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八病毒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1964773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八病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项目八病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八病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八病毒课件(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八项目八 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和亚病毒_概述概述_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病毒的繁殖病毒的繁殖_理化因素的影响理化因素的影响_知识拓展知识拓展C1892:俄国伊万诺夫斯基:俄国伊万诺夫斯基首次发现首次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因子能通过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细菌过滤器。C1898:荷兰贝哲林克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从悬液:荷兰贝哲林克证实该致病因子可以被乙醇从悬液中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但用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中沉淀下来而不失去其感染性但用培养细菌的方法培养不出来;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不出来;给这样的病原体起名叫virus。概概 述述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

2、生物体内的发展 C1935:美国斯坛莱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美国斯坛莱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了病毒结晶,又证实了结晶中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而只有核酸具又证实了结晶中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而只有核酸具感染和复制能力,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感染和复制能力,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C1952:Hershey和和Chase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仅仅是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仅仅是DNA, ,开创了病毒分子生物学。开创了病毒分子生物学。C19711971后:陆续发现了各种亚病毒后:陆续发现了各种亚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和拟类病毒、朊病毒和拟病毒。病毒。形体必须在形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才

3、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DNA就是就是RNA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细胞协助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

4、态存在,并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一、病毒的特点一、病毒的特点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生物。病毒的定义:病毒的定义:二、宿主范围(分布)二、宿主范围(分布)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感染相应的病毒。根据宿主可以分三类: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或称噬菌体)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原则病毒的分类原则1963年年 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

5、根据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安德鲁斯安德鲁斯提出的提出的分类建分类建 议提出了新的议提出了新的8项项分类原则:分类原则: 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病毒粒子的结构;病毒粒子的结构; 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病毒在病毒在细胞培养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上的繁殖特性; 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流行病学的特征。流行病学的特征。 病毒的命名规则病毒的命名规则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

6、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分类单元:分类单元:目(order)成套病毒目(Nidovirales)科(family)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属(genus)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种(species)SARScoronavirus 生物谷病毒分类系统病毒的分类系统病毒的分类系统dsDNA病毒病毒ssDNA病毒病毒dsRNA病毒病毒+ssRNA病毒病毒-ssRNA病毒病毒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亚病毒因子亚病毒因子2001年第年第7次报告:次报告:3目,目,66科(包括科(包括2个类病毒科)个类病毒科)、9亚科和亚科和244属属4000多种多种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C

7、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大小C病毒的形态病毒的形态C病毒的构造病毒的构造C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一、病毒的大小一、病毒的大小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测定大小的单位是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纳米(10109 9) ),多数病毒的直径在,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nm100nm以下(以下(1010200nm200nm)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绝大多数病毒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

8、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B、腺病毒、腺病毒 (70nm )C、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30nm )D、乙脑病毒、乙脑病毒 ( 40nm )E、蛋白分子、蛋白分子 (10nm )F、流感病毒、流感病毒 ( 100nm )G、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二、病毒的形态二、病毒的形态球形颗粒球形颗粒杆状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电镜电镜人、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人、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腺病毒腺病毒),少数为枪弹状或砖状),少数为枪弹状或砖状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状(状(TMV),少数为球状,少

9、数为球状细菌病毒称噬菌体,部分为蝌蚪细菌病毒称噬菌体,部分为蝌蚪状(状(T偶数噬菌体偶数噬菌体),部分为线状),部分为线状或球状或球状三、病毒粒子的结构三、病毒粒子的结构病毒粒(病毒体,病毒粒(病毒体,virionvirion):成熟的具有侵袭力的病毒颗粒):成熟的具有侵袭力的病毒颗粒病毒粒子的模式构造 核心:核酸基因组genome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复制壳粒capsomere衣壳capsid保护、介导、抗原性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保护、介导、抗原性病毒的对称体制 螺旋对称-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二十面体对称-腺病腺病毒毒复合对称-T偶数

10、噬菌偶数噬菌体体病毒粒的病毒粒的对称性对称性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见下图螺旋对称病毒 衣壳粒和核酸呈螺旋对称形排列, 典型代表:烟草花叶病毒粒子。衣壳粒衣壳粒病毒病毒RNA二十面体病毒 典型代表:腺病毒具有具有20个面,个面,30条边和条边和12个顶角。个顶角。核衣壳由不同数量的衣壳粒按一核衣壳由不同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方式排列成对称体。定方式排列成对称体。腺病毒腺病毒粒粒子共由子共由252个球形的衣壳粒排列成个球形的衣壳粒排列成一个具有廿面的对称体,线状一个具有廿面的对称体,线状dsDNA。复合对称病毒它们的结构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对称类型。它具有20面体对称的头部又具螺旋对称的尾部。典型代表:痘病毒

