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8457597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秋天的思念) 教学设计( 秋天的思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秋天的思念)位于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叙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朗读、分析等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情,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 秋天的思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思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讲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自己,鼓舞自己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作者回忆了母亲在身患绝症时,忍受着病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用深沉的爱支撑着他能用另一种方法重新“ 站起来。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表现了母亲对作者无私与伟大的爱。同时, 平静克

2、制的文字背后, 饱含了对母亲深沉的忏悔和思念之情。言语朴实、 深沉含蓄,感情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学情分析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感情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出感恩情怀,并产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是有难度的。 学生对于这些人文内涵的领悟, 必需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揣摩理解言语、运用言语的过程中加以完成。为此, 教学中设计时需要引导学生借助言语文字,披文入情,感受深沉博大的母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教学目标1. 品析人物描写, 感受母爱,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2 . 继续学习朗读,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节奏传递感情。3 . 品析重点词句,领悟身处生存困

3、境时要“ 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重点1 . 品析人物描写,感受母爱,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2 . 继续学习朗读,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节奏传递感情。教学难点品析重点词句,领悟身处生存困境时要“ 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1、出示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笑容满面的照片,让学生谈谈感受。预设:身残志坚,坚强乐观。过渡:那史铁生在瘫痪之初是不是也如此地坚强乐观,笑对苦难呢?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史铁生瘫痪的背景。补充: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也医治无效。在 2 1 岁生日这一天,他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瘫痪以前的史铁生身高1 米 8 0 , 典型的北方壮汉。在清华附

4、中读书时, 他曾获过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短跑冠军。 史铁生在( 我的梦想)这篇文章中提到过: “ 我第一喜欢田径, 第二喜欢足球风华正茂,能跑能跳的年纪突然瘫痪了双腿,这种打击是相当沉重的。2、分析史铁生在瘫痪之初的表现,感受他当时的心情与状态,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视情况补充。提问:他在瘫痪之初状态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作者当时的状态?预 设1 :他的脾气十分暴躁。我 从 “ 突然、猛地这两个词可以感受出来。这两个词是出人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的暴怒无常。可见作者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能够自由飞翔的大雁和甜美的歌声,或者说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他来说都会刺激到他敏感脆弱的神经。

5、引导:“ 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两处重复说明有一个过程,我不是一开始就砸玻璃,摔东西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突然爆发,也能看出他的脾气暴怒无常。预 设2:他对生活充满了无望。我从对作者的言语描写、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出来。 “ 我可活什么劲儿! 就是“ 我活着没什么劲”的意思,说明作者对未来没有一点信心,甚至可能已经出现轻生的念头。“ 狠命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也说明作者对能站立行走已经不怀期望,对自己的双腿痛恨至极。引导: “ 突然、猛地 “ 砸 、摔 “ 狠命、捶打、可恨应该重读,两句言语描写语速要快,语气要强烈, 以表达出作者悲观无望时歇斯底里呼喊的状态。过渡: 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种状态,

6、她是怎么做的呢?二、走近母亲1、结合对母亲的描写,感受母亲的坚强、隐忍、无私、伟大。边分析边朗读。请学生选择最感激的描写语句,谈谈感受。 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预 设1: “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心 我I O“ 悄 悄 地 躲 出 去 我 把 东 西 砸 碎 ,母亲不制止, 反而躲出去, 任凭儿子摔砸,是因为母亲了解儿子的腿瘫痪了,心情不好, 他需要宣泄,于是让儿子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 谅 、包容。“ 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还是不放心我,怕我做出不理智、冲动的行为,所以

7、就在外面关注着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忧。“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怕引起我的暴怒脾气。在儿子面前母亲的一言一行都特别的注意, 就怕惊扰了无望的儿子。 你看, 她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啊。“ 眼边儿红红的说明母亲躲在外面,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眼泪 ,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暴怒,心里也很痛苦,她也跟着偷偷地难过泪流 。 她很心疼她的儿子。 但又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难过, 把眼泪擦干了再悄悄地进来。引导:“ 悄悄地 ” 偷偷地 ” 红红的这些修饰词宜轻读,突出母亲因理解、疼惜儿子而小心翼翼。预 设 2 : “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扑 ”

