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3692050 上传时间:2024-08-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俗第二三四节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二节中国人生社会民俗中国人生社会民俗人生社会民俗v中国现有的人生社会民俗中国现有的人生社会民俗,大多是前人大多是前人在在发发展自己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累积的展自己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累积的,面广面广,内内容多容多,按民俗承受形式划分按民俗承受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大致可分为:v个体人生社会民俗个体人生社会民俗v小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小群体人生社会民俗v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个体人生社会民俗v指个人在人生社会中所经历的仪礼习俗指个人在人生社会中所经历的仪礼习俗,简简称个人生活仪礼民俗或人生仪礼民俗。人生称个人生活仪礼民俗或人生仪礼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仪礼民俗,是我们先人在千万年

2、的生养实践是我们先人在千万年的生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按生命的节律而构建的仪中摸索出来的一套按生命的节律而构建的仪礼程式。主要体现在生命的关节点:礼程式。主要体现在生命的关节点:生、生、婚、婚、丧丧三个阶段上。三个阶段上。生v生生,即人生命的源起、诞生和成长。人生中即人生命的源起、诞生和成长。人生中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的古我们的古人人很早就感悟了这很早就感悟了这个道理个道理,为了新的生命的降生和为了新的生命的降生和茁壮茁壮成长成长,在生养的实践经验和心灵的美好祈愿中逐步在生养的实践经验和心灵的美好祈愿中逐步沉淀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沉淀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即仪礼习俗与之即仪礼习俗与之相配

3、相配,其中包括其中包括求子、胎教、催生、诞生、求子、胎教、催生、诞生、开奶、洗三、满月、抓周、过关、冠礼、寿开奶、洗三、满月、抓周、过关、冠礼、寿庆庆等各种习俗。等各种习俗。v祈愿孕育期 v诞生养育期(人生生长阶段仪礼最繁杂重要的时期。通常由人生生长阶段仪礼最繁杂重要的时期。通常由催生、诞生、开奶、洗三、满月、抓周、过关等习俗组成。催生、诞生、开奶、洗三、满月、抓周、过关等习俗组成。各地习惯不一各地习惯不一,称呼上既有差别称呼上既有差别,细节上也有增删。细节上也有增删。)v成年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男女青年要行成年的仪礼活动男女青年要行成年的仪礼活动)v寿礼(为祈求健康成长为祈

4、求健康成长,小孩自周岁起小孩自周岁起,就要做生日就要做生日。以后以后每逢一年的出生日每逢一年的出生日,都要过生日。小孩除周岁较隆重外都要过生日。小孩除周岁较隆重外,在在汉族地区一直到四十岁以后再逐步注重。一般五十、六十、汉族地区一直到四十岁以后再逐步注重。一般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七十、八十,逢十为大寿礼逢十为大寿礼,需祝寿需祝寿,或称或称“贺寿贺寿”。)。) 摩梭族成人礼v摩梭族孩子长到13岁时,家人依俗要为之举行成年礼,女孩叫“穿裙礼”,男孩称“穿裤礼”。成年礼在农历正月初一清晨举行。到时男孩站在正房左边柱下,女孩站在右边柱下,左脚踩着猪肉,右脚踩着粮食口袋,象征今后吃用不尽。女孩由母亲为

5、她脱去旧的麻布长衫,穿上美丽穿裙礼的金边衣、百榴裙,系上绣有花卉图案的腰带,为其盘缠发辫,配上项链、耳环、手锡等饰物。男孩则由舅舅为其脱去旧的长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长裤,扎上腰带,佩上腰刀。婚v即人生命的繁衍和发展,是人生自身深切感受到的重大仪礼习俗。古往今来,被人们最为看重。所行的规矩仪礼,洋洋大观。我国的婚俗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民族传统等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惯制和仪礼程式。从婚俗惯制看,大抵有如下几种:群 婚 大抵是太古母系社会中的婚姻惯制,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史记殷始祖母简狄吞玄鸟蛋生契,周始祖母姜嫄履巨人迹生弃(即后被)秦始祖母女馅,也是吞玄鸟卵而生大业,都是群婚制下

