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8161875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武术的初兴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 中国武术的初兴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一、武术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 二、剑道的鼎盛 三、重视、提倡“拳勇”、“技击” 、“手搏” 四、文武分途 五、从“相搏”看比赛的雏形 六、武器向多样化发展 七、“私学”中的武术教育 八、以武术为营生方式的出现 九、导引养生术的出现 十、有关武术的著述 十一、春秋战国武术兴起的特点思考题返回 继续 退出一、武术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1、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2、铜矿的开采和矿石的冶炼达到空前的规模,出现铁兵器,兵器的种类和性能都发展了新的变化3、战争规模的扩大,车战向步骑战过渡,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都发展了变化,弩已普遍装备

2、了步兵。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二、剑道的鼎盛 1、剑的制造精良,出现众多名剑。 2、击剑活动相当普及。 3、佩剑之风很盛,不仅军士佩剑,官吏、庶民均喜佩剑。4、剑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剑术理论的发展。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1、剑的制造 吴越是剑首行发展的地方。近年来,在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吴王光剑”、“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句剑”等皆完好如新,锋刃锋利,制工精美,反映了吴越工匠铸剑的高超水平。吴越之名剑有鱼肠、属镂、湛卢、豪曹、步光、龙渊、工布等。以其铸剑而闻名天世者有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当时名剑绝非吴越仅有,各国都很注重剑的制造。 下一章节

3、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吴王光剑吴王光剑吴王光剑 舂秋舂秋 19741974年庐江县汤池镇出土年庐江县汤池镇出土 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公社边岗大队开挖水渠时,在距地面一米多深处,发现吴王光剑一把。剑长54厘米,无锈、有光泽。茎(剑柄)做椭圆柱形,上有两道箍棱,剑首出土时被毁损,剑格较宽厚,上有镶嵌绿松石花纹,绿松石已脱落。近格处错金铭文为:“攻吾王光自作用剑,恒余以至克战多功”。(参见文物杂志1986年第2期)在已发现在古剑中铭文最多。当时吴国的古铜兵器其精良冠绝天下,这把吴王光剑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吴王夫差剑

4、据目前所知,传世或出土的吴王夫差剑共有六把,内地存有五把,最早的一把传为河南辉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也藏有一把。其余三把分别于六七十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洛阳及湖北襄阳,目前所藏不详。第六把即为台湾古越阁所藏,购自香港。六把剑的铭文内容相同,字型结构各异,但只有古越阁所藏保存完好,器型外貌也以此剑为最精。 (左图为:台湾古越台湾古越阁藏吴王夫差剑阁藏吴王夫差剑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越王勾践剑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号楚国贵族墓(距春秋时代楚国别都纪南城故址七公里)。青铜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

5、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绳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越王州句剑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越王州句复合剑-此剑是迄今发现的越王州句剑中,唯一用复合技术铸造的一件,被誉为诸越王州句剑之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一级文物。越王州句,乃勾践之曾孙,在位长达30余年,为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之君

6、王。本剑重要价值有二:(一)复合铸剑技术。此为秦汉时已失传之工艺科技。剑之中脊及两从由不同成分之青铜嵌铸而成。中脊含锡量较低,故硬度低而韧性高,使剑不易折断;两从含锡量较高,故硬度高,可提高杀伤力;(二)剑格铸有鸟篆铭文14字。正面六字已有定论,为“戉(越)王州句州句”;背面八字为“之用佥(剑),唯余土(逶)邗”(意为越王州句所用之剑,从越国斜行才能到达邗地,即邗地当时还未被越国占领)。但目前学界尚无定论。2、击剑活动相当普及 当时不仅有大量依附于贵族、官僚为生的剑士,而且有专以传授剑法为业的武术家。“赵文王喜剑,剑士三千余人”(庄子)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3、佩剑之风很

7、盛,不仅军士佩剑,官吏、庶民均喜佩剑。 秦始皇正是由于佩剑,在荆轲刺其之时,才免于一死。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 4、剑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剑术理论的发展。 庄子说剑越女论剑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庄子说剑 见庄子亦称南华经“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讲的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斗剑战术。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越女论剑 见吴越春秋 “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刚如之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压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

8、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峭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女”的剑术理论,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矛盾的辩证关系,把机动灵活、变化莫测、出奇制胜等战术要素讲得非常深透,说明当时剑术确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剑术理论已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来阐述和解释剑法的变化规律。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三、重视、提倡“拳勇”、“技击” 、“手搏” 1、历史背景 2、史书记载 3、手搏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 1、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参加战争人数从多,所以士

9、兵体质强弱与技能高低往往成为军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当时,各国诸侯大都崇尚武功,为了适应作战需要,各国对士卒都加以训练,主要是锻炼胆量、体力、拳脚。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2、史书记载 汉书艺文志载:“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管子治齐尚拳术,后来孙膑到齐国又提倡拳术,所以战国时齐人独以技击著名魏国创立了选拔武卒制度,要求武卒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战斗技能秦兵叫锐士,秦国非常重要选拔有拳勇的人(有而不报,就是埋没人才,要给予惩罚),练兵内容除技击还有投石、超矩、角力的训练。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3、手搏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凡六篇。手搏被

10、班固收在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家。班固对“兵技巧”的解释是:“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据此,手搏当属“习手足”之类,足见手搏六篇是汉以前关于徒手搏斗技术的专门著作,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拳术的书。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四、文武分途古代的士,是低级的贵族,统指武士,他们既有统驾平民的权利,也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士内容日益增多,又不能废武事,于是文武兼包之逐渐分途为二:专文者为儒,专武者为侠。“文武分途”自战国至西汉大约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文武分途后,文人轻武,武人不文。专门从事武事的人,对原有武术技术的提高虽

