2 1 4的滚动轴承,其中极限转速最高的轴承是()

172、,承受径向载荷能力最大的轴承是() ,承受轴向载荷能力最大的是() 。1 8 - 4 1代号分别为61 0 7、62 0 7, 6 3 0 7的滚动轴承, 它们的( ) 不相同, ( 卜() 和() 相同。1 8 - 4 2由于安装误差或者轴挠曲变形大等因素致使滚动轴承) 轴承, 例如类型代号为() 的。1 8 - 4 3 ()滚动轴承通过预紧可以提高轴承的() 和() 1 8 - 4 4某轴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该轴() 采用一端固定一端游动的轴向固定方式。1 8 - 4 5转速为1 0 0 0 r / m i n的滚动轴承,在额定动载荷作用下,它的额定寿命为()小时。1 8 - 4 6滚

173、动轴承寿命计算针对() 失效,而其静载荷计算是针对() 失效。1 8 - 4 7没有保持架的滚动轴承,由于两滚动体相接触处的速度方向() ,故磨损加剧,降低了轴承的寿命。1 8 - 4 8某一轴承的额定寿命为1 0 5转,它所能承受的当量动载荷要比额定动载荷() 01 8 - 4 9锥齿轮轴的直径为d,材料为45号钢调质处理, 采用一对3 62 0 7轴承支承( 反安装) 。提高此轴系刚度的措施为(卜 ()和() o判断题1 8 - 5 0向心滚动轴承中,任一瞬时各滚动体所受的力题1 8 - 4 9图是相同的。( )1 8 - 5 1轴承代号72 2 0中的2 0代 表 轴 承 )1 8 -

174、5 2圆锥滚子轴承端盖与箱壁之间一般装有垫片,其作用是防止端部漏油。()1 8 - 5 3滚动呻承通过预紧可以延长轴承寿命。( )1 8 - 5 4单支点双向固定的支承结构主要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轴。()1 8 - 5 5单列向心球轴承只能承受径向力,不能承受轴向力。()1 8 - 5 6向心推力滚动轴承接触角越小,承受轴向载荷能力越小。()1 8 - 5 7滚动轴承用润滑脂润滑时,应保证充足的润滑脂数量,因此应把轴承室全部填满润滑脂为好。()1 8 - 5 8滚 动 轴 承)问答题1 8 - 5 9滚动轴承由哪四种元件组成?哪一元件是不可少的?内、外圈上的滚道有何作用?1 8 - 6 0滚动

175、轴承有哪十大类型?1 8 - 6 1 试解释下列代号的意义:3 1 0 ; 1 2 1 4 ; D 2 1 1 2 ; 7 5 0 9 ; 4 6 2 1 7。1 8 - 6 2选择滚动轴承的类型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 8 - 6 3滚动轴承工作时,滚动体所受的载荷是如何分布的?1 8 - 6 4向心推力轴承往往成对使用的原因何在?为什么该类轴承会产生内部轴向力?1 8 - 6 5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几种?滚动轴承是滚动摩擦,为何还要考虑磨损?1 8 - 6 6滚动轴承的计算准则是什么?1 8 - 6 7试述滚动轴承的寿命,额定寿命、额定动载荷及当量动载荷的含义。在寿命期限内,轴承是否

176、可能出现点蚀?18-68怎样确定滚动轴承的预期寿命?18-69某轴由两个轴承支承时为何应尽量使这对轴承具有相同的类型和尺寸?选择时要以哪一个轴承为依据?18-70在什么情况下滚动轴承要进行静载荷计算?18-71为什么要调整滚动轴承的游隙?常用的方法有哪些?18-72滚动轴承内外圈常用的配合制度是什么?18-73滚动轴承润滑和密封的意义何在? 在什么条件下选用脂润滑?18-74密封可分为哪两大类?请说出三种密封装置的名称,特点及应用场合。计算题18-75在下表中标出各轴承的内部轴向力S 的方向,并计算各轴承的轴向力。设:(1)FA I +S I >FAH+SH(2) FA I +S I &

177、lt; FA II+SII FA I +S I = FA II+S II18-77如图所示,试计算I 、II两 70000AC型轴承的轴向力。18-78某球轴承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作,它的寿命为5000小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当所受载荷增加一倍或转速提高一倍( 在极限转速题18-78图 题 18-81图 题 18-82图题 18-84图题 18-85图为 15000小时,若选用7206轴承,问该轴承是否可用?18-84按图示方案做轴承组合设计,画出轴系结构草图( 轴与齿轮为两个零件,右轴端为联轴器)18-85图示为减速器主动轴的两种方案,都采用6208轴承。方案I:两轴承都用轴承盖从外侧作单向固定;

178、方案II:支承3 做双向固定,支承4 游动,斜齿轮为右旋,对称布置,转向如图所示。试分析比较1, 2, 3, 4 四个轴承中哪个寿命最长?哪个寿命最短?1 8 - 8 6图示轴承装置,采用一对7 3 1 2 A C轴 承 ( 轴承附加轴向力的计算公式,试:S 0 . 7 F r )1 )写出该轴承代号中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2 )各轴承所受轴向载荷F ai、F a2为多少?3 )若上述轴承所受的载荷及均增加一倍,则轴承寿命与原来相比将降低多少( 或是原来的几倍)?第十九章联轴器与离合器选择题1 9 - 1齿轮联轴器是靠)A固定式 B可移式刚性 C可移式弹性 D安全型1 9 - 2矿山机械和

