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练习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8206295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DF 页数:90 大小:2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生物化学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练习题(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化学练习题(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 口腔, 麻醉及影象等专业使用)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 , A 型题( 每小题1分)1 .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 各种蛋白质的p l 分别为4 . 6 , 5 . 0, 5 . 3 , 6 . 7 , 7 . 3 .电泳时欲使其中4 种泳向正极, 缓冲液的p H 应 该 是 ( D )A. 5 . 0 B. 4. 0 C . 6 . 0 D . 7 . 0 E . 8 . 02 .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 B)A.血清清蛋白( 分子量6 8 5 00) B.马肝过氧化物酶( 分子量2 4 7 5 00)C .肌红蛋白( 分子量16 9

2、00) D .牛胰岛素( 分子量5 7 00)E .牛 B 乳球蛋白( 分子量3 5 000)3 .蛋白质分子引起2 8 0n m 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 D )A.肽键B.半胱氨酸的- SH 基C .苯丙氨酸的苯环D .色氨酸的口那朵环E .组氨酸的咪唾环4 .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 B)A. L y s B. Ty r C . Va i D . H e E . As p5 .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 A)A.酸性氨基酸B.含硫氨基酸C .支链氨基酸D .芳香族氨基酸E .碱性氨基6 .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 B)A.黏度下降B.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C .颜色反应减弱D .溶解度增加E

3、 .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7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B)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C .辅基的脱落D .蛋白质水解E .以上都不是8 .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 A)A.甘氨酸B.丝氨酸C .半胱氨酸D .苏氨酸E .丙氨酸9 .下列有关蛋白质B 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 B 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C . B 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D .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 链间靠氢键维系E .以上都正确10 .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测定方法有( B)A.盐析法B.紫外吸收法C .层析法D .透析法E .以上都可以11 .镰状红细胞贫血病患者未发生

4、改变的是( E )A. H b 的 级结构B . H b 的基因C . H b 的空间结构D .红细胞形态E . H b 的辅基结构1 2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B )A .氢 键 B .肽 键 C .盐 键 D .疏水键E .范德华力1 3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B )A .半胱氨酸B .瓜氨酸C .羟脯氨酸D .蛋氨酸E .丝氨酸1 4 .蛋白质多肽链书写方向是( D )A .从 3 (端到5 (端 B .从 5 ( 端 至U 3 (端 C .从C 端到N端D .从N 端到C端 E .以上都不是1 5 .血浆蛋白质的p l 大多为p H 5 6 , 它们在血液中的主

5、要存在形式是( B )A .兼性离子B .带负电荷C .带正电荷D .非极性分子E .疏水分子1 6 .蛋白质分子中的a螺旋和B片层都属于( B )A .一级结构B .二级结构C .三级结构D .域结构E .四级结构1 7 . a螺旋每上升一圈相当于氨基酸残基的个数是( B )A . 4 . 5 B . 3 . 6 C . 3 . 0 D . 2 . 7 E . 2 . 51 8 .下列含有两个竣基的氨基酸是( E )A .缴氨酸B .色氨酸C .赖氨酸D .甘氨酸E .谷氨酸1 9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 )A . L - a - 氨基酸B . D - a - 氨基酸C . L ,

6、B - 氨基酸D . L , D - a氨基酸E . D - B - 氨基酸2 0 .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D )A .疏水键B .盐 键 C .肽 键 D , 氢 键 E .二硫键2 1 .蛋白质分子的B转角属于蛋白质的( B )A . 一级结构B .二级结构C .结构域D .三级结构E .四级结构2 2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 .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B .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C .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次级键维系D .亲水基团多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 .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序列2 3 .有关血红蛋白( H b ) 和肌红

7、蛋白( M b )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 .都可以与氧结合B . H b 和 M b 都含铁C .都是含辅基的结合蛋白D .都具有四级结构形式E .都属于色蛋白类2 4 .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E )A .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 .四级结构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 多肽链进一步折叠, 盘曲形成C .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D .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E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2 5 .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正确的是( E )A . 一定有多个不同的亚基B . 一定有多个相同的亚基C . 一定有种类相同, 而数目不同的亚基数D . 一定有种类不同, 而数目相同的亚基

8、E .亚基的种类, 数目都不一定相同2 6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决定于( C )亚 基 B .分子中盐键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D .分子内部疏水键E .分子中氢2 7 .蛋白质形成的胶体颗粒, 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E )A .溶液p H 大于p l B .溶液p H 小于p l C .溶液PH 等于p lD .在水溶液中E .溶液p H 等于7 . 42 8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 E )A .蛋白质溶液的p H 等于7 时溶液的p HB . 蛋白质溶液的PH 等于7 . 4时溶液的p HC .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 HD .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 HE .蛋白

9、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 H2 9 .蛋白质溶液的主要稳定因素是( C )A .蛋白质溶液的黏度大B .蛋白质在溶液中有 布朗运动C .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D .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E .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3 0 .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的含筑基氨基酸是( C )A .亮氨酸B .胱氨酸C .蛋氨酸D .半胱氨酸E .苏氨酸3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 A )A .清蛋白B . a l 球蛋白C . B球蛋白D . Y球蛋白E .纤维蛋白原3 2 .血清在饱和硫酸镂状态下析出的蛋白质是( D )A .纤维蛋白原B .球蛋白C .拟球蛋白D .清蛋白E . B

10、 球蛋白3 3 .胰岛素分子A 链与B 链交联是靠( D )A .疏水键B.盐 键 C .氢 键 D .二硫键E .范德华力3 4 .蛋白质中含量恒定的元素是( A )A . N B. C C . 0 D . H E . Fe二, B 型题( 每小题1分)A .谷氨酸B.组氨酸C .丝氨酸D .半胱氨酸E .脯氨酸1 .酸性氨基酸是( A )2 .碱性氨基酸是( B)3 .含羟基的氨基酸是( C )4 .含筑基的氨基酸是( D )5 .亚氨基酸是( E )A .多肽链氨基酸序列B.多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空间排列C .亚基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D .多肽链与辅基E .多肽链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列6 .蛋

11、白质的一级结构( A )7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B)8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E )9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C )10 .结合蛋白质( D )四级结构形成B.四级结构破坏C . 级结构破坏D . 一级结构形成E .二, 三级结构破坏11 .亚基聚合时出现( A )12 .亚基解聚时出现( B)13 .蛋白质变性时出现( E )14 .蛋白酶水解时出现( C )15 .人工合成多肽时出现( D )A . 0. 9 % N a C l B.常温乙醇C . 一定量稀酸后加热D .加热煮沸E .高浓度硫酸镂16 .蛋白质既变性又沉淀是( B)17 .蛋白质既不变性又不沉淀是( A )18 .蛋白质

12、沉淀但不变性是( E )19 .蛋白质变性但不沉淀是( D )20 .蛋白质凝固是( C )三, X 型题( 每小题1分)1 .关于蛋白质的组成正确的有( A BC D )A .由C , H , 0, N等多种元素组成B.含氮量约为16 %C .可水解成肽或氨基酸D .由 a -氨基酸组成E .含磷量约为10%2 .蛋白质在28 0n m 波长处的最大光吸收是由下列哪些结构引起的( BC )A .半胱氨酸的疏基B.酪氨酸的酚基C .色氨酸的口引蛛基D .组氨酸的异毗隆基E .精氨酸的基3 .关于蛋白质中的肽键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 BC )A .比一般C N单键短B.具有部分双键性质C .与肽

13、键相连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呈反式结构D .肽键可自由旋转E .比一般C N单键长4 .谷胱甘肽( BC E )A .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B.在氨基酸吸收过程中起作用C .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D .由谷氨酸, 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E .其还原型有活性5 .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 A C D )A .多肽链主链骨架C = 0基氧原子与N -H 基氢原子形成氢键B.脯氨酸和甘氨酸对a螺旋的形成无影响C .为右手螺旋D , 每隔3 . 6 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E .侧链R 基团出现在螺旋圈内6 .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有( A BC D )A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的基础B.亲水氨基酸侧链伸向蛋白质分

14、子的表面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次级键维持D .有的蛋白质有多个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结构域E .所有蛋白质都有一, 二, 三, 四级结构7 .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BD )尿素引起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特定的肽键断裂B .变性是由于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破坏引起的C .变性都是可逆的D .变性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E . 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无改变8 . 下列哪些蛋白质含有铁( A BCD)A . 细胞色素氧化酶B. 肌红蛋白C. 血红蛋白D. 过氧化酶E . 卵清蛋白9 . 下列哪些方法基于蛋白质的带电性质( A C)A . 电 泳 B. 透析和超滤C. 离子交换层析D. 凝胶过滤E .

15、超速离心1 0 . 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十分牢固, 但如果在多肽链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况, 将会妨 碍 a螺旋形成( A BC)A . 连续的天冬氨酸B. 连续的碱性氨基酸C. 脯氨酸D. 丙氨酸E . 苏氨酸1 1 . 已知卵清蛋白p l= 4 . 6 , B 乳球蛋白p 清5 . 2 ,糜蛋白酶原p l= 9 . 1 ,上述蛋白质在电场中的移动情况为( BC)A . 缓冲液p H 为 7 . 0时, 糜蛋白酶原向阳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阴极移动B. 缓冲液p H 为5 . 0时,卵清蛋白向阳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阴极移动C. 缓冲液p H 为9 . 1 时, 糜蛋白酶原在原地不动,其他两种向阳极移动D.

16、 缓冲液p H 为5 . 2时, B 乳球蛋白在原地不动, 卵清蛋白向阴极移动, 糜蛋白酶原移向阳极E . 缓冲液p H 为5 . 0时, 卵清蛋白向阴极移动,其他两种向阳极移动1 2 . 蛋白质处于p H 等于其p l的溶液时,蛋白质分子解离状态可为( A B)A . 蛋白质分子解离为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为兼性离子B. 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C. 具有相等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D. 蛋白质分子处于不解离状态E . 蛋白质分子解离带同一利电荷1 3 .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A D)A . 都 是 a - 氨基酸B. 都 是 B - 氨基酸C. 除甘氨酸外都是D 系氨基酸D. 除甘氨酸外都是L系

17、氨基酸E . L 系和D 系氨基酸各半1 4 . 属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有( A BCE )A . a螺 旋 B. B 折 叠 C. B 转 角 D. 亚 基 E . 无规卷曲1 5 . 含羟基的氨基酸有( A BD)A . 苏氨酸B. 丝氨酸C. 赖氨酸D. 酪氨酸E . 半胱氨酸四,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 组 成 蛋 白 质 的 元 素 有 ,含量恒定的元素是, 其 平 均 含 量 为 . C,H ,0 ,N ; N ; 1 6 % 酸 性 氨 基 酸 基 酸 有 ,; 碱 性 氨 基 酸 有 ,含筑基的 氨 基 酸 是 .【 谷氨酸,天冬氨酸; 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半胱

18、氨酸】蛋白质的二级 结 构 形 式 有 ,.【 a - 螺旋, B- 折叠,转角, 无规卷曲】维 持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非共价键有,_ _ _ _ _ .【 疏水作用,盐键,氢键,V a n d e r W a a ls力) 分 离 纯 化 蛋 白 质 的 方 法 有 ,_ _ _ _ _,等. 【 透析,超滤,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层析, 电泳,超速离心等任填】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蛋白质的等电点( i soe le c t ri c p oi nt of p rot e i n) :【 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的溶液p H 值.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se c ond a

19、ry st ru ctur e o f pr o te i n )【 蛋白质多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空间排布】变构效应( al l o s te r i c e f f e ct)【 效应剂与蛋白质结合引起蛋白质构象改变的同时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协同效应( co o pe r ati v e e f f e ct)【 一亚基结合配体后影响该寡聚体另一亚基与配体的结合能力.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d e n atur ati o n o f pr o te i n )【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 理化性质改变, 生物活性丧失亚基( s ub un i t)【 寡聚蛋白中

20、独立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7. 结构域( d o m ai n )【 分子量大的蛋白中含有1 到数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紧密区. 8 . 模体( m o ti f )【 某些蛋白质分子中, 2 到 3 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互相靠近形成的特殊空间构象. 有特征性氨基酸序列. 】9 . 分子伴侣( m o l e cul ar chape r o n e )【 细胞内的一类促进蛋白质折叠形成天然空间构象的蛋白质. 11 0 . 辅基( pr o s the ti c g r o up)【 结合蛋白质中与蛋白质结合紧密的非蛋白质部分. 1六, 问答题1 . 试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子病. ( 3

21、分)【 由于基因突变, 蛋白质的结构, 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疾病. 2 . 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多少为何能用蛋白质的含氮量表示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如何计算( 4 分) 1 6 %. 各种来源的蛋白质含氮量基本恒定.每可样品含氮克数X6 . 2 5X1 0 0 = 1 0 0 克样品蛋白质含量( g %) 自然界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多少种如何进行分类( 5 分) 2 0 种. 根据侧链的结构和性质分为4 类:极性, 中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非极性, 疏水性氨基酸. 】4 . 何谓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方法. ( 6分)【 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一级结构测定方法:

22、 水解纯化蛋白质, 测定各种氨基酸的百分含量; 测定多肽链 N 端与C端的氨基酸; 多肽链水解为肽段, 分离纯化各肽段, 用E d m an 降解法等测定各肽段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经组合排列对比得出完整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5 .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些形式各有何结构特征( 6分)【 蛋白质分子中某段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的空间排布.主要形式和特征有: a - 螺旋: 多肽链盘绕形成右手螺旋, 每圈含3 . 6 氨基酸残基,螺距0 . 5 4 n m , 相邻两圈螺旋间形成氢键且与螺旋长轴平行. B - 折叠: 多肽链相对伸展, 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两条以上肽链顺向或反向平行

23、排列, 通过氢键联系成片层结构. B - 转角: 发生在多肽链进行1 8 0 度转折处, 由4个氨基酸构成, 氢键维系. 无规卷曲; 无确定规律的肽段. )何谓蛋白质的三级机构维系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 4 分) 多肽链中所有原子的空间排部. 通过疏水作用, 盐键, 氢键, V a n d e r W a a l s 力维系. )何谓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举例说明. ( 4 分)【 寡聚蛋白( 由2 个或2 个以上独立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 中亚基的空间排布和相互作用. 亚基间无共价键联系. 血红蛋白由2 a亚基和2B亚基构成,四个亚基通过8 个盐键相连, 亚基单独存在虽可结合氧,

24、 但难以释放氧.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多核甘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B )2 ( , 3 (磷酸二酯键B . 3 ( , 5 (磷酸二酯键C . 2 ( , 5 (磷酸二酯键D . 糖背键E . 氢键2 . D N A 的组成单位是( E )A . A T P , C T P , G T P , T T P B . A T P , C T P , G T P , U T PC . d A T P , d C T P , d G T P , d T IT D . d A T P , d C T P , d G T P , d U T PE . d A M

25、P , d C M P , d G M P , d T M P3 . 关于D N 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E )A . 腺喋吟的克分子数等于胞喀咤的克分子数B . 同种生物体不同组织的D N A 碱基组成不同C . 碱基对位于D N A 双螺旋的外侧D . 两股多核甘酸链通过A与T 或 C与G之间的糖背键连接E . 维持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4 . D N A 和 R N A 共有的成分是( 0A . D - 核糖B . D - 2 - 脱氧核糖C . 鸟喋吟D . 尿嘴喘E . 胸腺啥嗟5 . D N A 和 R N 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 )A . 戊糖

26、相同, 部分碱基不同B . 碱基相同, 戊糖不同C . 戊糖相同, 碱基不同D . 部分碱基不同, 戊糖不同E . 碱基相同, 部分戊糖不同6 . 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 A )A . 嗯吟和喀咤环中有共辄双键B . 喋吟和嗒咤中有酮基C . 喋吟和口密咤中有氨基D . 噂吟和喀咤连接了核糖E . 喋吟和口密嗟连接了磷酸基团7 . 从5 ( 至 IJ 3 ( 方向看, 与m R N A 中的A C G 密码相对应的t R N A 反密码子是( D )A . UG C B . T G C C . G C A D . C G U E . T C C8 . 通常既不见于D N A 又不见于R

27、 N A 的碱基是( B )A . 腺嗯吟B . 黄喋吟C . 鸟喋吟D . 胸腺嗒喘E . 尿 口 密 唬9 . 自然界游离核甘酸中的磷酸最常位于( C )A . 戊糖的02(上 B . 戊糖的03(上C . 戊糖的C - 5 ( 上 D . 戊糖的02(及C - 3 ( 上E . 戊糖的02(及 05(上1 0 . 假尿喀碇核甘酸的糖昔键是( A )A . C C 键 B . C N 键 C . N N 键 D . C H 键 E . N H 键1 1 . 核甘酸中碱基( N ) , 戊糖( R ) 和磷酸( P ) 之间的连接关系是( A )A . N - R - P B . N - P

28、 - R C . R - N - P D . P - N - R E . R - P - P - N ( A )1 2 . 下列关于D N A 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 A与 C的含量相等B . A + T = G + CC . 生物体内D N A 的碱基组成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D . 不同生物来源的D N A 碱基组成不同E . 同一生物, 不同组织的D N A 碱基组成不同1 3 . T m 值愈高的D N A 分子, 其( A )A . G + C 含量愈高B . A + T 含量愈高C . A + C 含量愈低D . A + G 含量愈高E . T + C 含量愈高1 4

29、 . 含有稀有碱基较多的核酸是( B )A . r R N A B . t R N A C . m R N A D . h n R N A E . D N A1 5 . 下列关于B型D N 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 . 两条链方向相反B . 两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连C . 为右手螺旋, 每个螺旋为1 0 个碱基对D . 喋吟碱和口密嗟碱位于螺旋外侧E . 螺旋的直径为2 n m1 6 . R N A 主要存在于( A )A . 细胞质B . 细胞核C . 核 仁 D . 溶酶体E . 线粒体1 7 . D N A 主要存在于( B )A . 细胞质B , 细胞核

30、C . 溶酶体D . 线粒体E . 叶绿体1 8 . D N A 变性时( D )A . 多核甘酸链解聚B . D N A 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C .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D . 氢键破坏E . 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糖背键断裂1 9 . 下列各D N A 分子中, 碱基组成比例各不相同, 其中哪种D N A 的T m 最低( D )A . A - T 占 1 5 % B . G - C 占 2 5 % C . G - C 占 4 0 %D . A - T 占 8 0 % E . G - C 占 3 5 %2 0 . 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 D )A . 2 0 0 n m

31、B . 2 2 0 n m C . 2 4 0 m n D . 2 6 0 n m E . 2 8 0 n m2 1 . D N A 变性发生( A )A . 双螺旋一单链B . 多核甘酸链一单核甘酸C . 磷酸二酯键断裂D . 碱基数增加E . A 2 6 0 减小2 2 . D N A 变性时, 断开的键是( B )A . 磷酸二酯键B . 氢 键 C . 糖背键D . 肽 键 E . 疏水键2 3 . D N A 变性时, 其理化性质发生的改变主要是( C )A . 溶液黏度升高B . 浮力密度降低C . 2 6 0 n m 处光吸收增强D . 易被蛋白酶降解E . 分子量降低2 4 .

32、 核酸分子杂交可发生在D N A 与D N A 之间, D N A 与 R N A 之间, 那么对于单链D N A5 ( - C G G T A - 3 ( , 能够与其发生杂交的R N A 是( C )A . 5 ( - G C C A U- 3 ( B . 5 ( - G C C UU- 3 ( C . 5 ( - UA C C G - 3 (D . 5 ( - UA G G C - 3 ( E . 5 ( - A UC C G - 3 (2 5 . D N A 的三级结构是指( C )A . 双螺旋结构B . a - 螺 旋 C . 超螺旋D . 无规卷曲E . 开环型结构2 6 . 真

33、核细胞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A . 组蛋白B . 核心颗粒C . 核小体D . 超螺旋E . a - 螺旋2 7 . 下列关于r RN A 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 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r RN A ,即2 3 S, 1 6 S, 5 S, 5 . 8 Sr RN AB . 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三种r RN A ,即2 3 S, 1 8 S, 5 S r RN AC . 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三种r RN A ,即2 8 S, 1 8 S, 5 S r RN AD . 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中有四种r RN A ,即2 8 S, 1 8 S, 5 S, 5 . 8 S r

34、 RN AE . 真核与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具有完全相同的r RN A2 8 . t RN A 的二级结构为( D )A . 双螺旋B . 超螺旋C . 线形结构D . 三叶草形E . 倒L 形2 9 . 各种t RN A 的3 ( 末端均有的结构是( B )A . G G A - O H B . C C A - O H C . A A A - O H D . U U A - O H E . TTA - 0 H3 0 . 在核酸中含量恒定的元素是( E )A . C B . H C . 0 D . N E . P3 1 .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D )A . 喋吟碱与嗑咤碱B . 核糖与脱

35、氧核糖C . 核昔D . 核甘酸E . 寡核甘酸3 2 . 下列关于t RN A 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 二级结构通常呈三叶草形B . 三级结构通常呈倒L 形C . 有一个反密码D . 5 ( 端为- C C A E . 有一个T中C 环3 3 . 下列关于t RN 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 . 通常由几百个核昔酸组成,分子量较大B . 含有假尿嗑咤核昔酸C . 磷酸与核糖的比值为1 D . 含有D t m p E . 含有二氢尿喙咤核甘酸残基3 4 .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互补的两条D N A 单链将会结合成双链( B )A . 变 性 B . 退 火 C . 加连接酶D .

36、 加聚合酶E . 调节p H3 5 . RN A 形成局部双螺旋时,其碱基配对原则是( B )A . A - T, G - C B . A - U , C - G C . A - U , G - TD . C - T, G - A E . C - U , A - G3 6 . 关于真核生物m RN A ,正确的是( D )A . 5 ( 末端为m 7 A p p p B . 3 ( 末端为多聚鸟甘酸尾巴C . 含有反密码D . 分子内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E . 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二,B 型题( 每小题1 分)氢 键 B . 磷酸二酯键C . 碱基堆积力D . 碱基中的共胡双键E . 静电斥力1

37、. 碱基互补配对时形成的键是( A )2 . 纵向维持双螺旋稳定的是( C )3 . 核甘酸之间的连接键是( B )4 . 核酸分子中紫外光吸收较强的键是( D )5 . 不利于维持双螺旋稳定的力是( E )A . 双螺旋B . 超螺旋C . 三叶草形D . 倒 L形 E . 碱基排列顺序6 .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 E )7 . D N A 二级结构是( A )8 . D N A 三级结构是( B )9 . t RN A 的二级结构是( C )1 0 . t RN A 的三级结构是( D )A . 胸腺喀咤B . 假尿喀咤C . 喋吟碱D . 二氢尿喀咤E . 腺喋吟1 1 . 在核甘酸中通

38、过N 9 与糖连接( C )1 2 . 脱氨后能生成次黄噂吟( E )1 3 . C - 5 有一甲基( A )1 4 . 通过C C 键与核糖连接( B )1 5 . 为 t RN A 中含量较多的一种稀有碱基( D )A . 双螺旋结构B . 三叶草形结构C . 3 ( 端有p o l y A 尾D . 原核细菌有三种,真核细胞有四种E . 有催化作用1 6 . D N A ( A )1 7 . m RN A ( C )1 8 . r RN A ( D )1 9 . t RN A ( B )2 0 . 核酶( E )三,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D N A 中的共价键包括( A B

39、 C )A . 3 ( , 5 ( 磷酸二酯键B . 糖甘键C . 磷酸- 脱氧核糖的5 ( - 0 H的酯键D . 磷酸- 脱氧核糖的2 ( - 0 H的酯键E . 肽键2 . 在融解温度时,双链D N A 发生下列哪些变化( A B C )A . 在 2 6 0 n m 处的吸光度增加B . 氢键断裂C . 双螺旋骤然解开D . 所有G - C 对消失E .两条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3 .核酸变性后, 可发生哪些效应( B C E )A .减色效应B .增色效应C .碱基暴露D .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E .黏度降低4 .有关D N A T m 值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D )A .与 D N

40、 A 的碱基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B .与D N A 链的长度有关C .在所有的真核生物中都一样D .与G - C 对含量成正比E .与A - T 对含量成正比5 .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叙述, 正确的有( A B D )A .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 N A , 只要碱基序列大致互补, 它们即可形成杂化双链B . D N A 也可与R N A 杂交形成双螺旋C . D N A 也可与其编码的多肽链结合形成杂交分子D .杂交技术可用于核酸的研究E .是指抗原抗体的杂交6 . D N 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为( A B C )A . C + T =G + A B . A =T C . C =GD . C

41、+ G =A + T E . C + G / A + T =l7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 N A 碱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E )A .只有四种碱基B .不含U C . G - C 对有3 个氢键D .同一个体碱基序列相同E . C + T / G + A = 18 .下列关于多核甘酸链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B D E )A .链的两端在结构上是不同的B .具有方向性C . 口密嗟碱与喋吟碱总是交替重复重复D .由四种不同的单核甘酸组成E .是D N A 和 R N A 的基本结构9 . D N A 双螺旋结构中的碱基对包括( A B )A . A - T B . C - G .

42、 C . U - A D . C - T E . A - G1 0 .关于D N A 双螺旋模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C E )A .是 D N A 的二级结构B .两链碱基间A与G , T与C 配对C .碱基对之间以非共价键相连D .碱基对在外侧E .大沟小沟交替出现1 1 . R N A 中存在的核甘酸是( A B C D )A . U M P B . A M P C . G M P D . C M P E . O M P1 2 .下列关于R N A 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C D E )A .通常以单链分子存在B .分子量通常较大C .电泳时泳向正极D .有三种以上E .局部可形成

43、双螺旋1 3 .下列关于t R N A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C D )A .含有I M P B .含有d T M P C .含有假尿嗑嗟核甘酸D .含有二氢尿嗑嗟核甘酸E .不含有A M P1 4 . D N A , R N A 结构上相同的是( C D )A .碱基种类B .戊糖种类C .核甘酸间的连接键D .都由磷酸, 戊糖, 碱基组成E .都是双链1 5 .真核m R N A 的结构特点有( A B D )A . 5 (端有m 7 G pppN 的帽子结构B . 3 (端有po l y A 尾C .所有碱基都构成密码子D .不同m R N A 的链长差别教大E .有 S - D 序

44、列四, 填空题( 每空0 .5 分)1 .核 酸 酶 的 种 类 有 ,.【 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5 ( f3(核酸外切酶, 3 ( f5(核酸外切酶任填三种】2 .组成 D N A 的 基 本 单 位 有 , _ _ , _ _ _,. d A M P , d G M P , d T M P , d C M P )3 .组成 R N A 的 基 本 单 位 有 , _ _ , _ _ _, _ _ _ _ . A M P , G M P , U M P , C M P 4 .真核 R N A 有,四种.【 2 8 s , 1 8 s , 5 . 8 s , 5 s 5 . D

45、N A 的基本功能是 它是_ _ 和 _ _ 过程的模板. t R N A 的基本功能是;r R N A 的基本功能是 ;m R N A 的基本功能是. 【 储存遗传信息, 复制, 转录.转运氨基酸; 参与构成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 转录D NA的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核酶【 有催化作用的核酸】2 .增色效应 D NA变性时2 6 0 n m 光吸收增加的现象.3 .T m 值【 D NA变性达5 0 % 时( A2 6 0 n m 达最大值5 0 % 时) 的温度.)4 .核小体【 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由双链D NA和组蛋白构成.】5 . Z -D N

46、A【 左手双螺旋D NA) 】6 .反密码子【 t R NA中可与m R NA的密码子反向互补结合并识别的三个碱基】六, 问答题比较m R NA和 D NA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5 分)【 相同点:组成的主要元素有C , H, 0 , N, P ; 由磷酸, 戊糖, 碱基组成; 都含A, G , C 碱基; 基本组成单位为四种单核甘酸; 其基本结构为多核甘酸链, 核甘酸间的连接键为 3 ( - 5 (磷酸二酯键; 含磷量恒定; 有酸性; 最大光吸收在2 6 0 n m .不同点:组成D NA的碱基有T无U ; R NA分子中有U而没有T ; D NA碱基组成有A+ G = C + T , A=

47、 T , G = C 的关系, R NA无; R NA含核糖D NA含2 脱氧核糖; D NA为双螺旋, R NA为单链有局部双螺旋和非螺旋区.1D 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5 分)【 双螺旋结构要点两条多核甘酸单链以相反的方向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在双螺旋D NA链中, 脱氧核糖与磷酸亲水, 位于螺旋的外侧, 而碱基疏水, 处于螺旋内部; 螺旋链的直径为2 . 3 7 n m , 每个螺旋含1 0 个碱基对, 其高度约为3 . 4 n m ; 由碱基堆积力和两条链间的氢键是保持螺旋结构稳定, A与T 配对形成2个氢键, G 与C 配对形成3 个氢键, 配对的碱基在同一平面上, 与

48、螺旋轴相垂直; 碱基可以在多核甘酸链中以任何排列顺序存在.】简述R 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5 分)【 m R NA:将遗传信息从D NA( 胞核) 抄录到R NA( 胞液) 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板.t R NA:按照m R NA指定的顺序将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进行肽链的合成.r R NA: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蛋白体, 后者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Hn R NA:是真核细胞m R NA的前体.小分子R NA:小分子核内R NA ( s n R NA) , 小分子胞浆R NA ( s c RN A ) , 催化性小RN A , 小片段干扰RN A ( s i RN A ) . 参与转录后加工

49、, 转运, 基因表达调控等. 】比较m RN A 和 t RN A 在结构特点. ( 5 分)【 m RN A :真核生物m RN A 5 ( 末端有帽子结构3 (端绝大多数均带有多聚腺甘酸尾巴 原 核m RN A无.分子量大小不均一, 但比t RN A 大. 有修饰碱基.t RN A :小分子, 由7 3 -9 3 个核甘酸组成; 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5 ( 末端总是磷酸化, 3 ( 端是C C A -O H ; 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 含 4 个环( 其中反密码环有反密码子)和 4 个臂; 三级结构为倒L 型. 】5 . 比较真核与原核m RN A 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 6 分)【 真核生

50、物m RN A 结构的特点( 1 ) 5 ( 末端有帽子结构. 帽子结构的功能是保护m RN A 免受核酸酶从5 ( 端开始对它的降解, 并且在翻译中起重要作用.( 2 ) 3 ( 端绝大多数均带有多聚腺甘酸尾巴,其长度为2 0 2 0 0 个腺甘酸. 可以增加 m RN A 的稳定性, 维持m RN A 的翻译活性.( 3 ) 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是甲基化,如m 6 A .( 4) 分子中有编码区与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U T R) 位于编码区的两端, 即5 ( 端和 3 ( 端. 真核m RN A 5 ( U T R的长度在不同的m RN A 中差别很大. 5 ( 非编码区有翻译起

51、始信号. 有些m RN A 3 ( 端 U T R中含有丰富的A U 序列, 这些m RN A 的寿命都很短. 因此推测3 ( 端 U T R中丰富的A U 序列可能与m RN A 的不稳定有关.原核生物m RN A 结构的特点( 1 ) 原核生物m RN A 往往是多顺反子, 即每分子m RN A 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编码区的序列之间有间隔序列, 间隔序列中含有核糖体识别, 结合部位. 在5 ( 端和3 ( 端也有非编码区.( 2 ) m RN A 5 ( 端无帽子结构3 ( 端一般无多聚A 尾巴.( 3 ) m RN A 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其分子链完全不被修饰. 第三章酶一, A

52、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下列对酶的叙述, 哪-项是正确的( E )A .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 . 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作用物C .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D . 所有的酶对其作用物都有绝对特异性E . 所有的酶均由活细胞产生2 . 以下哪项不是酶的特点( A )A . 酶只能在细胞内催化反应B . 活性易受p H , 温度影响C . 只能加速反应, 不改变反应平衡点D . 催化效率极高E . 有高度特异性3 . 结合酶在下列那种情况下才有活性(D )A .酶蛋白单独存在B .辅酶单独存在C .亚基单独存在D .全酶形式存在E .有激活剂存在4 .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核甘酸(C

53、 )A . F A D B . F M N C . F H 4 D . N A D P + E . C oA -S H5 .下列哪种辅酶中不含维生素(D )A . C oA -S H B . F A D C . N A D + D . C oQ E . F M N6 .酶的辅助因子的作用不包括(E )A .稳定酶的空间构象B .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C .在酶与作用物的结合中起桥梁作用D .传递电子, 质子E .决定酶的特异性7 .酶的必需基团是指(B )A .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B .位于活性中心以内或以外,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C .酶的亚基聚合所必需的基团D .维持酶分子构象的所有基

54、团E .构成全酶分子的所有基团8 .酶分子中使作用物转为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B )A .结合基团B .催化基团C .碱性基团D .酸性基团E .疏水基团9 .有关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A )A .不同组织中同工酶谱不同B .同工酶对同种作用物亲和力相同C .同工酶的基因相同D .组成同工酶的亚基一定相同E .同工酶是同一多肽链经翻译后加工产生的10 .含 L D H 5 丰富的组织是(A )A .肝组织B .心 肌 C .红细胞D .肾组织E .脑组织11 .关于酶原激活,正确的是(B )A .酶原与酶一级结构相同B .酶原与酶空间结构不同C .所有酶都由酶原生成D .酶原有活性中心E .激活剂

55、使酶原激活12 .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D )A .常有多个亚基组成B .有与作用物结合的部位C .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D .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E .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13 .关于变构剂的错误叙述是(B )A .可与酶分子上别构部位结合B .可使酶蛋白与辅基结合C .可使酶与作用物亲和力降低D .可使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改变E .有激活或抑制作用14 .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六大类的主要根据是(D )A .酶的来源B .酶的结构C .酶的理化性质D .酶促反应性质E .酶催化的作用物结构15 .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错误描述是(B )A

56、.酶能加速化学反应B .酶在生物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C .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D .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E .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反应平衡的时间16 .关于诱导契合学正确的是(E )A .发生在酶原激活时B .发生在变构调节时C .诱导契合时仅发生酶构象改变D .诱导契合时仅发生底物构象改变E .诱导契合有利于形成酶与底物复合物17 .其他因素不变,改变作用物的浓度时(A )A .在低底物浓度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B .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下降C .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持续增加D .反应速度先慢后快E .反应速度不变18 .在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 以反应速度v -对作用

57、物 S 作图,其图象为(C )A .直 线 B .S 形曲线C .矩形双曲线D .抛物线E .钟罩形曲线19 .作用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作用物浓度(C )A .反应速度随作用物增加而加快B .随着作用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C . 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 . 如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E . 形成酶- 作用物复合体增加20 . M icha elis - M en t en 方程式是(C )A . u = _ K m + S B . u = V m a x + S V m a x + S K m + S C . u = V m a x S D . u = K m + S K m + S V m

58、 a x S E . u = K m S V m a x + S 21 . K m 是(D )A . 作用物浓度饱和时的反应速度B . 是最大反应速度时的作用物浓度C . 作用物浓度达50%饱和时的反应速度D . 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50%时的作用物浓度E . 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作用物浓度22 . 酶的K m 值大小与(A )A . 酶性质有关B . 酶浓度有关C . 酶作用温度有关D . 酶作用时间有关E . 酶的最适p H有关23 . 己糖激酶以葡萄糖为作用物时, K m =l/ 2 S , 其反应速度v是V的(A )A . 67% B . 50% C . 33% D . 15% E

59、. 9%24 . 酶促反应速度u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的80断 寸 , 作用物浓度 S 为(D )A . 1 K m B . 2 K m C . 3 K m D . 4 K m E . 5 K m25 .为了防止酶失活, 酶制剂存放最好(A )A . 在低温B . 在室温C . 最适温度D . 加入抑制剂E . 不避光26 . 含唾液淀粉酶的唾液经透析后, 水解淀粉的能力显著降解, 其原因是(B )A . 酶变性失活B . 失去激活剂C . 酶一级结构破坏D . 失去辅酶E . 失去酶蛋白27 . 能使唾液淀粉酶活性增强的离子是(A )A . 氯离子B . 锌离子C . 碳酸氢根离子D . 铜离子

60、E .镒离子28 .各种酶都具有最适p H, 其特点是(B )A . 最适p H 一 般即为该酶的等电点B . 最适p H时酶的活性中心的可解离基团都处于最适反应状态C . 最适p H时酶分子的活性通常较低D . 大多数酶活性的最适p H曲线为抛物线形E . 在生理条件下同一个体酶的最适p H均相同29 . 属于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是(B )A .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B . 有机磷化合物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C . 磺胺药类对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D . A T P 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E . 反应产物对酶的反馈抑制30. 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 哪项是正确的(C )A .

