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73450135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概论教案复习提纲(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一章 国际贸易导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掌握国际贸易、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其区别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有时也被称为国外贸易或称为进出口贸易。某些海岛国家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既包含有形商品的交换,也包含无形商品的交换。国际贸易也可称为世界贸易。 区别: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熟悉国际贸易课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二

2、)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的一般规律 (三)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四)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五)各主要贸易对象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及做法。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运用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 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既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又包括未经加工的进口货物的出口。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

3、的标准。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值之间的差额。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世界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

4、)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依存度: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 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 2熟悉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分类,重点掌握从货物移动方向划分、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划分的种类 (一)按商品(含各种劳动)的移动方向划分 出口贸易: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货物运往他国市场销售,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 进口贸易:将外国货物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叫做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过境贸易:凡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货物,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2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家的外贸政策中,不干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5、,既不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设置种种障碍也不给予各种优惠,而是鼓励和提倡市场交易时的自由竞争行为。 保护贸易:是指国家的外贸政策中,广泛地使用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的市场免受外国企业和商品的竞争,控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所从事的出口商品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甚至补贴,鼓励其出口。 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机构,利用其政权力量,统一组织和管理一切对外贸易活动的行为。 (三)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和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为总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以关境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也称为专门贸易体系。 (四)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有形贸易(货物贸易) 无形贸易(服务贸

6、易) (五)按贸易关系划分 陆路贸易:以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 海路贸易:以海轮运送货物的方式。 空运贸易: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 邮购贸易:以邮包寄送货物的方式。 (六)按参与贸易国家的多少划分 直接贸易: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 间接贸易: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 转口贸易:对第三国而言 (七)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自由结汇贸易:以国际通用货币(现汇)作为清偿工具。 易货贸易:以经过计价的货物作为清偿工具。 记帐贸易:由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或贸易支付协定,按照记帐方法进行结算。 (八)按交易方式的性质划分 商品贸易:是指以商品买卖为目的的纯商业方式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利用本国的人力、物力或

7、技术优势,从国外输入原材料、半成品、样品或图纸,在本国内加工制造或装配成成品后再向国外输出的,以生产加工性质为主的一种贸易方式。 补偿贸易:是指参与两国间贸易的双方,一方用对方提供的贷款购进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或者用对方提供的机器、设备或其他技术进行生产和加工活动,该方用该项目下的产品或其他产品或者产品销售后的收入去偿还对方的贷款或设备技术款项的一种贸易方式。 租赁贸易:是由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将商品出租给国外的用户使用,国外租户不交付商品货款而交付商品租金的一种交易方式。 第二章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前的国际贸易 1.了解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

8、易概况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国家) 3 (一) 原始社会初期自然分工,生产力极不发达平均分配,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 -没有国际贸易 (二) 原始社会中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少量剩余产品 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注:尚未形成国际贸易 (三) 原始社会末期:商品流通超越国界,便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最早参与国际贸易的奴隶制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城邦国家以及中东、印度和中国等地区。(中国:夏、商、西周时期) 1贸易民族 2

9、贸易商品:奴隶 奢侈品:宝石、装饰品、织物、香料、象牙等。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封建社会早期:地租-劳役和实物形式-商品不多 封建社会中期:地租-货币形式-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城市手工业兴起、资本主义因素孕育-商品经济较大发展 主要贸易商品:奢侈品(西方:呢绒、酒等换取东方:丝绸、香料、珠宝等。 )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国际贸易 1理解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对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 (一)劳动力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期都以不同方式,从直接生产者农民手中夺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这种剥夺

10、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二) 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欧洲各国相继成立了许多特权公司,这些特权公司利用公司的特权地位,一方面对占领地区的王公和贵族以及一般居民进行敲诈、勒索、抢劫、掠夺。另一方面,又用强制手段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所管辖地区的香料、糖、大米、茶叶、丝绸、宝石等;然后又以高出数倍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 (三)市场欧洲殖民主义者在 16 世纪到 18 世纪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占领旧世界,征服新市场,不仅扩大了殖民统治, 而且扩大了市场。 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成为殖民主义者的战利品,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

11、产地。 2熟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和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概况 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商品的品种增多 (二)贸易(经营)方式的改变 4 (三)商业信贷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五)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变化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二)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18 世纪,外贸主要商品:日用消费品 19 世纪,外贸主要商品:棉花、羊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粮食。 (三)贸易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特权公司垄断贸易。如东印度公司 自由贸易竞争时期:自由竞争 贸易

12、商行、股份公司,交易所得到大发展。 (四)交通、邮电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 (五)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 (六)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 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18701913 年的国际贸易 1工业生产方面 (1)资本主义经济基本上升 (2)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 (3)电讯工业、邮政和电报业也迅速发展。 2国际贸易方面 (1)国际贸易趋势 :世界贸易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增加。 (2)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 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下降, 其他西欧国家、 北美、 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 5 欧洲以外国家的出口货物对欧洲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3)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特点:初级产品和制

13、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稳定。 初级产品:矿产原料;食品和农业原料 制成品:纺织品;金属产品、化学品、纸张、木制品,陶瓷制品等 3资本输出方面:急剧增长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不断上升 包括: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促进国际贸易不断扩大。 (二)19141938年的国际贸易 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 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结果:美国发横财,日本获利,欧洲各国遭到严重破坏。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工业和农业危机。 历时四年,蔓延范围广,破坏程度深,造成国际贸易值下降了 66%。工业生产下降了 25%。 2国际贸易概况

14、 1914 年1938 年期间,国际贸易扩大过程停顿。 3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变化 战前,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 战后,由于欧洲各国受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国际贸易地理格局从欧洲逐渐转移到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是持续稳定。 6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1熟悉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先导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合成材料、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成了一系列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如原子能、半导体、石油、化工、宇航等产业部门。新的产业带来新的、多样化的产品,丰富了国际贸易商品的内容,使得国际贸易

