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8424055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中医调理师培训课件主讲:风动旛动中医源流(典籍)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黄帝明堂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针灸甲乙经瘟疫论作者不可考,中医第一医典。上古三坟之一。作者秦越人(扁鹊),八十一章,注释内经。作者不可考,补充者吴普,第一部本草专著。作者不可考,穴位定位的第一部书籍,针灸甲乙经是唯一传本。原书已佚。作者张仲景,临床第一教材,被称为“诸方之祖”,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仍是学习中医必读经典。作者巢元方,中医第一部病因学专著。 作者皇普谧,第一部官方指定针灸教材。作者吴又可,第一部传染病专著。中医源流(流派)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时期)古代(明代之前)近代(明代之后)现代医易同源,对医学和神学没有具体

2、界限,没有专职医师,诊治大都由巫师完成。在此阶段,没有形成具体流派,基本遵循伤寒论和内经。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易水学派(张元素),温病学派(吴鞠通),火神派(网络很火,郑钦安为代表)等,不断总结前人不足,形成了即符合当时情况,又独具特色的各类学说。随着针灸在国际范围内推广,标志中医药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中医的学习和研究中来。中医理论基础阴阳学说:作为中医人的世界观形成有重要意义,也是阴阳辩证的基础。阴阳学说是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学术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

3、称阴阳鱼,古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 构成;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己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含小阴。 交感互藏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互藏:相互对

4、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对立阴阳双方互相制约、互相斗争的结果“阴平阳秘”。(相互的动态平衡)相互依存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阴消阳长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阳消阴长是事物发展的量变过程转化过程由阴转阳形(促)成事物的转化由阳转阴(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质变过程 阴阳理论基本原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1)阴阳的偏胜“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阳的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就人体部位而言:上部为

5、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腹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而言: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筋骨皮肤而言:筋骨在内故为阴,皮肤在外故为阳;内脏而言: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为阴;五脏本身而言:心、肺居于上焦故为阳,肝、脾、肾居于中焦故为阴。阴阳辩证1,阴阳虚实:经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阳气有余,则身热无汗,这是邪气充表,表实。阴气有余,则多汗身寒,这是阳气不足,表虚。2,阳胜则阳病,阴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3,阳病则病发迅速,阴病则发病缓慢。4,阳邪多发于表发于上,传于里;阴邪多中于下,中于里;饮食之邪中于脾胃。5,寸脉候阳,尺脉候阴。

6、脉浮、数、长、洪而有力发于阳;脉沉、迟、细而无力发于阴。6,阳胜则发热口渴,张目不眠,阴胜则振寒多汗,倦怠无力。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起源于尚书洪范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人体与自然五行属性五行学说的应用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生克关系,主要应用于辩证和对病情的预测。1,诸病有经症相传,如肝经之病传心经,为相生,主病退,主病愈。 诸病有腑症相传,如肝病传于心脏,为相克,主病进,预后不佳。2,根据生克关系,辨别疾病的病因。

7、疾病的发生皆由风淫六气和七情。而这些全都有五行属性。例如:肝为乙木,肾为癸水。肾主收藏,肝主升腾。此肝阴即肾阴上升。水生木是也。所以,肝阴虚,由于肾阴虚,补肝先补肾(虚则补其母)。 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关系心之阳气(火)可以温煦脾土,助脾运化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气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肝心脾肺肾脏腑脏腑总论:脏,藏,藏脏腑精气而进行流转。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腑,府库,五谷出纳传输之所,人身所有营养和糟粕都是在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里完成的。素问:五脏,藏精气而不泄,故满而

8、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脏病多以虚实论,虚则补,实则泄。腑病多以通利论,不通则满,治多用寒凉攻下;於则痛,多用行气行血。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多为痈疽。心脏一,特点: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中有孔窍。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1)主血:一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奉心化赤”。(2)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2、主神志:是指对古人而言心脏不跳动人即没有

9、了生命迹象。现代解剖学得知,头脑清醒与血压关系密切。3,统领上身诸阳:君火不足则多慢性出血,比如牙龈、鼻子等。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作用)。(2)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2,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3、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4、在夜为汗:汗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阳加于阴谓之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5,五行主火,与夏

