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重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2684015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经济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业经济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业经济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业经济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业经济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经济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经济学重点(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林 业业 经经 济济 学学绪论绪论林业的概念林业的概念: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的特点:林业的特点:1、生产周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2、森林资源中生物性产品的自然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再生产的间歇性交织在一起;3、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 ;4、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5、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特殊行业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

2、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部与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林业经济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属部门经济学科,它与林业技术科学共同构成林业科学体系。林业经济学的特点与主要容林业经济学的特点与主要容:(一)林业经济学主要特点:1、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2、林业经济学的实证性;3、林业经济学的复杂性;(二)林业经济学的基本容:对森林资源的经济认识,对林业生产特点的认识,对林业要素配置特点的认识,对各种林业经营模式的认识,对林产品需求、交换和消费等市场行为的经济认识,对林业生产经营不

3、同效益的表现形式与实现形式的认识,对林业政府宏观管理行为的认识等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一)世界林业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发展水平的不同,社会对林业的要求的不同,以与各国的社会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差异,其林业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基本结构和重点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可分为完善型林业经济学和不完善型林业经济学。(二)世界林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主要类型:应用性林业经济研究、实证性林业经济研究、学术战略性林业经济研究特点:理论多样性、方法和手段多样性、研究系统性加强、林业经济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增强、林业经济研究的国际性增强林业经济的研究方法:实

4、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世界与我国林业发展的展望:世界与我国林业发展的展望:(一)世界未来林业发展特点:1、林业的产业形态变化; 2、林业的功能转化;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4、林业的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6、林业日益社会化(二)我国林业发展趋势:1、对林业的发展市场和国家行为将同时起作用2、在资源结构的重新配置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3、功能分工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4、植树造林和其他形式的参与将成为我国一个长期的社会化活动5、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林业的发展造成的压力将越来越大6、

5、法律和政策将成为林业重要的管理手段1 / 19第一章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第一章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第一节世界林业概况第一节世界林业概况世界林业的管理体制分类:世界林业的管理体制分类: (根据管理机构的设置,从属关系)(根据管理机构的设置,从属关系)1、单设部(局)型(如,加拿大)2.合设部类型(如,日本)3、从属其他部类型(如,美国)国有林管理体制模式:国有林管理体制模式: (根据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任务)(根据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任务)1、政企合一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既是职能部门,又直接经营国有林2、政企分离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纯属职能机构,不直接经营国有林,而是由相应的企业

6、性机构进行金鹰并承受职能机构的监督。世界林业主要经营模式:世界林业主要经营模式:1、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模式“德国”模式;2、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林业分工和多效益理论;3、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永续利用,充分发挥多效益。世界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世界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 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仍呈减少趋势2 发达国家森林资源遭受酸雨危害3 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第二节第二节中国林业概况中国林业概况我国林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国林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大力开展造林,增加全国森林覆被率;保障木材供给,增强木材生产能力;发展林产工业,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建立经济林基地,充分利

7、用各地自然优势;林业教育与科技有了较大发展。我国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用材林、成熟林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可利用林木资源濒于枯竭。2、林地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下。主要表现在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林分郁闭度低,大径木比例低。究其原因是重造林、轻管护,对现有林经营粗放、疏于管理的后果。3、林地逆转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平均每年因设林开荒、乱砍滥伐以与被征用的有林地面积近44万公顷;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的面积每年延 2500 万亩。因此,要强化林地的保护与管理。4、林业“三防”形势仍然严峻。对林业三害“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的防治工作,尚缺乏有

8、效的控制体系,形势仍然很严峻。5、林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造林营林实力。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了解)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坚持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2 / 19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发展战略林业发展战略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2003 年 6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战略目

9、标和战略措施等。林业发展战略措施:林业发展战略措施:(1)改革林业经营管理体制(2)建立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3)改革农村林业经营体制(4)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5)培育和发展森林市场体系(6)建立和健全林业法制体系(7)加强国际林业合作我国林业改革和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我国林业改革和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森林市场,社会生态效益补偿,山区综合开发,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持续林业与我国林业建设:1992 年 6 月,在巴西里约热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声明指出:“森林是经济发展和维持所有生物所必不可少的”,建议各国对“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应以可