61、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B . 抑制剂与酶是共价键相结合C . 抑制剂与酶是非共价键结合D . 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E . 可逆性抑制剂即指竞争性抑制31 .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属于(C )A . 反馈抑制B . 非竞争抑制C . 竞争性抑制D . 非特异性抑制E . 反竞争性抑制32 . 反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一种动力学效应(E )A . 使 K m 值升高, V 不 变 B . 使 K m 值降低, V 不变C . 使 K m 值不变, V 升 高 D . 使 K m 值不变, V降低E . 使 K m 值和V 均降低33 . 存在下列那种物质的情况下,

62、 酶促反应速度不变, K m 值减少(D )A . 无抑制剂存在B . 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C . 有反竞争性抑制剂存在D . 有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E . 有不可逆抑制剂存在34 . 纯化酶制剂时, 酶纯度的主要指标是( D )A . 蛋白质浓度B . 酶 量 C . 酶的总活性D . 酶的比活性E . 酶的理化性质3 5 . 有关酶的以下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E )A . 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相同的酶B . 诱导酶是指细胞中固有而含量又多的酶C . 在酶的活性中心中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D . 酶催化反应处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E . 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K m 值, 而不改变

63、V m a x3 6 . 组织损伤后, 血浆特异酶的活性变化主要依赖于( D )A . 损伤前酶在该组织中的浓度B . 损伤前酶在血液中的浓度C . 损伤前酶在组织中的合成速率D . 损伤时损害的面积与程度E . 损伤后采集血标本的时间3 7 . 下列关于r i b z y m e 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 即核酸酶B . 本质是蛋白质C . 本质是核糖核酸D . 最早发现的一种酶E . 其辅酶是辅酶A二, 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 能牢固地与酶活性中心有关必需基团结合B . 增加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少C . 只能与E S 结合D . 与酶分子活性中心内, 外同类基团共价

64、键结合抑制酶E . 抑制剂能与酶- 作用物复合物 E S 结合, 也能与游离酶结合争性抑制剂作用( B )特异性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是( A )非特异性不可逆抑制作用是( D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 C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是( E )A . 递氢作用B . 转氨作用C . 转移一碳基团作用D . 转酰基作用E . 转C 0 2 作用6 . C o A - S H 作为辅酶参与( D )7 . F M N 作为辅酶参与( A )8 . 叶酸作为辅酶参与( C )9 . 生物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 E )1 0 . 磷酸比哆醛作为辅酶参与( B )A . S 形曲线B . 距形双曲线C . 直 线 D

65、. 平行线E . 钟型曲线1 1 . 米- 曼氏动力学曲线为( B )1 2 . 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为( A )1 3 . 反竞争性抑制的特性曲线为( D )1 4 . L i n e w e a v e r - B u r k 双倒数作图法所得曲线为( C )1 5 . p H 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曲线( E )A . 温度3 0 0 c 4 0 0 c 时 B . 温度8 0 o C 以上时C . 温度O o C 3 5 0 c 时D . 温度O o C 以下时E . 温度6 0 0 c 时1 6 . 酶促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温度是: ( C )1 7 . 变性使酶失活的温度是( B )

66、1 8 . 酶开始变性使反应速度减慢的温度是( E )1 9 . 酶促反应速度最快的温度是( A )2 0 . 酶活性极低, 但不变性的温度是(D )A . 组织受损伤或细胞通透性增加B . 酶活性受抑制C . 酶合成增加D . 酶合成减少E. 酶排泄受阻2 1 . 路易士气中毒(B )2 2 . 急性传染性肝炎时血中转氨酶升高是由于(A )2 3 . 严重肝病时血清凝血酶原降低是由于(D )2 4 . 前列腺癌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是由于(C )2 5 . 胆管结石时血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升高是由于(E)三, X 型题(每小题1 分)关于酶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 B C D )A . 酶的化

67、学本质是蛋白质B . 所有的酶都是催化剂C . 酶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D . 酶能加速反应速度, 不改变平衡点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以下特点(A C D )A . 反应条件温和, 可在常温, 常压下进行B . 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可改变反应平衡点C . 专一性强, 一种酶只作用一种或一类物质, 产生一定的产物D . 酶的催化效率极高3 . 证明多数酶是蛋白质的证据是(A B C D )A . 水解产物是氨基酸B . 有和蛋白质一致的颜色反应C . 可被蛋白酶水解D . 可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也使酶变性蛋白与辅酶(辅基) 的关系有(A B C D )A . 一种酶只有一种辅酶(辅基) B . 不同

68、的酶可有相同的辅酶(辅基)C . 只有全酶才有活性D . 酶蛋白决定特异性, 辅酶参与反应对全酶的正确描述指(B D )A . 所有的酶都有全酶和蛋白质两种形式B . 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构成C . 酶蛋白- 辅酶- 激动剂- 作用物聚合物D . 由酶蛋白和辅酶(辅基) 组成的酶酶的辅助因子可以是(A B C )A . 金属离子B . 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C . 维生素或其衍生物D . 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可提供酶必需基团的氨基酸有(A B C )A . 丝氨酸B . 半胱氨酸C . 组氨酸D . 甘氨酸8 . 一种酶的活性有赖于酶蛋白的流基, 能有效地保护这种酶, 防止氧化的物质是(A B

69、 C )A . 维生素C B . 维生素E C . 还原型谷胱甘肽D . 过氧化氢9 . 成酶活性中心的功能基团, 常见的有(A B C )A . - C O O H B . - S H 及- O H C . 咪哇基 D . 甲基1 0 . 酶分子上必需基团的作用是(A B C )A . 与作用物结合B . 参与作用物进行化学反应C . 维持酶分子空间构象D . 决定酶结构1 1 . 变构酶的动力学特点是(A D )A . u对 S 作图呈S 型 B . u对 S 作图呈抛物线型C . u对 S 作图呈距形双曲线D . 表明有协同效应1 2 . p H 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主要是由于( A B

70、C D)A . 影响酶必需基团的游离状态B . 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C . 影响辅酶的游离状态D. 影响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1 3 . 不可逆性抑制剂( A C D)A . 是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B . 是抑制剂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方法不能除去的抑制剂C . 是特异的与酶活性中心结合的抑制剂D. 是与酶分子以共价键结合的抑制剂1 4 .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中, 抑制剂的作用方式是( I : 抑制剂E : 酶 S : 作用物) ( A C D)A . E + I E I B . I + S S I C . E I + S E I S D. E S + I E S I1 5 . 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

71、 ( B D)A . . Km 降 低 B . Km 增 加 C . Vm a x 降 低 D. Vm a x 不变四,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 酶促反应的特点有 【 高效率催化活性,高度特异性, 可调节性】列辅基( 酶) 分别含维生素是NA D; C o A ; T PP; F A D; F H 4 . PP; 泛酸; B ; B 2 ; 叶酸】响 酶 促 反 应 的 因 素 有 ,. 酶浓度, 底物浓度, 温度, p H , 激活剂和抑制剂】的特异性有,_ 三类, 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 立体异构特异性】逆 性 抑 制 作 用 的 类 型 可 分 为 ,三种.【 竞争性抑制

72、,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单 位 时 间 内 作 用 物 的 消 耗 量 , 或 产 物 的 生 成 量 表 示 ; 在标准条件下, 在1 分钟内能催化1 . 0 微 摩 尔 的 作 用 物 转 变 为 产 物 的 酶 量 为 .【 酶的反应速度; 1 个国际单位I U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变构酶【 由于变构调节物在酶上结合的位点, 有别于作用物在酶上结合的位点;且当变构调节物与酶结合时, 酶的构象变化, 故称为别构酶( a l l o s t e r i c e n zym e )或变构酶. )2 . 抗 体 酶 【 类象酶- - 样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3 .

73、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 进行一种类型的化学反应,以得到一定结构的产物, 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 s p e ci f i ci t y) . 】4 . 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由必需基团构成特定的特定空间结构, 是发挥酶其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15 .酶 原 激 活 【 由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6 . 同 工 酶 【 具有相同功能, 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 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一组酶称之为同工酶( i s o zym e ) . 7 .最 适 温 度 【 反应进行的速度最快, 此时的温度即为酶的最适温度. 温血动物组织中, 酶的最适温度一般约

74、在3 7 o C至4 0 o C之间. 】8 .可 逆 抑 制 【 与酶结合得较牢固, 不能用简单的透析, 稀释等方法除去的一类抑制剂称为不可逆抑制剂.19 .激 活 剂 【 能增强酶活性的物质, 称为酶的激活剂( ac t i v at o r ) .激活剂大多为金属离子, 少数为阴离子1 0 . Km【 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 S . K m为酶的特征性常数, 其单位为 m m o l / L . 六, 问答题以乳酸脱氢酶( L D H)为例, 说明同工酶的生理及病理意义.( 5分)【 乳酸脱氢酶由M , H两种共4个亚基组成, 存在于心肌中的L D H主要由4个H亚基构成(

75、L D H1 ) ;存在于骨烙肌及肝中者则主要由4个M亚基构成的M 4Q D H5) .其它不同的组织中所存在的L D H,其H亚基及M亚基的组成比例各有不同, 可组成H4 ( L D H1 ) , H3M ( L D H2) , H2M 2 ( L D H3) , HM 3 ( L D H4)及 M 4 ( L D H5)五种 L D H 同工酶. 这五种同工酶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和含量不同, 各器官组织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分布酶谱.心肌富含H4,故当急性心肌梗塞时或心肌细胞损伤时, 细胞内的L D H释入血中, 从同工酶谱的分析中鉴定为H4增高, 则有助于该病的诊断.12 .试述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和

76、可逆性抑制作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分)【 不可逆抑制剂与酶结合得较牢固, 不能用简单的透析, 稀释等方法除去; 可逆性抑制剂与酶结合得不牢固, 可用简单的透析, 稀释等物理方法除去.13 .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 5分)【 相同点: 酶遵守一般催化剂的共同规律. 如它只促进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而不能违反之. 即酶只能促进能量( 自由能) 由高向低转变的化学反应, 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除非外加能量. 酶的作用只能使反应加速达到平衡点, 而不能改变平衡点. 酶虽参与反应, 但在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不同点: 酶也具有与一般催化剂不同的特点. 酶的催化效率极, 高比一般催化剂高1 0

77、6 - 1 0 1 2倍. 酶有高度特异性: - 般催化剂常可催化同一类型的许多种化学反应, 对作用物的结构要求不甚严格, 其反应产物也常多种多样. 酶促反应对作用物的要求有一定的专一性, 其所催化的反应通常也只限于一种特定类型, 生成特定的产物, 无副反应, 无副产品. 酶促反应有可调节性. 】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6分)【 绝对特异性: 只能作用于特定结构的作用物, 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 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 称之为, 如胭酶只能催化尿素水解为C0 2和N H 3 .相对特异性: 特异性较差, 可作用于结构类同的一类化合物或化学键, 如磷酸酶对般的磷酸酯都能水解, 不论是甘油磷酸

78、酯, 葡萄糖磷酸酯或酚磷酸酯; 当然其水解速度会有所差别.立体异构特异性: 只能催化利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 或其催化的结果只能生成一种立体异构体. 如体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型, 所以体内代谢氨基酸的酶, 绝大多数均只能作用于L型氨基酸, 而不能作用于D型氨基酸. 简 述K m和V m a x的意义.( 5分) K m 的意义:K m 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 S . K m 为酶的特征性常数, 其单位为 m m o l / L .当 S K m 时,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 .当 S k 3 0 k J / m o l 者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其所含的键称为高能磷酸键. 】

79、8 . S OD : 【 超氧物歧化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还原为H 2 0 2 + 0 2 9 . 呼吸链复合体:【 呼吸链中的各种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多数是紧密的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中, 成为内膜结构重要的组成成分. 用去垢剂温和处理线粒体内膜, 可分离得到四种仍具传递电子功能的复合体.1六, 问答题1 . 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点. ( 4 分)【 相同点: 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的总能量也完全相同.不同点: 体外燃烧是有机物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直接化合成C0 2 和 H 2 0 , 并骤然以光和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出大量能量. 而生物氧化反应是在体温及近中性的 P H 环境中通过酶的

80、催化下使有机物分子逐步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反应中逐步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使A D P 磷酸化生成A T P , 从而储存在A T P 分子中, 以供机体生理生化活动之需. 一部分以热的形势散发用来维持体温.12 . 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试述主要的呼吸链及排列顺序. ( 6分)【 组成成分: NA D + , 黄素蛋白( 辅基F MN, F A D ) , 铁硫蛋白, 辅酶Q , 细胞色素b, cl, c, a, a3主要的呼吸链有NA D H 氧化呼吸链和F A D H 2 氧化呼吸链.呼吸链排列顺序:F A D( F e - S )INA D H - * ( F MN) - *

81、C oQ - * C yt b-C yt cl- * C yt c- * C yt aa3 -0 2 ( F e - S )3 . 需氧脱氢酶和不需氧脱氢酶有何不同( 4 分)需氧脱氢酶: 直接以氧为受氢体, 反应产物有H 2 0 2不需氧脱氢酶: 不能以氧为受氢体, 将底物的氢转移到另一物质, 不产生H 2 0 2 14 . 当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所需各种底物充分时分别加入: 鱼藤酮, 抗霉素A .描述线粒体内NA D + , NA D H 脱氢酶, C oQ , C yt b, C yt c, C yt a的氧化还原状态. ( 4分)【 加入鱼藤酮后: NA D + , NA D H 脱氢酶

82、还原状态, C oQ , C yt b, C yt c, C yt a氧化状态.加入抗霉素A后: NA D + , NA D H 脱氢酶, C oQ , C yt b还原状态, C yt c, C yt a氧化状态. 5 . 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6分)【 三个偶联部位: NA D H 和 C oQ 之间; C oQ 和C yt c之间; C yt aa3 和 0 2 之间证明方法: 计算P / 0 比值: B - 羟丁酸的氧化是通过NA D H 呼吸链, 测得P / 0 比值接近于3 . 琥珀酸氧化时经F A D 到 C oQ , 测得P /

83、0 比值接近于2 , 因此表明在NA D +与 C oQ 之间存在偶联部位, 抗坏血酸经C yt c进入呼吸链, P / 0 比值接近于1 , 而还原型C yt c经 aa3 被氧化, P / 0 比值接近1 , 表明在aa3 到氧之间也存在偶联部位.从 6 - 羟丁酸, 琥珀酸和还原型C yt c氧化时P / 0 比值的比较表明, 在 C oQ 与 C 之间存在另一偶联部位. 因此NA D H 呼吸链存在三个偶联部位, 琥珀酸呼吸链存在两个偶联部位. 计算各阶段所释放的自由能变化来推测偶联部位. 已知每产生一克分子A T P , 需要能量3 0 . 5 kJ ( 或 7. 3 K cal)

84、上述部位的自由能变化均大于此值.电子传递链的其它部位自由能变化均小于此值, 无偶联, 释出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发6 . 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 6 分)【 抑制剂:( 1 ) 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呼吸链不同环节的电子传递, 常见的有阿米妥鱼藤酮抗霉素 A H 2 S , C O, C N- , 叠氮化合物( N3 - ) 等解偶联齐I J : 不影响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只抑制由A D P 生成A TP 的磷酸化过程.使氧化磷酸化脱节, P / 0 比值降低甚至为0 . 解偶联剂中最常见的是二硝基苯酚.( 3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和A D P 磷酸化都有抑制. 如寡霉素.A D

85、 P 和 A TP 的调节: 当细胞内某些需能过程速度加快, A TP 分解为A D P 和P i , A D P浓度增高, 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 反之A D P 不足, 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 TP 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可活化许多组织细胞膜上的N + - K + - A TP 酶, 使A TP 加速分解为A D P 和 P i , A D P 增加促进氧化磷酸化. 由于A TP 的合成和分解速度均增加, 另外甲状腺素( T3 ) 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 因而引起耗氧和产热均增加. 所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基础代谢率增高. 第

86、七章氨基酸代谢一,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是CA . 苯丙氨酸B . 甲硫氨酸C . 谷氨酸D . 色氨酸E . 苏氨酸2 .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CA . 糖与蛋白质混合食用, 提高营养价值B . 脂肪与蛋白质混合食用, 提高营养价值C . 儿种蛋白质混合食用, 提高营养价值D . 糖, 脂肪, 蛋白质混合食用, 提高营养价值E . 用糖, 脂肪代替蛋白质的营养作用3 . 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CA . 半胱氨酸B . 胱氨酸C . 瓜氨酸D . 精氨酸E . 赖氨酸4 . 营养充足的婴儿, 孕妇, 恢复期病人常保持CA . 氮总或负平衡B . 氮的负平

87、衡C . 氮的正平衡D . 氮的总平衡E . 以上都不是5 . 生物体内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是EA . 氧化脱氨基B . 还原脱氨基C . 非氧化脱氨基D . 转氨基E . 联合脱氨基6 . 与下列a - 氨基酸相应的a - 酮酸, 何者是三竣酸循环的中间产物E丙氨酸B . 鸟氨酸C . 缴氨酸D . 赖氨酸E . 谷氨酸7 . 一碳单位是合成下列那些物质所需的原料AA . 核甘酸B . 四氢叶酸C . 谷氨酸D . 脂 肪 E . 维生素B 1 28 . 哺乳类动物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BA . 渗入肠道B . 在肝中合成尿素C . 经肾泌氨随尿排出D . 生成谷氨酰E . 合成非必需氨基

88、酸9 . 仅在肝中合成的化合物是AA . 尿 素 B . 糖 原 C . 血浆蛋白D . 胆固醇E . 脂肪酸1 0 . 糖, 脂肪酸与氨基酸三者代谢的交叉点是EA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 . 丙酮酸C . 延胡索酸D . 琥珀酸E . 乙酰辅酶A1 1 . 体内氨储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CA . 谷氨酸B . 酪氨酸C . 谷氨酰胺D . 谷胱甘肽E . 天冬酰胺1 2 . 氨由肌肉组织通过血液向肝进行转运的过程是CA . 三竣酸循环B . 鸟氨酸循环C . 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D . 甲硫氨酸循环E . Y - 谷氨酰基循环1 3 . 合成尿素首步反应的产物是BA . 鸟氨酸B . 氨基

89、甲酰磷酸C . 瓜氨酸D . 精氨酸E . 天冬氨酸1 4 . 鸟氨酸循环中, 合成尿素的第二分子氨来源于CA . 游离氨B . 谷氨酰胺C . 天冬氨酸D . 天冬酰胺E . 氨基甲酰磷酸1 5 . 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的维生素是DA . 维生紊B l B . 维生紊B 2 C . 维生素B 1 2 D . 维生素B 6 E . 维生素C1 6 . 氨基酸脱竣酶的辅酶中含有的维生素是DA . 维生素B l B . 维生素B 2 C . 维生素B 1 2 D . 维生素B 6 E . 维生素C1 7 .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一碳单位AA . C 0 2 B . - C H 2 - C . - C H

90、 = D . - C H = N H E . - C H O1 8 . 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载体是CA . 叶 酸 B . 二氢叶酸C . 四氢叶酸D . 维生素B 1 2 E . 维生素B 61 9 . S - 腺甘甲硫氨酸( S A M )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EA . 补充甲硫氨酸B . 合成四氢叶酸C . 生成喋吟核昔酸D . 生成喀嘘核甘酸E . 提供甲基2 0 .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氨基酸, 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BA . 合成某些含氮化合物B . 合成组织蛋白质C . 氧化供能D . 转变为糖E . 转变为脂肪2 1 . 有关氮平衡的正确叙述是AA . 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除的氮量, 为

91、氮负平衡B . 氮总平衡多见于健康的孕妇C . 恢复期病人表现为氮的总平衡D . 氮总平衡常见于儿童E . 氮正平衡, 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2 2 . 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来源是CA . 在体内可由糖转变生成B . 在体内能由其他氨基酸转变生成C . 在体内不能合成, 必需从食物获得D . 在体内可由脂肪酸转变生成E . 在体内可由固醇类物质转变生成2 3 . 蛋白质的胃内消化主要依靠AA . 胃蛋白酶B . 胰蛋白酶C . 肠激酶D . 寡肽酶E . 二肽酶2 4 . 人体合成的尿素分子中一个N来自天冬氨酸, 另一个N来 自 BA . 精氨酸B . N H 3 C . 谷氨酸D . 苯丙氨酸E

92、 . 赖氨酸2 5 . 苯丙酮酸尿症患者排出大量苯丙酮酸, 原因是体内缺乏CA . 酪氨酸转氨酶B . 谷氨酸脱氢酶C . 苯丙氨酸羟化酶D . 多吧脱竣酶E . 酪氨酸羟化酶2 6 . 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最初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意义是DA . 抑制蛋白酶的分泌B . 促进蛋白酶的分泌C . 保护蛋白酶自身不被降解D . 保证蛋白酶在一定时空内发挥作用, 对机体具有自身保护作用E. 以上都不对2 7 . 激活胰蛋白酶的物资是CA . H C 1 B . 胆汁酸C . 肠激酶D . 竣基肽酶E. 胃蛋白酶2 8 . 胰蛋白酶水解的肽键是BA . 酸性氨基酸残基的竣基所构成的肽键B . 碱性氨基酸残基

93、的竣基所构成的肽键C .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竣基所构成的肽键D . 碱性氨基酸残基的氨基所构成的肽键E. 酸性氨基酸残基的氨基所构成的肽键2 9 . 胰蛋白酶对下列那种酶原无激活作用EA . 糜蛋白酶原B . 竣基肽酶原C . 胰蛋白酶原D . 弹性蛋白酶原E. 胃蛋白酶原30 . 氨基酸一亚氨基酸一( - 酮酸+ 氨, 此反应过程称为BA . 还原氨基化作用B . 氧化脱氨基作用C . 转氨基作用D . 联合脱氨基作用E. 脱水脱氨基作用31 . 必需氨基酸不包括DA . 蛋氨酸B . 赖氨酸C . 色氨酸D . 酪氨酸E, 苯丙氨酸32 . 血中必需氨基酸来源于AA .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

94、收B . 脂类转变而来C . 糖类转变而来D . 由其他化合物合成E. 肾小管和肠黏膜细胞合成33 . 有关蛋白质消化产物吸收的错误叙述是CA . 氨基酸及二肽, 三肽均可被吸收B . 氨基酸的吸收在小肠中进行C . 吸收需要葡萄糖D . 吸收消耗能量E. 吸收需有转运氨基酸的载体34 . 组氨酸通过一种载体的转运, 才能被小肠吸收, 它是CA . 酸性氨基酸载体B . 中性氨基酸载体C . 碱性氨基酸载体D . 亚氨基酸载体E. 甘氨酸载体35 . 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的作用是AA . 使肌肉中的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转运到肝B . 促进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C . 促进乌氨酸循环D . 促进氨基

95、酸转变为脂肪E. 促进氨基酸氧化供能36 . 关于蛋臼质腐败作用叙述正确的是EA . 主要在大肠进行B . 是细菌对蛋白质或蛋白质消化产物的作用C . 主要是氨基酸脱竣基, 脱氨基的分解作用D . 腐败作用产生的多是有害物质E. 以上都正确37 . 蛋白质在肠中的腐败产物对人体无害的是EA . 胺 B . 氨 C . 酚 D . 口引味E. 有机酸38 . A S T ( G O T ) 活性最高的组织是AA . 心 肌 B . 骨骼肌C . 肝 D . 脑 E. 肾39 . 谷丙转氨酶的缩写是BA . A S T ( G O T ) B . A L T ( G P T ) C . L C A

96、 T D . A C A T E. 以上都不对40 . 肝中能直接进行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氨基酸是CA . 天冬氨酸B . 缴氨酸C . 谷氨酸D . 丝氨酸E. 丙氨酸41 . 下列肠道中腐败产物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是DA . 口引嗥B . 腐 胺 C . 羟 胺 D . 维生素K E. 酪胺42 . 下列哪种作用是人体内最有效的氨基酸脱氨基方式CA . 转氨基作用B . 氧化脱氨基作用C .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的联合作用D . 嗯吟核甘酸循环E. 脱水脱氨基作用43 . 关于转氨酶催化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A . 谷氨酸在转氨作用中是氨基的供体B . a - 酮戊二酸接受甘氨酸的氨基生成丙氨酸C .

97、 丙氨酸可将其氨基经以磷酸毗哆醛为辅酶的转氨酶转给( - 酮戊二酸D . 天冬氨酸可将其氨基经以N A D 为辅酶的转氨酶转给内酮酸E. 转氨酶的辅酶含维生素P P4 4 . 组成氨基酸转氨酶的辅酶组分是CA . 泛 酸 B . 尼克酸C. 毗哆醛D . 核黄素E . 硫胺4 5 . 天冬氨酸可由三陵酸循环中哪个组分转变而来CA . 琥珀酸B . 苹果酸C. 草酰乙酸D . ( - 酮戊二酸E . 草酰琥珀酸4 6 . 可经脱氨基作用直接生成a - 酮戊二酸的氨基酸是AA . 谷氨酸B . 甘氨酸C. 丝氨酸D . 苏氨酸E . 天冬氨酸4 7 . 经转氨基作用可生成草酰乙酸的氨基酸是BA .