15、中制成品贸易成为无可争议的主导。 2掌握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1)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 (2)科学技术革命使国际分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与贸易日益成为各国国民经济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6.各种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提高 7 第三章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第一节 国际分工 1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 含义: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

16、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 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 2熟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的基本情况 形成阶段基本情况: 1“地理大发现”为国际分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萌芽阶段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具体表现:大机器工业的生产对国际分工形成的影响 (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而形成的。 (3)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奢侈品(宝石,织品)大宗商品(小麦、棉花、

17、羊毛、咖啡、铜和木材等) 发展阶段基本情况: 1. 第二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许多重化工业矿产和农业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 国际分工的特点: 亚、非、拉美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其主要作物和出口商品只限于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 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他们之间形成了以经济部门为主的国际分工关系。 加强了世界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国际分工: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 3熟悉二战后国际分工发展的新特点 新特点: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增

18、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 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的基础 特征: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日益向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之间的分工过渡。 (2)新型的国际分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 8 (3)国际分工中出现了“大脑-手脚”的分工模式。 4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的发展速度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成正比例方向变化 在国际分工发展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也发展快。相反,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的时期,国

19、际贸易也发展较慢或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 (二)国际分工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 地区分布:国际分工发展的过程表明,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 地理方向:19 世纪:垂直型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国际贸易主要在这两类国家进行 二战后:水平型分工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协作以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主 (三)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二战后的影响变化 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 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 3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 4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四)国际分工

20、对国际贸易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各国的贸易政策演变是和世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密不可分的, 也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变化密切相关。 (五)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二战前:宗主国、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在世界贸易中地位改善,贸易利益也随之增多,但地位仍然较低。 9 第二节 世界市场 1掌握世界市场的含义 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地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科技交易的场所。 解释: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内部或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2熟悉世界市场的内容、构成和分类 一、世界市场的内容 商品(

21、货物)主体 货币、航运、保险、服务业 广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商品市场、世界服务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 狭义的世界市场:世界商品市场 二、世界市场的构成:包括签约人、信息网络、运销渠道及市场调节机制构成。 (一)签约人: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府、法人、个人等。 (二)信息网络: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市场活动中枢。 世界市场信息网络不断多样化与现代化:电话国际网、电报、电传,通讯卫星系统的商用、互联网等广泛使用。 (三)运销渠道 :包括国际贸易中心、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是世界市场运行的重要环节。 1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是集结国际商品和国际贸易机构的地方。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交

22、通枢纽、地理位置等条件而形成的国际商品集散中心; 二是为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交易场所的中心城市,设有国际商品交易会、商品交易所、国际博览会和国际贸易中心等。 (1)国际博览会 综合性各种商品均可展出与交易,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专业性只限某类商品的展出与交易,如国际玩具博览会。 (2)商品交易所 特点: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根据商品的品质标准或样品进行交易 交易成交后,大都无须交割 交易的商品大都属于供求量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的初级产品 (3)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是指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按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叫价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竞买者的场所。 (4)国

23、际贸易中心 特点:向世界各国的公司提供办公地点 建立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信息中心 为客商提供商品储存和交易场所 开办具有大学水平的贸易和语言教育 具有齐全的金融、商业、服务设施 2运输渠道:是由海运航线、铁路干线、航空线、公路网、河道和管道运输构成。 3销售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途径叫销售渠道。 (四)市场调节机制:包括市场组织机构,国际贸易规章、条约、契约与惯例等。 三、世界市场的分类 10 世界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世界市场根据其交易标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货物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航运市场等。 3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形成 萌芽时期:15 世纪末、16

24、 世纪初到 18 世纪 60 年代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形成国际分工逐渐产生了世界市场。 注意:仅仅是萌芽,还没有能力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迅速发展期: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 70 年代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生产促使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形成。 具体表现为: 1不断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 2日益扩大原料的供应来源。 3使工业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形成许多大机器工业中心和食品销售市场。 4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5促进了铁路、海运、通讯事业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市场真正地联接起来。 6使黄金和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使商品的世界价格形成成为可能。 最终

25、形成时期: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界初期即资本主义由自由过渡到垄断时期 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标志是: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建立 金本位制度的确立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世界市场交易的货物多样化,大宗货物贸易增长较快 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4熟悉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世界市场的规模大大增加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4)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给世界市场以重大影响 (5)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联系加强 11 第三节 国际市场价格 1.掌握世界市场价格的含义,熟悉其分类 国际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国际

26、市场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是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一定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分类 世界“自由市场”价格:世界“自由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组织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一般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小。 包括以下几种: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转移价格(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 跨国公司外部交易的垄断价格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某种经济

27、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卖方垄断价格高于商品国际价值的价格; 买方垄断价格低于商品国际价值的价格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价格 国际商品协定下的价格 12 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 1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熟悉其构成 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对本国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构成: (1)对外贸易总政策: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分别制定的政

28、策。 (3)对外贸易国别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 依据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的政策。 2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3熟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因素: 1经济实力的强弱 经济比较发达、国际竞争力强自由贸易政策 经济比较落后、国际竞争力弱保护贸易政策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国

29、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自由贸易政策 3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 4本国与他国的经济合作情况 与他国合作较深双方比较倾向于自由贸易政策 与他国合作较疏较多考虑相对保护的贸易政策 5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政策 在某些场合,对外贸易要服从外交的需要;在更多场合,外交是为外贸打通道路,提供保护的。 6本国国内市场的商品供求情况 国内商品供大于求保护贸易政策 国内商品供不应求自由贸易政策 7本国的国际收支情况 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自由贸易政策 8本国在国际多边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 9本国生态平衡和文化遗产的保留情况 13 10各国领导人的思想和贸易理论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

