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2661211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公式大全(机械)(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力学常用公式材料力学常用公式1.1. 外力偶外力偶矩计算公式矩计算公式 (P P 功率功率,n n 转速转速)(杆件横截面杆件横截面2.2. 弯矩弯矩、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剪力和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式3.3.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轴力轴力F FN N,横截面面积横截面面积A A,拉应力为正拉应力为正)4.4. 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计算公式(夹角夹角a a从从x x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轴正方向逆时针转至外法线的方位角为正)5.5. 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2、(拉伸前试样标距拉伸前试样标距 l l,拉伸后试样标距拉伸后试样标距l1l1;拉伸前试样直径拉伸前试样直径 d d,拉伸后试样直径拉伸后试样直径 d1d1)6.6. 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和横向线应变7.7. 泊松比泊松比8.8. 胡克定律胡克定律9.9. 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受多个力作用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 ?.学习参考.10.10. 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承受轴向分布力或变截面的杆件,纵向变形计算公式纵向变形计算公式11.11.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公式12.12. 许用应力许用应力13.13. 延伸率延伸率14.14. 截面收缩率

3、截面收缩率, 脆性材料脆性材料,塑性材料塑性材料15.15. 剪切胡克定律剪切胡克定律(切变模量切变模量G G,切应变切应变g g)16.16. 拉压弹性模量拉压弹性模量E E、泊松比泊松比 和切变模量和切变模量G G之间关系式之间关系式17.17. 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圆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a a)实心圆实心圆(b b)空心圆空心圆18.18.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扭矩扭矩T T,所求所求点到圆心距离点到圆心距离r r)19.19. 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圆截面周边各点处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学习参考.20.20. 扭转

4、截面系数扭转截面系数,(,(a a)实心圆实心圆(b b)空心圆空心圆21.21. 薄壁圆管薄壁圆管(壁厚壁厚 R R0 0 /10 /10 ,R R0 0为圆管的平均半径为圆管的平均半径)扭转切扭转切应力计算公式应力计算公式22.22. 圆轴扭转角圆轴扭转角 与扭矩与扭矩T T、杆长杆长l l、扭转刚度扭转刚度 GHGHp p的关系式的关系式23.23. 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同一材料制成的圆轴各段内的扭矩不同或各段的直径不同(如阶梯轴如阶梯轴)时时24.24. 等直圆轴强度条件等直圆轴强度条件25.25. 塑性材料塑性材料26.26. 扭转圆轴的刚度条件扭转圆轴

5、的刚度条件? ?27.27. 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受内压圆筒形薄壁容器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 ,或或;脆性材料脆性材料或或28.28. 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学习参考.29.29. 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 , ,30.30. 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主平面方位的计算公式31.31. 面内最大切应力面内最大切应力32.32. 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受扭圆轴表面某点的三个主应力33.33. 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三向应力状态最大与最小正应力34.34. 三向应力状态最大

6、切应力三向应力状态最大切应力35.35. 广义胡克定律广义胡克定律36.36. 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四种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37.37. 一种常见的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一种常见的应力状态的强度条件,.学习参考.38.38. 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计算公式组合图形的形心坐标计算公式,39.39. 任意截面图形对一点的极惯性矩与以该点为原点的任意两正任意截面图形对一点的极惯性矩与以该点为原点的任意两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矩之和的关系式交坐标轴的惯性矩之和的关系式40.40. 截面图形对轴截面图形对轴z z和轴和轴y y的惯性半径的惯性半径? ?, ,41.41. 平行移轴公式平行移轴公式(形心轴形心

7、轴z zc c 与平行轴与平行轴z z1 1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a a,图形面积图形面积为为A A)42.42.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43.43. 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44.44. 矩形矩形、圆形圆形、空心圆形的弯曲截面系数空心圆形的弯曲截面系数? ?,45.45. 几种常见截面的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几种常见截面的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为中性轴一为中性轴一,侧的横截面对中性轴侧的横截面对中性轴z z的静矩的静矩,b b为横截面在中性轴处的宽为横截面在中性轴处的宽度度)46.46. 矩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矩形截面梁最大

8、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47.47. 工字形截面梁腹板上的弯曲切应力近似公式工字形截面梁腹板上的弯曲切应力近似公式.学习参考.48.48. 轧制工字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轧制工字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计算公式49.49. 圆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圆形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50.50. 圆环形薄壁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圆环形薄壁截面梁最大弯曲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处51.51.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52.52. 几种常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几种常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53.53. 弯曲梁危险点上既有正应力弯曲梁危险点上既有正应力 又有