98、 丙氨酸B . 天冬氨酸C. 谷氨酸D . 苏氨酸E . 脯氨酸4 8 . A LT ( G P T ) 活性最高的组织是DA . 心 肌 B . 脑 C. 骨骼肌D . 肝 E . 肾二,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人类必需氨基酸的有A DA . 苯丙氨酸B . 酪氨酸C. 丝氨酸D . 苏氨酸E . 谷氨酸2 . 一碳单位是合成下列哪些物质所需要的原料A CA . 腺喋吟核昔酸B . 胆固醇C. 胸腺口密咤核甘酸D . 血红素E . 脂肪3 . 氨基酸脱氨基后生成的a - 酮酸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A B CA . 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B . 转变成糖和脂肪C. 氧化

99、生成0 0 2 和 水 D . 合成必需氨基酸E . 合成尿素4 . 谷氨酰胺是A B CEA . 氨的解毒产物B . 氨的储存形式C. 氨的转运形式D . 必需氨基酸E . 非必需氨基酸5 . 下列可作为体内氨来源的有A B CDA .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B . 消化道氨的吸收C. 肾分泌的氨D . 喋吟, 喀唯核甘酸分解产生的氨E . 脂肪酸分解6 . 组织之间氨转运的主要形式有B DA . NH4 C1 B . 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C. 尿 素 D . 谷氨酰胺E . 三竣酸循环7 . 一碳单位的主要形式有A B CDA . - CH= NH B . - CHO C. = CH2 - D

100、. - CH3 E . C2 08 . 与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直接有关的氨基酸有A BA . 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B . 天冬氨酸C. 谷氨酰胺D . 赖氨酸E . 丙氨酸9 . 氮的正平衡见于那些人B D EA . 正常成人B . 儿 童 C. 消耗性疾病的病人D . 孕妇E . 恢复期疾病的病人1 0 . 一碳单位来自以下那些氨基酸A B CDA . 色氨酸B . 甘氨酸C. 组氨酸D . 丝氨酸E . 丙氨酸三, 填 空 题 ( 每空0 . 5 分)肝 组 织 中 含 量 最 高 的 转 氨 酶 是 ; 心 脏 组 织 中 含 量 最 高 的 转 氨 酶 是 闪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丙

101、转氨酶)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的辅酶是_ _ _ _ _ _ _; 氨基酸脱竣酶的辅酶是_【 磷酸毗哆醛; 磷酸叱哆醛】3 .肝 , 肾 组 织 中 氨 基 酸 脱 氨 基 作 用 的 主 要 方 式 是 . 肌肉组织中氨基酸脱 氨 基 作 用 的 主 要 方 式 是 .【 转氨基与氧化脱氨基的联合作用;嗯吟核甘酸循环】4 . 血液中转运氨的两种主要方式是 : 和 内氨酸- 葡萄糖循环; 谷氨酰胺】5 .肝细胞参与合成尿素的两个亚细胞部位是 和 . 【 线粒体;胞浆】6 .肝 细 胞 参 与 合 成 尿 素 中 两 个 氮 原 子 的 来 源 , 第 一 个 氮 直

102、 接 来 源 于 ;第 二 个 氮 直 接 来 源 于 .【 氨; 天冬氨酸】7 .肝细胞中的氨基甲酰磷酸可分别参与合成 和.【 尿素;喘吸核昔酸8 .谷氨酸脱竣基后生成 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组氨酸脱竣基后生成具有舒张血管作用.【Y -氨基丁酸; 组胺】9 .体内某些氨基酸脱竣基后可生成多胺类物质. 例如鸟氨酸脱竣基生成的腐胺,可进一步转变成 和 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能. 【 精眯; 精胺】1 0 .一碳单位代谢的运载体是_ 其生成的重要酶是【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1 1 .体内有三种含硫氨基酸, 它们是甲硫氨酸_ _ 和 半胱氨酸;胱氨酸1 2 . 甲硫氨酸循环中, 生 成 的 甲

103、基 供 体 是.1 S -腺甘甲硫氨酸( S A M )1 3 . 体内活性硫酸根的形式是_ 其主要来源于 氨基酸的代谢.【3 磷酸腺甘- 5磷酸硫酸( P A P S ); 含硫】1 4 .正 常 情 况 下 , 体 内 苯 丙 氨 酸 的 主 要 代 谢 途 径 是 经 羟 化 作 用 生 成 ,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酪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1 5 . 酪氨酸代谢可生成儿茶酚胺, 其 中 包 括 和肾上腺素.【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1 6 .酪氨酸经 酶作用生成黑色素, 白化病时 酶缺陷.【 酪氨酸酶; 酪氨酸酉 每 】1 7 . 催化氨与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的酶是 酶; 催化谷氨酰

104、胺分解成氨与谷氨酸的酶是 酶 . 【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酰胺酶】1 8 .肠道氨吸收与肾分泌氨均受酸碱度影响. 肠道pH偏 时氨的吸收增加; 尿液pH偏 时有利于氨的分泌与排泄. 【 碱; 酸】四,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分)必需氨基酸 【 必需氨基酸指体内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 必需由食物提供的一类氨基酸. )2 . 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 则必需氨基酸间可相互补充, 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3 . g lu c og e n i c a n d k e t og e n i c a mi n o a c i d( 生糖兼生铜氨基酸)【

105、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指在体内既能转变成糖又能转变成酮体的类氨基酸. 】4 . or n i t h i n e c y c le( 鸟氨酸循环) 【omi t h i n e c y c le鸟氨酸循环指氨与C 0 2通过鸟氨酸, 瓜氨酸, 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5. 高 氨 血 症 【 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尿素合成障碍导致血氨浓度升高. 】6. on e c a r bon u n i t (一碳单位) on e car bon u n i t一碳单位, 指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包括甲基, 亚甲基, 甲烯基, 甲块基, 甲酰基及亚氨甲基等. 】五, 问答题1

106、 .写出下列氨基酸脱去氨基后生成相应a - 酮酸的名称( 5分) 天 冬 氨 酸( 2 )谷 氨 酸( 3 )丙 氨 酸( 4 )苯丙氨酸【 天冬氨酸脱去氨基后生成的a-酮酸是草酰乙酸;谷氨酸脱去氨基以后生成的酮酸是a-酮戊二酸;丙氨酸脱去氨基后生成的a-酮酸是丙酮酸;苯丙氨酸脱去氨基生成的a - 酮酸是苯丙酮酸. 】2 .简述尿素的生成过程.( 5分) ( D C 0 2 + NH 3 + 2 A T P -氨基甲酰磷酸+ 2 A D P+ Pi鸟氨酸+ 氨基甲酰磷酸一瓜氨酸+ Pi( 3 )瓜氨酸+ 天冬氨酸+ A T P -精氨酸代琥珀酸+ A M P+ PPi精氨酸代琥珀酸f精氨酸+

107、延胡索酸( 4 )精氨酸+ H 20f鸟氨酸+ 尿素】3 . 简述天冬氨酸在体内转变成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5分)【 天冬 氨 酸 + a-酮戊二酸在谷草转氨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谷氨酸草酰乙酸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激酶的催化下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通过糖异生经1, 6- 二磷酸果糖最后生成葡萄糖】4 . 血氨有那些来源和去路( 5分)【 来源: 氨基酸脱氨基生成, 肠道吸收, 肾脏分泌, 其它含氮化合物分解代谢产生去路: 合成尿素, 合成谷胺酰氨,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其它含氮化合物由尿排出. 六,论述题1 . 概述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主要代谢去路.( 6分)【 体内氨基酸

108、主要来源有:( 1)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 )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3 )经转氨基反应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主要去路有:( 1)合成组织蛋白质;( 2 )脱氨基作用, 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等,a - 酮酸转变成糖和/ 或酮体, 并氧化产能;( 3 )脱竣基作用生成胺类;( 4 )转变为喋吟, 喀咤等其他含氮化合物. 】2 . 讨论鸟氨酸循环, 丙氨酸- 葡萄糖循环, 甲硫氨酸循环的基本过程与生理意义.( 6分)【 鸟氨酸循环基本过程: 经鸟氨酸, 瓜氨酸及精氨酸等步骤合成尿素后, 又重新回到鸟氨酸的一种循环过程.生理意义: 不断地将体内有毒性的氨转变成尿素, 达到解除氨毒的作用.丙氨酸- 葡萄

109、糖循环基本过程: 将肌肉蛋白分解的氨经丙酮酸转变成丙氨酸后随血液转运到肝, 两氨酸经肝脱氨基生成丙酮酸和氨, 丙酮酸经肝糖异生形成葡萄糖, 而氨经肝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葡萄糖经血液回到肌肉经酵解过程再生成丙酮酸.生理意义: 将肌肉中的氨以丙氨酸形式转运到肝而合成尿素.甲硫氨酸循环基本过程: 甲硫氨酸经S A M , 同型半胱氨酸等中间代谢, 进而重新生成甲硫氨酸的循环过程.生理意义: 为体内甲基化反应提供活性甲基的供体( S A M ) . 第八章核苜酸代谢一, A 型题( 每小题1分)1 . 下列关于喋吟核甘酸从头合成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BA .喋吟环的氮原子均来自氨基酸的a - 氨基B .

110、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自由喋吟碱C .氨基甲酰磷酸为噂吟环提供氨甲酰基D ,由I M P 合成A M P 和G M P 均由A T P 供能E .次黄噪吟鸟噪吟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I M P 转变成G M P2 .体内脱氧核甘酸生成的主要方式是BA .直接由核糖还原B .由二磷酸核甘还原C .由核昔还原D .由三磷酸核昔还原E .由一磷酸核甘还原3 .嗯吟核甘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CA . G M P B . A M P C . I M P D . A T P E . G T P4 .人体内喋吟核甘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DA .尿 素 B .肌 酸 C .肌酸酎D .尿 酸 E . B - 丙氨

111、酸5 .胸腺喀咤的甲基来自CA . NI O - C H O F H 4 B . N5 , N1 0 = C H 0 F H 4 C . N5 , N1 0 _ C H 2 - F H 4D . N5 - C H 3 - F H 4 E . N5 - C H = NH F H 46 . 口密咤核昔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反馈抑制是由于控制了下列哪种酶的活性DA .二氢乳清酸酶B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C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E .胸甘酸合成酶7 .不需要P R P P 参加的反应是CA .尿喀嗟转变为尿喀嗟核甘酸B .次黄噂吟转变成次黄瞟吟核甘酸C .氨基甲酰天冬氨酸转变成乳清酸

112、D .腺喋吟转变成腺嗯吟核甘酸E .鸟喋吟转变成鸟喋吟核甘酸8 .哺乳类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BA .尿酸氧化酶B .黄喋吟氧化酶C .腺在脱氨酸D .鸟喋吟脱氨酶E .核昔酸酶9 .最直接联系核昔酸合成与糖代谢的物质是EA .葡萄糖B . 6 一 - 磷酸葡萄糖C .卜磷酸葡萄糖D . 1 , 6 - 二磷酸葡萄糖E . 5 - 磷酸核糖1 0 . H G P R T ( 次黄嘿吟鸟喋吟磷酸核糖转移酶) 参与下哪种反应CA .喋吟核甘酸从头合成B .喀咤核甘酸从头合成C .喋岭核甘酸补救合成D .喀噬核甘酸补救合成E .喋吟核甘酸分解代谢1 1 .噂岭合成时环上的九个原子中, 不含有

113、CA .来自甘氨酸的三个原子B .来自天冬氨酸的一个原子C .来自谷氨酸的两个原子D .来自C 0 2 的一个原子E .来自一碳单位的两个原子1 2 . d T M P 合成的直接前体是DA . T M P B . T D P C . d C M P D . d UM P E . d UD P1 3 .下列物质中作为合成I M P 和 UM P 的共同原料是DA .天冬酰胺B .甘氨酸C . 一碳单位D . C 0 2 E .谷氨酸1 4 .关于天冬氨酸氨基甲酰基转移酶的下列叙述,哪一种是错误的EA . C T P 是其反馈抑制剂B .是口密咤核甘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C .多个亚基组成D .是变

114、构酶E .服从米- 曼氏方程1 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喋吟核甘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A .甘氨酸B .天冬氨酸C .谷氨酸D . C 0 2 E . 一碳单位1 6 .体内脱氧核甘酸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直接还原而成的DA .核 糖 B .核糖核甘C . 一磷酸核甘D .二磷酸核甘E .三磷酸核甘1 7 .喀咤核甘酸合成中, 生成氨基甲酰磷酸的部位是CA .线粒体B .微粒体C .胞 液 D .溶酶体E .细胞核1 8 .下列哪种化合物对噂吟核甘酸的生物合成不产生直接反馈抑制作用AA . T M P B . I M P C . A M P D . G M P E . A D P1 9 .氮杂丝氨酸干

115、扰核甘酸合成,因为它是下列哪种化合物的类似物DA .丝氨酸B .甘氨酸C .天冬氨酸D .谷氨酰胺E .天冬酰胺2 0 .催化d UM P 转变为d T M P 的酶是BA .核甘酸还原酶B .胸甘酸合成酶C .核甘酸激酶D .甲基转移酶E .脱氧胸昔激酶2 1 .能在体内分解产生( - 氨基异丁酸的核甘酸是CA . C T P B . A M P C . T M P D . UM P E . I M P二,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 P R P P B . I M P C . X M P D . c G M P E . A M P1 .黄嗯吟核甘酸的缩写符号C2 .次黄喋吟核甘酸的缩写

116、符号B3 .1 焦磷酸5 磷酸核糖的缩写符号AA . c A M P B . d G T P C . UT P D . A T P4 .参与D NA 合成的原料B5 .参与R NA 合成的原料C D6 .作为体内能量的主要直接供给者D7 . 参与细胞信息传递AA .痛风症B .苯酮酸尿症C .乳清酸尿症D . L e s c h- Ny ha n综合征E .白化病8 .喋吟核甘酸分解加强引起A9 . 喀嗟核甘酸合成障碍CA . 6 - M P B . 5 - F U C . M T X ( 氨甲蝶吟)D . 氮杂丝氨酸10 . 喋吟类似物A11 . 喀陡类似物B12 . 叶酸类似物C13 .

117、谷氨酰胺类似物D三,X 型题( 每小题1分)1. 喋吟核苜酸从头合成的原料包括A B C D EA . 磷酸核糖B . C 0 2 C . 一 - 碳单位D . 谷氨酰胺E . 天冬氨酸2 . P R P P 参与的代谢途径有A B CA . 喋吟核甘酸的从头合成B . 嗒嗟核甘酸的从头合成C . 喋吟核甘酸的补救合成D . N M P - N D P - N T P E . 喀咤核昔酸的补救合成3 . 对噪吟核甘酸合成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A B CA . I M P B . A M P C . G M P D . 尿酸4 . 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 CA . A M P B

118、 . U M P C . I M P D . T M P5 . 下列关于由核糖核甘酸还原成脱氧核糖核甘酸的叙述. 哪些是正确的A B C DA . 四种核甘酸都涉及到相同的还原酶体系B . 多发生在二磷酸核甘水平上C . 还原酶系包括氧化还原蛋白和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D . N A D P H+ H+ 参与 E . N A D H+ H+ 参与6 . 口密嗟核甘酸合成反馈抑制的酶是A CA .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I B . 二氢乳清酸酶C .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D . 乳清酸核昔酸脱竣转移酶E . 黄喋吟氧化酶7 . 口密咤核甘酸分解代谢产物有A C DA . N H3 B . 尿酸

119、C . C 0 2 D . B - 氨基酸四,填空题( 每空0 . 5 分)核甘酸抗代谢物中, 常用喋吟类似物是_ ; 常用喀咤_【 6 - 毓基喋吟; 5 - 氟尿喀咤】喋吟核甘酸从头合成的调节酶是_ _ 和 P R P P 合成酶; P R P P 酰胺转移酶】在噂吟核甘酸补救合成中HG P R T 催化合成的核甘酸是 和 I M P j G M P 核甘酸抗代谢物中, 叶酸类似物竞争性抑制 酶,从而抑制了的生成.【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叶酸】别喋吟醇是 的类似物, 通过抑制 酶,减少尿酸的生成 .【 黄喋吟; 黄喋吟氧化酶】6 . 由dU M P 生成dT M P 时, 其甲基来源于.

120、【 N 5 , N 10 - 甲烯四氢叶酸】7 . 体内常见的两种环核甘酸是 和 c A M P ; c G M P 8 . 氨基蝶吟( M T X ) 干扰核甘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_ 相似,并抑制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代谢.【 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9 . 体内脱氧核昔酸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直接还原而生成,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核糖核苜酸; 核糖核甘酸还原酶】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de n o v o s y n t h e s i s O f p u r i n e n u c l e o t i de ( 口票吟核甘酸的从头合成)【 噪吟核甘酸从头

121、合成是指由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一碳单位及 C 0 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多步酶促反应合成噂吟核甘酸的过程. 】2 . 喀喔核甘酸的补救合成【 指利用体内游离的嗑咤碱基或喙咤核昔为原料,经过简单反应合成喀陡核昔酸的过程,又称为重新利用途径. 3 .核甘酸合成的抗代谢物【 指某些喋吟,嘴喘,叶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等方式干扰或阻断核甘酸的正常合成代谢, 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 蛋白质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 即为核甘酸合成的抗代谢物. 】六, 问答题1 .讨论核甘酸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5分)【 核苜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用, 表现在作为核酸D N

122、 A和R N A合成的基本原料 ; 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如A TP , GTP等 ;( 3)参与代谢和生理性调节作用, 如cA M P是细胞内第二信号分子, 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4 )作为许多辅酶的组成部分, 如腺首酸是构成辅酶工, 辅酶H , F A D ,辅 酶A等的重要部分;( 5 )活化中间代谢物的载体,如UD P 一葡萄糖是合成糖原等的活性原料,C D P 一二脂酰基甘油是合成磷脂的活性原料,P A P S是活性硫酸的形式,SA M是活性甲基的载体等. 2 . 图示合成喋岭碱的原料.( 5分)【 见6版教材P 1 8 9图8 - 2】3 .简述由I M P分别转化生成A M P

123、与GM P的过程.( 5分) ( D I M P +天冬氨酸+ GTP 腺甘酸代琥珀酸一A M P +延胡索酸( 2 ) I M P X M PX M P +谷 氨 酰 胺 + A TP - GM P +谷氨酸】七, 论述题1 .试从合成原料, 合成程序, 反馈调节等方面比较嗯吟核甘酸与喀嗡核甘酸从头合 成 的 异同点.( 6分)喋吟核甘酸与喀吨核甘酸从头合成过程中在原料, 合成程序及反馈调节等方面的异同点如下表所示:喋吟核甘酸嗜咤核昔酸原料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 甘氨酸,C 0 2 ,天冬氨酸, 谷氨酰胺,C 0 2 , P R P P ,一碳单位,P R P P 一碳单位( 仅胸背酸合成

124、)程序在磷酸核糖分子上逐步合成喋吟环,首先合成嘴喘环, 再与磷酸核糖结从而形成喋吟核甘酸合形成核昔酸反馈调节喋吟核甘酸反馈抑制P R P P合 成 酶 密唯核甘酸反馈抑制P R P P合 成 酶 ,酰胺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等起始反应的酶2 .试讨论各类核甘酸抗代谢物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6分)5 一氟尿喀噬,6 - 筑基嗯吟, 氨基喋吟和氨甲喋吟, 氮杂丝氨酸等核甘酸合成的抗代谢物均可作为临床抗肿瘤药物, 其各自机理如下表所示:抗肿瘤药物5 - 氟尿嗒嗡6 - 疏基喋吟氨基碟吟和氨甲碟吟氮杂丝氨酸类似物胸腺喀碇次黄喋吟叶酸谷氨酰胺抑制胸腺口密喘抑制I

125、M P 转变为抑制二氢叶酸 干扰嘿吟, 喀嗡作用机制核昔酸合成A M P 和G M P 的还原酶核甘酸的合成反应; 抑制IM P和 G M P 的补救合成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一 ,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关于关键酶, 叙述正确的是CA . 关键酶常催化可逆反应B . 关键酶多为变构酶C . 催化速度最慢D . 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相对活性最高民一般不是限速酶2 . 关于糖, 脂, 氨基酸代谢错误的是DA . 乙酰C o A 是糖, 脂, 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物B . 三竣酸循环是糖, 脂,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途径C . 当摄入糖量超过体内消耗时, 多余的糖可转变为脂肪

126、D . 当摄人大量脂类物质时, 脂类可大量异生为糖E . 糖, 脂不能转变为蛋白质3 . 关于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CA . 与酶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结合B . 与酶活性中心催化基因结合C . 与调节亚基或调节部位结合D . 与酶活性中心外任何部位结合E . 通过共价键与酶结合4 . 饥饿可使肝内哪一条代谢途径增强CA . 磷酸戊糖途径B , 糖酵解途径C . 糖异生D . 糖原合成E . 脂肪合成5 . 胞浆内不能进行下列哪一代谢途径CA . 糖酵解B . 磷酸戊糖途径C . 脂肪酸3 - 氧化D . 脂肪酸合成E . 糖原合成与分解6 . 磷酸二羟基丙酮是哪两种代谢之间的交叉点C

127、A . 糖一氨基酸B . 糖一脂肪酸C . 糖一甘油D . 糖一胆固醇E . 糖一核酸7 . 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量来源主要是DA . 葡萄糖B . 氨基酸C . 甘 油 D . 酮 体 E . 糖原8 .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CA . 葡萄糖B . 脂肪酸C . A T P D . G T P E . 磷酸肌酸9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AA . 类固酸激素B . 儿茶酚胺类激素C . 生长因子D . 肽类激素E . 蛋白类激素1 0 .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 错误的是DA . - 般都有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B . 活性和非活性两种形式在不同酶催化下可以互变C . 催化互变的酶受激素

128、等因素的控制D . 一般不需消耗能量E . 化学修饰的方式有多肽链的磷酸化和脱磷酸1 1 . 变构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DA . 活性中心的底物结合部位B . 活性中心催化基团C . 酶的一 S H 基团D . 活性中心以外特殊部位E . 活性中心以外任何部位1 2 . 当肝细胞内A T P 供应充分时, 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 . 丙酮酸激酶被抑制B . 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受抑制C . 丙酮酸竣化酶活性受抑制D . 糖异生增强E . 三竣酸循环减慢1 3 . 在胞浆内进行的代谢过程是EA . 三竣酸循环B . 氧化磷酸化C . 丙酮酸竣化D . 脂 酸 B - 氧 化 E . 脂肪酸合成1 4

129、 . 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A . 糖的有氧氧化加强B . 蛋白质分解增加C . 脂肪动员加强D . 酮体生成增加E . 糖异生加强1 5 .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BA . 酶以有活性( 高活性) 和无活性( 低活性) 两种形式存在B .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C .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酶催化D . 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E . 有放大效应1 6 . 关于机体各器官物质代谢的叙述哪- - 项是错误的EA . 肝脏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B . 心脏对葡萄糖的分解以有氧氧化为主C . 通常情况下大脑主要以葡萄糖供能D . 红细胞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酵解途径

130、E . 肝脏是体内能进行糖异生的唯一器官1 7 . 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A . 变构酶常由二个以上亚基组成B . 变构调节剂常是些小分子代谢物C . 变构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D . 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该途径起始反应酶的变构抑制剂E . 变构调节具有放大效应1 8 . 关于酶含量的调节哪一项是错误的BA . 酶含量调节属细胞水平的调节B . 酶含量调节属快速调节C . 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D . 产物常遏制酶的合成E . 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1 9 . 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是AA . 肾上腺素B . 雌激素C . 甲状腺素D . 孕激素E . 醛固酮

131、2 0 . 关于酶的化学修饰叙述错误的是BA . 酶以有活性( 高活性) 和无活性( 低活性) 两种形式存在B . 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化学修饰不是快速调节C . 两种形式的转变由酶催化D . 两种形式的转变有共价变化E . 有放大效应2 1 . 下列关于酶的化学修饰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A . 引起酶蛋白发生共价变化B . 使酶活性改变C . 有放大效应D . 是一种酶促反应E . 是酶含量的调节2 2 . 下列关于糖脂代谢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 . 糖分解产生的乙酰C o A 可作为脂肪酸合成的原料B . 脂酸合成所需的N A D P H 主要来自磷酸戊糖途径C . 脂酸分解产生的

132、乙酰C C A 可经三竣酸循环异生成糖D . 甘油可异生成糖E . 脂肪分解代谢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2 3 . 在线粒体内所进行的代谢过程是EA . 软脂酸的合成B . 蛋白质的合成C . 糖异生D . 糖原的合成E . 脂 酸 氧 化二,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下列变化A B C DA . 糖异生f B . 脂肪分解t C . 血酮体t D . 血中游离脂肪酸t E . 糖原合成t2 .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方式有A B CA . 甲基化与去甲基B . 乙酰化与去乙酰基C . 磷酸化与去磷酸D . 聚合与解聚E . 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3 . 变构调

133、节的特点是A B C EA . 变构剂与酶分子上的非催化特定部位结合B . 使酶蛋白构象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酶活性C . 酶分子多有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D . 变构调节都产生正效应, 即加快反应速度E . 变构剂多为小分子物质4 . 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有A C DA . 肾上腺素B . 类固醇激素C . 生长因子D . 胰岛素E.甲状腺素5 . 关于酶化学修饰A B C D EA . 引起酶蛋白发生共价变化B . 使酶活性改变C . 有放大效应D . 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最常见E . 包括甲基化与去甲基化6 . 可以诱导酶合成的有A B CA . 酶的作用物B . 药 物 C . 激 素 D . 酶

134、的产物E . 葡萄糖7 . 能氧化酮体生成C 0 2 的组织是B C EA . 红细胞B . 肝 C . 脑 D . 心 E . 骨骼肌8 . 能进行有氧氧化分解葡萄糖的组织或细胞是A B C EA . 肝 B . 脑 C . 心 D . 红细胞E . 肾脏9 . 可进行糖异生的组织或细胞是B DA . 红细胞B . 肾 C . 骨骼肌D . 肝 E . 脑三,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对于高等生物而言, 物质代谢调节可分为三级水平, 包括和整体水平的调节. 【 细胞水平; 激素水平】2 . 细胞水平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关键酶 或 以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对物质代谢进行调节. 【 结构; 含

135、量】3 . 按受体在细胞的分布不同, 可将激素分为 和.【 膜受体激素;胞内受体激素】4 .改变酶结构的快速调节, 主要包括 与.【 酶的变构调节;酶的化学修饰调节】5 . 酶含量的调节主要通过改变酶 或 以调节细胞内酶的含量, 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合成; 降解】6 . 化学修饰调节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 磷酸化可使糖原合成酶活性, 磷酸化酶活性_ 降低; 增加】7 .脑是机体耗能的主要器官之一, 正常情况下, 主要以 _ _ _ 作为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时, 则主要以 作 为能源. 【 葡萄糖; 酮体】8 .成 熟 红 细 胞 所 需 能 量 主 要 来 自 , 因为红细胞没有线粒体

136、, 不能进行.【 葡萄糖酵解; 有氧氧化】9 .关键酶所催化的反应具有下述特点: 催化反应的速度_ _ _ , 因此又称限速酶.【 最慢】1 0 .当体内葡萄糖有富余时, 糖在体内很容易转变为脂, 因为糖分解产生的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 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 可为脂酸合成提供还原当量.【 乙酰 C o A ; NA D P H + H + 四,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分)限速酶【 指整条代谢通路中, 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它不但可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是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常受到变构调节和/ 或化学修饰调节.1A l l o s t e r i c e n z y

137、m e( 别构酶)【 即变构酶, 指代谢途径中受到变构调节的酶, 酶分子中含与底物结合起催化作用的催化亚基( 部位) 和与变构效应剂结合起调节作用的调节亚基( 部位) , A l l o s t e r i c r e g u l a t i o n 别构调节)【 即变构调节, 某些物质能以非共价键形式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特定部位结合, 使酶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 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 细胞内由A T P提供磷酸基及能量, 催化酶蛋白或其它蛋白质分子中丝氨酸, 苏氨酸或酪氨酸羟基磷酸化的酶. 】酶的化学修饰【 某些酶分

138、子上的一些基团, 受其它酶的催化发生共价化学变化, 从而导致酶活性的变化. 】五, 问答题1. 试述乙酰C o A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5分) 乙酰C o A是糖,脂,氨基酸代谢共有的重要中间代谢物,也是三大营养物代谢联系的枢纽. 乙酰C o A的生成: 糖有氧氧化; 脂 酸B - 氧化; 酮体氧化分解; 氨基酸分解代谢; 甘油及乳酸分解. 乙酰C o A的代谢去路: 进入三竣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肝细胞线粒体生成酮体,为缺糖时重要能源之一; 合成脂肪酸; 合成胆固醇; 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六,论述题1.为何称三竣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中枢,有何生理意义( 8分)【

139、三竣酸循环是糖, 脂,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体内各种代谢产生的A T P , C 02, H 20主要来源于此循环. 三竣酸循环是三大物质相互联系的枢纽,机体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 使三大物质代谢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正常情况下,三竣酸循环原料- 乙酰C o A主要来源于糖的分解代谢,脂主要是储能; 病理或饥饿状态时,则主要来源于脂肪的动员,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也可为三竣酸循环提供原料.( 1)糖脂代谢的联系:当糖供充足时:葡萄糖生成3 -磷酸甘油醛,再生成a -磷酸甘油葡萄糖也可生成乙酰C o A ,作为合成脂酰C 0Aa -磷酸甘油和脂酰C 0A合成脂肪同时,合成所需能量主要由三竣

140、酸循环提供,还原当量主要由磷酸戊糖途径提供.此外, 乙酰C o A也可合成胆固醇, 可见糖很容易转变为脂. 但脂肪酸B - 氧化产生的乙酰C o A很难转变为糖,只有甘油, 丙酮,丙酰C o A可异生成糖, 但其量微不足道.( 2)在病理或饥饿时,脂肪动员产生脂肪酸一乙酰C o A在肝内生成 酮体. 酮体在肝外分解为乙酰C o A一三竣酸循环. 脂代谢要顺利进行,依赖于糖代谢的正常进行, 因为乙酰C o A进入三竣酸循环需草 酰乙酸, 后者主要由糖代谢的丙酮酸经竣化产生,止匕外,酮体在肝外分解需琥珀酰C o A参与. 糖 , 脂代谢可受到代谢物,神经,体液的调节, 使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2

141、. 比较酶的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的异同.( 6分)【 相同点: 均为细胞水平的调节,属快速调节,受调节的酶为代谢的关键酶或限速酶. 不同点: 变构调节: 变构剂与酶非催化部位通过非共价键可逆结合,使酶构象改变,活性改变. 无放大效应. 化学修饰调节: 需酶催化,通过共价键连上或去掉一些基团, 使酶结构改变,活性改变,消耗少量A T P ,有放大效应. 3 .试述体内草酰乙酸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6分)【 草酰乙酸在三竣酸循环中起着催化剂一样的作用,其量决定细胞内三竣酸循环的速度, 草酰乙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丙酮酸竣化,故糖代谢障碍时,三竣酸循环及脂的分解代谢将不能顺利进行; 草酰乙酸是糖异生

142、的重要代谢物; 草酰乙酸与氨基酸代谢及核昔酸代谢有关; 草酰乙酸参与了乙酰C o A从线粒体转运至胞浆的过程,这与糖转变为脂的过程密切相关; 草酰乙酸参与了胞浆内N AD H转运到线粒体的过程( 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穿梭) ; 草酰乙酸可经转氨基作用合成天冬氨酸; 草酰乙酸在胞浆中可生成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为C 0 2 +H 2 0 +AT P . 4 .讨论下列代谢途径可否在体内进行,并简要说明其可能的途径或不可能的原因.( 7分)( 1 )葡萄糖一软脂酸( 2 )软脂酸一葡 萄 糖( 3 )丙氨酸一葡萄糖( 4 )葡萄糖一亚 油 酸( 5 )亮氨酸一葡萄糖【 (1 )能 . 葡 萄

143、 糖 一乙酰C o A在 胞浆脂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生成软脂酸 不 能 . 软 脂 酸 经B -氧化生成乙酰C o A,乙酰C o A不能转变为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 故软脂酸不能异生成糖.( 3 )能. 丙氨酸脱氨基生成丙酮酸, 经糖异生可生成葡萄糖.( 4 )不能. 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 5 )不能. 亮氨酸是生酮氨基酸第 十 章D N A的生物合成一,A型题( 每 小 题1分)1 . M e s e l s o n和S tah l利 用1 5 N及1 4 N标记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的反应机理是DA. D N A能 被 复 制B . D N A可转录为m R N

144、AC . D N A可表达为蛋白质D . D N A的半保留复制E . D N A的全保留复制2 .合 成D N A的原料是BA. dAM P , dG M P , dC M P , dT M P B . dAT P , dG T P , dC T P , dT T PC . dAD P , dG D P , dC D P , dT D P D . AT P , G T P , C T P , T T PE . AM P , G M P , C M P , U M P3 . D N A复制之初,参与从双螺旋结构解开单链的酶或因子是AA. 解螺旋酶B . 拓扑异构酶I C . D N A结合蛋白

145、D.引发前体E.拓扑异构酶n4 . D N A复制时, 以序列5 - T p Ap G p Ap - 3 为模板将合成的互补结构是AA. 5 - p T p C p T p A- 3/ B . 5 - p Ap T p C p T - 3, C . 5 - p U p C p U p A- 3 C . 5 - p G p C p G p A- 3, E . 3 - p T p C p T p A- 5 5 . 关于真核生物D N A复制与原核生物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引物长度较短B . 冈崎片段长度较短C . 复制速度较慢D . 复制起始点只有一个E . 由D N A聚合酶a 及 8催

146、化核内D N A的合成6 . 哺乳类动物D N A复制叙述错误的是DA. R N A引物较小B . 冈崎片段较小C . 由D N A聚合酶a 及 6参与D . 仅有一个复制起始点E . 片段连接时由AT P 供给能量7 . 端粒酶是一种DA . D N A 聚合酶B . R N A 聚合酶C . D N A 水解酶D . 反转录酶E . 连接酶8 . 在 D N A 复制中R N A 引物的作用是EA . 使 D N A 聚合酶III活 化 B . 使 D N A 双链解开C . 提供T - P末端作合成新D N A 链起点D . 提供3 - 0 H 末端作合成新R N A 链起点E . 提供

147、3 - 0 H 末端作合成新D N A 链起点9 . 关于D N A 复制中D N A 聚合酶的错误说法是EA . 底物是d N TP B . 必须有D N A 模 板 C . 合成方向只能是5, 一3,D . 需要A TP和 M g +参 与 E . 使 D N A 双链解开1 0 . 关于大肠杆菌D N A 聚合酶I 的说法正确的是AA . 具有3 -5 核酸外切酶活性B . 具有5 -3 核酸内切酶活性C . 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 N A 复制的聚合酶D . d U TP是它的一种作用物E . 可催化引物的合成1 1 . D N A 复制时, 下列哪种酶是不需要的EA . D N A 指

148、导的D N A 聚合酶B . D N A 连接酶C . 拓扑异构酶D . 解链酶E . 限制性内切酶1 2 . 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中不包括EA . D N A - D N A B . D N A f R N A C . R N A - D N AD . R N A - R N A E . 蛋白质f R N A1 3 . 下列对大肠杆菌D N A 聚合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 . D N A p o l I可以被特异的蛋白酶水解为大小两个片段B . D N A p o l II是真正的复制酶C . D N A p o l H I在复制链延长中起主要作用D . 大肠杆菌有D N A p o

