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2328046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法护理与灸法护理ppt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蒋东伶l掌握毫针刺法及护理、灸法的运用和护理方法;l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l了解灸法的注意事项、耳针刺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一节 针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目录一一毫针刺法护理毫针刺法护理二三棱针刺法护理三棱针刺法护理三三耳针刺法护理耳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的基本知识 1、毫针结构针尖针身(体)针根针柄针尾毫针的结构毫针多采用不锈钢制成一、毫针刺法护理一、毫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毫针规格临床最常用的是1.54寸(4

2、0100mm)长和2831号(0.300.38mm)粗细的毫针。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3、毫针检查施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毫针进行严格检查。 毫针(4)针尖应圆而不钝,形如松针,不过于尖锐,无钩曲或卷毛。(3)针身应光滑、挺直、坚韧而富有弹性;(1)针柄应绕丝均匀紧密; (2)针身与针柄间应连接牢固,不能松动或有锈蚀;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毫针消毒与保藏消毒:宜用纱布将针具包裹捆扎妥当放入消毒锅内,以免水沸时针尖与锅壁碰撞,引起钝折或卷毛。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毫针消毒与保藏保藏:放在两头塞有干棉球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针尾先入,针尖向上,取

3、用时也应缓慢倒出,以免损伤针尖。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二)针刺前准备1、医务人员及患者准备 简要介绍针刺功效、针感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使其了解针刺治疗疾病的常识,以消除疑虑。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选择针具 毫针长度应以针刺入腧穴内,针身露在皮肤外2cm左右为宜。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针刺穴位肌肉丰厚处肌肉浅薄处尤其是临近重要脏器的穴位,选择较短的毫针。选择较长的毫针。体质强弱强者弱者宜选用细针。宜选用粗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形体胖瘦胖人瘦人宜选用细针。宜选用粗针。针刺部位头部背部宜选用粗针。

4、宜选用细针。一、毫针刺法护理敏感与否强者差者宜选用粗针。宜选用细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231仰卧位主要用于取头、胸、腹、下肢、足部腧穴;侧卧位主要用于取身体侧面的腧穴;俯卧位主要用于取头、项、背、下肢腧穴;正坐位主要用于取头部、面部腧穴等。一、毫针刺法护理3、安排体位 采用病人舒适、能耐久和施术者方便操作的体位。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定穴 将所选穴位准确定位后,做好标记,以便消毒和进针。 对初次施针者,应尽量选择不易发生疼痛或针感较轻的穴位,且选择的穴位数目应少。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5、消毒针具施针者手指患者施

5、针部位应采用高压或煮沸消毒,亦可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应剪短指甲,在清洁后用75酒精擦拭。施针穴位局部皮肤应用75酒精或碘伏,从穴位中心向外绕圈擦拭。消毒后,需防止再污染。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1)(2)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3)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4)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三)针刺方法1、进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1)单手进针法 以刺(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指端紧临穴位。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屈曲亦随之下压,将针刺入皮肤,常用于短针进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

6、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2)夹持进针法 以押(左)手拇、食二指的指腹夹持用消毒棉球裹住的针身下段,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刺(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迅速将针刺入皮肤。此法适于长针和肌肉丰厚处进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3)提捏进针法 以押(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穴位处皮肤捏起,刺(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用单手进针法,将针迅速刺入皮肤。此法适于肌肉浅薄处,尤其是面部腧穴的进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4)舒张进针法 以押(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穴位处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右)

7、手用单手进针法将针快速刺入皮肤。此法适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处腧穴的进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2、针刺角度 直刺、斜刺、平刺。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针刺角度施术时针刺深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3 3、针刺深度、针刺深度一、毫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治疗需要等情况而确定。4 4、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毫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u行针,是术者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觉所施的手法。u通过运针使患