30、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政策。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的,而立法机关在制定和修改外贸法令法规之前,一般都要广泛地征求各经济集团的意见。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外贸政策的具体实施是由行政机构负责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其次,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再次,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关税等各种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的协调和谈判。 第二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熟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重商主义,实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金属)的输出和扩大贸易差额

31、的办法来积累财富。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帝国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与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 (1)是保护已高度发展或正在衰退的垄断工业 (2)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 (3)是向国外市场进攻 (4)广泛采用各种非关税堡垒和奖出限入的措施 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 出现了自由化倾向, 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堡垒有选择的自由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新贸易保护主义 特征: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2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1)按照有效保护率设置逐步升级的关税 (2)非关税堡垒不断增加 3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转向管理贸易制度 4从国家贸易堡垒转向

32、区域性贸易堡垒 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在加强 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代替“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 4以非关税堡垒为主 5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14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1掌握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熟悉其主要表现 含义:指一国政府减少或废除对进出口的各种限制,取消对本国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主要表现:1第一次自由贸易高潮。 (1)废除谷物法 (2)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 (3)废除航海法 (4)取消特权公司 (5)改变殖民地的贸易

33、政策 (6)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理论基础:亚当 斯密的“地域分工论”;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2第二次自由贸易高潮 (1)鉴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大幅度削减关税;欧共体实行关税同盟;普惠制的实施 (3)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理论基础:瑞典经济学家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2熟悉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证明 含义: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出发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即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的低,在利益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国就应该生产该商品并对外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主要观点(1)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若一国生产某一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成

34、本绝对地低于另一国,即该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则该国就应该生产此种自己擅长的产品,然后再与他国交换自己不擅长的生产的产品。 (2)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优势,另一方面是获得性优势。 证明:首先,按绝对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 其次,按绝对成本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最后,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国际贸易能为交换双方带来利益的增加。 3熟悉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的证明 首先,确定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成本比例。 其次,确定具体分工 最后,分析按照比较成本来分工,进行国际贸易,双方能否分享贸易利益。 回答是

35、肯定的。 第一,按比较成本进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产量。 第二,按比较成本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4熟悉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和直接原因 (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同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国家的差别,主要是成本的差别。 (国际贸易产生的第一个原因) (3)不同的成本比例:各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 (国际贸易发生的第二个条件) 15 (4) 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 各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不同, 导致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成本比例。 (5)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供求关系:各国在生产要素的供给

36、方面是不相同的;即使生产诸要素的供给比例是相同的,对这些生产要素不同的需求也会产生生产诸要素的不同的价格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一个基础。 (6)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 归纳: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第四节 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 1掌握保护贸易政策的含义,熟悉其主要表现 含义: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商品的出口给予奖励和优待。 主要表现:11517 世纪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

37、政策 219 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国和德国以保护幼稚工业为主的贸易保护政策 3第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470 年代中期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2熟悉重商主义对外贸易学说的主要内容 重商主义者认为, 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大小, 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除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是增加一国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 16 (1)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 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代表人物:海尔斯;斯塔福) (2)晚期重商主义:主张扩大对外贸易,但在对外贸易

38、中一定要保持顺差,以保证金银的净流入。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3熟悉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提高机械化水平,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就业;吸引移民流入,加速国土开发;提供创业机会,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自我消化农产品原料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掌握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主要内容:1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 (1)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 (2)经济发展阶段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农业时期、农工业阶段保护关税制度 农工商业阶段

39、自由贸易政策 (3)国家干预论:一国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2保护贸易政策 (1)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 农业不需保护,只有哪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斯尚远,才适宜于保护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时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有一定的条件和时间限制:产品得到发展以后不需再保护;以 30 年为最高期限 (2)关于保护关税的手段 主张采用递增关税的方法 主张采用差别税率的方法 评价:对当时世界各国影响很大,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具

40、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理论对德国当时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指明了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 5熟悉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理论:即增加投资所引致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增加的若干倍。 Y=KI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增加;K 表示乘数;I 表示投资的增加。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即 K=1/(1-边际消费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即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Y= I+(X-M) K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简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理论对于认清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

41、律,制定确实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局限性:首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把贸易顺差视为与国内投资一样是对国民经济体系的一种“注入”,能对 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其次,对外贸易乘数在实践上是很模糊的,它常会受一国闲置资源和其他 因素的影响。最后,忽视了对外贸易发挥乘数作用的条件。 第五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 关税措施 1熟悉关税的概念及特点 含义:关税是一个国家的海关对进出其关境的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17 关税的特点 普通特点: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自身特点:关税以进出境货物和物品为征收范围 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关税的征收范围以关境为界,海关是关税征

42、收的管理机关 2熟悉海关、关境的概念 海关的含义: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国家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的具体执行机关。 关境的含义:是海关管辖和执行有关海关各项法令和规章的区域,又称为关税领域。 关境与国境:一般说来,关境与国境相一致 在国境内设置免税区,关境小于国境 多个国家相互之间结成同盟(如欧盟) ,关境大于国境。 3掌握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的含义 进口税: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出口税:指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他国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 过境税:又称为通过税,是指一国海关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一种税。 4掌握反

43、补贴税、反倾销税的含义及征收条件 反补贴税:指进口国为了抵消某种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或间接的任何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件:A外国出口商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 B对进口国同类产品造成实质损害。 反倾销税: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A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 B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 C倾销与所称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5了解关贸总协定对征收反补贴税及反倾销税的规定 关贸总协定对征收反补贴税的原则规定: A 必须证明补贴的存在以及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B

44、征收税额不得超过该产品接受补贴的净额,且征税年限不得超过 5 年 C 不得同时征收反倾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关贸总协定对征收反倾销税的原则规定: A倾销行为应受到谴责 B对倾销产品可征收不超过倾销差额的反倾销税 C正常价格: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正常国内价格) D不得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E为了稳定初级产品价格而使出口商品售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不应认为造成重大损害 6掌握普遍优惠制的概念、原则及目标 含义: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的且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普遍的:所有