9、切应力又有切应力 作用时的强度条件作用时的强度条件或或54.54.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55.55. 梁的转角方程梁的转角方程56.56. 梁的挠曲线方程梁的挠曲线方程? ?,57.57. 轴向荷载与横向均布荷载联合作用时杆件截面底部边缘和顶轴向荷载与横向均布荷载联合作用时杆件截面底部边缘和顶部边缘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部边缘处的正应力计算公式58.58. 偏心拉伸偏心拉伸(压缩压缩).学习参考.59.59. 弯扭组合变形时圆截面杆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弯扭组合变形时圆截面杆按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表达式条件表达式60.60. 圆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圆

10、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矩为矩为和和同时作用时强度计算同时作用时强度计算,和和同时作用时同时作用时,合成弯合成弯61.61. 圆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圆截面杆横截面上有两个弯矩公式公式62.62.63.63. 弯拉扭或弯压扭组合作用时强度计算公式弯拉扭或弯压扭组合作用时强度计算公式64.64. 剪切实用计算的强度条件剪切实用计算的强度条件65.65. 挤压实用计算的强度条件挤压实用计算的强度条件66.66. 等截面细长压杆在四种杆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力计算公式等截面细长压杆在四种杆端约束情况下的临界力计算公式67.67. 压杆的约束条件压杆的约束条件:(:(a a)两端铰支两端铰支 =l=l(

11、b b)一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自由一端自由 =2=2(c c)一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铰支一端铰支 =0.7=0.7(d d)两端固定两端固定 =0.5=0.5.学习参考.68.68. 压杆的长细比或柔度计算公式压杆的长细比或柔度计算公式69.69. 细长压杆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细长压杆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70.70.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71.71. 压杆稳定性计算的安全系数法压杆稳定性计算的安全系数法72.72. 压杆稳定性计算的折减系数法压杆稳定性计算的折减系数法73.73.关系需查表求得关系需查表求得,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任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力应力单位面积上的

12、内力。平均应力pm全全(1.2)正应力正应力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用符号表示。切应力切应力 相切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用符号表示。应力的量纲:国际单位制:Pa(N/m2)、MPa、GPa工程单位制:kgf /m2、kgf /cm2图1.2应应F(1.1)AFdF力力p lim pm limA0A0AdA线应变线应变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无量纲,其物理意义是构件上一点沿某一方向变形量的大小。.学习参考.外力偶矩传动轴所受的外力偶矩通常不是直接给出,而是根据轴的转速n与传递的功率P来计算。当功率P单位为千瓦(kW),转速为n(r/min)时,外力偶矩为Me 9549P(N.m)n当功率P单位为马力(P

13、S),转速为n(r/min)时,外力偶矩为Me 7024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P(N.m)n拉压杆件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且为平均分布 ,其计算公式为(3-1)式中FN为该横截面的轴力,A 为横截面面积。正负号规定正负号规定拉应力为正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压应力为负。公式(3-1)的适用条件:(1)杆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即只适于轴向拉(压)杆件;(2)适用于离杆件受力区域稍远处的横截面;FNA(3)杆件上有孔洞或凹槽时,该处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横截面上应力分布很不均匀;(4)截面连续变化的直杆,杆件两侧棱边的夹角 20时0拉压杆件任意斜截面(a 图)上的应力为平均分布,其计算

14、公式为全应力pcos(3-2)2正应力cos(3-3)切应力1sin2(3-4)2.学习参考.式中为横截面上的应力。正负号规定:由横截面外法线转至斜截面的外法线,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对脱离体内一点产生顺时针力矩的为正,反之为负。两点结论:(1)当 0时,即横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max。当=90时,00即纵截面上,=90=0。(2)当 45时,即与杆轴成45的斜截面上,达到最大值,即()max000212 拉(压)杆的应变和胡克定律(1)变形及应变杆件受到轴向拉力时 ,轴向伸长,横向缩短;受到轴向压力时 ,轴向缩短,横向伸长。如图 3-2。图 3-2轴 向 变 形

