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7048226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自然人自然人w第一节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w第二节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w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w第四节第四节监护监护w第五节第五节自然人的住所与户籍自然人的住所与户籍w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w一、自然人与公民一、自然人与公民w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自然人是基于自然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的人。w自然人既是一个法律概念,又是一个生物学自然人既是一个法律概念,又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意义上的概念。w只要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一经出生,只要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

2、的人,一经出生,都自动享有权利能力,成为民事主体。都自动享有权利能力,成为民事主体。ww公民是公法领域公民是公法领域主体的称谓,是指具有主体的称谓,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一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w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人。w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w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它是自然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资格。它是自然人参与

3、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依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据,也是自然人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标志。志。w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w1、平等性。、平等性。w2、不可转让性、不可转让性w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终止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终止w(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ww w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9条条“公民从出生时起到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权利

4、即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能力始于出生。w认定公民的出生时间,其证明依据的效认定公民的出生时间,其证明依据的效力顺序为:(力顺序为:()A.其他相关证明、医院证明、户籍证明其他相关证明、医院证明、户籍证明B.户籍证明、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户籍证明、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C.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户籍证明医院证明、其他相关证明、户籍证明D.医院证明、户籍证明、其他相关证明医院证明、户籍证明、其他相关证明w既然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既然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就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不是民事主体。就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也就不是民事主体。但为照顾他们出生后的利益,各国法

5、律无不但为照顾他们出生后的利益,各国法律无不采取一定的方式保护胎儿的利益。采取一定的方式保护胎儿的利益。w胎儿需要保护的利益主要是两种:胎儿需要保护的利益主要是两种:w一是继承时的特留份利益;一是继承时的特留份利益;二是胎儿在出生前,其健康生存额定利益受二是胎儿在出生前,其健康生存额定利益受到侵害时侵权责任问题。到侵害时侵权责任问题。w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民法上讲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民法上讲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w在我国,一般以呼吸和心跳均告停止为在我国,一般以呼吸和心跳均告停止为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时间。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时间。w对公民死亡后利益

6、的保护,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死亡后利益的保护,体现了法律对民事主体权益保护的完整性,也有利对民事主体权益保护的完整性,也有利于引导人们重视个人生前死后的声誉,于引导人们重视个人生前死后的声誉,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和秩序w我们所说的死者的利益,具体有三种情况:我们所说的死者的利益,具体有三种情况:w(1)死者的人格和身份利益中所包含的财产)死者的人格和身份利益中所包含的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著作人身权;利益,主要表现为著作人身权;w(2)因死者的人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使受害人)因死者的人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使受害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此种情形,受害人应以自的利益受到侵害。此种情形,受害人应以自己的名义提

7、起诉讼;己的名义提起诉讼;w(3)基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而形成的反射利)基于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而形成的反射利益,主要是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益,主要是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w被告人唐某撰写的中篇纪实小说被告人唐某撰写的中篇纪实小说妖氛妖氛,于于1996年年2月发表在某文学期刊上,小说使用月发表在某文学期刊上,小说使用原告朱某丈夫王某原告朱某丈夫王某(1979年因工伤事故死亡年因工伤事故死亡):的真名实姓、真实地址和王某与三名真实:的真名实姓、真实地址和王某与三名真实亲属关系称谓,以社会上的谣传和捏造的事亲属关系称谓,以社会上的谣传和捏造的事实,描写王某生前担任民兵营长期间,横行实,描写王某生前担任民兵

8、营长期间,横行乡里,肆意抓人关人,吊打村民,扫荡他人乡里,肆意抓人关人,吊打村民,扫荡他人婚宴,逼死新郎,逼疯新娘的情节;王王某婚宴,逼死新郎,逼疯新娘的情节;王王某之所以这样干就是倚仗着表兄陈某担任公社之所以这样干就是倚仗着表兄陈某担任公社党委党委w副书记的权势,陈莱丧失原则,说服大队吸副书记的权势,陈莱丧失原则,说服大队吸收王某入党,王某死后变成牛犊,朱某对牛收王某入党,王某死后变成牛犊,朱某对牛犊产生犊产生“恋情恋情”,忘却了人间羞辱;陈某之,忘却了人间羞辱;陈某之妻沈某同他人通奸等。该小说发表后,使朱妻沈某同他人通奸等。该小说发表后,使朱某、陈某、沈某等人的名誉受到严重损害,某、陈某、

