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71861318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主讲人: 郭金鸿E-mail:guojinhong8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一、关于几个基本概念一、关于几个基本概念(一)和谐的含义(一)和谐的含义1、和谐是一种共生的状态。、和谐是一种共生的状态。 2、和谐是差异的统一,差异是和谐的前、和谐是差异的统一,差异是和谐的前提。提。3、和谐是合规律的状态。、和谐是合规律的状态。 4、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二)和谐文化的含义(二)和谐文化的含义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和价值取向,以

2、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存在方式。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将和谐文化用于人际关系,将和谐文化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宽则得众”。将和谐文化用于经济将和谐文化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将和谐文化用于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用于文化建设,则可使百家争则可使百家争鸣、理论创新。鸣、理论创新。 将将“

3、和谐和谐”用于外交,则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协和万邦”。 将和谐文化用于政治将和谐文化用于政治,则能则能“政通人和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社会繁荣。,促进历史发展,社会繁荣。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三)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三)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李约瑟:李约瑟:“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系的理想”。 张岱年曾经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张岱年曾经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两个最主要的基本思想:一是人伦和谐;二是天人协调。二是天人协调。 费孝通认为,中

4、国文化的核心是追求费孝通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这体现着中国人的大智慧。,这体现着中国人的大智慧。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儒家提倡儒家提倡“中和中和”,强调,强调“礼之用,和礼之用,和为贵。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尊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尊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 墨家倡导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

5、,交相利”,主张实,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的和谐一致。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 兵家讲求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强调“先先和而造大事和而造大事”,把,把“令之以文,齐之以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和谐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 佛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和佛教教

6、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和平理念,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平理念,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观念,与和谐、和平、和睦紧密相联。念,与和谐、和平、和睦紧密相联。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古代思想史中有关古代思想史中有关“和和”的提法主要涉及的提法主要涉及 1、古人把、古人把“和和”视为修养的一种境界,。视为修养的一种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中庸)2、古人把、古人把“和和”视为

7、天地万物有机联系的整视为天地万物有机联系的整体而相互依存。体而相互依存。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荀子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3、古人把、古人把“和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政治理应达到的一种效果。作为政治理应达到的一种效果。 尚书中说:尚书中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明于变时雍。黎明于变时雍。” 礼记礼记礼运中描述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礼运中描述一幅美好的社会蓝图:“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四体既正

8、,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4、古人也有把、古人也有把“和和”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的作为一种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理解 “和六律以聪耳和六律以聪耳”,“和实生物和实生物”(国语(国语郑语郑语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二、传统二、传统“和谐和谐”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内容(一)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保合太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1、天人调谐,是我国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天人调谐,是我国是中国天人之学的精华。 (1)我国天人调谐思想的发展)我国天人调谐

9、思想的发展远远古古时时期期人人们们既既敬敬畏畏天天神神,又又崇崇拜拜天天神神,是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条件和本源。思想产生的条件和本源。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中庸详尽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中庸详尽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观点:点:“惟天地至诚,故能尽其性,能尽其性,惟天地至诚,故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易传是中国早期易传

10、是中国早期“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维的最思维的最高代表。其理论框架:高代表。其理论框架: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人和天地自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人和天地自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系辞系辞) 。人与天地自然互相沟通、协调和统一,人与天地自然互相沟通、协调和统一,“夫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

11、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四时合其序。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乾卦乾卦)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汉代董仲舒曾说过:汉代董仲舒曾说过:“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但是他没有直深察名号)但是他没有直接提出接提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这个命题。这个命题。宋代思想家把宋代思想家把“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系统思想发展成系统的宇宙哲学和人生哲学。的宇宙哲学和人生哲学。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张载在正蒙中首先使用“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四四字,并提出了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的命题。题。陆九渊陆九渊 :“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者

12、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者也也”。 “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内事” ” 。(陆九渊集)。(陆九渊集)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明清的王阳明、王夫之等学者对明清的王阳明、王夫之等学者对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王阳明说:王阳明说:“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 “” “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全集传习传习录

