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7292493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1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目录一、沪科版物理全套教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三章 声的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第 四 章 多 彩 的 光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第 六 章 力 与 运 动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第 八 章 压 强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第 九 章 机 械 与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第 十 章 小粒子和大宇宙.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第十五章 从测算电费说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27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第十九章

10、 材料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第二十章 能量和能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二、重点难点释疑.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1-1走进神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1-2探索之路.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2-1动与静.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02-3快与慢.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0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0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03-2乐音与噪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03-3超声与次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04-1光的传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04-2光的反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04-3光的折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04-4光的色散.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0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4-6眼睛与视力矫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4-7神奇的“ 眼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05-1 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05-2 怎样描述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0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 . . . . .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05-4来自地球的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05-5摩擦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 6 - 2 力的合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6-3二力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07-1 质 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0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0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07-4阿基米德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07-5物体的浮与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8-1 压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8-2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8-3空气的“ 力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08-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 . . . . . . . . . . . . . . . . . . .410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09-2滑轮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 . . . . . . . 4209-3做功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09-4做功的快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4209-5提高机械的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09-6合理利用机械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 . . . . 4310-1走进微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10-2看不见的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 . . . . 4310-3探索宇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11-1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33、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12-1温度与内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 . . .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12-3内燃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13-1电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13-2让电灯发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13-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 . . . . . . . . . . . . . . . . . . .4813-5测量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14-1电阻与变阻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 . . . . . . . . . . . . . . . . . . . 4814-2欧姆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14-3家庭电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15-1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15-2电流做功的快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 . . . 5015-3测量电功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16-1磁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 . . . . .5116-2电流的磁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16-3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 5217-1电能的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17-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 .

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18-1感受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18-2让信息飞起来.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18-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19-1我们周围的材料. . . . . . . . . . . . . . .

4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19-2半导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19-3探索新材料. . . . . . . . . . . . . . . .

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20-2能源与社会. . . . . . . . . . . . . . . . . . .

4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20-3开发新能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三、物理基础知识识记题. . . . . . . . . . . . . . . . .

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一、沪科版物理全套教材分析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1 . 注重学生的发展,改革学科本位的观念。2 .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 .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 .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

50、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章 概 述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材中体现 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具体要求等,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构

51、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以 及 从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课程的功能,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本章有三节: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图景,这些神奇来自自然,非凡而震

52、撼人心;这些神奇来自生活,平凡而充满智慧!面对这些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上。而后来的物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物理知识,而且还为人们留下了 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结构图:本章以典型事例突出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本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而且与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

53、学、科技史等内容有关,同时还涉及了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有关科学技术内容。本章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本章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等。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2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3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4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5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6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

54、识。7 .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内容O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0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O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全章概 述本章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本章分为四节。第 一 节 “ 动与静”,主要内容包

55、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第二节 为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 通 过 “ 信息窗”、“ 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第 三 节 “ 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第 四 节 “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的

56、基本思路为:1 .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使学生能认识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运动,自然界以多种形式展现着物质的运动。2 .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探究运动。编者力图根据上述基本思路进行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使学生在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介绍物理科学描述、探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基于上述基本思路进行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描述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

57、法。通过对时间、长度测量的学习,掌握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5 .以培养学生收集证据的能力为重点设计科学探究课题。本章内容结构图:第三章声的世界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3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内容O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O 了解乐音的特性。O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O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全章概 述1 . 本章要求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 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

58、了与声有关的常识。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 是 对 于 “ 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试验稿) 的基本理念之一 “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

59、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

60、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 普) 资料 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2 .本章编写思路“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试验稿) 基本理念之一。为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意义,教材第一节设计为科学操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人们在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用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不能圆满解释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发

61、声物体发声时的状况,提出对产生声音原因的看法后,先用实验进行研究,进而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实,最后得出产生声音原因的结论。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到这种认识的过程,同时注意学生对各种现象和结论的表述能力。3 .本章内容结构图:第四章多彩的光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2 . 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 .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4 .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科学内容O 通过实验,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O 通过

6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O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全章 概 述1 . 本章基本要求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成

63、像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J, 一 泛 的应用。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要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并能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视力的矫正等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有关光的传播、凸透镜成像等基本上都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光的反射、折射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由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做好各项实验,充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将要经历多方面的实验操作。完成实验并不是该教材编写的全部目的。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需要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应该记录什么、经过分析得出怎样的结论、别人

64、的结论又是怎样的等这一系列过程,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问题、确定了探究的目的,就必须制定针对探究目的的探究计戈U。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所以,在 “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还要使学生初步学习制定探究计划、选择探究器材的方法和依据。要使学生在制定探究计划中了解加油站中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另外,要鼓励学生进行收集资料、 社区调查等活动,并注意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

65、是,涉及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这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本章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2 .本章编写思路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

66、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在学习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环节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3 .本章内容结构图: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67、.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2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3 .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内容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本章概述L 本章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本 章 在 “ 知识与技能方面”,是 让 学 生 “ 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是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 出 “ 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介绍在探究过

68、程中“ 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 交流与讨论”、 “ 实验探究”过程中,渗透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 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 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增强学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2 .编写思路本章章名叫“ 熟悉而陌生的力”。其 中 的 “ 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 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 熟悉”的。 “ 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教材希望从“ 熟悉”人手,

69、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 “ 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 熟悉”。根据这个思路,本章首先依据“ 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 第一节) 。 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 力的三要素) 和力的示意图( 第二节) 。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别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三节内容各有其突出点:第三节弹力。突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第四节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五节则突出实验探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介绍摩擦力在

70、生活生产中的诸多表现,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 体 现 “ 从物理走向社会”。本章引导学生跨人力学世界的大门。直接为第六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第七章浮力、第八章机械功的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本章的许多实验都是学生用身边物品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本章教学中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制作、小实验,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琏的习惯。3 .本章内容结构图常见的三种力实验舞究耦动摩演力的大小和 哪 笠 因第六章力与运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2 .能对收集

71、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3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4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5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 .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内容O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O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本章概述1 .基本要求本章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本 章 在 “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师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在 “ 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 悟 “ 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同时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述牛顿第

72、一定律,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2 .本章编写思路因为本章着力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所以在设置上就力求体现“ 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怎样? ”的思路。第 一 节 “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73、,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 力的合成”关注的问题;第 三 节 “ 力的平衡”体现的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本章的这三节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参与,获取“ 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 科学探究一 一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推理的结果; “ 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 力的平衡”要求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随着对本章的深入学习:让学生逐步体会

74、标准中 关 于 “ 分析与论证”的要求。3 .全章内容结构图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2 .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3 .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4 .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5 . 有团队精神。6 .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科学内容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0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

75、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全 章 概 述1 . 本章基本要求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

76、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质量、密度、浮力三个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同时还涉及到三个概念,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均不可能离开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学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与假设方法、实验方法等。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

77、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2 . 本章编写思路本章内容围绕质量、密度、浮力三个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两个规律展开。重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作了加强。如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物质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在这些探究中有的相对完整地层现了 标准中提出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有的则重点展现如何进行猜想与假设或怎样来制定计划。教材中还对“ 交流与合作”和 “ 评估与反思”两个探究环节专门作了探究点拨,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完成这两个探究环节。此外,全章内容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上也作了适度加