6、生子只知其母的生动写照。抢掠婚 用武力强娶女为妻,产生于古代氏族外婚时期。在各时代有遗风流传,俗称“抢亲”或“抢婚”。旧时农村地区常有发生,连城镇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寡妇再嫁,常采取抢亲形式。男方相中一女子后,纠集一伙人,突然冲进女家,有人放鞭炮,有人上前强行解下女子裤腰带,迫使她两手提裤,然后又套上麻袋扛了就走。至男家藏匿某地,当场举行拜堂成亲仪式,生米煮成熟饭,再由男方向女家送礼赔罪,获得认可,抢亲即告结束。收续与续嫁婚 这是婚姻中的转房形态。为古代民族二兄弟姐妹共夫共妻的残余形式。收续的婚制,有两种形式,子收后母为妻和弟纳嫂为妻(或哥收弟媳为妇)。第二种情况,汉族有流传,俗称“叔接嫂”,大

7、抵是兄长不幸亡故,由弟弟继承丈夫位置,抚养遗孤寡嫂。 续嫁,是收续的一种特例。即姐姐嫁后不幸早逝,婿翁关系又不错,便由小姨嫁姐夫。此俗汉族各地都有。 赘婿与养媳婚 v赘婿,即招婿。由男子上女家门成亲。一般男子或其子女改姓女家姓氏,是从妻居服役婚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招女婿的家庭,大多是家中无男丁,或疼爱其女,不愿使之嫁离,便请男子入赘,承女方儿子之职,为其传宗接代。v养媳婚,即童养婚。其实质与招婿异曲同工。一般是贫家女,家庭无力抚养,便早早许配他人,送至男家。由男家抚养成人,再与已定的丈夫完婚。这类女子俗称“养媳妇”,未成年上男家,承担家庭繁重的劳动,甚至负有养育尚未成年的未来丈夫的责任。招夫与典

8、妻婚v招夫,为一妻多夫婚姻的变形。旧时多流行于东北、陕北等北方地区。一般是一家庭丈夫患病,或收入不足以养家,于是女方另招一夫,帮助或负责原夫及全家子女,构成一妻二夫的婚姻共同体。典妻为一夫多妻婚姻的异化形态。男方发妻无子嗣,由于惧内等原因,不能离异,也不便再娶,为传种接代计,用一定的典金,租雇有生育能力的贫家妻为其生子。时间有一定年限,到期,典妻则回到自己丈夫家去。表亲婚v俗称“姑表婚”、“舅表婚”、“还娘头”。这是兄弟子女和姐妹子女的一种婚配形式、远古兄妹婚的一种遗风,中国各民族都有流传。古时新媳称公婆为舅姑,实际就是这种婚俗的先存反映。这是种近亲婚姻,对子孙不利,现婚姻法已禁止。指腹婚 v

9、旧时两亲朋主妇同孕,指腹相约,产后若一男一女,即结为夫妇。古代主要流行于官宦富豪之家,如此,可保证门当户对、地位富庶的平等关系。现时,民间常有以此开玩笑,结亲家,但多不实际执行。阿注婚 v人类早期的对偶婚残余,现残留于云南永宁纳西族中。“阿注”,意为“朋友”,男女皆可称。以阿注建立的婚姻关系双方无所谓嫁娶,按习惯,女子十五六岁,男子十七八岁,开始和异性过偶居生活。通常是男子夜间到已有爱慕之情的女家访宿,次日清晨返母家。冥 婚 v俗称“鬼攀亲”。男女两家为死亡子女联姻的一种婚俗俗制。虽禁而不止。合婚时,一切仪礼如活人联姻。礼毕两家即成姻亲,适时走动。丧葬习俗1.土葬土葬 (最普遍的安葬惯例,原始