10、持续的方式管理,以满足这一代人和子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会后,持续发展的概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为世界各国所承受。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用通俗的话,是指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发展,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期后果的耗竭资源、损伤环境、破坏发展基础的经济发展,从长远看是不能持续的;短期的繁荣只能带来衰退甚至是灾难。可持续发展:从思想实质看,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含义:其一,人类与自然界共同进化的思想;其二,世代伦理思想;其三,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兼容。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1、在经济发展方面,应致力于森林资源优化配置、外部林业

11、经济呈现良性循环和预后效益良好;2、在生态环境方面,森林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响应,一是保持良性循环,二是绝不能超过资源承载能力;我们应该做?对当代人来讲,应大力植树造林,保护和珍惜资源,努力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恶性循环,留下一个美好的地球,争取人类美好的未来;对后代人而言,承接先辈们为子后代留下的应是质量较好的森林资源和绿色环境,并能不断地提高后人总体生活质量和没有“资源亦字”的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可持续林业: 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即: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加强立

12、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加强天然林生态系统与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加强保护,防止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破坏。需要大力造林和育林。3 / 19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推:推进林业产业进入市场。二坚:坚持林业三大效益的统一;坚持全社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三加:加强对林业的经济支持;加强对林业的保护;加强对林业的宏观调控。四 “转变”:一是在思想方法上,要从片面强调林业自身特点向主动适应改革大潮和市场经济要求转变;二是在发展模式上,要从追求数量、速度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三是在投入机制上,要从依赖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向投资多元化和经济利益驱使方向转变

13、;四是在管理方法上,要从直接的、微观的管理向间接的、宏观的管理转变。战略重点:(1)森林培育、保护和管理 (2)生态屏障的构建与保护 (3)防治沙漠化(4)森林与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5)山区林业综合开发(6)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林业产业化 (7)社会参与林业与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收入。力争到 2010 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4、,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 2020 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 2050 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第二章第二章森林资源评价森林资源评价第一节:森林资源的经济学特征第一节:森林资源的经济学特征一: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一: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1:森林资源的再生性; 2:森林资源的稀缺性; 3:森林资源消耗的不可替代性;4:森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5:森林资源的增值性二:森林资源的分类方式二:

15、森林资源的分类方式(一)按其起源与演变划分:天然林,人工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次生林(二)按其物资结构层次划分:林地,林木,野生植物,动物,微生物,森林环境资源(三)按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划分:经营性,非经营性森林资源(四)按林种划分: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资源(五)经济学分类:物资形态资源,非物资形态资源三:不同类型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点三:不同类型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学特点(一) :森林资源群体的特征:涵的综合性,结构的层次性,存在的定位性,功效受体的分散性(二) :森林资源演替的特征:自然力的主导性,生长发育的长期性,产品转化的巨差性,产业的双重经济性(三) :

16、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经营时间弹性,储存空间弹性,功能交叉的弹性4 / 19第二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第二节: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一:林地资源的经济学属性:一:林地资源的经济学属性:1、林地具有生产力; 2、林地资源的有限性; 3、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4、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 5、林地的使用成本是机会成本林地的使用效益是综合效益二:我国林地资源的特点:二:我国林地资源的特点:林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小:林地资源类型多样,适宜种类繁多的林木生长:林地资源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小,地理分布不均衡:林地利用率低。开发利用的潜力大三: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理论三: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理论(一) :

17、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理论评价林地生产力, 可以运用林地生产力影响因子直接评定,也可采用反映林地生产力的标志如树高,单位面积林木产品产量,产值和纯收入等来评价。(二) :林地资源货币评价的主要理论首先要根据影响林地价格的自然因素,按照林地的最正确用途,预测林地预期收益和确定林地地租,计算出林地基础价格,然后结合影响林地价格的社会因素,对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客观评定。四: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四: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一) :林地生产力评价的主要方法:立地等级表法:比较分析法:。被评价林地的级分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级分为的标准林地的指标值:回归分析法:运用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建立函数模型

18、:大片林区林地平均生产力评价(二) :林地资源货币评价的主要方法:地租资本化法:林地价格年地租量利率:林地期望价法:林地费用价法第三节:森林立木经济评价第三节:森林立木经济评价一:林价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一:林价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一) :林价的概念狭义的林价是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广义的林价是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二) :林价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学说(三) :林价构成与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林价构成(几种意见)()营林生产成本(利息,损失)税金利润()营林生产成本利息()林价防护效益价值:确定林价的理论依据() ;营林生产成本() :收益状况() :供求关系(4) :森林资源状