149、l I I I III三种D N A 聚合酶E.以四种脱氧核甘三磷酸( d N TP) 作为作用物1 4 . 在紫外线照射对D N A 分子的损伤中最常见形成的二聚体是CA . C - C B . G - T C . T- T D . T- U E . U - C1 5 . 关于D N A 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 . D N A 的生物合成即D N A 的半保留复制B . D N A 的生物合成以D N A 为模板C . D N A 的生物合成以D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酶催化D . D N A 的生物合成是半不连续复制E . D N A 聚合酶能催化游离的d N TP直接合成D

150、N A 链1 6. 原核生物D N A 复制错误率低的原因中,是由于AA . D N A p o l I 3 f5 外切酶活性的作用B . D N A p o l I 5 -3 外切酶活性的作用C . D N A p o l I 及III均具有内切酶活性D . D N A p o l III具有3 f5 聚合酶活性E . D N A p o l I及III均具有5 -3 聚合酶活性1 7 . D N A 复制的引物是DA . 以D N A 为模板合成的D N A 片 段 B.以R N A 为模板合成的D N A 片段C.以D N A 的一个基因为模板合成的R N A 片段D.以复制D N A

151、为模板合成的R N A 短片段E . 引物存在于复制完成的片段中1 8 . D N A 合成时, 碱基的互补关系是AA . T- A , G - C B . A - U , G - C C . A - G , C - U D . T- A , U - C E . T- U , C - G1 9 . 关于D N A 复制中D N A 连接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A . 参与领头链的形成B . 连接反应需要A TP或N A D +参与C . 催化相邻的D N A 片段以3 ,5 - 璘酸二酯键相连D . 参与随从链的生成E . 不能连接单独存在的D N A 单链或R N A 单链2 0 . 冈崎片段是指

152、BA . D N A 模板上的D N A 片 段 B . 随从链上合成的D N A 片段C . 前导链上合成的D N A 片 段 D . 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 N A 片段E . 由D N A 连接酶合成的D N A2 1 . 反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CA . D D D P B . R D R P C . R D D P D . D D R P E . 以上都不是2 2 . 单链D N A 结合蛋白( S S B ) 在哪- - 过程中需要AA . 复 制 B . 转 录 C . 翻 译 D . 逆转录E . R N A 复制2 3 . 下列过程中需要D N A 连接酶的是AA . D N A 复

153、 制 B . R N A 转 录 C . D N A 断裂和修饰D . D N A 的甲基化E . D N A 的乙基化2 4. D N A 复制时, 以序列5, - Tp A p G p A p C p T- 3,为模板合成的互补链是AA . 5 - p A p G p Tp C p Tp A - 3 B . 5 - p A p Tp C p Tp Tp A - 3C . 5 - p A p G p U p C p U p A - 3 D . 5 - p A p G p G p C p G p A - 3E . 3 - p Tp G Tp C p Tp A - 5,2 5. D N A 复制

154、时,子代D N A 的合成方式是EA . 两条链均为不连续合成B . 两条链均为连续合成C . 两条链均为不对称转录合成D . 两条链均为3, 一5 合成E . 一条链为连续合成,另一条链为断续合成,即先合成一些片段再连接在一起.2 6. 减少染色体D N A 端区降解和缩短的方式是EA . 重组修复B . U V r A B C C . S OS 修复D . D N A 甲基化修饰E . TG 重复序列延长及端粒酶的作用2 7 . D N A 合成的原料是CA . d N M P B . d N D P C . d N TP D . N TP E . N M P2 8 . 关于反转录酶的叙述

155、错误的是CA . 作用物为四种d N TP B . 催化R N A 的水解反应C . 合成方向3 f 5 D . 催化以R N A 为模板进行D N A 合成E . 可形成D N A - R N A 杂交体中间产物2 9 . 子代D N A 分子中新合成的链为5 - A C G T A C G - 3 , 其模板是CA 3 - A C G T A C G - 5 B . 5 - T G C A T G C - 3 C.3 - T G C A T G C - 5 D . 5 - U G C A U G C - 3 E . 3 - U G C A U G C - 53 0 . 复制的模板和产物分别

156、是BA . 单链D N A 和 R N A B . 双链D N A 中的两条链和双链D N AC . m R N A 和 c D N A D . 双链D N A 中只有一条 单链D N A 和双链D N AE . m R N A 和蛋白质3 1 . D N A 连接酶的作用是AA . 使双螺旋D N A 链缺口的两个末端连接B . 使 D N A 形成超螺旋结构C . 将双螺旋解链D . 合成R N A 引 物 E . 去除引物, 填补空缺3 2 . 与 D N A 修复过程缺陷有关的疾病是BA . 黄喋吟尿症B . 着色性干皮病C . 口卜琳病D . 痛 风 E . 黄疸3 3 . 镰刀状红

157、细胞贫血其B - 链有关的突变是EA . 插 入 B . 断 裂 C . 缺 失 D . 交 联 E . 点突变3 4 . 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EA . D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酶B . 核酸酶c . R N A 指导的R N A 聚合酶D . D N A 指导的R N A 聚合酶E . R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酶3 5 . 关于D N A 的半不连续合成, 错误的说法是DA .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B . 随从链是不连续合成的C . 不连续合成的片段是冈崎片段D . 前导链和随从链合成中都有一半是不连续合成的E . 随从链的合成迟于前导链的合成3 6 . 前导链为连续合成

158、, 随从链为不连续合成, 生命科学家习惯称这种D N A 复制方式 为 DA . 全不连续复制B . 全连续复制C . 全保留复制D . 半不连续复制E . 以上都不是3 7 . 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D N A 复制, 二者的相同之处是BA . 引物长度较短B . 合成方向是5 - 3 C . 冈崎片段长度短D . 有多个复制起始点E . D N A 复制的速度较慢( 5 0n t /s )3 8 . 具有催化R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反应, R N A 水解及D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反应三种功能的酶是CA . D N A 聚合酶B . R N A 聚合酶C . 反转录酶

159、D . D N A 水解酶E . 连接酶3 9 . 喀咤二聚体的解聚方式靠EA . S O S 修 复 B . 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C . 重组修复D . 真核生物的切除修复E . 光修复酶的作用4 0 . 着色性干皮病是人类的 利遗传性皮肤病, 患者皮肤经阳光照射后易发展为皮肤癌, 该病的分子机理是EA . 细胞膜通透性缺陷引起迅速失水B . 在阳光下使温度敏感性转移酶类失活C . 因紫外线照射诱导了有毒力的前病毒D . 细胞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型化合物E. D NA 修复系统有缺陷4 1 . D NA 复制与转录过程有许多异同点中, 描述错误的是DA . 转录是只有一条D NA 链作为模板,

160、而复制时两条D NA 链均可为模板链B . 在复制和转录中合成方向都为5 - 3 ,C . 复制的产物通常大于转录产物D . 两过程均需R NA 引物E. 两过程均需聚合酶和多种蛋白因子4 2 . D NA 复制中防止D NA 分子打结, 缠绕, 连环现象的酶是EA . D NA P o l I B . D NA P o l I I C . D NA P 0 1 I I ID . 端粒酶E. 拓扑异构酶二, B型题( 每小题1 分)A . D NA 的全保留复制机制B . D NA 的半不连续复制C . 反转录作用D . D NA 的半保留复制机制E. D NA 的全不连续复制1 . D NA

161、 复制时, 合成的两条新链, 一条是前导链, 另一条是由冈崎片段连接的随从链, 这叫做B2 . R NA 为模板指导合成D NA 的过程C3 . 1 5 N及 1 4 N标记大肠杆菌繁殖传代的实验证明的机制是DA . 重组修复B . U v r A B C C . S O S 修 复 D . D NA 甲基化修饰E. 端粒酶4 . 大肠杆菌对紫外照射形成的损伤所进行的修复是B5 . 减少染色体D NA 端区降解和缩短的方式是E6 . 当D NA 损伤时, 因应急而诱导产生的修复作用是CA . r e p 蛋白( 又称解螺旋酶)B . D NA 拓扑异构酶C . D NA P o l ID .

162、D NA P o l 1 1 1 E. D NA 连接酶7 . 使原核D NA 形成负超螺旋结构的是B8 . 使大肠杆菌D NA 链解开双链的是A9 . 使大肠杆菌D NA 复制时补充引物留下空隙的是C1 0 . 使大肠杆菌D NA 复制时延长D NA 链的是DA . 甲基转移酶B . 连接酶C . 引物酶D . D NA P o l I E, 末端转移酶1 1 . 在D NA 复制中起校读功能的酶是D1 2 . 催化D NA 中相邻的5 , 磷酸基和3 , 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是B1 3 . 在D NA 复制中, 催化合成引物的酶是C三, X 型题( 每小题2 分)1 . 生物遗传信息传递

163、的中心法则包括A B C DA . D NA -D NA B . D NA -R NA C . R NA -D NA D . R NA 一蛋白质E. 蛋白质f D NA2 . D NA 聚合酶I I I 催化的反应B C DA . 以-磷酸核甘为作用物B . 合成反应的方向为5 -3C . 是原核生物真正的复制酶D . 生成磷酸二酯键E. 是真核生物真正的复制酶3 . D NA 复制的特点是A B C D EA . 半保留复制B . 需合成R NA 引物C . 形成复制叉D . 有半不连续性E. 只有一个复制的起始点4 . D NA 聚合酶I 具 有 A B CA . 5, f3 外切酶活性B

164、 . 3 - 5外切酶活性C . 5 - 3 聚合酶活性D . 3 - 5聚合酶活性E, 核酸内切酶的功能5 .关于D NA聚合酶作用的叙述有A B C EA . D NA p o l I在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B . D NA p o l I有去除引物, 填补合成片段空隙的作用C . D NA p o l I I I是复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D . D N A D O I I I是复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E .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分别有不同的D N A聚合酶6 .参与原核D N A复制的D N A聚合酶有A B CA . D N A聚合酶I B . D N A聚合酶H C . D N A聚合酶mD . D

165、 N A聚合酶a E . D N A聚合酶67. 参与复制中解旋, 解链的酶和蛋白质有A B CA .解链酶B . D N A结合蛋白C . D N A拓扑异构酶D .核酸外切酶E . D N A连接酶8 .真核生物D N A的合成包括A B C D EA . D N A的半保留复制B.切除引物修补空缺C.端粒的延伸D.引物的合成E .连接冈崎片段9 .需要D N A连接酶参与的过程有A B CA . D N A复 制B . D N A体外重组A D N A损伤修复D . R N A逆转录E . R N A生物合成1 0 . D N A复制需要A C D EA . D N A聚合酶B . R

166、N A聚合酶C . D N A连接酶D .解链酶( 解螺旋酶)E .拓扑异构酶1 1 .以下对反转录酶催化的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 B CA . R N A指导的D N A合成反应B . R N A的水解反应C . D N A指导的D N A合成反应D .有3 - 5外切酶活性E .有5 -3外切酶活性1 2 . D N A复制需要下列哪些成分参与A B EA . D N A模 板B . D N A指导的D N A聚合酶C .反转录酶D .四种核糖核甘酸E . D N A连接酶1 3 .将细菌培养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 使双链都带有标记, 然后使之在不含标记物的培养液中生长三代, 其结果是A

167、 CA .第一代细菌的D N A都带有标记B .第二代细菌的D N A都带有标记C .不出现两股链都带标记的子代细菌D .两股链都带标记的子代细菌E .以上都不对1 5 . D N A复制的过程包括A B C D EA . D N A解链解旋B .合成引物R N A C .合成互补D N A链D .水解引物E . D N A片段连接四, 填空题( 每空0 . 5分)1 . 复制是遗传信息从 传递至_ _ _ _ _ _ _ _ _ _; 翻译是遗传信息从_ 传递至_ D N A ; D N A ; R N A ;蛋白质】2 .连 接 核 甘 酸 和 核 甘 酸 的 化 学 链 是 , 连接氨基

168、酸和氨基酸的化学链是【 磷酸二酯键;肽键】3 . D N A复制延长中起催化作用的D N A聚 合 酶 在 原 核 生 物 是 . D N A - po l I I I 4 . 参与原核生物D N A 合成的酶有,等.【 D N A 聚合酶;引物酶;拓扑异构酶;D N A 连接酶】5 . 复制过程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酶, 除了 D N A 聚合酶外, 还有 和.【 D N A 拓扑异构酶;D N A 连接酶】6 . 端粒酶能保证染色体线性复制, 是因为它兼有 和 两种作用.【 R N A 模板;反转录酶】7 . 能引起框移突变的有 和 突变. 【 缺失;插入】8 . D N A 损伤的类型有【

169、 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重排】9 . D N A 损伤修复的方式有【 切除修复; 光修复; 重组修复; S O S 修复】五, 解释名词题( 每小题2 分)1 . 中 心 法 则 【 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从D N A 向R N A , 再向蛋白质传递的规律. 】2 .端 粒 【 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 N A 分子末端的结构. 形态学上, 染色体D N A末端膨大成粒状, 这是因为D N A 和它的结合蛋白紧密结合, 象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 因而得名. 】3 . 半保留复制【 复制时, 母链D N A 解开成两股单链, 每股各作为复制的模板. 使子代 D N A 与母链D N A

170、 有相同碱基序列. 】4 . 领 头 链 【 在D N A 复制中, 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一致, 因而能能沿5 f 3 方向连续复制的子链称为领头链.15 . 冈崎片段【 冈崎片段是由于解链方向与复制方向不一致, 其中一股子链的复制, 需待母链解出足够长度才开始生成引物, 接着延长. 这种不连续的复制片段就是冈崎片段. 】6 .随 从 链 【 D N A 合成时, 先合成冈崎片段, 再连成长的D N A 链, 因该链合成较前导链滞后. 故名随从链. 】7 . 逆 转 录 【以R N A 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 N A 的过程. 】六, 问答题1 . 核甘, 核甘酸, 核酸三者在分子结构上

171、的关系是怎样的( 5 分)【 核昔, 核甘酸, 核酸三词常易被初学者混淆. 核甘是碱基与核糖通过糖昔键连接成的化合物.核甘酸是核昔的磷酸酯, 是组成核酸( D N A , R N A ) 的基本单元. 正如由氨基酸( 基本单元) 组成蛋白质( 生物大分子) 一样道理. 所以核酸也叫多聚核甘酸. 核甘( n u c l e o s i d e ) , 核甘酸( n u c l e o t i d e ) 英文名称只有一个字母之差.核酸是由核甘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包括D N A 和 R N A . 2 . D N A 拓扑异构酶在D N A 复制中有何作用如何起作用( 5 分)【 主要是理顺由复

172、制的高速度引起的D N A 连环, 缠绕, 打结等现象和使复制中过度拧紧的正超螺旋得以松弛. 这些都是复制能继续进行的保证. D N A 拓扑酶的作用本质是靠其核酸内切酶活性和催化磷酸二酯键生成的活性, 即先在D N A 链上造成缺口, 其中一股链绕过缺口后再与原断端连接, 就可达到松弛D N A 拓扑构象的目的. 13 . D N A 复制过程为什么会有领头链和随从链之分( 5 分)D N A 复制是半不连续性的. 解成两单链走向相反, 复制又只能按5 - 3 一个方向. 于是就形成了解开的两股链一股可连续复制, 就是领头链, 另一股只能解开至相当长度, 才开始生成引物及延长复制, 这就是随

173、从链. 14 .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线性复制长度是如何保证的( 5 分)【 真核生物染色体采取线性复制方式. 在两端形成的复制引物RN A 被水解留下的空隙, 如果是环状D N A , 其填补空隙应当没问题. 但线性复制两端空隙不能填补,则会复制后使D N A 变短一些. 端粒的D N A 序列高度重复并形成反折式二级结构.端粒酶含RN A , 又有反转录酶活性. 引物去除留下空隙, 靠端粒, 端粒酶这种爬行式复制, 就可填补而不缩短. 1七, 论述题1 . 下列儿个论点是否正确, 请加以简单评论: ( 6 分)( D D N A 是唯一的遗传信息携带者( 2 ) D N A 只存在于细胞核内

174、( 1 ) 不正确. RN A 不但可传递遗传信息, 也可以贮存和携带遗传信息. 这是逆转录现象的发现对生命科学的重要贡献.( 2 ) 不正确. 原核生物虽没有细胞核, 照样有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 真核生物除核内染色体之外, 胞浆内也有D N A , 例如m t - D N A . 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也有D N A , 例如质粒, F因子等. 2 . 参与D N A 复制的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何异同( 6 分)【 原核生物有D N A - po l I , 原 I I I ; 真核生物为D N A - po l a , 3 , y , 8 , e ; 而且每种都各有其自身的功能. 这是最

175、主要的必需掌握的差别. 相同之处在于底物( dN T P )相同, 催化方向( 5 - 3 ) 相同, 催化方式( 生成磷酸二酯键) , 放出P P i 相同等等.当然其他的酶类, 蛋白质也会有差别. 例如D N A 拓扑异构酶的原核, 真核生物就有不同; 又如: 解螺旋酶, 原核生物是dn a B 基因的表达产物( D n a B ) , 真核生物就不可能是这个基因和这种产物. 1第H 一章RN A 的生物合成一 ,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识别转录起点的是( A )A . 。因 子 B . 核心酶C . P因 子 D . RN A 聚合酶的B亚基E . RN A 聚合酶的a亚基2

176、 . 对于RN A 聚合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A . 由核心酶和a亚基构成B . 核心酶由a 2 B B 组 成 C . 全酶包括。因子D . 全酶与核心酶的差别在于。因 子 E . 。因子仅与转录起动有关3 . RN A 前体的剪接作用( C )A . 仅在真核细胞发生B . 仅在原核细胞发生C . 真核及原核细胞均可发生D . 仅在r R NA 的成熟过程中发生E. 以上都不是4 .以下关于原核细胞转录终止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A . 由终止因子R F 参与完成终止B . 真正引起终止的信号在R NA 中C . 转录终止后R NA 聚合酶与D NA 结合更紧密D . 所有终

177、止过程必须P因子参与E. 以上描述均不正确5 . 以下对真核细胞tR NA 合成的描述, 错误的是( C )A . R NA 聚合酶I H参与tR NA 前体的生成B . tR NA 前体在酶作用下切除多余的核甘酸C . tR NA 前体中含有内含子D . tR NA 3 末端需加上C C C - O H E. tR NA 前体还需要进行化学修饰加工6 . 酶 R NA 是在研究哪种R NA 的前体加工中首次发现的( E)A . h n R NA B . tR NA 前体 C . S n R NA D . S c R NA E. r R NA 前体7 . 下列关于D NA 指导R NA 合成的

178、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 . 只有在D NA 存在时, R NA 聚合酶才能催化生成磷酸二酯键B . 转录过程中R NA 聚合酶需要引物C . R NA 链的合成方向是5 3 端D .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股D NA 作为R NA 的模板E. 合成的R NA 链没有环状的8 . R NA 复制时所需要的原料是( D )A . NMP B . ND P C . d NT P D . NT P E. d ND P9 . 真核细胞中经R NA 聚合酶I I 催化转录的产物是( A )h n R NA B . tR NA C . m R NA D . U 4 , U 5 s n R NAE. 5 .

179、8 S , 18 S , 2 8 S r R NA 的前体10 . 以下对真核生物m R NA 的剪接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E)A . 将 h n R NA 中的内含子剪切掉, 最终成为成熟的m R NAB . 真核生物的内含子序列两端有剪接信号C . m R NA 前体的剪接过程需要剪接体的参与D . 剪接体的构成组分包括某些R NA E. 剪接作用主要在胞浆中完成11. 以下对m R NA 的转录后加工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 m R NA 前体需在5 端加m 7 Gp p p Nm p 的帽子B . m R NA 前体需进行剪接作用C . m R NA 前体需在3 端加多聚U的 尾

180、 D . m R NA 前体需进行甲基化修饰E. . 某些m R NA 前体需要进行编辑加工12 . 对原核生物启动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 . 启动子包括转录起始点B . 启动子包括R NA 聚合酶结合部位及识别部位C . 启动子的结合部位在T O bp 处, 共有序列为5 - T A T A A T - 3 D . 结合部位是指D NA 分子上与P因子结合的序列E. 识别部位约位于- 3 5 bp 处13 . 基因启动子是指( C )A . 编码m R NA 翻译起始的D NA 序 列 B , 开始转录生成m R NA 的D NA 序列C . R NA 聚合酶最初与D NA 结合的D

181、NA 序 列 D . 阻遏蛋白结合的D NA 部位E. 转录结合蛋白结合的D NA 部位14 . D NA 上某段碱基顺序为: 5 - A C T A GT C A G- 3 , 转录后的m R NA 相应的碱基顺序为( C )A . 5 - T GA T C A GT C - 3 B . 5 - U GA U C A GU C - 3 C . 5 - C U GA C U A GU - 3 D . 5 - C T GA C T A GT - 3 E. 5 - C A GC U GA C U - 3515 . R NA 的转录过程分为( B )A . 解链, 引发, 链的延长和终止B . 转录

182、的起始, 延长和终止C . 核蛋白体循环的起动, 肽链的延长和终止D . R NA 的剪切和剪接, 末端添加核甘酸, 修饰及R NA 编 辑 E. 以上都不是16 . 体内R NA 链合成的方向是( D )A . 3 f 5 B . N C . N- * C D . 5 f 3 E. 既可 3 - 5 , 也可 5 - 3 17 . 成熟的真核生物m R NA 5 末端具有( E)A . 聚 A 帽子 B . m 7 U p p p Nm P C . m 7 C p p p Nm P D . m 7 A p p p Nm P E. m 7 Gp p p Nm P18 . 原核生物中D NA 指

183、导的R NA 聚合酶核心酶的组成是( A )A . a2 B B B . a 2BB。 C . a 2 P 2 D . a2 B E. a 0 p )19 . 真核细胞中的各种酶对利福平敏感的是( D )A . R NA 聚合酶I I B . R NA 聚合酶HI C . R NA 聚合酶ID . m tR NA 聚合酶E. R NA 指导的D NA 聚合酶2 0 . 真核细胞中经R NA 聚合酶I 催化转录的产物是( E)A . h n R NA B . tR NA C . 5 S r R NA D . m R NA E. 5 . 8 s , 18 S , 2 8 S r R NA 前体2

184、1 . 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 D )A . D NA 指导的D NA 聚合酶B . 核酸酶C . R NA 指导的R NA 聚合酶D . D NA 指导的R NA 聚合酶E. R NA 指导的D NA 聚合酶2 2 . 原核m R NA 转录后需要进行的3 端加工过程是( B )A . 加帽子B . 加聚A 尾 C . 剪切和剪接D . R NA 编 辑 E. 不加帽子2 3 . 下列关于m R 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 在三类R NA 中分子量最小B . 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C . 更新最快D . 占R NA 总量的8 5 % E. 含大量稀有碱基2 4 . 下列关于r R NA

185、 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 原核r R NA 由R NA 聚合酶催化合成B . 真核r R NA 主要由R NA 聚合酶I I I 转录合成C . r R NA 转录后需进行甲基化修饰D . 染色体D N A 中r R N A 基因为多拷贝的E . r R N A 占细胞R N A 总量的8 0 % 8 5 %2 5 . 下列关于。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 参与识别D N A 模板上转录R N A 的特殊起始点B . 参与识别D N A 模板上的终止信号C , 催化R N A 链的聚合反应D . 是一种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E . 参与逆转录过程2 6 . 比较R N A 转录与D

186、N A 复制, 叙述正确的是(B )A . 原料都是d N T P B . 都在细胞核内进行C . 合成产物均需剪接加工D . 两过程的碱基配对规律完全相同E . 合成开始均需要有引物2 7 . 内含子是指(D )A . 不被转录的序列B . 编码序列C . 被翻译的序列D . 被转录的序列E . 以上都不是2 8 . 外显子是指(B )A . D N A 链中的间隔区B . 被翻译的编码序列C . 不被翻译的序列D . 不被转录的序列E . 以上都不是2 9 . 催化真核m R N A 的转录的酶是(E )A . R N A 聚合酶I B . M tR N A 聚合酶C . R N A 聚合

187、酶H ID . R N A 复制酶E . R N A 聚合酶I I3 0 . 催化原核m R N A 转录的酶是(B )A . R N A 复制酶B . R N A 聚合酶C . D N A 聚合酶D . R N A 聚合酶H E . R N A 聚合酶I3 1 . 催化真核tR N A 转录的酶是(E )A . R N A 聚合酶I B . D N A 聚合酶C . R N A 聚合酶I ID . R N A 复制酶E . 以上都不是3 2 . 催化R N A 病毒合成的酶是(A )A . R N A 复制酶D . R N A 聚合酶I C . R N A 聚合酶I ID . R N A 聚

188、合酶I I I E . R N A 聚合酶C3 3 . 催化真核r R N A 转录的酶是(0A . M tR N A 聚合酶B . R N A 复制酶C . R N A 聚合酶ID R N A 聚合酶I I E . R N A 聚合酶m3 4 . 原核生物经转录作用生成的m R N A 是(C )A . 内含子B . 单顺反子C.多顺反子D . 间隔区序列E . 插入子3 5 . 真核生物经转录作用生成的m R N A 是(B )A . 内含子B . 单顺反子C . 多顺反子D . 间隔区序列E . 插入序列3 6 . R N A 聚合酶I I 识别的启动子位置通常在(A )A . 编码序列

189、上游B . 编码序列转录区内C . 间隔区内D . 翻泽区内E.以上都不是3 7 . 使同一初级转录本在不同的组织中产生不同编码的m R N A 的加工过程是(E )A . 剪 切 B . 化学修饰C . 添加核甘酸D . 剪 接 E . R N A 编辑3 8 . 以下反应属于R N A 编辑的是(D )A . 转录后碱基的甲基化B . 转录后产物的剪接C . 转录后产物的剪切D . 转录产物中核甘酸残基的插入, 删除和取代E . 以上反应都不是3 9 . D N A 双链中, 指导合成R N A 的那条链称作(C )A . 编码链B . 有意义链C . 模板链D . 非编码链E . 以上都

190、不对4 0 . D N A 复制与R N A 转录中的不同点是(C )A . 遗传信息均储存于碱基排列的顺序中B . 新生子链的合成均以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R N A 聚合酶缺乏校读功能D . 合成方向均为5 - 3 E . 合成体系均需要酶和多种蛋白因子二, B 型题(每小题1 分)A . M tR N A 聚合酶B . R N A 聚合酶C C . R N A 聚合酶ID R N A 聚合酶I I E . R N A 聚合酶I I I1 . 真核生物催化线粒体R N A 转录生成的聚合酶是(A )2 . 真核生物催化转录生成r R N A 的聚合酶是(C )3 . 真核生物催化转录生成m R

191、 N A 的聚合酶是(D )4 . 真核生物催化转录生成tR N A 的聚合酶是(E )A . 切除部分肽链B . 3 末端加C C A - OH C . 3 末端加p o l y AD . 5 末端糖基化E . 4 5 S r R N A 前体经相关的酶催化切开5 . tR N A 的加工是(B )6 . m R N A 的加工是(C )7 . 真核r R N A 的加工是(E )A . 限制性内切酶B . 鸟甘酸转移酶C . 特定的R N A 酶D . R N A 聚合酶. E . 多聚A聚合酶8 . 切除tR N A 前体5 末端多余核甘酸的酶是(C )9 . 切除tR N A 前体3

192、末端多余核昔酸的酶是(C )1 0 . 催化 m R N A 5 端由 p N p - G p p p N p 的酶是(B )1 1 . 催化m R N A 3 端 p o l y A 尾生成的酶是(E )A . 内含子B . 外显子C . 多顺反子D . 单顺反子E . U s n R N P1 2 . 基因中有表达活性的编码序列是(B )1 3 . 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 R N A 通常属于(D )1 4 . 原核生物转录生成的m R N A 通常属于(C )1 5 . 基因中被转录的非编码序列是(A )A . m R N A 前 体 B . 线粒体R N A s C . 病毒R N AD

193、 . 5 . 8 S , 2 8 S r R N A 前体 E . tR N A 前体1 6 . 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H I 催化转录的产物是(E )1 7 . 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H在核内转录的产物是(A )1 8 . 真核M tR N A 聚合酶的转录产物是(B )A . 核 酶 B . 特定的R N A 酶 C . R N A 复制酶D . D N A 指导的R N A 聚合酶E . 核甘酸基转移酶1 9 . 某些R N A 病毒的合成需要(C )2 0 . . r R N A 前体具有催化活性又称作(A )2 1 . tR N A 3 末端C C A - 0 H 的添加反应

194、由(E )2 2 . 催化原核R N A 裂解为单独的顺反子的反应是由(B )A . 原核聚合R N A 酶 P亚 基 B .原核R N A 聚合酶a 亚基C .原核R N A 聚合酶B亚 基 D .原核R N A 聚合酶。亚 基 E .原核R N A 聚合酶B 亚基 .2 3 . R N A 聚合酶中促进磷酸二酯键生成的亚基是( C )2 4 . R N A 聚合酶中识别模板转录起始部位的亚基是( D )2 5. R N A 聚合酶中与利福平结合的亚基是( C )三,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t R N A 的前体加工包括( A B C D E )A .剪切3 末端的多余核甘酸B

195、.去除内含子C . 3 末端加C C AD .化学修饰E .剪切5 末端的多余核甘酸2 .真核细胞内m R N A 转录后加工包括( A B C E )A . 5 加帽结构B .去除内含子拼接外显子C . 3 加多聚A尾D . 3 端加 C C A - O H E . R N A 编辑3 .核酶的催化特点是( B D )A .特异的水解肽链的C - 末 端 B .水解底物仅为R N A C . 催化反应需要大量蛋白质因 子 D .不需要蛋白质即有催化功能E .特异的水解肽链的N - 末端4 .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的抑制剂是( A D )A .利福平B .青霉素C . 放线菌素D ( 更生

196、霉素) D . 利福霉素E .喋吟霉素5 .R N A 的编辑包括( B D )A . 3 末端的添加B .核甘酸残基的插入C . 5 末端的加帽D .核甘酸的删除和取代E .大片段插入或删除6 .下列属于R N A 转录的原料是( B C D )A . T T P B . G T P C . C T P D . U T P E . X T P7 .转录过程需要下列哪些成分参与( C D E )A . d N T P B . R N A 指导的D N A 聚合酶C . D N A 指导的R N A 聚合酶D . D N A 模 板 E . N T P8 .原核与真核m R A 转录和加工的不同

197、点是( A B )A .原核转录生成多顺反子B .原核加工将多顺反子裂解为单独的顺反子C .原核的转录需要R N A 聚合酶D .原核转录的原料是N T P E .需要R N A 聚合酶9 .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是( A B C )A .需要D N A 指导的R N A 聚合酶B .需要D N A 模 板 C .新生链合成方向为5 - 3 D .合成方式为半不连续合成E .双向进行复制与转录1 0 .以下反应不属于R N A 编辑的是( B C )A . 转录后碱基的甲基化B .转录后产物的剪接C . 转录后产物的剪切D .转录产物中核甘酸残基的插入, 删除和取代E . 3 末端的修饰四, 填空

198、题( 每空0 .5分)1 . D N A 双链中, 可作模板转录生成R N A 的一股称为_ _ _ , 其对应的另一股单链称为. 【 模板链;编码链】2 .转 录 的 原 料 是 , 复 制 的 原 料 是 . N T P ;d N T P 3 .原核生物的R N A 聚合酶I I I 催化合成的产物是 和. s n R N A ;t R N A ;5s - r R N A 4 .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核心酶由_ _ _ _ 组成, 全酶由 组成.a 2PP,o; a 2PP,5 .转录起始过渡到延长的标志是亚 基 脱 落 , 开 始 催 化 . 【 。; 核心酶】6 .真核生物转录后5

199、 端修饰是加_ 3 端修饰是加 【 帽子结构;P o l y A 】7 . m R N A 转 录 后 剪 接 加 工 是 除 去 , 把邻近的_ _ _ _ _ 连接起来. 【 内含子;外显子】8 . 顺 式 作 用 元 件 是 , 反式作用因子是_ _ _ _ _ .【 D N A 上的序列;有调控功能的蛋白质】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不对称转录【 两重含义, 一是指双链D N A 只有一股单链用作转录模板; 二是同一单链上可以交错出现模板链或编码链. 2 . 编码链【 D N A 双链上不用作转录模板的一股单链, 因其碱基序列除T / U 有别外,和转录产物m R N A

200、 序列一- 致而得名. 3 . R N A 聚 合 酶 【 转录过程中以D N A 为模板催化R N A 合成的酶. )4 . R h o 因子【 又 称 P因子, 是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因子, 有A T P 酶和解螺旋酶活性.转录终止也可不依赖R h o 因子. 】5 . a 因 子 【 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全酶的成份, 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区. 】6 . 剪 接 修 饰 【 R N A 转录初级产物含有非编码组分, 通过剪接除去, 把编码组份连接起来. 剪接修饰最常见的是靠并接体协助的转酯反应, 还有自我剪接及需酶的剪接等剪接方式.17 . 外 显 子 【 定义为断裂基因上及其转录初级产物

201、上可表达的序列. 早期的定义外显子就是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核酸序列” , 也不能认为错, 但未够全面. 例如t R N A , r R N A 也有剪接现象. 】8 . 内含子【 早期定义为核酸上的非编码序列. 随着内含子功能的被宽拓, 现在用“隔断基因线性表达的核酸序列“ 较全面. 】9 . 并接体【 是由s n R N 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酸蛋白( 核蛋白) 复合物. 其功能是结合内含子两端的边界序歹U , 协助R N A 的剪接加工. 】10 . 核 酶 【 具有催化功能的R N A 分子. 英文名R i bo z y m e , 由核糖核酸词首和酶的词尾构成. 】六, 简答题1 .