78、强,如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认识密度的意义;用实验归纳的方法认识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约等方法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索取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3 . 本章内容结构图:第 八 章 压 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2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3 .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4 .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5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 .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科学内容O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

79、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O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全章概 述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液体压强是本章的难点。 “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训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 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

80、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如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还包括压强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用实验教学验证。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第九章机械与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

81、究结果的意识。2 .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3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4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5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内容0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O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O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O理解机械效率。O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全章概 述1 .本章基本要求:小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与滑轮( 定滑轮、动滑轮

82、、滑轮组) ,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与势能;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机械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到的技能有:杠杆与滑轮的合理使用。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目的;其实质是能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不同种类的滑轮,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省力、或者方便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目的。这里既涉及到了知识也包含了技能,或者是用这方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发生的有关简单机械运动的现象、同时还要能初步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机械功和功率概念的由来。

83、并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还要能从实例中把做功的过程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结合起来思考,尤其是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念的确立,要求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总之,无论是概念。还是规律均要与生活、生产劳动实际结合起来去认识、理解、应用、发现、提问、乃至创新。这些都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内容。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 在上述的三个基本的学习过程中, 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

84、科学抽象建立概念的方法如“ 杠杆 ”、 “ 能”、 “ 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乘积的方法建立概念如“ 功 ”;比较的方法建立概念如“ 功率”和 “ 机械效率”等。实验探究的方法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认识定滑轮、动滑轮以滑轮组使用的功能;认识某种机械的效率不是恒定的,且不可能大于或等于1 ;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的过程;初步确立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与守恒的思想。本章内容还要通过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确立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情感,使他们知道物理科学不完全是少数科学家的贡献,其中有许多东西都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的发现与总结。例如功

85、的概念,杠杆与滑轮的使用,均出于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此外,在帮助学生初步确立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与观点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尝试去用这种思想与观点去分析物理现象。2 .本章编写思路本章的编写特点是,较突出地体现了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多样化这一基本教育理念。例如,课本在体现“ 课程目标”和 “ 内容标准”的形式上就是多样化的,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 1 )列举日常生活、 生产劳动中的一些事例, 结合图示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例如,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通过课本图8 1和 图8 2示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器具,让学生通过视图想想这些器具的使用,从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而建立杠杆的

86、概念,认识力臂的意义,明确这些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最终达到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的目的。又例如,通过课本图8 2 3和 图8 2 4示出两位同学均从一楼搬运物体到三楼上的两种情景,要求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定,谁做的功最快,从而自然地引出功率的概念。还例如,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课本图8 2 0示出做功与不做功的情景,要求学生从中归纳出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列举事例并图示,结合实验探究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例如,对于定滑轮,一方面通过课本图8 T 1示出定滑轮的应用,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参照课本图8 -1 2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发

87、现定滑轮的特点和功能。( 3 )用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方式呈现课程标准与内容标准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本 通 过 “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 析 判 断 、讨论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操作,并得出结论。总之,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等基本理念。希望教师能认真吸纳这些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本章内容是从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出发,引出机械效率等概念,最后用合理利用机械能来结束本章的内容。3 .本章内容结构图:第十章小粒子和大宇宙科学内容: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88、。2 .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 .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 .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6 .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全章 概 述1 . 本章内容结构图如下所示:2.本章要求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

89、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本章教材在呈现物理知识的同时,将人类探索微观、宇宙的过程展现出来,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本章教材的重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

90、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本章教材的难点是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探索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 走进微观”、第三节“ 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其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1)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以不同的文献资料向学生展示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真实画卷,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基本构成。(2)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运

91、动及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这种设计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知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的运动情况。(3)通过实验探索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特性的认识, 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用实验来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3 .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 .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5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 .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

92、律的过程。7 .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8 .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科学内容O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0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O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O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O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93、从 水 之 道做起11 f雾看I全 章 概 述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教材按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

94、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在8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学生尚不熟悉,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第十二章内能

95、与热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2 .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3 .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 . 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科学内容O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O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O 了解热量的概念。O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O认识内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O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全

96、章 概 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中关于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于物体的内能,因限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只需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也只需通过生活事例和简单实验,归纳出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知道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

97、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 “ 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

98、,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因为温度是一切热过程的表观现象,又是生活中的最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一,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即已接触了关于物体温度的概念、知道了常用温度单位摄氏温标及其定标方法,在第9 章中也已初步研究物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所以有关温度的一些知识与技能( 如温度计的使用等) 对学生是不陌生的,故将温度作为本章的起点。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因为内能与分子的热运动相关,而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紧密相联,

99、故将内能的概念的建立放在温度之后,并用与机械能作类比的方式来建立,限于初中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改变内能的途径是通过生活事例与实验分析来认识的。热量是内能变化的量度,将其安排在内能后面作为第一节的第三段标的内容。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第十三章了解电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2 .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3 . 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内容O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O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全章 概 述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

100、能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电路、电流、电压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学会连接电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方法,了解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电流的通路、开路、断路,能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等知识。在科学探究素质培养方面,本章安排了六个实验探究,主要是想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记录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和在实验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到“ 猜想与假设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f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101、和能力。本章重点是电路的知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由假设猜想到制定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根据上述思路,本章分为五节。第 一 节 “ 电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电与我们的生活、两种电荷,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加油站等栏目介绍了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验电器等知识。第 二 节 “ 让电灯发光”,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等三小节,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流的形成、电路的通路、开路、断路,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和电路图。第 三 节 “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第 四 节 “ 科学探索:串

102、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主要介绍电流的概念、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第 五 节 “ 测量电压”,主要内容包括电压的概念、用电压表测电压,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知识等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2 . 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3 .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4 .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5 .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6 . 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内容O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O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电

103、 网 卜| 痴而R竟卜J靖酊电瞅的瓦晟_ _ k I -通过于i赛 存 忸 即刎定廿挑, 该计支里施 必 徵 . =嫉用度用变累祛探窕M思一慢克时区构造用摄芨| 隹用便期庶包阳麓大小、转催K度 、 眼K制租. 好越布共猱在靖典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电篦勺理卷国鬣甘登- - - - - - - -史勇从展鼎一评拔就正的其学分把过喙. 李习控制酬曳今、 窗摊分幅年科堂克能力淮文? 凝遭用伏突跣利 黑司电期定时. 电电能成正比、生电屉电时, 电汉与电阻虎场. 忙.依衣茶果里场用他家嵯也痛| - - - - - -1j 丧发家鹿娥Iflg司保金用电家庭电整中第 醉施电察故i r | 食用睢电工其静电笔亲金用

104、电常识|糅或至咎部分布用全 章 概 述根据课程标准, 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 学会使用常见的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常识。在科学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 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并向学生介绍用“ 图线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加

105、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本章在内容组织上。将 “ 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始终。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对比在教学时应予足够的注意。内容编写还注重了 “ 呈现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如对于安全用电常识,列举日常生活的一些示例并结合图示展现教学内容,而对于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则以完成科学探索的全过程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对于家庭电路的内容则以具体观察家庭电路事例并结合图示、实验探索来展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 “ 从生活走向物理,

106、 从物理走向社会”、 “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根据上述思路,全章共分三节。第 一 节 “ 电阻和变阻器”,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通过信息窗介绍儿种家庭用电器的电阻值和不同材料电阻值的比较等内容。第 二 节 “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主要内容分为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和欧姆定律两部分。 其 中 “ 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按科学探究的程序来展现的,力图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第 三 节 “ 家庭用电”,主要内容包括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本章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学习和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一些科学探究方