13、中)录中) 王夫之说:王夫之说:“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尽人道者动以顺生之几。者健以存生之理,尽人道者动以顺生之几。”(周易外传周易外传)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 2)主张一种整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然)主张一种整体观的理论,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天、地、人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天、地、人相统一相统一 。“仁者与万物同体仁者与万物同体”、“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古人是古人所追求的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追求的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 (3 3)反对泯灭人的天赋特殊性,反对返回)反对泯灭人的天赋特殊性,反对返回原始状态来追求天人调谐原

14、始状态来追求天人调谐 。天人调谐思想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天人调谐思想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模式,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相统一,另谐模式,一方面强调天、地、人相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人的特殊性,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强调人的特殊性,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调谐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定位在一种积极的调谐关系上,不主张片面征服自然。征服自然。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在在对对自自然然的的态态度度上上,“自自强强不不息息”就就是是要要积积极极地地参参加加自自然然的的演演进进;而而“厚厚德德载载物物”则则是是要要求求在在人人类类活活动动不不超超出出自自然然的的限限度度,如如此此,才才能能达达到到

15、“与与天天地地合合其其德德,与与日日月月合合其其明明,与与四四时时合合其其序序”的的人人与与自自然然和和谐谐为为目目标标的的境境界界,这这是是一一种种以以人人与与自自然然和和谐谐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为最高目标的道德规范。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保护自然的行为规范、保护自然的行为规范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长利说:长利说:“利虽倍数于今,利虽倍数于今,而不便于后,弗为也。而不便于后,弗为也。”在砍伐、捕鱼和狩猎等方面的一些行为规范,在砍伐、捕鱼和狩猎等方面的一些行为规范,也制定了一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措也制定了一些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措施。施。 (1 1)对砍伐林木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即

16、)对砍伐林木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即“时禁时禁”,反对滥砍滥伐。,反对滥砍滥伐。 逸周书逸周书文传说: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以成草木之长。”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林木不可胜用也。”管子管子八观:八观:“山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 (2 2)只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捕鱼狩猎。)只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捕鱼狩猎。逸周书逸周书文传中说:文传中说:“川泽非时不入网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罟,以成鱼鳖之长。” ” 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曾子大孝云:曾子大孝云

17、:“禽兽以时杀禽兽以时杀焉。焉。”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3)对对于于砍砍伐伐、捕捕鱼鱼和和狩狩猎猎的的对对象象和和方方法法也有一定的限制。也有一定的限制。国国语语鲁鲁语语强强调调:“山山不不槎槎蘖蘖,泽泽不不伐伐夭夭。”逸逸周周书书文文传传也也说说:“无无杀杀夭夭胎胎,无无伐伐不不成成材材。”礼礼记记王王制制规规定定:“木木不中伐,不鬻于市。不中伐,不鬻于市。”(4)制制定定了了一一些些保保护护野野生生动动植植物物资资源源的的积积极极措措施施。比比如如建建立立“蕃蕃界界”,相相当当于于现现在在的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3、仁爱生命的精神、仁爱生命的精神 (1 1)儒

18、家仁爱生命的主张)儒家仁爱生命的主张 易传:易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天地之大德曰生德曰生”。 孔子建立孔子建立“仁爱仁爱”学说。学说。孟子提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仁民爱物”的主张,的主张,“君子之于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孟子梁梁惠王上)惠王上)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董仲舒将董仲舒将“仁仁”的范围扩大到的范围扩大到“鸟兽昆虫鸟兽昆虫”, “ “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不爱,奚足以谓仁?”(春秋繁露(春

19、秋繁露仁义仁义法法) 宋代程颢提出宋代程颢提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命题,的命题,。程颐认为程颐认为“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 张载提出了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民胞物与”的思想:的思想:“故天地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胞,物吾与也。”(正蒙(正蒙乾称)乾称) 明代的王阳明把仁的精神推及到宇宙万物,明代的王阳明把仁的精神推及到宇宙万物,认为认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 ” 。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 2)佛教的生态意识)佛教的生态意识 体现于节俭、素食、放生、美化环境等活

