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5573968 上传时间:2024-08-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总需求() 一、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1、IS-LM 模型: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 I=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

2、变动关系的曲线。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P 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 IS-LM 模型。 2、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其中计划支出(E)是内生变量收入(Y)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 (I) 及财政政策变量(G 和 T) 的函数, 用式子表示为:E=C (Y-T) +I+G。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如图 7-2-1 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凯恩期交叉

3、图的均衡在 A 点, 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 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 I 和财政政策 G 与 T 为既定时, 收入 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 Y 将如何变动。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 曲线。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税收乘数用Y/T 表示,Y/T=MPC/(1-MPC) ,其中 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说明,税收减少 1 美元会引起收入增加 MPC/(1-MPC) ,收入的增A 均衡收入 计划支出

4、,E=C+I+G 实际支出,E=Y 45 图 7-2-1 E E 加Y 大于税收的减少T。原因是,税收减少,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税收减少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4、IS 曲线:IS 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I(r)=S(y) 。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减少,计划投资减少又引起收入减少,所以 I

5、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 IS 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 IS 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 IS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5、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用G 表示)的比率。政府购买乘数用Y/G 表示,Y/G=-1/(1-MPC) ,其中 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而且边际消费倾向 MPC 越大,政府购买乘数越大。 政府购买乘数说明,财政政

6、策对收入有乘数效应。原因是根据消费函数 C=C (Y-T) ,高收入引起高消费。当政府购买增加时,提高了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6、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它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 M Keynes)于1936 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格水平 P也是固定的, 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当利率很高时, 因为机会成本

7、太高, 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为机会成本也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图 7-2-2 描绘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7、基础货币和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它是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需求 L MS/P 供给 图 7-2-2 M/P r 均衡利率 金之和。 基础货币有四个属性: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负债性,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扩张性,能被中央银

8、行吸收作为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创造的功能;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够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给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给量的基础。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 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 主要是通过扩展货币基础的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 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 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 可对货币供给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 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 银行就可以按一

9、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 进行放款, 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 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8、货币乘数: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 ,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用 KM表示,KM=(cu+1)/(cu+re),其中 cu 为支付习惯即通货-存款的比率,re 是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存款比率。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通货-存款比率越低, 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少, 银行作为资本金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银行能够创造的货币越多。因此,通货-存款比

10、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准备金-存款比率越低,银行发放的贷款越多,银行从每一单位准备金中创造出来的货币也越多。因此,准备金-存款比率的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增加了货币供给。 货币乘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货币供给起作用:它既可以使货币供给多倍扩大,又能使货币供给多倍收缩。 因此,中央银行控制准备金和调整准备金率对货币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 9、LM 曲线: 答: LM 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是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 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 在这样的水平上, 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

11、供给。 由于收入水平越高, 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就越高, 均衡利率也越高,所以,LM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 曲线右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货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位于 LM 曲线左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即货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供给。只有位于 LM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三、问答题 1.用凯恩斯交叉图解释为什么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乘数效应 答: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国民收

12、入有乘数效应,是指财政支出增加一单位或税收减少一单位,会引起更多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可以用凯恩斯交叉图来解释。 政府购买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G)的比率,用Y/G 表示。如图 7-3-1 所示,Y 大于G,即政府购买乘数大于1,原因是,政府购买增加时,提高了收入,同时根据消费函数 C=C(Y-T),高收入引起高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增加了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T)的比率,用Y/T 表示。如图 7-3-2 所示,Y 大于T,即税收乘数大于 1。原因是,税收减少