19、况和国家经济政策二:林价计算的主要方法二:林价计算的主要方法(一) :正算法(二) :逆算法(1) :林木销售价法:()5 / 19林价;出材率;木材价格;木材采运成本;税金;木材采运利润(2) :林木期望价法三:中国林价实践的问题与未来发展三:中国林价实践的问题与未来发展(一) :林价水平的确定(二) :林价区的划分(三) :林价级的划分1、幼龄林林木资产评估-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2、成过熟林木资产评估市场价倒算法3、中龄林资产评估收获现值法四、林地资产评估现行市价法适用于各类林地资产林地期望价法适用于用材林地、薪炭林地、经济林地、竹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20、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等林地资产评估年金资本化法林地年租金相对稳定的林地资产可采用评估;有限期转让的林地资产可采用有限期林地费用价法评估林地费用价法适用于苗圃地等林地资产评估。比例系数法适用于异龄林林地评估第四节: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价第四节: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价一: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价的概念一:森林资源的社会生态效益的经济评价的概念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资源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产生的对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效益进行货币计量二:森林的公益功能分类二:森林的公益功能分类1:一般公益功能(直接和间接功能)2:特殊公益功能(学术资源,特殊景观保存)三: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

21、评价的实质与作用三: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实质与作用(一) :两个基本概念森林的功能,森林的效益(二) :实质(三) :作用宏观,微观作用(四) :主要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间节约论和级差地租理论 2:消费理论 3:成本理论四: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方法简介四:森林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方法简介(一) :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防护林的防护效益评价值第个单位受益后的产量单位受益前的产量第单位产品的价格(二) :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经济评价(三) :减灾效益的经济评价 ( 四) :森林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效益的经济评价五:森林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总结五:森林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22、方法总结(一) :可以替代的效益常采用等效益评价的方法(二) :回归模型(三) :其他评价方法支付意愿法第五节: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第五节: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一:一: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含义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含义一种生态环境服务收费,包括培育森林环境资源的费用,森林环境资源者的收入,为扩大森林环境资源6 / 19而需要的资金积累。二:征收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理论依据“商品有价,服务收费” “谁受益,谁负担”二:征收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理论依据“商品有价,服务收费” “谁受益,谁负担”三: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征收途径与方法三: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征收途径与方法(一)途径:1、依靠森林环境资源从事

23、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收入的项目2、由于开发建设破坏森林资源的,征收植被恢复费用(二)方法:林业活动补偿: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第三章第三章林业经营林业经营第一节第一节林业经营理论概述林业经营理论概述本节论述林业经营的特点;世界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本节论述林业经营的特点;世界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一、林业经营理论的特点一、林业经营理论的特点从林业生产角度看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立性。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林业经营的公益性(社会性) 。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森林资源可再生;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林业经

24、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森林多功能理论强调林业经营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原则上实行长伐期和择伐作业,人工林天然化经营。林业分工理论对所有林地不能采取相同的集约经营水平,只能在优质林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使优质林地的集约经营趋向单一化,从而导致经营目标的分工。 (海蒂)新林业理论特点:把所有森林资源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但强调木材生产,而且极为重视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经营森林

25、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第二节第二节林业的经营形式林业的经营形式一、林业经营形式与其沿革一、林业经营形式与其沿革林业经营形式是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通过林业生产、再生产过程诸环节,表达了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组合的方式、规模与责、权、利关系。1949 年前的买办经营、租佃经营,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国家统一经营、集体经营,改革开放后,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分别在各自的适用领域快速发展。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村林业股东会多形式的林业联营实体股份制企业企业集团7 / 19三、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三、林业

26、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林业生产特点;森林资源状况;经营特点。四、我国的林地使用制度我国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林地资源家底不清;林地权属紊乱;对林地的消长缺乏统一控制和管理;对林地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林地管理机构、机制、法制等不健全。建立林地使用制度确定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行林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检查监督制度;国家建立专门的林地管理机构,统一林地管理权限。第三节第三节国有林的经营与管理国有林的经营与管理国有林:第四节第四节集体林的经营与管理集体林的经营与管理集体林:一、集体林管理体制现状与问题分析一、集体林管理体制现状与问题分析集体林原有的管理体制集体林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的问

