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3310522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公司介绍1.1.背景简介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 ,自雍正元年( 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 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的传统古训,树立 “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 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 “ 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 “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

2、、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 家,遍布 15个国家和地区。同仁堂 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 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 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 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 同仁堂” 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1.2.公司历史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

3、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 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 188年之久。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 同仁堂 ” 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 同仁堂 ” 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

4、0 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二零零二年同仁堂集团启动 “1032”工程。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试营业。1.3.公司愿景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丰富的文化内涵悠远凝重。儒家文化 “ 以义为上 ” 的深刻内涵早已融入到同仁堂三百多年的行医制药之中。背负着“

5、弘扬中华医药文化, 领导绿色医药潮流, 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的使命,同仁堂形成了独特的品牌“ 同仁堂文化 ” 。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由“ 信义” 二字凝结。以 “ 德、诚、信 ” 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古训堂训为基本内涵的经营理念;以创新发展为基础的时代精神;“ 以义为上,义利共生 ” 的经营哲学;“ 同心同德、 仁术仁风 ” 的管理信念; “ 同修仁德, 济世养生 ” 的企业精神, 以及“ 四个善待 ” 、“ 四条标准 ” 等构成了同仁堂传统而现代的企业文化。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在今后长期的实践中, 他们将继续以弘扬同仁堂的优秀文化为己任,

6、以同仁堂文化为魂,向着打造“ 国际化、现代化的北京同仁堂” 愿景迈进。1.4.战略使命完成公司自定的“ 1032”工程即配套形成十大公司,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建设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使同仁堂完全实现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管理企业到经营资产的转变,成为跨地区、跨国界、跨所有制,开放经营、自主创新的现代中医药集团。1.5.主要目标总体目标 :成为国内中成药行业龙头老大,300 多种成药在国内非同仁堂药店店面内普及,市场产品占有率最高。在海外市场,同仁堂开门店遍布全球。销售增长率 :以每以年 10%-15%递增利润目标 :每年销售利润达 13 个亿以

7、上。产品市场占有率为行业内全国第一。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 。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 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2. 宏观环境分析2.1.政治法律环境2008 年,我国医药管理相关部门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改革原则,落实国务院决策权、 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医药管理部门职责的调整标志着我国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新设立的“医疗服务监管司”主要是为了在新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医疗机

8、构的服务和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更有效的探讨,除此之外,还体现了卫生部在医院管理方面决策和监督权分立的理念。另外,卫生部还就药监局划转过来的基本药物制定工作新设立了“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司”(下称“基本药物司”) ,其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来说,组建“基本药物司”有利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地,对推动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司” 的管理内容涉及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全方位流程, 将基本药物的管理上升到制度化水平,这对于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构建合理有序的医药市场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由于基本药物要满足临床80%以上的药品需

9、求, 市场需求非常大, 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要通过招标定点生产。 对于绝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自己的产品能否进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事关其生存空间。另外, 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虽然较低, 但由于销量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2.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活动的各种经济因素,包括国民收入、 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及支出情况等。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以较高的幅度持续增长,GDP 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恩格尔系数也是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医药消费支出所占比例相应增加。据测算,人均生活水平每提高1 个

10、百分点, 药品消费水平将增加1.37 个百分点。中国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由1993 年约 50 元增长到 2010 年近 300 元,每年以 16的幅度加速增长。另外,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仅为13 本的 1.6,为美国的 2.3。国外最新研究分析报告认为:未来 23 年内,中国的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20,也就是说中国医药商品净销售额将达到3500 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 以及风俗习惯、 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念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重

11、视自身健康,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当前的社会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中国医药产业产生影响:人口数量。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近l0年中国人口持续增长。据预测,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 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考虑一些复杂多变因素,按总和生育率2.0计算, 2l世纪中叶的 2043年,人口将达到15.57亿。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 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人口结构情况。当人口数量一定时,人口结构不同,用药水平也不同。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人口数量下,老年人占的比例愈高,医药市场容量一般愈大。中国已步人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据测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

12、右的幅度增长,2025年将增加到 2.66亿,占总人口的 16.44;到2050年将超过 5亿,占总人口的29并达到顶峰。老年人比例的持续增长将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人口城乡结构。 众所周知, 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与城市人口相比,保健意识不强,因而药品消费量较少。 在全国总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城乡人口比例不同, 医药市场容量会有很大的差别。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加速和小城镇的兴起,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医药市场容量还会进一步加大。疾病结构变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乡差异逐渐缩小,

13、 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摄入增加, 加上吸烟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致使中国城乡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这种局势将会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2.4.技术环境科学技术作为营销总体环境的一部分,不仅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 而且与其它环境因素相互依存, 直接影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高、投入高、风险大、收益高的产业。医药产业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新药、新剂型、新的给药方法的开发上。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需要综合利用各项科学和高新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病种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市场的作用力,使得新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升级换代的频率越来越快。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 生物技术、人类

14、基因图谱的解密和克隆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为新药的快速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不能否认,与国外大型制药公司相比, 中国医药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新药开发能力弱,新药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多年来,中国医药企业的新药创制能力一直比较薄弱:从西药来看,有97是仿制国外品种;从中药来看,由于缺少现代医药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开发的中成药品, 往往因质量标准不一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从医疗器械看, 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中、 低档水平,缺乏自行研制的高、精、尖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动下,“九五”期间,国家“1035 工程”项目共投入 1.8 亿元

15、,带动地方、企业投入近 6 亿元,获得 1 个一类新药证书, 建立了三类 23 个单元技术平台。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新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共投入8.5 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26 亿元,获得 15 个一类新药证书, 建立了 8 类 61 个单元技术平台。 在“九五” 、 “十五”期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为进行医药体系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 30 年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强、厚实的经济基础,为新药研发的经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我国还具备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条件开展这次重大专项。2.5.科技进步与创新目前,举全国之力的 “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专项正在为国内新药创制

16、产业提供新的机遇。 “重大新药创制”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确定的16 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等 11 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目前已安排经费53 亿元用于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和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首批确定的 121 项课题已启动实施, 共安排经费 10 亿元。而其最终目标是研制一批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药产品,为我国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17、。3. 产业环境分析3.1 同仁堂隶属产业及特征3.1.1 同仁堂隶属产业北京同仁堂由以现代制药业为主、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为辅, 隶属产业为医药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 754-2002 C 类 C27) 。医药行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而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在各国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增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药行业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大力发展、相互展开激烈角逐的一个焦点。3.1.2 产业特征高科技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医药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其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高风险医药行业是受

18、政府规制最多、 最严的行业之一, 是受政策影响最深、 最大的行业之一。影响医药行业的宏观政策因素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保险及报销制度、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以及药品的注册、生产和流通体制等等。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 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 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 (R&D )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 15 年的时间,耗费 8 亿10 亿美元左右。以同仁堂为例的传统中药制造企业, R&D 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西药制药业那样突出。 但随着医药产业

19、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高回报药品实行专利保护, 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 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例如,2007年至 2010年间,同仁堂的的营业利润率平均值达 14%之多(一般行业的营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 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全球药品市场依然主要集中在美欧日,但新兴市场日益受到关注。 据普华永道发表的一篇报告认为, 被称之为“E

