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6533744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5 篇L 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 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3、提 供 数 据 , 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 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L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 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 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

2、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5、案 例 探 究 : 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 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 神 , 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从而提高人文素养。2、通过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教学, 树立事物是运动的,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1、山地的三种类型。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 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教学方法与手段模拟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法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山地

3、是陆地地形的骨架, 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 所以 , 在讲述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后, 本节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单独讲授。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 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节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 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 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所 以 , 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 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 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本节以山地为案 例 , 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 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

4、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 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对褶皱和断层内容的处理。 褶皱山和断块山都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 上 , 所 以 , 教材在讲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的时候, 都是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些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成讲起的。它们是学习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 础 , 但不是最后的落脚点。最后的落脚点是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本形态。 火山” 部分内容组织。教材从三方面介绍了火山, 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在火山的形成部分, 教材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火山活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与玄武岩高原的形成, 一种

5、是中心式喷发与火山锥的形成,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火山喷发都能形成火山锥。 这给学生将来有机会到野外观察火山提供一个基本常识。2.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 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读课标 的 基 础 上 , 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 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 化抽象为具体,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 加强直观性教学, 培养学

6、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 之 ,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式 ,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 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D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 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 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 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 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

7、、归纳能力。(2)以 问 题 为 中 心 ”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 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Q)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重、难点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 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难点L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以及码头的选择。分析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3.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

8、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 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进行 分 析 , 并可以图文转换, 阅 读 喜 马 拉 雅 山 的 垂 直 地 域 分 异 图 , 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形成。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答 : 地

9、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答 :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答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 而 动 全 身 。(出 示 景 观 图 片 西 双 版 纳 热 带 雨 林 和 内 蒙 古 草 原 )( 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师 : 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生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师 : 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一一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

10、异性师 : 从 整 体 上 看 , 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 实 上 , 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 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出 示 图 片 五 带 的 划 分 )师 : 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生 : 温度。师 : 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生 : 全球性的尺度。师 : 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 问 )陆地上为

11、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生 : 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师 : 请 说 一 说 ,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 讨 论 , 师 总 结 ) 在热带雨林中, 长年高温多雨, 植 被 常 绿 , 树种 繁 多 , 层 次 复 杂 , 生 长 茂 盛 , 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 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 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 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 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师 : 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 讨

12、论 , 师 总 结 )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典型植被为草类, 耐 干 旱 ,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 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师 : 从对以上分析知道, 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出 示 图 片 世 界 陆 地 自 然 带 的 分 布 )师 :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 纳 出 “ 自然带的概念。生 : 在 陆 地 上 , 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 , 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师 : 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13、(出 示 图 片 热 带 雨 林 景 观 和 苔 原 景 观 )师 : 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生 : 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 道 地 区 , 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师 : 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 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 , 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生 : 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师 : 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生 :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 热带雨林带分

14、布在低纬度地区。师 :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 什 么 ?生 : 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 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师 : 对。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 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生 : 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X X 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师 : 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生 : 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X X 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师 : 对。请同学们看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并回忆气候

15、的相关知 识 , 思 考 : X X 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生: X X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 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X X带常绿阔叶林带。师 : 那么请大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生 : 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师 : 具体说有何不同呢?生 : 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X X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 冬天寒冷干燥。师 : 不错。 (出示图片X X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一一橄榄的叶子和 果 实特征, 和X X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师 : 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 在外在

16、特征上有何不 同 ?讨 论 : 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 讨 论 , 师 总 结 ) 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 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 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 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 小 , 表面有腊质, 果实的皮也较厚;X X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 , 表面也无腊质, 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 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师 : 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生 : 有着两种组合。中 部 的X X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师 : 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4.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

17、教学重点】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的范围。【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 教师绘制板图或展示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思考) 赤道附近地区获热 最 多 ,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 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 一、三圈环流1 . 成因2 . 高、中、低