27、题改革的表现:条块分割现象有所改变;健全和完善了林业行政管理系统。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改革不配套行政管理职能紊乱的状况没有完全理顺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二、集体林管理体制改革二、集体林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容林业行政管理职能的转换机构设置农村林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三、集体林的主要经营形式三、集体林的主要经营形式家庭经营适应性;局限性集体统一经营合作经营类型:联户经营;折股经营;股份制合作林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联合租赁经营第五节第五节社会林业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是森林经营管理的一种方法,一、社会林业的定义与产生背景一、社会林业的定义与产生背景社会林业的定义社会林业的本质容:一

28、是主体的参与性;二是主体的的收益性。以本质上说,社会林业是民众的林业,是民众直接参与并使民众受益的林业。二、社会林业系统和基本类型二、社会林业系统和基本类型广义社会林业广义社会林业是指以保存生物基因,协调全国、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林业。狭义的社会林业狭义的社会林业是指森林的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区发挥作用,由社区组织林业活动,社区和参与者直承受益。8 / 19三、世界社会林业发展简介三、世界社会林业发展简介印度的社会林业泰国的社会林业四、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四、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我国社会林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权属与责任问题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结合

29、的问题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利益分配问题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发挥问题五、社会林业的发展前景五、社会林业的发展前景要使社会林业能够健康地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出资出力,林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组织;需要国家在规划、政策导向、资金筹集、教育和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宏观调控;需要国际组织的支持。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第四章林业资源配置第一节第一节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林业资源配置的原理一、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一、资源配置的一般原理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的,当消费者连续按同一单位数量消费某种商品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呈递减趋势,同时,消费者的欲望逐渐得到满足,因而对该商品每一新增单位的主观评价

30、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戈森第二定律: 使每一元钱买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便能在既定支出条件下使总效用最大化。序数效用论: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而不能计量其大小并加宗,因而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分析。序数效用论基础上的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便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二、林业资源配置的类型和特点二、林业资源配置的类型和特点林业生产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森林与土地、管理和国外资源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类型:(1)林业资源的部门配置,即林业资源在林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2)林业资源的区域配置,即林业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配(3)林业资源的企

31、业配置,即林业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分配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1)要尽量保证森林资源在全国的相对均匀分布。(2)要促进商品林业和非商品林业比例协调地发展。(3)要推进林业生产的集中化与专业化。(4)要设法在资本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劳动力充裕的优势。三、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三、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1)分散决策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市场经济体制(2)集中决策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中央计划经济体制(3)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的配置方法相应的经济体制叫做混合经济体制第二节第二节 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一、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和原则一、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和原则林

32、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指通过集中决策的配置方法对林业资源所进行的分配。意义: (1)保证林业供求总量平衡(2)促进林业宏观结构合理(3)提供林业公共产品(4)布置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原则: (1)区域利益与全国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9 / 19(2)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林产品生产与保护性资源经营相结合的原则。(4)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原则。二、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的关系二、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林业资源宏观配置与林业发展战略之间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即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林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则是林业资源宏观配

33、置的重要目标。 具体来说, 二者的关系是:(1)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2)林业资源宏观配置和林业发展战略重点方向一致。 (3)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林业发展各战略阶段顺利衔接的关键之一。 (4)林业资源宏观配置是林业发展占了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与方法三、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与方法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配置形式: (1)国家投资创办国有林业企业(2)国家对防护林建设、特种用途林建设的投资(3)对落后山区、林区的支持性与开发性投资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主要方法: (1)林业指令性计划(2)林业发展战略(3)林业布局你(4)林业

34、产业政策四、我国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四、我国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区域配置:东北天然林区、西南天然林区、南方人工林区、中部和西部少林区部门配置:营林业、林产工业比较弱小,木材生产的采运业比较强大,林业生产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状态,亟需林业产业政策加以调整。发展阶段的配置上:到 21 世纪中叶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生产要素配置是指企业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的生产力函数方式组合。西方经济学习惯上把众多的生产要素分为以下四种: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在现代

35、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起基础性的租用,而政府则在宏观上加以适当的调控。生产要素配置的主要方法: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组合的投入同它所产生的最大产出之间的依存关系。2,规模经济:是指规模增大、使企业得到好处。可分为部经济和外部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增大,使企业受到损失。可分为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企业的合理规模与以下因素有关:技术水平、市场状况、企业投资的成本。3,生产可能性:生产可能性是指在既定的生产要素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的投入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的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