8、者感到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针感,即得气。u得气时,术者可感到针下有一种沉紧的感觉。一、毫针刺法护理5、行针与得气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1)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提针与插针交替应用,即施行反复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则刺激量大;反之,则刺激量小。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捻转法: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以针身为纵轴,将针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一、毫针刺法护理捻转幅度大、频率快,则刺激量大;反之,则刺激量小。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2

9、)行针辅助手法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施术者用手指沿经脉循行的路径,在针刺腧穴的附近部位施行轻柔循按的操作方法。 循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刮柄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刺手拇指抵住针尾,食指指甲由下而上反复轻刮针柄,以得气或加强针感。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弹针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刺手拇、食二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身微微振动的操作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摇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刺手拇、食二指持针柄轻轻摇动的操作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

10、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震颤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刺手拇、食二指持针柄,行快频率、小幅度提插、捻转,使针身产生轻微震颤的操作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毫针刺法护理飞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时,用刺手拇、食二指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后,随即松开两指,如此一捻一松,反复数次,壮如飞鸟展翅,故而得名。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目的加强针感,使针感持续一段时间。留针将针刺入腧穴并行针后,将针留在穴内。时间1530min,对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时间。一、毫针刺法护理(四)留针与出针1、留针在留针过程中可间歇行针以增强疗效。第

11、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出针 出针时,一般左手持消毒棉球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上,右手持针柄,轻轻捻转,慢慢提至皮下而退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出针后医生最后要核对针数,防止漏拔。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五)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晕针01弯针03血肿05滞针02断针04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原因 与体质及精神、体位 、手法等有关。表现 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 出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 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 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护理 出针、平卧保暖、温水、灸治。预防 术前解释、

12、消除恐惧、针对原因、注意观察。晕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原因 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体位/留针时间。表现 针体活动困难,或伴疼痛。护理 放松(精神 局部) 转移注意力、调整 体位、留针时间。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注意正确操 作手法。滞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原因 体位、手法、外力、滞针。表现 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困难/疼痛。护理 放松局部、恢复体位、顺势(分段) 拔针。预防 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 勿随意移动身体。弯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原因 针具质量不佳、外力、体位。表现 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13、,部分 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全部进入皮下。护理 镇静、保持体位、据情况取针。预防 检查针具,操作轻巧、选好体位,勿 随意移动身体针身留35mm于皮肤外。断针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原因 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刺伤血管。表现 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护理 按压、加压包扎、冷敷24h后热敷。预防 检查针具,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血肿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二、三棱针刺法护理二、三棱针刺法护理 是一种常用的放血工具,用来刺破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锋针” 、“刺血络”或“刺络”、“放血疗法”。 多由不锈钢制成,针长约6cm左右,针身

14、呈三棱状,针尖锋利,三面有刃。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二、三棱针刺法护理(一)操作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点刺法点刺法l操作 揉压推按局部-消毒-刺入35mm-挤压。l运用 四肢末端(十宣、十二井); 头部(攒竹、上星、太阳、印堂); 耳穴及大椎等穴位。44二、三棱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散刺法散刺法l操作 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环形向心点刺。l运用 局部瘀血肿痛、顽癣。45二、三棱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刺络法刺络法l操作 止血带近心端结扎,注意把握深度。l运用

15、 耳背、肘窝、国窝浅表静脉。 用于中暑/急性腰扭伤/急性吐泻等。46二、三棱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挑刺法挑刺法l操作 固定皮肤,刺入12mm,使之出血或粘液,或再刺入5mm,挑断皮下纤维。l运用 颈项腰背部、四缝穴、反应点(丘疹/痛 点)、病变局部(甲状腺等)。 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47二、三棱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各 种 实 证 、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作用通 经 活 络 、消 肿 止 痛 、开窍泻热。例子如昏厥、高热 、 中 暑 、中 风 闭 证 、等。二、三棱针刺法护理(二)适应范围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