18、纬环流圈3 . 三圈环流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圈环流示意图多媒体动画或思考) 赤道地区空气 上 升 , 两极地区空气下沉, 导致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 副热带地区空 气 下 沉 , 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 暖空气上升, 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比较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成因上的差异? 比较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在成因上的差异? 由于近地面高低气压的分布极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会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如何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否不会改变? 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什么性质?( 板书)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L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的差异2 . 风带的分布规律3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9、(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一、七月气压分布图, 或黑板上绘制的板图或多媒体动画) 以亚欧大陆为例, 冬季大陆是一个冷源, 形成了高压中心 , 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夏季大陆是一个热源, 形成低压中心, 切断了哪个气压带? 这样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 这些高、低气压中心的分布位置及名称是什么?( 板书) 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 海陆热力差异对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不同影响2 . 北半球一、七月份陆地和海洋气压中心名称(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亚洲季风是一图或多媒体动画思考) 由于在北半球大陆和海洋之间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中心, 因此不同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大气水平运动的特点是什

20、么? 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其成因有什么差异? 冬夏季风的特点是什么? 影响范围有多大?( 板书) 四、季风环流1 . 季风环流的成因2 . 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其影响范围【 设计思想】本节以讲授、谈话法为主。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意运用各种地理原理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 , 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5.高三地理上册教案范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 . 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3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 . 自主学习, 分析法、

21、讨论法。2 . 探究与活动, 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3 . 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 发展既有内部条件, 也有外部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L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 学 们 , 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 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 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板书) 。 教师精讲师 :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 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 示 图 片 三 峡

22、地 貌 崇 明 岛 )师 : 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 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生 : 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 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 是河流的堆积地貌。师 : 分析得很正确! 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一流水作用的结果, 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 河流侵蚀地貌师 :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 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 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 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 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 放 录 像 虎 跳 峡 或 出 示 图

23、片 )师 :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 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 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 下 , 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 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生 : ( 讨论后回答) 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 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 这是溯源侵蚀。师 : 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 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生 : V 字形师 : 对! 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 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 期 , 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 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 示 图

24、片 长 江 三 峡 )李 白 的 诗 朝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师 : 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江 如 奔 马 , 舟若飞箭。请大家思 考 : 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 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生 : 三 峡 横 断 面 呈 U 形 , 属 于 下 蚀 .师 : 很好! 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 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 它使河床加深, 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材 料 :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 长420千 米 , 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

25、 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因 此 , 素 有 “ 九 曲 回 肠 之 称 。每逢 汛 期 , 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 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 史 载 ,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 间 , 荆州江河堤防溃口 186次 , 平均 不 到3年一次。师 : 人 们 常 说 万 里 长 江 , 险 在 荆 江 , 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 讨 论 , 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生 : ( 讨论后回答) 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 所以水流不畅, 容易溃堤。师 : 说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 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 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呢?生 : 属于侧蚀。它使谷底

26、展宽, 谷 坡 后 退 , 河流向横向发展。师 : 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 响 ,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 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 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出示图片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师 : 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 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生 :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 速 快 , 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 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 时 , 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师 : 很好!

27、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 横 剖 面 呈V 字形。 V 字形河谷形成后, 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 侧蚀作用加强。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 图 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 说明理由。生 :B点。A点 是 凸 岸 , 水 流 缓 慢 , 泥沙堆积;B点 是 凹 岸 , 水流速度 快 , 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 适合做码头。师 : 分析得很好! 请读教材图4.17,这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停地进 行 , 河谷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生 : 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 最终将河谷展宽, 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师 : 对! 这个时候, 河谷的发育就进入了成熟期。同学们看c图 ,

28、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态有何特点?生 :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 横剖面呈槽形。师 : 不错。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 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 表 形 态 ,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 教师出示张家界有关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 谷 , 是由于地壳上升, 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 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 河谷中间滩多水急。师 : 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 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 用 的 结 果 , 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活动探究)课后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 观 图 片 , 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课后习题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