20、7 集团”的 7 个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在 2020 年的医药市场份额将占全球总额的1/5。行业周期性较弱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 很难说存在成熟期, 是永远成长和发展的产业。由于药品的需求弹性较小, 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较小,在经济萧条时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具有较强的抗御风险能力。 在过去几年中,医药行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医药行业仍然保持较稳的增长态势。3.2. 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3.2.1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严重, 我国

21、经济也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 医药工业执行环境将趋于严峻。但与其他多数行业不同, 医药行业与经济周期波动关系不明显。 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3.2.2 政策环境3.2.2.1 行业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062010 年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 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加强中药资源普查、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建设中药资源基地,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实施重大新药创制、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重大科技专项。根据“十一五”期间中国医药制造业发

22、展重点,北京重点发展中药与天然药,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加强化学药品的原创和研发,初步建立化学药、中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3.2.2.2 行业政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潜力,也是我国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2008 年中央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新增投资中安排中医医院建设专项,安排专项资金7 亿元,全面推动重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上 2008 年四季度中央财政紧急新增的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资金10 亿元,截至目前,国家已投入专项资金17 亿元,支持全国171 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新医改还特

23、别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作为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首批社区农村用药基本目录和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 中成药品种都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表明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态度。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之下, 中医药事业走上规范和创新之路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具有品牌、 产品资源优势的老字号传统中药企业以及具有研发、创新优势的现代中药领军企业将最先受益。3.3 医药市场供求情况3.3.1 规模情况从 19992008 年数据看,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持续增长,但在工业行业企业单位数的占比呈下降趋势。到 2008 年 11 月,医药企业单位数达到5949 个,同比增长5.57%,比上

24、年同期水平下降了1.11 个百分点,在工业行业企业单位数的占比为 1.65%。在子行业中,中成药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占比最大,达到 23.67%;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增长最快,较2007 年 11 月底增长了 13.97%, 其次是中药饮片加工业,同比增长 13.36%。从 19992008 年数据看, 我国医药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逐步增长,年增长速度在06、07 年间放缓, 但 08 年增速有较快回升,在工业行业中的占 比 也 有 所 提 高 。 截 至2008 年 11 月,医药行业从业人 员达 到 140.40 万人,占工业行业比重达到1.73%,较上年同期水平上升了0.

25、04 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同比增长率为3.88%, 高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1.03 个百分点,较 2007 年同期上升了 0.55 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占比最大,达到 27.73%;而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增 长 较 快 , 同 比 增 长 率 达 到20.02%,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22 个百分点。从 19992008 年数据看, 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速自2006 年以来持续上升, 2008 年是 7 年来首次高于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 截止到2008年 11 月, 医药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6561.30 亿元,

26、占工业行业销售收入比重为1.49%, 高于上年同期 0.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为25.84%,高于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 1.70 个百分点,较 2007 年提高了 1.28 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最大,达到29.68%;兽用药品制造业占比最小,为 4.40%。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最快,同比增长率达到 44.09%;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增长最慢,同比增长19.36%。3.3.2 生产情况2008 年 111 月,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继续稳步扩大,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速自8 月份以来有所减缓,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27、。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36.58 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5.94%,较工业行业平均水平高出0.94 个百分点。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占比最大,达到29.52%。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较快,达到40.83%。3.3.3 销售情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口数量增长及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医药行业的需求持续被提高。2008 年,我国医药行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继续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2008 年 111 月,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6781.27 亿元,同比增长26.85%。与此同时,在经过国际和国内需求端冲击之后,需求进一步下滑已经

28、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占比最大,为29.5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速较快,达到40.04%。3.3.4 中成药情况分析产量情况2008 年,我国中成药产量127.26 万吨,增长率为 18.72%,较上年同期升了 4.26 %。20002008 年间,中成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6.02%。区域结构2008 年,我国中成药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中和西南地区,两地区的产量分别为 39.62 和 26.2 万吨,分别占 全 国 产 量 的31.13%和20.59%。19992008 年期间产量占比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华中地区,200

29、8 年较1999 年提高了 8.71 个百分点,下降最快的是华南地区,2008 年较 1999 年降低了 13.88 个百分点。省市集中度2008 年,我国中成药产量省市集中度CR41和 CR8 分别达到45.25%和70.82%,分别较上年提高了0.51%、 3.36%。我国中成药主要生产地集中在四川省、 河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北省等地, 2008 年占全国 产 量 比 重 分 别 达 到15.34%、 13.24%、 9.63%、7.04%和 6.93%。20002008 年产量增长最快的前五个省市为河南省、山东省、吉林省、四川省和湖南省, 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8.34%、28

30、.09%、26.71%、24.42%和 21.2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2%、12.08%、10.69%、8.40% 和 5.27% 。1行业集中率是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 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CR4 是指四个最大的企业占有该相关市场份额。3.4. 五力分析3.4.1 新进入者的威胁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在资本、技术、和品牌推广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且还有政府相关条文的限制。虽然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但由于产业市场巨大,回报很高,所以挡不住别的产业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药企进入,同时国际市场大的药企也在意图以各种方式进入金砖四国丰厚的市场中来分一杯羹。3.4.2 同行业间的竞争

31、由于巨大规模市场持续丰厚的利润,在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我国医药产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近些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化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国内医药企业间竞争的程度已愈发激烈。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逐年发生变化,已经经历了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从价格竞争到促销组合竞争、从品牌形象竞争到企业形象竞争、从营销实力竞争到综合实力竞争等各种变化。3.4.3 替代品威胁如单从医药制造业来说, 从当前世界的科学技术来说, 几乎不存在有替代品威胁的情况。同仁堂这家企业主要从事医药业的子行业中

32、成药制造业,从子行业来说, 该行业有个极大的替代品威胁就是化学药品制造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药替代中药。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总体上来讲, 较低,由于制药是高技术行业, 所以其后向整合的能力也低。医药产品的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植物药材、药用动物、化学用品及器材等。其供应商相对规模不很巨大、没有形成垄断、制造企业选择范围大,所以起议价能力也不高。3.4.5 买方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总体上来讲,非常低,其几乎不可能具有前向整合的能力。医药产品的买方主要分三类:普通消费者、零售企业、医院。由于医药是关乎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 对普通消费者或患者来说, 几乎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零售

33、企业,在国内来将主要是药店或医药公司,相对规模都不大,连锁程度不高,所以也没有象国美大中家电行业的议价能力。医院,大多都是各自分布在城市内单个企业实体 ,规模程度不高,并且由于能将医药产品成本直接转给普通消费者,更没有考虑其议价能力的必要。3.5.产业前景?永远的朝阳产业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 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结合。 医药行业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且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 永远的朝阳产业 ”。?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 由于医药产业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其行业周期性弱, 与大多传统行业相比很难说存在成熟期,是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

34、?市场规模巨大,利润丰厚的行业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 到 2010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6800 亿7200 亿美元,医药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巨大, 而且利润丰厚,一些世界级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高达 22%左右,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4.竞争对手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整个医药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众多新型制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借助着雄厚的资本实力、 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高效的市场营销模式, 很快就在中国的制药行业取得一席之地;在面对大批新型制药企业异军突起的时候,众多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制药

