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2547179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节奏 影片节奏,即将镜头按不同的长度(对观众说来,即同时取决于镜头的实际长度和动人程度不等的戏剧内容的时间延续感)和幅度(即心理冲击,景愈近,冲击愈大)关系连接起来,而产生的一种强弱、松紧的现象。它在影视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影、电视、歌曲和文学作品都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与人心跳节奏共鸣的力量。创作者如果能恰到好处的把握节奏,那么其作品势必会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百品不厌的经典。因此,在影视片的第三度再创作中,剪辑的节奏是不可忽视的。 剪辑节奏是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度的处理所形成的节律,它主要是时间艺术问题,是镜头速率问题,是时间流逝的节律问题,是对镜头规律有起伏张

2、弛安排的整体把握问题。剪辑节奏的形成一般是从熟悉剧本、分解摄录素材直到综合构成整部影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节奏的构思时,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即从全片、场景进入单个镜头;而在节奏的完成的时候却是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个镜头、场景入手直到构成全片。因此,当我们在剪辑节奏总体设想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到每一个小的单元,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使局部节奏服从整体节奏的安排。下面笔者就从影响影视片节奏的几个主要因素简要论述之。 内容和结构 节奏的剪辑是由剧情的内容和结构决定的。镜头组接的节奏,首先受这部影视片内容的制约,不同内容的片子自然会有不同的节奏。如我们经常会看一些正剧片、喜剧片、悲剧片、战争片、武打片、

3、神话片、惊险片、体育片、专题片、文艺晚会等等,由于它们的内容和片种的不同,所形成的节奏也会不同。当然,不同风格的影视片也会有着不同的节奏。影视片的风格,往往取决于导演的个人艺术风格,而导演的艺术风格又决定了该影视片的整体节奏。比如,水华导演的影片,具有淡雅、简洁、细腻、精致的风格,其影片的节奏多都显得舒缓、平稳、意韵悠长。而凌子风导演的影片具有雄奇、明朗、优雅的风格,其影片的节奏就显得明快、强劲、富有韵律感。有时在同一影视片中不同内容的段落,也会在节奏的总谱中,产生迥异 的节奏。如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桃园结义歌”这样一个片断,在歌的前半部分它表现的是三位壮士刘备、关羽和张飞结拜的场面,

4、这个片段给人的感觉是曲调抒情、优美,节奏缓慢。伴随着歌曲的旋律,用了一些运动性的镜头(推、拉、摇、移等),将三位兄弟的忠诚充分地体现出来。而歌曲的下半部则是展现刘备、关羽、张飞召集四乡百姓打铁、练武的场面,其给我们的感觉则是曲调激昂,节奏性较强。 影视片结构形式的改变,影响、决定着影视片节奏的变化。结构是影视片的诸艺术因素的总体构成形式和具体的组织形式。在一部影视片中,有总体结构、场景结构及镜头结构之别。从一定意义上讲,结构与节奏密不可分,节奏不但存在于影视故事情节的节奏上,总的骨架上,也存在于形象表现进展中的各个环节上,存在于一切表现形式上。镜头组接的节奏,要依据整部影视片的内容和叙事结构来

5、辩证地考虑其节奏的处理。如影片知音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故事片,总的节奏是平稳、庄重的,但是在具体场景镜头的组接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影片中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之后,激起了青年学生的愤怒,人们纷纷起来游行示威,抗议签订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为此拍了几场戏,来展现人们爱国、愤怒的情绪。 1. 青年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反对“二十一条”。 2. 热血青年在箭楼上边撒传单边演讲,群众拾传单。 3. 一有志青年(自焚青年)呼口号。 4. 青年学生游行,骑兵挥舞着棍棒镇压游行群众。 5. 有志青年向日本广告牌和自己身上浇油。 6. 箭楼上的热血青年还在演讲,警察干涉,青年跳楼殉身。 7. 有志青年