45、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优惠待遇。 非歧视的:对所有发展中国家一视同仁。 非互惠的: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以关税优惠。 目标: 扩大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品出口, 增加外汇收入; 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及加速国民经济增长。 7熟悉普惠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受惠国家或地区:原则上应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给予优惠待遇,但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影响,各给惠国 18 都有或多或少地对受惠国地区实行限制。 给惠产品范围:原则上应对受惠国或地区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普遍实行关税减免,但一般每个方案都有一个受惠商品表,列入表内的可享受优惠,未列入的不享受,也有的给惠国方案将

46、不给优惠产品单独列出。 普惠制减税幅度:关税优惠幅度,取决于最惠国税率与普惠制税率之间的差幅。 给惠国的保护措施:例外条款、预定限额、竞争需要标准、毕业条款 例外条款:免责条款,其含义是: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免除责任之意。给惠国认为,当受惠国商品的进口量增加到对本国同类产品或有竞争关系的产品生产者造成或即将造成重大损害时,保留完全取消或部分取消普惠制关税优惠的权利。取消优惠后按最惠国税率征收关税。 预定限额;其含义是:给惠国根据本国和受惠国的经济贸易情况,预先规定一定时期内某项产品的关税优惠进口限额,达到这一限额,则超过限额的进口按规定征收最惠国待遇关税率。 包括最高限额,关税配额,国家最大限额

47、等三种具体方式。 竞争需要标准:对来自受惠国的某种进口货物,如超过当年所规定的进口额度,则取消下年度该种货物的关税优惠待遇。 毕业条款:当受惠国或地区的某项产品或其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时,则取消该项产品或全部产品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资格,称之为“毕业” 。可分为“产品毕业”和“国家毕业” 。 普惠制原产地规则: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书面证明 原产地的含义:普惠制的中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加快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 展。 原产地标准:A完全原产地产品:是指该产品完全使用受惠国的原料、零部件也完全在受惠国生产或制造而来,不会有任何进口原

48、料或部件。完全原产地产品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概念,稍微含有一点进口或来历不明的原料,零件则不是完全原产地产品。 B含有进口成份的产品:含有进口成份的产品是指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使用进口原料或零部件,只要在受惠国经过充分的加工、制造,有了实质性改变,就可以变为符合原产地标准,可以享受普惠制待遇。 直接运输规则:根据给惠国的规定,受惠国的出口商品必须直接运到给惠国,以确保受惠国产品的原有特性,防止在运输中被伪造或加工。 书面证明:受惠国的出口产品要得到普惠制待遇,必须出具证明原产地和符合直运规则的书面证明,以便给惠国海关审查通过。 8熟悉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含义及具体应用 从量税:是以进口货物的重量、数量、长

49、度、容量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从价税:是以进口货物完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关税。 具体应用: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指征税时同时使用从量、从价两种税率计征,以两种税额之和作为该种商品的关税税额。复合税按从量、从价的主次不同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另一种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选择税:是指对某种商品同时制定从量和从价两种税率,征税时由海关选择其中一种征收,作为该种商品的应征关税额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1掌握非关税壁垒的概念,理解其特点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 特点: (1)有效性: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配额等事先规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

50、,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可把超额的商品拒之门外,起到了关税未能达到的目的。 (2)隐蔽性:非关税壁垒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极为复杂的标准和手续,使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19 (3)灵活性:各国关税税率的制定和修改必须通过立法程序,同时关税的调整还要受到约束;非关税壁垒措施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手续比较迅速、简便,能随时针对某国的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4)歧视性:非关税堡垒可以针对某个国家和某种商品制定相应的措施,具有差别性和歧视性。 2掌握进口配额制的含义 含义: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的期限

51、内,限额以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就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款。 3了解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含义及其区别 绝对配额: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对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低税、减税或免税 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高关税或附加税 关税配额与绝对配额的区别: 绝对配额有一个最高限额,超过这一额度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在限额内可享受优惠或免税待遇,超过限额外征收高关税,但仍可以进口。 4熟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种类 绝对配额:全球配额全球竞争,对临近国家有利,而对较远的国家不利;难以贯彻国别和地区政策。 国别配额是指政府规定一定时期内的

52、总配额,在总配额内按国别和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 进口商进口商品时必须提交原产地证明书。 A自主配额:是由进口国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而不需要征得出口国的同意。 B协议配额:是由进口国和出口国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商确定的配额。 5掌握“自动”出口配额制的含义 含义:“自动” 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 “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 (一般为 35 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6掌握进口许可证制的含义、理解其分类 含义:指进口国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事先领取进口许可证,才可进口

53、,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分类:按照进口许可证与配额的关系分类 A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B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按照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分类 A公开一般许可证 B特种进口许可证 7熟悉外汇管制的含义及其方式 含义: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外汇买卖实行限制的一种制度。 方式:数量性外汇管制: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买卖。 目的:集中外汇收入,控制外汇支出。 成本性外汇管制: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现复汇率制。 目的:通过汇率的差别达到限制和鼓励某些商品进出口 混合性外汇管制:指同时使用数量性和成本性的外汇管制,对外汇实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以控制商品的进出口。 第三节 鼓励出口的措施

54、与经济特区 1掌握出口信贷的含义及其形式 含义:是指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的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由官方金融机构或商业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国外进口商提供贷款。 出口信贷的形式 (1)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信贷。 卖方信贷是银行直接资助本国出口厂商向外国进口厂商提供延期付款,以促进商品出口的一种方式。 (2)买方信贷:是指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信贷。 20 买方信贷的方式:A出口国银行进口商 B出口国银行进口国银行进口商 2掌握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的含义,了解其主要由来 含义:是指出口国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企业或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或