35、企业深刻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都积极的寻求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医药零售企业的发展。整个医药行业经过近20 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医药行业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到底有哪些企业给同仁堂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竞争压力,下面将对这些企业进行详细的企业竞争分析。4.1 竞争市场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产业集中度不高, 企业数量众多, 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生产能力分布较为分散。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多年时间里, 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水平一直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徘徊。经过几年的兼并重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强制推行GMP、GSP等认证活动之后,我国的医药制造企业

36、已从原先的6700 余家,大幅减少到目前的近五千多家。 为数众多的企业争夺有限的市场, 造成了我国医药制造业大企业不强、 资源分散、竞争过度、行业利润水平偏低,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 20022004 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排名前4 位的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CR4)处于 9%10%的水平; 2005 年之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集中度进一步下降,目前为不到9%的水平。从这一指标值的水平看,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还属低集中度产业,产 业集中度与世界医药强国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从 2006 年开始,我国医药行业在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了一段较长的调整 期,整个医药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不

37、过借此次调整,医药行业完成了一次螺旋式的提升:一方面,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集中度都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近几年的市场变革已淘汰了一大批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整个医药产业的源头药品研发领域也经历了一次疾风骤雨般的 “洗礼” , 产品申报低水平重复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主流企业纷纷加快创新药物研究的步伐,这将 有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2008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集中度略有上升。医药制造业前4 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407.12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为6.20%,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前4 家企 业累计利润总额合计为39.27 亿元,利润总额集中度为6.

38、09%,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37 个百分点。我国医药制造业前8 家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合计为628.46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为9.5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前8 家企业累计利润总额合计为57.21 亿元,利润总额集中度为8.86%,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8 个百分点。4.2 竞争形势分析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10 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6800 亿7200亿美元,中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将增长到55 亿85 亿美元。医药产业不仅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利润丰厚,一些世界级大制药企业的营业利润率相当高,平均值高达22%左右,而一般行业的企业利润率达到10%就相当高了。在如此诱人的市场规模

39、和高利润率的双重刺激之下,全球医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医药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国医药产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重复多,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正在随着竞争加剧、行业的震荡发生着变化。我国已经成为 WTO 成员国,贸易保护的壁垒已然降低,留给我国医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 准备、自我完善的时间越来越少。国内医药企业的市场化意识已经明显增强,国内医药企业间竞争的程度已愈发激烈,甚至到了白热化程度, 单体医药企业难以独立应对多元化、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我国医药产业的竞争项目和范围逐年发生变化,已经经历了从简单的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 从价

40、格竞争到促销组合竞争、 从品牌形象竞争到企业形象竞争、从营销实力竞争到综合实力竞争、 从城镇市场的竞争到乡村市场的竞争、从产业局部企业的竞争到整个医药产业链的竞争等各种变化。4.1.1 中西医药之间的对抗虽然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靠着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传承至今,然而几千年来却没有形成十分完善的中医体系,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发展历史只有短短几个世纪的西医在整个医疗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西医更是自鸦片战争以后近百年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奠定了中医几千年来都没能奠定的基础。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加之中医体系的完善和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中药制药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国内已经

41、具备规模的中药制药企业已将眼光瞄准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中药制药企业与西药制药企业之间的平静将被打破,之间潜在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逐步实施,中药制药企业对西药制药企业的挤压作用将更加明显,这种竞争态势将会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俗话说医药不分家, 在当今西医占据医疗体系主导地位,势必会出现西药需求大于中药需求的情况,据统计2009 年 1-7 月份医药各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见下表。表 1 2009 年 1-7 月份医药各子行业工业产值情况指标名称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同比增长( %)本月累计去年同月累计累计总计5629.63 4786.33 17.62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1

42、075.61 1009.45 6.55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1635.83 1365.96 19.76 中药饮片加工279.39 219.99 27 中成药制造1120.86 946.3 18.45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480.39 393.89 21.96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284.28 224.08 26.87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512.09 424.72 20.57 由表 1 可知, 2009 年 1-7 月份中药(含饮片和中成药)子行业工业产值约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87%,西药(含原药和制剂)子行业工业产值约占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8.16,中药子行业工业产值增

43、长率约为20.06% ,而西药子行业工业产值增长率约为14.15%。数据充分说明在医药行业中药子行业的总体规模依然落后西药子行业, 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高于西药子行业接近6 个百分点。4.1.2 中成药企业间的竞争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布局和实施,国内中药制药企业在共同蚕食西药制药企业利益的同时,在中药制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在经历了恶性竞争、医疗改革和资产重组等一系列调整后,涉足中成药制药行业的企业经过重洗牌后的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次大洗牌后,国内出现了几家超大型医药企业, 其产品涉及面更广,其中也不乏一些百年老字号的加入。4.3 竞争对手分析在同仁堂所处的医药行业中成药细分市场

44、中,尚未有与其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大多在自己某项拳头产品上,能与同仁堂竞争, 如九芝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天津达仁堂生产的藿香气水等产品。4.3.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概况恒瑞医药公司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公司于1997 年由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作为 主要发起人,联合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连云港市医药工业公司工会、连云港市医药采购供应站、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6190 万 股。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抗肿瘤药、心血管药、麻醉镇痛药、内分泌药、抗生素等。(二)经营状况1.运营规模2008 年,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行业发展面临重大

45、挑战的情况,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3亿元、净利润 4.36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0.80%、 3.6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70 亿元,同比增加了100.06%。2市场结构2008 年,在国内市场上,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03%、20.33%、21.08%、20.23%、21.24%、 21.0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到4.44%、11.83%、51.14%、22.59%、4.23%、 5.77%。4.3.2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概况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

46、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公司前身是哈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组建以来,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追赶国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目前公司主导产品青霉素钠原粉和粉针、氨苄青霉素、头孢IV 号、人参蜂王浆、双黄连粉针等产销量居全国同类企业前列,并有70 多种产品出口到世界 40 多个国家。公司现已掌握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抗生素“三大母核”和一批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生产技术,为实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3 年成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994 年被评为全国特大型企业。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经营范围为医药原料药及制剂、 中成药及中药粉针剂、滋补

47、保健品制剂,生物制药和医药商业,生物农药品种“阿维菌素原药” ,保健食品、日用化学品的生产和销售 (仅限分支机构)项目等。主要产品有抗生素原料药、中成药、中药粉针、西药制剂、滋补保健品、生物制药。(二)经营状况1营运规模2008 年,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压力,公司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 策略,适时调整内外销售比例,加大公司规模优势产品的产销力度,使公司在 2008 年 创造出较好的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完成96.95 亿元,同比增长16.95%;净利润完成8.62 亿元,同比增长45.71%。2产品结构2008 年,中药、西药、 保健品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63%、19

48、.72% 和 6.90%,占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比重分别达到12.80%、76.24%和8.05% 4.3.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概况及成长分析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以中西成药制造和销售为主营,包括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和卫生材料与医药整体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 兼营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等产业,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入选广东省50 强企业和全国 500 强企业。广药集团拥有“广州药业”(香港H股、上海 A股上市)和“白云山”(深圳 A股上市)两家上市公司及成员企业近30 家。2009 年全

