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部分学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秋天的心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历的习惯,觉得读农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中有很多人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这让作者感到遗憾B.在作者看来,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让很多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C.本文文风恬淡自然,清新宜人,充满了诗情画意,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意境深远,引人共鸣,发人深省D.作者引用贾岛的诗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宋人吴文英的词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认可秋天是萧瑟凄伤的。
在作者看来,秋天是禾熟的季节,能够给人以清朗圆满的启示2.本文在第①段和第⑧段两处都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3.文章两次出现“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文章的题目为“秋天的心”,请结合文本回答:作者所谓的“秋天的心”是怎样的?5.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国风”劲吹“国潮”汹涌【材料一】时下,消费领域刮起了一股国潮风所谓“国潮”,有两层含义: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能将传统文化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而使产品更具时尚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崛起在年轻人心中播下了国潮的种子,仙鹤、朱雀等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出现在服饰、食品等各类消费品中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形成了坚实的制造基础,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国潮这一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也已从温饱消费阶段逐渐走向品质消费阶段80后”“90后”成为中国的消费主体后,更使“品质>价格”的消费理念成为时尚人们发现,一些昂贵的外国品牌与低价优质、具有高性价比的国潮品牌在质量上相差无几,外国产品的吸引力在逐渐降低。
材料二】①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广受热捧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掀起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开展得如火如荼②如今,国风已经吹进现实,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审美方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国风“火起来”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活起来”③国潮不仅使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还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比如,有的国潮产品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融入设计,既打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IP,又借此弘扬了传统神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等精神④国风“出圈”的背后,恰是文化的“破壁”当《清明上河图》在现代技术的修复下褪去历史尘埃,当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让人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云游”历史文化场景,当精美的灯光、舞台让千年前的歌舞技惊全网,传统文化实现了与现实的接续交融技术赋能文化表达,文化充盈技术内涵,这正是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并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⑤文化是国风的内功,那些打着国风的旗号粗制滥造,甚至坑蒙拐骗的,只能是“伪国风”真正的国风,能触碰到传统文化的灵魂,并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创新先要守正,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否则无论包装得多么华丽,都只能是“无根的浮萍”说到底,国风之所以会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⑥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材料三】随着国潮热的兴起,风格同质化、元素利用泛滥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一形势下,品牌方该如何利用好国潮DNA,打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国潮店?★强化原创力,赋予国潮新定义国潮最根本的命脉是原创,只停留在舒适区,照搬别人的成果,不是国潮该有的范儿赋予国潮新的定义,大众的审美才不会疲劳★拒绝贴标签,重视场景体验只是贴个“国潮”标签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全方位的场景打造和立体体验才是真正能吸引顾客、留住顾客的方式★选址要慎重,触达年轻群体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潮流市场的主力军因此,店铺的选址落地应围绕他们的活动轨迹,比如热门商圈、购物中心等材料四】国潮经济主要在国货品牌和国粹两种模式上进行发展国粹潮流随时代发展出现变革,已不满足于传统形式的文娱活动推广和传承学习,开始逐渐依赖于互联网新模式;随着国民整体消费力的增强,部分国粹的商业价值被挖掘,如汉服正从传统民族服饰步向日常化,市场销售规模逐年扩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国潮经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6.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做法不符合国潮健康发展要求的一项是( )A.某编导:借助现代舞台技术,编排了舞蹈《霓裳羽衣舞》,再现盛唐辉煌场景B.某设计师:设计了一款外形融入“愚公移山”神话故事的台灯C.某电视生产企业:为品牌设计一款国潮logo,张贴在出售的每台电视上D.某国潮店店主:元宵节前夕,在店门口布置纸灯笼制作区,举办纸灯笼制作比赛7.请阅读材料一,谈谈国潮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8.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9.小欣的妈妈想在养老院附近开一家汉服专营店,但又担心汉服店的前景不好假如你是小欣,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为妈妈解答疑虑并提出建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郑苏仙梦冥府》)【注】①囚:指去世的人②植:树立③举:上报(朝廷)10.请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1)夙夜忧叹 夙 (2)庶竭驽钝 庶(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但 (4)某狱某狱避嫌 狱11.请用“/”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1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二、写作题1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明明是特点,却被误以为缺点或优点;明明是优点,却被误以为特点或缺点;明明是缺点,却被误以为优点或特点。
请以“其实是特点”(或“其实是优点”“其实是缺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三、材料题请阅读《朝花夕拾》选段,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甲】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chī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乙】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