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弹力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6752270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案:弹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理教案:弹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理教案:弹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理教案:弹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理教案:弹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案:弹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案:弹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案:弹力物理教案:弹力物理教案:弹力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 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案: 弹力,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物理教案:弹力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

2、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 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1 1 / 1010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 钩码、 泡沫塑料块、 粉笔、 烧瓶 (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物理教案:弹力 2

3、 教学目标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时1 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一)形变(1)形变(2)弹性形变演示图示 1 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二)弹力2 2 / 1010(1)弹力:发生弹性形

4、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提问: 课本放在桌子上。 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提问

5、: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分析讨论,总结。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三)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三、小结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3 3 / 1010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

6、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4)。物理教案:弹力 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7、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 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

8、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4 4 / 1010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

9、等。物理教案:弹力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

10、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5 5 / 1010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法建议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 介绍弹力时, 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 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

11、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 .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第三节 弹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12、).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6 6 / 1010 (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 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形变: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

13、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 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继续提问: 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

14、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7 7 / 1010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 形变的关系为: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 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 成正比,即:式中 叫弹簧的倔强系数, 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 为形变量的大小.弹力高中物理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 创新性思维

15、的培养。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 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 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关注学生的体验。 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

16、更是如此。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 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 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主要缺点: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

17、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8 8 / 1010习弹性和塑性, 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 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物理教案:弹力 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 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

18、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9 9 / 1010教具准备弹簧、 钩码、 泡沫塑料块、 粉笔、 烧瓶 (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教学过程 新课

19、导入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 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师: 那么, 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大小、 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 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演示实验 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 3:粉笔用力被折断。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 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生 1:没有。生 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1010 / 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