36、成本。二、林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经济学特点二、林业生产要素的概念和经济学特点林业生产要素是指投入林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品, 包括资本要素、 劳动力要素、 林地与森林资源要素、技术进步以与国外资源。资本要素特点:(1)林业资本投入时间长、周转慢。 (2)林业资本的连续性投入和一次性收获。(3)林业资本收益的风险较大。林业劳动力要素的特点:(1)林业劳动使用具有季节性。(2)林业劳动力具有分散性。(3)林业劳动力专业化程度低,综合性强。(4)林业劳动力具有兼业性质。10 / 19森林资源要素的特点: (1)林地报酬递减性。(2)林地供给稀缺性。(3)林价变动缓慢性。三、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特点与方法三、

37、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特点与方法配置特点: (1)在资本配置上,已建立了林业基金制度。(2)在林业劳动力配置上,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就业。(3)在森林资源配置上,要求遵循均衡分布的原则。由于我国林业经营水平还比较低,林业经济研究也尚未与国际研究接轨,还提不出结合林业特点和我国林业经营实际的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方法与实例。原则上,生产要素的一般配置方法适用于林业。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第三节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四、林地要素配置中农林界限地的确四、林地要素配置中农林界限地的确定定地租地租a a商用地商用地b b住宿用地住宿用地c c农用地农用地d d林用地林用地e e距市中心(距市中心( kmkm)农业在农业在

38、cdcd 范围之内产生最高的地租,农林业的界限地是范围之内产生最高的地租,农林业的界限地是d d 。注意,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仅仅是决定地租生产能力的许多注意,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仅仅是决定地租生产能力的许多土地质量特征之一,土壤肥力、地形和其他许多因素同样影响土地质量特征之一,土壤肥力、地形和其他许多因素同样影响土地不同用途的相对价值。土地不同用途的相对价值。第四节第四节 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林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主要的生产函数简介一、主要的生产函数简介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组合的投入同他所产生的最大产出之间的依存关系,用数学表达时表示为:Q=f(x1,x

39、2,xn)其中: Q代表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生产要素(一)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厂商固定资本投入不便,只改变一部分可变投入的情况下考察对产出的影响,通常表示为Q=f(K,L) 。在资本 K 上再加一横表示它是一个常数,只有劳动L 这个生产要素才是生产中的可变生产要素。(二)长期生产函数:是考察厂商可以调整其一定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他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最简单的一种是具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 Q=f(K ,L)二、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二、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根据在一定时间里的可变与否,分为:可变生产要素

40、(如肥料、劳动力等)和不可变生产要素(如林业用地面积、生产用机械设备、林木苗圃等)根据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物质存在形态,分为:人的要素(如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和物的要素(土地、种子、肥料、工具、设备与辅助材料和燃料动力等)11 / 19在林业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表现在:(1)各种林业生产要素具有相互依赖性,林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结果。(2)各种林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可以使另一种林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应地减少。(3)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不可替代性,林业再生产中各林业生产要素的相互替代性并不总是存在的,有时两种

41、林业生产要素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林业生产函数表 示的是林 业生产要素的 投入与林 产品的产出之 间的数量 关系,表达式 为:Q=f(x1,x2,xn)。式中: Q代表林产品的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林业再生产中林产品的产出量与某种可变林业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可能成正比关系,既表现为直线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某一林业生产经营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林产品产量的变化呈递减或递增的趋势,此时林产品的产出与投入的林业生产要素便呈现一种曲线变化关系。第五节第五节 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确定一、轮伐期的概念与有关的基本理论一、轮伐期的

42、概念与有关的基本理论定义:为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的时期。轮伐期是一种经营周期,并包括抚育、采伐、更新的全过程。轮伐期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林业经济问题,这种选择确定了资本从森林资本形态转化为货币资本形态的时间,它还决定了为保持一定生产水平而必须维护的森林蓄积量。轮伐期以不同的森林成熟作为确定的主要基础,森林成熟主要由数量成熟、工艺成熟、自然成熟、防护成熟、更新成熟等。二、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法二、用材林经济轮伐期的计算方法(1)森林纯利单位面积平均净收入:单位面积收入减成本除以林龄FRiTRi TCii森林纯利标准经营目标:平均净收入最大,以