10、社会已大量出现。一般就是将死人埋在浅坑中。)2.2.墓葬墓葬(土葬的一种发展。最古时它是用火烧土坑四壁而成。后来,棺椁代替了火处置的墓坑,然后培土成丘为墓。古坟之高有定例。名称也因死者的身份各异而名为陵、陪陵、茔等。民间一般俗称冢、坟墓。古时帝王富贵人家的墓掘地挖山,打洞建墓,如一座座地下宫殿。)3.3.水墓葬水墓葬 (这是墓葬防盗而出现的一种葬法。通常是在江湖湾,筑堤抽水,在干涸的河床内建坟墓,葬礼完后即灌水,如原状。 )4.4.火葬火葬 (即火化,也古已有之。)5.5.瓮葬瓮葬 (一种古老的丧葬模式。这种葬法,一定要等尸体烂后,才能拾骨再葬。故又称二次葬、迁葬、洗骨葬、拾骨葬。)6.6.悬

11、棺葬悬棺葬(入殓后,悬石棺、木棺或岩洞内,曾流行于福建、四川、云贵等山区古代居民中。)n高约1米、直径约0、6米、坛盖长0、4米特制的坛子,坛内依次装着人的头、上肢、下肢骨。悬棺小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小群体人生社会民俗 v是以血缘关系组合起来的家庭、家族、宗族群体流行的人生社会民俗。主要有家谱、家风、家法、族规等形态。v家谱是记录家世历史发展的一种人生谱表,俗谓宗谱、族谱、家牒、家乘等。以血亲延续系统为主要内容。在农衬姓氏衬落中多有流传。v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一般指一种传统的大家庭世袭下来的生活习惯和作风,狭义也指家庭的“门风”。它往往有一位先祖开创,并贯彻下来,蔚然成风,全家族数代相传承,

12、它对子女的培养教育起重大影响。故人们历来重视好家风的养成。v家法、族规,这是家庭成员中世代传承、共同遵守的法规条例。一般也是由大家庭的最高长者或宗族族长执掌。其内容因家庭、宗族而异。旧时家法、族规多有封建性及惩罚手段,有的相当残酷。今天多提倡好的家风,而对家法则不提倡。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 v人是群居的社会理智动物,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单个的家庭小群体难以应付变化莫测的自然界。人类之所以能发展至今,成为主宰地球的生灵,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靠人类大群体共同创造的人生社会民俗的沟通和维系。民族、国家这种大型人类群体共同生活、生产的规范性法约与规律性节奏,衍化出众多的社会习俗。其

13、一是人际交往民俗,其二是岁时节令民俗。它们共同构成了大群体人生社会民俗。中国有自己的一套程式规矩。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埋儿奉母郭巨,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

14、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人际交往民俗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人际讲究人际礼礼节,节,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这是我是我们人民群体生活的情感结们人民群体生活的情感结晶,晶,具有强有具有强有力的区域性的社会感染力。力的区域性的社会感染力。 岁时节令民俗岁时节令民俗 1.1.季节型向节日型转化季节型向节日型转化。 2.2.单纯性向复合型单纯性向复合型、综合型发展。综合型发展。3.3.祈求性向娱乐性发展祈求性向娱乐性发展。第八章第三节第八章第三节 中国心意信仰民俗 心意信仰民俗心意信仰民俗,是指民众间流行的是指民众间流行的偏重于偏重于独特独特心理观念的心

15、理观念的各式崇各式崇信信。 v人类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客观的世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种种反映,不断对外界环境作出自己的思维判断。而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群体的共同的生活中,对外界事物则会萌生出大体一致的心意反映,并十分尊重它、信服它,这就是心意信仰。一、中国心一、中国心意信仰民意信仰民俗俗的产生的产生v中国心意信仰民俗的形成,在于先民对生存方式和生活体验的心灵感受,并与根源于原始初民生命一体化的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v有的心意信仰民俗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产与生活经验的积累。v有些心意信仰民俗最先从原始崇拜或迷信中发展而来,它渗透着原始信仰及迷信的影响。 二、中国心意民俗的分类二、中国心意民俗的分

