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彭)-温州大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法》(彭)-温州大学.ppt(3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温州大学彭小明教授电话:057788669932邮箱:柳斌:我们不但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学,还要建立自己的学科教育学,这方面工作有广阔的天地。课程介绍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语文)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本课程除理论学习外,还通过教学观摩(录像)、微格教学、教育见习、备课写教案、试讲、教育实习、听课、评课、说课、教育调查、写教学总结和教学论文、练习作业等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绪论:语文与语文教学法讨论:语文是什么?语文名称的由来:前语文(古代)辞章(词章,清壬寅学制,1902)中国文学(中国文字,清癸卯学制,1903 )国语(国文,190
2、61923)语文(1949,叶圣陶命名)汉语、文学(1956)语文(1958)-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国语国文语体文文言文(指书面语言或文章)语言言语语言或言语一、语文是语言和言语1、语言: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2、言语: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是语言的应用。(1)前言语(思维)(2)后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写字;作文)(中国)(中国)语文:语文:是关于中华民族通用语汉语言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教
3、育。二、大语文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定义:“大语文”是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提出的教育观念。它是指语文教学领域的“最大化”。具体地说,是指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包括课外语文教育,社会生活语文学习在内的语文教育。 结构:纵向: 学前语文、 课堂语文、 毕业后语文横向: 家庭语文、 学校语文、 社会语文附:“唯语文”和“去语文”“唯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只限学校课堂的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育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去语文”又称“泛语文”,是指语文教育的无限“泛化”,语文教学过程中失去“语文”(语言文字)的本体,把语文课上成“大人文课”。3
4、、语文教学法(一)(一)定义:语语文文教教学学法法:研究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学科教育学,又是应用教育学;既是边缘学科,又是综合学科。(二)发展:发展:1、教授法(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奏定学堂章程各科教授法)2、教学法(1918年陶行知提倡改名;1922年“壬戌学制”定名)3、教材教法(1939年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定名“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4、教学法、教材教法、教学论通用期5、语文教育学(1986北京师范学院首改)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三)学术发源:1、体制之源师范教育(1684,法国,教师讲习所;1897,我国,南洋公学)2、理论之源
5、大教学论(1632,捷克,夸美纽斯)3、体系之源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各科教学法之父)(四)体系:语文课程论;语文教材论;语文教学论;语文评价论;语文学法论;语文教研论;语文教师论。附:参读书目:1、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5、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王荣生著,上
6、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8、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9、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等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0、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1、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附:参读刊物1、语文建设(语文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3、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5、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6、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7、中学语文(湖北大学)8、学语文(安徽师大)9、教学
7、月刊-中学文科版(浙江)10、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1、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1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出版社)第一章 语文课程论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第二节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节语文学科的目的第四节语文学科的任务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讨论: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学科的性质观: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人文性?(王尚文、韩军、程红兵)统一性?(陈钟梁、于漪、新课标)言语性?(李维鼎、李海林、潘新和)消解论?(于源溟)悬置论?(王荣生)(一)本质属性:1、工具性(符号性、实用性、基础性) 语文是百科之母 语文是社会“公器
8、” 2、人文性(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 语文教育是人的“文化”过程。 语文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二) )一般特点:一般特点:1、综合性 (1)目标的多重性 (2)内容的综合性2、实践性 (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 (2)言语运用的技能性(三)其他特点: 1、科学性(知识性) 2、文学性 3、艺术性(审美性) 4、生活性(社会性)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一)目的:(一)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学生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上位概念是:教育
9、方针教育目的课程目标 布卢姆教学目的表达:认认知知领领域域(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情感感领领域域(接受、反映、价值判断、价值体系、独特价值观)动动作作技技能能领领域域(模仿、操作、精确、连接)“新课标”表达:三三个个维维度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五个个领领域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1、义教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
10、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表达: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二)任务:1、传授语文知识2、培养语文能力3、开发学生智力4、进行思想教育5、进行审美教育1、知识传授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分类:(1)本学科知识、其他百科知识(2)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3)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4)显性知识、隐性知识(5)昔