20、动体现于节俭、素食、放生、美化环境等活动中。中。佛教的缘起思想:佛教的缘起思想:“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对生存环境十分爱护,主张草木无情皆有性。对生存环境十分爱护,主张草木无情皆有性。佛教反对对人类自身生态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佛教反对对人类自身生态和环境生态的破坏,克服物质主义和自私的消费主义,克服物质主义和自私的消费主义,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二)(二)“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的理念的人际关系的理念 1.1.“和为贵和为贵”的价值观的价值观“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21、小大由之。之。”(论语论语 学而学而) 孔子提出孔子提出“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理想人的理想人格,格, 孟子提出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荀子认为人之所以“最为天下贵最为天下贵”,在于人能,在于人能“和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则胜物”。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载:循天之道载:“德莫大于和德莫大于和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2 2、差异共存、矛盾和解的思维方式、差异共存、矛盾和解的思维方式(1)在在处

22、处理理人人际际关关系系时时,“和和”与与“同同”是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 “和和”是是众众多多不不同同事事物物之之间间的的和和谐谐;“同同”是简单的同一。是简单的同一。史史伯伯说说:“夫夫和和实实生生物物,同同则则不不继继。以以他他平平他他谓谓之之和和,故故能能丰丰长长而而物物归归之之。若若以以同同神神同同,尽乃弃矣。尽乃弃矣。”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孔子曾提出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的著名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张载在正蒙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太和篇中讲:“有像斯有像斯有对,对

23、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而解。” (2)避免冲突、矛盾和解的态度)避免冲突、矛盾和解的态度 首先,不以恶意猜测人。首先,不以恶意猜测人。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中说:曾子立事中说:“君子不先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其次,主张师人之长,反对嫉妒别人。其次,主张师人之长,反对嫉妒别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已能,亦乐人之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已能,亦乐人之能也。能也。”(大戴札记(大戴札记曾子立事曾子立事 第三,不能求全

24、责备,勿言人短,责人勿第三,不能求全责备,勿言人短,责人勿苛。苛。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论语八佾)八佾)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3、“和和”是有一定原则的。是有一定原则的。 (1) “和和”的对象要有选择。的对象要有选择。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易传)易传序卦提出序卦提出“物不可以苟合而物不可以苟合而已已”。(2)“和和”中有斗。中有斗。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论语里仁)里仁)“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我

25、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一是强调以比较柔和的方式进行斗争,主张一是强调以比较柔和的方式进行斗争,主张以理服人,反对用激烈的手段以力服人;以理服人,反对用激烈的手段以力服人;二是和谐与斗争的地位不同,以和为主,以二是和谐与斗争的地位不同,以和为主,以斗为辅,和谐是目的,斗争是手段;斗为辅,和谐是目的,斗争是手段;三是认为斗的结果是和解。三是认为斗的结果是和解。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4 4、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26、(1 1)仁爱)仁爱孔子把孔子把“仁仁” ” 看作道德之首。看作道德之首。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论语语里仁)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墨墨子子认认为为“兼兼爱爱”是是道道德德的的根根本本,是是治治国国平平天下的根本要求与方法。天下的根本要求与方法。“若若使使天天下下兼兼

27、相相爱爱,爱爱人人若若爱爱其其身身,犹犹有有不不孝孝者者乎乎?视视父父兄兄与与君君若若其其身身,恶恶施施不不孝孝?犹犹有有不不慈慈者者乎乎?视视弟弟子子与与臣臣若若其其身身,恶恶施施不不慈慈?故故不不孝孝不不慈慈亡亡有有。若若此此则则天天下下治治。”(墨子(墨子兼爱)兼爱)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重义)重义“君于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君于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论语阳货)阳货) “天下莫贵于义天下莫贵于义” “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故义为正。故义为正。” (墨子(墨子贵义)贵义) (3)循礼)循礼 广义的礼指