49、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84.14 亿,同比增长10.73%;工商销售收入227.86 亿, 同比增长 11.73%; 实现利润总额 6.39 亿, 同比增长 11.4%,保持了广药集团整体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竞争优势广药集团借助旗下拥有潘高寿、敬修堂、采芝林、何济公、王老吉和星群六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中成药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 形成众多著名商标, 凭借老字号品牌强大的影响力整个广药集团知名度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广药”品牌优势以及品牌效应已开始凸现。发展战略广药集团积极推进名牌战略, 将发展名牌产品作为带动整个集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致力打造“广药”品牌, 以市场带动

50、生产,以名牌拓展市场, 促进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 另外广药集团充分的将中药与足球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广药足球队征战大江南北为契机,积极拓展广药产品省外市场。利用广药集团工业园落户番禺的契机,广药集团提出在三至五年内,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逐步安排属下多家企业陆续迁入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番禺园区内,组建广药集团工业园, 为打造广州医药航母奠定基础。 为推进广药集团在国际化进程,广药集团采取大力推进合资合作的战略, 不断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赢得国内制药企业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领先地位。另外广药集团对集团中药产业资源和中药科技资源进行重组,实现广药集团做大、做优、做强和中药产业国际化的

51、经济基础的同时,通过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抢占现代中药科技制高点,促进传统中药工业的升级换代,形成广药集团的现代中药战略。4.3.4.天津天士力集团企业概况及成长分析天士力集团于 1994年 5 月成立, 2002 年 8 月,集团所属核心企业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成立十五年来, 坚持自主创新,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品牌,全面推进国际化。 形成了以“生命安全保障产业”为主线,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特色医疗等产业;以“生命健康需求产业”为拓展,涵盖保健品、化妆品、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等领域的高科技跨国企业集团。截至 2008 年底,集团资产总额83.7 亿

52、元,累计利税44 亿元,实现年销售额66 亿元。竞争优势天士力集团是一家新型制药企业, 起生产的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稳居领先地位,销售势态良好, 创出单个药品年销售和过 10 亿元的纪录,是积极有效的拉动公司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另外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期临床试验的进程仍在按计划推进,乐观估计将在 2009 年上半年完成,通过临床试验后该药品即可正式登陆美国市场,真正实现中药国际化的目标, 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筹码。天士力一直致力于中药现代化,公司正逐步完善现代中药产业链,在生产源头实施陕西省扶持项目商洛GAP 基地及中药饮片加工建设项目,现代中药GMP技改项目逐步形成具备十余个剂

53、型的生产平台。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后续还有大量独家的重磅品种上市。发展战略天力士集团的战略构思是百年企业、百年育人、百年品牌。天士力集团实施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以高科技产品奠基立业,迅速形成产业规模。这个战略目标在第一个十年已基本实现。第二步,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 坚持制药业为中心, 奠定迈向国际化企业集团的基础。这是第二个十年的中心任务,我们正处在这关键的第二步。指导第二步的工作方针:七字方针:高(科研)、精(技术)、专(人才) 、优(服务)、活(市场)、强(产业)、大(企业)。 四项保障:品牌保障、文化保障、金融保障、知本保障。第三步,建立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54、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百年企业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天士力的另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国际化,从2006 年起计划用十年时间完成全面国际化发展的宏图,实现产品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天士力将依托全球合作, 培育一支高端人才团队; 依科技创新,形成一轮产业跨跃发展;依托科研模式,筑建一个科技研发平台;依托多方进取,创立国际化新企业地位;依托产业经营,建立技术经营坚实基础;依托国际化企业,达到造福全人类的景界! 4.2 零售商业目前医药行业零售业主要分为专业连锁药店和企业自建零售商业,专业连锁药店销售方式4.3 医疗服务(独一无二的特色)在新的体制下各项主要业务不断均取得长足的发展的同时,同仁堂又将其产品延伸

55、到化妆品和保健品,以迎合现代人对于美貌和健康的需要。5.公司内部分析5.1.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简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2007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3月1 总资产419,468 455,007 492,227 520,964 1.1 流动资产300,719 340,103 379,891 411,158 其中:货币资金88,931 118,036 159,996 186,724 应收帐款33,992 33,089 29,839 34,983 其他应收款1,658 1,318 1,161 1,175 存货150,148 178,048 181,511 168,121 1.2 长期投

56、资4,957 4,818 5,454 5,641 1.3 固定资产净值107,233 98,660 93,255 91,069 1.4 在建工程632 251 513 686 2 负债总额81,433 87,209 100,931 115,979 2.1 流动负债79,234 84,212 97,468 112,085 其中:短期借款17,300 17,300 17,300 17,300 应付票据0 0 0 0 应付帐款40,598 49,274 49,485 59,374 2.2 长期借款0 0 0 0 3 所有者权益338,035 367,799 391,295 404,985 其中:实收

57、资本43,402 52,083 52,083 52,083 4 主营业务收入270,285 293,905 325,022 114,747 5 主营业务利润36,689 40,809 45,331 16,162 6 投资收益280 162 692 266 7 利润总额37,660 41,593 46,038 16,205 8 净利润31,260 35,064 38,829 13,867 9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228,686 262956 383,701 103,722 10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12,102 42279 62,769 27,937 11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3,874 -2551

58、 4755 -217 12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1,075 -10226 -15862 -982 截止 2009 年末,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较上年增长37220万元,增幅 8.18%;总负债增长 13723万元,增幅 13.72%;所有者权益增长23497 万元,增幅 6.3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117万元,增幅 10.59%;净利润增长3765 万元,增幅 10.47%。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20490 万元,增幅48.46%。总体看,该公司资产规模较大, 2009 年各项财务数据均呈上涨趋,公司经营较好。但从增长幅度看,负债增长较大,需要适当控制。5.2.财务指标分析5.2.1.

59、偿债能力指标项 目 名 称2007年2008 年2009年2010 年 3 月资产负债率0.19 0.19 0.21 0.22 流动比率3.8 4.04 3.9 3.67 速动比率1.9 1.92 2.04 2.17 利息保障倍数37.76 87.94 -220.78 -121.04 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 近三年基本保持平稳, 利息保障倍数较高,其中 2009 年和 2010年 3 月为负,利息体现为收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该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高,而且速动比率逐年上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5.2.2.营运能力指标项 目 名 称2007年2008 年2009年2010 年 3

60、月存货周转率1.12 1.05 0.49 0.35 应收帐款周转率8.88 8.76 4.68 3.54 总资产周转率0.67 0.67 0.31 0.23 该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低, 存货周转较慢,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改善。应收帐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较好,但上述三项指标在2009 年以后出现大幅度下降,公司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库存占用,加大应收帐款回收的力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5.2.3.盈利能力指标项 目 名 称2007年2008 年2009年2010 年 3 月EBITDA 49735.19 52256.10 56223.32 16072.31 主营业务利润率13.57 13.89

61、 13.95 14.08 销售净利率11.57 11.93 11.95 12.08 净资产收益率8.87 9.07 9.41 3.17 该公司盈利能力指标近四个报告期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上涨。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最近一期行业平均值为2.60%,该公司远远超过平均值。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5.2.4.现金偿债能力指标项 目 名 称2007年2008 年2009年2010年 3月现金比率1.12 1.4 1.64 1.67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负债0.15 0.48 0.21 0.24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短期负债0.70 2.44 3.63 1.61 现金偿债能力指标中现金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62、与短期负债比率较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比率略低,公司现金流能够保障及时偿还短期债务,但总负债较高,需要适当压缩。5.2.5.发展能力和潜在能力项 目 名 称2007年2008 年2009 年2010年 3月投资收益增长率8.04% 9.57% 资本增值率8.81% 6.39% 3.50% 该公司投资收益增长率和资本增值率较好,公司的对外投资能够取得一定的收益, 公司资本得到了有效的保值和增值,公司具备发展潜力。5.3.行业竞争情况2009-12-31 指标单位同仁堂复星医药哈药股份三普药业行业均值净利润 ( 万元 ) 28561.07 249820.18 93292.86 228.41