11、时信息、即时信息语文知识的内容:(1)汉语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2)文体知识(四种文章、四种文学、古代文体)(3)文学知识(文学史、文学理论、作家作品)(4)文化知识(称谓、纪年、风俗、节日、科举)(5)文言知识(文字、词法、句法)(6)其他知识,如读写常识,听说常识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教学内容)好懂(教学方法)有用(教学目的)2、能力培养(1)言语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2)语言能力(语感),包括文词感;语句感;语篇感(语体感、语境感) 语感:语感:语感:语感: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应对能力。 (1)对语言结构、运用模式的掌握;(2)
12、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语境:语境:语境: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1)上下文语境(2)场合语境(3)民族文化传统语境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语文应用能力(2)语文审美能力(3)语文探究能力3、智力开发(1 1)一般智力()一般智力(智商智商)观察力(源泉)记忆力(仓库)思维力(核心)联想力(纽带)想象力(翅膀)(2)情绪智力(情商):动机(内驱力)需要(原动力)态度(方向)兴趣(最好的老师)习惯(下意识的心理和行为)情感(润滑剂)性格(关键) 意志(保证)胆量(有人称“胆商”)4、思想教育语文德育: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的思想教育。广义的“思想教育”包括德育、情育、心育、群育、个性教育等。
13、防止思想教育 “政治化”。语文“德育”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渗透性非直接性5、审美教育语文美育: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就是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审美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心灵美的塑造。 语文美育的内容:自然美(风景美、风物美、风俗美);社会美(人性美、生活美);艺术美(文字美、语言美、形象美、情境美、结构美、情感美、哲理美、科学美等)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感知美感知美(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理解美理解美(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鉴鉴赏赏美美(对审美对象的鉴别、欣赏和评价,它要求区分审美对象的行知、类型、形态和价值)创创造造美美(
14、表达美,人的审美理想对象化实践活动)第二章 语文教材论第一节语文课纲第二节语文教材第三节语文媒体一、语文课纲语文课纲:语文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制定颁布的,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一一) )依据: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3、国情特点;4、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二)作用:1、教材编制的依据;2、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3、进行考查、考试的依据;4、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三)内容:1、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2、规定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3、阐明语文教学的理念、方法;4、明确语文教学的内容、篇目
15、;5、提出学生学习的标准、要求。(四)义教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语文文素素养养:是指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整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甚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人格个性、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的融合。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育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六)义
16、教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
17、引导探索研究。(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讨论:高中“新课标”普适性如何?一个学期(20周)分2个学段,一个学段(10周)学习1个模块(36学时)得2个学分。必修课获10学分(360学时,5个模块)可毕业,高一高二3学期可完成选修课获8学分(288学时,4个模块)可毕业,行者可再选修3个模块(获6个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可获24学分(18学分可毕业)二、语文教材讨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 (一一) )教材概念教材概念泛泛指指:大语文教材,书面的和非书面的特特指指:语文课上师
18、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响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等专指:专指:语文教科书(二)教材分类:1、图书类教材2、视听类教材3、电子类教材4、现实类教材附:我国古代语文教材1、蒙学教材(三百千)2、选学教材文选类:昭明文选等;诗选类:诗经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语选类: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3、经学教材(四书五经)4、作文教材(属对、笔法类等)(三)教材要素:1、范文系统经典:经典:代表民族文化的精品文献;例例文文:可教性、模仿性极强、有规律有模式可寻的作品;读读文文:可读性强,用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文章。用件:用件:节选。2、知识系统1)陈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3)策略性
19、知识3 3、实践活动系统、实践活动系统 (1)语文活动 (2)思考 (3)练习4 4、资源(助读)系统、资源(助读)系统 文字、图表(四)教材类型:1、分编型文言白话; 文学汉语; 阅读写作; 读本练习; 课内课外; 多分法2、合编型:范文选编法主次配合法综合组元法组元法:以时间为主线、以作者为主线、以国别为主线、以文体为主线、以知识为主线、以话题为主线、以能力为主线、以活动为主线、以手法为主线、以语言为主线、以问题为主线(五)教材标准(文质兼美、适合教学)教科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科书的时代性与经典性;教科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科书的思想性与实用性; 教科书的可读性与可教性; (六)教材使用
20、:宏观上总揽全局(套册)中观上把握单元(组合线索、承担责任)微观上吃透课文 (有什么,教什么)。(七)教材处理原则:原则:1、整体性与重点性相统一;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3、目的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方法:方法:顺序法逆序法变序法无序法程序:1、确定教学目标;2、明确重点难点;3、选择教学方法;4、安排教学步骤;5、编制反馈练习三、教学媒体定义: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所使用的媒介和工具。分类:硬件与软件;印刷媒体与非印刷媒体;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与综合媒体;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一)传统(常规)教学媒体黑板、卡片、图片、挂图、图表、图书、报刊、标本、模型、实物等(二)现代