9、沈某等人的名誉受到严重损害,朱某由于遭到非议,几欲自杀,陈某工作受朱某由于遭到非议,几欲自杀,陈某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沈某深感无颜见人,三人共同到严重影响,沈某深感无颜见人,三人共同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唐某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责任。w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w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w概念概念w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参加民事法律关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并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并且能

10、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且能够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w法律之所以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法律之所以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其原因在于:一是保护无行为能力和限制原因在于:一是保护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二是保护交易的安行为能力人的利益;二是保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全和秩序。w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两个既有是两个既有联系的又有区别的概念。其联系的又有区别的概念。其区别在于:区别在于:w1、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个自然人都具备的能、民事权利能力是每一个自然人都具备的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

11、行为能力则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具备的。则非每个自然人都能具备的。w2、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事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有意行为能力则以意思能力的存在为前提,有意思能力即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则无行为思能力即有行为能力,无意思能力则无行为能力。能力。w二者的联系在于: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二者的联系在于: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w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w我国我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根据自然人的具体情根据自然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年龄阶段的不同和理智是否正况,按照

12、年龄阶段的不同和理智是否正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常,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w(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w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完全独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完全独立的通过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的通过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w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1条第条第1款规定款规定“十八周岁以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

13、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力人”我们将其称之为一般的完全行为能力我们将其称之为一般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人。w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1条第条第2款规定款规定“十六周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w视为是一种法律推定,没有相反的证明视为是一种法律推定,没有相反的证明不得推翻。我们将其称之为特殊的完全不得推翻。我们将其称之为特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w(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限制民

14、事行为能力w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的资格受到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的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限制,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w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2条第条第1款和第款和第13条第条第2款依据自然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款依据自然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将限制行为能力人分为两种:将限制行为能力人分为两种:w1、年满、年满10周岁的以上的未成年人。周岁的以上的未成年人。w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民事活动。w2、不能完全辨认自

15、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w他们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他们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的民事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w1、纯获利益的行为、纯获利益的行为2、日常生活必需的行为、日常生活必需的行为w3、在法定代理人确定的目的范围内,、在法定代理人确定的目的范围内,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对自己财产的处分行为w4、依法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依法请求支付劳动报酬w(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三)无民事行为能力w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

16、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w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2条第条第2款和第款和第13条第条第1款规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w1、不满、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民事活动由他周岁的未成年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不满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周岁的未成年人接受奖励、赠与、因创作活动而获得报酬等,接受奖励、赠与、因创作活动而获得报酬等,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为由,主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是无行为能力人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张以上行为无效。w。w2、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w这些人因

17、其心智完全丧失,不具有识别这些人因其心智完全丧失,不具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的代理人代理。定的代理人代理。w韩某韩某9岁,其从事的民事活动中,做法岁,其从事的民事活动中,做法不能得到法律确认的是(不能得到法律确认的是()A.韩某继承其父商品房一套,价值韩某继承其父商品房一套,价值100万元万元B.韩某将继承其父的房屋赠与希望小学韩某将继承其父的房屋赠与希望小学C.韩某摸福利彩票获一等奖韩某摸福利彩票获一等奖5万元万元D.韩某获书法比赛一等奖,奖金韩某获书法比赛一等奖,奖金5000元,元,韩某宣布放弃韩某宣布放弃w德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规定有规

