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4130513 上传时间:2024-08-1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 文档 1 / 2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的教师们在原子的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要反省自己的教育观、 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以便调整、改进和提升。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关怀。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一)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学校继续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模式, 并在基础年级初一、 初二、 初三、 三个年级中全面展开。 对我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凡是得从头开始。 我通过以前听说过导学案的状况,又认真学习了县编材料教海引航中有关导学案的理论学问及精神,特别是关于化学学科对于实施导学案的模式及过程或程序。

2、学校也不时的统一打印有关材料集中学习。虽说有了大面的认识,但具体实施到每一节课中,这是一项既困难又重大的工作。慢慢摸索了近半个学期,可以说如今设计一节导学案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下面我就原子的结构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这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知道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在化学转变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对于原子是否再分,学生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既然分子可分,原子就确定可分;也有的同学认为, 原子在化学转变中都不行分, 原子应当是最小的粒子。对于这两种想法,不要盲目给出结论。可以通过再现原子结构觉察的

3、历史,使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培育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培育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的科学看法。所以本节的起点应建立在了解人类原子结构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物质的方法,培育敢于质疑的科学看法,学习进行科学商量的方法上。 二、建立本节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觉察史,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奉献;学会科学商量的一般方法;培育科学商量的科学看法。 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三、导学案具体导学过程: 1、 课前预备:(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分。(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2、 自学: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己学习本节内容。 (1)原子能

4、否再分?有哪些化学家参与了觉察原子结构的过程中? (2)谁的观点更科学?为什么? (3)请你描述出原子的结构? (4)原子的结构中,粒子之间的关系又怎样? (5)学生以自己觉察原子结构的身份,能简洁描述过程? 根据导学案的实施,我认为还没有很好的到达预期的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怎样关怀学生建立起原子的微观结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原子的结构学问在初中化学中是很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只凭课本彩图和文字描述,学生对原子的觉察过程没有很好的在脑海中建立,只是填压给学生,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加以幻灯片或动画演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这样的问题进行设计: 1、道尔顿是一个什么样的

5、人?他提出了一个什么论断?这个论断对吗? Word 文档 2 / 2 2、你假如是汤姆森,你该怎样反对道尔顿? 3、汤姆森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符合实际吗? 4、卢瑟福用 a 粒子轰击金箔,他的预期效果怎样?这样预期的根据是什么?最终结果又怎么样? 结合这 4 个问题的引导,以人物为叙事线索,从师生关系入手,既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认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二) 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把握基础学问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索状态,为他们提供商议 、沟通、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

6、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三) 本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元素及其性质的基础,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节课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这部分学问知之较少, 为探究活动制造了困难:哪些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引导探究。利用多媒体关心教学就相当好了。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例如:为导出“原子的结构”时,我适时地播放课件电解水的微观图示,动画的运用使学生较为直观的认识了物质发生物理转变和化学转变的实质。体会到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确实有

7、助于抽象学问的教学。 但是由于学问本身抽象和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如何,一下子也不行思议,此时我又适时地播放课件粒子散射试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然后小结原子的内部结构。通过分析和商议 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学生们提高了想象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了解了科学的方法。多媒体关心教学关怀学生们领会了奇异的微观世界,使微观变直观,抽象变形象,还初步知道了获得实证的途径,到达突破难点的目的。 这一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关心教学突破难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学问具体化、冗杂学问明了化,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了信息面,在关怀学生领会和体验微观世界,提高想象力,创新能力,使微观抽象的原子变为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轻松快乐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学问,同时也增添了他们的自信念。 缺乏之处:本节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讲的太多,学生探究的偏少。对于这样的理论课,如何协调“讲清”和“探究”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