8、 抓强烈的动作说明母亲想急迫地阻挡“ 我 ”自残 ,这和之前的小心翼翼,隐忍克制的行为截然相反。 “ 我喊了句, “ 我可活什么劲 ,这是一句母亲最不期望“ 我说并付之行动的话。“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这句言语描写中的“ 好好儿活反复出现, 是母亲既迫切期望儿子不要失去生存的勇气,同时也期望自己身体能够坚持,能有更多时间陪同儿子战胜苦难的意思。引导:此处朗读,应一改常态,非常地用力,来突出母亲阻挡我的心情非常的急迫。“ 忍住哭声后说的话语最好带着哭腔。预设3: ”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北归的雁阵意味着美好春天的到来。母亲总是提议去看花,是期望

9、 我 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预设4 : “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爱花的人热爱生活,但是儿子病了,母亲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 在 “ 我身上了,连她喜欢的花都没心思照料死去了。预设5 : “ 挡在窗前母亲不想让落叶影响儿子的情绪,于是设法不让儿子看到窗前的落叶,便 “ 挡在窗前,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细腻的爱。预设6 : ” 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 亲 的 “ 憔悴是因为病痛对身体的折磨,也是因为儿子瘫痪后无望情绪对她的折磨; “ 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一表现与他之前刻意隐藏的情绪不同, 也有违常理。 母亲自知身

10、患重病, 她只恐无法长久照顾陪伴儿子。然而儿子自瘫痪后始终沉醉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母亲既焦虑又心疼,为了让儿子能逐渐找回生活的勇气,她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期望儿子能看到她内心强烈的心愿。预设7 : “ 我的答复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快乐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连忙打算打算。”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 .当听到儿子的应答后, 母亲又一反平常隐忍的表现, 她“ 快乐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即便就到近在咫尺的北海,也要连忙去“ 打算打算,还 “ 絮絮叨叨地回忆我小时候的事,这是超出一般的喜悦,是喜出望外, 是狂喜而不能自已。其实在一般的母子之间,这仅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而母

11、亲竟然快乐到这种程度,足见儿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重,对儿子病的牵挂之深,可见儿子厌世轻生的念头对她折磨有多深。预设8:她突然不说了。对 于 “ 跑和” 踩 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沉醉在美好的回忆中,但一旦发觉提到某些触发儿子的禁忌的事时, 便 “ 突然停下美好的回忆,然后悄悄地出去了。这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小心翼翼地顾及儿子的感受。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母亲所处的境况怎样?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所处的境况。预 设 1: “ 整宿整宿是一个叠词,凸显母亲长期因为肝病一直痛的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睡,延续性疼痛,直到去世。预设2: “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个动作,形象地写出

12、了母亲夜晚躺在床上竭力地想要入睡,却疼得睡不了,这该有多痛苦。预设3: “ 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吐:t 口可以操纵t S 不可操纵说明病情已经已经到了 “ 病入膏肓的程度。补充: ” 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正困难地呼吸着”都说明母亲病情的严峻。小结:这样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疾病和儿子的痛苦时,她选择一直瞒着儿子,她宁愿单独默默忍受身体上的病痛,也不愿瘫痪的儿子为她担忧,不愿再增加儿子的痛苦。我们从中可以读出母爱的无私与坚强。总结:母亲始终耐心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隐忍自己的病痛担悲难过,无微不至地呵护儿子脆弱敏感的内心,不断地尝试鼓舞儿子能够振作坚强起来, 这是母亲在“ 我双腿瘫痪后的常态