21、(电教)教学媒体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室、电脑(网络、课件、多媒体)等现代媒体的特点:1、信息容量大2、功能多样性3、媒体智能化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上网查找课文相关资料,使用交互式多媒体课件,用计算机写日记(博客),收发电子邮件,到论坛参加讨论,建立学习网站,编写电子化语文教材,构建虚拟语文教室等。现代媒体基本功能:1、演示;2、信息共享;3、改变教、学方式第三章 语文教学论引论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第一节语文教学原则第二节语文教学内容第三节语文教学方法第四节语文教学模式第五节语文教学环境第六节语文教学艺术引论: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四大四大特点:
22、特点:1、语文不是独立的一门学科2、语文与选士制度密切关系3、语文教学基本上与口头语言脱节4、教学方法以讲学与个别传授为主三大经验三大经验:1、识字教学“韵文化”;2、系统的文章之学;3、大量的读、写实践。三大问题:1、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科举考试的附庸。2、语文教学的内容识字加读古文加作古文。3、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记诵和摹仿。四大弊端:1、脱离语言实际2、脱离应用实际 3、忽视文学教育 4、忽视知识教育 一、语文教学原则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学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它是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教学的指
23、导思想。语文教学原则,就是依据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处理语文教学基本矛盾的准绳,或者说,就是语文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传统的教学原则回顾:传统的教学原则回顾:因材施教原则、知行合一原则、学思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积累性原则等现代教学原则(一):1、民主性(平等、均等、公开、公正 、参与、互动、信赖、尊重、理解、对话)2、主体(间)性(师生是双主体,教材是客体)3、开放性(目标、内容、模式、资源、评价的开放)4、实践性(活动性) 5、创新性(思想、知识、内容、教法、手段、形式的创新)6、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风格化)7、
24、审美性(重视美育、教学艺术化)现代教学原则(二):1、成人与成才相结合(目的)2、人文与科学相结合(内容)3、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结果)4、学会与会学相结合(任务)5、个性与群性相结合(要求)6、统一与多元相结合(思想)7、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关系)8、苦学与乐学相结合(态度)9、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方法)10、传话与对话相结合(方式)11、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目标)1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语文传统教学原则:1、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2、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3、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4、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教学新原则:1、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2、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统一3、书
25、面言语与口头言语兼顾4、语感培养与智力开发结合5、课堂语文学习与社会语文实践并举还可补几条:1、语言与文学兼顾的原则2、古文与时文兼顾的原则3、小语文与大语文相结合的原则4、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5、习得与学得相统一的原则6、模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二、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是指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学生,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后所生成具体内容,它回答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和“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载体的,所谓教语文就是教课文。但,从教学要求来看,教教材材只是教学的素材,它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
26、实的教教学学内内容容,两者之间虽然关系密切,却并不等同。三概念区别:1、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2、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用什么教,学生用什么学;3、语文教学内容:老师做什么事,学生开展什么活动。(一)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变化1、传统认为,语文课就是学文章,学着读文章和写文章。最先,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是从文章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课文,教学内容便是义理和辞章。语言觉醒之后,又有了词法和语法等。后来语言知识逐步在教学中增大比重,发展成为语言本位教学。2、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则从文艺学出发,教授文学理论及文学史等文学常识。3、随着“五环节教学法”(凯洛夫)引入,语文教学内容的“八字宪法”(字
27、词句篇语修逻文)得以建立。(二)教学内容的新认定语文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因为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内容相比,言语形式是语文更本质、更关键、更重要的东西(或称本体)。(三)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层面:1 1、学学习习语语言言(言言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2 2、关关于于语语言言(言言语语)学学习习:语文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语文策略(策略性知识,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元认知策略)3 3、通通过过语语言言(言言语语)学学习习: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语文教学内容四个要素:1、语文知识教学:(1)社
28、会的语言规律(如约定俗成)(2)他人的言语经验(如范文:突现主旨、适应语境、符合语体)(3)言语行为的法制(如表情达意时的察物、创意、缀言、得体;读解文本时的感言、辨体、得意、及物等)2、语文技能训练:(1)外部言语操作技能(如写字、打字、朗读、背诵、讲述、写作等)(2)内隐言语心智技能(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概括与抽象、联想与想像、切分与组装、删繁与提要)3、文化素养培养(1)传播人文文化知识(2)形成高雅审美情趣(3)培养健康高尚人格4、语言实践活动(l)智力活动,即外显的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2)非智力活动,即内隐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活动。(五)语文学习
29、五领域: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王荣生认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李山林认为:湖南科技大学李山林分别从教材处理意义上与目标操作意义上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作了界定,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与语文教学内容目标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的汉字、语言、文章写作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等;一是与语文教学能力目
