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量手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6717311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4.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质量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医院质量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医院质量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医院质量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医院质量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质量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质量手册(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质 量 手 册 2 2012 年 8 月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2012 修订版) 发布令 各科室: 为切实加强医院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基本要求,对本院2012 年医院管理规定(试行) “医疗质量安全 3 与管理持续改进”部分进行修订形成本实施方案,现予印发执行。 院长: 2012 年 8 月 16 日 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4 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 职责: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

2、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办等为医院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

3、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订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务科等职能部门职责 (1)医务科等质量控制部门接受主管业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业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医疗质量管理 药事管理 院感管理 护理管理 输血管理 病案管理 医疗技术与医学伦理

4、管理 医务科 药剂科 院感科 质控办 病案室 检验科血库 护理部 医务科 质控办 临床医技质量小组 临床医技院感小组 各病区护理质量小组 临床医技质量小组 药房及临床科室医疗组长 各病区护理管理小组 各临床科室输血管理小组 5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

5、相关人员 35 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

6、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 30 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

7、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 24 小时、危重病人 6 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8 小时内)完成,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 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血电解、胸片和其它所 6 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结、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 (9)对所管病人的病

8、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 24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诊断及诊断依据;必要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9、(5)入院 3 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 1 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 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手术部位标识, 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 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

10、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 72 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 1 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 12 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诊断及其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鉴别诊断;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当前的主要问题;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 1 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科申请院外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

11、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5、科主任 7 1. 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 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 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 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

12、.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指导诊疗活动,有条件的可用“临床路径”来规范诊疗行为 5. 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6. 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 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8。 按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9. 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

13、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0。 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1. 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 支持文件岗位说明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2012 修订版) 为切实加强医院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基本要求,对本院2012 年医院管理规定(

14、试行) “医疗质量安全与管理持续改进”部分进行修订形成本方案,请认真学习并执行。各科室按照本方案基本标准制定出适于本专业特点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 1、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 8 2、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 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 第一章 总 则 一、长效机制 (一)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机制,按规定报

15、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瞒报、缓报和漏报。 (五)各职能部门、 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 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 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七)逐步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医院提供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符合医院诊疗科目范围,符合医学伦理原则,技术应用安全、有

16、效。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不应用未经批准或已经废止和淘汰的技术.建立医疗技术目录,并根据医院开展医疗技术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应按规定报批。 (三)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四)各科室、各部门开展科研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按规定审批。在科研过程中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患者安全. (五)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

17、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 ,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评价与“再授权”机制。 第二章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按照外科 10 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要求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开展工作所必要的组织体系与明确的职责,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二)根据本院医疗资源世纪情况,以基本诊疗技术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医院执行文件,实施教育培训。 (三)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建立实时监测平台,监控临床路径应用与变异情况。 9 (四)建立临床

18、路径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对进入临床路径患者进行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出院 30 天内出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五) 医院定期进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 (六)制定相关的制度与程序保障卫生部文件规定上报的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做到正确、 可靠、及时. 二、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 由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 程序与病情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二)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规范临床检查、 诊断、 治疗和使用药物及

19、植 (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三)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四)规范院内会诊管理,明确院内会诊职责,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五)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六)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对住院时间超过 30 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七)对开展新生儿住院诊疗活动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八)应按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

20、疗指南(试行) 要求,规范肿瘤诊疗活动。 三、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 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要求指导并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手术

2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 (六)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七)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和控制体系。 10 四、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与麻醉后访视制度,制

22、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与访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五)设置麻醉复苏室,以保证病人安全.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 (六)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应按医嘱执行。 (七)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合理安全用血。 (八)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麻醉与镇痛质量和安

23、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五、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二)建立健全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能以此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三)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

24、员基本技能要求 。健全分级查房制度与执行程序,实施重症患者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及以上医师主持与负责。 (四)严格执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等文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五)科主任、 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六、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25、、规章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规范传染病处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 (二)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 (三)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四)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11 (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做好院内及责任区域内的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26、七、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 中医诊疗科室的设置应符合卫生部 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 等法规的要求。 (二)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三)医院根据医疗资源情况设置中药房与中药煎药室或有合同/协议的委托服务,应符合卫生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 (四)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中医药人员组成质量管理小组,根据中医诊疗理念、中医科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医疗文件书写、诊疗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八、康复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康复医学科的