55、银行提供信贷,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予以担保,一旦国外拒绝付款,由国家专门机构按担保金额予以赔偿。 3熟悉出口补贴的含义及其方式 含义: 出口补贴, 又称为出口津贴, 是一国政府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方式: (1)直接补贴:是指出口某种商品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是指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或税收上的优惠。 4理解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的含义 商品倾销的含义:是指以低于商品的正常价格或成本价格的价格向国外市场抛售自己的产品。 外汇倾销的含义:是垄断组织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5掌握经济特区的含义及其共同特点 含

56、义:经济特区是一国或地区在其港口或港口附近等地划出一定范围,建筑或扩建码头、仓库、厂房等基础设施,实行免除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国企业从事贸易与出口加工工业业务活动的区域。 共同特点: (1)经济特区是一国或地区在关境以外划出一定的区域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在关境以外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2)鼓励转口贸易或出口加工贸易。 (目的) 6熟悉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的含义及其异同点 (1)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的含义 自由港(自由口岸)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口的港口。 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是指划在关境以外,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口的地区。 (2)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的基本特

57、点(相同点) 地理位置条件极为重要。 营运的功能、目的基本相同:发展贸易获得商业利润。 两者都设在关境以外。 (3)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的不同点: 自由港仅分布于港口,而自由贸易区可以设在港口,内陆口岸,航空港。 自由贸易区的范围要比自由港大。 自由贸易区的业务,功能要比自由港大。 7掌握出口加工区的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 出口加工区是指一国在关境以外划出一定区域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国企业前来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类型:综合性出口加工区:经营多种。 专业性出口加工区:只准许某种出口加工产品经营。 8熟悉科学工业园区的含义及其特点 含义:是指以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

58、,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集高、精、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品生产为一体的经济特区。 科学工业园区的特点: 区内由生产企业和研究与开发机构,名牌科技大学组成,科技人才济济。举“硅谷”,“剑桥科学公园”说明。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 课程任务: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21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广告发展历史、广告写作、广告策划、广告战略、广告战术、媒体选择、广告心理、广告摄影、广告设计、广告管理、广告道德规范等一系列原理和理论进行学习和理解,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三

59、、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现代广告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广告的概念、功能与分类;旅游掌握广告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广告”概念;广告分类标准 【教学内容】现代广告的概念 现代广告的功能 现代广告的种类 第二章 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广告的起源与发展,近代、现代广告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各种广告媒体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教学内容】中国广告发展简况 国外广告发展简况 第三章 现代广告策划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广告策划的概念、特征与原则以及广告策划的程序与内容,掌握广告策划的程序和编制广告计划的方

60、法。 【教学重点】广告策划的原则和编制广告计划的方法。 【教学难点】编制广告计划的方法 【教学内容】广告策划的概念与特征 广告策划的原则 广告策划的程序与内容 广告策划的发展过程 第四章 广告计划的制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广告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广告计划的构成要素,掌握广告计划的编写要领,能够独立编写广告计划。 【教学重点】广告预算;广告策划的评估;广告计划编写要领 【教学难点】广告策划的评估 22 【教学内容】广告计划的概念与特征 广告计划的构成要素 广告计划的编写要领 第五章 广告预算的编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广告预算的概念与编写程序、产品的生命周期理

61、论,掌握广告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广告预算的分配。 【教学重点】广告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广告预算的分配 【教学难点】广告预算的分配策略 【教学内容】广告预算的概念与编写程序 影响广告预算的主要因素 广告预算的编制方法 广告预算的分配策略 第六章 现代广告媒体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广告媒体的基本概念、选择的方法,重点掌握电视、报纸、网络等几种重要媒体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电视、报纸、网络等几种重要媒体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广告媒体使用策略。 【教学难点】广告媒体使用策略。 【教学内容】广告媒体概述 广告媒体的选择 广告媒体使用策略 第七章 现代广告心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

62、习,使学生了解广告受众的心理特征、广告的色彩心理和错觉心理,掌握利用色彩和错觉设计广告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影响受众行为的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色彩色调及错觉的运用。 【教学内容】复杂的受众行为 广告的色彩心理 广告的错觉心理 广告的“性”诉求 第八章 广告定位与创意 23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告定位和创意的基本知识,认识广告定位和创意在广告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定位和创意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重点】广告定位和创意的程序和方法;广告创意策略。 【教学难点】广告创意策略 【教学内容】现代广告定位 广告主题的确定 广告创意的性质与原则 广告创意的程序和方法 广告创意策略

63、第九章 广告文案写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告文案标题、正文、附文、广告语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广告文案中广告语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广告文案中广告语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文案标题写作 文案正文写作 广告标语写作 第十章 现代促销广告(SP 活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促销广告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顾客促销广告、中间商促销广告、推销人员促销广告的形式、种类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顾客促销广告、中间商促销广告、推销人员促销广告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促销广告的制作方法 【教学内容】促销广告的概念与特征 顾客促销广告 中间商促销广告 推销人员

64、促销广告 第十一章 现代广告制作(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媒体广告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不同媒体广告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电视广告制作;印刷品广告的制作。 【教学难点】媒体广告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24 【教学内容】电视广告制作 广播广告制作 印刷品广告的制作 第十二章 现代广告制作(下)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是学生了解海报、POP、路牌广告制作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网络广告的制作 【教学难点】网络广告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海报(广告)的制作 店面广告(POP)的制作 路牌广告的制作 网络广告的制作 第十三章 广告效果测定

65、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广告效果测定的特征、种类、意义和应该遵循的原则,重点掌握效果测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广告效果测定的程序;广告经济效果测定。 【教学难点】广告经济效果测定 【教学内容】广告效果测定概述 广告心理效果测定 广告经济效果测定 广告社会效果测定 第十四章 现代国际广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国际广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并且对国际广告调查的知识有所涉猎。 【教学重点】国际广告调查。 【教学难点】广告调查 【教学内容】国际广告概述 四、教学实施 (一)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数 合计 理论 实践 25 1 现代广告理论概述 1

