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1758435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双心医学工作模式融入临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将双心医学融入临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脏中心丁荣晶2双心医学心理心脏学定义研究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关系的医学。综合干预情绪因素和行为异常,通过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缺乏运动等),提供给患者一些方法(如戒烟指导、运动建议、饮食改善、压力管理,心理治疗等),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物学因素,提高患者的近远预后。3精神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史1910年,William Osler发现一组心脏病人有相似的人格特征,极端野心勃勃且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1968年william Harvey 提出“mental agitation”,认为无论高兴、痛苦,都会影响到心脏功能。1960-至今 大

2、量研究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980年代Robert Allan开始进行心脏病人的精神心理应激干预1996年Robert Allan著作heart and mind首次提出心理心脏病学双心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把心理疾病和心脏病放到一个单元,而是双心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把心理疾病和心脏病放到一个单元,而是强调在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强调在临床治疗中关注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最终达到共同目标,即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实现心状态,最终达到共同目标,即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实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的完全康复,真正回归

3、社会。血管疾病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的完全康复,真正回归社会。4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精神心理因素消极思维模式慢性应激积极思维模式5精神应激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糖尿病-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血压-精神应激 坚持少量饮酒(保护因素)Interheart Study6抑郁降低心肌梗死的存活率7焦虑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8悲观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9女性婚姻状态与心血管疾病390例女性,随访11年,每3年测一次颈动脉斑块10低社会支持增加心血管死亡11有生活目标降低心血管死亡1238名社区老年人随访5年,根据不同目标分为2组12精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和预后的关系精神心

4、理因素易产生不健康生活方式n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n导致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精神心理应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n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荷尔蒙分泌失衡,代谢异常,炎症,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失调精神心理应激状态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导致临床疾病的进展13心内科广泛存在焦虑抑郁 1. 心血管症状:心血管症状: 胸闷、胸痛、气急、头晕、恶心、失眠胸闷、胸痛、气急、头晕、恶心、失眠2. 急性心脏病症状:急性心脏病症状: 突发强烈的惊恐感、濒死感突发强烈的惊恐感、濒死感,伴有呼吸困难、伴有呼吸困难、 心悸、胸闷、气急、出汗、发抖心悸、胸闷、气急、出汗、

5、发抖3. 情绪和躯体症状:情绪和躯体症状: 疲劳、精力减退、丧失兴趣、失眠、紧张疲劳、精力减退、丧失兴趣、失眠、紧张和惊恐伴有尿频、尿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惊恐伴有尿频、尿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和肠易激4. 求医行为:求医行为: 反复主诉其症状反复主诉其症状,反复求医,反复检查无阳反复求医,反复检查无阳性结果性结果J Herz ,2000 ,25 (2) :107113 J Human Stress ,2000 ,26 (2) :1727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 年第14 卷第1 期 4647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14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共病抑郁Depression and He

6、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 CNS Drugs, 2002 Ziegelstein et al, JAMA, 200111 个前瞻性研究,随访了4000余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612个月,其中一项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7.9年)2020心肌梗死后 :1.抑郁症发病率: 16%-20%2.抑郁“症状”发病率:17%-47%15-23%16-20%14-36%15-20%10% %20%20%30%40%冠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慢性心衰慢性心衰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普通人群:普通人群:7%15我国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2004年Wang等发现住院冠心病患

7、者n抑郁症状达46.6%n重症抑郁为13.4%n焦虑症状达54%n共病达38%2005年北京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调查显示,n焦虑发生率为42.5%n抑郁发生率为7.1%16心内科门诊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刘梅颜,胡大一.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17心内科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国内: 84心血管内科单独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未得到诊断和治疗。1杨菊贤. 蔡文玮,陈启稚. 焦虑及惊恐发作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 上海预防医学,2000 ,12 (11) :53199 %的心内科抑郁焦虑患者因躯体症状而就医18心血管医生关注精神心理问题的6个理由精神心理应激精神心理应激与不良行为习与不良行为习惯和心