27、设置应当符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能开展康复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活动。 (二)康复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实行康复评定,并给予规范的治疗、指导。 (三)鼓励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 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康复治疗方案, 鼓励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 (四)定期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估。 九、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药剂科设置以及人员配备符合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药剂科基本标准”国家的要求;建立医院药事管理组织。 (二)加强药剂管理,规范采购、储存、调剂,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35 种。 (三)执行处方管理

28、办法 ,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有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待和监测等行为。 (四)医师、药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并有相应监督考评机制。 (五)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六)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 (七)药剂科配设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 (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八)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9、,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定期通报医院药物安全性与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的结果。 十、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服务项 12 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二)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三)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验结果。 (四)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五)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规定,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

30、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行比对和质量控制. 十一、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病理科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的要求,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开展肿瘤手术的医院应具备恶性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保障能力。 (二)从事病理诊断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人员资质符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要求,诊断与制片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三)有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程序与措施,遵照实施并记录。 环境保护及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符合规定。 (四)及时提供规范的病理诊断报告,有严格审核制度。 (五)

31、临床病理医师能解读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支持服务。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病理诊断问题。 (六)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十二、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二)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三)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

32、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四)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环境保护、 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五)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十三、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二)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 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无非法自采、 自供血液行为。 (三)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

33、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四)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五)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 13 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六)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经授权的代理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 十四、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 要求,

34、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二)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三)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 (五)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六)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七)消毒工作符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的要求; 隔离工作符合 医院隔离技术

35、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八)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根据医院感染风险、 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 将医院感染情况与同级医疗机构进行比较;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十五、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按照国家法律、 法规及卫生部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版) 的要求,配备人员及设备、设施合理,满足医院功能任务要求.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与应急处理预案,落实措施,保障安全。 (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

36、制度与程序,有完整的监测记录与应急管理预案。 (四)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符合要求。 (五)透析液的配制符合要求,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透析液细菌及内毒素检测达标。 (六)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七)科主任、 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重点是定期对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和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价,促进持续改进。 十六、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执行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 、 医用氧气加压舱 、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等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有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和各级各

37、类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 (三)掌握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执行医嘱,有完整的工作流程及记录。 14 (四)医用氧舱由经培训并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负责,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五)按规定定期检验医用氧舱,制定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并定期演练. 十七、功能检查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脑电图检查室、肌电图检查室、呼吸功能检查室、心电图检查室、内镜检查室等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的开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二)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出具诊断报告,解读检查结果;建立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并进行质量控制活动。 (三)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

38、要求。 (四)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或由专人负责,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岗位职责、 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 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十八、病历(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按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建立健全病历(案)管理制度. (二)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门诊、急诊、抢救、留观及住院患者的病历,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三)加强安全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的安全性. (四)有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五)采用疾病分类

39、 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 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六)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制度,防止丢失、损毁、篡改、非法借阅及使用,避免患者隐私的泄露. (七)积极推进电子病历,并符合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 。 第三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执行二级(医院科室)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三)建立

40、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 15 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

41、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五)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二)依据护士条例 、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 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

4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六)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 (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血治疗服务。 (九)保障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有效使用. (十)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十一)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按流程提供符合规范的护理服务。 (十二)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 (十三)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四、护理安全管理 (一)有护

43、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相关安全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二)有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三)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四)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如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 (五)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六)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一) 有手术部 (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 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二)有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三)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44、的有关规定及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四)护理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需要,设置其他特殊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指标监测与改进效果 16 评价的记录。 第四章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医疗质量指标(山东省二级综合医院指标参考值)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0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检查阳性70 5。大型光机检查阳性率60 6。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7.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8。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9。麻醉死亡率0.02% 10。病理诊断准确率90 11.内镜活检标本常规病理检查自标本送检到出具报告时间48 小时 12。大体标