11、、弹状病毒以及些噬菌体 四、化学组成四、化学组成核核酸酸:一一种种病病毒毒只只含含一一种种核核酸酸 ; ;核核酸酸有有单单链链和和双双链链之之分分; ;不不同病毒的核酸含量差别较大。同病毒的核酸含量差别较大。 蛋蛋白白质质:是是病病毒毒的的主主要要组组成成成成分分。其其功功能能是是构构成成病病毒毒粒粒子子外外壳壳,决决定定病病毒毒感感染染的的特特异异性性、亲亲合合力力及及病病毒毒的的抗抗原原性性,此此外也是病毒酶的成分。外也是病毒酶的成分。其他其他: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和多糖: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脂类和多糖 1.1.病毒的核酸病毒的核酸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DN

12、A或或RNA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DNA;少数含少数含RNAR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DNA,一部分含,一部分含RNARNA; 细菌病毒普遍含细菌病毒普遍含DNADNA,含,含RNARNA的极少。的极少。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 病毒的病毒的DNADNA与与RNARNA均有单链和双链: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ssDNAssRNAdsRNA线状环状+ssDNA-ssDNA+ssRNA-ssRNA注:将碱基序列与注:将碱基序列与mRNAmRNA一致的核酸单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将碱链定位正链,将碱基序列与

13、基序列与mRNAmRNA互补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链2.2.病毒的蛋白质病毒的蛋白质病毒蛋白质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结构蛋白(structuralprotein)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protein) 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成熟的病毒颗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成熟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等。包膜蛋白和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等。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 ,但并不结合但并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如复制酶和如复制酶和装配酶等。装配酶等。 构成一个完整

14、的、形态成熟的病毒颗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成熟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等。包膜蛋白和存在于病毒体中的酶等。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由病毒基因组所编码的, ,但并不结合但并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如复制酶和如复制酶和装配酶等。装配酶等。3.3.其他成分其他成分一些较复杂的病毒(如包膜病毒)除含有核一些较复杂的病毒(如包膜病毒)除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外,还含有脂类、多糖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外,还含有脂类、多糖等其他成分。等其他成分。病毒中的脂类主要以脂质双分子层的形式存病毒中的脂类主要以脂质双分子层

15、的形式存在于病毒的包膜中。在于病毒的包膜中。病毒所含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病毒所含的糖类主要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包膜的表面,决定着病毒的抗原性。包膜的表面,决定着病毒的抗原性。第三节第三节 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病病毒毒在在活活细细胞胞内内,以以其其基基因因为为模模板板,在在酶酶的的作作用用下下,分分别别合合成成病病毒毒基基因因及及蛋蛋白白质质,再再组组装装成成完完整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复制(replication)replication)。从从病病毒毒进进入入宿宿主主细细胞胞开开始始,经经过过基基因因组组复复制制和和病病毒毒蛋蛋白白合合成成,至至释释

16、放放出出子子代代病病毒毒的的全全过过程程,称称为为一个一个复制周期复制周期。病病毒毒的的复复制制周周期期主主要要包包括括吸吸附附和和穿穿入入、脱脱壳壳、生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物合成、组装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四个连续步骤。复制周期复制周期(一)吸附(一)吸附(adsorption)分两个阶段:分两个阶段:1. 静静电电吸吸附附:病病毒毒体体与与细细胞胞接接触触,进进行行静静电电结结合合。非特异性、可逆。非特异性、可逆。2.真真正正的的吸吸附附:病病毒毒体体表表面面位位点点(蛋蛋白白质质结结构构)与与宿宿主主细细胞胞膜膜上上相相应应的的受受体体结结合合。是是决决定定病病毒毒感感染染的的真真正开始。

17、正开始。裸露病毒的吸附裸露病毒的吸附 囊膜病毒的吸附囊膜病毒的吸附 (二)侵入(二)侵入(penetration) 病病毒毒体体吸吸附附在在宿宿主主细细胞胞膜膜上上后后,可可通通过过数数种种穿穿入方式进入细胞:入方式进入细胞:1.1.无囊膜的病毒无囊膜的病毒 一一般般经经过过细细胞胞膜膜吞吞入入,称称为为病病毒毒胞胞饮饮, ,如如腺腺病毒、小病毒、小RNARNA病毒等病毒等病毒胞饮病毒胞饮2. 2. 有囊膜的病毒有囊膜的病毒 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直接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直接 进入细胞浆内进入细胞浆内 病毒胞饮病毒胞饮: : 细胞膜吞入细胞膜吞入(1) 膜融合后进入膜