66、2 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1 3 现代广告策划 1 4 广告计划的制定 1 5 广告预算的编制 1 6 现代广告媒体 1 7 现代广告心理 1 8 广告定位与创意 1 9 广告文案写作 2 10 现代促销广告(SP 活动) 1 11 现代广告制作(上) 2 12 现代广告制作(下) 2 13 广告效果测定 1 14 现代国际广告 1 合计 17 17 五、考核与评价 1、评价建议 : 在讲授广告学理论和操作方法的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对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2、考核方法 考试方式:考查提高驾

67、驶员自行排除故障的能力,降低车辆半路抛锚事故的发生几率。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营运车辆驾驶员。 26 3.作业程序 集科研、教育、生产于一体,是以科研为依托的智力、资金高度集中的特定区域。“产、学、研”结合。 区内自然环境、设施条件比其他类型经济特区条件要求要更高、更严、举西雅图微软总部说明。 第六章 国际资本移动、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1熟悉按期限长短、资本持有者的选择划分的国际资本移动形式 (一)按期限长短划分 1短期资本移动:是指期限在 1 年以下的国际资本移动。 2中长期资本移动:是指期限在 1 年以上的国际资本移动。 (二)按资本持有者的选择划分

68、1私人投资:是指一国的个人或单位、法人以盈利为目的而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投资活动。 2公共投资: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用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投资,带有一定的国际经济援助性质。 2掌握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的含义,实现其具体形式 1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的投资者输出生产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进行该厂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投资形式。 (1)按投资者对投资企业拥有的股权比例的不同划分 独资企业:独资企业是指投入的资本完全由一国提供,外资股份占95%以上的企业。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投资者在一国境内根据投资所在国的法律,通过签订

69、合同,按一定的比例或股份共同投资建立、共同管理、分享利润、分担亏损和风险的股权企业。 (2)按投资组建的方式不同划分 创建方式:创建方式是指通过投资,建立新企业。 兼并与收购方式:兼并与收购方式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现有企业的股权而接管该企业的方式。 (3)按投资者投资部门的不同划分 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 A投资者为实现生产过程的专业化而将生产资本直接输出到另一国投资设厂或建立新企业的投资活动 B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阶段投资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进行 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 是指一国的公司或企业作为投资者将生产资本输出到另一国,在投资所在国设立子公司,从事某种产品的设计、规划、生产

70、和销售等全部经营活动。 (4)其他方式 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uild-Operate-Transfer,简称 BOT) :是政府同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在协议期间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设施,并通过收取使用费和服务费,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2对外间接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这些资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1)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家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的外国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2)借贷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借给外国企业和政府。 形式:A政

71、府援助贷款 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国际金融市场贷款 D出口信贷 3掌握战后国际资本移动的特点,熟悉其原因 特点:1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投资规模扩大 2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移动的主体,但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27 3国际资本移动的国别地区流向有了较大的变化 4国际资本移动的部门结构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5海外美国资本大量回流 6中国吸收外资成效显著 原因:1跨国公司大量活动的结果 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集团化趋势加强 3国家垄断资本的输出 4投资体制的自由化 5跨国银行和区域性金融投资机构的兴起与发展 6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4掌握国际资本移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2、1加速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便开始向日本和西欧地区进行国家资本输出。 战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和私人出口信贷成为扩大其大型机械设备和成套设备出口的重要手段,扩大了它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贸易。 国际资本移动成为确保原料进口的手段。 2促进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和商品结构的变化 战后发达国家集中了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75%以上,国际贸易的 70%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 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首次超过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中,中间产品的比重增长很快。 3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 建立商业信息情报网络 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争夺市场份额 4使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加工贸易 补偿贸易 租赁贸易 5

73、促使各国贸易政策发生变化 跨国公司倡导贸易自由化原则,要求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自由贸易环境,这必然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 第二节 跨国公司概述 1掌握跨国公司的概念 含义:指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 2了解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产生 早期跨国公司起源于 19 世纪 60 年代 当时具有代表型的是三家制造业企业: 1865 年,德国弗里德里克 拜耳化学公司; 1866 年,瑞典制造甘油、炸药的阿佛列 诺贝尔公司 ; 1867 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最大的三

74、大跨国公司:英荷合资的壳牌石油公司,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 1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来自世界上的三个投资中心美国、欧盟和日本 2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分布加速向服务业发展。 3企业间的跨国兼并与收购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 3掌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资本的积聚和市场经济关系向全球扩张和辐射 科技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跨国银行的发展也对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战后,各种类型的国家相继实行对外投资的开放政策,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投资坏境 4熟悉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 (一)跨国公司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1直接投资

75、是指跨国公司在国外进行所有权的投资,而不是债权的投资 2跨国并购也成为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28 3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震撼全球 4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 (二)跨国公司战略目标全球化 (三)跨国公司管理体制集中化(公司内部实行“一体化” ) (四)跨国公司运行体制开放化 (五)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实行全球化战略) (六)跨国公司在技术革命中保持领先 (七)全球性公司正在兴起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熟悉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国公司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2跨国公司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3跨国公司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 4跨国公司促进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76、第七章 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熟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和发展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一)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设想 关贸总协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而成立的。 建立原因分析:一方面美国为了称霸于世界,积极策划在战后世界经济、政治领域中建立霸权地位,从国际金融、投资、贸易各方面进行扩张。另一方面,二战后,在国际经济关系上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建立新的汇率制度,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资金合作,解决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资金来源;减少和消除贸易彰碍,重建国际贸易新秩序。 (二)国际贸易组织夭折 当时参加会议的代表根据这项草案中有关贸