13、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根据消费函数 C=C(Y-T),消费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 如此循环,以至税收减少引起了收入更大的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当政府需要刺激经济时,可以采取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税的政策,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更大;当政府需要降低通货膨胀,冷却经济时,可以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者增税的政策, 从而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减少更大。 2.用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降低了利率这种解释对物价水平做出了什么假设 答: 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率。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14、当货币供给MPCT G 实际支出 B A Y1 计划支出 实际支出 45 图 7-3-2 Y E Y2 E1 E2 B A Y1 计划支出 45 图 7-3-1 Y E Y2 E1 E2 增加时,因为价格水平 P 是固定的,所以会造成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曲线向右移动,如图 7-3-3 所示。这时,在原来的利率水平 r1,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 人们手中持有了过多的货币, 从而想把一部分转换成可以获取利息收入的银行存款或债券。 那些偏好于支付较低利率的银行和债券发行者, 面对过量货币供给的反应就是降低利率, 利率一直要下降到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均衡利率r2。 以上用流动偏好理论解释了货

15、币供给增加时,利率降低。在这种解释中,假定物价水平是固定的。 3.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什么 答: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即逆经济风向行事, 根据情况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或增长慢一些。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分别是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

16、或减少基础货币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增加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使社会货币供给量数倍增加,刺激经济。反之,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减少基础货币,回笼货币,从而给经济降温。 再贴现率。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

17、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工具的运用要受到商业银行借款意愿的影响,中央银行在此政策中不能处于主动的地位。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需求 L M1/P 供给 图 7-3-3 M/P r r1 r2 M2/P 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抑制经济过热。 4.为什么曲线向右下

18、倾斜 答: IS 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 投资必然增加, 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

19、相等。于是当坐标图形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IS 曲线就必然向右下方倾斜。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 IS 曲线就不会向右下方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 IS 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 1,则 IS 曲线也成为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IS 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 5.为什么曲线向右上倾斜 答:LM 曲线指将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表示的是在任何一个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

20、的水平上,货币需求恰好等于货币供给。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假设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 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从投机角度看,购买债券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减少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 LM 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种情况下,LM 曲线就是一条

21、垂直线。相反,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上升,因而不愿买进债券,进入流动性陷阱),使 LM 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四、计算题 1.假定()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 (价格水平都不变)。 ()求()()和()的曲线。 ()比较()和()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比较()和()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曲线斜率将

22、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由,和可知 此时曲线将为()/()/ 于是由()的已知条件和可得()的曲线为: ()/()/ 即 / 同理由()的已知条件可得()的曲线为: ()/()/ 即 / 同样由()的已知条件可得()的曲线为: ()/()/ 即 / ()由()和()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和()的曲线方程和比较可知()的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的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越大时,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由()和()的消费函数比较可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而由()和()的曲线方程和比较可知()的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

23、)的曲线斜率,亦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即越大时,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 和价格水平不变 () 。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曲线;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曲线,并与()中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对于()中这条曲线,若,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若非均衡,利率该如何变化。 解答:()在价格水平不变时,若已知货币需求函数为和名义货币供给量为,则曲线为: 即 /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同样根据()中所用的方法可得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均衡时的曲线为: 即 / 与()中曲线/相比会发觉,()的曲线位于(

24、)的曲线的右下方,且两者平行,这说明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致曲线向右下平行移动。 ()当,时,货币需求量为,对于()中曲线来讲,货币供给,此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处于非均衡状态,存在利率下降的压力。 3.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投资,名义货币供给,价格水平货币需求 ()求和曲线; ()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收入。 解答:()由可知曲线为 即 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符可得曲线为: 即 ()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和相交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和方程而得即: 得均衡利率,均衡收入 4.假定某经济中有,。 ()推导方程。 ()曲线斜率。 ()当时,是多

25、少如果充分就业收入,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当增加政府支出 时,收入增加多少 解答:()() 方程 ()的斜率为: ()时,若,缺口,这时政府支出乘数/()/.,故要充分就业,需增加政府支出 /. ()当 时,收入增加为 5.假定,消费需求为,投资需求为,货币需求为,价格水平为,试计算当名义货币供给是亿美元,政府支出亿美元时的值, 并证明所求的值等于消费、 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解答:由,知曲线为 即 化简得 / 在的情况下,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可得曲线为 化简得 / 上联立得 / / 化简整理得 亿美元为所求的值; 此时/ 则(亿美元) (亿美元) 而已知为亿美元,则 这说明所求的值正好等于消费、 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总收入和总支出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