179、重型机械中,重载不易对中处常用的刚性联轴器是() oA凸缘联轴器 B万向联轴器 C齿轮联轴器D十字滑块联轴器 E尼龙柱销联轴器1 9 - 3十字滑块联轴器允许被联接的两轴有较大的() 。A径向位移 B轴向位移 C角位移 D综合位移1 9 - 4尼龙柱销式联轴器是属于() 联轴器。A固定式 B刚性可移式 C弹性可移式 D安全型填空题1 9 - 5用非金属材料做弹性元件的联轴器是属于() 刚度联轴器。1 9 - 6凸缘式联轴器是属于() 联轴器。1 9 - 7刚性联轴器用于() 地方。1 9 - 8对于载荷、速度变化较大的机器,最好选用() 联轴器。1 9 - 9安装双万向联轴器时,如要使主从动轴

180、的角速度相等,必须满足( )() o1 9 - 1 0联轴器只有在机器(州寸才能接合或断开两轴的联接;在机器运行中要进行轴的离合,需要采用() o1 9 - 1 1弹性联轴器的主要优点是既能又能() 又能() .19-12当两轴不能保证对中和在工作中两轴间相对位移较大,决定选用刚性联抽器时,若角位移较大可选用() 联轴器,若是重型机械可选用() 联轴器。判断题19-13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计算扭矩等于名誉扭矩乘以一个小于1的载荷系数。()19-14万向联轴器主要特点是可吸收冲击和振动。()问答题19-15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异同点有哪些?19-16联轴器有哪些种类?并说明其特点及应用。19-17为什么

181、齿轮联轴器可以补偿两轴的综合位移?19-18离合器有哪些种类? 说明其工作原理。19-19牙嵌寓合器的牙形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19-20为什么要限制圆盘摩擦离合器接合面的数目?第二十章弹簧选择题2 0 -1用同一种材料制作的圆柱螺旋弹簧,其刚度与() 有关。A F, d, n B F, d, c C F, n, c D c, d, n2 0 -2对圆柱螺旋弹簧,当簧丝直径一定时,弹簧的刚度增大,弹簧旋绕比()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一定如何变化2 0 -3在弹簧设计中,弹簧的工作圈数n是由()而定。A切应力 B高径比 C变形量 D高径比和变形量20-4有A、B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材料热处

182、理及制造工艺相同, 簧丝直径和有效圈数也相同,仅中径D A & gt;D B ,如不考虑曲度系数的差异:( 1)当作用在弹簧的载荷F以同样的大小连续增加时,() .A弹簧A先断 B弹簧B先断 C两个弹簧同时断 D不一定那个先断( 2)当外载荷相同时,变形量是()0A弹簧A大 B弹簧B大 C两弹簧相同 D不一定那个大( 3)当外载荷相同时,)0A弹簧A大 B弹簧B大 C两弹簧相同 D不一定那个大2 0 -5当圆柱螺旋拉压弹簧承受外载荷时,弹簧丝截面主要受应力是() 应力。A扭转剪切 B弯曲 C拉伸和压缩 D弯扭组合2 0 -6有初拉力的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在不受力时各圈应()0A并紧 B有间隙

183、C并紧且有压力2 0 -7圆柱形螺旋拉伸弹簧,除中径外其它条件相同时, 弹簧旋绕比c越大,则弹簧的强度() ,弹簧的刚度()A越大 B越小 C与C无关2 0 -8强压处理后的弹簧不允许再进行任何热处理,这是为了() 。A保持弹簧表面光洁度 B保持有益的残余应力 C保持弹簧的弹力填空题2 0 - 9弹簧旋绕比愈小,则绕卷时愈() ,最大变形愈() o2 0 - 1 0压缩螺旋弹簧用来承受() 负载,弹簧丝应力是() 。2 0 - 1 1弹簧的卷制方法分为() 法及() 法两种。2 0 - 1 2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弹簧特性线有() 、() 、() 、() 等多种。2 0 - 1 3强压处理会使弹簧

184、的承载能力() 。2 0 - 1 4载弹簧设计中, 强度计算的目的是确定() 和() 。刚度计算的目的是确定() 。判断题2 0 - 1 5圆柱形拉压螺旋弹簧簧丝直径相同,受不断增加的载荷作用时,弹簧中径中大者先破断。()2 0 - 1 6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的簧弹簧旋绕比c越小,则卷绕越困难。() 2 0 - 1 7为了消除残余应力,经强压处理后的弹簧必须进行回火处理。( ) 2 0 - 1 8当圆柱形压缩弹簧承受外载荷时最易发生损坏的部位是簧丝的外侧。()2 0 - 1 9弹簧的载荷与变形之比称为弹簧刚度。直线型特性的弹簧称为变刚度弹簧。()2 0 - 2 0碳素弹簧钢丝直径越大,其许用应力越低。()2 0 - 2 1圆柱形扭转螺旋弹簧,簧 丝 剖 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