77、易政策的条文与关税减让所成一系列协议, 汇编成一个文件,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准备作为国际贸易组织正式宪章的一个附属协定,但由于“国际贸易组织宪章”没有被有关国家的国会批准,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计划未能实现。 (三)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和生效 参加会议的代表根据“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中有关贸易政策的条文与关税减让所成的协议汇编成一个文件,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经谈判达成一项“临时适用议定书” ,于 1947 年 10 月 30 日在日内瓦由英、美、法、中等23 个国家签署,并于 1948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 由于国际贸易组织的夭折,关贸总协定就成为各缔约方在贸易政策方面确立某些共同遵

78、守的准则,推行多边贸易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的一项唯一的、带有总括性的多边协定。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组织上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在最初有 23 个缔约国,后来发展到 100 多个,其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约占 85%。东欧国家参加总协定的有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中国为创始国之一,1971 年 11 月台湾当局被取消了作为成员的资格,1986 年 7 月,我国正式向总协定提出了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2熟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的概况 (一)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7 年 4 月至 10 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谈判国家 23 个(创始成员) ,正式创立关

79、贸总协定;共达成双边减让协议 123 项,涉及应税货物 45000 项,影响近 100 亿美元的世界贸易额,使占进口值约 54%的货物平 29 均关税降低 35%。 (二)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 1949 年 4 月至 10 月在法国的安纳西举行;参加谈判国家除了创始成员国之外,瑞典、丹麦、意大利、希腊、海地、尼加拉瓜、多米尼亚、乌拉圭、利比亚等国参加谈判。共达成 147 项双边协议,增加关税减让5000 多项,使应税进口值 5.6%的货物平均降低关税 35%。 (三)第三轮多边贸易谈判 1950 年 9 月至 1951 年 4 月在英国托奎举行;共 39 个国家参加。谈判共达成 8700 多项货

80、物关税减让,共 150 项关税减让协议,使应税进口值 11.7%的货物平均降低关税 6%。 (四)第四轮多边贸易谈判 1956 年 1 月至 5 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参加谈判国家只有 26 个。 共达成 25 亿美元的贸易额, 达成 3000多项关税减让,使应税进口值 16%的货物平均降低关税 15%。 (五)第五轮“狄龙”回合谈判 1960 年 9 月1962 年 7 月在日内瓦举行,以美国副国务卿格拉斯狄龙命名,共有 45 个国家参加。谈判先后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自 1960 年 9 月至年底,着重对第四轮谈判有关内容进行再谈判。后一阶段于1961 年 1 月开始, 就新减让项目及新加入

81、成员减让项目进行谈判, 并因欧共体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而展开了关于关税联盟的谈判。第五轮谈判关税减让商品涉及 4400 多项,平均降低关税 20。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也达成减让,平均税率降低 6.5%,然而农产品和某些政治敏感性商品仍被排除在最后的协议之外。 (六)第六轮“肯尼迪回合”谈判 1964 年 5 月至 1967 年 6 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根据 1962 年通过的美国 贸易拓展法提议召开的,又称肯尼迪回合。这轮谈判历时三年多,1967 年 7 月才勉强达成协议,商定从 1968年起的五年内,美国工业品关税平均降低 37,而西欧各国则平均削减 35,涉及关税减让

82、商品项目合计达 60000 项之多, 平均降低关税 35%。 这轮谈判是 1973 年以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所主持的所有谈判中最广泛、最复杂的一次,共有 54 个国家参加。谈判第一次涉及了非关税壁垒,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虽然规定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定义、征收这两类税种的要件和幅度,但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滥用总协定第六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轮谈判制定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即总协定第六条的实施细则。美国、英国、日本等 21 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反倾销协议于1968 年 7 月 1 日生效。 (七)第七轮东京回合谈判 1973 年 9 月至 1979 年 4 月在日内瓦举行;这轮谈判因始于日本东京,故通

83、称东京回合。除缔约方外,东京回合还对非缔约方开放。102 个国家参加了谈判(含29 个非缔约方) 。该轮谈判历时五年多,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多个方面:第一,从1980年起八年内关税削减幅度为 2533,减税范围除工业品外,还包括部分农产品;第二,禁止工业品补贴,除国防、通讯和部分能源设备外,各国用竞争性的国际投标方式进行采购; 第三, 制定海关评估进口关税的准则,消除歧视性海关估价。本轮谈判最终关税减让和约束涉及 3000多亿美元贸易额。东京回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的所有问题。农业出口国继续抱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没能解决它们关切的问题; 对当时出口汽车实行自动

84、限制的做法也没有结论性意见。 (八)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 乌拉圭回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的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也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从 1986 年 9 月谈判的启动到 1994 年 4 月最终协议的签署历时 8 年。参加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 103 个,增加到 1993 年底的 117 个和 1994 年 4 月谈判结束时的 128 个。此次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成果:一是强化了多边贸易体制,特别是将农产品和纺织品纳入到贸易自由化的轨道,并加强了争端解决机制。二是进一步改善了货物和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条件,关税水平进一步下降,通过这轮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降税

85、1/3,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平均关税税率降为 3.5%左右。同时通过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三是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30 1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 含义: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多边贸易法律框架为基础,具有国际法人资格的国际经济组织。 2熟悉世界贸易组织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背景:在 1986 年 9 月乌拉圭回合发动时,15 项谈判议题中并没有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但由于乌拉圭回合谈判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环境等新议题。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从1948 年临时适用到现在的一项多边条约和

86、以协调货物贸易为主的职能作用,无论从组织结构还是协调职能来看,现行关贸总协定面对宠杂纷繁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协议的显示其“先天”不足性, 有必要在协定基础上创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协调,执行和监督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结果。 过程:1986 年 9 月,缔约国各国部长们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集会,开始乌拉圭回合谈判。他们谈判议题包括了所有突出的贸易政策问题,从而把贸易体制扩大到好几个新领域(知识产权和服务贸易) 。谈判持续了 4 年时间,在 1990 年 12 月布鲁塞尔举行的部长会议上,由于在对未来农产品贸易改革的承诺问题上各方争执不下,会议决定谈判延期结束。 1990 年初,意大利