13、。 她的心中唯独没有的是她自己。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 “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比起她自己的生命,她更放心不下的是一双儿女。过渡: 母亲如此的呵护、 鼓舞, 那作者后来还是沉醉在悲哀和无望中无法自拔吗?三、感受作者的变化1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分析我后来去北海看菊花的表现,感受其心态的变化。预 设 1 : 与开头面对美好的事物暴怒无常不同, 我现在能够积极地观赏每种花的美,能看出我变得积极和乐观了。预设2 :主动去看花,懂得母亲说的话,这些也说明我总算完成了母亲的心愿,要好好儿活,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鼓舞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 悲观无望的状态, 正以积极乐观、 振奋昂扬

14、的姿态面对苦难,面对生活。预设3 :要和妹妹在一起好好活,也说明走整理我为中心,懂得关怀妹妹了。小结:菊花的美也许在淡雅的情趣,也许在高洁的品质,也许在热烈而深沉的感情, 无论何种漂亮, 都展现了生命存在的独特意义。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明白了,无论受到了怎样的打击, 都要珍爱生命。他和妹妹在一块要相互扶持,勇敢坚强的活下去,像这片迎着寒风肆意绽放的秋菊,活出生命的个性和漂亮。2、交 流 对 “ 好好儿活的理解。预 设 1:面对困境,要正视、面对,要积极乐观面对预设2: 一个人活着,并不单单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考虑。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 自然段,借助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来传

15、递自己对作者此时状态的理解。引导: 第一句表达, 可以读得缓慢深沉些, 表达出对母亲的缅怀。第二句对菊花的描写,朗读的节奏应该稍快一些, 语气轻松些, 表达出作者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 最后一句, 节奏再次放慢, 可以用下降的语调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小结: 正是母亲细心地理解呵护、 正是母亲不断地鼓舞、 正是母亲在生命困境中给我做出的典范,正是母亲无私深沉的爱支撑着双腿瘫痪的我从无望走向振作,走向积极乐观,用另一种方法重新“ 站起来,完成了对生命困境的突围。4、补充史铁生其他著作中关于苦难的话语,加深对作者后来的变化的了解,并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补 充 1: ” 死是一件不必急

16、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定会来临的节日。 这样想过之后我静心多了, 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恐怖。 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一 一 ( 我与地坛)补充2: “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 就更加思念起往日时光。 总算醒悟,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 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一 一 ( 病隙碎笔)过渡: 我们所能见到的照片中, 史铁生始终是笑着的。 在报

17、纸上看到坐着轮椅的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补充: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成绩及感激中国人物颁奖词。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饱满的思想,他在用笔替代双腿书写着“ 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 好好儿活的含义, 就越思念他的母亲。母亲去世七年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除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你还读出了什么感情?四、把握中心题 目 是 “ 秋天的思念,除了思念你还读出了什么感情?预设:内疚、自责追问:哪些词句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的“ 我的感情?预 设 1: “ 可我却一直不了解 “ 我没想到

18、作者双腿瘫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顾沉醉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 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病已经严峻到了那步田地。 事后想来, 作者为自己对母亲毫不关怀甚至抵触抗拒,感到无比悔恨。 ” 一直表达出作者强烈的自责与内疚。预设2: “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再也表示永远,从这个词中也能读出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预设3: ”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竟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峻,对母亲永远的离去,完全没有思想打算。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补充: 这种悔恨、自责在他其他作品里也有流露。出示相关材料。过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最大悲哀莫过于此。多年

19、以后,作者幡然醒悟, 只有“ 我们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思念,对母爱最好的回馈。五、结合实际交流感受提问:学完了本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预 设 1:珍惜亲情,感恩身边亲人预设2:面对任何苦难,都要乐观坚强地活预设3: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关怀身边的人,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长度我们无法操纵,人生路上的挫折我们无法预料,但是怎样面对的选择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用乐观积极地态度,真真切切地活着,好好活,扩充人生的宽度和广度。在成长路上无论有怎样的坎坷,记得我们的家人会陪伴在我们左右。我们也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关怀身边的人,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六、安排作业1、结合所学课文和你的生活,写下你的领悟。( 随笔本)2、阅读史铁生的文章( 我与地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