43、最大森林纯利对应林龄作为森林轮伐期。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土地成本,不能作为严格标准使用。(2)林地期望值:林地是经营林业的主要资本之一,当林地资本所获纯收益达到最高时,其对应林龄可(1 i)t作为轮伐期。Le Vet(1 i) 1林地期望值标准经营目标:以排除林地成本时投资的残余价值净现值最大时采伐林龄作为轮伐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缩短了轮伐期(3)净现值PNW( Rt 0nt Ct)1t(1 p )包括了土地成本与将来的土地出售针对单个轮伐期分析以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最大的采伐林龄作为最正确轮伐期考虑了所有未来的费用和收入与货币的时间价值,也会缩短轮伐期。(4)部收益率(IRR) :

44、净现值等于零时的利率,是就单个轮伐期并根据与计算净现值标准同样的现金流n11C量试算平衡得来的Rtttt(1 p)(1 p)t 0t 0n12 / 19经营目标是投资的收益率最大以计算最大 IRR 的采伐年限作为轮伐期第五章第五章 林产品贸易和市场林产品贸易和市场第一节第一节概述概述一、林产品贸易一、林产品贸易林产品贸易是指以各类林产品为对象的各种商品交换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地位,是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林产品贸易在林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二)林产品贸易制约着林产品消费(三)林产品贸易决定着分配决定着林产品资源的分配;决定着各种

45、经济利益关系二、林产品市场二、林产品市场(一)林产品市场的概念:是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二)林产品市场的特点:一般林产品市场的特点中国林产品市场的特点(三)林产品市场的分类(四)林产品市场规模与市场结构(五)林产品市场的作用三、林产品的流通三、林产品的流通(一)木材流通中的商流(二)木材流通中的物流(三)林产品流通中的信息流第二节第二节木材的供给与需求木材的供给与需求一、木材的供给一、木材的供给指生产者在某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木材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资源状况、木材生产状况、生产成本、流通领域的存量、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水平、国际林产品产量二、木材的需

46、求二、木材的需求指消费者和使用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木材商品量。包括:国民经济的木材需求总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木材需求量、区域木材需求结构、具体木材产品的需求、木材节约和替代三、木材供需的平衡三、木材供需的平衡(一)加速森林培育(二)大力发展人造板产业(三)适量进口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木材加工出材率(五)做好木材的防护工作(六)搞好木材的节约和代用四、木材供需预测四、木材供需预测(一)近年来对木材供需预测的研究(二)木材供需预测常用方法: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消耗结构法、综合预测法13 / 19第三节林产品价

47、格第三节林产品价格一、林产品价格的职能和作用一、林产品价格的职能和作用(一)林产品价格的职能表价职能、信息职能、调节职能、核算职能(二)价格的作用对扩大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调整林业生产的结构能正确引导消费能提高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木材价格形成的基础二、木材价格形成的基础-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一)林业生产条件与木材生产价格木材生产价格的特殊性在于以劣等地的成本为基础。(二)林价广义: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狭义:是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第三节 林产品价格三、木材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一)木材供求理论价格SE(二)木材价格的弹性理论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系数=供给变动率/价格变动率需求弹性

48、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四、木材市场价格中的政府行为直接干预、间接干预四、木材市场价格中的政府行为直接干预、间接干预第四节我国木材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第四节我国木材市场的发展和改革一、旧中国的木材市场一、旧中国的木材市场流通市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由“行帮组织”和民间同业协会操纵,以森林采伐和原木生产为主,经济不发达,市场需求不大。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木材市场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木材市场国家通过计划经济活动进行统一管理,由对木材市场价格实行计划调拨价,木材流通严格按照指令性管理。三、木材流通的“双轨制”三、木材流通的“双轨制”木材的议购统销并存,市场调节与国家计划分配并存,随

49、行就市的市场价格与国家指令性、指导性价格并存,木材流通渠道由单一计划调拨变为多渠道流通。问题:1、指令性计划分配制度的存在淡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行政干预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 / 19PD数量Q2、“双轨制”制约了市场竞争。四、四、木材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木材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在集体林区建立有利于林业生产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各种经营企业和合作组织(三)实现木材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四)改革木材流通的管理体制(五)根据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六)严格市场的管理第六章第六章非木材产品经济非木材产品经济第一节第一节非木材产品的种类非