63、 净利润增长率 (%) 10.3 261.61 8.19 104.05 2.6 净资产收益率 (%) 9.41 38.57 15.6 3.04 43.26 资产负债比率 (%) 20.51 39.69 40.2 74.98 31.77 净利润现金含量(%) 146.91 10.58 44.55 0.12 -375.93 上表为同仁堂公司在主要财务指标上与另三家同类上市公司及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同仁堂公司净利润及净利润的增长率在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创利能力较强。 净资产收益率略低,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资产负债率指标优于同业水平,长期偿债能力非常强。 净利润现金含量远远高

64、于同业,这也体现了公司主要采用药店零售的销售方式的优点。5.4.价值链分析5.4.1 以品牌效应带动产品国际化同仁堂拥有三百多年的老字号招牌,在打入国际市场时, 就会自然产生品牌效应,很多顾客就会慕名而来, 无形之中就为企业做了宣传,帮助把同仁堂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的品牌。 质量塑造同仁堂不朽的品牌, 而品牌的力量则推动了同仁堂更自信的走向国际。5.4.2.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际化2002年,同仁堂集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设计了集团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在整体框架下, 集团将发展现代制药业、 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 1032”工程。“10”为十大公司,已有的两个上市公司:

65、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已初步形成的三个投资公司: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即将启动的医疗投资公司;重新组建的发展型公司: 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同仁堂药材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32”为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两大基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两个院:北京同仁堂研究院,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两个中心:同仁堂信息中心,同仁堂培训中心。“1032”工程使同仁堂成为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

66、命健康产业、 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 全面提升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同仁堂集团生产的产品品种也很丰富,有多个生产基地: 大兴生产基地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南分厂; 昌平生产基地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分厂;通州生产基地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药酒厂、通州分厂组成。 生产剂型有蜜丸、胶囊、滴丸、散剂、膏剂等,常年生产的品种有20 多种,其中乌鸡白凤丸、大败毒胶囊等为其主要产品。5.4.3. 采取适当的营销手段同仁堂集团积极推出适时的市场营销手段,将文化推广蕴藏其中。 比如在马来西亚的分店,同仁堂规定,凡购物满一定规模就赠送大宅门、 大清药王的 VCD ,既促进了销售,

67、又介绍了中医药历史。同仁堂将产品推广与文化推广并重。同仁堂是在经营一种文化,而不只是在经营一种产品,它从品牌文化入手,夯实销售终端网络的基础。 在同仁堂落户的海外国家和地区,同仁堂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 而且装潢讲究, 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在其间消费,仿佛沉浸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在依赖代理商的同时, 同仁堂加大了直接终端零售的力度。随着连锁药店的扩张, 同仁堂真正形成了从原料采集, 药剂制作,药店销售的一条龙集约化运作。5.4.4. 以直接投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98 年,为掌握经营管理主动权的需要,开始的海外直接投资。集团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店共十家,每家的

68、投资额在50 万美元到150 万美元之间。2002 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办的第一家零售店这家店经营面积有 500 平方米,投资 100万美元。也先后马德里协约国、 巴黎公约国等国际组织以及新加坡、英国、美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进行了注册,建立合资公司,药店 14 家。香港是世界金融, 贸易,商业,信息中心,在香港设厂,把海外已有的研发、销售终端加以整合, 然后形成海外市场经营总部。借助香港的政策优势, 可较方便的班里各种投资与出口手续, 快速进入国际营销网络。 最终通过香港实现到产品输入国建厂的目标。5.4.5.“以医带药”促进海外销量增长此为同仁堂国际化进程中宝贵经验之一。同仁堂认识到, 中

69、药离开中医, 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中药的发展必需要中医理论的支持。所以在同仁堂的外驻分店,都配备有中医专家或教授,形成特有的特色店(药+店+医+文化) 。5.4.6.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开发同仁堂集团依靠科技手段不断开发新品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新产品中的塞隆风湿酒以及杞菊地浓缩丸、活血通脉薄膜包衣片、板蓝根颗粒(无糖)、愈风宁心薄膜包衣片等,均有良好的市场表现。现有产品的二次科研也是同仁堂集团开发新产品的重要途径。同仁堂的传统名特优产品,如六味地黄丸、同仁大活洛丸、牛黄上清丸等,因服用剂量大等缺陷制约了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仁堂集团选择这些产品进行二次科研,开发安全、有效、服用

70、方便的现代制剂,研究制定先进高效的质量控制技术,制订国际认可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从而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强化了集团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地打开了国际市场的销路。面对世界中医药界新的发展趋势, 同仁堂集团新产品的开发目标锁定为提高传统药品的现代化水平, 开发以中老年常见病、 疑难病为对象的滋补保健系列产品,研制以欧洲为目标市场的国际天然植物药,同时将开展对重点药品的标准化研究。5.4.7 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中药国际化需要一批既有药学理论,又熟悉国外市场,适合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药政管理制度下灵活开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故同仁堂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培养能过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搞素质国际化人才。5.5.公司业务构

71、成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 家,遍布 15 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范围 ,包括: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酒剂、涂膜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保健酒、加工鹿、乌鸡产品、营养液制造(不含医药作用的营养液)。经营中成药、中药材、西药制剂、生化药品、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酒、医疗器械、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定型包装食品(含乳冷食品)、图书、百货。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

72、科专业、皮肤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诊疗。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劳务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 种植;养殖梅花鹿、乌骨鸡、 麝、马鹿。广告设计制作。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注册资本 19,600 万元,本公司所持股份占其总股本的51.02 。同仁堂科技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是医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制造、销售中成药及研究生物制剂,产品以颗粒剂(冲剂)、水蜜丸剂、片剂、软胶囊剂四种剂型为主,主要产品有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和感冒软胶囊等。6.SWOT 分析总结6.1. S 优势同仁堂在 30

73、0 多年的发展中,历经战乱而长盛不衰, 成为中国中药第一品牌,靠的是质量和信誉,其品牌优势十分显著,主要优势包括:1)行业地位突出;2)中药产品储备丰富,为二次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3)公司经营稳健,近年来加大了对外合作,以及资本市场扩张和利用,且成效显著;4)公司治理结构完善;5)产业发展方向明朗,是北京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6)深厚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同仁堂其悠久的历史底蕴, 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 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 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产品,以及传承 300 余年的企业文化,都作为同仁堂历经数代不衰的有力保障。6.1.1.行业地位突出

74、 ,中医药文化代表: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并融入宫廷制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三百余年的实践与创新,中医与中药的结合,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经营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总和.。同仁堂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中医药理论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它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和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特别强调“天人合一”, “辨证论治”的理念。同仁堂自创立伊始,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中药,收集并研制有效方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提高, 至清末同仁堂有文字记载的中成药已多达近五百种,以医带药的模式传承至今。6.1.2.百年老字号金字招牌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