16、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针刺前解释,消除思想顾虑2 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点刺时轻、稳、准、快4出血倾向者不宜用此法5每日/隔日一次,每次出血量数滴35ml(三)护理及注意事项45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耳针刺法护理 耳针是用针刺或其它物品(如菜籽、磁珠、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腧穴或反应点,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王不留行子三、耳针刺法护理三、耳针刺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耳针刺法护理(一)耳廓表面解剖及耳穴的分布1、耳廓表面解剖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耳针刺法护理2、耳穴的分布 耳穴

17、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耳廓似子宫内的一个倒置的胎儿,头朝下,臂朝上。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一般情况下,与头面部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按压法在病人耳廓的相应病变部位,用耳穴探针或其他物品,采取轻、慢手法,均匀用力按压,寻找压痛点。观察法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观察找变形、变色、丘疹、结节等阳性反应点。该点可作为施术耳穴。电阻测定法当患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

18、下降,这些耳穴皮肤导电量增高,故又称“良导点”。(二)耳穴的探查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操作方法l毫针刺法:押手固定耳廓,刺手持0.5寸短柄毫针刺入耳穴,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且针身能直立为度。留针10-30分钟,痛证可留1-2小时。l耳穴贴压:将磁珠、王不留行子、绿豆等压在所选耳穴上,再用胶布固定。并嘱病人随时按压,以加强刺激。贴压时间为3-5天。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四)护理及注意事项u无菌操作,预防感染。u年老体弱及高血压患者,针刺前后适当休息。u偶发晕针,参照晕针处理预防。u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u扭伤及运动障碍,针刺

19、耳廓充血发热时,活动患部。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毫针的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进针方法:单手进针、夹持进针、提捏进针、舒张进针。进针角度:直刺、斜刺、平刺。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耳针的探查方法:观察法、按压法、电阻测定法。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选择毫针时,针尖应() A.锋锐 B.带钩 C.圆钝 D.弯曲 E.折断2、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晕针的原因 () A.精神紧张 B.体质虚弱 C.采用卧位 D.劳累过度 E.饥饿过度3、舒张进针法适用于 () A.皮肉浅薄

20、处 B.皮肤松弛处 C.皮肤紧绷处 D.肌肉丰厚处 E.肌肉浅薄处参考答案:1.A 2.C 3.B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留针可起到() A.得气作用 B.行气作用 C.催气作用 D.候气作用 E.吹气作用5、长针一般采用的进针方法是() A.夹持进针法 B.爪切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单手进针法参考答案:4.A 5.A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6、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 A.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B.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21、扩散和传导 C.医生手下有紧涩感 D.针下紧涩提插捻转时疼痛 E.捻转不动参考答案:6.A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7、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呈90角刺入,称为() A.直刺 B.斜刺 C.平刺 D.横刺 E.弯刺8、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A.提插法 B.刮柄法 C.弹针法D.提捏法 E.捻搓法9、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耳垂 B.耳屏 C.耳舟 D.耳轮 E.耳甲腔10、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分布在() A.耳甲腔 B.耳舟 C.耳甲艇 D.耳轮 E.耳垂参考答案: 7.A 8.A 9.C 10.A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

22、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第二节 灸法护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l掌握毫针刺法及护理、灸法的运用和护理方法;l熟悉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l了解灸法的注意事项、耳针刺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灸法是指使用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施以温热刺激,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一、灸法基本知识一、灸法基本知识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陈久为佳温经通脉消肿散瘀行气活血回阳救逆散寒除湿防病保健功效一、灸法基本知识第五章第五章

23、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艾炷灸 取一小团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紧成大小不同的圆锥形艾炷。每燃一个艾炷,称为一壮。二、灸法操作方法二、灸法操作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直接灸艾炷方法壮数程度结局适用证无瘢痕灸小中施灸部位涂上凡士林,置艾炷点燃,燃至剩下2/5,病人感觉烫时,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换炷。3-7以局部皮肤充血、有红晕为度。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多用于虚证。瘢痕灸小先在施灸部位涂大蒜汁,然后放置艾炷点燃,待艾炷燃尽,除去灰烬,再