50、木材产品的种类(1)竹藤、软木与其它纤维类产品,包括叶、茎纤维、绒毛、树皮纤维等。(2)可食用产品植物类:水果、坚果、食用菌类产品、山野菜类,包括可食用茎、叶、花、根、笋、块茎等、木本油料产品、调料产品、饮料,包括茶、咖啡、树汁饮料动物类:蜂蜜、可人工驯化饲养的动物、鸟类和食用昆虫(3)药用动植物产品与化妆品,包括香料。(4)植物提取物等林化产品,如松香、栲胶、紫胶、单宁、植物芳香油、燃料。(5)苗木花卉,包括草坪。(6)其它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产品第二节第二节森林资源的多向利用森林资源的多向利用一、森林资源多向利用的概念一、森林资源多向利用的概念把经营的重点从获取木材转向林地和生态系统上,运用

51、各种现代工具和手段,分配每块林地的用途,使林地利用对社会的价值最大,使林业向着为人民的利益服务方向发展。多向利用兼顾经济效益、生活质量、产业发展、国土保安、保健游憩、生态环境等因素。二、多向利用的经济模型二、多向利用的经济模型(一)经济模型(1)生产可能曲线(2)等收入曲线(3)扩路线(4)最大净收入(1)(2)锯材(产量)1000500锯材(产量)10005003232262620162012168121015纸浆材(产量)1015纸浆材(产量)产量成本与收入3058 12固定成本TC2015(4)(二)森林资源多向利用产品组合经济分析15 / 19100400200162610产量1000

52、208006001000328006004002001015524301015纸浆材(产量)(3)(1)上述模型是一种静态分析(2)从模型中可知,等成本曲线与收入曲线的相切决定了扩路线,并最终决定生产的最正确组合。可见,多向利用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决定经济最正确水平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三、森林资源多向利用规划三、森林资源多向利用规划(一)多向利用规划的发展(1)早期阶段(2)发展阶段(3)多向利用规划的现代阶段(二)多向利用规划的数学工具1、线性规划(LP)一般 LP 模型有三个主要部分:目标函数不等式约束和非负约束。其一般模型可以为:a xi jnj bjj 1a xi jnj bji=1,2,m

53、 j=1,2,nf(x)max,min=j 1xj 0或xj 0B xjjnj1xi-决策变量;aij-系数;Bj-第 j 个变量对目标的贡献系数;bj-约束。实际中,不等式约束又细分多向利用的生产约束、预算约束、采伐约束、土地资源约束等等。2、目标规划(GP)目标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个变形,其一般模型与 LP 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把目标函数以改孪,以便处理偏离规定目标的离差,把多种目标作为一套带有离差的等式约束加进来,对非负性约束加以改变。第三节第三节森林旅游经济问题森林旅游经济问题一、旅游经济和森林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经济和森林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充分发

54、展的基础上,采取商品形式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二)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森林环境里从事旅游活动。二、森林旅游业的经济学和资源特点二、森林旅游业的经济学和资源特点(一)森林旅游业的经济学特点1、综合性 2、第三性 3、涉外性或国际性 4、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二)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1、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2)吸引力的定向性(3)不可移动性 (4)易损性 (5)可创新性三、森林旅游的经济评价与主要评价方法三、森林旅游的经济评价与主要评价方法(一)森林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森林旅游微观经济效益是指森林旅游企业在生产经营旅游产品中,对劳动的占用和耗费与劳动所得的数量对比

55、关系。当旅游收入大于旅游产品成本时就有效益,两者差距越大,效益就越大。2、森林旅游资源的特点(1)空气负离子(2)林中小气候(3)空气洁净度(4)林中挥发物(二)森林旅游微观经济效益评价与评价方法1、微观旅游成本评价与评价方法微观旅游成本是指各旅游经济者的产品成本,也就是指各旅游经营者在生产旅游产品时所占用和耗费的资金与劳动力常用分析方法。2、旅游微观效益评价16 / 19(1)旅游企业目标利润分析(2)旅游企业最正确利润分析 (3)旅游企业利润率分析四、森林旅游社会效益评价四、森林旅游社会效益评价通常采用消费者剩余法。 所谓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实际支付与愿意支付之差。 图中 ABC 为消费者