18、定有“禁治产制度禁治产制度”。规。规定精神病患者得被宣告为禁治产人,无民事定精神病患者得被宣告为禁治产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精神耗弱者、浪费者和酗酒成性行为能力。精神耗弱者、浪费者和酗酒成性者也可被宣告为禁治产人,但属于限制民事者也可被宣告为禁治产人,但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能力人。w日本民法典日本民法典规定有规定有“禁治产与准禁治产禁治产与准禁治产制度制度”。准禁治产人是指被家事法院准禁治。准禁治产人是指被家事法院准禁治产宣告的精神耗弱者或者财产浪费者。产宣告的精神耗弱者或者财产浪费者。w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w一、宣告失踪一、宣告失踪w(一)宣告失踪的概念(一

19、)宣告失踪的概念w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制度。w(二)宣告失踪的条件(通则第(二)宣告失踪的条件(通则第20条)条)w1、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须有自然人下落不明满2年的事实年的事实下落不下落不明时间的起算有以下情况:明时间的起算有以下情况:w(1)在通常情况下,从该自然人离开最后居)在通常情况下,从该自然人离开最后居住地音讯消失之日起计算。住地音讯消失之日起计算。w(2)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

20、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日起计算。w(3)由于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由于事故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起计算。w2、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须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w这里所说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这里所说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债权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债权人、合伙人等)见最高人民法院人、合伙人等)见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民法通

21、则意见第意见第24条。条。w3、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须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宣告。w(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通则第(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通则第21条)条)w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是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清偿失踪人的债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清偿失踪人的债务,并追索其债权。务,并追索其债权。w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代管。女或者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代管。w(四)宣告失踪的撤销(四)宣告失踪的撤销w通则第通则第22条规定,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条规定,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确

22、知其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出现或确知其下落,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宣告。w二、宣告死亡二、宣告死亡w(一)宣告死亡的概念(一)宣告死亡的概念w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宣告死亡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度。w(二)宣告死亡的条件(通则第(二)宣告死亡的条件(通则第23条)条)w1、自然人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间。、自然人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间。w一般情况下,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一般情况下,

23、自然人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满4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战争期间下落年的;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的,年的,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宣告他死亡。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宣告他死亡。w2、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此处所说之利害、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此处所说之利害关系人与宣告失踪制度中的利害关系人相同。关系人与宣告失踪制度中的利害关系人相同。见最高人民法院见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民法通则意见第意见第25条规条规定。该条的规定对利害关系申请宣告失踪人定。该条的规定对利害关系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有顺序上的限制。

24、死亡有顺序上的限制。w3、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须由人民法院进行宣告。w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中,有的申请宣告死同一顺序的利害关系人中,有的申请宣告死亡,有的不同意申请宣告死亡,只要符合宣亡,有的不同意申请宣告死亡,只要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告死亡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宣告死亡。w(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三)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w1、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与其配偶之间的婚姻、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与其配偶之间的婚姻关系消灭。关系消灭。w2、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的继承人开始继承其、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的继承人开始继承其遗产,受遗赠人可以取得遗赠。遗产,受遗赠人可以取得遗赠。w3、被宣告死亡

25、的自然人所负担的人身性债务、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所负担的人身性债务消灭。消灭。w被宣告死亡与生理死亡具有同样的法律后果。被宣告死亡与生理死亡具有同样的法律后果。w某甲已被法院宣告死亡。一日,甲妻乙收到某甲已被法院宣告死亡。一日,甲妻乙收到甲的来信,告知年内将返家。乙得消息后,甲的来信,告知年内将返家。乙得消息后,便将其继承甲的房屋两间以便将其继承甲的房屋两间以20000元高价卖给元高价卖给丙,随后乙带着丙,随后乙带着20000元卖房款与丁再婚。年元卖房款与丁再婚。年底甲返回家乡,丙以乙为恶意当事人为由,底甲返回家乡,丙以乙为恶意当事人为由,主张自己与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无效,要主张自己与乙之间的

