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1946465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单元论语选读预读先学多读厚积精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释文题知文明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

2、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

3、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语言积累1.词语理解词语理解(1)通假字举直错诸枉通“_”,_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通“_”,_ 知者利仁 通“_”,_ 措安排、安置向先前智精明(2)一词多义归天下归仁焉:_秦伯归女五人: _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 臣请完璧归赵: _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_ 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今日之事何如:_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_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_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_ 事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举手长劳劳,二

4、情同依依: _ 举类迩而见义远: _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_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_ 戍卒叫,函谷举: _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_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_ 举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今义:丈夫或妻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爱护别人。可以凭借。(4)虚词归纳于舜有天下,选于众: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 何事于人,必也圣乎: _ 君幸于赵王: _ 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_(2)不仁者远矣:_

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4)不可以长处乐:_(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_(6)尧舜其犹病诸:_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生活安、利:形容词作动词,安于,利于名词作动词,担忧、忧虑3.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克己复礼为仁。_(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3)富哉言乎!_(4)何谓也?_(5)何如?可谓仁乎?_(6)舜有天下,选于众_(7)不仁者远矣。_判断句判断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6、句被动句4.语句翻译语句翻译(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_(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译文:_(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_ 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_(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译文:_ 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处在

7、安乐中。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文外名句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精读研析要点突破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理能力?答案答答案案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也就是孔子的“仁”。它实际上是告勉学者:欲求达到“仁”的境界,固然“克己复礼为仁”,而居心敬恕与无怨,且展现于外,心行相发,内外如一,同样亦为“仁”。2.“己欲立而立人,己

8、欲达而达人”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答案答答案案这是孔子“仁”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由己度人的思想。孔子主张在不破坏等级名分的前提下,对包括一般劳动者在内的众人给予尊重、同情和爱护。3.在选文13则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哪一方面?答案答答案案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仲弓,他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说“爱人”。这三则选文集中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答答案案孔子回答颜渊问“仁”,说明“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回答仲弓问“仁”,以及回答子贡

9、问可以终身实践的“一言”,主要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子贡问“仁”,则主要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孔子回答樊迟说“仁”就是“爱人”,其内涵跟他所说的“恕”“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致的。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4.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仲弓、樊迟、子贡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作具体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答案答答案案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

10、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延伸探究孔子的“仁”的学说蕴涵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

11、?答案多读厚积提提示示本文立意新颖。作者大胆借用孔子名言,又反其意而用之,足见其思想的特立独行,让人耳目一新。思悟亮点虽己所欲,勿施于人虽己所欲,勿施于人(1)蝴蝶的破茧重生只能由它们自己完成生命的突围,幼鹰的展翅蓝天只能由它们独自完成成长的使命,被喂食的动物却只能因为固守依赖而丧失生命的本能。(1)本文的立意有何特点?提示提提示示文章开始就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蝴蝶破茧成蝶、雄鹰翱翔蓝天、动物坐等喂食等比喻,巧妙引入论题,水到渠成,引人入胜。(2)孔夫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施于人”?其实不然。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随着亘古流传下的规则推着它前行。帮

12、蝴蝶打开束缚它的蝶蛹又当如何?不!那是你在摧残生命。(2)第段开篇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提示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彼时的宁静。提提示示本段具有过渡作用,“然而”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凭着自己的愿望去改变事物的天性,那就适得其反了。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却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善意的力量不

13、在你手中,而在于你的内心,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成全抑或不成全它们的天性,满足抑或不满足你自己喜爱的“欲望”,决定权完全在于你。(3)(3)第段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提提示示这句话紧承上文,由“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象”,使论证走向深入。不止对于生命中的动物朋友,对于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也因“喜爱”而被伤害。(4)雷锋日,敬老院的奶奶因被洗脚二十余次而苦不堪言;网络上,因“喜爱”而被恶搞的事件不计其数;因“喜爱”而高调行善的背后是对他人的尊严的践踏当我们只能在雷锋日一表自己的爱心,而平日对弱势群体不管不问时;当所有历史社会事件都可以被戏谑玩笑,狂欢成风时,我们的(4)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提

14、示喜爱与关注早已演变成了一阵阵狂风,将我们的责任感与善举之意吹得摇摇欲坠。当国民的喜爱没有一丝敬畏与尊重时,我们的家国大厦必将岌岌可危。怀揣一颗体贴与尊重之心吧,在平日里去照顾孤寡老人,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在网络上也别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让正气返璞归真,我们不需要对恶劣之事口诛笔伐,只要每个人身正独善,便能将善举之履穿好,便能保护天性使之越行越远,便能以众人拾柴之力照彻漆黑长空。提提示示这段运用假设对举的手法,句式整齐,语气亲切,感情真挚。君不见那花间纷飞的蝴蝶,若没有当初蜕变的痛苦,又怎会成就日后美丽动人的翩翩舞姿;那九天盘旋的苍鹰,若是不经历那断崖折翅的刻骨铭心,又怎会成就笑傲长天的勃勃雄姿。(5)(5)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吧!莫削天性之足适善意之履,莫用好心办了坏事。哪怕是“己所欲”,也要用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