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红斑ppt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8543148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性红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性红斑ppt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性红斑传染性红斑大头医生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英文名称erythema infectiosum别名别名fifth disease;第五病;第五种病类别类别皮肤科/病毒性皮肤病/细小病毒所致皮肤病ICD号号B08.3概述概述 本病是一种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型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盛行春季。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孕妇急性感染时可传播给胎儿,有人已从死胎组织中检出B19病毒颗粒或其DNA。输入含本病毒的血及血制品亦可传染。小儿易感,510岁为感染高峰时期。全年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晚冬和早春。30%60%成年人已有B19IgG抗体。病因病因

2、 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B19,初次感染此病毒就可发生主动性胎盘传播。B19病毒亦被认为是慢性贫血的原发性病因。长期以来,多认为本症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能获得实验室方面的证据。直到1983年Andersorl等从33例传染性红斑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出细小病毒(parvirus B19;PVB19)的IgM及IgG抗体,因此认为此种病毒就是引起传染性红斑的病因。后来Plummer等也在传染性红斑患者的皮疹中检测到PVDNA,且他们还发现患者某些家庭成员及其所在学校中接触者虽不出现症状,但他们皆有抗PV的IgM及IgG抗体升高。病因病因作者认为PVB19可以引起很多临床表现,包括无临

3、床症状到典型的发疹。有一些研究发现孕妇感染PVB19可引起流产、死胎及胎儿水肿。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发生水疱脓疱性皮疹,导致贫血,再生障碍性危象及慢性骨髓性衰竭,此可能由于此病毒侵及骨髓先祖细胞所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614天。主要症状为皮疹,最初发生在面部,表现为两颊部对称性玫瑰色红斑,无鳞屑,边界清楚。次日于四肢近端及躯干出现皮疹,掌、趾较少。皮疹时隐时现,一天内可有几次变化。颊和生殖器黏膜可发生暗红色斑疹。常持续一周,皮疹渐消退,中央先退。成为红色环状损害。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先由面部开始,消退后不脱屑,也无色素变化。整个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大多数无其他症状,偶见微热、咳

4、嗽、恶心、腹泻及肌痛,眼结膜和咽部黏膜时有轻度充血,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并发症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用电镜可见到病毒颗粒,急性期或恢复早期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血清和咽喉分泌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DNA。 1.血象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可轻度减低或正常,有再障危象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可减低。 2.B19 DNA检查 PCR法可从患者血清、CSF及病变组织检测到DNA,为确诊手段。 3.免疫学检查 可用放射免疫法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B19抗原,用的更多的为检测B19的IgM抗体,病期1周时即可达高峰,持续2个月后下降,故有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实验室检查实验

5、室检查IgG抗体出现稍晚,可持续很长时间,有保护作用。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 病理变化: 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在血管、毛囊和汗腺周围有组织细胞浸润,但为慢性炎症改变,无诊断价值。诊断诊断 根据特殊的皮疹,面颊部有蝶形水肿性片状红斑,全身症状轻微,具流行性,一般情况较好。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等疾病在局部地区流行,并与患者有接触历史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临床上有发热,特别是出现皮疹的患者应考虑到本病毒感染的可能。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出现再障危象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必须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以及实验室的特异性检查,不难诊断。但临床方面有时与猩红热非常相似,后者一般情

6、况较重,急性病容,热度高,皮疹呈全身弥漫性,草莓舌,咽喉部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有助于鉴别。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1.需与风疹、麻疹相鉴别。 2.需与皮肤、血管受损性疾病鉴别。 (1)血管性紫癜(vascular purpura): 患者有小儿,也有成人。首先出现发热、咽痛、流涕等,48h后出现皮疹,其特征为血管性紫癜。先出现于四肢,后向躯干、颈部甚至面部扩展。紫癜持续数天即退,同时可伴有短期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关节痛。组织学检查有坏死性血管炎亦有非坏死性血管炎表现。 (2)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本病亦称第五病。1889年Tsc

7、hamer对此病已做过详细描述。在世界各地曾有多次流行,直到1981年才明确HPV-B19为其病原。 小儿患传染性红斑的临床表现,先有发热、全身不适、咽痛、鼻流涕等症状。23天后出现皮疹,多始于面部,很快融合成片并伴有轻度水肿,形成“巴掌脸”特殊表现。皮疹很快扩展到躯干及四肢。先为斑丘疹,后中间先褪色形成网状或花边样。皮疹可因日晒、运动、洗澡而加重,伴有瘙痒感。持续24天皮疹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可于数天后消退,全病程为59天。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成人感染HPV-B19亦有少数表现为传染性红斑者,但很少出现“巴掌脸”,皮疹亦较少。但在病后数天至数周,80%的人出现关节痛。 治疗治疗 对症处理,无需特

8、殊治疗。发病时传染期已过,故不必隔离。对于儿童患病期间,以隔离为宜,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一般对症治疗,局部可给予炉甘石洗洗剂以安抚止痒。尚无抗病毒治疗的报道。病情较重者需予以对症处理,再障危象患者可以输血治疗。关节痛及指趾麻木刺痛者,可予以止痛药及营养末梢神经的药物。因免疫功能低下易使感染慢性化,可应用免疫增强剂,病毒血症期可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小儿400mg/(kgd),连用35天,如为慢性患者则每半月至1个月重复1次,可取得清除病毒的效果。预后预后 本病多呈自限过程,预后良好。预防预防 已有研制的疫苗进行动物试验,有望今后可用于预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面颊部有蝶