107、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经历探究过程中“ 评估与反思”、 “ 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强化参加这两个环节的具体体验。第十五章从测算电费说起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2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3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4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5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6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7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内容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0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O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全章

108、概 述本章的编写思路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功率的。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怎样测算家庭电费的话题切入课题,首先认识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另一方面,由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这思路引出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定性得出电流做功跟电流、电压、时间都有关。第 二 节 “ 电流做功的快慢”则由8年级所学过的机械功率的知识来定义电功率。再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电功率的表达式。接着介绍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第 三 节 “ 测量电功率”,安排的是学生分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再一次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电功率知识

109、的理解。本章的知识内容是重要的,涉及到电阻、电流、电压、欧姆定律、内能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又较集中的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有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即 “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 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结合本章教材的编排, 在教学实践中, 尤其要注重“ 制定计划”、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 交流与合作”诸环节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110、。2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3 .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科学内容O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O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全章 概 述本章内容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有磁体( 磁极、磁化) ,磁场,磁场的方向,磁感应线,电流的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涉及到的技能有电磁铁的应用。本章从生活中磁体的广泛应用谈起,引入磁场、电流的磁场等概念,让学生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最后,通过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本章教材的编写

111、特点是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编写理念,从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概念,通过磁场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磁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认织和 蟀 磁 场 |徽的妙用埴 过 程 索 、过 沧r解歌建在生洛中的广迂瞬娟磁场通过实腾探究悻骚碓场的存存并知道牌下内容电通的噌场却期息斯怦室囊并辐道以下内内螺縻对电饵的作用建 国 科 学 探 究 过3 .知道磁场财电港有力的伟尼有力的碰烯的方间薇埔豺电瓶的作用力力阀宣源电肺机鳖构摩现磁喔应- 1一匍西螺

112、媒管督第一土找电流的盛冬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2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3 .在合作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4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5 .有团队精神。6 . 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科学内容0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O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全章 概 述本章首先从能量的观点认识电源,也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知道电源的作用。电池是学生熟悉的,但五光十色的电池也是学生陌生的。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电池部分主要介绍了干电池,也讲了蓄电池,但都只简要叙述了它们的电压,原理也只讲了它们是

113、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要先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装置,并不涉及电化原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用太阳电池和燃料电池作为新型电池的代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用发电机发电则是电源的另一重要类型,课本中也是从能源( 动力源) 角度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发电,不涉及具体的发电机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接触社会和进一步发展作一些准备。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联系的重要一环,而且是目前各类发电机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成员。在本章中电磁感应现象不仅是作为知识,特别是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将不仅对电磁感应现象有初步的认识,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初

114、步了解发电机的简单原理,特别是体会到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一些触手可及的地方的应用,减小对物理学的神秘感。通过科学探究导体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生将在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初步的体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业,与社会的融合方面作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不需要从电路原理方面进行认识。本章的教学建议用3课时,主要的教学手段建议用阅读课本、查找相关资料、实 验 ( 演示和随堂教学实验)以及讨论与交流等方式。学生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应能意识到电源对能量的转化作用,能在日常生活中理会到以电磁应现象作主要工作原理的具体事例。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第十

115、八章走进信息时代科学内容O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O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O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全章概述本章包括感受信息、 让信息飞起来、 踏上信息之路三节内容。 涉及科学内容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光、电和磁。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波长是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教学中要注意阐述,以机械波为例,以横波为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明确波长的物理意义。波长、频率和波速的

116、关系属于知道的水平,能够进行最简单的计算即可。电磁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波传播信息时,具有携载信息的作用,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携载的信息容量越大。“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联系实际进行“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条标准,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机联系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现代物理思想的启迪,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初步认识,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第一节从古至今,介绍了信息的记录、传播的方式。第二节介绍了电磁波。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第三节踏

117、上信息之路,介绍信息高速公路的物质基础、传输光的介质:光纤,电话系统的网络;因特网,本章的科学内容重点在第二节,全章三节内容,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本章教学,切忌教师- 讲到底,一定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逐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作用,逐步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应用科学技术。同时,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前沿,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走进信息时代侪息傕播和记录古代的竹防.现代的图书、 报 等舐质印刷品和坨盘等电子出版趣,电概、 广播、 电报, 卷塔、 四卷同等通信方式篇是信息传播律 载体1

118、电罐液实力信息的无线传猫.使信息传播速度接近光速.电信网络由微流通侑一卫展通传、移动通僖等光是两频电藤波 据裁信总量大,光舒通倩殖应于逑电禽作输大量信息。因特网全域蔻国内网晶化地变双r信息的高速共拿.第十九章材料世界科学内容o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o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O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O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全章 概 述本章教材是 标准中 “ 科学内容”的 “ 物质”一级主题

119、版块中二级主题的第四部分内容的载体,本章分“ 我们周围的材料”、 “ 半导体”、 “ 探索新材料”三节,其内容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中,我国在现代科技的“ 三大支柱”“ 科技、能源、信息科学”; “ 三大前沿阵地”“ 基本粒子、天体演化、生命起源”的重大科技领域方面经过5 0多年的艰苦奋斗都已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尤其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 超导热”中,我国对超导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跟美、日并居前列,并且两度领先。教学中应注意拨动德育的主弦律渗 透 “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根据课程“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教材从身边引导学生认识形形色色的材料,让

120、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消除那种“ 物理= 公式+ 解题”的恐惧感,对物理学产生亲近感。 同时本章教材还体现了前瞻性, 介绍了半导体材料及其探索中的新材料超导及纳米材料。教学中应该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本章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讲多少知识,对涉及到的新名词术语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轻松感,尽量让他们“ 看一看”、 “ 见一见”,开阔眼界。教学中注意体现本章教材内容的“ 三性 ”特点,即 “ 生活常识性”、 “ 科学探究性”,“ 德育渗透性”。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材料半 导 病 耐常 见 而 用 探索新忖料对赛施捕建归纳对裁据描述归纳走倒新探索之踣工材料的导酊,1 1即!制甥

121、理性能工材料与社会鬓屣上超导材料第米材料工牛*的应用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科学内容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O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O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O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嫄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O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O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O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全章概述

12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它广泛渗透在各门学科中,并和各种产业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本章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内容涉及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能量和能源的基本常识并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是本章教学的主要目标。本章教材编写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为“ 能量”,第二条线索为“ 能源”,内容分为三节。第 一 节 “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 以 “ 能量”为线索,主要内容

123、是介绍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突出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二节与第三节是以“ 能源”为线索。第 二 节 “ 能源与社会”从自然界的能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能源与环境三个方面让学生了解,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何解决能源供需矛盾以及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遇到的又一难题。第 三 节 “ 开发新能源”便是在第二节提出的问题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要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有关环境问题

124、的根本途径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且新能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 清洁”和 “ 可再生”。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能最与能源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源与社会潴量的转招与转化转化实眸探锯:雀电购用熊量守恒定律及座自 然 界 的 般 都 一不tff再生能源有限能 源 的 .卬 发 利 用 一 推 动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解 语 封 境 一 能 源 的 阡 表利 用 造 成r环 境 汴 柒 和 生 布膝坏能源阿崎解决:开发新太阳修掖能隹他新能源二、重点难点释疑01-1走进神奇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难点: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释疑知识点: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

