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7178994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宋明理学.ppt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3 课宋明理学课宋明理学 程颢程颢程颐程颐朱熹朱熹陆九渊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一、兴起一、兴起背景:背景:二、含义:二、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新儒学。的新儒学。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1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佛教佛教和和道教道教迅速传播,迅速传播, 冲击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的统治地位;2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表现:三、表现:程朱程朱理学理学陆王陆王心学心学陆九九渊渊王王守守仁仁程程颐朱朱熹熹程程颢(一)理学的创立:

2、(一)理学的创立: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2基本含义:基本含义:3北宋二程的主张北宋二程的主张:理是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世界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程颐程颐程颢程颢儒学儒学+佛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道教思想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理学理学(新儒新儒学学)程程颢颢程程颐颐(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3)“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认识

3、论的认识论(核心)(核心)(二)理学的成熟(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2成就:成就:(2)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科,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科举教科书举教科书4影响: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朱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1)提倡三)提倡三纲五常五常人物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对世界本原的

4、认识认识论认识论理学理学(宋)(宋)二程二程朱熹朱熹心学心学(明)(明)陆九渊陆九渊王阳明王阳明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天理是万物的本天理是万物的本天理是万物的本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与原,天理与原,天理与原,天理与伦伦理理理理道德直接道德直接道德直接道德直接联联系系系系“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把;把;把;把知知知知识识、道德和天、道德和天、道德和天、道德和天理理理理联联系起来系起来系起来系起来天理即三天理即三天理即三天理即三纲纲五常;五常;五常;五常;“ “存天理,存天理,存天理,存天理,灭灭人欲人欲人欲人欲” ”“ “物物物物” ”指天理、人指天理、人指天理、人指天理、人伦伦

5、、圣言、世故、圣言、世故、圣言、世故、圣言、世故程程颐1033-1107程程颢1032-1085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1 1、认为、认为“理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家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2 2、主张通过、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的方法去把握“理理”。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明初明初程程朱朱理理学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二程二程”、朱熹、朱熹主要主要思想思想“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把握把握“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6、主张三纲五常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 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思想界在思想界长期居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统治地位发展发展(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心学心学2心学的基本特征:心学的基本特征:(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1陆九渊陆九渊“发明本心发明本心”(1)简介:南宋人,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思想:核心命题是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意思是本心

7、即天理“ “理理理理” ”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寻找,找,找,找,提出提出提出提出“ “心即是理也心即是理也心即是理也心即是理也”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心是天地万物的渊,心是天地万物的渊,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源。故把其思想称源。故把其思想称源。故把其思想称为为“ “心学心学心学心学”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致良知”(人固有(人固有的善性)的善性)“知行合一知行合一”3王守仁王守仁“阳明

8、心学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思想: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3)意义:)意义:明中期儒学明中期儒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破山中贼易,破山中贼易,破破心心中贼难。中贼难。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的心学“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即理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物”更多地吸取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佛教禅宗的思想的思想材料一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开花的树木问:

9、“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你的心外。”材料二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贼难”。 (1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花”与与“人心人心”关系关系的

10、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合理吗? (2 2) 材料二中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陆王心学(明) 人物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认识论认识论理理学学二程二程朱熹朱熹心心学学陆九渊陆九渊王阳明王阳明“ “心心心心” ”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心心心心” ”即理;天地万即理;天地万即理;天地万即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物都在心中物都在心中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以反省内

11、心可以反省内心可以反省内心可以获获得天理得天理得天理得天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 ”、“ “心心心心外无理外无理外无理外无理” ”“ “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 ”和和和和“ “知知知知行合一行合一行合一行合一”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陆九渊九渊陆陆王王心心学学陆陆九九渊渊心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反对反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王守仁王守仁 (阳明心学)(阳明心学) 思想核心:思想核心:“致良知致良知”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良知即

12、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 1、同:、同:2 2、异:、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理”; 后者认为后者认为“心即理心即理”是主观的。是主观的。把握把握“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前者主张前者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四、对理学的四、对理学的评价:评价:1、实质:、实质:3、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13、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理学重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力量,注重气节气节、品德品德,强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和历史使命感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其谁怜之?谁怜之?” 戴震戴震 (清)(清)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汗青。照汗

14、青。” (宋)文天祥(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在人间。” (明)于谦(明)于谦海纳百川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壁立千仞, ,无欲则无欲则刚刚. .(清)林则徐(清)林则徐 李清照: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

15、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理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创立:北宋五子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背景:小结:小结: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

16、 A、两汉时期、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唐宋时期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 A、放弃儒家思想、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新思想巩固练习:巩固练习: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17、)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

18、究,努力用功、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6、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对

19、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7、朱熹说:、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

20、其纪之为五常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此话主要 是(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二、材料辨析二、材料辨析题阅读不同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点:材材料料1 1:程程颐:“天天下下只只是是一一个个理理”“万万物物皆皆是是理理”; 朱朱熹熹:“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1 1、材料、

21、材料1 1中的中的“理理”指什么?他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天理”与与“人欲人欲”是什是什么关系?么关系?“理理”指儒家指儒家伦理道德;是理道德;是对立关系。立关系。材材料料2:朱朱熹熹:“一一事事不不穷,则阙了了一一事事道道理理;一一物物不不格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了一物道理”。材材料料3:王王守守仁仁:“心心即即理理”“知知行行合合一一” “致致良良知知为圣圣人人教教人第一人第一义”材材料料4:朱朱熹熹:“人人之之异异于于禽禽兽,是是父父子子有有亲,君君臣臣有有义,夫夫妇有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材料5:程:程颐:“饿死事小,失死事小,失节事大事大”材材料料6:张载:

22、“为天天地地立立心心,为生生民民立立命命,为往往圣圣断断绝学学,为万事开太平万事开太平”;顾炎武:炎武:“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亡,匹夫有责”2、材料、材料2和材料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差异?程、朱主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既通,既通过实践、学践、学习明事理;明事理;陆王王主主张“致良知致良知”,即通,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中。3、根据以上材料、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今天对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采取什

23、么态度?度?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宋明理学具有和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与国家的和谐的意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患意识,鼓舞,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代仁人志士胸怀天天下,下,奋发进取,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理想不懈追求。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利,强调自我自我约束,可束,可以促以促进文明的文明的进步。步。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自主自强的精神,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和促进作用。作用。不可取的一面: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尊卑等级观念;念;重男重男轻女

24、的女的观念;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自然科学的观念;念;轻视个体自由的个体自由的观念;念;重礼重礼轻法的法的观念等。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存真。江江 南南 春春唐唐杜牧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首诗反映了魏晋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期什么现象?象?佛教佛教兴盛盛佛佛、道传播,儒学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面临挑战三教图三教图(清(清丁云鹏)丁云鹏)图中的三教是:图中的三教是: _ 、_、_儒儒 佛佛 道道“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的风景名胜左侧是左侧是佛教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泰山名胜红门宫红门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