45、本常规病理检查自标本送检到出具报告时间72 小时 13.医院感染率8 14.医院感染漏报率10% 15.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16。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 DI2) 17.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18.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19.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50 20。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 分钟 21。急诊留观时间 48 小时 22。急救物品完好率 100% 23.甲级病历率90 24。处方合格率95 25.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6.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27。挂号、划价、收

46、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 分钟 28.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 小时 29。检验、心电图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 30.影像常规检查、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 31.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 32.平均住院日13 天 3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 天 34。病床使用率控制在 85-95 35。病床周转次数 26 次年 17 36。基础护理合格率 85% 37.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8。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9。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 4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

47、科服务满意度90% 41。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 42.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 43。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 44。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支持文件山东省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急性心肌梗死 ICD10:I21-I22。 2.心力衰竭 ICD10:I05-I09,I11I13,I20I25,伴 I50。 3.脑出血和脑梗死 ICD10:I60-I63. 4.创伤性颅脑损伤 ICD10:S06. 5.消化道出血

48、(无并发症)ICD10:K25 K28 伴有.0 -。2,。4 -.6 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ICD10: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 J17*)。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CD10:J44。 9.糖尿病伴短期并发症与长期并发症 ICD10:E10-E14。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ICD10:E04。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ICD10:K35。0,K35。1。 12.前列腺增生 ICD10:N40。 13.。肾功能衰竭 ICD10:N17N19。 14.败

49、血症(成人)ICD10:A40A41。 15.。高血压病(成人)ICD10:I10-I15. 16.。急性胰腺炎 ICD10:K85。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ICD10:Z51.101。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ICD10:Z51。201、Z51。103.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1.甲状腺切除术 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 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 ICD-9-CM3

50、:74.0;74.1;74。2;74.4;74。9。 18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 ICD-9CM3:47。0。 7.乳腺手术 ICD-9-CM-3:85。4. (三)麻醉。 1.麻醉总例数.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4.麻醉复苏(Steward 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6.麻醉分级(ASA 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

51、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4.产伤发生率。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 三、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禁忌者除外)的时间. 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 STEMI): (1)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 (2)需要急诊 PCI 患者的转院时间

52、。 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ACEI(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 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时间.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二)心力衰竭(ICD-10 I11-I13 伴 I50)。 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19 2.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3、ARB) 、-受体阻滞剂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受体阻滞剂。 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6.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三)A.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1.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重症患者、入住 ICU 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3.重症患者、入住 ICU 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

54、药物治疗的时间。 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B.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 (ICD10 J13-J15, J18,不含新生儿及 1-12 个月婴儿肺炎) 1.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2.氧合评估。 3.病原学检测。 4.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5.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6.住院 72 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7.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8.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9.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 (四

55、)急性脑梗死(ICD10 I63) 。 1.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2.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时间。 3.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4.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 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6.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20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五)剖宫产 ICD9CM-3:74。1. 1.实施母婴情况评估,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56、(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2)在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即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3.再次手术指征。 4.评估产后出血量。 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新生儿). 6.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 7.切口愈合:甲。 8.术后 7 天内出院。 9.住院费用。 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六)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一、二代头孢菌素. 2.在手术前一小时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4.手术后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

57、口愈合。 适用手术名称与 ICD-9-CM-3 1.甲状腺切除术 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 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 ICD9-CM-3:74。0;74。1;74.2;74.4;74.9.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 ICD-9CM3:47.0。 7.乳腺手术 ICD9-CM3:85.4。 四、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一)非预期的 24/48 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 (二)呼吸机

58、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 (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 (五)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 (六)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APACHE评分)。 (七)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APACHE评分)%。 21 (八)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 (九)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五、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抗菌药处方数、静脉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二)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比例。 (三)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四)抗菌药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五)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六)采购抗菌药物品种数。 六、医院感染控制质

59、量监测指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 (二)留置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 (三)血管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四)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 支持文件: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2 附件 1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和本院基本诊疗科目设置,规范各临床医技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临床科室基本诊疗技术标准 一、内科(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 (一)心血管内科专业。 1.心脏骤停的抢救。 2.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3.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4.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5.设立心脏监护独立的护理单元(CCU)包括监测心、血压、呼吸、血