15、l l1l轴 向 线 应 变l横 向 变 形lb b1b横向线应变 (2)胡克定律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E(3-5)或用轴力及杆件的变形量表示为l b正负号规定伸长为正,缩短为负。bFNl(3-6)EA.学习参考.式中 EA 称为杆件的抗拉(压)刚度,是表征杆件抵抗拉压弹性变形能力的量。公式(3-6)的适用条件:(a)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即p;(b)在计算l时,l长度内其N、E、A均应为常量。如杆件上各段不同,则应分段计算,求其代数和得总变形。即l i1nNili(3-7)EiAi(3)泊松比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即(3

16、-8)表 1-1 低碳钢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阶段图 1-5中线段特征点说明弹性阶段oab比例极限p弹性极限ep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高应力e为不产生残余变形的最高应力s为应力变化不大而变形显著增加时的最低应力屈服阶段bc屈服极限s强化阶段局部形变阶段ceef抗拉强度bb为材料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名义应力产生颈缩现象到试件断裂表 1-2主要性能指标性能弹性性能强度性能性能指标弹性模量 E屈服极限s说明当p时,E 材料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学习参考.抗拉强度b塑性性能材料的最大承载能力材料拉断时的塑性变形程度材料的塑性变形程度l1l100%lA A1截面收缩率100%A延伸率强度计算许用应力材料正常

17、工作容许采用的最高应力,由极限应力除以安全系数求得。塑性材料=s;脆性材料=bnsnb其中ns,nb称为安全系数,且大于 1。强度条件:构件工作时的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对轴向拉伸(压缩)杆件N(3-9)A按式(1-4)可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克载荷等三类强度计算。2.1切应力互等定理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两个相互垂直面上,切应力总是成对产生,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同时垂直指向或者背离两截面交线,且与截面上存在正应力与否无关。2.2 纯剪切单元体各侧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受力状态,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2.3 切应变切应力作用下,单元体两相互垂直边的直角改变量称为切应变或切应

18、变,用表示。2.4 剪切胡克定律在材料的比例极限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即 G(3-10).学习参考.式中 G 为材料的切变模量,为材料的又一弹性常数(另两个弹性常数为弹性模量 E 及泊松比),其数值由实验决定。对各向同性材料,E、G 有下列关系G E(3-11)2(1)2.5.2 切应力计算公式横截面上某一点切应力大小为pT(3-12)Ip式中Ip为该截面对圆心的极惯性矩,为欲求的点至圆心的距离。圆截面周边上的切应力为maxT(3-13)Wt式中WtIpR称为扭转截面系数,R 为圆截面半径。2.5.3 切应力公式讨论(1)切应力公式(3-12)和式(3-13)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

19、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直杆;对小锥度圆截面直杆以及阶梯形圆轴亦可近似应用 ,其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2)极惯性矩Ip和扭转截面系数Wt是截面几何特征量,计算公式见表 3-3。在面积不变情况下,材料离散程度高,其值愈大;反映出轴抵抗扭转破坏和变形的能力愈强。因此,设计空心轴比实心轴更为合理。表 3-3实心圆(外径为 d)Ipd432Wtd316.学习参考.空心圆(外径为 D ,内径为 d)2.5.4强度条件IpD432(1 a4)aWtD416dD(1 a4)圆轴扭转时,全轴中最大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允许极限值,否则将发生破坏。因此,强度条件为maxTTmax(3-14)对等圆截面直杆maxWtWt

20、max(3-15)式中为材料的许用切应力。3.1.1中性层的曲率与弯矩的关系1M(3-16)EIz式中,是变形后梁轴线的曲率半径;E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IE是横截面对中性轴 Z轴的惯性矩。3.1.2横截面上各点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My(3-17)IZ式中,M 是横截面上的弯矩;IZ的意义同上;y 是欲求正应力的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最 大 正 应 力 出 现 在 距 中 性 轴 最 远 点 处max(3-18)式中,WzMmaxMymaxmaxIzWzIz12称为抗弯截面系数。对于h b的矩形截面,Wzbh;对于直径为 Dymax6的圆形截面,Wz32D3;对于内外径之比为ad3D (1 a4)。的环