10、季相对应。肝脏肝脏一、特点肝的实体位居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而少偏左,其右叶大,左叶小,胆附其下。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并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等作用。三、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2、肝主升发:是指肝具有升生阳气以启迪诸脏,生发阳气以调畅气机的作用。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的功能和爪甲依赖于肝精肝血的濡养)。罢极之本:肝筋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2、在窍

11、为目(目之视物功能,依赖肝精肝血之濡养和肝气之疏泄)。3、在志为怒(怒志为肝之精气所化)。4、在液为泪(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5、与春气相通应: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人体之肝则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为“阴中之阳”,故肝于春气相通应。脾脏一、特点: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他形如镰刀,扁平椭圆,是弯曲状的器官。脾与胃以膜相连。注意;一般认为,藏象学说之“脾”在解剖学上相当于现代解剖学的脾和胰,但在功能上,藏象学说中的脾与现代生理学中的脾与胰腺却有着较大的不同,他将现代医学胃肠道和消化腺(肝、胰、胃、肠激素的分泌)所有的肉眼见不

12、到的消化、吸收和分配营养物质的功能都归属于脾,从而形成了中医所特有的“脾”的概念。二、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1)运化食物(水谷精微)、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到心肺的功能。(脾气的推动和激发作用)其运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a、帮助胃肠将饮食物分解成精微和糟粕两个部分;b、帮助微肠吸收水谷精微;c、把吸收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2、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卖外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脾不统血证的出血特点。1、出血量少色淡,但持续时间较长;2、以下部

13、的尿血、便血、月经淋漓不净(崩漏)及肌衄(皮下出血:坏血病)等为多见;3、多伴有疲乏无力,纳呆,腹胀等脾气虚弱之象。(治疗多用归脾汤)1、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体合肉,是指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肌肉的生理功能:A、保护内脏,以防损伤;B、抵御外邪:肌肉与皮肤的纹理合称腠理,是外邪入侵人体的门户;C、主司运动;肌肉的收缩弛张,始能动作。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之华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3、在志为思:是指脾的生理功能与思志有关;4、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精、脾气化生并布

14、散,故说“脾在液为涎”。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之季,雨水较多,天阳下迫,地气上腾,湿为热蒸,蕴酿生化,万物华实,合于土生万物之象,而人体的脾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类于“土爰稼穑”之理,故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而相通应。肺脏一、概说: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1、主气司呼吸2、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1)宣发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濡润汗体外;(2)肃降作用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润代谢后所产生的(浊液)尿;3、朝百脉,

15、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静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运动(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之性促进下,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动脉)输送到全身。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2、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3、主宣发与肃降:“肺气宣发”“肺气肃降”宣发: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体现于(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肾皮毛肌腠;(3)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1、在体合皮,其

16、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保护器官,是防御外邪的主要屏障。功能(1)防御外邪(2)调节津液代谢(3)调节体温(4)辅助呼吸(1)宣散卫气,以调节呼吸;(汗孔即排津液,又可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2)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感冒咳嗽)2、在窍为鼻鼻为吸之上端,鼻孔是清气与浊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故称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3、在志为忧(悲):两者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大致相同,故悲忧同属肺志。由肺精和肺气所化生,是肺精、肺气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4、在液为涕:(有润泽鼻腔作用)由肺精所化,由肺气的宣发作用布散于鼻腔。5、与秋气相通应,

17、时令至秋,暑去而凉生,草木皆凋。人体肺脏主清肃下行,为阳中之阴,同气相求,故与秋气相应。肾脏一、概说:肾的实体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因其位于腰部,故说:“腰者肾之府。”二、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脏腑气化(1)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2)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摄纳潜藏)实际上是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2、在窍为耳及二阴

18、3、在志为恐:“恐则气下”。4、在液为唾:唾,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肾精所化。(不是口水或是痰)5、与冬气相通应: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一派霜雪严凝,冰凌凛冽之象,自然界的物类,则静谧闭藏以度冬时,人体中肾为水脏,有润下之性,藏精而为封藏之本。同气相求,故以肾应冬。评:现在人注重养生,主要集中在保护肾脏,尤其在意肾阳。其实,五脏相生相克,哪里可有偏薄。况且,脏腑损害多因外之六邪,内之七情。加之现在高纯度化学药物对肝肾损害很大。中医自古有肝肾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对肝脾的保养,并不能次于肾脏。过度劳累、房事、惊恐都会损伤肾阴,肾阴不足者更不宜单补肾阳。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多吃参

