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8089077 上传时间:2024-08-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展教育学教育学教学目标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识记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与教育的基本关系。关系。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关系。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虎妈战歌虎妈战歌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孩子的学术成就很重要,“ “全优生全优生” ”是基本要求是基本要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打是亲、骂是爱,孩子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的前途比自尊心更重要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我吃盐比你吃米多,为孩子好就替他们做对的孩子好就替他们

2、做对的选择选择“十不准十不准”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小朋友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自己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成绩拿不到A;不准除体育和戏剧外,每科拿不到第一名;不准学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乐器;不准不学钢琴或小提琴。中美孩子的比较中美孩子的比较OECD“学生基础能力国际测评项目”SAT加州大学麻省理工(MIT)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

3、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或管理2.利用经济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教育的领导3.以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的分配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国学、乡学国学、乡学阶级社会 封建社会 六学二馆、东宫三师六学二馆、东宫三师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政治制度,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政治制度,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原始社会 氏族

4、成员奴隶社会 勇士封建社会 “明人伦”的士大夫资本主义社会 政治家、科学家、工人社会主义社会 接班人(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独立教育独立教育经费独立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学术与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响(一)教育为政经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古代社会官吏近代社会统治人才现代社会政治人才 管理人才(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宣传思想的有效阵地学校 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三)教育可以影响民主进程一个国家

5、的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该国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3.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初等教育初等教育第二次工业革

6、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初级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高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 信息革命信息革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分配结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民工权益民工权益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

7、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课程内容改革教学设备更新古代社会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内容及其贫乏个别教学、口耳相传、单向授受近代社会近代社会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动物学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空间科学、新能源、新材料、通信幻灯机、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机、计算机、网络(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落后落后超前超前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美舒尔茨(Schultz)创建时间:1960年核心概念:“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通过教育、培训

8、、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 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力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专业迁移教育等形式。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双重效应双重效应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补充:补充:一、筛选理论:筛选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人的生产力的观点,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一个手段。教育是一个标识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已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

9、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文凭理论”二、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的论断,认为劳动力市场理论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个不同部分组成。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个人的生产力本身并不相关,一个人的工资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而这又与他的诸如性别、年龄、种族及教育程度有显著关系。三、社会化理论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补充完)(二)教育对生产力影响作用的实现1.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2.

10、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技创新决定科技创新决定价值价值各国对各国对iPhoneiPhone手机价值的贡献率手机价值的贡献率iPhone手机的制造方富士康对每台iPhone手机价值的贡献率仅为3.6%,即6.5美元。如果美国贡献的零部件价值被计算进去,在iPhone上美国将会出现4810万美元的贸易顺差,也就是中国的贸易逆差。 现代教育的人口控制功能现代教育的人口控制功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有利于人口流动有利于人口流动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受教育程度

11、与人口出生率成反比经济上的控制 抚养费用育龄妇女 职业女性、知识女性提高生育认识 计划生育、环保、节能改变生育观念 自我价值、生活幸福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 身体素质 优生优育人口素质人口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人口结构合理化人口结构合理化性别结构 重男轻女城乡结构 农转非职业结构 社会分工教育程度与教育程度与迁移成正相关迁移成正相关城乡之间流动国家之间流动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与教育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2、 (一)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水平决定了知识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二)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出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独立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三)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实现了教育的个性化。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能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现代教育的再生产科学技术是在中小学中的基础学科的教学中进行的。(二)教育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现代教育创造新的科学技术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中的尖端专业和学科

13、中进行的。(三)教育创造新的生产力现代生产现代生产现代教育现代教育现代科技现代科技生产力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三、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金字塔金字塔平等平等 筛选制度筛选制度兴趣选择兴趣选择年龄年龄跨跨/ /无年龄无年龄 时空限制时空限制跨时空跨时空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教育与文化文化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二、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三、学生文化三、学生文化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

14、思想道德、科学、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培养规格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内容文化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强大的教育力量(二)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选择和整理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二、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环境、设施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校风三、学生文化三、学生文化影响学生文化形成的因素学

15、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的特性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组织组织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2010-20202010-2020年)年)教育的方针和路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国办发国办发201020104848号号教育的法律法规教育者的培养和任用本章知识本章知识要点要点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它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

16、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它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学要的人才;2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它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17、(1)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2)创建时间:1960年 (3)核心概念: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4)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

18、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 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

19、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的构成:校园文化的构成:(1)学校物质文化(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3)学校精神文化(4)学校各种亚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校风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