202、 什么是不对称转录( 3 分)【 同名词解释第1题. 】2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R N A 聚合酶有何不同( 4 分)【 原核生物R N A p o l是由多个亚基构成的. a2B B 称为核心酶, a2B B 。称为全酶. 真核生物R N A p o l有 1 , I I , H I 三种分别转录4 5 s - r R N A , h n R N A 和小分子的R N A ( 5 s - r R N A , t R N A 和 s n R N A )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R N A p o l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是利福平和鹅膏蕈碱. 】3 . 什么是转录因子简要说明T F I I D 的

203、作用( 4 分)【 真核生物中通过蛋白质分子互相作用后结合到D N A 上的顺式作用元件上, 调节基因的转录,这些蛋白质称为反式作用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带有普遍作用性质的称为转录因子( T F ) .相应于R N A p o l I , H ,H I 有T F I ,T F H 和T F H I .T F H D 可直接结合于启动子的T A T A - b o x ,参与转录起始过程.】4 .简述原核生物R N A 聚合酶各亚基的功能.( 4 分)【 原核生物R N A - p o l 有 a , B , B 和 。亚基.。亚基的功能是辨认转录起始区; a亚基决定哪些基因转录; B亚基在转录全

204、程中起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作用; B 亚基结合D N A 模板.5 .转录空泡和转录起始复合物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形成转录空泡( 4 分)【 转录空泡是转录延长过程中观察到的, 由局部开链的D N A , R N A 聚合酶和依附于模板链的R N A 产物三部分构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并未生成R N A 链,是第位核甘酸加入到酶- 模板上的复合物,和转录空泡的区别仅在于未生成R N A 链.6 .什么是r D N A r D N A 如何表达( 4 分) r - D N A 即编码核糖体R N A ( r R N A ) 的基因( r ib o s o m a l D N A ) .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

205、r R N A 除5 s - r R N A 外, 都同一基因转录而成4 5 s - r R N A ,然后剪接生成5 . 8s - , 1 8s - 和2 8s - r R N A .七,论述题1 .复制和转录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各有什么特点( 6 分)【 复制和转录都以D N A 为模板, 都需依赖D N A 的聚合酶,聚合过程都是在核甘酸之间生成磷酸二酯键,生成的核酸链都从5 向3 方向延长,都需遵从碱基配对规律.复制和转录最根本的不同是: 通过复制使子代保留亲代全部遗传信息, 而转录只需按生存需要部分信息表达.因此可以从模板和产物的不同来理解这一重大区别.此外,聚合酶分别是D N A

206、p o l 和 R N A p o l ,底物分别是d N T P和 N T P,还有碱基配对的差别, 引物的差别,都可从二者产物结构性质上理解.12 .讨论原核生物的两种终止转录的方式.( 5 分) 原核生物转录终止有依赖R ho 因子与非依赖R ho 因子两种方式.R ho 因子有A T P酶和解螺旋酶两种活性,与m R N A , R N A p o l 结合后使R N A p o l 变构, 从而使R N A p o l停顿不再前移,用解螺旋酶活性使R N A 3 端与模板链的D N A 分开,从而R N A 脱落.非依赖R ho 的转录终止主要依赖于R N A 产物3 端的茎环( 发

207、夹) 结构及随后的一串寡聚U .茎环结构生成后仍被R N A p o l 所包容, 因而使R N A p o l 不能前进, p o l y U与模板p o l y A 序列是最不稳定的碱基配对结构, 当酶不再前移, DN A 双链就要复合,从而使转录产物R N A 链脱落. 共同的原理是两种转录终止都是R N A p o l 停顿和转录产物脱落, 只不过是停顿和脱落的因素有别. 】3 . 为什么说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断裂基因并接体如何促成m R N A 的剪接过程( 6 分)【 基因是指为生物大分子( 主要是蛋白质, 还有tR N A , r R N A 等核酸) 编码的核酸片段. 在真核生物基

208、因中, 编码序列只占少数( 例如5 % 左右) , 可称为外显子. 非编码序列可称为内含子, 它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DN A 片段. 这种在同一基因外显子被内含子分隔的现象就是断裂基因. m R N A R 剪接实际上是切除内含子, 把外显子互相连接起来, 并接体由s n R N A 和核内蛋白质组成, 可结合内含子3 和 5 端的边界序列, 从而使两个外显子互相靠近. 靠含鸟甘的辅酶的亲电子攻击使第一外显子切离, 再由第一外显子3 -0H 亲电子攻击内含子与第二外显子的磷酸二酯键,使内含子去除而两外显子相接. 这种反应称二次转酯反应.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 A 型题( 每小题1 分)

209、1 . 真核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启动tR N A 是( E)亮氨酰-tR N A B . 丙氨酰-tR N A C . 赖氨酰-tR N A D.D. 甲酰甲硫氨酰-tR N A E. 甲硫氨酰-tR N A2 . 使核蛋白体大小亚基保持分离状态的蛋白质因子是( C )A . I F 1 B . I F 2 C . I F 3 D. EF l E. EF 23 . 蛋白质合成的方向是( E)A . 由m R N A 的3 端向5 端进行B . 可同时由m R N A 的3 端与5 端方向进行C . 由肽链的C 端向N端进行D . 可同时由肽链的N端与C 端方向进行E. 由肽链的N端向C端进

210、行4 . 氯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与其结合的是( D)A . 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B . 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小亚基C . 真核生物核蛋白体大亚基D. 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大亚基E. 氨基酰-tR N A 合成酶5 .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不需要能量的步骤是( D)A . 氨基酰-tR N A 合 成 B . 启 动 C . 肽链延长D. 转 肽 E. 终止6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不需要( C )A . G T P B . 转肽酶C . 甲酰蛋氨酸tR N A D. m R N A E. EF T7 . m R N A 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根本上是由于( E)A . 含有核糖核甘酸B .

211、代谢快C . 含量少D. 由DN A 转录而来E. 含有密码子8 . 蛋白质生物合成是( D)A . 蛋白质水解的逆反应B . 肽键合成的化学反应C . 遗传信息的逆向传递D. 在核蛋白体上以m RN A 为模板的多肽链合成过程E . 氨基酸的自发反应9 . 关于m RN A , 错误的叙述是( E )个 m RN A 分子只能指导一种多肽链生成B . m RN A 通过转录生成C . m RN A 与核蛋白体结合才能起作用D . m RN A 极易降解E . 以上都不对1 0. 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取决于( D )A . t RN A B . 1 8 Sr RN A C . 2 8 Sr RN

212、 A D . m RN A E . 氨基酰- m RN A 合成酶I L 反密码子是指( B )A . D N A 中的遗传信息B . t RN A 中的某些部分C . m RN A 中除密码子以外的其他部分D . r RN A 中的某些部分E . 密码子的相应氨基酸1 2 . 密码G G C 的一般对应反密码子是( A )A . G C C B . C C G C . C C C D . C G C E . G G C1 3 . 可抑制真,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是( E )A . 放线菌酮B . 四环素C . 链霉素D . 氯霉素E . 喋吟霉素1 4 . 可识别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

213、端的物质是( B )A . 转肽酶B . 信号肽识别颗粒C . G T P酶 D . RN A 酶 E . m RN A 的多聚A 尾部1 5 . 关于核蛋白体转肽酶, 错误的叙述是( C )A . 转肽不需要G T P B . 转肽不需要A T P C . 活性中心在小亚基D . 活性中心在大亚基E . 活性中心与r RN A 有关1 6 .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转运氨基酸作用的物质是( E )A . m RN A B . r RN A C . hn RN A D . D N A E . t RN A1 7 . 通常m RN A 上的A UG 都是( D )A . 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B .

214、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启动信号C . 启动t RN A 的反密码D . 代表蛋氨酸或甲酰蛋氨酸E . 蛋白质合成的启动信号1 8 . 蛋白质合成时, 氨基酸的活化部位是( B )A . 烷 基 B . 竣 基 C . 氨 基 D . 筑 基 E . 羟基1 9 . 蛋白质合成后加工, 不包括( D )A . 蛋白质磷酸化B . 信号肽切除C . 蛋白质糖基化D . 酶的变构E . 蛋白质乙酰化2 0 . 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 是因为( C )A . 它可作用于E F T u B . 它可直接作用E F T 2 C . 它的A链有催化活性D . 它可作用于E F T s E . 它可抑制E F

215、 T 12 1 . 信号肽位于( E )A .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中段B . 成熟的分泌蛋白N端 C .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C 端D . 成熟的分泌蛋白C端 E .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N端2 2 . 多聚核蛋白体指( C )A . 多个核蛋白体B . 多个核蛋白体小亚基C . 多个核蛋白体附着在一条m RN A 上合成多肽链的复合物D . 多个核蛋白体大亚基E . 多个携有氨基酰t RN A 的核蛋白体小亚基2 3 . 关于密码子, 错误的叙述是( A )A . A UG 表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启动信号B . 密码子A UG 代表甲酰蛋氨酸C . 除A UG 外, 有时G UG 是原核生物的启动信号D

216、 . 并非所有的A UG 都是启动信号E . 密码子A UG 代表蛋氨酸2 4 . 与核蛋白体无直接相互作用的物质是( E )A . 氨基酰t RN A B . 起动因子C . m RN A D . 终止因子E . 氨基酰t RN A 合成酶2 5 . 关于核蛋白体循环的叙述, 错误的是( E )A . 终止因子可识别UG A B . 终止因子与受位结合C . 终止因子可识别UA A D . 终止因子可识别UA G E . 终止因子与 给位结合2 6 . 核蛋白体“ 受位” 的功能是( D )A . 催化肽键生成B . 从 t RN A 水解新生肽链C . 转 肽 D . 接受新进位的氨基酰-

217、 t RN A E . 活化氨基酸2 7 . 氨基酰- t RN A 中, t RN A 与氨基酸的结合键, 是( E )A . 盐 键 B . 磷酸二酯键C . 肽 键 D . 糖洋键E . 酯键2 8 . 氨基酰t RN A 3 末端的核糖上与氨基酸相连的基团是( A )A . 3 - OH B . 4, - OH C . T - OH D . 5 - 磷酸 E . 3 - 磷酸2 9 . 可代表氨基酸的密码子是( D )A . UG A B . UA G C . UA A D . UG G E . UG A 和 UA G3 0 . 关于真核生物m RN A 中的启动信号, 正确的叙述是(

218、 B )A . 常在m RN A 的3 端 B . m RN A 启动部位的A UG C . m RN A 中任一部位的A UGD . 苯丙氨酸的密码子E . 蛋氨酸的密码子3 1 . 不稳定配对是指密码子第3 个核甘酸与反密码子哪个核甘酸配对不按G - C , A - U 原则( D )A . 第 1 或第3 个 B . 第 2 个 C . 第 3 个 D . 第 1 个 E . 第 2 或第3 个3 2 . 简并性是( E )A . 一种密码子体现一种氨基酸B .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C . 一种密码子不体现任何氨基酸D . 一种密码子既体现氨基酸, 又是启动信号E . 一种以上密码子

219、体现一种氨基酸3 3 . 关于密码子, 错误的叙述是( 0A . 每一密码子至多代表一种氨基酸B . 某些密码子不代表氨基酸C . 一种氨基酸一般只有一种密码子D . 蛋氨酸只有一种密码子E . 密码子无种族特异性3 4 . 氨基酸活化的特异性取决于( E )A . r RN A B . t RN A C . 转肽酶D . 核蛋白体E . 氨基酰- t RN A 合成酶3 5 . 氨基酰- t RN A 合成酶( C )A . 只对氨基酸有特异性B . 只对t RN A 有特异性C . 对氨基酸和t RN A 都有特异性D . 对 G T P有特异性E . 对A T P有特异性3 6 . 多肽

220、链中肽键合成的场所是( C )A . m RN A B . r RN A C . 核蛋白体 D . 细胞核 E . t R N A3 7 .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特点是( A )A . 先转录,后翻译B . 边转录,边翻译C . 边复制,边翻译D . 核蛋白体大亚基先与小亚基结合E . m R N A 先与t R N A 结合3 8 . 关于蛋白质合成的终止阶段,正确的叙述是( A )A . 某种蛋白质因子可识别终止密码子B . 终止密码子是某个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子C . 一种特异的t R N A 可识别终止密码D . 终止密码子是A U G E . 肽酰TR N A 在核蛋白体受位 上脱落3

221、9 . 转肽酶( D )需要A TP B . 需要GTP C . 需要延长因子D . 位于核蛋白体大亚基E . 位于核蛋白体小亚基4 0 . 信号肽段的作用是( C )A . 指导D N A 合成起动B . 指导多肽链糖基化C . 引导多肽链向胞外分泌D . 指导R N A 合成起动E . 指导蛋白质合成起动4 1 . 干扰素引起蛋白质合成抑制需有( D )A . 单链 D N A B . 单链 R N A C . 双链 D N A D . 双链 R N A E . e I F 24 2 . 在终止阶段, 使新生肽链从核蛋白体释出的原因是( E )A . 终止因子B . 核蛋白体解聚C . 终

222、止密码子D . 核蛋白体释放因子E . 转肽酶4 3 .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指的是( C )A . 一些三联体密码可缺少一个喋吟碱或口密咤碱B . 密码中有许多稀有碱基C . 大多数氨基酸有一个以上的密码D . 一些密码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E . 以上都不是4 4 .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B )A . A TP B . GTP C . GD P D . U TP E . C TP4 5 . 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 . 由D N A 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B . 由t R N A 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C . 由m R N A 链中

223、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D . 由r R N A 链中相邻的三个核甘酸组成E . 由多肽链中相邻的三个氨基酸组成二,B型题( 每小题1 分)A . 喋吟霉素B . 氯霉素C . 利福霉素D . 环己酰亚胺E . 青霉素1 .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特异抑制剂( D )2 .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特异抑制剂( B )3 . 兼可抑制真,原核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A )A . 信号肽酶B . 氨基酰-t R N A 合成酶C . 磷酸酶D . 蛋白水解酶E . 核蛋白体4 .分泌蛋白所需的酶是( A )5 . 多肽链合成后加工所需的酶是( D )6 . 蛋白质合成的启动和肽链延长都需要的是( E )7 .

224、氨基酸活化所需的酶是( B )A . A U G B . U GA C . A A A D . U C C E . 启动部位的 A U G8 . 高等动物中代表所有蛋氨酸的密码子是( A )9 . 蛋白质合成的启动信号是( E )1 0 . 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是( B )A . 多顺反子的m R N A B . 转肽酶C . t R N A D . 7 0 S 核蛋白体E . 含 7 -甲基三磷酸鸟背 帽 的m R N A1 1 . 氨基酸搬运所需要( C )1 2 . 核蛋白体上肽键合成所需要( B )1 3 .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E )1 4 . 有聚A 尾巴的R N A 是(

225、 E )A . U B . G C . C D . T E . A1 5 . t R N A 与氨基酸相连的核甘酸是( E )1 6 . t R N A 中的稀有核甘酸之一是( D )1 7 . 终止密码子第一个核甘酸是( A )A . t R N A B . 1 6 S r R N A C . 2 8 S r R N A D . h n R N A E . 蛋氨酰-t R N A1 8 . 与转肽酶活性中心有关( C )1 9 . 载有氨基酸的t R N A ( E )2 0 . m R N A 的前体( D )2 1 . 可与m R N A 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特异结合的是( B )A .

226、粗面内质网上B . 核仁内C . 溶酶体内D . 高尔基氏体内E . 胞液内2 2 . 分泌蛋白质合成在( A )2 3 . 细胞内可溶性的固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E )2 4 .分泌蛋白质最终加工场所( D )2 5 . 可使蛋白质降解的细胞器( C )A . 甘氨酸B . 酪氨酸C . 脯氨酸D . C 端氨基酸E . 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2 6 . 多肽链的合成开始于( E )2 7 . 多肽链的合成结束于( D )2 8 . 多肽链上可磷酸化的氨基酸是( B )2 9 . 多肽链上可羟化的氨基酸是( C )三,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新生肽链合成后加工,可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是(

227、A C D )A . 苏氨酸B . 组氨酸C . 酪氨酸D . 丝氨酸E . 丙氨酸2 . 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需要GTP的阶段是( B C D )A . 氨基酸活化B . 启动阶段C . 肽链延长D . 终止阶段E . N -末端的切除3 . 无专用密码子的氨基酸是( C D E )A .精氨酸B .异亮氨酸C .羟脯氨酸D .鸟氨酸E .瓜氨酸4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长阶段必需成分是( A D )A . 氨基酰-t RNA B . I F C . D NA D . E FT 2 E .核糖体5 . E FT u 和 E FT s 参与的过程是( A D )氨基酰-t RNA 进 位 B

228、 .转 录 C . 真核生物翻译D . 原核生物肽链延长E .翻译6 .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需要的是( A D E )A . 3 0S 亚基 B . U T P C . E F-1 D . I F-2 E . G T P7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长阶段( A B C D E )A .与G T P有 关 B .包括进位,转肽和移位C .与 28S r RNA 有关D .与m RNA 有 关 E .需要G T P8 .核蛋白体行使功能的所在部位可以是( A B D )A .线粒体内B .胞 浆 C . 细胞核内D .内质网上E .溶酶体中9 . t RNA 的功能包括( B C D )A .识别

229、氨基酸B .与核蛋白体结合C .在m RNA 上识别, 结合相应的密码子D .携带氨基酸E .促进转位10 .关于遗传密码,正确的叙述是( B C D E )A .一种氨基酸只有种密码子B .有些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C .个别密码子外,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D .在哺乳类动物线粒体,个别密码子不通用E .密码子有方向性11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因子e I F-3 ( A C )促进核蛋白体小亚基与m RNA 结 合 B .有活化氨基酸的能力C .促进核蛋白体大, 小亚基解离D .促进核蛋白体小亚基与t RNA 结合E .促进起始复合物形成12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动因子I F-3 (

230、 B D E )A .有活化氨基酸的能力B .促进核蛋白体小亚基与m RNA 结合C . 促进核蛋白体小亚基与t RNA 结 合 D .促进核蛋白体大, 小亚基解离E .促进起始复合物形成13 .核蛋白体的功能部位有( A B D )容纳m RNA 的部位B .结合肽酰-t RNA 的部位C .活化氨基酸的部位D .转肽酶所在部位E .抵抗抗生素的活性部位14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过程,有A T P参与的是( A B D )A .起始阶段B .氨基酸活化C .终 止 D .肽链的正确折叠E .移位15 .参与核蛋白体循环延长阶段的物质有( A B C D E )A . r RNA B . m

231、RNA C . G T P D . E F E .氨基酰-t RNA16 .核蛋白体循环的终止阶段,包括( C D E )A . A T P水 解 B .核蛋白体大, 小亚基结合C . 转肽酶出现酯酶活性D .” 受位出现终止信号E .肽链从核蛋白体上脱落17 .下列哪些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后加工过程形成的( A B C D )A .羟赖氨酸B .胱氨酸C .羟脯氨酸D .磷酸丝氨酸E .苯丙氨酸18 .下列哪些成分是核蛋白循环终止阶段所需要的( A B C E )A .核蛋白体B .终止因子C .遗传密码( U A A , U A G , U G A ) D . C T P E . G T P

232、四,填空题( 每空0.5分)1 .为 20种氨基酸编码的遗传密码共有 个 , 起 始 密 码 通 常 是 .61; A U G )2 .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搬运, 是由 _ 酶催化生成氨基酰T RNA 合酶; 氨基酰-t RNA 3 .翻译延长的注册也称进位,是指 进入 位 .【 氨基酰-t RNA ; A 位】4 .翻 译 延 长 包 括 注 册 ,和 三个程序.【 成肽; 转位】5 .转 肽 酶 催 化 生 成 的 化 学 键 是 ,该酶还可转变为_ _ _ 酶的活性. 【 肽键;酯酶】6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m RNA 起模板作用, t RNA 起 作甩核糖体起 作用,【 转运氨基酸;

233、合成场所】五, 解释名词题( 每小题2 分)1 .遗 传 密 码 D NA 编码链或m RNA 上的核甘酸, 以三个为一组( 三联体) 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种类,称为三联体密码.转录和翻译是连续的, 因此遗传密码也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 .密码的摆动性【 m RNA 上的密码子与t RNA 上的反密码子相互辨认,大多数情况是遵从碱基配对规律的. 但也可出现不严格的配对, 这种现象就是遗传密码的摆动性, tR NA 分子上有相当多的稀有碱基, 例如次黄喋吟( I ) , I 常出现于三联体反密码子的5 端第一位, 它和m R NA 上的A , C , U都可以配对. 3 . I F和 elF 【

234、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 i n i ti a ti o n f a c to r I F) , 已知有3 种, 在形成起始复合物中有各自的功能. 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因子用e 字首表示( e uk a r yo te ) , 有 1 0 种之多, 在翻译起始中也各有功能. 4 . 核糖体的P 位 【 核糖体上有两个在蛋白质合成中, 供底物和中间产物结合的位点, P 位( p e p ti d yl si te ) 即肽酰位, 合成肽链经转至A 位, 故又称给位( d o n o rsi te , D 位) . 5 . 起始tR NA 【 因为A U G既是起始密码子, 又是蛋氨酸的密码子. 肽链

235、合成起始, N端第一个进入的必然是蛋氨酰- tR NA , 因此也称为起始tR NA ( i n i ti a to r tR NA ) . 在原核生物, 起始者tR NA 上蛋氨酰经甲酰化, 这和肽链中部会出现的蛋氨酰- tR NA就有区别.16 . 核糖体结合序列【 原核生物m R NA 起始密码前, 普遍存在有A GGA 序列, 后发现 1 6s- r R NA 的3 , 端普遍有与此序列相配对的U C C U 序列. 1 6s- r R NA 是核糖体小亚基的组分, 因而A GGA 序列被称为核糖体结合序列. 】7 . 转肽酶和转位酶【 分别催化翻译延长成肽与转位这两个过程. 转肽酶催

236、化来自P 位的氨基酰基或肽酰基的- C O与A 位上氨基酰tR NA 的- NH2 生成肽键. 转肽酶还有酯酶活性, 可把肽链与tR NA 分离开, 这种活性在翻译终止时起作用. 转位酶催化已生成的肽酰- tR NA 从A 位转至P 位, 转位酶即是延长因子E FG ( 真核生物的E F- 2 ) . 8 . 释放因子( R F) 【 释放因子是在翻译终止起作用的蛋白质因子, R F辨认m R NA 上已到达核糖体的终止密码, 结合于相应的A 位上. R F有 3 种, R F- 1 , R F- 2 分别辨认三种不同的终止密码, R F- 3 是酯酶激活物. 】9 . 水 解 修 饰 【 是

237、翻译后修饰的一种方式, 通过水解, 一条合成的肽链可水解为多种组分, 例如P 0 MC ( 鸦片促黑皮质素原) 可被拆分为多种生物活性肽. 1 0 . 蛋白质的靶向输送【 蛋白质合成后定向地到达其执行功能的目标地点. 靶向输送是对分泌性蛋白质而言.11 1 . 信号肽【 是未成熟分泌性蛋白质中可被细胞转运系统识别的特征性氨基酸序列. 有碱性N- 末端区, 疏水核心区及加工区三个区段. 】1 2 . 干 扰 素 【 由真核生物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具抗病毒作用的蛋白质. 通过诱导蛋白激酶使e I F 2 磷酸化失活和间接诱导R Na s e L以降解R NA 病毒两方面起作用】1 3 . 抗 生

238、素 【 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一类药物, 抑制细菌代谢过程或基因信息传递特别是翻译过程. 最早的抗生素是在微生物中提取】六, 简答题1 . 翻译的终止过程如何与下一轮的起始过程相衔接( 3 分)【 翻译终止过程是R F 占领了 A 位, 使转肽酶显现酯酶活性, 把肽酰- t R NA 之间的酯键水解而释出肽链. 肽链脱落后, t R NA , m R NA 还是连结在核糖体上. 核糖体释放因子分别把t R NA , m R NA 从核糖体上释放下来. 最后核糖体大, 小亚基需拆离, 才开始下一次翻译. 这过程是由翻译起始因子( 原核生物为I F - 3 , 及 I F T, 真核生物是e I F

239、- 3 ) 促进的. 可见翻译终止是和下一轮起始相衔接的.】七, 论述题1 .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 各种R NA 起什么作用( 6 分) m R NA 是翻译的直接模板, 以三联体密码子的方式把遗传信息传递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信息. t R NA 是氨基酸搬运的工具, 以氨基酰- t R NA 的方式使底物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生成肽链. r R NA 与核内蛋白质组成核糖体, 作为翻译的场所. 2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复合物的生成有何异同( 6 分)【 翻译的模板是m R NA . 原核生物m R NA 有 R B S ( 核糖体结合序列) , 真核生物m R NA有 5 端帽子结构.

240、 翻译前先应形成起始复合物, 即把m R NA , t R NA 结合到核糖体上.原核生物m R NA 靠 R B S 序列, m R NA 先与蛋氨酰- t R NA 结合于核糖体小亚基上. 而真核生物m R NA 无 R B S , 是先由蛋氨酰- t R NA 结合于核糖体小亚基, 再借助CB P ( 帽子结合蛋白) 及其他起始因子, m R NA 是后与蛋氨酰- t R NA 结合到核糖体小亚基的.)3 . 试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延长过程. ( 6 分) 蛋白质生物合成延长可分三步描述: 1 ) 注册( 或称进位) , 即氨基酰- t R NA 进入核糖体A 位, 是由延长因子EF -

241、T结合和促进的过程. 进位完成后, 核糖体P位有起始者- t R NA ( 第二轮以后则为肽酰t R NA ) . A位有下- 一 位的氨基酰- t R NA ; 2 ) 成肽: 在转肽酶催化下, P 位上的肽酰- tRN A 的肽酰基R- C O - 与A 位上氨基酰- tRN A 氨基酸- N H 2 成肽, 肽链延长一个氨基酸残基. P 位上的tRN A 脱落; 3 ) 转位, 新生成的肽酰- tRN A 连同m RN A 从A 位前移至P 位, 此过程由转位酶催化. 转位后A 位留空, 回复到可注册的状态, 继续下一位氨基酸的加入.】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一 , A 型题( 每小题1 分

242、)1 . 关于基因表达” 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 )其过程总是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的过程B . 某些基因表达经历基因转录及翻译等过程C .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D .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不是蛋白质分子E . 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RN A 分子2 . 从侵入细菌到溶菌不同感染阶段噬菌体D N A 的表达表现为( D )A . 细胞特异性B . 组织特异性C . 空间特异性D . 阶段特异性E . 器官特异性3 . 决定基因表达空间特异性的因素是( C )A . 年 龄 B . 个体差异C . 细胞分布D . 发育时间E . 生命周期4 . 关于管家基因叙述错误的是( D )A . 在生物个体

243、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B . 在生物个体的几乎各生长阶段持续表达C . 在一个物种的几乎所有个体中持续表达D . 在生物个体的某一生长阶段持续表达E . 在生物个体全生命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表达5 . 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B )A . 基因活化B . 转录起始C . 转录后加工D . 翻译起始E . 翻译后加工6 . 当培养基内色氨酸浓度较大时, 色氨酸操纵子处于(B )A . 诱导表达B . 阻遏表达C . 基本表达D . 组成表达E . 协调表达7 . 生物体调节基因表达最根本目的是(A )A . 适应环境B . 代谢快C . 维持生长D . 维持分裂E . 维持分化8 .