19、茸。而是应该多注重锻炼(所谓,动则生阳)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丹溪云,五十前不吃肥腻,孙真人也有五十不服丹药语)、作息习惯。经络经络学说的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其内外连属部分(对内连属各个脏腑,对外连于经筋、皮部)组成。主要输送营气和卫气。所谓,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是也。1,营气:水谷精微之轻清者。运行方向和经络走向一致。附,气血流注歌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子胆丑肝各定位。此为经络走向,亦是营气走向。手太阴肺经寅时起于中府,止于少商,下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主肺部

20、疾病和上部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皮肤病等。从胸走手顺经为补,逆经为泄。此经少血多气,故多为阴虚实热之病。肺经穴位:太阴中府三肋间,上行云门寸六许。云在璇玑旁六寸,大肠巨骨下二骨。天府腋三动脉求,夹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侧七寸拟。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鼻衄喉痹刺可已。手阳明大肠经 分寸歌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谿腕中上侧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下四寸下廉看。池下三寸上廉中,池下二寸三里逢。曲池曲肘纹头尽,肘髎上臑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臑肘上七寸量,肩

21、颙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拟。扶突天突旁三寸,禾髎水涛旁五分。迎香禾髎上一寸,大肠经穴自分明。卯时从商阳走至盈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主大肠及手臂等病,从手到头,顺经为补,逆经为泄。多气多血,病多实证。足阳明胃经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再下三分为四白,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夹吻四分近,颔下三寸是大迎。颊车耳下八分陷,下关耳前动脉行。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半真。水突筋前人迎下,气舍喉下一寸乘。缺盆舍下横骨陷,气户下行一寸明。厘房下行一寸六,屋翳膺窗乳中根。不容巨阙旁二寸,一寸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穴,天枢脐旁二寸寻。枢下一寸外陵是,陵下一寸大巨存。巨下三寸水道穴,水下二寸

22、归来明。气冲归来下一寸,共去中行二寸匀。髀关膝上二尺定,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伏兔下三寸,梁邱市下一寸记。犊鼻膝膑陷中取,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廉穴,廉下二寸条口举。再下二寸下廉穴,服上外踝上八寸。却是丰隆穴当记,解谿则从丰隆下。内循足脘上陷中,冲阳解下高骨动。陷谷冲下二寸名,内庭次指外歧骨。厉兑大次指端中。卯时起于承泣,终于历兑。与足太阴脾经相接。多气多血,多实证。顺为补,逆为泄。足太阴脾经巳时起于隐白,止于大包,与手少阴心经相接。少血多气,多虚证。顺经为补,逆经为泄。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大指内侧端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邱内踝微前陷,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

23、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机绕。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上,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横骨两端动,府舍之下一寸看。府舍腹结下三寸,腹结大横下寸三。大横穴出腹哀下,三寸五分平脐看。上行寸半日月穴,食窦溪下寸六传。天溪上行一寸六,胸乡周荣亦同然。外斜渊下三寸许,大包五肋季胁端。手少阴心经午时起于极泉,终于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多气少血,顺经为补,逆经为泄。手少阴心经经穴分寸歌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动引胸。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肘后五分充。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去腕五分的,神门掌后锐骨逢。少府小指本节末,小指内侧是少冲。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分寸歌小指端外为少泽,前

24、谷本节前外侧。节后横文取后谿,腕骨腕前骨陷侧。阳谷锐骨下陷中,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外侧上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肩髃后陷中,臑俞肩髎后陷考。天宗秉风大骨陷,秉风肩上小髃空。曲垣肩中曲脾陷,外俞上脾一寸逢。肩中俞椎二寸旁,天窗曲颊动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面頄锐骨当。听宫耳中珠子上,凡为小肠手太阳。未时从少泽开始至听宫为止,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多血少气,顺经为补,逆经为泄。足太阳膀胱经申时从睛明开始,至足至阴学,多血少气,顺为补,逆为泄。足太阳兮膀胱经,内眦一分起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地,眉冲居中夹曲神。曲差神庭旁寸五,五处循后行五分。承通络却玉枕穴,循后俱是寸半神。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中陷