30、标相应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等。三、语文教学方法讨论: 知识重要还是方法重要?达尔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概念: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语文素养,根据语言和言语规律,凭借言语材料、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交往对话活动是运用的一系列方式、步骤、手段、技术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一般分类教学方法一般分类:1、运用语言的方法2、直观感知的方法3、实际操作的方法4、综合交错的方法( (一一) )
31、阅读阅读法法1 1、朗读、朗读(1 1)方方式式:范读、领读、齐读、轮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2 2)层层次次: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3 3)作作用用:矫正语音、理解文意、激发兴趣、欣赏艺术、增强语感(4 4)要要求求:停顿、重音、语调、速度2、默读(1)作用:)作用:便于思考、利于提高速度、培养阅读习惯;(2)要求:)要求:培养直映能力、培养速读能力、重视默读效果;(3)指导:)指导:视距不适当的要纠正;带音动嘴的要制止;不专心的要提醒。3、背诵( 1)方式:)方式:默背、齐背、个别背(2)作用:)作用:加强记忆、巩固知识、深入领会课文、提高说写能力(二)讲授
32、法1、方式:、方式: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复述法、讲读法、讲演法、讲练法、说书法2、作用:、作用:传授知识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3、要求:、要求:讲得精确、讲得精练、讲得精采、讲得有启发性(三)对话法1、方式:、方式:问答法、谈话法、讨论法、辩论法2、作用:、作用:发扬教学民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要求:、要求:要设计、要准备、要鼓励、要引导、要总结、要反思(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创作等(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等运用(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活动
33、探索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七)自学法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卢仲衡的“自学辅导式”颜振遥的“启读练知结”魏书生的“自学派”总结:教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叶圣陶)万法读为本一法为主,多法组合教的法子依据学的法子(陶行知)附:其他教育教学方法举隅: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11、欣赏教学法
34、12、活动教学法 (杜威、陶行知)13、点面教学法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拉图)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22. 单元教学法(莫礼生)23. 比较教学法(傅永安)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25. 直观教学法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3
35、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四、语文教学模式 讨论:讨论:教学模式需要建构还是解构?(一)定义:俗称“大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二)组成要素:1、教学思想(理论依据是什么)2、教学目的(教学的结果是什么)3、教学内容(教什么、如何呈现)4、师生关系(如何看待师生的作用)5、教学程序(过程、结构、操作系统等)6、教
36、学策略(方法、途径、手段等)7、教学个性(特点、风格等)8、教学评价(评价的主体、方法、标准)(三)分类:美国乔伊斯教学模式:1、信息加工处理模式、信息加工处理模式(认知理论),如乔伊斯的概念获得模式、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个人人格发展模式、个人人格发展模式(人本主义),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3、社会互动作用模式、社会互动作用模式(社会心理学),如西伦的小组研究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学习。4、行为控制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行为主义),如布卢姆掌握式学习,普莱西、斯纳金的程序教学模式。(四)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四)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式:1、传授式:复习授新
37、巩固应用2、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3、发现式:诱导提问研究解决4、体验式:设境活动体验感悟5、师徒式:示范模仿练习迁移(五)新课程教学模式1、基于问题解决式的教学(质疑发现分析解决)2、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选题假设论证表达)3、基于主题对话式教学(话题准备对话总结)4、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任务分工合作)5、基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计划组织活动反思)6、基于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专题搜寻综合呈现)7、基于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六)语文教学过程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亦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过程要素:过去:过去:
38、教师教材学生学会现在:现在:教师学生教材会学中国古代常见教学过程中国古代常见教学过程:1 1、孔子、孔子:学、思、习、行结合2 2、荀子、荀子:闻、见、知、行统一3 3、学学记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近现代:1、王王森森然然:参考研究讨论读后2、黎黎锦锦熙熙:理解(预习、整理)练习(比较、应用)发展(创作、活用)3、叶叶圣圣陶陶:预习课内报告和讨论(包括教师精讲)练习当代:1 1、钱钱梦梦龙龙:自读教读作业复读2 2、魏魏书书生生: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3 3、育育才才中中学学: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国外常见教学过程:1、赫赫尔尔巴巴特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杜杜威威:情境问题假设论证检
39、验3、凯凯洛洛夫夫: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总结:感知教段理解教段应用教段读通读懂读好预习讲习练习复习五、语文教学环境讨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一)定义:(一)定义: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二)分类:(二)分类:1、硬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环境)2、软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构成要素:1、自然因素。如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等。2、物质因素。如教学建筑、设备、设施、场地等;如教室布置(秧田型、马蹄型、圆型、模块型等)3、社会因素。如社会信息、价值倾向、社会语文应用等。4、人际因素。如师生心理、师生生生关系等。5