18、融合后进入(2) 病毒胞饮病毒胞饮(三)生物合成(三)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病毒毒基基因因组组一一旦旦从从衣衣壳壳中中释释放放后后,就就利利用用宿宿主主细细胞胞提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复制酶和一些和一些抑制蛋白抑制蛋白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处于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处于隐蔽期隐蔽期根据病毒基因组如何转录成根据病毒基因组如何转录成mRNA、如何指令合成蛋、如何指令合成蛋白质,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可基本归为白质,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可基本归为6大类:大类:双股双股DNA

19、病毒、单股病毒、单股DNA病毒、单正股病毒、单正股RNA病毒、单负病毒、单负股股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和双股病毒、逆转录病毒和双股RNA病毒病毒。 (四)(四) 装配装配病毒核酸与衣壳装配在一起,形成病毒子。绝病毒核酸与衣壳装配在一起,形成病毒子。绝大多数大多数DNA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组装,病毒均在细胞核内组装,RNARNA病毒和病毒和痘病毒在细胞浆内组装。痘病毒在细胞浆内组装。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无囊膜病毒无囊膜病毒释放,一次同步,破坏释放,一次同步,破坏宿主细胞膜,细胞迅速死亡。宿主细胞膜,细胞迅速死亡。绝大多数绝大多数有囊膜病毒有囊膜病毒以以出芽方式出芽方式释出时包上释出时包上细胞核膜或

20、细胞膜而成为成熟病毒。逐个释出,细胞核膜或细胞膜而成为成熟病毒。逐个释出,非一次同步,细胞死亡缓慢。非一次同步,细胞死亡缓慢。(五)裂解释放(五)裂解释放举例:举例: 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 ,能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在宿主细胞内增殖, ,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的裂解引起细菌的裂解. . 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 ,不不立即引起细菌的裂解。立即引起细菌的裂解。烈性噬菌体增殖图示 吸附吸附(adsorption)噬菌体对宿主细

21、胞的吸附具高度的特异性。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具高度的特异性。吸附的机理:尾丝尖端与受体发生共价结合吸附的机理:尾丝尖端与受体发生共价结合。影响吸附的因素影响吸附的因素:噬菌体数量噬菌体数量;阳离子浓度阳离子浓度;温度温度;辅辅助因子(色助因子(色AA、生物素)等。、生物素)等。 侵入侵入(penetration)头部的核酸通过头部的核酸通过中空的尾髓压入中空的尾髓压入细胞内,而蛋白质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外壳则留在细胞外。尾鞘的收缩性可尾鞘的收缩性可明显提高噬菌体明显提高噬菌体核酸注入的速率。核酸注入的速率。 增殖增殖 (replication)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包括核酸的复制和

2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白质的生物合成。增殖是通过噬菌体基增殖是通过噬菌体基因表达实现的。因表达实现的。核酸的复制与病毒蛋核酸的复制与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分开进白质的合成是分开进行的。行的。装配:装配:主要步骤有:主要步骤有:DNADNA分子的缩合分子的缩合通过衣壳包裹通过衣壳包裹DNADNA而形成而形成头部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体装配完成。被感染细胞裂解,成熟的子代噬菌体转移到外界。被感染细胞裂解,成熟的子代

23、噬菌体转移到外界。开始新的生活史。开始新的生活史。 裂解(释放)裂解(释放)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烈性噬菌体生活周期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溶源性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生活周期生活周期前(原)噬菌体前(原)噬菌体: :整合在宿主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核酸。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进行正常生长繁殖, ,而不被裂解。而不被裂解。可恢复成非溶源性细菌(复愈),或变成烈性噬菌体可恢复成非溶源性细菌(复愈),或变成烈性噬菌体每一噬菌体除了能使宿主细菌裂解死亡外,还有一些噬菌体感染细菌