25、存。由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腧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在十二椎下寻。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大肠关元十六七,小肠还居十八椎。膀胱腧穴寻十九,中膂内腧二十推。白环腧穴二十一,四髎之穴腰腂窥。会阳阴尾尻骨旁,背开二寸二行了。别上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三魄四膏五神堂,第六意喜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二十椎旁秩边穴,背部三行下行循。承扶臂下股上约,下行六寸是殷门。从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郄真。委阳承扶下六寸,从郄内斜是殷门。委中膝腘约纹里,此下二寸寻合阳。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腨肠之中央。承山腨肚分肉间,外踝

26、七寸上飞扬。附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央。仆参亦在踝下陷,中脉踝下五分张。金门外踝下一寸,京骨外侧大肉当。束肉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量。至阴小指外侧端,去甲如韮须细详。足少阴肾经酉时,从俞腑穴开始,至足底涌泉,下接足少阳胆经。主治腰背疾病及下肢疾病。顺为补,逆为泄。 足少阴肾经穴位分寸歌足掌心中是涌泉,然谷踝前大骨边,太溪踝后跟腱前,大钟溪下五分见,水泉溪下一寸见,照海踝下一寸安,复溜踝上前二寸,交信踝上二寸连,二穴只隔筋前后,太阴之后少阴前,筑宾内踝上踹分,阴谷筋内两筋间,横骨大赫并气穴,四满中注亦相连,五穴上行皆一寸,中行旁开寸半边,肓俞上行亦一寸,俱在脐旁半寸间,商曲石关阴都穴,通谷

27、幽门五穴缠,上下俱是一寸取,各开中行半寸间,步廊神封灵墟穴,神藏彧中俞府安,上行寸六旁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间。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穴位分寸歌外眦五分瞳子髎,耳前陷中听会绕,上关颧弓上缘取,斜内曲角颔厌照,悬颅悬厘等分取,曲鬓角孙前寸标,入发寸半率谷穴,天冲率后五分交,浮白下行一寸是,乳突后上窍阴找,完骨乳突后下取,本神庭旁三寸好,阳白眉上一寸许,临泣入发五分考,目窗正营及承灵,一寸一寸寸半巧,脑空池上平脑户,风池耳后发际标,肩井大椎肩峰间,渊腋腋下三寸然,辄筋渊腋前一寸,日月乳下三肋间,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平脐肋下连,五枢髂前上棘前,前下五分维道还,居髎髂前转子取,环跳髀枢宛中陷,风市垂手中

28、指寻,中渎膝下五寸陈,阳关阳陵上三寸,骨头前下阳陵存,阳交外丘骨前后,均在踝上七寸寻,踝上五寸光明穴,踝上四寸阳辅临,踝上三寸悬钟是,丘墟外踝前下真,节后筋外足临泣,地五会在筋内存,关节之前侠溪至,四趾外端足窍阴。子时起于足窍阴,终于瞳子髎,主要影响胸肋痛、偏头疼、等少阳经主症,顺为补,逆为泄。足厥阴肝经丑时从大敦穴向上行至期门穴,重新交于手太阴肺经。逆为补,顺为泄。肝主疏泄,以逆为补。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大敦大指外侧端,行间两指缝中间。太冲本节后二寸,中封内踝一寸前。蠡沟内踝上五寸,中都上行二寸攀。膝关犊鼻下二寸,曲膝纹头是曲泉。阴包膝上四寸行,气冲三寸下五里。阴廉穴在气冲下,相去二寸牢记取

29、。急脉毛际二五旁,厥阴大络睾丸系。章门脐上二寸量,旁开六寸是穴地。期门乳旁寸半开,直下寸半无烦拟。附:十二经不通的主要症状1.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2.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3.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4.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5.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6

30、.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 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7.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8.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9. 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10.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11.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12.肝经不通

31、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督脉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下接任脉。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系。与任脉相交,巡行一圈称为小周天。主管阴阳调和,正所谓“打通任督二脉,百病不生”虽是武侠小说中的说法,但在人身体的健康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任脉任脉,任