21、形截面,WzD32若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则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数值相等,若不是对称轴,则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数值不相等。3.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学习参考.梁的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其表达式为max(3-19)MmaxWz对于由拉、压强度不等的材料制成的上下不对称截面梁(如 T 字形截面、上下不等边的工字形截面等),其强度条件应表达为lmaxMmaxy1t(3-20a)IzMmaxy2c(3-20b)Izymax式中,t,c分别是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和容许压应力;y1,y2分别是最大拉应力点和最大压应力点距中性轴的距离。QSz3.3梁的切应力(3-21)Izb式中,Q 是横

22、截面上的剪力;Sz是距中性轴为 y 的横线与外边界所围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Iz是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 是距中性轴为 y 处的横截面宽度。3.3.1矩形截面梁切应力方向与剪力平行,大小沿截面宽度不变,沿高度呈抛物线分布。6Qh2y2(3-22)切应力计算公式3bh4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各点处,max3.3.2工字形截面梁切应力主要发生在腹板部分,其合力占总剪力的 9597% ,因此截面上的剪力主要由腹板部分来承担。切 应 力 沿 腹 板 高 度 的 分 布 亦 为 二 次 曲 线 。 计 算 公 式 为3 Q。2 A. 学习参考.QBb h2222H h y(3-23)Izb824近

23、似计算腹板上的最大切应力:3.3.3 圆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同一高度各点的切应力汇交于一点,其竖直分量沿截面宽度相等,沿高度呈抛物线变化。maxFdhs1d 为腹板宽度 h1为上下两翼缘内侧距最 大 切 应 力 发 生 在 中 性 轴 上 , 其 大 小 为maxd22dQQSz834 Qd4Izb3 A64d(3-25)圆环形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与圆截面类似。3.4 切应力强度条件梁的最大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3-26)式中,Qmax是梁上的最大切应力值;Szmax是中性轴一侧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Iz是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 是max处截面的宽度。对于等宽度截面,max发生在

24、中性轴上,对于宽度变化的截面,max不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4.2 剪切的实用计算名义切应力 :假设切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则名义切应力为(3-27)剪切强度条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maxQmaxSzmaxIzbQAQ(3-28)A.学习参考.5.2 挤压的实用计算名义挤压应力假设挤压应力在名义挤压面上是均匀分布的 ,则bs(3-29)式中,Abs表示有效挤压面积,即挤压面面积在垂直于挤压力作用线平面上的投影 。当挤压面为平面时为接触面面积,当挤压面为曲面时为设计承压接触面面积在挤压力垂直面上的 投影面积。挤 压 强 度 条 件 挤 压 面 上 的 工 作 挤

25、压 应 力 不 得 超 过 材 料 的 许 用 挤 压 应 力PbsbsAbsbsPbs(3-30)Abs1 1, 变形计算变形计算圆轴扭转时,任意两个横截面绕轴线相对转动而产生相对扭转角。相距为l的两个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为Tdx(rad)(4.4)0GIPl若等截面圆轴两截面之间的扭矩为常数,则上式化为Tl(rad)(4.5)GIP图 4.2式中GIP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显然,公式(4.4)的适用条件:(1)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截面圆轴,即P;(2)在长度l内,T、G、IP均为常量。当以上参数沿轴线分段变化时,则应分段计算扭转角 ,然后求代数和得总扭转角 。即的正负号与扭矩正负号相同。Ti

26、li(rad)G Ii1iPin(4.6).学习参考.当T、IP沿轴线连续变化时,用式(4.4)计算。2 2, 刚度条件刚度条件扭转的刚度条件扭转的刚度条件圆轴最大的单位长度扭转角 max不得超过许可的单位长度扭转角 ,即maxTmax(rad/m)(4.7)GIPTmax180式max(/m)(4.8)GIP2 2,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在分析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时,得到弯矩与曲率的关系1MEI对于跨度远大于截面高度的梁,略去剪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由上式可得1Mx xEI利用平面曲线的曲率公式,并忽略高阶微量,得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即Mx(

27、4.9)EI将上式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为Mxdx C(4.10)EIMxdxdx Cx D(4.11)再积分得挠曲线方程EI式中,C,D为积分常数,它们可由梁的边界条件确定。当梁分为若干段积分时,积分常数的确定除需利用边界条件外,还需要利用连续条件。3 3,梁的刚度条件梁的刚度条件限制梁的最大挠度与最大转角不超过规定的许可数值,就得到梁的刚度条刚度条件件,即max,max(4.12).学习参考.3 3,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应变能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应变能在线弹性范围内,由功能原理得VW 1Fl2FNl,可得EA当杆件的横截面面积A、轴力FN为常量时,由胡克定律l FlVN(4.14)2EA2杆单