8、血管危惯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险因素有关有类似心脏有类似心脏病症状病症状心血管疾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病患者中发病率高发病率高是冠心病的重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增加心血管事件事件治疗依从治疗依从性差性差3/4胸痛心悸,胸痛心悸,84%没有诊断没有诊断16%-50%之间之间19因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n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所以担惊受怕n高血压n冠心病n心肌梗死n心房颤动长期患病或手术后患者期望值过高或缺乏了解,出现失望情绪或恐惧担心nPCI术后n起搏器植入术后nICD植入术后n心力衰竭心内科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20心脏功能性早搏引发不适感导致焦虑抑郁n如单纯早搏、二尖瓣脱垂n家

9、属对患者产生的影响,造成精神心理压力单纯的精神心理问题常因躯体症状,首先到心内科就诊n例如惊恐发作的常见症状为胸闷、胸痛、气急有精神心理问题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症状混淆n由于心理打击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心内科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21心内科常见精神障碍心境障碍n抑郁发作n恶劣心境神经症n焦虑症:广泛焦虑,惊恐发作n疑病症n躯体感觉障碍n癔症n神经衰弱22抑郁的诊断万变不离其中主要症状 1 心境低落 2 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3 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其他症状(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

10、观念或行为; (f) 睡眠障碍;昼重夜轻。 (g)食欲下降;时间:一般2周23抑郁患者的心血管症状症状乏力,头晕,心悸,头晕全身不适举例:老年女性,因心悸就诊伴乏力,睡眠障碍Holter示偶发房性早搏心功能、生化指标均正常高兴不起来24什么是焦虑障碍25焦虑障碍定义:无原因、以焦虑情绪伴自主神经紊乱为主要表现n表现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将来要发生某种不利事情,而有难于应对的不愉快情绪n常伴有头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包括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临床相n急性焦虑又称惊恐发作n慢性焦虑称广泛性焦虑 举例:因心悸就诊的老年女性 心电图为窦速 心功能、生化、甲状腺

11、功能正常 CAG正常26惊恐发作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诸多自主神经症状n主要临床相精神症状:强烈的恐惧n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n没有明显的外在威胁n反应过度27自主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n心悸、心跳强烈、心慌;n心前区疼痛或胸闷呼吸系统:n呼吸困难;n窒息感;皮肤:n出汗n忽冷忽热,皮肤潮红或苍白发冷28自主神经症状消化系统:n恶心或腹部不适类神经系统:n头晕、感到站立不稳或昏倒;n震颤或发抖;n感觉过敏,发麻或针刺感濒死感害怕会发疯感到大难临头现实解体或人格解体29惊恐发作的特点突然发作,症状迅速达到高峰(10分钟)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发作自然缓解发作后大汗,或虚弱无力,但一切如常

12、举例30躯体感觉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症状可以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躯体疾病证据。患者伴有痛苦体验,不断求医。31精神障碍的识别32有如下情况患者考虑有精神障碍因躯体化症状反复就诊感觉自己有不治之症,精神压力大经有效治疗后客观证据显示恢复良好,但临床症状频繁发作对疾病不了解或医生语言不当,造成思想负担存在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对事情失去兴趣,无原因乏力,睡眠困难,早醒,有自杀念头存在焦虑症状:紧张不安,失眠烦躁,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刺激不相称的过分担忧33简单筛查问题睡眠如何?是否因此白天精力减退情绪

13、好吗?有没有心情烦乱或兴趣下降是否有明显的身体不适,但没有检查出病因? n回答1个“是”为可疑,回答2个“是”为高度可疑 34精神障碍筛查问卷自评量表:n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n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问卷(BAI)n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他评量表:n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n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35心血管疾病相关精神障碍的处理36心脏康复综合心理干预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7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认知治疗=适当的病情解释n会听,听进去:了解患者的个性、社会经济状况、患者的期望,对疾病的看法和担心,n会说,说清楚:选择