32、通妊。起于承浆向下行,止于会阴。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其它经络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如腰带,能约束纵行的诸脉。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有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附:八穴歌八脉里有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古人流

33、传下来一首“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养生24穴讲解1,腰痛:急性腰扭伤,可揉人中。腰肌扭伤、拉伤可按揉太冲。2,晕车:按揉合谷,内关穴。3,发烧:曲池穴,用力按揉,以出现酸麻感为佳。4,头痛:按揉太阳穴,偏头疼按揉角孙。5,高血压:按揉劳宫穴,可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6,岔气:支沟穴,最好针刺效果很好。7,牙痛:翳风、颊车穴、下关。8,阴虚出汗:阴陵泉、侠溪。9,不明疼痛:手三里。10,胃痛:中脘,足三里,中渎。11,咳嗽:天突、角孙、孔最、列缺。12,寒泻:温灸神阙。13,痔疮、脱

34、肛:承山、长强。14,颈椎病:后溪。15,落枕:液门,中渚,悬钟,天宗16,咽喉痛:解溪。17,肩周炎:照海、天井18,便秘:支沟。19,眼袋:太溪。20,黑眼圈:四白21,痛经:三阴交、次髎。22,青春痘:大椎、内庭。23,心脏病突发:内关、神门,郄门。24,脾气暴躁:太冲。.诊断学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四诊,相比较,面诊境界最高“望而知之谓之神”,脉诊最实用。这里主要介绍望诊。总论:望诊,包括面诊、手诊、眼诊、舌诊、腑诊、便诊等。1,望神,即看人神态,意识是否清醒、思维是否敏捷。2,部位,大的方面,腿痛走路蹒跚,腹痛手捧腑,腰痛手撑腰。3,反射区:面部: 额属心,鼻子属脾,左脸颊属肝,右

35、脸颊属肺,下巴属肾。 舌尖属心,舌中属肝胆,两侧属脾肝后端属脾胃,舌根属肾。 部位眼睛瞳孔属肾,黑眼珠属肝,白眼珠属肺,眼角属心。舌头4,颜色:青属肝主痛,白属肺主虚,黑属肾主水,黄主脾,主血(营养) 红属心,主火。 应用:五色配五行,比如,肝属青,属木,肝病面色发青,属于色症相 合,若是肝病色红,红色是心之色,属火 ,木生火,病当愈;若是面色发白,白属金,金克木,主病进。5,胃气:若是颜色润泽,则表示有胃气,枯槁则无胃气。有胃气主生,无胃气主病重,预后不佳。6,皮肤病:多屑而痒,属风,红而痛,属火,水泡属虚。气肿(垵之皮肤很快恢复),属气虚,水肿(按之有凹陷),属于水液代谢,多属肾病。7,外

36、伤,青而肿,气虚血滞。宜补气养血,肿而痛,血瘀。治宜活血止痛。出血呈喷射状,属伤动脉,宜压近心端;出血慢慢流,属于伤及静脉,压远心端。8,出汗:发热出汗,属于伤风,手心脚心、阴部出汗属于阴虚,不发热出汗,属于伤暑人。发为血之余,牙为骨之余,爪为筋之余等中医调理篇中医疗法介绍:中医治法传承几千年,疗法很多,大体可分为:中药、针灸、刮痧、拔罐、按摩、导引(气功)、祝由(相当于心理干预)等。1,中药,分为丸、散、汤剂。丸剂用来治疗身体下部疾病、取其吸收缓慢,也用来治成中成药,如药房的牛黄解毒丸等,散剂,即粉末,取其好保存,可用来内服或外用如云南白药等,汤剂就是平常所说的中药,回家自己用砂锅煎煮饮汁。2,针灸,针,针刺,多用泻法和通法。灸,艾灸,多用于温补。3,刮痧,用牛角、玉石刮拭皮肤,具有散除风寒、疏通气血、缓解肌肉僵硬等作用。4,拔罐,用于拔出体内邪气,属于泻法,多用于实证,虚人少用。5,按摩,多用于筋骨疾病,各种关节炎、肌肉痛等,正骨、推拿足疗属于按摩范畴。6,导引,多用于调理脾胃,强身健体。7,祝由形式上多有迷信色彩,现在一般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