40、、其他因素。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考风、课堂教学气氛等。(三)作用:1、调控语文教学方向(目标、内容、评价标准等)2、制约语文教学行为(方法、手段、形式等)3、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熏陶、补充、强化等)(四)优化途径与方法1、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形式2、提高语文教师文化素养3、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4、美化学校教学环境5、净化社会大语文环境六、语文教学艺术乌申斯基:“教育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满足人的本性的完善。”(一)教学艺术(一)教学艺术1、定义:、定义: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特性教学实践活动。2、基础:、基础:教学科学(符合学科规律和心理规律)3、类型教学
41、环境的艺术、教学态度的艺术教学技术的艺术、教学过程的艺术教学管理的艺术、教学辅导的艺术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容: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备课艺术、导课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练习设计艺术、结课艺术、组织管理艺术、应变艺术和育人艺术等等。4、特点:技巧性:娴熟的技能成技巧;创造性:多样、独特而有个性;审美性:艺术而有美感。5、功能:高信度功能;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高育才功能。(二)教学审美: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真:合规律性科学性(理智感)善:合目的性思想性(道德感)美:合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艺术性(美感)1 1、教教材材美美(范文美、编制美、插图美等)2 2、教教学学美
42、美(内容美、结构美、情感美、板书美、气氛美、节奏美、语言美等)3 3、教师美、教师美(形象美、内在美 )4 4、教学环境美、教学环境美(环境美、人际美等)( (三三) ) 教学风格教学风格:1 1、定定义义:教学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个人风度和格调。2 2、类型:、类型:(1)按性质分:科学型(理智型);艺术型(情趣型)(2 2)按按侧侧重重分分:重读型、重问型、重情型、重理型、重美型、重讲型、重道型、重演型、重能型、重知型、重悟型、重趣型、重动型、创新型、交往型等(3 3)按个性分:)按个性分:活泼与严谨;华美与朴实;细腻与旷达3、特征特征:独特性(个人的,特别的);外显性(表现在教学
43、整个环节的);稳定性(相对固定而不变的)4、成因成因:1)性格因素;2)学识因素;3)阅历因素;4)技艺因素;5)人格因素(四) 教学流派:定定义义:是教学艺术个性在教学群体上的表现。特征:特征:1)理论观念的趋同性;2)群体风格的独特性;3)现实社会的影响性成因:成因:师承;地域;理念按地域分:京派:唯实海派:求活粤派:开放浙派:创新附:“浙派”代表教师:江山中学郑逸农、嘉兴三中王幸平、衢州二中童志斌、杭州十一中孙碧云、绍兴沈江峰、褚树荣、杨林、新昌中学董汀丰、浙江特级教师羊刚、回浦中学包建新、东阳中学陈益林、温州中学林国爽等。基本特征:1、求实:朴实,真实,实在,实践2、造新:问题意识、创
44、新意识和创造能力3、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4、施艺: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介入语文教学5、唯效:关心学生知识的获取、思维拓展、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六大流派: 1、导读派(钱梦龙为代表); 2、情感派(于漪为代表); 3、自学派(魏书生为代表);4、得得派(陆继椿为代表);5、茶馆派(段力佩为代表);6、情境派(李吉林为代表)。其他语文教学流派:1、思维派(宁鸿彬为代表)2、设疑派(陈钟梁为代表)3、语感派(洪镇涛)4、大语文派(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5、目标派(武镇北为代表)第四章 阅读教学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5、”俗话说:阅读是智慧之源。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所花时间最多2、所费精力最大3、所获信息最广4、所受教育最深一、阅读概述:(一)阅读的定义:阅读是大脑对经由视觉摄入的语言符号进行感知、理解,获得意义,同时进行情感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复杂心理过程。(感知理解欣赏评判储存迁移) (二)阅读的功能:1、信息解码 (多元解读)2、文化浸润(人文积淀)3、心灵沟通(跨时空对话)(三)阅读的类型:积累型阅读理解型阅读鉴赏型阅读研究型阅读(四)解读的方式:1、语义学阅读(以文本为中心) 2、文体论阅读 ;3、社会学阅读(以作者为中心) 4、文化学阅读;5、接受学阅读(以读者为中心)二、阅读教学
46、的任务:(一)激发阅读兴趣(广泛、浓厚、高雅)(二)培养阅读习惯(心理、行为习惯)(三)教会阅读方法(泛读略读精读研读等)(四)提高阅读能力:1、认读能力(识字能力);2、理解能力(解读能力);3、评价能力(批评能力);4、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其他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质疑能力(发问能力); 积累能力(积淀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三、阅读教学的内容:(一)写作学四大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二)文章学六大要素(中心、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文体)(三)文学七大元素(语言、形象、情感、意象、意境、风格、审美)(四)古人读文六大要旨(识字、释词、品句、析段、求旨、探法)(五
47、)今人阅读“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四、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梳理教学思路;1、摸清编者的“编路”2、梳理作者的“文路”3、了解学生的“学路”4、安排教师的“教路”(二) 调控教学节奏;教教学学节节奏奏:教学的“紧张度”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1、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2、根据学生反应控制教学节奏3、根据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4、根据教师特点控制教学节奏(三)控制教学情绪(三)控制教学情绪;教师教的情绪和学生学的情绪。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业务关系;(2)伦理关系;(3)情感关系。( (四四) ) 活跃课堂气氛活跃
48、课堂气氛课课堂堂气气氛氛: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课堂教学情境(心理气氛)1、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理念、内容、情感、 技艺、媒体、语言2、要求:活泼与安静的和谐统一五、阅读教学的技能:( (一一) )导入的技能导入的技能1、文学手段导入法;2、艺术手段导入法;3、现代技术导入法;4、活动游戏导入法;5、实物实境导入法;6、复习预习导入法;7、设疑质疑导入法。(二)提问的技能提问的作用:提问的作用:1、化解重点难点2、获取反馈信息3、增进师生交流4、启发学生思考5、锻炼口语能力问题的类型:1、记忆型提问;2、了解型提问;3、理解型提问;4、评价型提问;5、运用型提问。(三)板书的技能作用:作用:体现
49、教学意图、理清全文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便于集中注意、有利巩固记忆、节省教学时间 设计板书的技法:1、锤炼文字;2、借用符号;3、运用线条;4、制作表格;5、创造图形;6、调谐色彩。(四)结束的技能1、小结评价;2、练习作业;3、引申拓展;4、联想想象。六、阅读教学的方法:(一)语感教学法美读感染法咬文嚼字法语境品读法切己体察法媒体直觉法(二)思路教学法抓语言,明思路抓结构,理思路抓线索,串思路(三)情感教学法朗读激情法导入意境法引起联想法(四)情境教学法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五)导读教学法诱发动机开启思路授
50、以方法活用教法(六)点拨教学法导入性点拨研究性点拨鉴赏性点拨反馈性点拨迁移性点拨(七)范文应用法文事推演法文意拓展法文情迁移法文序借鉴法文技模仿法文辞活用法(八)活动教学法问题解决式、课题研讨式、话题对话式、专题创作式、主题表达式、游戏参与式、景观游览式、生活感悟式、社区服务式、事件调查式、新闻访谈式、文本鉴赏式、网络搜寻式、劳动体验式、文艺表演式、书报浏览式、影视欣赏式、口语交际式、情感交流式、情境陶冶式,等等七、单篇讲读课文教学:1 1、常规阅读教学、常规阅读教学:预习、导入、题解、作者、背景、字词、朗读、段落(思路)、讲析(讨论、探究)、中心、特点、作业、拓展2 2、其他阅读教学、其他阅
