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4628135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我的说课程序主要分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四个部分: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展开的。 任何一个一二次方程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解, 为什么还要学习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呢?因为对于某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因式分解法解起来更简便.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既可以复

2、习初中二年级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又可以为后续的处理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提供多一些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由简到难的展开学习, 使学生认识即配方法、公式法后又一种新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具体方法.2、学生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 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

3、、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和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3、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 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因式分解法的思想,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变形的过程,体会 “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与积极参与的意识。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些能分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教学难点:发现与理解因式分解的方法。二、教法、学法

4、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 类比法、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力求体现 “类比-探究-归纳”的模式。有计划的逐步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学生配平方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演示,总结因式分解规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自觉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实例,并应用多媒体对其

5、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多媒体演示中的生动性、 灵活性,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由因式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2、观察比较,探索新知若 ab=0,则 a、b 的值会有哪些情况?a=0 或 b=0 或 a=b=0可以从例 1、解下列方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新的方法?(1)2x2-4x0;(2)x240归纳: 利用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乘积等于 0 的形式, 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 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作因式分解法提示:1。 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 方程左边易于分解, 而右边等于零; 2。关键是熟练掌握因式分解

6、的知识;3。理论依据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3、随堂练习,巩固深化在这个环节,我遵循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先引导学生练习课本习题 ,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看,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个别题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本课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补充一道习题,目的是提升学生对因式分解法的理解。同时也起到了分层次教学的作用。4、小结归纳,作业布置(教材 P47习题 2。7 的第一题和第三题)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选做两类.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四、教学评价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 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