56、剩余。B旅游费用B游林率曲线,旅游人数与成本关系回归模拟结果A0C实际支出ACDDE消费者数量游客数量O实际游客数量旅游成本法:森林旅游的社会效益值消费者剩余ABC消费者实际支出 ACOD五、森林旅游的规划与管理五、森林旅游的规划与管理(一)森林旅游的规划森林旅游规划是指森林公园,以森林主体的自然保护所,位于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旅游以与其他森林旅游区的规划。(二)森林旅游的管理1、配套开发,协调发展。2、对旅游资源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3、提高服务质量。4、严格规章制度。5、重视公园职工的培训,大力培养人才。第第 七七章章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

57、控的必要性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所谓市场机制是一种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所有的经济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以自身利益(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动机,以价格为行为信号,去对付环境,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市场失灵与其原因二、市场失灵与其原因市场失灵的一般含义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一节第一节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失灵的一般含义(一)市场失灵的一般含义P PD DB BP*P*S SA AC C社会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SMCSMCF FE ESMB

58、SMBX XQ*Q*Y YQ Q17 / 19(二) 市场失灵的原因: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与风险、公平分配、经济稳定性三、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三、政府对林业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在市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必须担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2、为了弥补市场功能在宏观活动层面上的盲目性缺陷,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比例的调节;3、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政府有必要在规市场行为上发挥作用;4、为防止市场使得社会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政府有必要保证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第二节第二节 林业宏观调控的手段林业宏观调控的手段一、矫正市场失灵的一般方法一、矫

59、正市场失灵的一般方法将市场失灵尽量置于市场部来解决,或称为市场机制部化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安排使外部效应的生产者和受益者(与受害者)相互融合在同一企业组织部政府干预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宏观间接调控原则计划指导原则三、林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三、林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物质利益是经济杠杆的首要特性、经济杠杆具有价值形式、国家的自觉调控性行政手段:约束力强、准确性高、速度快、灵活性大四、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重点四、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重点促进竞争;完善和稳定对林业的经济扶持体系;政策直接经营经济事务,保证必需的公共物品(公益林)的供应;维护产权;

60、森林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实行振兴林业经济的政策。(一)促进竞争在集体林区,促进林农之间或林农与其他经济形式的联合取消或逐步取消政府对进入木材市场以与木材跨区域流通的行政限制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平赋税允许土地与林木产权的交易,推动环境资源产权市场的建立发展信息服务业(二)完善和稳定对林业的经济扶持体系允许合法垄断对于林业生产者给予合理补助建立和完善对征占林地的补偿制度,确定合理的经济补偿标准(三)政策直接经营经济事务,保证必需的公共物品(公益林)的供应慎重考虑有关物品的性质,决定是否由政府直接经营就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进行决策从立法角度保证财政收入中有一定比例用于公益林项目(四

61、)维护产权明晰集体林业的森林产权国有林产权实现问题(五)森林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行政控制手段利用进出口贸易,弥补供求缺口18 / 19拍卖“采伐权”或对超限额采伐征收特别税款发展林区多种经营项目,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经济压力长期实行对营林的鼓励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烫平经济周期,控制木材总需求(六)实行振兴林业经济的政策重视高附加值林业工业项目的发展引导林业工业向规模经济方向发展促进营林的产业化进程,并促进林业与相关工业的结合发展林业外向型经济,增大创汇林业在我国林业中的比重积极开拓林产品市场第三节第三节 提高政府对林业干预的有效性提高政府对林业干预的有效性第三节第三节提高政府对林业干预的有效性提高

62、政府对林业干预的有效性一、政府干预失灵一、政府干预失灵成成本本与与收收益益调控成本调控成本R R调控收益调控收益R1R1Q*Q*R2R2调控程度调控程度 Q Q二、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二、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1、干预依据不足 2、受集团利益左右 3、信息不完备4、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5、官僚主义倾向 6、调节滞后三、减少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则三、减少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则1、无为原则 2、谨用原则 3、社会利益原则 4、增加科学性和规性5、改善调节代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代理人的利益和部门利益脱钩四、当前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当前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转变政府对林业计划调整的方式 2、明确林业管理的职责3、国有林的管理 4、重新审视对林业的支持战略19 /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