26、房屋买卖关系无效,要求乙向其退伺求乙向其退伺20000元买房款。甲则主张卖房元买房款。甲则主张卖房有效,要求乙补偿其有效,要求乙补偿其20000元损失,并和其恢元损失,并和其恢复夫妻关系。乙则认为自己与丁的婚姻关系复夫妻关系。乙则认为自己与丁的婚姻关系有合法结婚证书,应受法律保护。卖房款中有合法结婚证书,应受法律保护。卖房款中w的的10000元已购置结婚家具,剩下元已购置结婚家具,剩下10000元同元同意补偿给甲。意补偿给甲。问:问:1乙、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乙、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为什么什么?2乙、丁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否应受法律保护乙、丁之间的婚姻关系是否应受法律保护?为什

27、么为什么?3本案应如何处理本案应如何处理?w(四)宣告死亡的撤销(四)宣告死亡的撤销w当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重新出现或有人当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重新出现或有人确知其没有死亡的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确知其没有死亡的时,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作出死亡宣告的系人申请,人民法院(作出死亡宣告的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w1、撤销死亡宣告后,如果被撤销死亡、撤销死亡宣告后,如果被撤销死亡宣告的配偶已与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宣告的配偶已与他人再婚的,新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其配偶没有再婚的,关系受法律保护;其配偶没有再婚的,原婚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恢复;原婚姻关系

28、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恢复;被撤销死亡宣告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被撤销死亡宣告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应当恢复,但子女已被人依的权利义务应当恢复,但子女已被人依法收养的,其收养关系不得单方解除。法收养的,其收养关系不得单方解除。2、撤撤销销死死亡亡宣宣告告后后,本本人人可可请请求求返返还还财财产产,但但原原物物已已经经由由第第三三人人合合法法取取得得的的,第第三三人人可可不不予予退退还还。因因继继承承法法而而取取得得财财产产的的自自然然人人或或组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3、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告死、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致使他人被宣

29、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和孳息以外,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和孳息以外,还应对给他人造砀损失予以赔偿。还应对给他人造砀损失予以赔偿。w三、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三、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w1、设置的目的不同。、设置的目的不同。ww w宣告失踪主要是为保护失踪人与其宣告失踪主要是为保护失踪人与其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宣告死亡则主要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而宣告死亡则主要是为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是为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利益。w2、下落不明的期限不同。、下落不明的期限不同。w3、申请人不尽相同。、申请人不尽相同。w4、公告期不同。、公告期不同。w宣告失踪的公告期为宣

30、告失踪的公告期为3个月。宣告死亡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除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的公告期,除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其不可能生存,公告期为有关机关证明其不可能生存,公告期为3个月外,公告期为个月外,公告期为1年。年。w5、法律后果不同。、法律后果不同。w甲下落不明满甲下落不明满6年,其妻向人民法院申年,其妻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其父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请宣告死亡,其父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民法院应当(失踪,人民法院应当()A.先宣告失踪,再宣告死亡先宣告失踪,再宣告死亡B.只按其父的申请宣告失踪只按其父的申请宣告失踪C.只按其妻的申请宣告死亡只按其妻的申请宣告死亡D.让其妻和其父

31、商量,如协商不成驳回让其妻和其父商量,如协商不成驳回申请申请w第四节第四节监护监护w一、监护的概念一、监护的概念w监护是指为保护和监督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监护是指为保护和监督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人身、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制度。w监护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监护具有以下法律特征:w1、被监护人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被监护人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w2、监护人必须具有监护能力,即监护、监护人必须具有监护能力,即监护人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

32、能力,又应有管人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又应有管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能力。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能力。w3、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须具有亲属、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须具有亲属关系或朋友关系,或者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或朋友关系,或者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关系。w4、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依法产生的权利、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得自行改变。义务关系,不得自行改变。w三、监护的种类三、监护的种类w1、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与约定监、法定监护、指定监护、遗嘱监护与约定监护护(根据监护设立的方式不同为标准)(根据监护设立的方式不同为标准)w2、单独监护与共同监护(根据监护人的人数、单独监护与共同监护