14、乐观的表达方式,根据患者的担心和期望给予病情解释,尽可能不说最坏的结果注意非语言行为支持性心理治疗n给予患者鼓励,n定期随访n指导患者家属行为治疗 :n改善睡眠n生活规律n加强锻炼n缓解压力n自我暗示38常用的抗抑郁、焦虑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丙咪嗪、阿米替林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复合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39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当今治疗抑郁障碍的一线用药适应症 n抑郁障碍包括各种类型和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n其它障碍-如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40SSR

15、Is类抗抑郁剂的特点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特点:使用方便,安全有效使用剂量:从半片开始饭后服用,一般剂量1片/日不良反应:头痛,胃肠道反应,性功能障碍注意事项:n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应减少剂量;n降糖药、华法令、洋地黄等合用应慎重;41辅助治疗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n短效:罗拉(从半片日二次开始),佳静安定n长效:艾司唑仑,安定,氯硝安定(从1/4片开始)42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精神障碍治疗注意事项首先须要详细了解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及物理检查。 明确患者的疾病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 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可见任何精神疾病,要检查是否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16、考虑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焦虑和抑郁排除兴奋药物过量,以及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43病例分析患者男性,70岁,因“高血压10年,近半年血压波动大”主诉来诊患者自诉:近半年经常发生心跳,一出现心跳,血压就升高,平时血压很低。为这个已经去过3次急诊,心率95次/分,血压偏高160/90mmHg,心电图正常,肌钙蛋白正常,脑CT正常,别的也没有发现问题。昨晚又发生了一次,心电图没有问题,急诊医生给了点降压药,别的也没有处理。自己觉得老是心悸,血压不稳定,忽高忽低,控制不好,都不知道该怎么吃药了,觉得自己可能得了大病。44每天1/3片络活喜,1/

17、4片倍他乐克。降压药用的量已经非常少了。患者说,这么吃也是摸索出来的,平时心率快,不能不吃倍他乐克,但吃多了又不行,怕血压降的非常低,平时血压也就在100/60mmHg,原先血压控制的很好,后来别的医生建议换药,就把药换了,结果血压就开始不稳定,换了很多药都不行。查体:BP120/60mmHg,心肺正常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已退休,愿意户外活动,喜交友。45诊疗思路根据上述病史,你的考虑?n原发性高血压n继发性高血压还需要问什么病史?46诊疗思路问:最近睡眠怎么样,睡觉打不打呼噜,饮食如何,情绪如何。患者说:睡眠不好,经常愿意发脾气,心里容易起急,原先愿意出去玩,愿意写书法,愿意跳舞,现在都

18、不做了,说心烦。老伴说这半年简直象换了一个人。47诊断考虑高血压2级 中危焦虑状态n依据48治疗方法和效果降压药物不改变剂量加用:赛乐特 半片每日早饭后口服 罗拉 1片 日二次 口服半月后来诊:血压平稳,睡眠改善,情绪改善一月后来诊:血压平稳,无心悸发作,情绪已恢复正常状态除了询问患者生物学病史外,要想到了除了询问患者生物学病史外,要想到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担心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担心49临床举例中年男性,冠心病三支病变,支架植入术后,糖尿病,肥胖,每天吸烟30支,拒绝戒烟年轻男性,26岁,因“心悸”来诊,室性早搏已减少,胸闷不缓解,反复看病,心里不踏实,不敢活动中年女性,50岁,CAG示“三支病变”,反复发生胸闷憋气,每次持续10分钟可缓解,伴大汗乏力,与活动无关,每次发作时心电图无动态变化。50心血管医生能做到的事情重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筛查使用筛查量表治疗轻度精神心理应激轻度焦虑抑郁工作压力不能放松睡眠障碍低社会支持等转诊双心医生 转诊精神科医生51 医学整合将躯体和心理整合在关注患者躯体症状时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与症状的关系不孤立n举例:心脏病合并了抑郁,不予治疗心脏病不偏颇n举例:患者因心律失常发生焦虑,家属不理解,医生不理解精神心理干预目的是治疗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