28、以政治伦理观念为核心的典章制广义的礼指以政治伦理观念为核心的典章制度及行为规范,狭义的礼指礼仪、礼节、礼度及行为规范,狭义的礼指礼仪、礼节、礼貌、礼让等。貌、礼让等。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 礼记礼记冠义:冠义:“礼仪之始,在于正容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仪备。辞令顺,而后礼仪备。” 人们通过礼仪可以表达对事物的珍重与尊人们通过礼仪可以表达对事物的珍重与尊崇;通过礼节、礼貌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崇;通过礼节、礼貌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热爱和友好;通过礼让可以避免一些不的热爱和友好;通过礼让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必要的争

29、端。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4)尚智)尚智 孔子以孔子以“知、仁、勇知、仁、勇”为三达德。为三达德。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论语 里仁)里仁)(5 5)诚信)诚信 “诚诚”的含义是指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的含义是指真实无妄,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不欺人。孟子说: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道也。”(孟子(孟子离娄)离娄)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荀子充分肯定荀子充分肯定“诚诚”在人道中的地位。在人道中的地位。“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君子养心莫善于

30、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一民;父子为亲矣,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一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荀子不苟)不苟) 中庸把中庸把“诚诚”作为核心观念,认为作为核心观念,认为“诚诚”不仅是不仅是“天天”之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之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范畴和做人的准则:而且是最高的道德范畴和做人的准则:“诚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之道,圣人也。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

31、之道,圣人也。”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信信”则指严守诺言。则指严守诺言。孔子说: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论语语为征为征“诚诚”与与“信信”的含义各有侧重的含义各有侧重: :从内容上从内容上,“,“诚诚”强调自身内在修养,强调自身内在修养,“信信” ” 强调与强调与人交往中恪守规矩和诺言;功用上,人交往中恪守规矩和诺言;功用上,“诚诚”注重过程,注重过程,“信信”看重结果;手段上,看重结果;手段上,“诚诚”强调自觉,强调自觉,“信信”强调规范。强调规范。“诚诚”与与“信信”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信信”的根据在诚,的根据在诚,“诚

32、诚”是是“信信”的根基,的根基,“信信”是是“诚诚”的表现,的表现,“信信”必须是有必须是有“诚诚”之之“信信”。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荀子荀子不苟中不苟中“诚诚”、“信信”开始连开始连用,用,“诚信生神诚信生神”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卷五卷五诚信第十七:诚信第十七:“君君子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子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三)传统(三)传统“和谐和谐”文化的社会和谐思想文化的社会和谐思想1 1、社会(世界)和谐的理想、社会(世界)和谐的理想“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33、,城郭沟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是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而兵由是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众以

34、为殃。是谓小康小康。” (礼记礼记礼运)礼运)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礼记礼记礼运说: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5、大同。”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道家以道家以“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为梦想,老子主张人要为梦想,老子主张人要效法天道,通过无争、去奢、知足,达到社效法天道,通过无争、去奢、知足,达到社会的相对和谐。会的相对和谐。老子指出:老子指出:“小邦,寡民。使什佰之器小邦,寡民。使什佰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徒。有车舟无所乘之,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徒。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墨家以墨家以“爱无差等爱无差

36、等”的和谐社会为梦想,倡的和谐社会为梦想,倡导兼爱非攻、尚同尚贤。导兼爱非攻、尚同尚贤。 “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佛教以佛教以“善地净土善地净土”为梦想,强调同体共为梦想,强调同体共生、乐善好施。生、乐善好施。“利和同均利和同均”是财富分配是财富分配的原则。在一个集团或社会中,必须防范的原则。在一个集团或社会中,必须防范人性的堕落与过于自私,必须对利益作出人性的堕落与过于自私,必须对利益作出适当的调剂、节制。不但如此,更要提倡适当的调剂、节制。不但如此,更要提倡布施,即慈善救济的慈悲精神,扶危济