33、(根据监护人的人数为标准)为标准)w3、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对精神病人的监护(根据监护对象的不同为标准)我国民法通(根据监护对象的不同为标准)我国民法通则的分类。则的分类。w四、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四、对未成年人的监护w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立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立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监护。w对未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对未成年人监护开始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为无亲权人或亲权人丧失亲权。为无亲权人或亲权人丧失亲权。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

34、没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应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有监护能力,应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w(1)祖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兄、姐;(3)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愿意承担监护职责,又经未成年人父、母的所担监护职责,又经未成年人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村委会同意的其他亲属和朋友。(4)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部门。w与

35、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的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的还须具备以下条件:w1、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不能担任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不能担任监护人,又没有其他亲属;又没有其他亲属;w2、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人;w3、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必须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w4、由这些人担任监护人不存在争议。、由这些人担任监护人不存在争议。w五、对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五、对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w精神病人监

36、护人的设立也包括法定监护和指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立也包括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定监护。w根据根据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7条的规定,成年精神条的规定,成年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有:(病患者的监护人有:(1)配偶;()配偶;(2)父母;)父母;(3)成年子女;()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其他近亲属;(5)经)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关系密切的委会同意的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其他亲属;w(6)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上列顺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

37、政部门。上列顺序,原则上可作为确定监护人的顺序。序,原则上可作为确定监护人的顺序。w六、监护人的职责六、监护人的职责w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和健康,照顾、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和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被监护人的生活。w2、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如不、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如不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得转让、出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得转让、出卖、无偿借给他人使用;不管是有偿还卖、无偿借给他人使用;不管是有偿还是无偿,都不得通过赠与、买卖等方式是无偿,都不得通过赠与、买卖等方式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w3、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约束其行为。、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约束其行

38、为。w4、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w由于监护人监管不严,致使被监护人实由于监护人监管不严,致使被监护人实施不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监护人施不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的,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职责的,可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可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w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

39、负连带责任。负连带责任。w七、监护的终止七、监护的终止w1、被监护人获得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被监护人获得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已成年、精神病人已康复)(未成年人已成年、精神病人已康复)w2、监护人丧失行为能力;、监护人丧失行为能力;w3、监护人不宜继续担任监护人或监护、监护人不宜继续担任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法院撤销其监护人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法院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的资格。w4、监护人辞却监护(在下列情况下,、监护人辞却监护(在下列情况下,监护人应有辞职权:监护人应有辞职权:A、年满年满70周岁;周岁;B、病重、长期卧床;病重、长期卧床;C、正在服兵役;正在服兵役;D、长期在监护

40、人居所地之外的地方工作;长期在监护人居所地之外的地方工作;E、已担任两个监护职务。)已担任两个监护职务。)w第五节第五节自然人的住所与户籍自然人的住所与户籍w一、自然人住所的概念与确定标准一、自然人住所的概念与确定标准w(一)自然人住所的概念(一)自然人住所的概念w自然人的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自然人的住所,是指自然人生活和进行民事活动的主要基地和中心场所。活动的主要基地和中心场所。w住所与居所不同。居所是指自然人居住的场住所与居所不同。居所是指自然人居住的场所。一个人同时可以有不同的居所,但只能所。一个人同时可以有不同的居所,但只能有住所。住所可以与居所相一致,也可不一有住所。住所可

41、以与居所相一致,也可不一致。在我国,住所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完全致。在我国,住所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完全由当事人的意志来决定。由当事人的意志来决定。w我国我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第15条规定:条规定:“公民以他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w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在医院治病的除外。为经常居住地。但在医院治病的除外。w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公民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为住所。w三、自然人的户籍三、自然人的户籍w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记载自然人的姓名、出生、住所、结婚、离婚、收养、失踪出生、住所、结婚、离婚、收养、失踪和死亡等事项的法律文件。和死亡等事项的法律文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