24、后,并不使细胞死亡,称为溶原性噬菌体,这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将其自身的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的基因组,此时,这种宿主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套噬菌体DNA基因组称为原噬菌体(prophage),溶原性细菌不会产生许多子噬菌体颗粒,也不会裂解;但当条件改变使溶原周期终止时,宿主细胞就会因原噬菌体的增殖而裂解死亡,释放出许多子代噬菌体颗粒。 温和噬菌体生活史温和噬菌体生活史 总结总结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噬菌体的危害:噬菌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主要是引起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例:丙酮、丁醇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例:丙酮、丁醇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 抗生素发酵中的噬菌

25、体污染抗生素发酵中的噬菌体污染 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防治:防治:控制控制活菌排放活菌排放选育抗性生产菌株选育抗性生产菌株生产中轮换使用菌种生产中轮换使用菌种药物防治药物防治例如用金霉素、四环素等。例如用金霉素、四环素等。噬菌体的应用:噬菌体的应用:1.1.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2.2.用于鉴定未知菌。用于鉴定未知菌。 3.3.用于临床治疗传染病用于临床治疗传染病 。4.4.检验植物病原菌。检验植物病原菌。 5.5.测定辐射剂量。测定辐射剂量。第四节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引起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变性的因素引起蛋白质

26、、核酸等大分子变性的因素物理因素:温度、物理因素:温度、pH、辐射、辐射化学因素:脂溶剂、氧化(消毒)剂、其他化学因素:脂溶剂、氧化(消毒)剂、其他1、温度、温度 病毒耐寒不耐热。病毒耐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可在大多数病毒可在4以下良好生以下良好生存,尤其在干冰温度(存,尤其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和液氮(196)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而大多数病毒于55-601030min灭活,灭活,100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小时(流感、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小时(流感、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月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可存

27、活数日或数月(肠道病毒群、肝炎病毒)。(肠道病毒群、肝炎病毒)。2、PH大多数病毒在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在的范围内保持稳定。在PH9.0的环境中迅速灭活。的环境中迅速灭活。病毒种类病毒种类不同对不同对PH的稳定性亦不同。例如呼的稳定性亦不同。例如呼肠孤病毒能抗肠孤病毒能抗PH3.0;口蹄疫病毒在;口蹄疫病毒在PH6.06.5及及8.09.0迅速灭活,猪水泡病毒在迅速灭活,猪水泡病毒在PH2.2,24h仍具有感染性。仍具有感染性。3 、氧化剂、氧化剂 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常用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常用H2O2、K2MO4、漂白粉、碘化物等灭活病毒。、漂白粉、碘化物等灭活病毒。

28、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但不宜于脊髓灰质炎病毒。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但不宜于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如何侵入人体流感病毒如何侵入人体总总 结结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病毒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自我复制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现分为真病毒和亚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现分为真病毒和亚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现分为真病毒和亚和专性寄生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类病毒两类病毒两类病毒两类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测定大小的单位

29、是纳米测定大小的单位是纳米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球形颗粒、杆状颗粒、复杂形状颗粒毒粒的基本结构是壳体,壳体的对称形式包括螺旋对毒粒的基本结构是壳体,壳体的对称形式包括螺旋对毒粒的基本结构是壳体,壳体的对称形式包括螺旋对毒粒的基本结构是壳体,壳体的对称形式包括螺旋对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复合对称结构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复合对称结构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复合对称结构称壳体、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复合对称结构毒粒的基本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毒粒的基本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毒粒的基本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毒粒的基本化学

30、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病毒的繁殖过程基本相同,噬菌体的繁殖可分为吸附、病毒的繁殖过程基本相同,噬菌体的繁殖可分为吸附、病毒的繁殖过程基本相同,噬菌体的繁殖可分为吸附、病毒的繁殖过程基本相同,噬菌体的繁殖可分为吸附、侵入、增殖、装配和释放侵入、增殖、装配和释放侵入、增殖、装配和释放侵入、增殖、装配和释放5 5个阶段个阶段个阶段个阶段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温和性噬菌体的特性思考题解释下列概念: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烈性噬菌体、溶源细菌、前噬菌体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那些?病毒的成分是什么?病毒的核酸有那些类型?以T4噬菌体为例,简述

31、病毒繁殖的基本过程。亚病毒亚病毒 19711971年年T TO ODienerDiener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阐明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病原是一种具有感染性和自主复制能力的种具有感染性和自主复制能力的低分子低分子RNARNA 亚病毒亚病毒(subvirus)(subvirus)凡在核酸核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凡在核酸核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朊病毒等。体,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朊病毒等。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类病毒类病毒(viroid)目前所知道的最小、目前所知道的最小、只含只含RNARNA一种成分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专