75、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 年) ,自雍正元年( 1721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 年。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 家企业之一,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 “2004 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 “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 。2006 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6.1.3.选材讲究 ,产品质量上乘供奉御药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独具特色。在供奉御药期

76、间同仁堂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采用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道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 必不敢减物力” 的古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形成了 “配方独特、 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并得以世代弘扬。6.1.4.医药品种多,门类齐全同仁堂共有药品800 多种,常用的有400 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同仁堂中药产品储备丰富, 也为产品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6.1.5.启动产品国际化进程较早利用同仁堂不朽的品牌效应,较早推动了同仁堂走向国际化市场。97 年组建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公司改制,有利的推动了国际化进

77、程。98 年,为掌握经营管理主动权的需要,开始的海外直接投资。(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2005 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 股分拆成功上市,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香港是世界金融,贸易,商业,信息中心,在香港本地生产虽会增加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商机比踞守内地明显增多(发达物流缩短运输流程)。此外,以香港为中转地开展中药贸易,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欧美国家对中药产品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实现某种形式的对接,更好的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借助香港的政策优势, 可较方便的班里各种投资与出口手续,快速进入国际营销网络。应该说香港为同仁堂的海外扩张提供了一个绝

78、好的平台。6.2.W 劣势同仁堂的不足之处在于产品繁多,拳头产品培育不足;许多产品功效相近,独有的治疗性药物不多;科研力量仍显不足;对品牌的优势运用不足;在生产、销售等经营管理环节,公司仍有潜力可挖。6.2.1.品牌个性不鲜明同仁堂集团各公司出品的产品,全部都用“同仁堂”品牌。这种做法在同行品牌不发达、专一品牌不强大时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当定位和专一品牌手段在中药企业广泛应用的时候,同仁堂这种做法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同仁堂共有药品800 多种,常用的有400 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 浩繁的品种都在吃“同仁堂”一个品牌的大锅饭,“同仁堂”三个字被高度稀释。品牌感召力下降

79、。现在,同仁堂品牌在不断地被透支,品牌透支的上一个阶段是,在许多原来具有优势的产品市场的相对地位下降,而整体销售收入还在增长。现在的同仁堂正是这样!品牌透支的下一个阶段是, 在各个产品品类市场全无优势和地位,品牌能量耗尽,消费者、经销商远离而去。6.2.2.产品推广不聚焦在产品市场上同仁堂同样不注意聚焦,不会集中资源做最重要的事,还在做已经被许多药企已经抛弃了的广种薄收做法。作为龙头企业的同仁堂不在大品类大市场中争取地位,寸土必争,誓拔头筹,却反其道行之,把一些常年没有运作的“冷产品”包给个人,一个品种100 万元包租给个人,公司和个人实行产品利润分成。这显然是西瓜拣芝麻的短视之举。如果在主流

80、品类普药市场寻找不到同仁堂的身影,就算在一万个小品类中都能赚钱,这样的品牌还能活得长吗?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在行业中地位, 一定是本企业的产品在品类中通过销售业绩名列前茅来实现和显示的。因为你不可能发现有一种企业,每个产品在市场上都排不上号,却能在企业整体经营上业绩卓著。就像一个学生每门功课都不出色,他不可能在总分榜中位居前列一样。6.2.3.营销手段政策不对路在不传播不占位的当代营销传播条件下,同仁堂在大众媒体上的曝光率与它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不匹配。更没有看到同仁堂的哪个产品是运用包括定位、广告、 公关等手段在内的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在市场中快速成功的。同仁堂的创新产品没有一个成为响誉全国的名牌

81、产品营销政策不对路, 同仁堂在营销主导力上薄弱。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是与经销商合作,实行首席品种经销制度,简单省事, 一“代”了之。主要是依靠品牌、自然增长的被动式营销。致使同仁堂的对各环节渠道和终端的控制力虚弱,价格混乱、窜货现象严重,应收款成了营销最大的问题。在营销上, 同仁堂没有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每个产品的市场状况设计并形成体系。现在执行的一些办法看起来有些偏执和单一。现在对所有产品一律实行现款现货制度,保证了回款,影响了市场占有,是简单粗放的表现。其中轻重大小值得重新掂量。6.2.4.传统有余创新不足局限自身, 为行业贡献不足。 比如同仁堂在中药现代化上没有优势,在产品品类上吃老本,在提高行

82、业整体地位、 引领行业创新和净化竞争环境上同仁堂没有在行业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生应有的声音。一个老企业, 需要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把同仁堂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看待,其创新作为太少。6.2.5.中医药效难敌西医速效就医学发展来说, 西医强调实证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 喜欢通过实验来寻求好药,故西医很注重进行精确病症研究,他们对病因的研究已经建立在分子水平上,所以, 他们只要找到了病原体,就能快速研制出速效药品。而中医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喜欢玩弄玄学,研究技术还停留在组织程度上,对病因的研究总是很笼统,故强调系统治疗,结果药性一般很温,很难有立竿见影的药效。根据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西医理论将长期

83、处于主导地位,中药的西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那时,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传统,在乎的是速效。而同仁堂300 多年的历史已将其形象塑造成传统中药的灵魂,要使患者改变这个看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未来,高科技、医学新成果、边缘科学的概念将远远比传统高药效有吸引力和诱惑力。6.3.O 机会医药是朝阳行业。近20 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7,远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和国内其它产业,预计未来五年仍将保持12左右的高速增长。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对中医药行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将受到体制改革政策的大力支持。 由于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将成为新增市场份额最有利的竞争者。中药占我国药

84、品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中药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高于化学药品行业。近年国际上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天然药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即,中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6.3.1.传统优势中药中医化“中药中医化”剩者为王,目前中药行业正分化成三个阵营:西医化、中医化和保健化,其中大多数企业在走保健化之路,这是最自然的发展路线;中药西医化是较隐敝的方向,因为其原动力来自西医而非中医。部分搞中药现代化的企业其业务已接近西医化的要求,因而能在大趋势中受益。至于中医化,目前尚是逆势而行,发展困难。我们认为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在政策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中

85、药企业纷纷以保健化、西医化、多元化方式“突围” ,目前能坚持下来的可能只有同仁堂集团等极少数。但我们认为,在这一领域“剩者为王” 。未来可能只有这些企业能获得国家的专门支持,其多年经营的全国甚至延伸至国外的药店和医院终端将成为竞争的强大壁垒6.3.2.药品打入新医保目录2009 年,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奠定了中医药事业在医药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战略层面为中医药事业的推进和发展指明了思路,即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报告期内中央向中医药事业拨入47 亿元资金为建国 60 年来的新高。 政策的扶持与财政资金的拨入,将

86、为中医药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 年,甲型H1N1 流感的传播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医药系统积极参与防治,其显著疗效受到海内外关注,并且赢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对于中医药企业创新发展、开拓市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基本药物目录和新医保目录的发布,其中中成药比例的加大,明确了在医药体系框架下中医药企业即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医改的推进,也将为规范化的优秀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6.3.3.医药产业集中度提高在新医改政策导向下的产业集中度将持续提高,对于在中医药制造处于领军地位的同仁堂来说,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公司整和能力,以便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并占据优势。6.