51、读教学,如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等。八、单元教学1、溯源溯源:20世纪20年代,美国,莫礼生提出2、意义:意义: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3、特点:特点: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训练的整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4、方法:方法:以点带面法、比较法、专题法5、一般环节:一般环节:提示-通读-比较-总结-训练九、自读课文教学1、类型:、类型:课内自读、课外自读2、要求:、要求:强化自读意识、举一反三指导、培养自学能力3、一般环节:、一般环节:定标自学作业检测4、方法:、方法:轮廓勾勒法、重点突破法、集中答疑法、练习测检法、以读带写法、熟读背诵法附:
52、备课1、备课标(大纲) 2、备教材(资源)3、备练习(活动) 4、备语言(表达)5、备板书(课件)6、备方法(策略)7、备教具(学具)8、备学生教案格式: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用具;5、课型;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考查课、实验课、综合课(1)阅读课(教读课、导学课、自学课、练习课、复习课);(2)作文课(指导课、写作课、讲评课);(3)口语课(听话课、说话课);(4)考核课;(5)活动课;(6)研究课6、教学方法;7、课时;8、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资料附注)9、 教学后记。第五章 写作教学曹丕: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的重要性写
53、作的重要性:1、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组成部分2、写作是学生的基础学力3、写作是社会及生活的需要一、写作教学的目标:1、涵养品性 2、训练思维 3、反思生活 4、表达情感5、优化语言 6、积淀文化二、写作教学的内容:1 1、传授写作知识(理论)、传授写作知识(理论)如:文章学的知识、写作学的知识、文体论的知识、文学理论等。附:写作规律:(1)人文共进律(2)知行合一律(3)主客互化律(4)博而能一律(5)法而无法律(6)学以致用律(7)循序渐进律 (8)从仿到创律(9)先放后收律(10)勤写多改律2、训练写作能力:(1 1)写写作作的的一一般般能能力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2
54、 2)写写作作的的专专门门能能力力(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修改能力)。3、培养写作习惯如:观察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构思的习惯、列纲的习惯、发表的习惯、修改的习惯、交流的习惯等4、学习写作技艺如:伏笔、悬念、蓄势、巧合、误会、照应、铺垫、急转、象征、寓意等三、写作教学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动力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教练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有序性原则7、应需性原则8、差异性原则四、写作教学的要求:1、内容与形式相结合 2、作文与读文相结合3、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4、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 5、命题作文与材料(话题)作文相结合6、作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7
55、、作文训练与生活(活动)相结合8、写实与写虚相结合五、写作训练的内容1、积累训练(观察、阅读)2、思维训练(抽象、形象、创造性思维)3、语言训练4、技能训练5、文体训练6、速度训练六、写作训练的方式:(一)口头作文训练方式如:讲提纲、谈写法、报告新闻、叙述故事、谈论感想、介绍事物、即席发言、组织讨论、会议发言、复述课文、口述作文等。(二)单项写作训练方式如:写摘记、找材料、写审题、写结构提纲等。如: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三)综合写作训练方式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活动作文、生活作文、申
56、论写作、研究性作文、电脑与网络写作等。附:材料作文1、给文字材料作文(抄写、默写、缩写、续写、仿写、改写、编写、读后感、写信等)2、给图表材料作文3、给影视材料作文4、给音响材料作文5、给实物材料作文七、写作训练的模式: 1、我国:指导示例练习观察分析表达(刘胐胐、高原)“语言思维”训练模式(章熊)分格作文训练(常青)文体递进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作品)2、中国香港:“命题写作提示”引导式训练3、中国台湾:“范文作文”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训练4、美国(1)作品示范写作知识预备活动正式写作 (2)观察思维语言5、俄国:“基本写作能力特殊写作能力”训练体系6、法国:词汇训练句子合成训练作文训练
57、7、英国:虚构故事现实写作8、日本:例文指导练习9、我国新时期作文改革:(1 1)“新概念新概念”作文。作文。 1997萌芽杂志提出作文“二新一真”。 新思维: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矩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新新表表达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真体体验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2) “做人作文”教改实验以“三化合一三化合一”(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为指导思想,通过专题活动和常规活动来建构作文教学体系。其中,专题活动是主体内容,包括生活故事、以文为镜、活动命题、生活记录、评
58、价与修改等。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过程视为涵养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位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生命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之中,融入人之为本的语言特质的铸炼之中。(3)社会化写作学习这是基于社会需求,通过社会生活实施的写作教育。它通过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感受社会生活,使生活与写作同步进行,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写作。(4)题型作文教学(李白坚)又称“趣趣味味作作文文”,可以理解为一种“活动作文活动作文作文活动作文活动”式的作文。“题型写作”中的“题型”概念是相对于一般作文教学中的“题目”概念而
59、言的。“题型”往往有一个完整的事例(活动),或者是通过教师的导演和学生的参与“制造”(模拟、游戏)出来的。(5)话题作文:即以提供材料为话题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最先是从1999年高考的写作题目设计中程式的。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等。“三三自自”:往往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三开放三开放”:写作范围的开放以“话题”作文;写作文体的开放淡化文体(但不能没有文体意识);写作要求的开放降低审题难度(但有一定的限制性)“三三环环节节”:一般写作经历“阅读材料引出话题延伸拓展”三个阶段。(6)绿色作文(赵谦翔)由于应试教育对作文的污染,使作
60、文教学便陷入“一切为了考试”的泥淖。作文成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现代八股,成了没有“精神”,没有“生命”的“灰色作文灰色作文”。吉林特级教师赵谦翔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追求情感真诚、思想真实、个性真切的“绿色作文绿色作文”的口号。要求作文为做人而写,伴人生而在,以做人促进作文,以作文升华做人,使作文成为完善人生的健身器。(7)动力性作文理念(马正平)DCCDCC作文:作文:动力学操作化成功感。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为导写教练,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基本原则。非构思作文:非构思作文:由“DCC作文”思想发展而来。该理论以“兴趣动力激发”和“思维操作训练”为核心,以“创新