24、加艾炷复灸。5-10灸后局部皮肤灼伤,起泡化脓。3-4周后灸疮自愈,留下瘢痕。多用于急性或顽固性疾病。 无瘢痕灸、瘢痕灸区别表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间接灸 是指在艾炷与皮肤间垫置一定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生姜、大蒜、盐、附子等。 均以局部皮肤充血有红晕、深部感到温热为度。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二)艾条灸 艾条是用桑皮纸卷裹艾绒或加温阳散寒药物制成。艾条灸是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腧穴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区别表艾条灸

25、方法距离皮肤灸时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腧穴或患处,进行熏灼,使患处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距离皮肤23cm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腧穴或患处,像鸟雀啄食一般,一上一下移动施灸,勿将燃烧端触及皮肤,以免烫伤。以不烫伤皮肤为宜每穴灸510分钟。回旋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施灸腧穴或患处,做向左右平行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距离皮肤3cm每穴灸1015分钟。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温针灸 毫针针刺得气留针后,将大艾炷捏在针尾上,或把一小段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直达腧穴。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

26、医护理技术(一)适应范围 灸法主要适用于虚证、寒证。u隔姜灸虚寒型呕吐、腹痛等;肾阳虚所致遗尿、寒哮等;气虚所致虚脱、脏器下垂;寒湿痹痛、胎位不正等。u隔蒜灸多用于结核病和未溃疮疡。u隔盐灸多用于治疗虚寒型吐泻、腹痛以及回阳救逆等。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三、灸法的适应证和护理三、灸法的适应证和护理01021、本法禁用于热证。03(二)护理要点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破溃部位、禁灸腧穴禁灸。面部、浅表大血管部位不宜直接灸;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行艾炷灸时,患者体位必须舒适自然而且能持久,不能移动,防止艾炷脱落,以免烫伤

27、。3、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4、施灸顺序是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由少渐多,先小后大。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5、施灸过度,出现水泡。局部小水泡: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挑破基底部,放出水液,或用消毒注射器吸取水液,涂以甲紫,并用消毒纱布包敷。三、灸法适应范围与护理要点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一、材料二、适用范围:三、操作方法:(一)艾炷灸:1、直接灸:(1)无瘢痕灸 (2)瘢痕灸 2、间接灸:(二)艾条灸:1、温和灸;2、雀啄灸 3.、 旋灸(三)温针灸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

28、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针灸并用的方法是() A.温针灸 B.温和灸 C.瘢痕灸 D.隔盐灸 E.隔姜灸2、瘢痕灸是指下列哪种方法() A.非化脓灸 B.化脓灸 C.直接灸 D.间接灸 E.隔盐灸3、慎用灸法的病证为() A.慢性病 B.阴虚内热 C.阳气不足 D.寒证 E.虚寒证参考答案:1.A 2.B 3.B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灸法的作用不包括() A.温通经脉 B.行气活血 C.回阳救逆 D.清热除湿 E.清热泻火5、间接灸包括() A.隔盐灸 B.温和灸 C.瘢痕灸 D.雀啄灸 E.温针灸 6、

29、艾绒应选择何种为佳() A.陈久的 B.褐色的 C.新产的 D.掺杂物的 E.腐蚀过参考答案:4.D 5.A 6.A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7、禁灸部位不包括() A.孕妇腹部 B.皮肤破溃处 C.面部 D.足三里穴 E.大血管处8、隔姜灸可以治疗的不包括() A.虚寒性吐泻 B.虚寒性腹痛 C.水肿 D.结核病 E.寒证参考答案:7.D 8.D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9、 将艾条点燃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下活动施灸的是() A.温和灸 B.温针灸 C.雀啄灸 D.间接灸 E.隔盐灸10、运用灸法治疗久泄、脱肛、其作用是() A.温经散寒 B.消瘀散结 C.扶阳固脱 D.清热除湿 E.健脾和胃参考答案: 9.C 10.C护护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考模拟题(单项选择题)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掌握针法与灸法的具体操作;2、背诵操作注意事项。第五章第五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THANKS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