125、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01-2探索之路重点: 了解科学家对神奇探索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难点: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点: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及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难点:了解科学探究主要环节。02-1动与静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在研究机械运动中选择的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释疑:释疑知识点: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分清研究

126、对象和参照物。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改变,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改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研究对象相对于一参照物运动,相对于另一参照物静止,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0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重点: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会正确用手表或停表测时间。难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释疑知识点:走两步的距离大约1 m ,一挂约1dm ,中指指甲的宽度1cm ,把1cm分 成10份,每一份1m m ,慢一点数一个数为1 s ,数60个数为Imin。02-3快与慢重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难点:对速度概念及单位的理解释疑知识点:1 . 一 个物体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任何一

127、段时间、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时刻速度是不变的。2 . 速度单位是由长度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 进行速度换算时,可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进行换算后,再进行计算。3 . 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对应同一过程。0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难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释疑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0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难点:如何从II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128、,用恰当的语言或文字进行表述。释疑知识点:例 1 .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为什么? 解析 :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当用槌敲锣时,引起锣的振动。由此产生了声音,当用手按住锣面时,锣的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了。例 2 . 宇航员在太空如何进行交流? 解析 :在太空是真空状态,要想进行交流必须有介质传播声音。因此可以找固体介质。答案:可以用无线电话,可以用木棍手拉手,可以把身体紧靠在 起等。03-2乐音与噪声重点: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征一响度、音调、音色,了解防治噪音的途径。难点:准确描述响度和音调。03-3超声与次声重点:超声与次声的概念。难点:超声的应用,次声的破

129、坏性。04-1光的传播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难点: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性质解释常见现象。释疑知识点:例 1. 要使眼睛看到一个物体()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和眼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C.一定有光线射入眼睛 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解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能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本身是光源, 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眼或者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该物体把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就看到该物体了。答案: C例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的传播速度是3.0Xl( ) 8m/sC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130、 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是真空中传播最快的速度是3.0X108m/s , 区别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答案:C04-2光的反射重点: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会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特点。释疑知识点:1 .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 .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与像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131、04-3光的折射重点:能从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属于折射的现象。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04-4光的色散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的。难点: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释疑: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白光也可以分解成以上七种颜色的光。光的“ 三基色” 是红、绿、蓝,颜料的“ 三原色 是红、黄、蓝。0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重点: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工作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释疑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1 .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距fv2f;2 . 当

132、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v=2f;3 . 当fu2f;4 . 当u=f时,不成像例 1.一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在光屏口能接到一个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12.5cm B. 50cm C. 30cm D. 15cm 解析能在屏上成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物体应在I 倍焦距和2 倍焦距之间,即:fu2f,由此不等式可知:f25cm ,得 f12.5cm ,即:焦距可能在 12.5cm-25cm 之间。答案:D例 2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

133、在光屏上出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实像 D. 得不到实像 解析 : 当 fu2f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时v 2 f,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到像的性质。答案:B04-6眼睛与视力矫正重点: 眼睛简单构造及眼睛视物基本原理。难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释疑知识点:例 题 1 . 人 眼 的 晶 状 体 相 当 于 ,物 体 经 晶 状 体 在 视 网 膜 上 成 的 是 、的像。 解析 : 人眼的简单结构分为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人眼看到的物体是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该像是缩小倒

134、立的实像。答案:凸透镜;倒立;缩小;实例题2 . 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在这三种情况中眼睛的晶状体最厚的是(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 D、一样厚 解析 : 正常人看物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像成在了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变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答案:A04-7神奇的“ 眼睛”重点: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用途。难点: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生活中使用方法。释疑知识点:照相机是利用u 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幻灯机是利用fu2f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像这一原理工作的;放大镜是利用uL2, F1F2,省力但

135、费距离;当 L1F2,费力但省距离:当 L1=L2时,F=F24 .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5 .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09-2滑轮的应用重点: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难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原理。释疑知识点:i . 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 . 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 .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以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计算拉力的方法:设绳子的根数为n ,则释疑难点:本书易错点有两处: 一是判断滑轮组的省力和组

136、装情况;二是动滑轮的个数变化时易出错。09-3做功了吗?重点:怎样才算做功。难点:怎样才算做功。释疑知识点:1 .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2 . 应用W=FS进行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 公 式 中 的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是物体在力F 作用下通过的距离。 公 式 中 的 F 是使物体沿着力F 方向移动S 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09-4做功的快慢重点: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释疑知识点:1

137、 . 功率反映了物体做功的快慢,是由时间和功两个因素决定的。2 . 公式,是指平均功率,即在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09-5提高机械的效率重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难点:机械效率的理解及应用。释疑知识点:1. “w 有 . ”是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做的功。“w 额”是指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总= 亚有+W 额2 .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分析机械效率高低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因素。因 为 W 额总是存在的,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09-6合理利用机械能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难点:设计实验方案释疑知识点: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够做

138、功”是指它有做功的本领,但并不代表它正在做功。2、 物体的动能决定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物体势能决定于物体质量和物体高度,必须注意两因素的同时性。3、 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外,还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有关。4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都与两个因素有关,因此要研究动能,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控制变量法。10-1走进微观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大致数量级概念。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对微观世界“ 小”的概念建立。释疑知识点:例 1. 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组成的是()A.氢气 B.空气 C.铁 D.水 解析 : 铁

139、是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答案:C10-2看不见的运动重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难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释疑知识点:例 1.冬天,当我们在屋外说话时,常会看见唇边有一团白色的雾气,为什么? 解析 : 这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一个现象,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种作用使得物质分子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分子状态一一固态、液态和气态。若分子运动不够剧烈,在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下,分子彼此靠得很近, 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对外就表现为固态;若分子运动加剧,但相互作用力使分子还不能分散远离,对外就呈现液态;当分子运动加剧到

140、使分子相互分散远离,就成为了气体。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分别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出现。例 2.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A. 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了一段时间生锈了D.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就会变咸 解析 : 房间中的灰尘是空气中的尘埃( 不是分子)受重力作用落下而形成的;水流向低处是由于重力的作用;铁器生锈是化学变化,以上三种现象均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盐在水中溶解了正是由于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不规则的运动,充满整杯水中,才使整个杯子里水变咸。答案:D10-3探索宇宙重点:了

141、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难点:培养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科学精神。释疑知识点:例 1. 最早提出“ 日心说”的 人 是 ()A . 哥白尼 B . 伽利略 C . 牛顿 D . 托勒密 解析 : “ 日心说”是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与分析,在 1543年提出的,从而否定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 地心说” ,有力地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答案:A物理重点难点1 1 4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重点: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条件。难点:能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疑难解疑:1 . 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

142、的条件是吸热。2 . 根据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A. 一类固体在刚吸热时温度升高, 并不熔化, 但当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固体越来越少,液体越来越多,一直到固态完全转化为液态时温度才继续升高。这一类固体被称为晶体。熔化时不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B .另一类固体吸热温度持续升高,在升温的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变为液态, 这一类固体被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3 . 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条件是吸热。4 .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重点: 熔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两种方式之间的区别。难点:

143、升华是吸热过程,蒸发也要吸热。释疑知识点:1 .熔化以及汽化都要吸热,可以从生活现象中体会,比如加热可以使冰熔化,继续加热最终水会沸腾,说明冰熔化和水沸腾都必须要吸热。2 .升华要吸热可以看实验中加热可以使碘升华,说明升华也是吸热过程。3 .晶体熔化及液体沸腾时温度为何不变?因为在熔化、沸腾过程中物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距离加大,要增大间距必须要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需要能量,而此时吸收的能量就用来克服分子作用力了,因此温度不上升。4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点:都要吸热,都由液态变气态。区别是: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

144、以发生,沸腾 必须达到沸点才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沸腾则很剧烈。5. 加快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重点:理解冰、霜、雾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及作用。难点: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知识点解析:1 .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雾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都是物体遇冷放热的过程。2 . 水蒸气用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当用眼看到“ 白气”时,这已经是小水滴了,是经过液化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3 .物态变化规律总结出图表物态变化是向右箭头的都吸热,箭头

145、向左都放热。隧 隼 g升 华 ( 啜)1L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重点:知道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及增强环境保护。难点: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释疑知识点: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有机物和营养严重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十分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12-1温度与内能重点:1 .能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2 .

146、 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难点:能够认识到热量、内能、温度三个物理量的区别与联系。释疑知识点:1 .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从宏观看与物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物态等因素都有关。同一个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大。但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也可能改变( 如晶体熔化,凝固,液体的沸腾)等。2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物体具有的物理量。2 .热量:表示被传递的能量的多少,是个过程量。只能用吸收或放出来表示不能具有。3.内能:表示物体具有能量

147、的一种形式,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物理量。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能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3. “ 热 ”字常见的儿种含义:“ 热”字的含义一般有热量、内能、 温度等几种, 其 中 “ 热传递、 加热、吸热、 放热” 中的 “ 热”指的是热量; “ 热水、物体变热”中 的 “ 热 ”字指的是温度; “ 摩擦生热、太阳能集热箱”中 的 “ 热”字指的是内能。12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掌握热量的计算相关公式。释疑知识点:1 .怎样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

148、 它不随物体的质量而变化, 也不随物体吸收( 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如:水、冰 、水蒸气的比热容是不同的。2 . 如何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比热容反映物体吸热本领,比热容大的吸热本领大,放热本领也大,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或吸收相同的热量, 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值小。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用水来做冷却液或用水来放热。12-3内燃机重点:了解汽油机、柴油机的构造。难点:描述内燃机的各冲程工作情况。释疑知识点:1 .汽动机和柴动机的异同点:2

149、 .内燃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吸气、排气无能量转化过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为机械能。项目汽油机柴油机构造蝴foaKM lMb工旅反3 1大啊黯fiKAM lM flft自重*tt季脑 . 3 . M m盛 挈 .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重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热点:理解热值,利用热值进行计算和应用。释疑知识点: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同种燃料它的热值是一定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无关,它决定于燃料的种类。热机效率:热机的效率是指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

150、比,计算公式 / 通常汽油机干为3cM ,柴油机? 为,原因是由于柴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程度大。13-1电是什么重点: 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 两轻小物体相互吸引是否都带电。释疑知识点:两种电荷: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排斥, 异种电荷相吸引。132 让电灯发光重点:了解电路的组成,知道电流方向,认识短路危害。难点:会画简单电路。释疑知识点: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经所有用电器回到负极。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路是通路,如工 口

151、 断开开关或其他部分接触不良用电器无法正常工作是开路, 如 无 勺,而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正极相连是短路如口 * t ,短路严重的后果是烧坏电源。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重点: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难点:连接并联电路。释疑知识点:串联电路是电流流过由电路元件组成的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是电流流经至少两条路径,在电路图里有明显的分流点和汇流点。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被广泛采用。134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难点: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释疑知识点: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只在一条路径流过,所以各处电流相等。(

152、 1 ) 并联电路中,电流由干路分流入支路,所以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干路电流。( 2 ) 电流表内阻很小,在电路中和导线作用类似,所以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且需要注意“ + 接线柱及量程。13-5测量电压重点:会正确将电压表连入电路中,理解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难点:会用电压表检测开路点。释疑知识点: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主单位是伏( V ) ,电压表是并联在电路里的。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14-1电阻与变阻器重点: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用法。难点: 对电阻的理解,及对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理解。疑难解疑1 .电

153、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跟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而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2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例如灯丝,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例如石墨。3 .研究方法:在 探 究 “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到了 “ 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方法。14-2欧姆定律重点: 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理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难点: 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估。释疑知识点:1 .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A :研究电流会不会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一控制电阻不变,

154、改变不同的电压,观察测量电流。B :研究电流会不会因电阻的增加而减小一控制电压不变,改变不同的电阻,观察测量电流。2 .实验采取的较理想的电路图:GR 1是滑动变阻器,它的作用是调节R两端的电压大小,起到改变电压的目的。在开关闭合前,为了电路各元件的安全,阻值应是最大值。 (这只是常用的一种电路,当然还有更多的方法)3 .关于欧姆定律:(1 )适用范围,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2 ) R中的各量要一一对应。(3 )欧姆定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电流与电压的因果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制约关系,因此在描述时,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不变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电压不变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里存在因果逻辑关系。14

155、-3家庭电路重点: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法,知道火线零线及辨别方式。难点:家庭电路各部分的作用。释疑知识点: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家庭用电器全是并联接入电路,而每一个用电器都与一个开关串联,一个用电器通断不影响其它用电器,固定插座或可移动插座也是并联在电路中,有无用电器插入都不影响其它用电器的使用。1 5 4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1 .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能简单描述电能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做功的相关因素。3 .学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难点:制定探究实验的计划和设计实验。释疑知识点:电功:水流推动水轮机转动,水流就做了功,同样道理

156、;电流使电动机转动,那么电流也可以做功,生活中电流做功的例子很多。如图,物理学将电流所做的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将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电流通过做功将电能分别转化成了内能、光能和机械能。儡琮,4好毒* *15-2电流做功的快慢重点: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别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释疑知识点:1 .电功率是用来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表示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不同的,因

157、此不同的用电器的功率也是不同的。电功率和电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功是指电流在通过用电器时所做的功,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而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我们就说电流做功越快,即电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反之亦然。2 . 电流通过灯泡丝时,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越多,转化为光能也就越多,灯泡就越亮,因此,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15-3测量电功率重点: 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进一步练习和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难点: 利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功率的方法:利用钟表测量家用电器工作

158、时电能表圆盘转n转所用时间to释疑知识点:1 . 实验原理: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的原理是利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电流表测电流,利用公式P=UI计算功率,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2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之等于、略高于、略低于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实验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并计算出相应的功率。3 .在连接实物电路时,要注意电路中的开关始终是断开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能接错,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16-1磁是什么重点:, 1 . 知道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2 . 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3

159、 . 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4 .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而且磁场有方向5 . 初步认识地磁场6 . 知道磁感线,会画磁感线难点:“ 1 . 会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2 . 知道磁感线,会画磁感线释疑知识点:1 . 磁体的性质是具有吸引铁、钻、银等物质的性质。磁体能吸引铁屑越多的地方我们说它磁性越强2 . 磁体上磁性强弱分布不均匀,比如条形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一个磁体总有两个磁极。3 . 把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悬挂让它可以自由转动,当它停止转动时总有一端指南、 端指北。我们称指南的那端叫做南极,用字母S 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用字母N 表示。磁体间相互