61、”为目的。通过写作思维“建模”(跟我学:演示与描红;我来学:模仿与强化)“解模”(学着变:重组与创新)来实现。八、写作教学的过程:(一)教师命题学生选题;(二)教师指导学生准备;(三)教师点拨学生表达;(四)教师批改学生自改;(五) 教师讲评学生总结。九、新课标视野下的写作教学:(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症:(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症:重“知识”,轻“能力”重“写法”,轻“内容”重“训练”,轻“态度”重“结果”,轻“过程”重“语言”,轻“思维”重“写作”,轻“修改”重“指导”,轻“讲评”重“范文”,轻“下水”(二)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策略:1、淡化命题,强调创设情境2、淡化文体,强调语言文采3、淡化章法
62、,强调独特个性4、淡化“思想”,强调真情实感5、淡化结果,强调写作过程6、淡化要求,强调大胆创新7、淡化功利,强调“分享快乐”8、淡化指导,强调自由表达附:写作教学的教案1、写作目标2、写作导引(写作知识、作文趣事)3、佳作赏析(阅读分析、欣赏评价)4、范文示例(套路归纳、模型建构)5、文题推荐(题目、材料)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讨论:笔才重要还是口才重要?孔子:“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口语交际的功能与意义:口语交际:就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使命,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言)进行的听说沟通双向反馈的一种言语活动。(一)功能:(一)功能:1、
63、交流信息2、沟通情感3、审美愉悦(二)意义:1、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活、交际的需要3、工作、学习的需要二、口语交际的涵义与类型:口语交际是人的语言修养与交际技能在特定场景中结合的社会活动。它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体现了较强的生活实践性。类型:(一)说类(独白、对白、辩白)(一)说类(独白、对白、辩白)(1)介绍类,如自我介绍,介绍名胜古迹等。(2)独白类,如说笑话、说故事、说相声等。(3)交往类,如聊天、访谈、转述、面试等。(4)表演类,如演讲、主持节目、演话剧等。(5)讨论类,如谈话、讨论、辩论、谈判等。(二)听类:1、交际性听2、辅助性听3、欣赏
64、性听4、评论性听5、创造性听三、口语交际的特点与风格:(一)特点:(一)特点:1、口脑一致性2、简约零散性3、交互生成性(受众意识)4、即时效果性(现场感、情境性)(二)风格:1、简洁严密型2、庄严典雅型3、诙谐幽默型4、生动活泼型5、质朴通俗型四、口语交际的要素与能力:要素:要素:1、态度听说者的心理倾向;2、听说是口语交际的理解过程和表达过程;3、情境是口语交际的场景。口语交际的能力:(一)听话的能力:1、听音辨调能力2、理解语义能力3、记忆品评能力 (二)说话的能力:4、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5、快速言语编码的能力6、表情达意能力(三)交际的能力:7、语言调控能力(定向、应对)8、气氛营造能
65、力9、交往能力五、口语交际的训练:(一)(一) 听话的训练:听话的训练:1、听记训练;2、听读训练;3、听说训练;4、听问训练;5、听写训练;6、听辨训练;7、听改训练;8、听评训练;(二)说话的训练:1、结合听、读、写等训练;2、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训练;3、单独开设口语训练课。六、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中小学学生口语问题:(一)中小学学生口语问题:生人面前,羞于开口口齿不清,发音不准支离破碎,缺乏条理不分场合,高声喧哗别人谈话,随意插嘴惯说脏话,满嘴带刺道听途说,广为传播买弄新词,胡乱用语信口开河,自吹自擂(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1、听讲2、诵读3、复述4、答问5、讲述故事和见
66、闻6、专题演讲7、即席发言8、讨论或辩论9、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交流(三)有序训练:(1)增强自信,变“怕”说为“敢”说;(2)培养兴趣,变“敢”说为“爱”说;(3)激发情感,变“爱”说为“会”说。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一、定义:语文综合性学习: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实质上是言语实践活动)1、语文知识综合运用2、听说读写整体发展3、与其他学科沟通4、与社会生活结合二、背景
67、:1、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综合性2、我国分科教学的弊端3、国际课程的综合倾向(学科式综合;专题式综合)三、理念:1、基于语文教材(从教本出发)2、面向社会、生活、现实、学生实际3、以学生认知、兴趣为基础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5、以学生整体发展为目的四、特征:1、综合性(整体性)2、开放性(大语文学习)3、实践性(活动性、研究性)4、主体性(自主性)5、生成性(非预设性)6、学科性(言语性)五、学习形式:1、问题学习(发现分析解决)2、活动学习(项目参与总结)3、体验学习(社会体察反思)4、研究学习(课题探究表述)5、资料学习(定向搜寻综述)6、策划学习(主题计划实施)7、创作学习(构思表
68、达修改)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1、基于教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2、基于师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3、基于生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4、基于校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5、基于社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教案写作:1、活动项目2、学习目标3、过程安排4、成果呈现5、总结反思七、意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个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3、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回归生活4、有利于更新学习方式5、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第八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教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
69、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一、课程资源定义广义: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和一切条件,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二、课程资源分类:1、按功能特点分:(1)素材性资源(分生命载体、非生命载体)(2)条件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2、按课程性质分:(1)学科资源(本学科、跨学科)(2)活动资源(校内、校外)3、按空间分布分:(
70、1)课内教学资源(活动空间、课程信息)(2)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人力、材料、网络)4、按呈现方式分:(1)显性资源(资料、教师、场馆等)(2)隐性资源(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考风等)三、课程资源理念:1、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教育教学2、只有作用于教育教学的资源才能成为课程资源3、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4、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5、学生也是课程资源6、学校文化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课程资源7、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多元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8、教学就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构知识和人生的活动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10、要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四、课程