37、贫、布施,即慈善救济的慈悲精神,扶危济贫、互相救助,使困难、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互相救助,使困难、弱势群体得到帮助。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 2、以民为本、爱民利民的思想、以民为本、爱民利民的思想(1 1)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一)对民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定程度的认识。周公提出周公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本固邦宁”的思想的思想 。管仲最先提出管仲最先提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一词。管子一词。管子霸言中说: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 晏

38、子:晏子:“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民为本也”。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2)认识到民众是治国安邦、建功立业的依)认识到民众是治国安邦、建功立业的依靠力量。靠力量。孟子最先表达了孟子最先表达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的思想:“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孟子离娄上)离娄上)孟子还在历史上首次对人民、国家和统治阶孟子还在历史上首次对人民、国家和统治阶级三者之

39、间的关系、地位作了明确阐述。级三者之间的关系、地位作了明确阐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尽心下心下) )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表述了表述了“爱民恤民爱民恤民”的思想。的思想。 礼记指出,爱民是为政第一大事。礼记指出,爱民是为政第一大事。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哀公问)(哀公问) 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强调以仁爱之心治天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强调以仁爱之心治天下。下。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荀子指出,只有执政者爱民,国家才会强大。荀子指出,只有执政者爱民,国家才会强大。“爱民者强,不

40、爱民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荀子议议兵)兵) 老子提出老子提出“爱民治国爱民治国”的政治主张,君主当的政治主张,君主当“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道德经)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3 3)文化的和谐)文化的和谐“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以儒治国、以道养身、以佛养心。” (四)身心(心灵)和谐思想(四)身心(心灵)和谐思想儒家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儒家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讲究的行为,讲究“允中允中”、“执中执中”。 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道家主张以谦下不争、清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人的身心和谐,主张到人的身心和谐,

41、主张“挫其锐,解其纷,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和其光,同其尘”。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事事无碍的超然态佛家讲修来世,力图以事事无碍的超然态度进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身心和度进入一种彻悟的心灵境界,实现身心和谐。谐。 维摩诘经云:维摩诘经云:“若欲得净土,当净其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心灵一社会一宇宙心灵一社会一宇宙”的内在联系的内在联系在最基本的三大和谐中,人从修身做起,在最基本的三大和谐中,人从修身做起, 实实现人际和谐,现人际和谐, 这是一切和谐的基础;这是一切和谐的基础; 在此在此基础上基

42、础上,实现社会和谐,这是一切和谐的核实现社会和谐,这是一切和谐的核心;最后实现天人和谐,这是一切和谐的最心;最后实现天人和谐,这是一切和谐的最高理想境界。高理想境界。 1、关于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互动关系。、关于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互动关系。 2、心灵和谐与宇宙和谐的互动关系。、心灵和谐与宇宙和谐的互动关系。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三、传统三、传统“和谐和谐”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特征 (一)包容性(一)包容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天下一致而百虑,殊途而同归”。 (二)差异性(二)差异性“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43、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畜轻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畜轻重皆有称。重皆有称。”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三)互补性(三)互补性运用政治智慧,借助德刑、礼法、赏罚等多运用政治智慧,借助德刑、礼法、赏罚等多种治国之术的互补配合,相辅相成,来保证种治国之术的互补配合,相辅相成,来保证“和谐和谐”状态的基本稳定,状态的基本稳定,“和谐和谐”社会的社会的长期待续。长期待续。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是和是和”。 (四)平衡性。(四)平衡性。 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 四、几点说明四、几点说明1 1、其他东方文化如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其他东方文化如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资源中不乏值得借鉴的和谐文化因素。资源中不乏值得借鉴的和谐文化因素。2、西方文化也有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西方文化也有和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3、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和谐思想既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和谐思想既包含着优秀的成果优秀的成果, 又包含着传统的负面效应。又包含着传统的负面效应。 4 4、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传统传统和谐思和谐思想想和谐文化的中国传统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