6、坐在石台上点火自焚,熊熊烈火映红了整个天空。 8. 蔡锷在作战室呆立着。 以上这种交叉叙述的蒙太奇结构,把在同一时间里,青年学生在不同的场所共同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行为串连在一起,这样节奏加强了,动作加快了,使得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气氛浓烈,激动人心。 总之,影视片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其节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内容的不同,结构形式的不同,所形成的影视片的节奏也会千差万别。 动作和时空 影视镜头组接的节奏,取决于动作(人物动作、景物动作、摄影像机动作)和时空关系的处理。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曾经说过:“正是这种运动使最早的电影观众看到树叶在微风中摇晃或一列火车向他们最早直冲而来时惊叹不已。

7、为此,运动正是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西部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骑马追逐的镜头,这种骑马追逐的场面甚至成了西部片的某种象征和符号;在当代世界各国的惊险影片中,也会经常看到一些汽车追逐的画面或场景。动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部片子的成功与否。 人物动作镜头组接的节奏,它应该反映生活的真实,还要符合艺术的真实。要处理好人物动作组接的节奏问题,必须要根据规定情景、人物性格等因素来确定。形体动作组接的节奏,主要是要掌握动作的关键性位置,使动作符合生活规律,符合艺术的真实和要求。 运动镜头组接的节奏。运动镜头的运用,主要是介绍环境,突出人物。而影视片的节奏往往是在人物动作、景物动

8、作、摄影(像)机动作这三个动作相互协调中产生的。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三集中,吕布喜得赤兔马,高兴地狂奔出去。根据情节进展,人物情绪,这里用了人物动作,马奔跑的动作,镜头动作这三大动作来处理这场戏,使这场戏从头至尾都在运动中,既有外部动作的流畅,又有内部节奏的严谨,使整场戏节奏明快。 时空关系的处理与镜头节奏的关系。影视是时空艺术,镜头之间时空关系处理得当,节奏就会适中,反之,节奏就会受影响。 在处理场面转换的时空时,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上镜头留长。一般情况下,如果说上个镜头是在甲地,下镜头是在乙地,那么上个镜头尾要略长一些。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如剧情的要求是紧张、激烈的,就没必要把上个镜头

9、的尾留长,这要根据剧情、人物的情绪剪出一定的节奏。第二,空镜头。在采用空镜头进行时空转换时,首先要考虑画面内容和镜头动作,然后是尺寸长度。一般情况下,固定的空镜头要比运动的空镜头短一些。运动空镜头要以本镜头起幅落幅选择剪接点,同时要参照下个镜头的画面造型因素。如我们的毕业创作短片风景中,在场面转 换的时空中就采用了天空的固定空镜头,而且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采用的空镜头在内容和长度上也各不相同。 造型和速度 合理利用造型因素和掌握镜头的速度,是营造节奏的重要剪辑手段。影视画面造型包括构图、方位、景别、角度、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动等多种艺术手法。剪辑可以利用这些造型因素,运用对比、重复等剪辑处理方

10、法,形成影视片的一个段落、一场戏、一组镜头的节奏。如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用彩色来表现战后和平宁静的生活,用黑白片来表现战争场面,用高调摄影来表现女主人公们对战前和平生活的美好记忆,三种色彩造型形成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银幕形象,给观众视觉上一种舒适的感觉。再如电影林家铺子中,明秀母女等待被警察抓去的林老板归来。 远景:林家铺子前,明秀的身影在窗前晃动。 全景:老板房内,明秀从窗口走了回来,大娘坐在桌边焦急等待着。明秀:“妈妈你去睡吧”娘摇了摇头哭了起来。远处传来打更声。 全景:寿生提着灯笼在党部门口等待着。 中景:何四坐在林家铺子里的矮凳上,靠着柜台打盹。 全景:街道远处一盏灯笼渐渐移近,寿

11、生和林老板走来。 中景:明秀扶窗探望,猛然回头叫:“妈,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大娘惊喜地站起来,走进窗前向外看。明秀忙端着灯叫妈向房门走去。 这场戏除了母女二人等待林老板的心理节奏外,在造型心理上,第一个镜头窗内晃动;第二与第三个镜头的空间转换,在色调和环境造型上形成对比,繁与简形成对比;第四个镜头与第五个镜头在动与静、人物形象、情绪上形成对照;第五个与第六个镜头在气氛(前者惨淡、低沉,后者欢喜雀跃)、构图上的对比。上述造型因素使影片节奏从低沉转为高扬,并为下一段家人团聚的欢快节奏做了自然过渡的铺垫。 速度是节奏的表现形式之一。镜头的运动速度,通常受镜头的内容,镜头的长度和数量等因素影响。当