160、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4 . 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不需要两个磁体接触,这是因为在磁体周围存在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一一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磁场有方向,我们规定某点磁场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5 . 地球就是一个大磁体,它的周围也存在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磁铁才有指向性,因为磁体的南极被地磁的北极吸引,所以指向地理的南极,从而被命名为“ 南 极 ( S ) ”6 . 由于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为了能形象描述它的性质和特征,引

161、入一种假想的线一一磁感线。磁感线在磁体外部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磁体南极。每一点磁感线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即与置于该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方向一致,而与小磁针南极所指方向相反。16-2电流的磁场重点:电流的磁场,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条形磁铁。难点: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释疑知识点:1 . 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将一根导线拉在与一静止小磁针平行位置上, 给导线通电后看到磁针偏转,说明磁针受到磁力作用,即磁针处于一个电场中,而产生磁场的只能是通电的导线。这就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当将电流方向改变,发现磁针偏转方向也改变,说明电流

162、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2 .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方向有关,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在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从N极出发到S极,在内部从S极出发到 N极磁感线是连续闭合的曲线。3 .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16-3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电动机原理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难点: 电动机原理和会安装制作简单的电动机,认识换向器作用知识点解析:1 .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

163、作用, 前面学过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 而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作用, 所以通电了的导体是作为一个磁体放入磁场中的, 磁场对它就会有磁力的作用。2 .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电流方向或只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而同时改变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不改变,但如果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导体不受力的作用。3 . 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线圈两条边分别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力的作用, 使线圈发生转动,此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电动机就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4 . 平衡位置当通电线圈

164、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到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时,两条边受到向上向下大小相等的一对平衡力作用,线圈处于静止状态,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所以一个线圈是不可能在磁场中连续转动。但设计时使线圈由于刚转过平衡位置时立刻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这样线圈就可以按原方向继续转动了,而改变电流方向的装置叫换向器,是两个铜半环。17-1电能的产生重点:了解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注意事项;了解目前常用的儿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了解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难点:了解目前常用电池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释疑知识点:电池:电池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提供的是直

165、流电。由于制作材料、 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电池可分为很多种类。干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干电池提供的事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不随时间变化。蓄电池:蓄电池要先充电,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电池内;使用时在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提供电流较大,电压也较稳定。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 ,使用时常将若干个蓄电池串联使用。太阳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电池用半导体和金属导体制成。太阳能取之不尽,没有污染。但是受天气的限制。燃料电池:通过燃烧产生电能的装置。燃料电池的效率极高,它利用氢、乙烷等作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发电机: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166、常用的火力发电、水发电和核能发电等。17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重点: 知道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定;产生感应电流需具备的两个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释疑知识点:1、电磁感应现象。内容: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电流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或只改变磁场方向都可以改变电流方向。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是闭合的2)部分导体

167、做切割磁感线运动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重点: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能的转化;知道电能的输送升压降压过程;知道高压触电及其防护的常识难点:了解发电机的制造原理和电能输送的过程释疑知识点:发电机原理: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电能的输送:采用高压输电可以减少输送线路上的损失。高压触电及其防护:(1)高于电弧触电: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时,高压带电体和人体间会发生放电现象,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2)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落在地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因为两脚

168、之间有了电压,这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跨步电压触电。1 8 4感受信息重点: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释疑知识点:现代主要的信息记载方式是磁带、计算机软盘。而信息传播主要靠电话和电报,而电磁波和因特网更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18-2让信息飞起来重点:知道波长、频率、波速的关系,可进行简单计算。难点: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释疑知识点:信息的传递靠电话传递需架设导线,而在现代大量信息交流的基础上,世界将敷满了电线,需要靠另外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就是电磁波。r 射线、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电话、电报、电视机都是靠无线电波传

169、送信息的。如果是路途遥远需要靠卫星中转,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非常快捷。但电磁也有污染,会导致控制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失控,对人身体健康有害。18-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3重点: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释疑知识点: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交流各种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信息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和现代电信网络及因特网来高速传递信息。我们的活因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变得方便。19-1我们周围的材料重点:能举例说出材料具有的其它物理性质:弹性、硬度、延展性。难

170、点:知道材料的类别和物理性质。释疑知识点:1 .材料除具有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密度、比热容外,还具有弹性、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2 . 材料与社会发展。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利用天然材料到冶炼铜并用来制造工具,再获得青铜的冶炼方法,再到铁器的大规则应用,直到现在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材料发展及大量使用给生产带来便捷,高效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19-2半导体重点:“ 1、知道材料根据导电性的不同分为三类。2 、知道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放大电信号。3 、知道半导体在生活中应用。难点:掌握材料根据导电性不同的分类及半

171、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释疑知识点:1 .根据电性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硅、错、碎化钱等都是半导体材料,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具有特殊性的物理性质。2 . 半导体元件多指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仅允许电流由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3 . 半导体应用:太阳电池、条形扫描器、微处理器、机器人19-3探索新材料重点:1 .知道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特征;超导磁悬浮现象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2 .知道纳米材料的特性及生活中的应用。难点:了解超导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特性。释疑知识点:1 .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1919年翁尼

172、斯在研究永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时,观察到温度在降到4. 2K (-268. 8)时电阻突然减小到测不到的微小值,从而发现超导体。1933年迈曲斯的和奥森蒋尔德发现了超导悬悬浮现象。现已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及数以千计的合金、化合物都能在不同条件下显示出超导性。2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原指制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lOOnm范围内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 100个分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用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烧结温度,提高材料的磁性。应用: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导线可大大提高计算机的性能,缩小计算机蕊片的体积。用纳米技术做成的所谓量子磁盘,能作高密度的磁记录。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重

173、点: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说出一些常见的能量的名称,知道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难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释疑知识点:i .能的存在形式: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和核能等。2 . 化 学能:是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3 .核能:是由于核反应,物质的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0-2能源与社会重点: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难

174、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释疑知识点:自然界的能源: 自然界中像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这类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而像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已经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就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大约占40临 每 大 约 占35% ,天然气大约占20% ,而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其比重大约是煤75%石 油17%天然气3队 其 他 ( 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占6 % ,结构不合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利用的进步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先是钻木取火,从人类利用自然火到人

175、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作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利用能量的里程碑,人类从此步入以机械动力大规模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时代。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转化;20世 纪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核反应堆,人类开始了以核能为代表的又一次能源革命。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20-3开发新能源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 知道新能源的用途难点:核能的利用释疑知识点: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没有污染。人们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来加以利用。现在很

176、多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有些地方使用的太阳灶都是比较常见的利用方式。而太阳能电池在小的计算器和航天器上常常用到。核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核裂变市郊中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既铀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行会产生裂变反应,每个铀原子核的裂变除了要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外,还要产生23个以上的中子。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利用核裂变发电就是有效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反映缓慢的进行,并源源不断的释放热能。其疝新能源: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使地下水变为水蒸气从而发电的一种能量;潮汐能是月球、太阳