87、3.4.中医药国际化道路2000 年同仁堂二次融资,将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1 亿元优质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最早进行了认证;同仁堂在中药行业最早走向海外开拓国际市场,并且在海外注册商标,进行商标保护同仁堂集团利用医疗业务带动海外市场销售。2009 年同仁堂集团销售目标定为100 亿元,而这对于一家中药生产企业,可以算是艰巨的任务。为了提升制药业务尤其是海外药品销售业务,同仁堂计划其中医医院将向海外10 多个国家的零售店派驻医生。目前,同仁堂拥有零售终端894 家,其中海外店28 家,遍布世界17 个国家。6.4.T 威胁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销售力度的加

88、强,由于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中药企业均加大了销售网络的建设,还面临洋中药的挑战。 由于传统药物二次开发的力度、 速度落后于某些中药企业, 更无法与跨国公司比较, 而近期又没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问世,产品的净利润将越来越薄, 如果不大力加强同仁堂的研发水平及品牌销售宣传,公司中长期的增长将有较大的阻力。6.4.1.产品遭同业侵嗜同仁堂原来在行业销量第一的六味地黄丸被宛西制药专一品牌“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拉下了马; 汇仁集团的汇仁乌鸡白凤丸的搅局,让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的市场霸主地位一去不再; 在全国, 同仁堂的藿香祛暑(软胶囊)比起以新技术新剂型定位的神威药业的“神威牌藿香正气软胶囊”丝毫没有

89、优势。一提到补气养血,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东阿阿胶,提到胃酸胃痛, 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斯达舒、胃康灵, 一提到风热感冒抗病毒,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三精双黄连,提到健胃消食药,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江中健胃消食片。在消费者脑海中,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了品类的代表,形成了一对一的联系,成就了强大品牌。国内外和各类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医药市场,它们可能带来新的竞争对手。由此带来的 “洋中药”在中国发展迅猛,目前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被“洋中药”占领;一个品类只有一个老大,因此品类的老大资源越来越少,同仁堂在这方面要有紧迫感6.4.2.中医就诊率下降中国中医药管理局2008 年完成的 十省市中医药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中的一

90、组数据显示:农民选择愿意看中医的比例比1998 年下降达10 个百分点, 慢性病患者就诊中医的比例从原来的66.67%下降为现在的38.34%。另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中药行业增长速度已连续两年低于医药行业水平。中国中药行业的增长步入了冰河时期,形势非常严峻。6.4.3.新医改政策风险随着基本药物目录、新医保目录、药品指导价格在2009 年内的相继出台,预示着医改工作将在2010 年全面推开。政府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医改主导思想也将在新的一年得到具体落实,与此相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也将会逐一公布。因此,药品价格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现下调趋势,这也是医改执行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的医保目录截至

91、目前正在陆续发布,是否能够进入到地方医保目录并形成良性经营是公司要合理判断、着力解决的问题。6.4.4.药价下调市场风险公司面临的挑战:报告期内,国内经济仍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市场在政府刺激经济一揽子规划下企稳回暖,但消费需求仍有待提高。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版)和新医保目录的发布以及药品指导价格的出台,是政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对医药行业具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措施。长期来看,药品价格下调将是趋势所向,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继续受到挤压,对于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形成考验。医改政策的出台、 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的确立,将会促进国内医药消费市场进一

92、步向医疗领域倾斜,从而挤压非处方药零售市场的消费额度;新医保目录的发布,将继续引导医药产业集中化发展,形成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药品指导价格也对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在复杂多变、压力重重的市场环境中,提供优质廉价的药品并确保市场占有率,将使公司面临很大考验。6.4.5.原材料上涨风险近年来,在国内外需求上升、 金融危机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以及突发性流行疾病等因素的作用下, 中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较为明显,如何提前判断中药原材料价格走势、安排好采购计划是公司面临的问题。此外受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工种植技术的影响,市场中个别原材料品质差异较大,需甄别采购。7.战略规划

93、7.1.以公司层战略实施为主导7.1.1.品牌多元化核心化建设同仁堂产品数量众多, 应该在同仁堂大品牌的层次下, 选择有代表性、赢利高、特性强的某些产品,来发展次级品牌. 根据产品特点在产品市场销售宣传上注意聚焦,以便集中资源做最重要的事。品牌延伸是品牌管理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如此,被誉为“金字招牌”的知名老字号仍应利用已有的品牌资产,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延伸, 借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做大市场“蛋糕” 。当然,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始终是品牌延伸的前提条件。7.1.2.加强品牌品类宣传力度产品品牌传播方面要加大力度,通过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策略性的传播同仁堂品牌内涵。 并将采用以大品牌

94、带动拳头产品子品牌,再以拳头产品拉动其他产品的销售模式。 除同仁堂大品牌外, 应加大百姓对拳头产品子品牌的影象,并了解该产品主治疗效。7.1.3.多层分销渠道体系建设目前同仁堂销售,代理仍是主渠道。从同仁堂目前收入来源分析,80%来源于代理渠道, 10%来源于自有销售渠道, 10%来源于医院市场,整体上还是以代理销售(经销商)为主,总营销人员仅 200 多人,因此扩大渠道销售是当务之急。利用同仁堂中药品牌的影响力, 进行药品分销体系的建设。 注意只在特别重要地区,建立一家自己的地区门店进行分区销售。避免过多建门店,浪费资源,又引起渠道网点间的竞争。 通过地区门店 ,控制下面多层次销售网点的销售

95、政策。另外也可以通过互连网, 进行虚拟门店的建设, 以迅速以最少的资源扩充分销体系。7.1.4.加大产品研发及科技创新同仁堂目前销售过亿元的品种还不够多;传统产品虽工艺独特、 疗效优于其它品牌的产品,但价格没有拉开档次,难以体现优质优价;缺乏速效、特效、高效的 “ 重磅炸弹 ” 药物,替代产品较多,难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传统产品二次开发的力度不够,剂型的科技含量较低。在生产技术层面, 既要注重传统中药的技术传承, 又要致力于现代中药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上,即将着力于复古(传统)与现代两方面的发展。企业将与国家相关机构合作, 准备精选一些配方独到的中药产品并加以传承推广。此外,还应加大现代制药的力度

96、,以全面提高中医药技术的改造能力。与相关医药研究机构合作, 进行中医药领域的深度研发, 以达到资源互补、 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7.1.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运营效率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起了商业公司总部、连锁子公司分部、 终端门店三级管理构架。通过互联网,将门店的日常运营全面融入医药行业GSP 管理规范,实现总部对各项流程的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做到物流顺畅快捷,资金运作安全,信息管控科学合理,经营决策及时有效。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进行相应的人才储备建设。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的三条人才培养绿色通道,分类培养选拔, 为所有员工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

97、。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职工打分、座谈、召开评测会、经营业绩评价等方式,保证聘用干部的质量,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商业公司打破“人才”瓶颈,建成了一支忠诚于企业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7.2.以国际化战略推广为补充7.2.1.中医文化国际化输出2009 年,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取得重大进展。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由中国提出的 传统医学决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在中国设立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一方面彰显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传统医学中的引领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医药事业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今后中医药文化在世界领域的传播、中医药行业加快迈向海外的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