11、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又由于文化限制,能够留传后世的技术文字记载不多,武术技术多靠“口传身授”往下传,以致造成不少精微奥妙随人而忘。不懂武者,对武术中的攻防技术无法确切地加以记录,或有述其妙者又不能解其术,此乃武术发展中一大憾事。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五、从“相搏”看比赛的雏形拳术自古以来受到重视,因为它是掌握其它兵器的基础。当时,拳术水平的高低,要通过相搏这一形式的比赛来衡量。相搏时,拳打脚踢,连摔带拿,凡以巧斗力制服对方就算得胜。庄子人间世谓“且以巧斗力者,始手阳,常卒手阴,泰至则多奇巧”便记叙了这种情况。为了使武艺得到交流,每年春秋两季,天下武艺高强的人还要云集一

12、起进行较量。相搏成为比赛的一种形式,表明当时拳术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六、武器向多样化发展在这个时期,除铜兵器外,兵器逐步由铜制向铁制过渡。 1、剑、戈、矛、戟、殳、弓、矢,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兵器。(匕首) 2、养由基和飞卫具有百步穿杨之术;纪昌学射苦练基本功。 春秋战国开始出现机弩,最早出现于楚国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剑(青铜双剑)战国击刺短兵械。剑长分别为29.6厘米,29.8厘米。鞘长28厘米,鞘宽13.7厘米。剑为柳叶形,无格,无首,脊背平凸,基部正中有两圆穿。鞘 身饿蟠螭卷云纹。据载,古代巴人擅长掷剑,此剑可能

13、为古代巴人用作投掷的击刺器械(1973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卫体的短兵器(匕首) 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左图为:战国青铜匕首)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矛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 (左图:吴王夫差矛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

14、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戈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左图为秦代“中阳”铭文戈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戟(三戈青铜戟)三戈青铜戟战国,钩刺兵械。连木必25厘米,刺长15.3厘米,樽长4厘米。戟尖端为矛刺

15、,两面刀,中脊凸棱。矛刺下装有三戈形戟头,中脊凸棱,阑侧四穿。(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殳(铜殳)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殳是一种锤击武器,本为战车上的五兵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弓弩、戟、矛、戈等成为作战的主要兵器,殳只作为一种仪卫的兵器。均为圆筒形,首呈三角锥状,长约105厘米,径2.3-3厘米, 深89厘米,用以装柄。此殳为一种有棱无刃、安装长柄 的仪仗兵器。七、“私学”中的武术教育我国私人讲学的风气由孔子正式开始的。孔子本人不仅知兵,其教育内容中也有射、御之术。他的学生有若、子路等都会武艺。此外,墨子的思想及教育

16、活动中,也有大量的武术内容。墨子曾对楚王说:“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此证墨子的学生多精于武事。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八、以武术为营生方式的出现春秋战国之时,形成了以武技为营生手段的阶层。 1、广收门徒,传授武术技能及受聘于军之教者。2、依靠其勇力、武技依附贵族、富门为生的人。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九、导引养生术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养生之法有四类:1、行气法,此时气功已很流行2、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保健医疗体操3、“虚无恬淡”的养神长生之道。庄子4、注意饮食起居、情绪变化以及依时令养生。

17、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十、有关武术的著述1、孙子兵法与武术 2、庄子说剑3、吴越春秋.越女论剑4、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等专著失传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1、孙子兵法与武术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孙武兵法。中国古代军事名著。春秋末年孙武著。孙子兵法本文“十三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中朴素的军事哲学思想、谨慎的战略思想和灵活的战术思想,对武术格斗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兵之情主速”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8、后人发,先人至”;“诱敌上当”;以及“说道十二法”等,皆被拳家作为搏斗的基本法则。军事武艺与武术同有技击性的特征,因而它们在技击之术、战略战术思想上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军事与武术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一个复杂而又精深的历史现象。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知彼知己”“知己知彼”,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这一指导战争的最为重要的原则被直接汲取为武术技击的指导思想。如王宗兵太极拳论强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要诀指出“以己粘人,必须知人”,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是也谈到“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因此“知己知彼”是武术技击取胜之先决条件,也是军事理论应用于武术实践的

19、典范。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兵之情主速” 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是说明用兵的关键在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武林中交手之理与军事上用兵之道相通,速度在武术技击中同样重要。孙子的“兵情主速”的思想,在武术中有极其广泛的运用。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指出,两军作战,要避开敌军的锐盛之气,待敌军气势衰懈再出兵进击。如“后发制人”;斜力击直力;在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给予打击。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诱敌上当” “诱敌上当”孙子提出

20、:“兵者,诡道也”为避敌锋芒而制胜,诡诈之道是兵法的一条普遍规律,在武术技击上的运用多为诱敌上当。中国武术众多的拳种中,有不少迷惑对方的招式技法,如把自己的长处隐蔽起来,而故意露出短处或破绽来引诱敌手犯错误。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2、庄子说剑 “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讲的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斗剑战术。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3、吴越春秋.越女论剑越女论剑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4、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等专著失传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十一、春秋战国武术兴起的特点1、受频繁战争的影响,武术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并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武术的项目逐步增多。2、武术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出现了不少技艺很高的武术家、武术理论家。3、出现了一批武术专著,不少兵书、史书、政论书也有论述。武术开始成为我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明显的体育特征。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思考题 1、试述;“文武分途”对武术发展的影响。2、试述孙子兵法对武术技战术思想的影响。 下一章节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