177、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汐能;风能是利用空气高速流动带来的能量。三、物理基础知识识记题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 度 的 国 际 单 位 是 ,常用的单位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 =dm =cm =m m =y m =nm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 )使 用 刻 度 尺 之 前 . 要 “ 三 观 察 : 观 察 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观察_是多少;观察 是多少( 2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 “ 三会”: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的 对齐,刻度尺有刻线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 ,不能放倾斜;会读:读 数 时 视 线

178、 要 与 刻 度 尺 的 尺 面 ,眼睛不可斜视,在精确测量时要估测到 的下一位;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是由 和_组成的,无 的记录结果是毫无意义的.3. 误差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是(填“ 可”或 “ 不可”) 避免的, 我们常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 . 运动的描述( 1 )在物理学里. 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事先被选作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2 .运动的快慢( 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它 等 于 运 动 物 体 在 通过的路程 ,其表达式为 .(2 )物体沿着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概括

179、为: . .( 3 ) 粗略研究变速运动时,常 用 平 均 速 度 来 表 示 物 体 运 动 的 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o在计算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 或哪一段内的平均速度。( 4 )速度公式V = s / t的两个变形式是 和 , 可用于路程和时间的有关计算。第 三章 声 的 世 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 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它可以在 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2 . 通常情况下,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大 约 是 m / s,合 km / h。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特性有、和.2 .响度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 ,响度越大; ,响度越小。3 .音调由物体振动的

180、决定, ,音调越高; ,音调越低。4 . 又叫音品,其由发声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嗓声的危害与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 减弱;在 减弱;在减弱。四、超声与次声1 .通常把高于 H 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 H z的声音称为次声2 .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H z到 H z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 .光 在 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2 .光 在 真

181、 空 ( 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为: ; ; ;2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3 .光的反射分为 和 ,其特点分别为、 .三、平面镜1 .平面镜的作用:一是 ,二是2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 ;3 .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四、光的折射1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人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叫光的 。2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人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 ,折射角 人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五、颜色1 .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七种色光. 这种现象叫光的 。2 ,红、绿、蓝三色光混

182、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叫做光的三基色。3 . 颜料混合规律与色光泥合的规律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是 、.六、透镜1 .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并能透光的镜,叫透镜。通过两、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其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透镜的 .2 . 凸透镜是中间 边缘薄的透镜, 其对光线有 作用; 凹透镜是中间 边缘 的透镜,其 对 光 线 有 作用。3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 个 点 叫 凸 透 镜 的 ,其到光心的距离叫。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依次把蜡烛、 、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2

18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 2 f ,则f v 2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 = 2 f ,则v = 2 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 u 2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 f ,成正立、放大的虑像3 . 物休在焦点以外成实像时,u减小、v, 像也 ;反之,u增大,v ,像也.4 .物休成实像时,像与物分居透镜 侧。成虚像时,像与物 侧。5 .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叫 象;由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叫 像 。八、生活中的透镜1 .照相机是利用“ u 2 f .凸透镜成 像的原理制的。2 .幻幻机是利用f u l2, F1F2 特点:省力费距离等臂杠杆:

184、11= 12, F1=F2 特点: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杠杆:11 F2 特点:费力省距离四、滑轮及滑轮组1 . 定滑轮: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特点:不 ,但能 .定滑轮的实质是 .2 . 动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特点:省.不能。动滑轮的实质是.3 . 滑轮组:使胜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股绳子承担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五、机械功1 . 做功的两个必耍因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 2 . 功 = 力 x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 。功的单位是焦耳( J ).六、功率1 .功率是表示

185、物体 的物理量。2 .物体 叫功率,其表达式为 .3 .在物理学上,功率的单位是,工程技术上还常用 作为功率的单位,其换算关系是。七、机械效率1 .工作时,人们需要的并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2 .工作时,对我们无用的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3 , 和 之和叫总功4 . 叫机械效率,即 n =w/w,x 100% ?。八、动能和势能1 .物体由于 具有的能叫动能.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 和有关2 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2 .物体由于 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被 , 质量越大. 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 .物体由于 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的 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九、机械能及其转

186、化1 . 与 之和称为机械能。2 .动能与势能可以。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识记题( A)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一、熔化和凝固1 .物质有三种状态:态J 态和 态。2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过程 热。物质从 态变 为 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过程 热。3 ,晶体 的温度称为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填 “ 相同”或 “ 不同”非晶体 ( 城 . 有 或 “ 没有” )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4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0二、汽化和液化1 . 物 质 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过程 热.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过程 热.2 . 和 是汽化

187、的两种方式.3 .燕 发 是 在 温度下, 在液体 发生的 汽化现象. 影响燕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体表面上的 .4 .沸腾是在 温度下. 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5 .液体 时的温度叫液体的沸点,沸点与 有关.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6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三、升华和凝华1 ,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过程 热。2 .物质从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过程 热。四、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1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是。2 . 水是生命之源. 面对严峻的缺水、 水污染问惬, 我们要采取 、 、等多种措施.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188、一、 温度及其单位二、 1 .温度表示物体的 程度.三、 2 .生 产 生 活 中 常 用 的 温 度 单 位 名 称 是 ,符号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一温标,单位名称是 符号是。四、 3 .某物体温度是20 C ,用热力学温度表示是 o二、温度计的分类、原理及使用1 . 温度计的分类( 1 )温度计分为常用温度计 式温度计、温度计和 温度计.(2 )常用温度计有、和。2 .温度计原理常 用 温 度 计 的 测 温 液 体 有 、和 .它们是根据 制成的。3 .温度计的使用(1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和 。(2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 泡 要 在液体中, ( 填 碰 ”,或.“ 不

189、碰” )容器壁和容器底。(3 )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要一在液体中,读 数 的 视 线 要 与 泪 度 计 液 柱 的 上 表 面 。三、内能及其改变1 .内能(1 ) 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其有的 能 . 以 及 分 子 之 间 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 )物体的内能 ( 填 “ 能”或.“ 不能” )为零.(3 )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2 .内能的改变(1 )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 和 .(2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本 身 的 内 能 会 .(3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 ;物体放出热量. 内能 。四、比热容1 ,比热容(1) 的物质温度升高1 C所

190、吸收的 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2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其单位是 .(3 )水的比热容最大,是 ,其物理意义是 2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可用来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五、内燃机1 .种类内燃机是燃料在发动机 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是 和 . 2 .工作过程(1 )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时,一个工作循环有 个冲程,其名称分别、 、 。(2 )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 次,曲 轴 转 动 一 周 ,燃气做功 次。3 .能量转化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一 能;在做功冲程中,能转 化 为 能。六、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 .热值及其单位( 1 )

191、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 )热值的单位是。(3 )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敏的公式是 .2 .热机效率(1 ) 热机转变为 的能量与燃料 所释放的能城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其计算公式是n =。(2 )提高热机效率主要的途径是。第十三章了解电路一、序擦起电、两种电荷1 .摩擦起电(1 )带电体的性质是.(2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2 .两种电荷及作用规律( 1 ) 把用 摩擦过的 位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用 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2 )电带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带相互 .(3 )验电器的原理是 。二、电路1 .电路的组成用导线把 、 、连结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192、称为电路。2 .电路各元件的作用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3 .三种电路 通 路 :处 处 的电路; 开 路 :在 某 处 的电路; 短 路 :不经过 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 是不允许的.4 .电路图用规定的 画出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的图,就是电路图。三、串联和井联1 .串联电路串 联 电 路 中 各 元 件 连接,电流的路径只有 ,开关控制 .2 .井联电路片联电路中各元件 连接. 电流的路径不只 ,干路开关控制 ,支路开关控制 .四、电流1 .电流的形成电 荷 的 移动形成电流.2 .电流的单位电流的单位有 其换算关系是 .3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1 )使用用电流表测电流时:要测量某一郎分电路