60、氧饱和度。 6.高血压急诊抢救。 7.高血压的诊治(包括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规范化治疗). 8.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治。 9.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抢救。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规范化诊治. (二)呼吸内科专业。 1.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级与规范化治疗. 2.肺炎和 COPD 急性加重期的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的合理应用. 3.支气管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与规范化治疗。 4.大咯血的诊断与治疗。 5.自发性气胸诊断与治疗,张力性气胸的救治。 6.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7.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肺功能检查。 (三)消化内科专业。 1

61、.能够正确、规范地诊断与治疗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2.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消化道大出血的综合抢救:急诊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镜下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及其他原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治疗) 。 3.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4.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5.常规开展规范的胃镜、肠镜检查工作。 6.黄疸的鉴别诊断。 7.开展肝穿刺诊断与治疗. (四)内分泌科专业。 1.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和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甲亢危象的识别和处理。 23 2.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医源性低血糖、糖尿

62、病酮症酸中度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诊断和处理。 3.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4.能测定 TSH、FT3、FT4、Trab、TGab、TPOab。 (五)肾脏内科专业。 1.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蛋白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原发性肾小球的诊治. 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 5.尿路感染的诊治(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 6.急性肾衰的诊治。 7.慢性肾衰的诊治. 8.血液透析. (六)神经内科专业。 1.神经系统危重病人的抢救(包括昏迷,脑疝,呼吸肌麻痹,癫痫持续状态等). 2.

63、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3.颅内高压普通病因检查和对症治疗。 4.头痛的诊断、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6.癫痫病诊断分型及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7.肌无力初步筛查. (七)肿瘤专业 1.食管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2.胃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3.结、直肠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疗. 4.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5.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6.乳腺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7.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内科规范化治疗。 8.深静脉穿刺置管常规

64、。 (八)血液内科专业。 1.常见贫血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缺铁性、溶血性、巨幼细胞性)。 2.各种白血病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5.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6.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24 7.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分类。 8.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二、外科(学科设置与专业项目) (一)普通外科专业. 1.常见外科急腹症的手术处理。 2.肝部分切除、脾切除术。 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术。 4.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 5.胆总

65、管切开取石(探查)T 管引流术、胆肠内引流术。 6.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7.胃癌根治性大部切除术。 8.乳腺癌根治术. 9.胸腹联合损伤的救治。 10.右/左半结肠切除术。 11.无张力疝修补术 (二)骨科专业。 1.四肢骨折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术。 2.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3.腰椎间盘摘除术。 4.脊椎后路椎板减压。 5.周围神经损伤(缺损)的修复术. 6.关节融合术. (三)神经外科专业. 1.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 2.颅骨成形术。 3.颅内血肿清除术。 4.椎板切除减压术。 5.脑室内、外减压术。 (四)泌尿外科专业。 1.膀胱部分切除术。 2.膀胱损伤修补术. 3.肾切除术. 4.附睾

66、切除术。 5.输尿管、膀胱切开取石术。 (五)胸外科专业。 1.常见胸部创伤救治。 2.肺叶及全肺切除术。 25 3.贲门、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 4.贲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5.心包部分切除术. 三、妇产科 (一)妇科专业。 1.子宫肌瘤剔除术。 2.子宫全切术。 3.附件切除术。 4.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6.闭经的诊治。 7.妇科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绒癌)。 8.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 (二)产科专业。 1.围产保健规范化管理: (1)胎儿的产前筛查; (2)B 超产前诊断; (3)对胎儿

67、宫内情况监护,胎儿成熟度监测和胎盘功能监测。 2.妊娠及分娩并发症的诊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胆汁郁积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量异常,多胎妊娠,产后出血,胎位异常,子宫破裂等). 3.单纯剖宫产术(不包括腹膜外剖宫产). 4.客观测量产后出血。 5.高危妊娠诊断及处理(子痫、胎位异常). 6.产程监护和产程并发症处理. 7.开展各类助产技术,包括会阴侧切、胎吸助娩。 8.产后出血率5%。 9.围产儿死亡率1500 ml) , 可手术中给予第 2 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 4 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