98、中医药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医药市场将会使优质企业从中受益。7.2.2.中医医院拉动制药业务在中医医院设立后, 同仁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医疗与制药业务相结合。一位老中医向记者透露,很多民营中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不会进较贵的中药,比如同仁堂的。 而同仁堂如果自己办医就可以使用自己的药,增加自家产品的销路,也可以增加新的盈利。此外,同仁堂集团还计划利用医疗业务带动海外市场销售。2009 年同仁堂集团销售目标定为100 亿元, 而这对于一家中药生产企业, 可以算是艰巨的任务。为了提升制药业务尤其是海外药品销售业务,同仁堂计划其中医医院将向海外10 多个国家的零售店派驻医生。目

99、前,同仁堂拥有零售终端894 家,其中海外店 28 家,遍布世界 17 个国家。“目前,在国外的很多中医只会针灸等很少的治疗手段,而且用药也不讲究,这多少影响了中医药走出国门的脚步。将来,如果同仁堂可以将专业的中医送到海外看诊, 不仅将有助于同仁堂的业绩, 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国际认知度。 ”一位医药专家表示。7.2.3.企业国际化资本整合同仁堂在同行业中率先启动国际化战略。同仁堂科技充分利用香港与世界接轨的科技开发能力及成熟的市场营销网络,加大对同仁堂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及向世界推广的力度。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设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药研究、开发和营销中心,按国际GMP 标

100、准开发天然药物、中药及保健新产品,并对有市场前景的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将有利于同仁堂产品推广至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同仁堂与泰国福安堂无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日前已在泰国曼谷开业,明年同仁堂将在海外建立 10 家同仁堂药店或合资公司。7.3.以合作战略传播中医文化为促进7.3.1.争取政府更多支持利用同仁堂在中成药制作业的优势,撑起中华民族中医药这杆大旗, 获得国家政策上、经济上更多支持, 以便能代表将中药文化发扬光大。 包括利用政府机构,组建中医药协会组织, 进行传统中医药研究, 在新医改处方及非处方药方面向中药偏移。7.3.2.中医复兴医药路线中医

101、药药复兴 ,需要大环境的配合。集团在下属药店推广“坐堂医”、建立中医院等都是在复兴中医实践,对股份公司传统中药的销售提供了长远利益。光靠一己之力自建中医院, 很难能影响整个国内的中医界。 应加强同各医科大学、中医医院、中医协会的合作,对中医进行系统研究整理,以带动中医药的相关销售,另外也可以考虑成立中医技术研究院。将中医学进行系统研究, 模仿西医进行理论数量化、 分子化,去处中庸之道的笼统理论 ,使中医摆脱玄学影响,标准化。做到即能治病于本,又有论可寻。7.3.3.医药企业横向合作同仁堂正在与台湾太丰有限公司合作筹备同仁堂太丰制药有限公司,为进入台湾市场作准备。 与美国安荣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筹建

102、北京同仁堂(美国)有限公司,准备进入美国市场。同仁堂的营销体制改革以及与和记黄埔等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将为同仁堂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以及拓展海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8.战略评估8.1.战略执行风险8.1.1.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新药推出速度缓慢公司主营业务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销售力度的加强,由于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中药企业均加大了销售网络的建设,还要面临洋中药的挑战, 同仁堂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产品二次开发力度不够,剂型的科技含量不高由于传统药物二次开发的力度、速度落后于某些中药企业, 更无法与跨国公司比较, 而近期又没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问世,产品的净利润将越来越薄,如果不大力加强同仁

103、堂的研发水平,公司中长期的增长将有较大的阻力。8.1.2.中国进入 WTO 后,替代品竞争风险加大洋中药、洋西药替代品对其的挑战在中国加入 WTO 后,药品进口关税将大大降低,从而降低西药的价格,国内医药市场将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这无疑会影响同仁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中药在治疗效果迅速性、高效性上不如西药,中药产品将会受到挑战。综上所述,该公司品牌优势明显,产品质量可靠,盈利能力突出,成长性良好, 同时西药的低价进入以及保健品的深入人心同仁堂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形成一定的压力。8.1.3.中西方医药标准差异阻碍中药国际化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海外市场仍会以西医标准对药品进行规范。天然药物以药品身份注

104、册, 必须提供充分的实验数据。 而传统中药千百年来依循的 “ 君臣佐使 ” 、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卫气营血等概念,既难被西方人理解,也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证实。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目前中药国际化的尴尬。期望国际医药界中短期内接纳中医理论是不现实的。评判谁对谁错并没有现实意义, 产品市场一向以标准为王。 中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处于弱势地位,完全遵从西医药学标准来规范中药,未必是长远战略。同时,西药理论也会因对天然药物的更多关注而逐步发展。传统文化的策略更适合华人圈同仁堂在海外建店除了推广中药产品外,相当长的时期都是培育目标市场对中药的认可度。 这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宣传, 而非规模

105、性经营活动。因此, 同仁堂国际化的收益将取决于文化渗透进程。文化间的沟壑难以短时间填平,这也是中药不被欧美市场所接受的一个病灶。在 “ 走出去” 的过程中,同仁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8.1.4.中医复兴需整合多方资源,不确定因素多以中成药制造为核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使同仁堂逐步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医药集团。 其中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并不能帮助同仁堂在短期内获得优势 , 且需要整合的资源太多。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并包括医疗服务业, 要求同仁堂将合适的外部资源整合进来,否则,会占用同仁堂大量的资源,分散同仁堂决策者的注意力。这需要政府及相关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需医院、 大学、协

106、会及其他中成药制造企业间的协作。8.1.5.无重点盲目扩张,成本急增资金链断裂在进行市场扩张期间, 当没有找到可行的商品战略、快速开店与销售增长之间的平衡时,贸然进行大规模扩张是不可取的。8.2.战略执行成效8.2.1.缔造重拳产品,打造品牌系列二次开发力度的提升将极大的丰富同仁堂产品的种类,在产品规划战略的配合下,在避免与其他企业拳头产品发生正面冲突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牵引, 形成清晰的产品系列化和药型全面化发展路线,逐步确立产品的优势地位并形成系列品牌产品。8.2.2.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全世界传播随着中医药销售服务的带动,在海外的影响迅速扩大。中医药作为孔子学院向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107、部分,在全世界范围流传推广。8.2.3.中医就诊率提高,中医药产品进入主流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入药,低毒、副作用较少,符合当今世界崇尚绿色、天然消费的潮流,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国家“ 十五” 规划已将中药产业列为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一面旗帜, 在国外同仁堂的中成药甚至成为中药的代名词,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成为同仁堂打入国际市场、 迅速成长为跨国性集团公司的重要保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同仁堂加大了对传统产品的二次开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适应世界医药市场的需求, 这将使同仁堂产品进入主流药品的行列成为可能。这将逐步提高国内各大医院的中医就诊率,扩大中药在处方药的份额。 届时中医药销售渠道将遍布到各个县市。中医药集中度提高, 同仁堂在国内中医药中处于主导地位,横向整和其他药企。8.2.4.推动中药产品现代化和国际化随着同仁堂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的部署,国际合作以及国际市场的提前布局等举措, 同仁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上升,待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技术和政策瓶颈突破以后,同仁堂将在未来世界医药市场占据重要一席之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