193、中的电流. 必须把电流表 联在这部分电路中; 必 须 使 电 流 从 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 接线柱流出来. 被测电流不要; 绝对不允许,否则,电流表将会(2 )读数读取数据的正确顺序是:先确认你使用的 .然后根据 读数.4 . 串 、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1 )串联电路电流 ; ( 2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五、电压1 .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的原因.2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有、, 其换算关系是 03 . 电压表的正确使用(1 )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 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必 须 使 电 流 从 接线柱流进电怅表,从 接线柱流出来.被测电压不要

194、.(2 )读数读取数据的正确顺序是:先确认你使用的 .然后根据 读数.4 . .串、并联屯路的电压关系(1 )串 联 电 路 的 电 压 关 系 是 . ( 2 )并 联 电 路 的 电 压 关 系 是 o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识记题(B)第十四章探究电路一、电阻1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叫电阻。2 .单位电阻的单位有 、 ,其换算关系是 。3 .电路图符号 电 阻 的 电 路 图 符 号 是 .4 .决定因素导 体 的 电 阻 与 导 体 的 、 、 和 有关.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 .材料、长度一定时.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二、变阻器滑动变

195、阻器(1 )原理: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 而改变电阻的。(2 ) 结构示意图: 滑 动 变 阻 器 的 结 构 示 意 图 符 号 是 。.(3 )电路图符号: 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是(4 )作用: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5 )使用: 滑动变阻器要 联在电路中. 两接线头要接入 接线柱。三、欧姆定律1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跟导体的电阻成 .2 .数学表达式: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3 .单位:欧 姆 定 律 公 式 中 电 压 的 单 位 用 ,电 阻 的 单 位 用 ,电 流 的 单 位 用 。四、家庭用电1 .家庭电路的组成家 庭 电 路 的 组 成 是

196、、 、等。2 .火线和零线家庭电路中的两根线,一根叫, 一根叫,两根线之间的电压是 V。3 .家庭电路的连接在家庭电路里,开关一定要接在 线上,开关和电灯是联的,螺丝灯座的螺丝口只准接在 线上,其他用电器和电灯是 联的。4 .熔 丝 ( 即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 切断电路起到 的作用.5 .测电笔的使用: 用手接触 金属体,用 接触电线或与电线连通的导体时,如果飘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 如果家管不发光, 表示接触的是.6 ,安全用电原则: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 ,不靠近.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一、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 .电炉工作时,电 能 转 化 为 能 . 电

197、动 机 转 动 时 . 电 能 转 化 为 .2 .电流做功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均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 电流做功.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电流做功 ,用电器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 .3 .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电路两端电压为U ,电路中的电流为I ,通电时间为t ,计算电功的公式为3 =,其 中U的单位为, I的单位为,t的单位为,W的单位为.二、电流做功的快慢1 .物理学中把 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某用电器的功率为1.5kw ,合 W .2 .在用电器设备的铭牌或使用说明上,均标有该电器设备正常工作的电压值或电流值,它们分另4叫做 电压或 电流。与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对应的功

198、率叫做_功率。3 .我们把加在用电器上实际电压所对应的功率叫做用电器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些率.三、测量电功率1 .要侧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可以用 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用 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 .根据公式P =计算小灯泡的功率.2 .要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除了电源、被测的小灯泡、导线外,还必须有、和 ,实验电路接好后在闭合开关之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放在 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一、磁场1 .磁体有两个磁极,分 别 叫 做 极和 极 . 同 名 磁 极 互 相 ,异名

199、磁极互相.2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 .3 .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上的箭头方向是由 极指向 极. 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 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二、电流的磁场1 .奥斯特实验表明 .2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铁屑分布与条形磁铁 因此,找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3 .如 图1 - 1 6 - 1听示的螺线管中. 如果a端为螺线管的北极,则c点为电源的 极。三、电动机1 .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 的 作 用 .其 作 用 的 方 向 与 、有关。2 .在电动机转动的过程中,能转化为 能。3 .在直流电动机中. 当线圈刚刚转过 位置时, 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连续不断的转动下去。四、电能的产生1 .化学

200、电池分为锌镒干电池,锲镉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它 们 都 是 将 能转化为能。2 .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燃料的 能 = 水和水蒸气的 能,0 发电机转子的 能= 电能3 .在核能发电的过程中,核 能 = 水 和 水 蒸 气 的 能 =发电机转子的能|=电能。五、电磁感应1 .闭合电路中的 导体在磁场中 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由 能转化为 能。2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 应 电 流 的 方 向 和 方向和 方向有关。3 .为了防止人和动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较近时发生电弧触电. 高压输电线都高 压 触 电 的 另 一 种 形 式 是 。4 .采 用 高 压

201、输 电 方 式 . 可 以 减 小 电 能 ,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在发电厂内先用把电压升高到数十万伏后再送到交流电网上。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一、信息的记录和传递1 .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等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2 .电话足利用 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 电话机通常由、键盘和 组成。3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 相继出现. 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二、电磁波1 . Y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波 和 无 线 电 波 都 是 。2 .波 传 播 的 快 慢 称 为 ,电 磁 波 在 真

202、空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为 .3 .波长是 间的距离,用字毋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长的单位是 o4 . 频率表示 用字母v 表示,频率的单位是 ,某电磁波的频率为 1161 k H z,合 MHz。5 .波 速 c、波长入和颇率v 的关系表达是 ,某电磁波频率为5X108HZ ,则电磁波的波长为 mo二、信息高速公路1 .信 息 高 速 公 路 是 指 可 以 交 流 各 种 信 息 的 、的通信网格,电话、广播 ,数据文件都可以在一一构成的“ 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 并且互不干扰。2 . 光波的 远高于无线电波的 .所以光波所运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无线电波。3 . 因特网又称互联网它利用

203、 和 , 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 用来传送计算机信号。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一、材料的分类:1 . 材料按构成可分为金属、有机高分子材料和 四类;按导电性可分为、和 三种。半导体二极管具有 ;晶体三极管具有 的作用。2 . 叫超导体。它 的 零 电 阻 特 性 可 用 于 输电;它的磁悬浮特性可实 现 运行。二、能量的形式1 .自然界中能量形式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根据其特点以大致分为 、能、能、 能和 能几种形式.2 . 核能是由于核反应, 物质的 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能量; 化学能是由于化学反应,物质的 结构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三、能量守恒定律1 .能量既不会,也

204、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 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物体上.而能的总量.2 .能里的转化是有 的, 自 然 界 里 无 论 什 么 运 动 都 产 生 , 向叫周扩散,成 为 “ 无用的能量”。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 .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 又取之不尽的能源,人们对太阳能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另一种是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2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 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 释故能量。3 . 一个铀原子核分裂时产生2至3个 ,这2至3个 又要去轰击2至3个铀原子核,使这些核也发生裂变,如此下去就会产生系列化的越来越剧烈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