32、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的分子生物 只在植物体中发现。只在植物体中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是19221922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年在美国发现的,它可使马铃薯减产铃薯减产20207070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 :它是一条长:它是一条长50nm50nm的棒状的棒状dsRNAdsRNA分子分子拟病毒(拟病毒(virusoids) 又称类病毒又称类病毒( (viroidviroid-like),-like),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植物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一般仅由裸露的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RNA 或或D

33、NADNA组成组成“寄生寄生”于真病毒内于真病毒内辅助病毒(辅助病毒(helper helper virusvirus)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朊病毒(朊病毒(prion,virino) 又称又称“普列昂普列昂”或或蛋白质蛋白质侵染因子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爱滋病毒爱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ificidncy (Human Immunodificidncy Virus,HIV).HIVVirus,HIV).H

34、IV主要型别为主要型别为HIV-1HIV-1和和HIV-2,HIV-2,爱爱滋病大多由滋病大多由HIV-1HIV-1引起。引起。爱滋病人(爱滋病人(AidsAids)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病原体,系引起细胞病变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录病毒的灵长类逆转录病毒之一,属逆转录病毒HIV病毒呈球形病毒呈球形内含病毒内含病毒RNARNA分子和分子和酶(逆转录酶、整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合酶、蛋白酶)病毒外层囊膜系双病毒外层囊膜系双层脂质蛋白膜层脂质蛋白膜HIVHIV的抵抗力的抵抗力lHIVHIV对热敏感。对热敏感。5630min5630min灭活,但在室温保灭活,但在室温保存存7

35、7天,仍保持活性天,仍保持活性。l对紫外线、对紫外线、 射线有较强抵抗力射线有较强抵抗力艾滋病病毒生活周期概要HIV HIV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HIV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HIVHIV途径途径1.1.性传播: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性传播: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接触感染2.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好的注射器传播3.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包括经胎盘、产道和哺乳方式包括经胎盘、产道

36、和哺乳方式HIV HIV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HIVHIV选择性地侵犯带有选择性地侵犯带有CD4CD4分子的细胞,主分子的细胞,主要有要有T4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等。等。细胞表面细胞表面CD4CD4分子是分子是HIVHIV受体,通过受体,通过HIVHIV囊膜囊膜蛋白蛋白gp120gp120与细胞膜上与细胞膜上CD4CD4结合后由结合后由gp41gp41介介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导使毒穿入易感细胞内,造成细胞破坏造成细胞破坏爱滋病人由于爱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常合并严,常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常见的有细胞、原虫、真菌、重的机会感

37、染,常见的有细胞、原虫、真菌、病毒,最后导致无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病毒,最后导致无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例可发生例可发生KaposisKaposis肉瘤或恶性淋巴瘤。肉瘤或恶性淋巴瘤。此外,感染单核巨噬细胞中此外,感染单核巨噬细胞中HIVHIV呈低度增殖,呈低度增殖,不引起病变,但损害其免疫功能,可将病毒不引起病变,但损害其免疫功能,可将病毒传播全身,引起间质肺炎和亚急性脑炎。传播全身,引起间质肺炎和亚急性脑炎。HIVHIV感染人体后,往往经历很长潜伏期(感染人体后,往往经历很长潜伏期(3 35 5年或更长至年或更长至8 8年)才发病年)才发病 ,表明,表明HIVHIV在在感染机体中,以潜伏

38、或低水平的慢性感染感染机体中,以潜伏或低水平的慢性感染方式持续存在。方式持续存在。当当HIVHIV潜伏细胞受到某些因素刺激,使潜伏潜伏细胞受到某些因素刺激,使潜伏的的HIVHIV激活大量增殖而致病,多数患者于激活大量增殖而致病,多数患者于1-1-3 3年内为死亡。年内为死亡。定义:定义: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由病毒或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糖蛋白。 种类:种类:、干扰素。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邻近的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这些抗病毒

39、蛋白降邻近的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这些抗病毒蛋白降解病毒解病毒mRNA、抑制蛋白合成。、抑制蛋白合成。干扰素作用具有干扰素作用具有宿主特异性宿主特异性,而无病毒特异性。,而无病毒特异性。病毒治疗药物病毒治疗药物干扰素(干扰素(IFN)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干扰素抗病毒机制 是非题1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2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双链DNA和双链RNA。()3一个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4植物病毒侵入依靠细胞受体吸附。()5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6(+)DNA即是与mRNA序列互补的DNA。()7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8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9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