71、资源特点:1、资源形式的多样性2、资源内容的丰富性3、资源范畴的开放性4、资源功能的间接性5、资源开发的条件性五、语文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1、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风景、风物、风俗等)2、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国家、民族、家乡的情感;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生活;人生追求等)3、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书法、曲艺艺术等)4、社区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人才、环境、场馆、活动等)5、家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父母、亲友、房子、藏书等)6、学校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校园文化环境、图书馆与阅览室、全校性活动、文学社团活动、语文课外活动、其他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
72、意义1、拓宽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2、优化教育过程,改变教学方式3、增加实践活动机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丰富人文内涵,开发非智力因素第九章 语文评价论讨论:评价就是考试吗?评价: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语文评价: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判断、描述和把握。附:我国教育评价的弊端重选拔、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客观、轻主观;重理性、轻情感;重少数、轻多数;重结果、轻过程。一、语文评价的功能: 1、目标导向功能 2、诊断反馈功能 3、督促激励功能 4、鉴定选拔功能 5、管理研究功能二、语文评价的方式二、语文评价的方式:1、
73、语文课程评价2、教师教学过程评价3、学生学业评价(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4、元评价(对“评价”的评价)三、语文测试:( (一一) )类型:类型:1、依测试目的分,有摸底性测试,检查性测试和选拔性测试。2、依测试时机分,有平时测试,阶段测试。3、依测试内容分,有单项测试,综合测试。4、依测试形式分,有笔试、口试。5、依开放程度分,有闭卷测试、开卷测试。6、依科学程度分,有标准化测试、传统式测试。(二)内容: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左右)2、现代文阅读(22分左右)3、文言文阅读(15分左右)4、写作(40分左右)(三)要求:1、了解与识记(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2、理解与分析(
74、对材料的解释与剖析)3、运用与评价(对知识的应用,对材料的评说)(四)题型:1、主观题型(释词题、操作题、简答题、论述题、作文题)。2、客观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配伍题、组合题)(五)注意:1、宽窄度适当 2、难易度适中3、多少度适量4、区分度适宜(六)语文成绩评定与结果分析:1、测试成绩的评定:要求(客观、公正、认真、简便)方法(百分制、等第制、五分制)2、测试结果分析:教师分析 学生分析第十章 语文学法论 讨论:语文如何学习? 或你是如何学习语文的?黑格尔:黑格尔: “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概念的界定学学习习:由经验(客体)引起的认知结构、行为(主体)的
75、变化。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生完成学习的手段或途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包括学习方法在内的,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品质等综合体。一、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一) )我国语文学习理论我国语文学习理论1、孔子与论语(学习结合、学思结合、学问结合、虚心与笃实)2、孟子与孟子(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 3、学记(实践活动、善学善问、扬长避短)4、朱熹与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5、王筠与教童子法(分类分段识字、读书要多要熟要解、作文先放后收)6、叶圣陶与“五本论”(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习惯本旨论、工具本质
76、论)(二)国外语文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班图拉的“社会学习”)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格式塔完形学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式学习”)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示性学习”)附:世界三大学习模式(1)奥苏贝尔与“接受式学习”(习得保持再现)(2)布卢姆与“掌握式学习”(目标教学评价矫正再评价)(3)布鲁纳与“发现式学习”(观察假想概念化转化能力)二、语文学法指导:1、优化学习动机(需要产生动机)2、激发学习兴趣(无趣-有趣-乐趣-志趣)3、养成学习习惯(自
77、动化动作的个性心理倾向)4、教给学习方法(如泛览法、精读法、圈点法、背诵法、体验法、课题法;如预习、自读、听课、练习、复习、积累方法等)附:学习方法举隅泛览法:博览群书,不求甚解精读法:咬文嚼字,力透字面圈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背诵法:口诵心惟,熟读成诵体验法:内省体察,联想想像课题法:结合实际,研究问题5、揭示学习规律6、培养学习能力(自读、自查、自写、自思、自评、自练)(三)学法指导的途径 1、理论指导 2、案例指导 3、经验指导 4、模式指导第十一章 语文教师论讨论: (1)你愿意做教师吗? (2)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才是好的语文老师?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孟子:“得天下英
78、才而教育之不亦悦乎。”一、语文教师的素养一、语文教师的素养:( (一一) )品德个性修养品德个性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人格魅力。( (二二) )学业知识结构学业知识结构语文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语文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文化科学知识(背景性知识)( (三三) )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备课能力施教能力考评能力辅导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四四) )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听课评课能力说课能力文献研究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教育实验能力撰写论文、论著能力。(五)身体心理素质(五)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79、( (六六) ) 风度仪容风度仪容容貌容貌穿着穿着气质气质二、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1、教师是知识文化的建构者2、教师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4、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5、教师是教育智慧的创造者6、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行动者8、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三、教师的专业成长:1 1、治治业业:职业(生存)事业(生活)专业(生命)2 2、治治教教:言教(技术型)身教(艺术型)心教(智慧型)3 3、治治学学:主观经验型文章(经验总结)客观描述型文章(经验型论文)科学解释型文章(学术论文)4 4、治治校校:战斗型干才(苦干)战术型将才(能干)战略型帅才(巧干)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1、读书:浏览时文,以阔眼界阅读经典,以厚积淀钻研课文,以实基础2、游学:遍游各地名胜,以开阔自己视野寻访课文古迹,以体验作者情感3、研究:研究社会,以了解社会,感悟生活研究学术,以增长学识,提高品位4、为文:下水作文,以引导学生创作文学(如写博客),以颐养情趣写作论文,以指导教学5、实践: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