12、我们在看电影或者电视时,经常会对其加以评论:“这部片 子的节奏太慢”,“那部片子节奏太快”。这多是从速度上来讲的。速度一方面表现在内容上,如一个全景、远景包含的事物要多一些,观众要想看清它,就需要略长一些的时间。而近景、特写由于“一目了然”,所需时间可短一些。像高速奔跑、追逐、打斗、抢险之类的镜头,本身它就表现出了“高速度”;风光、抒情、谈心的场面,一般是低速度或中速度的。速度另一方面又表现在镜头尺寸上,尺寸长,在银屏幕上滞留的时间长,给观众的感觉就慢;反之尺寸短,在银屏幕上滞留的时间短,给人的感觉就快。如卧虎藏龙中盗剑一场戏,情节紧张,景别、镜头不断的切换,使画面动感增强,给人产生一种紧张的

13、节奏感。 处理镜头的速度的时候,一般规律是把速度转化为时间,再由时间转化为尺寸。仅就镜头景别组接而言,当从远景至近景直到特写时,镜头长度一般是由长至短;而当由近至远,镜头长度则是有短至长。当镜头是两极景别的,即远景接特写,这样组接的节奏主要体现在特写上;如果是由特写至远景,组接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远景上。如果镜头景别是由远、中、近夹杂的组接,镜头的长度就有长有短。一般是远景留长,近景留短。在处理的时候应该灵活一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总而言之,内容、结构、动作、时空、造型和速度等这诸多因素,对于营造影视片的节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影视艺术创作中,我们只有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剪辑手段,才能营造出最佳

14、节奏,使声音和画面更为有机的结合,从而构成完美的视听形象,将影视片的总体艺术水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档次,一个新的品味。 参考文献 1.陈奇禄.艺术大辞典.台北:华视出版社,中华民国七十三年. 316 2.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97 3.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1 作者 李相臣 李爱平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影视后期剪辑中最容易出现硬伤、风格、节奏、修补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进行总结。 关键词 蒙太奇 风格 硬伤 节奏协调 感想 作者首先提到了影视制作过程中的几个术语

15、:影视、剪辑、电影剪接、蒙太奇,其中着重论述了蒙太奇的概念以及使用方法。强调了蒙太奇控制了绝对的知性思维与表现意义,强调其主观创造性以及强烈的表意性情绪性,时空的穿梭性。 影片剪辑过程也是本论文着重论述的一大部分,强调影片剪辑过程要做到存精去粗的艺术性。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硬伤,即逻辑上混淆和基本的技术错误,这是一部影视作品中绝对不能出现的,例如时空颠倒,穿帮等。 另外编辑时应保持影片风格一致,情节的描述、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色彩的处理等方面都要协调,避免给观众一种虚情假意的视觉效果或心理。在制作影片时应该统一片子的运作方式和手段。 影视剪辑要保持内在节奏的协调及同步协调也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16、与观众的观赏习惯、视觉需求、感官刺激、情节欲望基本相一致,不要造成不伦不类的感觉。节奏快慢有度,情节悲喜交替等等。按照某种节奏、某种规律来不断的吸引和满足观众。 还提到了影片剪辑人员的素质,最起码要有一定的剪辑技术和艺术功底,把握剪接点和节奏。这是这篇论文所没有提及到的。另外他必须和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形成补充。这种互通和补充是一种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导演在拍摄的素材中制造的节奏和规律,更好的用技术的形式,完美的表现成视频流。 最后就是剪辑完成后对视音频进行修补。这就是要求更加准确细致的把握整个影片,避免出现一些硬伤或者常识性的失误,对整个影片的效果造成影响。 这篇论文主要对后期剪辑编辑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把握好蒙太奇、风格、硬伤、节奏协调这四大要素以及修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