68、。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15 无指征扣 15分 指 征 不 明 确每项扣 5 分 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应用原则及禁忌症 肾功能减退者、肝功能能减退者、老年患者、新生儿患者、小儿患者、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10 违背原则扣 5分,禁忌症用药扣 10 分 选用品种、计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的合理性 15 选 用 不 合 理每项扣 3 分 各级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 (医师、主治、科主任或高级职

69、称) 10 超越权限扣 5分 科室: 责任人: 科主任: 年 月 日 41 检查申请单质量考核标准 书写者: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考核项目 分值 内容要求 考 评得分 检查申请单前记 20 分 逐项填写一般项目,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项目,每缺一项扣 3 分 患者主要体征和病史描述 10 分 无患者主要体征描述扣 5 分 无患者主要病史描述扣 5 分 临床诊断 10 分 无临床诊断扣 10 分 检查项目名称、目的、编号明确, 特殊要求内容要注明(如急诊、危重患者要注明“急”或“危” ) 20 分 无检查项目名称扣 8 分 检查目的不明确扣 8 分 编号未填写扣 4 分 送检物名称及标本采

70、集日期 5 分 无送检物名称扣 3 分 无标本采集日期(年、月、日)扣 2 分 申请医生签清晰可辨的全名,申请时间 10 分 医生签字潦草,难以辨认扣 5 分 无申请时间(年、月、日)扣 5 分 申请单书写整洁,字迹清晰;术语确切,语句简练,内容完整;不得涂改。 15 分 字迹潦草,内容涂改;语句零乱,申请单不整洁各扣 3 分 检查报告单管理 10 分 检查报告单丢失扣 5 分 未按规范要求粘贴扣 5 分 42 检查报告单质量考核评份标准 书写者: 检查人员: 年 月 日 考核项目 分值 内容要求 考 评得分 检查报告单前记 20 分 逐项填写一般项目,如患者姓名、性别、科别、住院号、床号、检

71、查号等和特殊标识或检查编号,每缺一项扣 3 分 检查结果规范填写 20 分 按不同专业具体规范要求考核, 检查意见条理清晰,诊断简明扼要,使用专业化术语,数据准确无误,每一项不符规范要求扣 5 分 检查报告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 分 未用法定计量单位扣 4 分 特殊项目用数字报告者,未附参考值范围扣 3 分 登记、保管、发放制度健全 20 分 无登记、保管、发放制度每项扣 4 分 无登记、发放记录(含借阅)每项扣 5 分 检查医生签清晰可辨的全名,报告日期 10 分 医生签名潦草,难以辨认扣 5 分 无报告日期(年月日)扣 5 分 打印报告医生未手工签字扣 5 分 报告单及其他资料整洁,字迹清

72、晰,内容完整 10 分 随意涂改,资料不整洁,内容不完整每项扣 3 分 检查申请报告单管理规范(含光盘、打印片等资料)注:检查申请报告单保存两年时间 10 分 未按月装订检查申请报告单各扣 3 分 资料未定点存放或保存不善扣 3 分 使用计算机未拷贝文件资料扣 3 分 43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科室: 医师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术前准备 手术人员未剪指甲扣 12 分 病历内各项准备有遗漏扣 24 分 未对病员作必要的清洁准备扣 24 分 10 二、刷手、 穿衣 刷手时间不够扣 12 分 刷手顺序有误扣 12 分 穿衣、戴手套方法不对扣 24 分

73、15 三、 消毒、 铺巾 1、消毒范围有误扣 24 分 2、消毒顺序有误扣 12 分 3、未注意特殊部位扣 12 分 4、铺巾范围有误扣 1-2 分 5、铺巾方法错误扣 24 分 15 四、手术操作 1、器械使用方法不当扣 24 分 2、切开组织边缘不齐、深浅不一扣 46 分 3、止血钳使用不准确扣 1-2 分 4、钳夹组织过多扣 24 分 5、 结扎手法不熟练扣 1-2 分 6、 结扎不牢固扣 24 分 7、深部结扎不熟练扣 12 分 8、分离组织不准确扣 1-2 分 9、 缝合材料选择有误扣 12 分 10、 缝合操作不熟练扣 1-2 分 11、术中无菌观念差扣 12 分 12、与助手配合

