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6255619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1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第二章宗法制度.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第二编 制度行为文化之第二章 宗法制度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本周我们学习第二编第三章宗法制度。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宗法制度文化的基本常识2.知道宗法制度在文化史上的作用3.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 4.重点掌握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导 言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 第二,专制主义严密。宗法制度是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的一种制度。宗法建立在宗族的基础上,宗族由若干个同血缘的家族集合而成,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成宗族,结成乡社,进而成为国家的基石,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

2、本事实。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一节 家族与家族观念一、家族的产生1.家族的产生2.家长特权3.在中国,家族血缘纽带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二、家庭结构与家族观念1.家庭结构的特点。中国封建家庭的结构是以父子、婆媳为主轴的典型的父子型家庭,家庭关系以亲子的血统关系与夫妻的婚姻关系为基本结构。就血缘关系言,家族中的成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首先,父家长重子轻女,男尊女卑。其次,男子中长子或长兄的地位高于其他人。再次,家族内部的财产分配不均等。总之,家族成员的关系受制于血缘关系。 就姻缘关系言,姻缘关系从属于血缘关系。首先,娶妻须由家族中主要成员过问和决定,所娶女子的贞操对全家族负责;亡夫之

3、妻再嫁要由家族长辈认可。其次,家族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 。再次,同一家族中的女性,其地位也有高下之别。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2.家族观念(1)血缘观念。古代大到历代帝王的世系,小到普通个体家庭或家族的延续,都把巩固血缘联系、维护血缘世系的纯度视为头等大事。(2)门第观念。“门第”是指封建时代地主阶级内部家族的等级,以族姓、门户、地望为标志,有高低贵贱之别。门第观念曾渗透到政治生活和社会交往中。(3)孝悌观念。儒家伦理以孝悌为本。“孝”指敬顺父母,“悌”指尊重兄长。“孝悌”观念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子女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二是“移孝于忠”,忠孝相通。“忠”“孝”的基本前提是绝对服从:臣服从于君,子

4、服从于父;由此生发,又有女服从于男,幼服从于长。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三、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关系1.在古代中国,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即家本位;国家就是家的放大,即家国同构。2.在家国同构体制下,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所带来的最明显的后果之一,就是使个人具有强烈的隶属感。这种以家族为本位、以父家长制为原则的伦理纲常,实际上代行了宗教的职能。3.以家族为本位的伦理纲常,经推演比附,由己及家,由家及国,使每个臣民都以“敬父忠君”为天职。4.以家族为本位的人伦思想,重家族而轻个人,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人治而轻法治。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确立与演变一、宗法制度的产生和确立1

5、.宗法制度的实质(提示:什么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宗法制度,也叫血缘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高低贵贱的法规准则。它是中国古代解决职权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宗法以宗族为范围。“宗族”的含义,即亲亲和尊尊,也就是以嫡长子为中心,亲其所亲,尊其所尊。 宗法制的实质,就在于族长(宗子)对宗族的政治、经济、宗族祭祀活动等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亦即对整个宗族实行家长式的统治。这种权力上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下与每一个宗族成员相联系,形成了一个与国家权力相辅相成的统治着每一个宗族成员的特殊的权力机构。中国古代文化概论2.宗法制度的起源、产生和确立宗法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父系

6、家长制演变而来。根据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完备和确立于西周。西周时期,已确立了嫡、庶之分和大宗、小宗制度。西周的社会组织,是一个亲疏严明、系统显然的血缘实体。(提示:为什么说宗法制度在周代已经完备?) 宗法制度的确立者是周公。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 周公制礼作乐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确立宗法制度。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二、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封邦建国制(即封建制、分封制)1.分封方法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左传桓公二年)。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

7、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篇) 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尚书)2.分封目的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经大雅板)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二)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 ,宗法制度的核心 。1.嫡长子继承制(提示: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周制,周天子统治天下的土地和臣民,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如嫡妻无子,只能立庶妾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中国古代文化概论2.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关系大宗 天子(大宗)天子(嫡长子,大宗)诸侯(小宗)诸侯(嫡长子,大宗)大宗小宗小宗大夫(小宗)大夫(嫡长子,大宗)士(小宗)士(嫡长子,大宗)小宗大

8、宗大宗大宗大宗、小宗角色不同,享有的等级、名分、权力也不同。温情脉脉的血缘外衣之下,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庶子)(庶子)(庶子)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三)宗庙祭祀制度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宗法制度规定,只有宗子(嫡长子)才有资格主持宗庙祭祀。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礼记曲礼下)中国古代文化概论西周宗庙祭祀制度有严格的规定:1.建宫室要以宗庙为先。宗庙和社稷要按“左宗右社”的布局建在王宫之前。(提示:什么是“左宗右社” ?)2.宗庙祭祀有两个原则:太祖制度和昭穆

9、制度(1)太祖制度。即将家族历史上有着特殊功绩的第一代祖先确定为世代祭祀的对象,称为“太祖”。太祖为始封之君。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有太祖之法。 (2)昭穆制度。即祭祀近几代的祖先。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周人还规定,太祖之庙“百世不迁”;其他神主的庙位则是“易一世而一迁”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宗庙祭祀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祭祀时,有严格的程序和隆重的仪式,乐队兴师动众,人员众多,祭祀典礼庄严神圣。它对维护宗族团结、维护宗法制度起到了一

10、定的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中国古代文化概论三、宗法制度形态的演变春秋以后,具有完整意义的西周宗法制度开始瓦解。到了战国,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出现,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等等,这些都冲击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系。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世袭制已被军功制、察举制等更富于理性和实用的制度所取代。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宗法制度影响的消除,而是从客观上促使宗法制度变换形态,原来适应奴隶制的宗法制,演变为封建宗法制,成为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统治集团上层,封建宗法制也是按血统亲疏承袭特权。在地方,宗法地主势力不断壮大。其次,封建宗法制与封

11、建礼教伦常思想相结合,一方面作用于权力、财产的再分配,一方面又制约着嘉、宾、婚、丧、祭乃至日用起居等生活形态。中国古代文化概论第三节 宗法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一、宗法制度对封建秩序的维系二、宗法制度对国民性格的模塑其一是倾心于安居乐业,缺乏创业意识。 其二是崇敬祖先。 其三是尊重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思考与实践思考与实践思考题思考题1.简要说明家庭、家族、宗族的区别和联系。2.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3.为什么说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关系是以家族为本位的?4.什么是家国同构?5.为什么说宗法制度在周代已经完备?试述周代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6.为什么说与奴隶制相适应的宗法制,到封建社会又演变为封建宗法制?7.宗法制对封建秩序的维护起了什么作用?8.宗法制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有哪些影响?中国古代文化概论实践题实践题制作你的家谱。要求:简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家族迁徙等情况,并写出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