87、的贸易部长鲁杰罗首先提出建立一个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同年 7 月欧共体把这一倡议以 12 国的名义向乌拉圭回合体制职能谈判小组正式提出来,随后得到了美国、加拿大的支持。迫于两方大国的倡议和支持, 1990 年 12 月乌拉圭回合布鲁塞尔部长会议正式作出决定,责成体制职能谈判小组负责“多边贸易组织协议”的谈判。体制职能小组经过一年的紧张谈判,于 1991 年 12 月形成一份“关于建立多边贸易组织协议”草案,并成为同年底“邓克尔最近案文”的一个整体部份。在乌拉圭回合结束(1993 年 12 月 15 日)前的 11 月完成了多边贸易组织协议,并根据美国的建议,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

88、。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于1994年 4 月 15 日在马喀什部长会议上获得通过,与其各附件协议和部长宣言与决定共同构成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一揽子成果,被 104个参加方政府代表签署。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1995 年 1 月 1 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生效运转。为顺利过度,关贸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共存一年。 3熟悉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目标和实现途径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持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努力维持环境,并通过与各国在不同经济发展水

89、平的需要相符合的方式,来加强环保”。“作出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相适应的份额。” 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巩固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为贸易自由化所做的努力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途径:“必须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切实降低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消除歧视待遇。” 二、WTO 的管辖范围 (协议第二条) 1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 2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附件 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4贸易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 5贸易政策审评机制 三、WTO 的职能 (协议第三条)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协议,WT

90、O 的职能为: 1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实现,监督和管理其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 2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按一体化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主持解决各成员方的贸易纠纷。 3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负责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与贸易有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4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5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31 6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兴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 7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四、WTO 的机构 (协议第四条、第五条、第

91、六条 ) (一)部长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由成员方的部长组成,取代了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全体大会,有权对该组织管辖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至少每两年举办一次 (二)总理事会:总理事会在部长会议体会期间,行使部长会议的职权和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的其他权力。(三)分理事会: 1货物贸易理事会;2服务贸易理事会;3知识产权理事会。 在总理事会下还建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如贸易与环境委员会,贸易与发展委员会,国际收支委员会和预算财经和管理委员会。 (四)次一级专门委员会及临时性机构:如货物贸易理事会下设市场准入委员会,农产品委员会,海关估价委员会等 五、WTO 的决策制定(协议第九条) 其决

92、策方式主要有三种: 1继续实行 1947 年关贸总协定合意决策的作法。即采用完全协商达成一致的决策方式。 2如通过合意未达成决定时,则将以投票决定。通常以多数票为准。 3对“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解释决定以成员方四分之三投票通过为准。 六、新成员加入(协议第十二条)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 凡具备以下条件, 即可成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 1世贸组织协议生效时,已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2签署参加,一揽子接受乌拉圭回合所有协议;3在乌拉圭回合中做出关税和非关税减让,以及服务贸易的减让。 (二)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凡在世贸组织协议生效后,任何国家或拥有充分自立权的单独关税地区, 可以向世

93、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请加入,进行全面谈判,按谈妥的条件加入该组织,成为一般成员。其加入须经部长会议 2/3 以上代表表决通过。 4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区别) (一)管辖内容的广泛性 关贸总协定:货物贸易 世贸组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投资措施。 (二)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要求各谈判方“一揽子”签署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协议;建立争端解决机制。 (三)世贸组织协定的法律权威性 关贸总协定:行政程序,并未经过签字国的立法机构批准。 世贸组织协定:立法程序,经签字国立法机构批准才有效。 (四)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关贸总协定:不是一个组织,也没在常设机构 世贸组织

94、:具有法人地位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有常识的组织规则和机构。法律地位: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具有同等地位。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 掌握中国“入世”的权利与义务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享有的权利 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大多数优惠或过渡期安排。 享受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货物、服务市场准入的利益。 32 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获得国际经贸规则的决策权。 享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利用各项规则、采取例外、保证措施等促进本国经贸发展的权利。 2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所承担的一般义务 给予其他成员方最惠

95、国待遇、国民待遇。 给予其他成员方以关税减让或承担进口增长义务。 取消进口数量限制或减少约束非关税措施。 谅解其余成员方,根据其情况,采取“豁免”与紧急行为;实施保障措施。 应邀与其他成员方进行磋商与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向其他成员方提供本国贸易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资料。 缴纳会费。 2. 熟悉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情况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2001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 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 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986 年 7 月 10 日,

96、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从此开始了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漫漫征程。在此过程中,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分别在 1992 年和 2001 年完成。2001 年9 月 18 日,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次会议结束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全部谈判,为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创造了条件。从 12 月 11 日起,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百四十三个成员。从此,中国将按照入世议定书,享受应有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标志着中国全面重返世界经济舞台,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结合实际分析入世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和对策 (一)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

97、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 (2)有利于扩大我国正常渠道的进口 (3)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扩大就业 (5)有利于贸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与国际接轨 (6)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2消极影响: (1)对国内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 (2)开放服务贸易,对我国服务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3)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入世”对我国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具体来讲,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按照 WTO 的要求,对国内的外经贸法律体系加以修改、完善。 2改革外经贸管理体制。 3加速外贸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4加紧做好外经贸人才培养工作。 名词解释

98、: 对外贸易结构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上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狭义上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33 世界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世界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贸易行为不加任何干预,即既不鼓励出口,也不限制进口,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自由竞争。 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因素:1国际价值是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 2国际市场供求对国际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 3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4经济周期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5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6自然灾害、政治混乱、战略及投机等 LV 2011-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