244、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E )A . 基因的5 侧翼序列B . 基因的3 侧翼序列C . 基因的5 , 3 侧翼序列D . 基因5 , 3 侧翼序列以外的序列E . 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 N A 序列9 . 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B )A .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B .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C .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D .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E . 两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1 0 .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E )A . 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B .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C . 对自身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D . 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E . 对另一基因具

245、有功能的调节蛋白1 1 . 乳糖操纵子的直接诱导剂是(E )A . B半乳糖甘酶B . 透 酶 C . 葡萄糖D . 乳 糖 E . 半乳糖1 2 . 处于活化状态的真核基因对D N a s e I ( A )A . 高度敏感B. 中度敏感C . 低度敏感D . 敏 感 E . 不一定1 3 . 阻遏蛋白结合乳糖操纵子的( B)A . P 序 列 B. 0序 列 C . C A P 结合位点D . I 基 因 E . Z 基因1 4 . 基本转录因子中直接识别,结合T A T A - 盒的是( C )A . T FI I A B. T FI I B C . T FI I D D . T FI

246、I E E . T FI I F1 5 . 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由( D )A . Z 基因编码B. Y 基因编码C . A基因编码D . I 基因编码E . 以上都不是1 6 . 对大多数基因来说,C p G 序列甲基化( A )A . 抑制基因转录B. 促进基因转录C . 与基因转录无关D . 对基因转录影响不大E . 以上都不是1 7 . 真核生物用多种调节蛋白的方式, 主要发挥何种生物学效应( A )A . 提高R N A 聚合酶的转录效率B. 降低R N A 聚合酶的转录效率C . 提高D N A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异性D . 降低D N A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异性E . 以上

247、都不是1 8 .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控制点是( B)A . 基因结构活化B. 转录起始C . 转录后加工D . 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E . mR N A 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浆1 9 . 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C A P )对乳糖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是( A )A . 正性调控B. 负性调控C . 正/负性调控D . 无调控作用E . 可有可无2 0 . 反式作用因子确切的定义是( B)A . 通过D N A - 蛋白质或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任意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B. 通过D N A - 蛋白质或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另一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蛋白质C . 具有转录调节

248、功能的蛋白质因子D . 具有翻译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因子E . 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核因子2 1 . 阻遏蛋白识别并结合操纵子中的( C )A . 启动序列B. 结构基因C . 操纵序列D . 内含子E . 外显子2 2 .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乳糖操纵子系统属于( B)A . 复制水平调节B. 转录水平调节C . 逆转录水平调节D . 翻译水平调节E . 翻译后水平调节二,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 操纵子B. 启动子C . 增强子D . 抑制子( 沉默子)E . 衰减子1 . 大多数原核基因调控机制是( A )2 . 为真核基因组织特异性转录激活所必需( C )3 . 包含R N A

249、 聚合酶识别位点在内( B)4 . 包含转录起始点在内( B)顺式作用元件B. 反式作用元件C . 顺式作用因子D . 反式作用因子E . 顺/反式作用元件5 . 对自身基因转录激活具有调控作用的D N A 序列( A )6 . 由特定基因编码,对另一基因转录激活具有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 D )7 . 对自身基因转录激活具有调控作用的蛋白因子( 0A . 阻遏蛋白B. R N A 聚合酶C . 环腺甘酸D . 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E . 半乳糖8 . 与0 序列结合( A )9 . 与P 序列结合( B)1 0 . 与阻遏蛋白结合( E )三,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E . c o

250、 l i 经紫外照射引起D N A 损伤时( A C D E )A . D N A 复制抑制B. D N A 复制增强C . S O S 基因去阻遏D . D N A 修复酶基因表达E . 诱导修复机制开始工作2 . 与其他基因相比,管家基因表达的特点是( BD )A . 水平一般较高B. 受环境影响较小C . 表达水平不能变化D . 阶段特异性不明显E . 组织特异性明显3 . 启动子或启动序列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为( A BC D E )A . 包括转录起始点B . 包括R N A 聚合酶结合位点C . 决定转录基础启动频率D . 决定转录起始的准确性E . 核甘酸排列顺序保守4 . 起转录激

251、活作用的蛋白质( A B D E )A .有些属D N A 结合蛋白类B .多属反式作用因子范畴C.多属顺式作用因子范畴D .在真核生物普遍存在E .属转录调节因子5 .乳糖操纵子中具有转录调控功能的是( A B CD )A . CA P 结合位点B .启动子C.0 序 列 D .P 序 列 E .结构基因6 .活性染色质通常具有的理化性质是( A B CD )对核酸酶敏感B .有超螺旋构象变化C.有组蛋白化学修饰的变化D .CpG 序列低甲基化修饰E .对蛋白酶敏感7 .下列符合T A T A 盒的叙述是( A C)A .通常位于转录起始点上- 2 5 - 3 0 区 B .通常位于转录起始

252、点上游- 3 0 T 1 0 区C. T F H D 的结合位点D . T F H A 的结合位点E . R N A 聚合酶的直接结合位点8 .真核基因与启动子, 增强子的关系是( A D E )A .少数基因有启动子即可表达B .多数基因有启动子即可表达少数基因有增强子即可表达D .多数基因表达依赖启动子, 增强子同时存在E .增强子可以在基因的下游9 .下列关于启动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B D E )A .作为模板转录成R N A B .是 D N A 上的专一碱基顺序C . 具有多聚U 尾巴和回文结 构 D .作为转录酶的结合位点E .启动子的活性依赖转录调节因子1 0 .真核基因组结构特

253、点是( A B C)A .基因不连续性B .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C . 含重复序列一个启动子后接有儿个编码基因E .基因之间无间隔四, 填空题( 每空0 .5 分)1 .基 因 表 达 的 终 产 物 可 以 是 , 也可以是.【 蛋白质( 或 R N A ) ; R N A ( 或蛋白质) 】2 .胰岛素在胰岛的细胞表达, 而 在 a - 细胞不表达, 称为基因表达的一特异性,又称为 特异性.【 细胞( 或组织) 特异性; 空间特异性】3 .决定基因转录基础频率的D N A 元件是, 它是 酶的结合位点.【 启动子; R N A 聚合】4 .决定基因表达组织和阶段特异性表达的D N A 元件是

254、_ _ _ _ _ _ _ _ , 其作用方式与其在D N A 上的 无关.【 增强子; 位置及方面】5 .基因表达调控是发生在 水 平 上 的 复 杂 事 件 , 据 目 前 认 识 , 是 基因表达调控最主要环节. 【 多级; 转录激活】6 .乳糖操纵子阻遏蛋白由_ _ _ _基因编码, 结合于 序列对乳糖操纵子起阻遏作用. 【 I ; 操纵(7 .依赖D N A 的转录调节因子通常含 结构域和 结构域.【 D N A 结合; 转录激活】五, 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1 .基本的( 组成性) 基 因 表 达 【 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或必不可少的.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儿乎

255、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管家基因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 而是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 或几乎全部组织中持续表达, 或变化很小. 区别于其它基因, 这类基因表达被视为基本的,或组成性基因表达.12 . 操 纵 子 【 原核生物绝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串联, 密集于染色体上,共同组成的转录单位. 3 . 增 强 子 【 远离转录起始点( 1 3 0 k b) , 决定基因的时间, 空间特异性表达, 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 N A 序列, 其发挥作用的方式通常与方向, 距离无关. 4 . 管家基因【 某些基因产物对生命全过程都是必需的或必不可少的. 这类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

256、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 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5 . 顺 式 作 用 元 件 【 是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真核D N A 序列. 根据顺式作用元件在基因中的位置, 转录激活作用的性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 可将真核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 增强子及沉默子等. 6 .反 式 作 用 因 子 【 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 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 D N A - 蛋白质相互作用) 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 称反式作用蛋白或反式作用因子. 7 . 启动序列或启动子【 启动序列( 原核基因) 或启动子( 真核基因) . 原核基因启动序列与真核基因启动子都是R N A 聚合

257、酶结合位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 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 在真核基因中增强子和启动子常交错覆盖或连续. 有时, 对结构密切联系而无法区分的启动子, 增强子样结构统称启动子. 】六, 简答题1 .简述真核基因转录因子分类及功能. ( 4分)【 转录调节因子分类, 基本转录因子, 特异转录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与转录抑制因子) 定义, 结构( D N A 结合域, 转录激活域, 介导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及功能依赖D N A 的 D N A 结合蛋白及不依赖D N A 的转录调节因子分别通过D N A - 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发挥作用. 】2 . 为什么说转录激活是基因

258、表达调控的基本环节( 4分)【 基因表达的多级水平调控; 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步骤. 】七, 论述题1 .试述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要素. ( 6分)【 具有调节功能的D N A 序列, 调节蛋白或转录调节因子, D N A - 蛋白质/ 蛋白质- 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R N A 聚合酶活性的影响. 2 . 结合乳糖操纵子结构说明其工作原理. ( 6分)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及机制; C A P 的正性调节及机制; 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协调调节.13 . 试述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 5分)。因子决定R N A 聚合酶识别特异性; 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 阻遏蛋白与

259、阻遏机制的普遍性.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一, A型题( 每 小 题 1 分)1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 分子克隆主要是指( A )A . D N A 的大量复制B . D N A 的大量转录C . D N A 的大量剪切D . R N A 的大量反转录E . R N A 的大量剪切2 .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 重组D N A 又称( D )A . 酶 工 程 B . 蛋白质工程C . 细 胞 工 程 D . 基 因 工 程 E . D N A 工程3 . 在重组D N A 技术中, 不常用到的酶是( E )A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 . D N A 聚 合 酶 C . D N A 连接酶D

260、 . 反 转 录 酶 E . D N A 解链酶4 . 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的D N A 末端为( D )A . 平 头 末 端 B . 3 突 出 末 端 C . 5 突 出 末 端 D . 粘 性 末 端 E . 缺口末端5 . 可识别D N A 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 N A 的一- 类酶称为( B )A . 限制性外切核酸酶B .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 . 非限制性外切核酸酶D . 非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 . D N A 内切酶6 . cD N A 是指( A )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 N A 互补的D N AB . 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 N A 互补的D

261、 N A在体外经转录合成的与D N A 互补的R N AD . 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 N A 互补的D N AE . 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 N A 互补的R N A7 . 基因组代表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 B )A . 部分遗传信息B . 整套遗传信息C . 可转录基因D . 非转录基因E . 可表达基因8 . 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存在于( C )A . 细菌染色体B . 酵母染色体C . 细菌染色体外D . 酵母染色体外E . 以上都不是9 . 就分子结构而论, 质粒是( A )A . 环状双链D N A 分 子 B . 环状单链D N A 分 子 C . 环状单链R N A 分

262、子D . 线状双链D N A 分 子 E . 线状单链D X 1 A 分子1 0 . 聚合酶链反应可表示为( E )A . P E C B . P E R C . P D R D . B C R E . P C R1 1 . 在已知序列信息的情况下, 获取目的基因的最方便方法是( D )A . 化学合成法B . 基因组文库法C . cD N A 文库法D . 聚合酶链反应E . 差异显示法1 2 . 重组D N A 的基本构建过程是将( 0A . 任意两段D N A 接在一起B . 外源D N A 接入人体D N AC . 目的基因接入适当载体D . 目的基因接入哺乳类D N A E . 外源

263、基因接入宿主基因1 3. 催化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E )A . D N A 连接酶B . 反转录酶C . 末端转移酶D . 碱性磷酸酶E . T a q D N A 聚合酶1 4 . 将内切酶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用相同内切酶切割后的载体D N A 连接属( D )同聚物加尾连接B . 人工接头连接C . 平端连接D . 粘性末端连接E . 非粘性末端连接1 5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 N A 后产生( B )A . 3 磷酸基末端和5 羟基末端B . 5 磷酸基末端和3 羟基末端C . 3 磷酸基末端和5 磷酸基末端D . 5 羟基末端和3 羟基末端E . 3 羟基末端, 5 羟基末端和磷

264、酸1 6 . 重组D N A 技术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 N A 拼接的酶是( D )A . D N A 聚合酶B . R N A 聚合酶C . D N A 连接酶D . R N A 连接酶E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 7 . 以质粒为载体, 将外源基因导人受体菌的过程称( A )A . 转 化 B . 转 染 C . 感 染 D , 转 导 E . 转位1 8 . 最常用的筛选转化细菌是否含质粒的方法是( B )A . 营养互补筛选B . 抗药性筛选C . 免疫化学筛选D . P C R 筛 选 E . 分子杂交筛选1 9 . 互补筛选法属于( C )抗药性标志筛选B . 酶联免疫筛选C .

265、标志补救筛选D . 原位杂交筛选E . 免疫化学筛选20 . 下列常用于原核表达体系的是( E )酵母细胞B . 昆虫细胞C . 哺乳类细胞D . 真 菌 E . 大肠杆菌21 . 在对目的基因和载体D N A进行同聚物加尾时用( E )A. 反转录酶B . 多聚核甘酸激酶C . 引物酶D . R N A聚合酶E . 末端转移酶2 2 . 重组D N A技术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为( B )A. I类 酶 B . H类 酶 C . H I类 酶 D . IV 类 酶 E . V类酶2 3 .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 分子克隆专指( C )A. 细胞克隆B . R N A克 隆 C . D N A克

266、 隆 D . 抗体克隆E . m R N A克隆2 4 . 用于重组D N A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核昔酸序列的( D )A. 正超螺旋结构B . 负超螺旋结构C . 螺旋结构D . 回文结构E . 锌指结构2 5 . 在基因工程中通常所使用的质粒是( B )A. 细菌的染色体D N A B . 细菌染色体外的D N A C . 病毒染色体D N AD . 病毒染色体外的D N A E . 噬菌体D N A2 6 . 构建基因组D N A文库时, 首先需分离细胞的( A)A. 染色体 D N A B . 线粒体 D N A C . 总 m R N A D . t R N A E . r R N

267、 A2 7 . 建 c D N A文库时, 首先需分离细胞的( 0A. 染色体 D N A B . 线粒体 D N A C . 总 m R N A D . t R N A E . r R N A2 8 . 设计聚合酶链反应的引物时, 应考虑引物与模板的( 0A. 5 端特定序列互补B . 5 端任意序列互补C . 3 端特定序列互补D . 3 端任意序列互补E . 中间序列互补2 9 . 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重组D N A的最常用方法是( A)A. 抗药性选择B . 分子杂交选择C . R N A反转录D . 免疫学方法E . 体外翻译3 0 . 确切地讲, c D N A文库包含( E

268、)A. 一个物种的全部基因信息B . 一个物种的全部m R N A信息C . 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基因信息D . 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的全部m R N A信 息 E . 一个生物体组织或细胞所表达m R N A信息3 1 .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特异D N A序列重要原因之一是( C )A .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 N A模 板 B .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 N A模板C .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D N A引 物 D . 反应体系内存在特异R N A引物E . 反应体系内存在的T a q D N A聚合酶具有识别特异D N A序列的作用3 2 . 表达人类蛋白质的最理想的细胞体系是( E

269、)A. E . c o li 表达体系B . 原核表达体系C . 酵母表达体系D . 昆虫表达体系E . 哺乳类细胞表达体系3 3 . 下列描述最能确切表达质粒D N A作为克隆载体特性的是( D )A. 小型环状双链D N A分 子 B . 携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C . 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D . 具有自我复制功能E . 获得目的基因二, 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抗药性选择B . 分子杂交选择C . R N A反转录D . 免疫学方法E . 体外翻译1 . 用于鉴定是否有质粒转入受体菌的一般方法是( A)2 . 用于鉴定转化子细胞是否含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是( B )3 . 利

270、用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特异性抗体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的方法是( D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 . D N A连接酶C . 反转录酶T a q D N A聚合酶E . 碱性磷酸酶4 . 识别D N A回文结构并对其双链进行切割的是( A)5 . 用于聚合酶链反应的酶是( D )6 .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 N A进行拼接的酶是( B )A. 支原体B . 衣原体C . 噬菌体D . 细 菌 E . 酵母7 . 常用作原核表达体系的是( D )8 . 常用作真核表达体系的是( E )A. 基因组文库B . c D N A文 库 C . m R N A文 库 D . t R N A文 库 E

271、. r R N A文库9 . 分离细胞染色体D N A可制备( A)1 0 . 分离细胞总m R N A可制备( B )A. 转 染 B . 转 化 C . 感 染 D . 转 导 E . 转位1 1 . 以质粒为载体, 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B )12 . 以噬菌体为载体, 细菌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A )13 . 以病毒为载体, 哺乳动物细胞株为宿主的导人方式是(C )A . 抗药性选择B . R N A 反转录C . 免疫化学方法D . 体外翻译E . P C R14 . 对重组体进行直接选择的方法是(A )15 . 通过鉴定基因表达产物筛选重组体的方法是(C )A . R N A 聚合

272、酶B . 末端转移酶C . 碱性磷酸酶D . 反转录酶E . 核甘酸酶16 . 切除D N A 末端磷酸基用(C )17 . 在D N A 3 羟基末端进行同聚物加尾用(B )18 . 合成 c D N A 用(D )三, X 型题(每小题1分)可用作克隆载体的D N A 分子有(B D )A . 染色体D N A B . 病毒D N A C . 细菌染色体D N A D . 噬菌体D N A E . 特殊的蛋白质2 . 重组D N A 基本过程包括(A B C D E )A . 目的基因的获取B . 克隆载体的构建C .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D . 重组分子导入受体菌E . 转化菌的筛选3

273、. 基因克隆又称(B C )重组R N A B . 重组D N A C . D N A 克 隆 D . R N A 克 隆 E . 蛋白质克隆4 . 组成P C R 反应体系的通常有(A B C D E )A . D N A 引 物 B . 耐热的D N A 聚合酶C . dN T P D . D N A 模 板 E . M g 2 +5 . 对于重组体的筛选, 属直接选择法的有(B D )A . 免疫化学法B . S o u t h er n 印 迹 C . 酶联免疫法D . 标志补救E . W es t h er n 印迹6 . 对于重组体的筛选, 属非直接选择法的有(A C E )A .

274、 免疫化学法B . S o u t h er n 印 迹 C . 酶联免疫法D . 标志补救E . W es t t h er n 印迹7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 N A 时, 通常产生(A B D )A . 5突出黏端B . 平末端C . 3 磷酸末端D . 3 突出黏端E . 5磷酸末端8 . 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来源可以是(A B D E )A . 化学合成B . P C R 合 成 C . L C R 合 成 D . c D N A 文 库 E . 基因组中直接获得9 . 重组D N A 时, 外源基因又称(A C )A . 目的基因B . 目的R N A C . 目的D N A

275、D . 外源R N A E . 载体基因10 . 可作为重组D N A 的目的基因有(C D )A . m R N A B . c R N A C . c D N A D . D N A E . r R N A四, 填空题(每空0 . 5分)1. 通 过 自 动 获 取 或 人 为 地 供 给 外 源 , 使细胞或培养的受体细胞获得新的_ _ _ _ _ _ 这就是转化作用.【 D N A ; 遗传表型】2 . 由 和 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 称为转座. 【 插入序列; 转座子3 . 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应包括: 目的基因的获取, _ _ _ _ 的选择与改造 和 连接为重组D N A ,

276、重组D N A 分子导入, 筛选出含感兴趣基因的重组D N A 转化细胞. 【 克隆载体; 目的基因; 载体D N A ; 受体细胞】4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识别并水解 的核酸酶 .【 双链D N A 特异序列; 内切】5 . 科学家感兴趣的外源基因又称_ _ _ _ _ _ _ _ _ , 其来源有儿种途径: 化学合成, 酶促合成c D N A , 制备的基因组D N A i_ _ _ _ _ _ _ _ 技术.【 目的基因; P C R 】6 . 外源D N A 离开染色体是不能复制的. 将 与 连接, 构建成重组DN A分子, 外源DN A 则可被复制. 【 外源基因; 载体DN

277、A 7 . 根据克隆载体性质不同, 将重组DN A 分子导人细菌的方法有及感染.【 转化; 转染】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质 粒 【 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 A 分子. 质粒分子本身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 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 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 质粒带有某些遗传信息, 所以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 因为质粒DN A 有自我复制功能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等特性, 故可作为重组DN A 操作的载体2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就是识别DN A 的特异序列, 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 DN A 的一类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78、存在于细菌体内, 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修饰体系, 限制外源DN A , 保护自身DN A , 对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三类. 重组DN A 技术中常用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为H 类酶. 3 . 载 体 【 即基因载体, 或称克隆载体, 是在基因工程中为 携带” 感兴趣的外源DN A , 实现外源DN A 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 A 分子, 具有自我复制和表达功能. 其中, 为使插入的外源DN A 序列可转录, 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克隆载体乂称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有质粒DN A , 噬菌体DN A 和病毒DN A

279、, 它们经适当改造后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或兼有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4 . DN A 克 隆 【 就是应用酶学的方法, 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 原核的或真核的, 天然的或人工的DN A 与载体DN A 结合成一个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 A 分子复制子, 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 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细胞, 再进行扩增, 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 A 分子, 即DN A 克隆, 又称基因克隆, 重组DN A 或基因工程. 5 . 目的基因【 应用重组DN A 技术有时是为分离, 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DN A序列, 或是为获得感兴趣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 这些感兴趣的基

280、因或DN A序列就是目的基因, 又称目的DN A . 目的DN A 有两种类型, 即 c DN A 和基因组DN A . 6 . 同 源 重 组 【 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 又称基本重组. 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两分子之间序列的相同或类似性. 如果通过转化或转导获得的外源D N A 与宿主D N A 同源,那么外源D N A 就可以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整合进宿主染色体. 】7 . cD N A 文 库 【 以m R N A 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 R N A 互补的D N A ,即cD N A ,再复制成双链cD N A 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 不同细菌包含了不同m R

281、 N A 为模板的cD N A 分子或片段,这样生长的全部细菌所携带的各种cD N A 分子或片段就代表了整个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各种m R N A 信息,即cD N A 文库. 8 . 基因组D N A 文 库 【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染色体D N A 切割成一定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段,其中即含有人们感兴趣的基因片段. 将这些片段分于与适当的克隆载体拼接成重组D N A 分子,继而转入受体菌, 使每个细菌内都携带一种重组D N A分子. 不同细菌所包含的重组D N A 分子可能为不同的染色体D N A 片段, 这样全部转化细菌所携带的各种染色体片段就代表了染色体的整个基因组. 存在于转化细菌内,

282、由克隆载体所携带的所有基因组D N A 片段的集合称基因组D N A 文库. 基因组D N A 文库涵盖了基因组全部基因信息. 】9 . 转 座 【 在基因组内有些基因可以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这些可移动的D N A 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由插入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现象称为转座. 】六,简答题1 . 简述基因位点特异的重组和同源重组的差别. ( 4 分)【 位点特异的重组和同源重组概念; 前者需要整合酶,发生在两个D N A 序列的特异位点间; 后者不需要特异D N A 序列,而是依赖两分子之间序列的相同或类似性,但也需要特异酶催化. 】2 . 何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写出

283、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D N A 序列的结构特点. ( 3 分)【 解释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酶识别D N A 位点的核甘酸序列呈回文结构】3 . 解释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作为基因载体. ( 4 分)【 参见 质粒名词解释; 质粒的复制及表达功能,选择标志基因. 1七,论述题1 . 何谓基因克隆简述基因克隆的基本过程. ( 7 分) 以质粒为载体进行D N A 克隆的过程( 为例) 包括: 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拼接,重组D N A 分子导人受体细胞,筛选并无性繁殖含重组分子的受体细胞. 2 . 何谓目的基因写出其主要来源或途径. ( 6 分)【 参见目的基因

284、名词解释. 】3 . 何谓基因载体,说出哪些D N A 可作为基因的载体. ( 5 分)【 参见基因载体名词解释. 】第十五章细胞信息转导,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时, 其第二信使是( A )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c C M P D. c U M P E . A M P2 . c A M P通过直接激活哪个酶发挥作用( D)A . 磷脂酶B . 磷酸化酶b 激 酶 C . 磷酸二酯酶D. 蛋白激酶E . 脂肪酸合成酶3 . c A M P通过激活哪个酶发挥作用( A )A . 蛋白激酶B . 己糖激酶C . 丙酮酸激酶D. 脂肪酸合

285、成酶E . 蛋白磷酸酶4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E )A . 蛋白类激素B . 胰岛素C . 肾上腺素D. 肽类激素E . 类固醇激素5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0A . 生长因子B . 儿茶酚胺类激素C . 甲状腺素D. 肽类激素E . 蛋白类激素6 . 肽类激素诱导c A M P生成的过程是( B )A . 激素激活受体, 受体再激活腺甘酸环化酶B . 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活化, 再激活腺昔酸环化酶C . 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甘酸环化酶D. 激素直接激活腺甘酸环化酶E .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7 . 儿茶酚胺类激素诱导c A M P生成的过程是(D)A . 激素直接激

286、活腺昔酸环化酶B .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C . 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甘酸环化酶D. 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活化, 再激活腺甘酸环化酶E . 激素激活受体, 受体再激活腺甘酸环化酶8 . 不可以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E )A . c A M P B . DA G C . I P3 D. C a 2 + E . G M P9 . 不可以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D)A . C a 2 + B . DA G C . I P3 D. A M P E . c G M P1 0 . 影响细胞内c A M P含量的酶是(D)A . 蛋白激酶B . A T P酶 C . 酪氨酸蛋白激酶D. 腺甘酸环化酶E .

287、 磷脂酶1 1 . 影响细胞内c A M P含量的酶是(A )A . 磷酸二酯酶B . A T P酶 C . 酪氨酸蛋白激酶D. 磷脂酶E . 蛋白激酶1 2 . 可升高细胞内c A M P含量的酶是(A )A . 腺甘酸环化酶B . A T P酶 C . 酪氨酸蛋白激酶D. 磷脂酶E . 蛋白激酶1 3 . 可降低细胞内c A M P含量的酶是(C )A . 酪氨酸蛋白激酶B . A T P酶 C . 磷酸二酯酶D. 磷脂酶E . 蛋白激酶1 4 . 使细胞内c G M P含量升高的酶是(A )A . 鸟甘酸环化酶B . A T P酶 C . 酪氨酸蛋白激酶D. 磷脂酶E . 蛋白激酶1 5

288、 . 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E )A . 雌激素B . 维生素D C . 甲状腺素D. 类固醇激素激素E . 肾上腺素1 6 . 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B )A . 维生素D B . 心钠素C . 雌激素D .甲状腺素E . 类固醇激素激素1 7 . 通过膜受体发挥作用的是(E )A . 肾上腺皮质激素B . 甲状腺素C . 雌激素D. 维生素D E . 胰高血糖素1 8 .通过蛋白激酶A (PK A )通路发挥作用的是(D)A . 甲状腺素B . 心钠素C . 维甲酸D. 肾上腺素E . 雌激素1 9 . 通过蛋白激酶G (PK G )通路发挥作用的是(B )A . 甲状腺素B . 心钠

289、素C . 胰高血糖素D. 肾上腺素E . 雌激素2 0 . 将下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居第三位的是(E )A . 磷酸化酶B . 蛋白激酶A C . 受 体 D. G 蛋 白 E . 腺甘酸环化酶2 1 . 将下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居第五位的是(A )A . 蛋白激酶C B . 磷脂酶C C . 受 体 D. G 蛋 白 E . I P32 2 . 下列有关G T P结合蛋白(G 蛋白)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D)A . 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甘酸环化酶偶联B . 与G T P结合后可被激活可催化G T P水解为G DP D . 霍乱毒素可使其持续

290、失活E . 有三种亚基a , 3 , y2 3 . 受体与其相应配体的结合是(C )A . 共价可逆结合B . 共价不可逆结合C . 非共价可逆结合D. 非共价不可逆结合E . 离子键结合2 4 . 通常G蛋白偶联的受体存在于(A )A . 细胞膜B . 细胞浆C . 细胞核D, 线粒体E . 高尔基体2 5 . 通常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含有的跨膜螺旋的数目为(A )A . 7 个 B . 6 个 C . 5 个 D. 4 个 E . 3 个2 6 . G蛋白与下列哪个物质结合时表现活性(0A . G DP B . A DP C . G T P D. A T P E . C DP2 7 . 将下

291、述分子按信号传递通路中的先后顺序排列, 居第二位的是(D)A . 受 体 B . 腺甘酸环化酶C . c A M P D. G 蛋 白 E . PK A2 8 . 使细胞内c A M P水平降低的因素是(B )A . 腺甘酸环化酶B . 磷酸二酯酶C . 磷脂酶C D. 蛋白激酶A E . G 蛋白2 9 . 使细胞内c A M P水平升高的因素是(A )A . 腺甘酸环化酶B . 磷酸二酯酶C . 磷脂酶C D. 蛋白激酶A E . G 蛋白3 0 . PK A 所含亚基数为(0A . 2 B . 3 C . 4 D. 5 E . 63 1 . 下列物质可激活PK A (A )A . c A

292、 M P B . c G M P C . A M P D. G M P E . A T P3 2 . PK A 中的每个调节亚基可结合c A M P的分子数为(B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4 个 E . 5 个3 3 . 霍乱毒索的作用机理是(A )A . G s a 的A DP核糖化B . G i a的A DP核糖化C . G B V的A DP核糖化D. G q的A DP核糖化E . G o 的A DP核糖化3 4 . 百日咳毒素的作用机理是A . G s a 的A DP核糖化B . G i a的A DP核糖化C . G 3 Y的A DP核糖化D. G q的A

293、 DP核糖化E . G o 的A DP核糖化3 5 . 钙调蛋白中钙离子的结合位点数为(D)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4 个 E . 5 个3 6 . PK C 是由几条肽链组成(A )A . 1 条 B . 2 条 C . 3 条 D. 4 条 E . 5 条3 7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C )A . 生长因子B . 儿茶酚胺类激素C . 甲状腺素D. 肽类激素E . 蛋白类激素3 8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D)A . 干扰素B . 胰岛素C . 肾上腺素D. 雌激素E . 表皮生长因子3 9 . PK A 可使蛋白质中(A )A . 丝氨酸/ 苏

294、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E .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4 0 . PK G 可使蛋白质中(A )A . 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E .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4 L PK C 可使蛋白质中(A )A . 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纂脱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E .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4 2 . T PK 可使蛋白质中(D)A . 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酪氨酸残基磷

295、酸化E .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4 3 . 蛋白磷酸酶可使蛋白质中(B )A . 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基脱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E .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4 4 . 与PK A 信息传递途径直接有关的物质是(A )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R a f D. J A K E . 热休克蛋白4 5 . 与PK G 信息传递途径直接有关的物质是(B )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R d D. J A K E . 热休克蛋白4 6 .与干扰素的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D)A . c A M P

296、 B . S O S C . PC R D. J A K E . 热休克蛋白4 7 . 与T PK 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C )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R a f D. J A K E . 热休克蛋白4 8 . 与固醇类激素信息传递途径有关的物质是(E )A . c A M P B . R a s C . E R K D. J A K E . H R E4 9 . 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 B )A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 甲状腺素C . 心钠素D . 白细胞介素E. 甲状旁腺素5 0 . 不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是( B )A . 雌激素B .

297、肾上腺素C . 甲状腺素D . 维生素D E. 肾上腺皮质激素5 1 . 下列各组氨基酸容易发生磷酸化的是( B )A . 精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B . 苏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C . 苏氨酸, 丝氨酸, 组氨酸D . 赖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E. 苏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5 2 . 心钠素发挥调节作用通过的信息传导途径是( B )A . c A M P- 蛋白激酶途径B . c G M P- 蛋白激酶途径C . C a 2 + - C a M 激酶途径D , 受体型 TPK - R a s - M A R K 途径 E, J A K s - S TA T 途径二, B 型题( 每小

298、题1分)A . 通过蛋白激酶A通路发挥作用B . 通过蛋白激酶G 通路发挥作用C . 通过蛋白激酶C 通路发挥作用D . 通过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发挥作用E. 通过J A K - S TA T通路发挥作用1 . 胰高血糖素( A )2 . 胰岛素( D )3 . 表皮生长因子( D )4 . 心钠素( B )A . G s a 的A D P核糖化B . G i a的A D P核糖化C . G B V 的A D P核糖化D . G q的A D P核糖化E. G o的A D P核糖化5 . 霍乱毒素使( A )6 . 百日咳毒素使( B )A . 被C a 2 + 激 活 B . 被 c A M

299、 P激 活 C . 被 NO激活D . 被 G蛋白激活E. 被 c G M P激活7 . PK C ( A )8 . PK G ( E)9 . 鸟甘酸环化酶( C )10 . PK A ( B )A . 与 PK A 有 关 B . 与PK C 有 关 C . 与PK G 有 关 D . 与TPK 有 关 E. 与S TA T有关11 .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信息传递途径主要( A )12 . 心钠素发挥作用的信息传递途径主要( C )13 . 表皮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信息传递途径主要( D )14 . 干扰素发挥作用的信息传递途径主要( E)A . 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磷酸化B . 氨基酸残基脱

300、磷酸化C . 谷氨酸残基酰胺化D .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E. 天冬氨酸残基酰胺化15 . PK A 使( A )16 . PK G 使( A )17 . PK C 使( A )18 . TPK 使( D )19 . 蛋白磷酸酶使( B )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R a s D . J A K E. H R E2 1 . 与PK A 信息传递途径有关( A )2 1 . 与PK G 信息传递途径有关( B )2 2 . 与干扰素信息传递途径有关( D )2 3 . 与TPK 信息传递途径有关( C )2 4 .与固醇类激素信息传递途径有关( E)A . 磷酸二酯酶B

301、 . 腺甘酸环化酶C . 鸟甘酸环化酶D . A TP酶 E. 磷脂酶2 5 . 使细胞内c A M P升高( B )2 6 . 使细胞内c G M P升高( C )2 7 . 使细胞内c A M P降低( A )2 8 . 使细胞内c G M P降低( A )三, X 型题( 每小题1分)1, 受体可存在于( A B D E)A . 细胞膜B . 细胞内C . 核蛋白体D . 细胞核E. 胞浆中2 . 蛋白激酶的作用为( B C D E)A . 对酶原有激活作用B . 使膜蛋白磷酸化,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糖代谢途径中的酶磷酸化, 调节糖代谢过程D . 磷酸化组蛋白, 调节基因表达使膜受体磷酸

302、化, 改变细胞代谢特点3 . 第二信使可以是( A B E)A . c A M P B . c G M P C . m R NA D . 钙调蛋白 E. C a 2 +4 . G 蛋白的亚基组成包括( A B C )A . a B . B C . Y D . 8 E. (5 . 鸟甘酸环化酶可存在于( A B )A . 胞 浆 B . 胞 膜 C . 核 膜 D . 核 内 E. 内质网膜6 . 下述哪些是G蛋白的组成成分( A B C )A . a B . 0 C . Y D . 8 E. (7 . 影响细胞内c A M P水平的因素有( B C )A . 磷脂酶C B . 磷酸二酯酶C .