28、位体积内的应变能称为应变能密度应变能密度,用V表示。线弹性范围内,得V1(4.15)24 4,圆截面直杆扭转应变能圆截面直杆扭转应变能在线弹性范围内,由功能原VrW 1Me2TlT2l将MeT与代入上式得VrGIP2GIP(4.16)图 4.5根据微体内的应变能在数值上等于微体上的内力功,得应变能的密度Vr:1Vrr(4.17)25 5,梁的弯曲应变能梁的弯曲应变能在线弹性范围内,纯弯曲时,由功能原理得VW 1Me2M2lMl将MeM与代入上式得V2EIEI(4.18)图 4.6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弯矩沿轴线变化,此时,对于微段梁应用式.学习参考.M2xdx(4.18),积分得全梁的弯曲应

29、变能V,即V(4.19)2EIl2截面几何性质的定义式列表于下:静 矩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极惯性矩SyzdAAIyz2dAAiyIyAIyzyzdAAIpp2dAASzydAAIzy2dAAizIzA3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Iy IyC a2AIz IzCb2A静矩:平面图形面积对某坐标轴的一次矩,如图-1 所示。定义式:SyzdA,SzAAydA(-1)量纲为长度的三次方。由于均质薄板的重心与平面图形的形心有相同的坐标zC和yC。则A zCzdA SyAzdASyA由此可得薄板重心的坐标zC为zCAAS同理有yCzASyS所以形心坐标zC,yCz(-2)AA或Sy A zC,Sz A yC由式

30、 ( -2)得知 ,若某坐标轴通过形心轴,则图形对该轴的静矩等于零,即yC 0,Sz 0;zC 0,则Sy 0;反之,若图形对某一轴的静矩等于零 ,则该轴必然通过图形的形心。静矩与所选坐标轴有关,其值可能为正,负或零。如一个平面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平面图形组成,称为组合平面图形。设第I块分图形的面积为Ai,形心坐标为yCi, zCi,则其静矩和形心坐标分别为Sz AiyCi,nSy AizCi(-3)i1ni1.学习参考.SyCzAA yii1nCiAi1n,zCSyAA zii1nnci(-4)iAi1i-2-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4

31、 所示。Iyz2dA,Izy2dA(-5)AA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相应定义iy为图形对y轴和对z轴的惯性半径。IyA,izIz(-6)A组合图形的惯性矩 。设Iyi, Izi为分图形的惯性矩 ,则总图形对同一轴惯性矩为Iy Iyi,Iz Izi(-7)若以表示微面积dA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则定i1i1nn义图形对坐标原点O的极惯性矩Ip2dA(-8)因为2 y2 z2A所 以 极 惯 性 矩 与 ( 轴 ) 惯 性 矩 有 关 系Ip(-9)yA2 z2dA Iy Iz式(-9)表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 (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点的极惯性矩。下式IyzAyzdA(-1

32、0)定义为图形对一对正交轴y、z轴的惯性积。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 。Iyz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若y,z轴中有一根为对称轴则其惯性积为零。-3-3 平行移轴公式平行移轴公式由于同一平面图形对于相互平行的两对直角坐标轴的 惯性矩惯性矩或惯性积惯性积并不相同,如果其中一对轴是图形的形心轴y,zc时,如图-7 所示,可得到如下平行移轴c公式 Iy IyC a2A2Iz IzCb A(-13)I IyCzC abAyz简单证明之:.学习参考.Iyz2dA zC adA zCdA 2azCdA a2dA22AAAAA其中AzCdA为图形对形心轴yC的静矩,其值应等于零,则得Iy IyC a2A同理可证(I-13)中的其它两式。结论结论:同一平面内对所有相互平行的坐标轴的惯性矩,对形心轴的最小。在使用惯性积移轴公式时应注意 a ,b 的正负号。把斜截面上的总应力p分解成与斜截面垂直的正应力n和相切的切应力n(图 13.1c),则其与主应力的关系为n1l22m23n2(13.1)n12l222m232n2n2(13.2)在以n为横坐标、n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由上式所确定的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n和切应力n为由三个主应力所确定的三个圆所围成区域(图 13.2 中阴影)中的一点。由图 13.2 显见max132图13.2.学习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