74、差扣 12 分 40 五、回答问题 适应症选择有误扣 2-4 分 有关的解剖及病理生理不清扣 24 分 对术中病员情况的掌握不清扣 12 分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发现、处理有误扣 24 分 20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44 诊疗基本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医师姓名: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 适应症禁忌症 遗漏一项扣 2-4 分 答错一项扣 2-4 分 10 二、无菌观念 未洗手扣 1-2 分 打开辅料包方法错误扣 12 分 器械、敷料放置未区分有菌、无菌扣 2-4 分 中途加敷料有可能污染扣 24 分 未戴帽子、口罩扣 5-10 分 戴

75、手套有污染扣 1-2 分 25 三、操作技术 消毒范围错误扣 24 分 消毒顺序错误扣 2-4 分 器械使用方法错误扣 2-4 分 敷料使用不当扣 12 分 操作不熟练扣 24 分 局部麻醉方法不当扣 2-4 分 操作粗鲁缺乏保护性观念扣 2-4 分 操作方法不当扣 4-8 分 45 四、回答问题 有关解剖不熟悉扣 2-4 分 有关并发症预防、处理有误扣 2-4 分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有误扣 24 分 常用局麻剂量、浓度、毒副使用有误扣 2-4 分 20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45 急诊处理能力评分标准 科室: 医务人员姓名: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76、 一、急诊接诊 急诊问诊不及时不准确扣 26 分。2、急诊分诊不准确扣 2-4 分 二、急诊病历 主诉有误扣 2-4 分 病史中的主要症状有误扣 2-4 分 查体的主要阳性体征不准确扣 2-4 分 合并症或并发症有误扣 2 分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要诊断及主要并发症有误扣 8 分 次要诊断有遗漏扣 4-8 分 诊断顺序有误扣 4 分 四、急诊处理 医嘱的针对性、准确性有误扣 4 分 对病情的分析不准确扣 4-8 分 对并发症的处理有误扣 4-8 分 急诊检查针对性不强扣 4 分 紧急抢救措施不得力扣 8-12 分 五、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病症 休克若有误扣 24 分 昏迷若有误扣 2-4 分

77、心跳、呼吸停止若有误扣 2-4 分 其他危象若有误扣 2-4 分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46 心电监护仪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职称(职务): 总分: 考评者签名: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职业规范(5 分) 服装、鞋帽整洁;仪表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亲切 5 2、用物及准备(12 分) 备齐用物(监护仪一台,电极片,电源线),必要时备导电膏 将监护仪推至病床旁,接通电源 12 3、病员准备(10 分) 核对,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病人取平卧位,暴露前胸 10 4、操作(45 分) 根据情况准备病员皮肤 贴电极片位置正确 正确连接监护导联 调整心电

78、图波形大小及滤波位 根据病情设定报警范围 记录 5 10 10 5 5 5 5 5、操作后(20 分) 监护完毕,将监护电极导联线取下 除去病人体表的电极片 整理监护仪 4 8 8 6、熟悉程度(8 分) 操作 10 分钟内完成;动作轻巧,准确 8 科主任: 年 月 日 47 电除颤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职称(职务) : 日期: 总分: 结论: 考评者签名: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1、职业规范(6 分) 服装、鞋帽整洁 洗手、戴口罩 3 3 2、用物及准备(8 分) 备齐用物 将除颤仪至病床旁,接通电源 4 4 3、病员准备(13 分) 病人取去枕平卧位,暴露前胸 开放气道(