303、 腺昔酸环化酶D . 蛋白激酶A E. 磷脂酶A8 . PK A 可使效应蛋白中下列哪些氨基酸残基磷酸化( A B )A . 丝氨酸残基B . 苏氨酸残基C . 酪氨酸残基D . 半胱氨酸残基E. 脯氨酸残基9 . PK C 的活化需要( A B D )A . C a 2 + B . D A G C . 磷脂酰胆碱D . 磷脂酰丝氨酸E. 磷脂酰乙醇胺10 . 蛋白磷酸酶可作用于底物蛋白中的哪些氨基酸残基( A B C )A . 丝氨酸残基B . 苏氨酸残基C . 酪氨酸残基D . 赖氨酸残基E. 谷氨酸残基11 . 通过胞浆/ 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是( A B C )A . 肾上腺皮质激素B

304、. 雌激素C . 甲状腺素D . 胰高血糖素E. 肾上腺素12 .生长因子发挥作用时其信息传递途径通常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 D )A . TPK B . PK A C . PK G D . 膜受体 E. 核受体13 . 下述哪些是受体作用的特点( A C E)A . 高度专一性B . 低亲和力C . 可饱和性D . 不可逆性E . 特定的作用模式14 . 通过胞浆/ 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有( B C D E)A.甲状旁腺素B . 甲状腺素C . 维生素D D . 类固醇激素E . 雌激素四,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细胞的受体数目和/ 或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 若

305、受体数目减少 和 / 或 对 配 体 的 结 合 力 降 低 与 失 敏 , 称 之 为 ; 反之则称之为【 受体下调;受体上调】2 . c A M 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 来实现的, 催化c A M P生成的酶是. 2 . PK A ; 腺甘酸环化酶( A C ) 】3 . 在 C a 2 + - 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中, 膜上的磷脂酰肌醇4 , 5 - 二磷酸可被水解产生_ _ _ _ _ 和 两种第二信使. 【 D A G , ; I P 3 4 . P K A 被 激活后,在 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催化底物蛋白质某些特定的氨基酸残基磷酸化的功能.【 c A M P ; A T P 5

306、 . G 蛋白由_ _ _ ,和_ _ _ _三个亚基组成, 以三聚体存在并 与结合者为非活化型,而 亚基单独与 结合为活化型.【 a ; B ; y ;GD P , ; a ; GT P 6 . 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_ _ _ 蛋白介导激活 酶, 使细胞内_ _ _ _ _ _ 浓度增高, 继而激活 系 统 . G; A C ; c A M P ; P K A 7 . 单跨膜a -螺旋受体主要有_ _ _ _ _ 和 两种类型.【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五,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 分)1 . G 蛋 白 【 即鸟甘酸结合蛋白, 是一类位

307、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GD P 或 GD P 结合的外周蛋白, 由 a , B , y三个亚基组成. 以三聚体存在并与GD P 结合者为非活化型. 当a 亚基与GT P 结合并导致B Y二聚体脱落时则变成活化型, 作用于膜受体的不同激素通过不同的G 蛋白介导影响质膜上某些离子通道或酶的活性,继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浓度和后续的生物学效应. 】2 . 第二信使【 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靶细胞内由膜外激素信号转导的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如c A M P , c GM P , C a2 +, IP 3 等,在激素作用中起信息传递和放大作用. 这些靶细胞内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13 . C aM 【 钙调

308、蛋白, 是细胞内的重要调节蛋白. 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有 4个C a2 +结合位点, 当胞浆C a2 +增高,C a2 +与 C aM 结合,其构象发生改变而激活C a2 +-C aM 激酶 4 . 受 体 【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或糖脂. 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膜受体,大多为镶嵌糖蛋白, 而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称为胞内受体,为D N A 结合蛋白. 受体在信息传递,药物,维生素以及毒物等发挥生物学作用的过程中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5 . c A M P 依赖性蛋白激酶(P K A )【 是一种由两个催化亚基(C )和两个调节亚基(R )组成的四聚体

309、. 每个R 上有两个c A M P 结合位点, 当c A M P 与 R 结合后,R 脱落,游离的C 能使底物蛋白特定的S er /T h r 残基磷酸化. 因其活性受c A M P 调控,故称c A M P依赖性蛋白激酶. 六,简答题1 . 目前了解较清楚的, 受细胞内第二信使调节的蛋白激酶主要有哪些( 4 分) c A M P 依赖性蛋白激酶; c GM P 依赖性蛋白激酶; C a2 +-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 C a2 +-C aM 依赖性蛋白激酶. 】七,论述题1 . 说 明 G 蛋白是如何调控细胞膜上腺甘酸环化酶活性的. ( 5 分)【 很多激素或递质的受体通过调节细胞膜上腺甘酸环化

310、酶( A C ) 活性产生效应. 有两类G 蛋白介导激素,受体等对A C 的作用. 一类是介导激活A C 作用的Gs ,另一类是介导抑制A C 作用的Gi . 当激素与相应的激动型受体( R s ) 结合后,原来与R s 偶联以三聚体形式存在, 且与G D P 结合的无活性的G蛋白释放G D P , G TP 与G s结合,进而整个复合体解离成对激素亲和力低下的受体, P Y复合体和a s- G TP 亚单位三个部分, a S- G TP 即可激活A C . 另外的激素与相应的抑制型受体( R i ) 结合, 历经同样的过程, 由G i 介导对A C 的抑制. 止匕外, 两类G蛋白在调控过程中

311、产生的B Y复合体可与彼此的活性亚单位结合使之灭活, 可以协调两类G 蛋白对A C 的作用. 】2 . 机体如何激活蛋白激酶A和磷酸化酶b 激酶 说明两种激酶激活方式的主要区别. ( 5 分) ( 1) 以别构调节方式激活P K A , c A M P 为别构激活剂; 以化学修饰方式激活磷酸化酶 b 激酶, 由P K A 催化其特定S e r/ Th r残基的磷酸化. ( 2 ) 两种调节方式的主要区别影响因素: 别构调节通过胞内别构效应剂浓度变化影响酶活性; 而化学修饰调节则通过另一种酶的作用引起被调节酶的共价修饰影响其活性. 酶结构改变:别构调节中别构效应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的调节亚基或调节

312、部位可逆结合, 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 常表现为别构酶亚基的解聚或聚合; 而化学修饰时酶蛋白的某些基团在其他酶的催化下发生了共价键的变化. 特点及生理意义: 别构调节动力学特征为S 型曲线, 在反馈调节中可防止产物堆积和能源浪费; 化学修饰调节耗能少, 作用快, 有放大效应. 】3 . 以肾i腺素/ 例, 扼要说明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信号转导过程. ( 7 分)【 肾上腺素一受体一G蛋白一酶一第二信使一蛋白激酶一酶或功能蛋白磷酸化f生物效应】4 . 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有哪些主要途径下列各组信息物质主要通过其中哪种途径传递信息( 6 分)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 促

313、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心钠素, 一氧化氮生长素, 胰岛素, 干扰素 ( l ) c A M P - 蛋白激酶途径; 第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 2 ) C a 2 + - 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第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 3 ) C a 2+- C a M 激酶途径. ( 4 ) c G M P- 蛋白激酶途径; 第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 4 ) 受体型T PK - Ra s - M APK 途径; 第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5 ) JAK s - S T AT 途径;第组信息物质通过该途径传递信息.( 6) 核因子KB途径.第十六章血液

314、的生物化学一,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正常血液p H 维持在( C )A. 7 . 1 5 7 . 25 B . 7 . 25 7 . 3 5 C . 7 . 3 5 7 . 4 5 D . 7 . 4 5 7 . 5 5 E. 7 . 5 5 - 7 . 652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内无(D )A.糖 类 B .维生素C .代谢产物D .纤维蛋白原E.无机盐3 .非蛋白氮(NPN)中氮的主要来源(C )A.尿酸氮B .肌酸氮C .尿素氮D .氨基酸氮E.多肽氮4 .血浆蛋白的等电点值大多在p H 4 6之间,在p H = 8 . 6 的缓冲液中进行电泳时(0A.各种蛋白质均向正

315、极移动B .各种蛋白质均向负极移动C .只有少数球蛋白向负极移动, 绝大多数球蛋白向正极移动D .大分子球蛋白向正极移动, 小分子白蛋白向负极移动E . 大分子球蛋白不动, 小分子白蛋白向正极移动5 .血清白蛋白(p I4 . 7 )和血红蛋白(p I6. 8 )在以下哪种p H 值时在载体正中间点样进行电泳分离效果最好(C )A. 4 . 7 04 . 8 0 B . 5 . 8 05 . 9 0 C . 6. 9 07 . 00 D . 7 . 00- 7 . 1 0 E. 8 . 1 0- 8 . 206 .只能被饱和硫酸镇沉淀的血浆蛋白质是(A)A.白蛋白B . a 1 球蛋白C .

316、a 2 球蛋白D . P 球蛋白E. Y球蛋白7 . Y球蛋白的主要功能是(E)A.缓冲作用B .营养作用C .维持胶体渗透压D .抗 体 E.作为运输载体8 .清蛋白(A)/球蛋白之比值通常为(C )A. 0. 5 。5 B , 1 . 02. 0 C . 1 . 5 - 2. 5 D . 2. 03 . 0 E. 3 . 5 。59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D )A.有机金属离子B .无机酸根离子C .球蛋白D .白蛋白E.葡萄糖1 0 .关于血红素的合成,哪项是错误的(B )A . 合成血红素的关键酶是AL A合成酶B .合成起始于线粒体, 完成于胞浆C . 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

317、琥珀酰C o A和 F e 2+ D .主要用于血红蛋白的构成生成的原口卜琳IX 与F e 2+螯合为血红素1 1 .能合成血红素的细胞是(D )A.白细胞B .血小板C .成熟红细胞D .网织红细胞E.以上都不能合成1 2 .合成血红素的原料有(B )A.苏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B .甘氨酸,琥珀酰C o A, F e 2+C .甘氨酸,天冬氨酸,F e 2+ D .甘氨酸,辅酶A, F e 2+ E.丝氨酸, 乙酰C o A, F e 2+1 3 . AL A合成酶发挥作用的部位是(D )A.微粒体B .内质网C .线粒体D .溶酶体E.细胞核1 4 .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部位是在造血组织细胞

318、的(C )A.线粒体及微粒体中B .线粒体及内质网中C .线粒体及胞液中D .微粒体及胞液中E . 微粒体及内质网中1 5 .血红素合成酶体系中的限速酶是(A)A. AL A合成酶B . AL A脱水酶C .胆色素原脱氨酶D .氧化酶E . F e 2 + 螯合酶1 6 . A L A 合成酶的辅酶是( C )A . Vi t B 1 2 B . Vi t B 2 C . Vi t B 6 D . Vi t P P E .生物素1 7 .下列哪类物质对A L A 合成酶起反馈抑制作用( D )A . H b B . A L A C , 线状四毗咯D .血红素E .尿咋琳原I I I1 8 .使

319、用某些药物( 如巴比妥) 后, 可导致肝脏哪种酶的合成增加( C )A .醛缩酶B .过氧化氢酶C . A L A 合成酶D . G P T E . G O T1 9 .有关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的叙述, 哪项是错误的( C )A .成熟红细胞内无线粒体氧化途径, 因此进入红细胞的葡萄糖靠糖酵解供能B .红细胞内经糖酵解产生的A TP , 主要用来维持红细胞膜的钠泵” 功能C .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主要通过2 , 3 -D ( B ) P G 支路生成乳酸D .人红细胞内有很多的谷胱甘肽, 它是主要抗氧化剂E .红细胞内经常有少量M H b 产生, 但可以在脱氢酶催化下使其还原2 0 .成熟红细胞能

320、量来源主要是( B )A .游离氨基酸B .血浆葡萄糖C .游离脂肪酸D .糖 原 E .酮体2 1 .蚕豆病的病因是( B )A .葡萄糖-6 -磷酸酶缺乏B .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C .葡萄糖激酶缺乏D .磷酸果糖激酶缺乏E .己糖激酶缺乏2 2 .红细胞中G S S G 转变为G S H 要的供氢体是( D )A . F A D H 2 B . F M N H 2 C . D A D H ( H + ) D . N A D P H ( H + ) E . H 2 O 22 3 .体内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器官是( C )A . 肝 脏 B .肺 A肾 脏 D .胰 A小肠2 4

321、 .在血浆内含有的下列物质中, 肝脏不能合成的是( B )A .清蛋白B .免疫球蛋白C .凝血酶原D .高密度脂蛋白E .纤维蛋白原2 5 .下面哪种物质不是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剂( D )A . N A D P H B . N A D H C . G S H D .葡萄糖醛酸E .抗坏血酸2 6 . 2 , 3 -D P G 可促使( E )A . H b 与 0 2 结 合 B . H b 在肺中0 2 易将放出C . H b 在组织中易与0 2 结合D . H b 在肺中易与0 2 结 合 E . H b 在组织中易将0 2 放出二, 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尿 素 B .尿 酸

322、 C .肌 酎 D .氨基酸E .胆红素1 .尿中通常排出量最大的物质是( A )2 .碱性尿中溶解度大, 而酸性尿中常可结晶析出的物质是( B )3 .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体内主要终产物是( A )4 .在正常条件下, 尿中不含( E )5 .不是体内物质代谢分解通常最终产物的是( D )A .糖的无氧酵解B .糖的有氧氧化C .磷酸戊糖途径D .糖醛酸循环E . 2 , 3 -D ( B ) P G 支路6 .成熟红细胞所需能量来自( A )7 .红细胞中N A D P H 主要生成途径是( C )8 .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的代谢途径是( B )9 . 红细胞内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参与的糖代谢途径是

323、( E )A .运铁蛋白B .铁蛋白C .铜蓝蛋白D .结合珠蛋白E .白蛋白1 0 .在体内有营养作用的是( E )1 1 .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防止血红蛋白丢失的是( D )1 2 .铁的转运载体是( A )A .需要维生素C B .需要磷酸毗哆醛C.需要维生素DD .不需要维生素C 及磷酸毗哆醛E .需要维生素A1 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 A )1 4 .血红素合成( B )A . A L A 合成酶B .磷酸毗哆醛C. A L A 脱水酶D .亚铁螯合酶E .促红细胞生成素1 5 .属红细胞合成主要调节剂的是1 6 . A L A 合成酶的辅基是( B )1 7 .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324、( A )A .贫 血 B .慢性胃炎C.糖尿病D .肝硬化E .肌痿缩1 8 .通常引起A / G 比例倒置1 9 .体内缺铁可引起( A )三,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血N P N 升高( A B C)A .体内蛋白质分解加强B .肾功能障碍C.核酸分解代谢增强D .肝功能减退E .尿素合成减少2 .常用于分离血浆蛋白质的方法有( A B D E )A .超速离心法B .盐析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 .电泳法E .层析法3 .在 p H 8 . 6条件下,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 A B D E )A . 泳动最快的是白蛋白B .区带最深的是白蛋白C

325、 . 区带最深的是丫- 球蛋白D .一般可分出五条带E .泳动最慢的是Y - 球蛋白4 .参与红细胞中H b - Fe 3 + 还原成H b - Fe 2+ 的物质有( A D CD )A .N A D P H ( H + ) B . G S H C.N A D H ( H + ) D . V i tC E . U D P G A5 .红细胞内6 -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时( A B CD E )A . N A D P H ( H + ) 生成减少B .含毓基的膜蛋白得不到保护C.含筑基的酶得不到保护D .膜磷脂得不到保护E . N A D P + 含量上升6 .影响血红蛋白氧合功能的因素包括

326、( B CD E )A . 血浆蛋白质含量B .血P CO 2 c.血液的p H 值D .红细胞中2, 3 - D P G 的含量E .血液中H + 浓度7 . 6 - 氨基y - 酮戊酸的生物合成原料是( A C)A .琥珀酰Co A B .丙氨酸C.廿氨酸D .谷氨酰胺E .琥珀酸8 .可存在于成熟红细胞中的代谢途径有( A B C)A .无氧酵解B .磷酸戊糖途径C. 2, 3 - 二磷酸甘油酸支路D .三竣酸循环E .酮体分解代谢四, 填空题( 每空0 .5 分)1 ._ _ _ _ _ 是人体血浆最主要的蛋白质, 它 合 成 的 器 官 是 . 【 清蛋白;肝脏】2 . 成熟红细胞既

327、不进行_ _ _ 和_ _ _ _ _ 的合成, 又不能利用分子氧进行糖和脂肪的.【 核酸; 蛋白质; 有氧凝化】3 . 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此途径还存在一种名为_的侧支循环. 【 糖酵解;2 , 3 - 二磷酸甘油酸支路】4 . 参与血红蛋白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 细胞和 细胞中合成,成 熟 红 细 胞 不 含 _ _, 故不能合成血红素. 【 幼红; 网织红; 线粒体】5 . 合 成 血 红 素 的 基 本 原 料 是 ,和 F e2 + . 【 甘氨酸;琥珀酰 C o A 】6 . 血红素合成的 和 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而中间过程则在胞液中进行. 【 起始;终末】是 血 红

328、素 合 成 体 系 的 限 速 酶 ; 该 酶 的 辅 酶 是 .【 A L A 合酶; 磷酸吐哆醛】8 . 血液中无机固体成分主要以电解质为主, 重要的阳离子有, 重要的阴离子有. N a + , K + , C a 2 + , M g 2 - ; C l - H C 0 3 - , H P 0 4 2 - 9 . 血浆蛋白质是_ _ _ _ 种蛋白混合物, 除_ _ _ _ _ _外, 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为糖蛋白.【 2 0 0 多;清蛋白】1 0 . 血浆功能酶绝大多数由合成后分泌人血, 并在血浆中发挥作 用 . 【 肝脏; 催化】1 1 . 2 , 3 - DP G 来源于 代谢,

329、 其主要功能在于调节血红蛋白的_ _ _ _ _ 功能. 【 糖;运氧功能】1 2 .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主要的成分, 它由 和 组成. 【 珠蛋白;血红素】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血 清 酶 【 血浆中含有的血浆功能酶, 外分泌酶和细胞酶等的统称. 】口卜琳症【 铁口卜咻合成代谢异常而导致口卜琳或其中间代谢物排出增多, 称为吓琳症.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13 . 急性时相蛋白质【 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组织损伤时, 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 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 】六, 简答题1 . 人类血浆蛋白质有2 0 0 多种, 如何其进行分类( 4 分) 目前是按其主要性质

330、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按性质可将它们分为清蛋白, 免疫球蛋白, 糖蛋白, 金属结合蛋白, 脂蛋白和酶类等. 按生理功能可分为结合蛋白或载体, 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凝血和纤溶蛋白, 酶, 蛋白酶抑制剂, 激素和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等. 】2 . 血浆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 分)【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浆正常p H 值; 运输脂溶性物质, 小分子物质等; 免疫作用; 催化作用; 营养作用; 保持血流畅通. 3 . 红细胞糖代谢有何特点( 3 分)【 不能进行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糖酵解途径存在有2 , 3 -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此支路占糖酵解的1 5 % 5 0%

331、 , 其主要功能在于调节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 】4 . 红细胞中A T P 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5 分)【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 Na +, - K + - A T P a se ) 的运转;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 C a 2 + - A T P a se ) 的运行;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 少量用于谷胱甘肽, NA D +的生物合成; 用于葡萄糖的活化, 启动糖酵解过程. 5 . 简述血红素合成的调节机制. ( 4 分) A L A 合酶调节; A L A 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 要点, 具体内容自行归纳) 】6 . 2 , 3

332、 - D ( B ) P G 是如何调节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 3 分) 2 , 3 - D ( B ) P G 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分子的T 构象更趋稳定, 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当血流经过P o 2 较高的肺部时, 2 , 3 - D ( B ) P G 的影响不大,而当血流经过P o 2 较低的组织时, 红细胞中2 , 3 - D ( B ) P G 的存在则显著增加02 释放, 以供组织需要. 在P o 2 相同条件下, 2 , 3 - D ( B ) P G 浓度增大, H b 02 释放的02 增多;即人体可通过改变红细胞内2 , 3 - D ( B ) P G

333、的浓度来调节对组织的供氧. 七, 论述题1 . 人们常用哪些方法来分离血浆蛋白质(6分)【 常用来分离血浆蛋白质的方法有盐析, 电泳和超速离心. 盐析是根据蛋白质的溶解度特性, 利用溶剂或电解质以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常用硫酸镀或硫酸钠将血浆蛋白分成纤维蛋白原, 清蛋白和球蛋白三个主要的组分. 电泳是根据蛋白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常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将血浆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 清蛋白, a 1球蛋白, a 2球蛋白, B 球蛋白, Y 球蛋白. 超速离心是根据物质的密度不同而将其分离. 第十七章肝脏的生物化学一 , A 型题( 每小题1分)1 . 对甲基化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

334、是(A)A . 在肝线粒体和微粒体中进行B.由甲基转移酶催化C. SAM为甲基的供体D.体内一些药物可经甲基化而灭活E . 甲基化反应对很多生物分子都很重要2 .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为(A)A.存在于线粒体内B.依赖细胞色素P450C.催化代谢物从分子氧中接受一个氧原子D.进入人体的外来化合物约一- 半以上经此系统氧化E.有些物质经加单氧酶的作用生成可致癌3 . 结合胆汁酸不包括(D)A.甘氨胆酸B.牛磺胆酸C.甘氨鹅脱氧胆酸D.石胆酸E.牛磺鹅脱氧胆酸4 .初级胆汁酸不包括(E)A.胆 酸 B.鹅脱氧胆酸C.甘氨胆酸D.牛磺胆酸E.石胆酸5 . 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A)A.胆固醇7

335、 a - 羟化酶B. HMG-CoA还原酶C. HMG-CoA合成酶D. HMG-CoA氧化酶E. HMG-CoA分裂酶6 .关于胆固醇7 a - 羟化酶描述错误的是(C)A.胆汁酸抑制该酶活性B.高胆固醇饮食可促进酶的基因表达C . 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可抑制该酶活性D.甲状腺素使该酶的mRNA合成迅速增加E . 与 HMG-CoA还肝脏原酶共同调节胆固醇的代谢7 .下列哪种不是形成胆结石的原因(D)A.肝合成胆汁酸能力下降B.消化道丢失胆汁酸过多C . 肝肠循环中肝摄取胆汁酸过少D.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低E.胆道内异物8 .对胆汁酸的描述错误的是(C)A.胆汁酸具有疏水性B.主要合成于肝脏

336、C.因为疏水基团在分子内部, 所以只表现亲水性D.能降低油/ 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E.能使脂类在水中乳化9 .对胆汁酸的 肠肝循环” 描述错误的是(E)A.结合型胆汁酸在回肠和结肠中水解为游离型胆汁酸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D.人体每天进行6 12次肠肝循环E.“ 肠肝循环” 障碍并不影响对脂类的消化吸收10 . 胆色素不包括(E)A . 胆红素B . 胆绿素C . 胆素原D . 胆 素 E . 细胞色素1 1 . 关于胆红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 具有抗氧化剂功能B . 保护亚油酸和磷脂不被氧化C . 对大脑的毒性作

337、用可通过应用巴比妥类药物而得以恢复D . 主要在肝脏代谢E . 可转化为胆素1 2 . 下列何种物质不属于铁吓琳化合物( E )A . 血红蛋白B . 肌红蛋白C . 细胞色素D . 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E . 清蛋白1 3 . 结合胆红素描述错误的是( E )A . 直接胆红素B . 肝胆红素C . 重氮试剂反应直接阳性D . 能随尿排出E . 能通透细胞膜对脑有毒性作用1 4 . 对游离胆红素的错误描述为( A )A . 是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B . 可与清蛋白结合C . 与重氮试剂反应缓慢D . 间接反应胆红素E . 不能经肾随尿排出1 5 . 对血浆胆红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338、)A . 血浆中的胆红素多为游离胆红素B . 胆红素为有毒的脂溶性物质C . 正常情况下, 血浆中胆红素含量甚微D . 血浆中胆红素多为结合性胆红素E . 肝清除胆红素能力远远大于机体产生胆红素的能力1 6 .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E )A . 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B . 肝细胞表面受体蛋白缺陷C . 肝细胞浆内Y , Z蛋白缺陷D .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缺乏E . 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高于单葡萄糖醛酸胆红素1 7 . 对于黄疽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 血清胆红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为隐性黄疽B . 胆红素与巩膜, 上腭及皮肤中的弹性纤维有较高的亲和力C . 黄疸的程度取决

339、于血清中直接胆红素的浓度D . 根据血清胆红素的来源可分为溶血性, 肝细胞性和阻塞性黄疸E . 黄疸程度取决于总胆红素的浓度1 8 . 胆红素代谢中, 描述错误的是( C )A . 血中胆红素多以胆红素- 清蛋白复合体形式运输B . 女性血浆胆红素浓度低于男性C . Z - 蛋白具有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D . 磺胺类药物可竞争性影响胆红素的转运E .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主要在光面内质网中合成1 9 .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的限速酶是( C )A . 1 a - 羟化酶B . 2 5 - 羟化酶C . 7 a - 羟化酶D . H M G C o A 还原酶E . 裂解酶2 0 . 下列物质中,

340、属于初级胆汁酸的是( B )A . 石胆酸B . 甘氨胆酸C . 胆红素D . 甘氨脱氧胆酸E . 牛磺石胆酸2 1 . 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实质是使胆红素与( E )A . 清蛋白结合, 增强其水溶性B . Y 蛋白结合, 增强其水溶性C . Z 蛋白结合, 增强其水溶性D . 葡萄糖结合, 增强其水溶性E . 葡萄糖醛酸结合, 极性增强, 利于排泄2 2 . 下列物质仅由肝细胞合成的是( A )A . 尿 素 B . 尿 酸 C . 脂肪酸D . 胆固醇E . 糖原2 3 . 肝脏进行生物转化时, 葡萄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 . G A B . U D P G C. U DP G A D

341、. U DP G B E . U T P二, 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胆 酸 B. 石胆酸C . 牛磺酸D. 鹅脱氧胆酸E . 甘氨胆酸1 . 结合型胆汁酸是( E )2 . 次级胆汁酸是( B)3 . 结合胆汁酸的结合物是( C)A. 胆固醇B. 羟化酶C. 磷 脂 D. 胆色素E . 胆素原4 . 胆汁酸的合成原料是( A)5 .胆汁酸的合成过程中需( B)A. 初级游离胆汁酸B. 初级结合胆汁酸C. 次级游离胆汁酸D. 次级结合胆汁酸E . 游离胆红素6 . 胆酸属( A)7 . 脱氧胆酸属( C)8 .牛磺胆酸属( B)A. 甘氨胆酸B. 牛磺脱氧胆酸C. 甘氨酸D. 石胆酸E

342、 . 鹅脱氧胆酸9 .初级游离胆汁酸是( E )1 0 . 初级结合胆汁酸是( A)1 1 . 次级游离胆汁酸是( D)1 2 . 次级结合胆汁酸是( B)A. 胆红素B. 血红素C. 胆绿素D. 胆素原E . 胆素1 3 . 含铁叶琳环结构的是( B)1 4 . 合成胆色素的原料是( B)1 5 . 血中何种成分过高引起核黄疽( A)A. 清蛋白B. 球蛋白C. Y蛋 白 D. Z蛋 白 E . 珠蛋白1 6 . 胆红素在血中运输, 主要和哪种蛋白结合( A)1 7 . 肝细胞中与胆红素有高亲和力的蛋白是( C)A. 磺胺药B. 脂肪酸C. 胆汁酸D. 水杨酸E . 葡萄糖醛酸1 8 . 不

343、影响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的是( E )1 9 . 间接胆红素与何种物质结合生成直接胆红素( E )A. 直接胆红素B. 间接胆红素C. 结合胆汁酸D. 游离胆汁酸E . 胆固醇2 0 .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而成是( A)2 1 . 与牛磺酸结合的是( C)2 2 . 不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是( B)2 3 . 对脑组织损害大的是( B)2 4 . 由尿排出的是( A)2 5 . 可与清蛋白结合的是( B)2 6 . 参与胆结石形成的是( E )A. 血中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B. 血中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C . 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D. 尿中胆红素降低E . 尿色正常2 7 . 阻塞性黄疽

344、时( A)2 8 . 溶血性黄疽时( B)2 9 . 肝细胞性黄疽时( C)A. 粪便白陶土色B. 粪便色深C. 粪便正常D. 尿色正常E . 尿色变浅30 . 阻塞性黄疽时( A)31 . 溶血性黄疽时( B)三,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可在肝脏进行代谢的物质有( ABCDE )A. 蛋白质B . 激 素 C . 糖 原 D . 磷 脂 E . 维生素2 . 参与生物转化的酶有( ABCD)A. 细胞色素B . 醛脱氢酶C. 转甲基酶D. 加单氧酶E . AT P 合酶3 . 肝细胞中生物转化进行的部位有( AB)A .内质网B. 线粒体C . 核糖体D. 高尔基体E . 细胞核

345、4 . 参与生物转化的辅酶有( ABC)A. N ADH B. N ADP H C. F AD D. 泛酸 E . 叶酸5 . 生物转化中的氧化酶包括( BCE )A. 细胞色素氧化酶B. 加单氧酶C. 单胺氧化酶D . 过氧化物酶E . 醛脱氢酶6 . 加单氧酶系的生理意义是( AB)A. 增强药物的水溶性B. 参与V i t D的代谢C. 参与胆固醇的合成D. 参与脂肪酸的生成E .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7 . 关于结合反应, 正确的是( ABCD)A. 常见的结合物为葡萄糖醛酸, 硫酸, 甲基, 乙酰基等B .结合物可与氨基结合C. 结合物可与醛基结合D. 结合物可与竣基结合E . 结合反应

346、属于第一相反应8 . 初级胆汁酸包括( BDE )A. 脱氧胆酸B. 胆 酸 C. 石胆酸D. 鹅脱氧胆酸E . 牛磺胆酸9 . 初级胆汁酸包括( AC)A. 甘氨胆酸B. 石胆酸C. 牛磺胆酸D. 甘氨脱氧胆酸E . 脱氧胆酸1 0 . 关于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错误的是( CD)A. 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回肝B. 胆汁酸依靠主动转运被肠道重吸收C. 回到肝脏的胆汁酸直接排人肠道D. 肠道中的胆汁酸多随粪便排出, 不进行肠肝循环E .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可保证脂类的充分消化1 1 . 可进行肠肝循环的物质有( CD)A. 胆固醇B. 胆红素A 胆汁酸盐D. 胆素原E . 葡萄糖1 2 .

347、直接胆红素的特点( BCDE )A. 水溶性小B. 对脑组织毒性小C . 经尿排出D. 重氮试剂反应快E . 又称为结合胆红素1 3 . 下列哪些物质可竞争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结合( ABD)A. 胆汁酸B. 磺胺药C. 氨 A 脂肪酸E . 胆固醇1 4 . 不属于胆色素的物质有( AC)A. 细胞色素B. 胆素原C . 血红素D. 胆绿素E . 胆素1 5 . 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有( BD)A. 葡萄糖醛酸B. 牛磺酸C. S - 腺甘蛋氨酸D . 甘氨酸E . 葡萄糖1 6 . 下列化合物中, 属于胆色素的是( ABC )A. 胆红素B. 胆绿素C . 胆素原D . 血红素A 胆汁酸1

348、 7 . 溶血性黄疽时( ABD )A. 血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加B. 尿胆素原增加C . 尿中出现胆红素D . 粪便颜色加深E . 血中结合胆红素也明显增加四, 填 空 题 ( 每空0 . 5 分)1 . 在 肝 脏 功 能 受 损 时 , 伴 随 血 浆 清 蛋 白 浓 度 , 球蛋白浓度. 【 下降; 上升】2 . 血浆蛋白质中, 除了 Y球蛋白外几乎都在肝内合成, 如 和 -等 .【 清蛋 白 ; 纤维蛋白原等】3 .血 浆 脂 蛋 白 中 ,和 在肝脏合成. VL D L ; H D L 4 . 初级胆汁酸是在_ _ 内由_ _ 转变生成的. 【 肝细胞;胆固醇】5 . 胆 汁 酸 合

349、 成 的 限 速 酶 是 , 其活性受 的负反馈调节. 【 7 a - 羟化酶;胆汁酸】6 . 初级胆汁酸按其结构可分为 和.【 游离胆汁酸;结合胆汁酸】7 . 次级胆汁酸是由 在肠内经 作用转变生成. 【 初级胆汁酸;细菌】8 . 生 物 转 化 的 第 一 相 反 应 包 括 氧 化 , 还 原 和 , 第二相反应是【 水解反应;结合反应】9 . 肝脏进行的第二相生物转化反应常见的结合物有 和【 葡萄糖醛酸;硫酸等】1 0 . 胆色素是 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物, 包括 等多种化合物.【 铁吓琳化合物;胆红素等】1 1 . 胆红素主要来源是 _ 的分解, 其它来自一 【 血红蛋白;铁吓琳酶类】1

350、 2 .胆红素在 _生成, 在血液中以 形式存在和运输.【 网状内皮系统;胆红素- 清蛋白】1 3 . 游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两种载体蛋白即 和 结合, 运输至滑面内质网上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 Y - 蛋白;Z- 蛋白】1 4 .黄 疽 的 类 型 有 ,和阻塞性黄疸. 【 溶血性黄疽;肝细胞性黄疽】1 5 . 未结合胆红素又称 和. 游离胆红素;血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1 6 . 结合胆红素又称 和 .【 结合胆红素;肝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生物转化【 来自体内外的非营养物质( 药物, 毒物, 染料, 添加剂, 以及肠管内细菌的

351、腐败产物) 在肝进行氧化, 还原, 水解和结合反应, 降低药性, 毒性, 增加水溶性, 这一过程称为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2 . 初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细胞内分解生成的具有2 4 碳的胆汁酸,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及其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的结合产物. 3 . 次级胆汁酸【 由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经细菌作用氧化生成的胆汁酸, 包括脱氧胆酸和石胆酸. )4 .加 单 氧 酶 系 【 此酶存在于细胞微粒体内, 是含细胞色素P 4 5 0的酶. 它催化的反应是:R H + N A D P H ( H + ) + 0 2 - R O H + N A D P + + H 2 0 ,它于体内很多重要活性

352、物质的合成以及药物, 毒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5 .未 结 合 胆 红 素 【 在网状内皮系统中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胆红素在血浆中主要与清蛋白结 合而运输, 这部分胆红素称为未结合胆红素或称游离胆红素, 它水溶性差, 易透过细胞膜, 不能随尿排出. 】6 .结 合 胆 红 素 【 未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微粒体中与葡糖醛酸共价结合生成的葡糖醛酸胆红素, 它水溶性大, 易从尿中排出. 7 .胆 色 素 【 胆色素是体内铁咋琳化合物的分解代谢产物, 主要是衰老的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分解产生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进一步分解而来. 包括胆红素, 胆绿素, 胆素原和胆素. 】8 . 胆 汁 酸 的 肠 肝 循

353、 环 【 在肝细胞合成的初级胆汁酸, 随胆汁进入肠道, 转变为次级胆汁酸. 肠道中约9 5湖旦汁酸经门静脉被重吸收人肝, 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 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9 .黄 疽 【 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 大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 可造成组织黄染,这一体症称为黄疽. 根据胆红素生成的原因可将黄疸分为三种类型. 即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六, 简答题1 . 何谓生物转化作用 有 何 生 理 意 义( 4分)【 肝脏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 如( 激素, 代谢产物, 药物, 毒物, 染料, 添加剂, 以及肠管内细菌的腐败产物) 进行氧化, 还原, 水解及

354、结合反应, 此过程称为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意义: 生物转化酶生理意义在于它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 使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消失( 灭活作用) , 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失( 解毒作用) . 更为重要的是生物转化作用将这些物质的溶解性增高, 变为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体外的物质. 应该指出的是, 有些物质经肝的生物转化后, 其毒性反而增加或溶解性反面降低, 不容易排出体外. 所以, 不能将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笼统地看 作 是 解 毒 作 用12 .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主要有哪些( 4分)【 (1)第一相反应: 氧化, 还原, 水 解 反 应( 2 )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 3 .