9、形的水肿性片状红斑。具流行性。损害处边缘清楚,类似丹毒,可扩展至额及下颌部,但不累及鼻部。少数患者四肢可出现不同形状的红斑。偶有微痒或低热,愈后不留痕迹。该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病期应隔离。对症处理,外用炉甘石洗剂。症状症状 根据面部有蝶形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据流行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断。 传染性红斑潜伏期为514天,病人多数为412岁儿童,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口唇周围。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

10、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本病特征。症状症状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有时复发常见于春季病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 检查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组织病理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在血管毛囊及汗腺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病理生理病理生理 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在血管、毛囊和汗腺周围有组织细胞浸润,但为慢性炎症改变,无诊断价值。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a多发生于412岁的儿童,盛行于春季, b本病可能是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 c首发于面部,后蔓延至四肢、躯干, d

11、成片玫瑰色红斑,边界清楚,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高,略肿胀,皮疹时隐时显,风吹或运动后更显著, e颊和生殖器粘膜可发生暗红色斑疹, f偶见微热、咽痛和呕吐,结膜及咽部粘膜轻度充血,淋巴结肿大, g病程610天,皮疹中央部分先消退,成为红色环状损害,消退后不脱屑,也无色素变化。临床选方临床选方 常用方 1银翘散加减:生地15克,银花,鲜芦根各12克,丹皮、赤芍、淡竹叶、荆芥各6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上药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2消风导赤散加减:生地12克,茯苓、金银花、白藓皮各9克,牛蒡子、灯芯各6克,黄连、木通、生甘草各3克。上药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1剂。

12、功能:凉血消风。 3白虎解毒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丹皮各6克,元参、赤芍、连翘各9克,银花、大青叶各12克,白茅根15克。临床选方临床选方上药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凉血、解毒。 4普济消毒饮加减:黄苓,连翘,桔梗各9克,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马勃、薄荷、升麻、柴胡各3克,板蓝根12克,银花6克。上药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l剂。功能:散风、解毒清热。 5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黄柏、栀子各9克,野菊花、生地、大青叶各12克。上药水煎取汁,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秘验方 临床选方临床选方1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9克,水煎服。 2鲜油菜

13、叶捣烂绞汁,温饮一小杯,每日23次。 3绿豆粉23勺,桔皮半个,薄荷1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4老丝瓜和老姜23片,加黑糖合煮,代水喝。 5益母草25钱,黄酒4两,每日炖服,连吃三次。 6银花l0克,麦冬30克,大黄、生甘草各3克,滚开水泡服。外用秘验方 1油菜适量,洗净,捣烂为泥敷于患处 2红蚯蚓10条,白糖适量,金银花15克,共捣外搽患处。临床选方临床选方 3将鲜青苔与醋拌和,捣烂,外敷于局部。 4公丁香30克,薄荷脑5克,95%乙醇750毫升。泡3天后外搽。 5大黄末,茶油或麻油调敷患处。 6青黛15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醋调外敷。 7鲜白菜帮、绿豆芽菜、马齿苋各等份,共捣如泥外敷患

14、处。 8苦瓜茎叶捣烂绞汁,涂于患处。 9鲜山药适量,蓖麻子仁5粒,洗净后,共捣烂,敷于患处。 10青鱼胆、青赛各等量,香油调成糊状,外潦患处。保健贴士保健贴士 大多数患儿只须注意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如有发热者可口服退烧药,如有其它症状可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处可外搽炉甘石洗剂以止痒。 相关事件相关事件 太谷县于2005年8月4日8月10日发生不明原因传染性皮肤红斑病例的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1.1病例本次流行共有4个发病点,查出发病人数54例,其中武警二支队六中队19人,山西农业大学工地13人,阳邑乡新村砖厂15人,阳邑乡南杏林砖厂7人。 1.2发病时间分布发病时间最早的

15、是8月4日,最迟的是8月12日。其中8月4日6人,8月5日3人,8月6日6人,8月7日23人,8月8日10人,8月9日3人,8月10号2人,8月12号1人。相关事件相关事件 1.3病人年龄分布最小的3岁,最大的60岁。 1.4性别分布男性45人,女性9人。 1.5职业分布军人18人,砖厂民工19人,建筑民工13人,炊事员2人,儿童1人,其它1人(军人家属)。发病人群以外地暂住人口为主,本地人口仅有两例(1例为砖厂管理人员,另1例是炊事员)。 2临床特点 病例面颊及四肢和躯干部出现皮肤红斑,逐渐融合成片,严重者压之不退色,有痒感,多数病人有发热,少数病人有关节肿胀和轻度的咳嗽,末梢血常规化验除3

16、人白细胞数增高以外其他均正常,X光检查肺部无异常改变。相关事件相关事件采用抗病毒、抗过敏治疗,多数病例710症状有所缓解;阳邑乡新村砖窑、阳邑乡南杏林砖窑未经治疗的部分病例1020天症状自行缓解。 3控制措施 对病人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开展健康教育,注意个人卫生,采取通风、晾晒被褥、药物消毒等措施,改善环境卫生。采取积极的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 4讨论 (1)该病有明显的传染性,病例分布在四个暂住人口集聚地,当地居民发病率很低,对当地人群传染性不强,提示该病在当地往年有流行的可能。相关事件相关事件 (2)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最小的3岁,最大的60岁,青壮年居多,这与四个发病地区人员构成有关。 (3)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地区男性构成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本文认为这与四个发病地区(单位)人员构成比有关。 (4)太谷县存在不明原因传染性皮肤红斑流行的可能,今后应进一步关注此类病例的流行,并确诊发病原因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by 大头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