79、头后仰,放置咽管或气管插管) 吸氧或辅助呼吸 4 5 4 4、操作(63 分) (此过程中应固定一人持续胸外按压) 开机 正确连接心电监护的电极导联(电极片应尽量避开电机板除颤的部位) 电极板涂抹导电膏(或用生理盐水湿纱布) 遵医嘱选择同步或非同步除颤方法 选择合适的电功率(非同步单相电除颤 360j,双相 200j) 充电 放置正确的电极板部位(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接触床单位 放电(电极板与皮肤密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 观察除颤效果(如室颤持续存在,应按 30:2 进行持续胸外按压 5 个循环后,若仍为室颤应再次除颤) 3 10 4 4 6 4 10 6 6 10

80、 5、操作后(6 分) 整理除颤仪;记录 6 6、熟悉程度(4 分) 动作轻巧,准确 4 科主任: 年 月 日 48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备齐用物 病员准备 职业规范行为 开机 连接心电监护仪 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功率 充电、放电 观察除颤效果 除颤完毕整理用物 记 录 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 除颤方法:同步或非同步功率:非同步单相电除颤 360 焦耳,双相200 焦耳 如室颤持续存在, 应按 30:2 进行持续胸外按压 5 个循环后, 若仍为室颤应再次除颤 核对、解释;病人取平卧位,暴露前胸;开放气道;吸氧 部位: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和心尖部;操作者及周围人避免接触床单位; 电极板与皮肤密

81、切接触,保证导电良好 49 呼吸机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职称(职务) : 总分: 考评者签名: 科主任: 日期: 年 月 日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职业规范(6 分) 着装、鞋帽整洁、 洗手 戴口罩 2 2 2 2、用物及准备(10 分) 备齐用物(呼吸机及呼吸机管道、蒸馏水、模拟肺、听诊器(必要时备地盘线、面罩、双头表) 携用物至病床旁 8 2 3、病员准备(6 分) 核对,向清醒病人做解释,取得合作 根据病情采取合适卧位 3 3 4、操作(70 分) 加蒸馏水或注射用水至水位线 4 打开湿化器开关,调节湿化温度(32-38)或至绿区 6 正确安装呼吸机管道回路,前端接头

82、接模拟肺 10 连接氧气或双头表,接电源。开机、先开压缩机至压力达 40kpa(或至绿区) ,如用双头表调节压力至 0。4 kpa 12 开机自检,在机控模式下带模拟肺可遵医嘱使用治疗参数试机 18 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及管道是否漏气 6 再次检对无误后,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 4 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观察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10 5、操作后(6 分) 记录:使用开始时间、呼吸模式、各种参数 6 6、熟悉程度(2 分) 动作轻巧,准确 2 50 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项目 操作要求 分值 扣分标准 得分 目的 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5 了解不全扣2分 备物 治

83、疗车,无菌弯盘一套(内放镊子 2 把、0。5%PVP 碘伏棉球、无菌纱布数块) ,污染袋, (必要时备手套 1 付、凡士林纱布、引流条、无菌消毒剪等) 5 缺 1 件扣 0。5分 操 做 步 骤 规范洗手、戴帽子口罩。 5 1 项不符扣 1。5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观察伤口局部情况 8 1 项不符扣 4 规范洗手,根据伤口情况正确备物,取用无菌药品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5 1 项不符扣 1.5 携用物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5 1 项不符扣 1.5 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取合适体位,根据需要拉窗帘。 5 1 项不符扣 1。5 正确暴露伤口、注意保暖,必要时戴手套,去除敷料

84、。 5 1 项不符扣 1。5 消毒伤口方法正确,两把镊子不可交叉使用。 10 1 项不符扣 2。0 根据伤口情况正确选用药物、纱布或引流用物,引流充分、包扎固定正确。 20 1 项不符扣 2.0 了解病人感受,安置好体位,整理床单。 5 1 项不符扣 1。5 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 5 未告知者扣5分 正确处理用物 5 扣 5 分 洗手 5 缺一个步骤扣1。0 操作熟练,体现人文关怀 3 1 项不符扣 1。5 注意 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3.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接触传染伤口执行床边隔离;4。换药时间视伤口情况和分泌物多少而定. 4 缺 1 点扣 1 分 总分 100 检查者: 科主任: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