355、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3分) ( 1)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2 )肝脏病变( 3 )药物和毒物本身可诱导或抑制相关酶的合成】4 . 加单氧酶系如何组成 在生物转化中有何作用( 3分)【 (1 )加单氧酶是一个复合物至少包括两种组分:一种是细胞色素P 4 50;另一种是N AD P H -细胞色素P 4 50还原酶, 其辅基为FAD ,催化N AD P H和P 4 50之间的电子传递 .( 2 )此酶可催化多种物质的羟化, 与体内很多重要物质的合成, 激素的灭活以及外源性药物的生物转化有密切关系.15 . 简述胆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3分)【 (1 )促进脂类消化与吸收( 2 )维持胆汁的液态

356、( 3 )促进胆汁生成】6 . 何谓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有 何 生 理 意 义( 3分) ( 1 )肠道中9 5%的胆汁酸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肠道, 此循环过程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人肠道.( 2 )意义:胆汁酸的循环使用, 可以补充肝合成胆汁酸能力的不足和人体对胆汁酸的生理需要. 7.胆固醇与胆汁酸之间的代谢关系是什么( 4分) ( 1 )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内分解生成;( 2 )胆汁酸的合成受肠道向肝内胆固醇转运量的调节, 胆固醇在抑制H M G - C o A还原酶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合成的同时, 增加胆固醇7 a - 羟化酶基因的表达, 从而使胆汁酸的合成

357、量增多.( 3 )胆固醇的消化吸收排泄均受胆汁酸盐的影响. 】8 . 为什么甲亢病人血清胆固醇浓度会降低( 3分)【 因甲状腺素可使7 a - 羟化酶的m R N A合成迅速增加, 因此促进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 所以甲亢病人血清胆固醇浓度偏低. 】9 .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有何作用( 4分)【( 1 )肝细胞特异性膜载体从血浆中摄取未结合胆红素;( 2 )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与Y蛋白,Z蛋白结合, 运到内质网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 3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毛细胆管排泄人胆汁中, 通过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 结合, 转化与排泄, 使血浆的胆红素能不断经肝细胞处理而被清除. 七, 论述题1

358、 . 简述胆红素的来源和去路.( 6分)【 来源:( 1 ) 80%来源于血红蛋白;( 2 )其它来自铁吓琳酶类.去路:( 1 )胆红素人血后与清蛋白结合成血胆红素( 又称游离胆红素) 而被运输;( 2 )被肝细胞摄取的胆红素与Y蛋白或Z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内质网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一葡糖醛酸酯, 称为肝胆红素( 又称结合肝红素) ;( 3)肝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道, 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五色胆素原,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 小部分胆素原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 大部分乂被肝细胞再分泌人肠, 构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4 )重吸收的胆素原少部分进入体循环, 经肾由尿排出. 】2 .结

359、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有什么区别, 对临床诊断有何用途( 7分)【 区别:( 1 )未结合胆红素是指血清中的胆红素与清蛋白形成的复合物. 它分子量大, 不能随尿排出; 未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是脂溶性, 易透过生物膜进人脑产生毒害作用, 所以血中当其浓度增加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2 )结合胆红素主要指葡萄醛酸胆红素, 它分子量小, 水溶性好, 可随尿排出.临床诊断用途:( 1 )血浆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胆红素的来源过多, 如溶血性黄疽; 其次见于未结合胆红素处理受阻, 如肝细胞性黄疸.( 2 )血浆结合胆红素增高主要见于阻塞性黄疸, 其次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3)血浆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

360、素均轻度升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疽. 】3 .肝脏在人体的物质代谢中起着那些重要作用( 5分) ( 1 )肝脏在糖代谢中作用: 通过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与糖异生作用对血糖进行调节并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2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 吸收, 分解, 合成和运输中均起重要作用.( 3)肝脏可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同时又是氨基酸分解和转变的场所.( 4 )肝脏在维生素吸收, 贮存和转化等方面起作用.( 5 )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 毒物药物等通过肝的生物转化, 利于排泄. 】第十八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一,A型题( 每 小 题1分)1 .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A . 摄人过量维生素可引起中毒B , 是一类

361、小分子有机化合物C . 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D . 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E .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2 .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BA . 1 , 2 4 - ( O H ) 2 - V D 3 B . 1 , 2 5 - ( O H ) 2 - V D 3C . 24, 2 5 - ( O H ) 2 - V D 3D . 2 5 - ( 0 H ) - V D 3 E . 2 4 - ( 0 H ) = V D 33 . 维生素D 缺乏时可引起EA . 痛风症B . 呆小症C . 夜盲症D , 干眼病E . 佝偻病4 . 在体内由胆固醇转变成的维生素是DA . 维生素A B .

362、维生素E C . 维生素K D . 维生素D E . 泛酸5 . 经常晒太阳不致缺乏的维生素是EA . 维生素C B . 维生素A C . 维生素B 6 D . 维生素B E . 维生素D6 . 下列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CA . 不易溶于水吸收难B . 体内储存量大C . 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分D . 不需要经常摄人E . 摄入越多对身体越有益7 . 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引起脚气病B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P P C . 维生素B l D . 维生素B 2 E . 维生素E8 . 丙酮酸氧化脱竣酶系不涉及的维生素是DA . 硫胺素B . 核黄素C . 尼克酰胺D .

363、生物素E . 泛酸9 . 下列哪一种辅酶或辅基含有硫胺素BA . C o A S H B . T P P C . N A D + D . F A D E . F M N1 0 . 构成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N A D + 的维生素是BA . 核黄素B . 尼克酰胺C . 硫胺素D . 生物素E . 粘胺素1 1 . 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DA . 硫胺素B . 核黄素C . 硫辛酸D . 维生素C E . 泛酸1 2 . 关于维生素C生化作用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 .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B .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C . 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D . 保护维生素A及 E免遭氧化E . 使

364、 H b转变为高铁H b二,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参与辅酶或辅基组成的维生素有C D EA . 维生素C B . 维生素D C . 维生素B D . 维生素B 6 E . 叶酸2 . 与一碳单位代谢有关的维生素是B EA . 维生素B 2 B . 维生素B 1 2 C . 维生素B 6 D . 生物素E . 叶酸3 . 磷酸毗哆醛作为辅酶参与下列哪种代谢A BA . 氨基酸转氨基作用B . 氨基酸脱竣基作用C . 氨基酸加竣基作用D . 氨基酸转酰基作用E . 氨基酸脱硫作用4 . 具有维生素A活性的物质包括A B CA . 视黄醛B . 视黄醇C . 视黄酸D . 类胡萝卜素E

365、 . 玉米黄素5 . 下列维生素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有关的是B EA . 维生素E B . 维生素B 1 2 C , 维生素K D , 维生素C E . 叶酸三, 判断题( 每小题1 分)1 . 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夜盲症. V2 . 缺乏维生素B l 会引起脚气病. V3 . 缺乏维生素D 会引起佝偻病. V4 . 维生素B 2 的活性形式是F A D 和 F M N . V5 .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 J6 . 生物素参与构成C o A . X四,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 3 , 它必须在肝, 肾羟化生成才有生理功能.【 胆固醇; 1 ,

366、2 5 - ( 0 H ) 2 - V D 3 2 . 维生素B 1 因 含 有 硫 和 氨 基 又 名 , 其在体内活性形式为_. 【 硫胺素; T P P 】3 . 维生素B 2 在体内黄素激酶和焦磷化酶的催化下转变成活性型的 和, 是黄素酶的辅基,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F M N ; F A D 】4 . 维生素P P 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和, 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 N A D ; N A D P 5 . 维生素B 6 在体内经磷酸化转变为活性型的 和, 它们是及_辅酶.【 磷酸毗哆醛; 磷酸毗哆胺; 转氨酶; 氨基酸脱竣酶】6 . 叶酸在体内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转变为活性型的_

367、 是体内 酶的辅酶, 携带 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 四氢叶酸; 转甲基酶; 甲基】五,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L 维 生 素 【 是维持生命及代谢调节上有其特殊功能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机体需要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必须由食物供给.2 .脂溶性维生素【 是一类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的维生素,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 在肠道吸收时需胆汁酸协助, 吸收后在肝内储存.当脂类吸收障碍时易导致其缺乏.13 .佝偻病【见于婴幼儿, 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钙盐不能沉积于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出现生长骨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称佝偻病.】4 .水溶性维生素【 一类易溶于水,

368、在体内不易储存, 易从尿中排出的维生素, 往往作为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发挥其生理功用.1六, 问答题1 .比较两类维生素的生物特点.水溶性维生素谕类较多, 福舌B 族和维生素C .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易溶于水, 可直接吸收, 由于很少在体内储存, 必须由膳食供给, 一般不易引起中毒.发挥生理功用有共同特点, 在体内主要构成辅酶或辅基而参与物质代谢.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 乙醇, 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多数来自动物性食物.在胆汁酸的协助下被吸收, 可在肝脏等组织储存易引起中毒, 此类维生素各自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2 .试述维生素A缺乏时, 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所谓夜盲症是指暗适应能力下

369、降, 在暗处视物不清.该症状产生是由于视紫红质再生障碍所致.因视杆细胞中有视紫红质, 由 1 1 顺视黄醛与视蛋白分子中赖氨酸侧连结合而成.当视紫红质感光时, 1 1 -顺视黄醛异构为全反型视黄醛而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 从而引发神经冲动, 传到大脑产生视觉.此时在暗处看不清物体.全反型视黄醛在视网膜内可直接异构化为1 1 -顺视黄醛, 但生成量少, 故其大部分被眼内视黄醛还原酶还原为视黄醇, 经血液运输至肝脏, 在异构酶催化下转变成 1 1 - 顺视黄醇, 而后再回视网膜氧化成1 1 - 顺视黄醛合成视紫红质. 从而构成视紫红质循环. 当维生素A 缺乏时, 血液中供给的视黄醇量不足, 1 1

370、- 顺视黄醛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视紫红质的合成量减少, 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 因而暗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夜盲症. )3 . 简述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 缺乏或代谢障碍所导致的儿童因骨质钙化不良, 造成骨骼形成的障碍性疾病. 因维生素D具有促进肠道和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和促进骨细胞的转化, 有利于骨盐的沉积和骨骼钙化作用. 维生素D生化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肝, 肾功能的正常, 它首先在肝2 5 - 羟化酶催化下生成2 5 - ( 0 H) - V D 3 , 经血液运送至肾, 在肾1 - 羟化酶催化下生成1 , 2 5 - ( 0 H) 2 - V D 3 是维生素D 3 的活性形式,

371、 才能发挥生理功用. 当维生素D缺乏或肝肾功能不健全时, 同样会造成钙磷代谢紊乱, 骨骼形成障碍, 而引起佝偻病. 4 . 简述维生素C的生化作用. 维生素C 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 2 ) 维生素C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十九章糖蛋白, 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一,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糖复合物不包括( D )A . 糖 脂 B . N - 连接糖蛋白C . 蛋白聚糖D . 糖 原 E . 0 - 连接糖蛋白2 . N - 连接糖蛋白中糖基化的位点是( C )A . 多肽链中所有的天冬酰胺的酰胺氮B . 多肽链中所有的谷氨酰胺的酰胺氮C . 多肽链中A s n -

372、X - S e r / T h r 的天冬酰胺的酰胺氮D . 多肽链中A s n - X - S e r / T h r 的丝氨酸的氨基氮E . 多肽链的N端3 . 0 - 连接糖蛋白的聚糖特点常为( D )A . 高甘露糖B . 有一个核心五糖C . 由葡萄糖与N - 乙酰葡萄糖胺构成核心二糖D .由N - 乙酰半乳糖胺与半乳糖胺构成核心二糖E . 核心二糖可重复但不分支4 . 蛋白聚糖的主要作用是( E )A . 影响糖蛋白生物活性B . 影响亚基聚合C . 影响糖蛋白在细胞内的分拣和投送D . 与分子识别有关E . 构成细胞间基质二,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N - 连接聚糖的

373、类型有( A B D )A . 高甘露糖型B . 复杂型C . 核心二糖重复型D . 杂合型E . 以上都是2 . 糖蛋白中聚糖的功能有( A B C D E )A . 影响糖蛋白生物活性B . 影响亚基聚合C . 影响糖蛋白在细胞内的分拣和投送D . 与分子识别有关E . 影响蛋白质部分的降解3 . 糖蛋白与蛋白聚糖不同的是( B C D E )A . 蛋白质与聚糖间的化学键B . 蛋白质与聚糖间比例C . 聚糖的结构D . 生物合成方式E . 生物功能4 . 糖胺聚糖有( A B C D E )A . 硫酸软骨素B . 硫酸皮肤素C . 硫酸角质素D . 透明质酸E . 肝素三, 解释名词

374、题( 每小题2 分)1 . 糖复合物【 由糖类与蛋白质或脂类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在体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 . 糖 型 【 指糖蛋白中聚糖结构的不均一性. 】3 . 蛋白聚糖【 一类复杂的大分子糖复合物, 主要由糖胺聚糖共价结合于核心蛋白组成.14 . 核 心 蛋 白 【 蛋白聚糖中与胺聚糖共价结合的蛋白质. 】5 . 纤连蛋白( F n ) 【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 基底膜, 体液中的多功能糖蛋白. )6 . 层粘连蛋白( L n ) 【 一种由多结构域构成的糖蛋白, 分布于组织基底层, 也叫I V 型胶原基质. 有复杂的生理功能. 第二十章癌基因, 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一, A

375、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关于细胞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 存在于正常生物基因组中B . 存在于D N A 病毒中C . 存在于R N A 病毒中D . 又称为病毒癌基因E . 正常细胞含有即可导致肿瘤的发生2 . 病毒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 主要存在于病毒基因中B . 在体外能引起细胞转化C . 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D . 又称为原癌基因E . 感染宿主细胞能引起恶性转化3 . 关于抑癌基因, 错误的是( E )A . 可促进细胞的分化B . 可诱发细胞程序性死亡C . 突变时可能导致肿瘤发生D . 可抑制细胞过度生长E . 最早发现的是p

376、5 3 基因4 . 关于p 5 3 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 基因定位于1 7 P 1 3 B . 是一种抑癌基因C . 突变后具有癌基因作用D . 编码P 2 1 蛋白质E . 编码产物有转录因子作用5 . 下列哪一种不是癌基因产物( E )A . 生长因子类似物B . 跨膜生长因子受体C . 结合GT P 的蛋白质D . 结合D N A 的蛋白质E . 化学致癌物质6 . 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 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B . 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C . 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关D . 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E . 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二, B 型题( 每

377、小题1 分)A . 病毒基因组的长末端重复序列插入到细胞原癌基因5 端适当位置B . 原癌基因中单个碱基的替换C . 原癌基因数量增加D . 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增加E . 无活性的原癌基因移至增强子附近1 . 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 A )2 . 基因易位( E)3 . 原癌基因扩增( C )4 . 点突变( B)A . 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的基因B. 体外引起细胞转化的基因C . 存在于常细胞基因组的癌基因D. 突变的p 53 基因E. 携带有转导基因病毒的癌基因5 . 病毒癌基因( B)6 . 细胞癌基因( 07 . 原癌基因( C )8 . 抑癌基因( A )三, X 型题( 每小题1 分

378、)1 . 癌基因激活的机理是( A BC D)A . 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B. 基因易位C . 原癌基因扩增D. 点突变E. 大片段缺失2 . 野生型p 53 基因( BC D)A . 是癌基因B. 是抑制基因C . 一定情况下, 表达产物能启凋死亡过程D. 表达产物能参与DN A 的修复E. 肿瘤相关性很高3 . 癌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是( A BC D)A . 生长因子B. 生长因子受体C . 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D. DN A 结合蛋白E. 质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四, 填空题( 每空0 . 5分)1 . 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增殖是由两大类基因协调控制的, 这两大类基因分别是和 .【 癌基因; 抑

379、癌基因】2 . 长末端重复序列( L T R ) 中含有 和. 【 启动子;增强子】3 . 最 早 发 现 的 抑 癌 基 因 是 , 这 种 基 因 最 初 发 现 于 .【 R b 基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4 . 目前认为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是_ _ _ 基 因 . 【 p 53 五, 简答题1 . 简述癌基因活化的机理. ( 4 分)【 ( D 获得启动子和增强子. ( 2 ) 基因易位. ( 3 ) 基因扩增. ( 4) 点突变. 】六, 论述题1 .试述野生型旦p 53 基因的抑癌机理. ( 5 分)【 野生型P 53 编码基因的P 53 蛋白可以通过( 1 ) 监控基因的

380、完整性; ( 2 ) 抑制解链酶活性; ( 3 ) 参与DN A 的复制和修复; ( 4) 启动细胞凋亡等过程阻止有癌变倾向的细胞生长.12 . 试述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之间的关系. ( 7 分)【 ( 1 ) 病毒癌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原癌基因异常激活a . 出现癌基因新的表达产物;b . 过量的癌基因正常表达产物;c . 产生异常的癌基因表达产物.( 3 ) 抑癌基因的丢失或失活, 丧失抑癌作用.原癌基因突变成为具有促癌作用的癌基因. 】第二十一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一,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内源基因的变异并不包括CA . 基因结构突变B. 基因重

381、排C . 病原体基因侵入体内D. 基因表达异常E. 基因扩增2 . 病原体基因侵入人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DA . 遗传病B. 肿 瘤 C . 心血管疾病D. 传染病E. 高血压3 . 内源基因结构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可引起哪种疾病AA . 遗传病B. 肿 瘤 C . 心血管疾病D. 传染病E. 高血压4 . 下列何种方法不是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CA . 核酸分子杂交B. 基因测序C . 细胞培养D . R F L P 分 析 E . P C R5 . 目前认为最为确切的基因诊断方法是BA . 核酸分子杂交B . 基因测序C . 细胞培养D . R F L P 分 析 E . P C R6 . 下

382、列哪种方法不是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AA . 基因缺失B . 基因矫正C . 基因置换D . 基因增补E . 自杀基因的应用7 . 目前基因治疗中选用最多的基因载体是DA . 质 粒 B . 噬菌体C . 脂质体D . 逆转录病毒E . 腺病毒相关病毒8 .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BA . 电穿孔B . 脂质体介导C . D N A 直接注射法D . 显微注射9 . 利用正常机体细胞中不存在的外源基因所表达的酶催化药物前体转变为细胞毒性产物而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治疗方法是EA . 基因灭活B . 基因矫正C . 基因置换D . 基因增补E . 自杀基因的应用1 0 . 利用特定的

383、反义核酸阻断变异基因异常表达的基因治疗方法是AA . 基因灭活B . 基因矫正C . 基因置换D . 基因增补E . 自杀基因的应用1 2 . 通过目的基因的非定点整合, 使其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加强原有功能的基因治疗方法是DA . 基因灭活B . 基因矫正C . 基因置换D . 基因增补E . 自杀基因的应用1 3 . 将变异基因进行修正的基因治疗方法是BA . 基因灭活B . 基因矫正C . 基因置换D . 基因增补E . 自杀基因的应用1 4 . 聚合酶链反应不需要以下那种物质EA . 引 物 B模板D N A C . T a q D N A 聚合酶D . 缓冲液E . 模板R

384、N A1 5 . R F L P 是 CA . 聚合酶链反应B .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杂交法C . D N 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 . 基因芯片技术E . 原位杂交1 6 . W 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又称为 CA . D N A 印迹术B . R N A 印迹术C . 蛋白质印迹术D . 原位杂交E . 斑点杂交1 7 . S o u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又称为 AA . D N A 印迹术B . R N A 印迹术C . 蛋白质印迹术D . 原位杂交E . 斑点杂交1 8 . N o r t h e r n

385、b l o t t i n g 又称为 BA . D N A 印迹术B . R N A 印迹术C . 蛋白质印迹术D . 原位杂交E . 斑点杂交1 9 . R T - P C R ( 反转录 P C R ) 是 BA . 在组织切片或涂片上的单个细胞内进行P C RB . 将 R N A 的反转录和P C R 联合进行C . 引入荧光标记分子, 是P C R 反应中产生的荧光信号与P C R 产物量成正比, 对每反应时刻的荧光信号进行适时分析, 计算出P C R 产物量.D . 产生单链D N A E . 扩增两端未知序列的D N A二,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

386、方法有B C D EA . 细胞培养B . 基因测序C . P C R D . 核酸分子杂交E . 基因芯片3 . 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法有A B C DA . 基因矫正B . 基因置换C . 基因增补D . 应用自杀基因E . 以上都不是4 . 基因诊断检测的物质是A BA . D N A B . R N A C . 蛋白质D . 脂 类 E . 糖类5 . 那些疾病可以进行基因治疗A B C DA . 遗传性疾病B . 心血管疾病C . 肿 瘤 D . 感染性疾病三,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 基因变异致病的主要类型是和.【 内源基因突变; 外源基因的入侵】2 . 内源基因的变异可

387、分为和. 【 基因结构突变; 表达异常】3 . 基因诊断的常用诊断技术是和.【 核酸分子杂交; P C R 】4 . 目前用作基因转移载体的病毒有逆转录病毒 和 腺病毒; 腺病毒相关病毒】5 . 目前基因治疗中导入基因的方式有和.【 间接体内疗法; 直接体内疗法】6 . 在体外实验研究中, 将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有和两类.【 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7 . 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可分为和两类. 【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四,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基 因 诊 断 【 基因诊断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

388、, 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2 . 探 针 【 探针具有检测标记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断, 称为探针.1目杀基因 自杀基因某些病毒或细菌的基因所表达的酶能将对人体无毒或低毒的药物前体在人体细胞内转变为细胞毒性产物, 从而导致携带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也被杀死,故称这类基因为自杀基因4. g en e t h er a p y ( 基因治疗) g en e t h er a p y , 基因治疗目前从广义来说, 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均称为基因治疗. 5 . R F LP R F 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人类基因组中, 中性突变多发生

389、在限制酶识别位点上, 经酶切该D N A 片段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片段, 则称其为R F LP . 五, 问答题1 . 简述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 4 分)【 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依据D N A 双链碱基互补, 变性和复性的原理, 用已知碱基序列的核酸片段作为探针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与其互补的同源核酸序歹 u . 】2 . 目前基因诊断可应用于哪些疾病( 4)【 目前基因诊断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 肿瘤, 感染性疾病和某些传染性流行病等的诊断,分类分型; 还可用于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 】3 . 当前基因治疗拟采用哪些方法( 4 分)【 目前基因治疗拟采用的方法有基因矫正, 基因置换, 基

390、因增补, 反义核酸技术及自杀基因的应用. 】六, 论述题基因诊断的特点是什么( 6 分)【 基因诊断具有诊断方法所没有的特点: ( 1 )以探测基因为目标, 针对性强. ( 2 )所用的分子杂交技术是以特定基因序列作为探针, 具有高度特异性. ( 3 ) 由于分子杂交和 P C R 技术都有放大效应, 故有高度灵敏度. ( 4 ) 因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均可检测,则适用性强, 诊断范围广.1第二十二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A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S o u r t h e m , B l o t t i n g 指的是 AA . 将 D N A 转移到膜上, 用D N A

391、 做探针杂交B . 将 R N A 转移到膜上, 用D N A 做探针杂交C . 将 D N A 转移到膜上, 用蛋白质做探针杂交D . 将 R N A 转移到膜上, 用R N A 做探针杂交E . 将 D N A 转移到膜上, 用R N A 做探针杂交2 . 以下那种不是核酸分子杂交CA . 单链D N A 分子之间的杂交B . 单链D N A 与R N A 分子之间的杂交C .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结合D . D N A 与寡核甘酸之间的杂交E . R N A 与 R N A 之间的杂交3 . 探针是经过什么标记的核酸分子DA .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 . 用生物素标记C用地高辛标记D .

392、 A , B , C 都 对 E , 用抗体标记4 . 用于核酸杂交的探针至少应符合下列哪条CA . 必须是双链D N A . B . 必须是双链R N A C . 必须是单链D N A D . 必须是l O O b p 以上的大分子D N A E . 必须是蛋白质5 . 核酸斑点杂交试验中可省略的步骤是AA . 电 泳B . 核酸样品固定于N C 膜 C . 杂交信号检测D . 标记探针E . 制备样本核酸6 . 原位杂交是指BA . 在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杂交操作B . 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进行杂交操作C . 直接将核酸点在N C 膜上的杂交D . 在 P VD F 膜上进行杂交操作E .

393、 在凝胶电泳中进行的杂交7 . 有关D N A 链末端终止法的不正确说法是AA , 需要d d N M P B . 需要d d N T P C . d N T P 和 d d N T P 的比例要合适D . 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染料E . 需要d N T P8 . 免疫印渍技术指的是AA . 结合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与抗体分子结合B . 结合在膜上的D N A 分子与抗体结合C . 结合在膜上的R N A 分子与抗体结合D . 结合在膜上的D N A 分子与R N A 分子结合E . 结合在膜上的免疫分子与D N A 的结合9 . 同位素标记探针检测N C 膜上的R N A 分 子 AA .

394、叫做N o r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B . 叫做 S o u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C . 叫做W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D . 蛋白分子杂交E . 免疫印渍杂交1 0 . 用做探针的D N A 分子必须AA . 在杂交前变性B . 在杂交前复性C . 长于3 0 个核甘酸D . 短于3 0 个核甘酸E . 是双链分子二, B 型题( 每小题1 分)A . No r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B . S o u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C. W e s

395、 t e r n B l o t t i n gD . 在组织切片或涂片杂交E . 将样品直接点在滤膜上与探针杂交1 . D NA 印渍术B2 . 蛋白质印渍术C3 . R NA 印渍术A4 . 斑点杂交E5 . 原位杂交D三, X 型题( 每小题1 分)1 . 关于分子杂交正确说法是A CDA . 源于对D NA 变性与复性现象的理解B . 只有D NA 与R NA 之间才能杂交C. 杂交的分子双方必须都是单链D . 杂交的分子双方碱基配对E . 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之间才能杂交2 . 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包括A B CA . D NA b l o t t i n g B . R NA b l

396、o t t i n g C. 蛋白质印渍术D . 糖类分子的印渍术E . 脂类印渍术3 . W 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杂交的操作包括 A B CD EA . 裂解细胞制备样品B . 胺凝胶电泳C. 将样品转移到膜上D . 封闭无关位点E . 膜上的R NA 与探针杂交三, 填空题( 每空0 . 5 分)1 . 只要D NA 或R NA 的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 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 .【 碱基配对关系; 杂化双链】2 . 存在于NC膜上的生物分子可以放到杂交液中, 与 进 行 .【 探针; 杂交反应检测】3 . 蛋白质的印渍分析, 也称为. W e

397、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4 . 探针的种类有,等 . D NA 探针; R NA 探针; c D NA 探针; 寡核甘酸探针】四, 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2 分)1 . D NA 印 渍 技 术 D NA 印渍技术也称为S o u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 是将基因组D NA 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再将胶中的D NA 分子转移到NC膜上进行杂交反应的技术主要用于基因组ND A 的分析. 2 . R NA 印 渍 技 术 R NA 印渍称为No r t h e r n b l o t t i n g , 指 R NA 经

398、电泳分离后转移至膜性支持物上用于杂交反应的技术. 3 . 蛋白质印渍技术【 蛋白质印渍分析也称为W e s t e r n b l o t t i n g 或免疫印渍技术,指蛋白质在电泳分离之后转移到NC膜上, 再与溶液中的其它蛋白探针相互结合的技术.14 . 探针(P r o b e )【 用同位素, 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D NA 分子的末端或全链的一段多聚核甘酸可以称为探针, 用于与已经用印渍技术固定在NC膜上的D NA 或 R NA进行结合反应. 五, 问答题1 . P CR 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 分)【 变性: 使模板D NA 完全变性成为单链退火: 使引物与模板D NA 退火结合

399、延伸: D NA 聚合酶以d NT P 为底物催化D NA 合成反应. 六, 论述题1 . 印渍杂交的主要实验方法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6 分)【 目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包括:(1 ) : D N A 印渍技术(D N A b l o t t i n g ), 被广泛称为S o u t h er n b l o t t i n g . 它主要用于基因组D N A 的分析, 尤其是用于某种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研究, 也可以用于分析重组质粒和噬菌体.(2 )R N A 印渍技术(R N A b l o t t i n g ), 也称为N o r t h er n b l o t t i n

400、g . 主要用于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已知的特异m R N A 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的表达情况.(3 )蛋白质的印渍分析, 也称为免疫印渍技术(i m m u n o b l o t t i n g )或W es t er nb l o t t i n g . 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 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斑点印渍, 原位杂交也是常用的分子杂交方法.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 N A 芯片可以在小面积的表面固定数千甚至上万个探针用于细胞样品中基因表达谱及基因突变的分析. 生物芯片对核酸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的诊断技术都将产生革命

401、性的影响. 】2 . 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实验方法有哪些 主要用途是什么(8 分) 目前常用的生物大分子印渍技术包括:(1 ) : D N A 印渍技术(D N A b l o t t i n g ), 被广泛称为S o u t h er n b l o t t i n g . 它主要用于基因组D N A 的分析, 尤其是用于某种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定位研究, 也可以用于分析重组质粒和噬菌体.(2 )R N A 印渍技术(R N A b l o t t i n g ), 也称为 N o r t h er n b l o t t i n g . D N A 印渍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某一组织或细胞中已知的特异m R N A 的表达水平以及比较不同组织和细胞的同一基因的表达情况.(3 )斑点杂交, 不经电泳分离直接将样品点在N C 膜上用于杂交.(4 )原位杂交在组织切片或涂片上进行杂交.(5 )D N A 芯片可以在小面积的表面固定数千甚至上万个探针用于细胞样品中基因表达谱及基因突变的分析. 生物芯片对核酸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的诊断技术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