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4945850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9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经受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依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同学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纳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推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纳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预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

2、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第 2 页 1、今日是几月几日?有今日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日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共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 ,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同学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商量。 (2)全班沟通,汇报商量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

3、喜爱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诞生季节。 (2)小组沟通: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第 3 页 (3)假如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觉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同学读学校、学校、高中、高校。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一、教学内容:P68 二、教学目标

4、: 1、通过观看、操作活动,让同学初步熟悉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推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同学的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得到培育,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 教具、 学具预备: 课件、 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的各颜色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分辨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第 4 页 (二)熟悉对称图形 1、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同学说出两边一样时, 再消失课件演示, 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5、 (商量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 并对折, 画出一半的样子, 剪下来, 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同学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爱的对称图形) c、同学展现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熟悉对称轴 熟悉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稳固练习 1、观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 第 2 题(4 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

6、形各有几条对 第 5 页 称轴?并画出来。 4、P70 第 3 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同学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让同学在合作中沟通、 学习、 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预备 镜子、教科书第 71 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伴侣们,今日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7、二、引导探究,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 69 页的主题图,请同学认真观看。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消失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 第 6 页 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学问,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同学用手中的镜子做嬉戏。 (1)发给同学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方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看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改变。

8、 (3)出示教科书中第 69 页的小伴侣照镜子图(例 3) 师:这位小伴侣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伴侣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伴侣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同学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同学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老师参加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同学任意做动作 第 7 页 三、运用拓展 1、推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 页第 5 题) 2、找伴侣。 3、思索题:第 71 页第 1 题、2 题。

9、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 看, 照镜子、 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学问,你知道了吗? 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熟悉并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力量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会分辨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第 8 页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

10、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意让同学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强调对同学空间观念的培育,融观看、操作、沟通、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意让同学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伴侣调皮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样子的图形,请小伴侣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浩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同学尝试说说熟悉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熟悉这些平面图形。(板书:熟悉图形)(结合同学

11、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动身,再让同学熟悉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同学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熟悉。)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看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 第 9 页 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沟通说一说: 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同学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同学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觉(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别过程)师:通过刚刚的观看发觉,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

12、合作学习。 (1)老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究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 沟通不同的方法引导同学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 画、印等方法), 赐予赞扬。 (充分给同学说的机会, 让同学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育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规律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同学主动参加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关心同学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突破本课难点。 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制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表达以同学进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

13、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觉, 第 10 页 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嬉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把握的本事。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同学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育空间想象力,有效地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三)稳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关心同学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 使同学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

14、还见过这样的图形?(老师先引导同学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 可离开座位去找、 去指、去摸,再把发觉告知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如今,我们一起去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样子?(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平安教育)(将数学课上熟悉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 加深对这些图形的熟悉。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同学对生活的观看,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3、找伴侣(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日这节课小伴侣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嘉奖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

15、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 第 11 页 形拼出你最喜爱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沟通展现。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同学的思维,进展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力量,满意同学的制造欲,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现,让同学学会自我观赏和相互观赏,培育同学的自信念。)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好玩的是什么? 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同学对厘米和米的熟悉,稳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稳固统计的学问。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精确测量,收集数

16、据。 教学预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伴侣,我们已经熟悉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 第 12 页 方法) 3、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依据同学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爱好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老师巡察指导) 三、小组开头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同学身高统计表。 3、商量、沟通: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17、新苏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教案 6 同学已经学会直接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熟悉,生活中,同学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阅历。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同学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 因此, 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 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觉同学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 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楚。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同学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楚, 表达 第 13 页 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索: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同学体会“厘

18、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熟悉厘米, 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 渗透到 米、 分米、 毫米、 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索,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观看、测量活动,使同学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 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看法目标:培育同学初步的实践力量,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把握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

19、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2.同学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都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同学的心理、认知特点动身,实行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第 14 页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同学。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 2 比较一:

20、 小红 小丽 小红比小丽多 2 个 引出“单位”, 小强 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 小强比小明少 3 颗要性。 比较二: 小伴侣的身高差, 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其次环节:课中敏学,把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绽开。 1.熟悉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 首先我出示一把特别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 ,让同学观看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同学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 第 15 页 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 ,使同学对尺的熟悉更深刻。 2.熟悉 1 厘米 熟悉 1 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 教学时首先明确告知同学,测量

21、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 厘米吗?同学通过动手操作,发觉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 1 厘米,这样同学对 1 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让同学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 直尺、 三角尺等比划 1 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渐渐抽出;直接比划 1 厘米的长;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长约 1 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同学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 1 厘米长度的量感阅历,对 1 厘米的实

22、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同学回顾熟悉 1 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熟悉几厘米 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已经熟悉 1 厘米。那么刻度 0刻度 2是几厘米呢?引导同学熟悉到 2 个“1 厘米”就是 2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 2 厘米吗?再让同学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 4 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 6 到刻度 10 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学问的变迁,渗透了测量 第 16 页 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同学自

23、主观看书本小刀图, 推断其长度, 并在小组内沟通,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 0 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同学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准时发觉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同学在冲突冲突中准时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 让同学应用探究出的测量方法, 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同学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 51 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 即一般从 0 画起, 画到几就是几厘米 和刚刚测量的方法基本全都 。并完

24、成想想做做第 6 题进行稳固。老师要信任同学的学习力量,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稳固新知 为了使同学更坚固的把握学问,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 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同学对本节课所学基础学问的 第 17 页 把握状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其次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同学先估量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育同学的估测力量,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量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稳固验证估测的力量。 这个环节

25、,同学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同学的长度观念。 2. 回顾同学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表达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索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同学思索,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 0 刻度, 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推断出小刀的长度。 设计此题旨在在开发同学的思维, 使其能够敏捷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 假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

26、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同学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 18 页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同学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同学回顾厘米的熟悉过程,并告知同学,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连续熟悉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洁明白,重点突出,便于同学准时回忆、总结本课学问,并进行自我评价。 熟悉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 1 厘米 整节课我以同学的生活阅历为基础, 加强直观操作,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同学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熟悉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同学学得轻松,学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