16、类1 1、崇祀、崇祀(1)天地崇祀天地崇祀v指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天象和江河大海、山石林原诸自然物的尊崇信仰祭祀活动。羌族白石信仰v(2)动植物崇祀动植物崇祀(2 2)、动植物崇祀)、动植物崇祀v(3)鬼神祖先崇祀鬼神祖先崇祀2 2、兆兆卜卜兆是以不寻常的动植物表现,反常的气候气象,人体异常的生理现象和怪梦为未来人与事物之间某种神秘联系的预测诠释活动。卜是兆的发展。在兆中已有卜的因素,即兆象意味的固定指向。但有些征候所兆之意尚不明确,或尚不知何意,则就需要专门检验或再行检测,这就是卜。蓍草龟甲3 3、巫蛊巫蛊v巫术是心意信仰中信奉借助超人的神秘力量对人、事施以控制影响的方术。v在巫术中曳咒语

17、、符、法术仪式等是必不可少的。为巫术目的而诵咒文、套语称为咒语。原始人相信语言有种神奇的力量和效应,咒语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v蛊是巫术的一种用毒方式。一般是用毒虫酿成。民间有金蚕、疳蛊、癫蛊、肿蛊、蛇蛊等等。放蛊是一种黑巫术,实际上是巫医将迷信毒物并用的野蛮手段。针对放蛊中毒,民间还流行医蛊、解蛊的巫术方法。旧医书上多有解蛊偏方,也是巫医之术。4 4、禁忌禁忌v这是心意信仰民俗中心理的防范性制裁手段或观念。国际通用术语称Taboo或Tabu,音译“塔布”。v禁忌的基本叙述模式是不要做什么,不然就会受到惩罚。三、三、中国心意信仰民俗现状v1、与迷信的杂糅v2、国外宗教的渗透v3、自身的新发展宗教

18、宗教宗教特征主要有三点:1、系统的哲学和伦理系统的教义。2、特定的神职人员。3、特定的活动场所。迷信迷信特指民间心意信仰中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危害的部分。迷信一般是以非逻辑和超逻辑为前提将事件、事物、现象之原因看作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永久的必然性。只要相信超自然的、神圣的、人格化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种魔力就有迷信存在。主要指不合理的、自相矛盾的、与生活脱节的、不能使人积极地面对生命的思想与行为。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四、心意信仰民俗的价值v1、心意信仰民俗具有很强的文化研究价值。其所包含的民众智慧和民众思维方式,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低估的。v除去一些消极的东西之外,不少心意信仰民俗有其合

19、理内核,是民众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晶,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2、心意信仰民俗具有社会整合作用v它是民间、甚至官方用以进行社会整合的主要手段,往往以此来维持评价标准,统一社会行为。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实际的意义。v我们应该正确梳理心意信仰民俗,对迷信与俗信差别对待,利用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民族凝聚力的提高而不断努力。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游乐技艺民俗中国游乐技艺民俗v一、游乐竞技季节性赏梅、观菊节日性斗鸡(清明) 鞭春牛(立春) 荡秋千(清明、寒食、端午) 龙舟(清明) 猜灯谜(元宵) 放风筝(三月三)v搓麻将、下象棋、练拳v

20、儿童游戏 :v翻花绳v丢手绢v捉迷藏v老鹰抓小鸡v跳房子v打口袋v弹玻璃球v抽陀螺v嘎拉哈二、手工技艺v刺绣v剪纸v雕刻v皮影v皮 影皮 影v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v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 v( 1 )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

21、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v( 2 ) 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v( 3 )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部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v( 4 ) 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v( 5 ) 发汗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 v(6)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

22、件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v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v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v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v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戏的演出v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