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1740322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唐代后期政治斗争一、唐代后期政治斗争1.藩镇割据割据局面形成藩镇:又称方镇,古义为屏藩王室,镇守四方。藩镇:又称方镇,古义为屏藩王室,镇守四方。唐代指节度使唐代指节度使。姑且处置叛军将领安史乱后,其余部虽名义上归顺中央政府,但皆安史乱后,其余部虽名义上归顺中央政府,但皆安史乱后,其余部虽名义上归顺中央政府,但皆安史乱后,其余部虽名义上归顺中央政府,但皆有一定实力,因而唐王朝并不能真正控制他们。唐代有一定实力,因而唐王朝并不能真正控制他们。唐代有一定实力,因而唐王朝并不能真正控制他们。唐代有一定实力,因而唐王朝并不能真正控制他们。唐代宗(李豫宗(李豫宗(李豫宗(李豫7267797267797

2、26779726779)762762762762继肃宗位后,为求得眼前安定,继肃宗位后,为求得眼前安定,继肃宗位后,为求得眼前安定,继肃宗位后,为求得眼前安定,承认叛军将领合法地位,即承认叛军将领合法地位,即承认叛军将领合法地位,即承认叛军将领合法地位,即“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者,一切不问者,一切不问者,一切不问”,他们转变为唐朝节度使。,他们转变为唐朝节度使。,他们转变为唐朝节度使。,他们转变为唐朝节度使。1唐后期的政治斗争一、唐代后期政治斗争一、唐代后期政治斗争1.藩镇割据割据局面形成唐王朝与藩镇斗争:德宗时期宪宗时期

3、关于藩镇评价:2.中枢政治体制演变翰林学士枢密使使职差遣制2唐后期的政治斗争相关人物:河朔三镇:势力最大,为害最烈。李宝臣:成德节度使(河北中、南部,李原名张忠志,奚人,安禄山手下勇将,故唐特赐其国姓,并名宝臣);田承嗣:魏博节度使(河北、河南、山东交接地区);李怀仙(柳城(柳城胡人)胡人):幽州、卢龙节度使(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地区)。 内地新封节度使: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内地一些州也设节度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内地一些州也设节度使,新唐书使,新唐书 兵志:兵志:“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 节度使拥有一个地区的

4、大权,兼有自己军队(四、节度使拥有一个地区的大权,兼有自己军队(四、五万五万 十几万),户籍不报中央,赋税不入朝廷,官十几万),户籍不报中央,赋税不入朝廷,官吏自己委任。吏自己委任。3唐后期的政治斗争 节度使与中央的关系节度使职位或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全由他们自身,中央不得插手。藩镇与中央保持仅名义上的臣属关系,有时甚至不承认而叛乱,新唐书兵志:“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后期除江南、关中地区外,全国几乎都有藩镇割据情况发生,且唐末农民起义后,这两地亦同全国一样。4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唐王朝与藩镇斗争:德宗时期斗争背景斗争背景:由于实行了两税法,唐财政情况好转,唐

5、德宗由于实行了两税法,唐财政情况好转,唐德宗决心削平藩镇。决心削平藩镇。斗争过程:斗争过程:A A A A、第一回合:起因:、第一回合:起因:、第一回合:起因:、第一回合:起因:节度使父死子继,大历十四年节度使父死子继,大历十四年(公元(公元779779)魏博镇魏博镇田承嗣死,侄田悦继位,李宝臣出面要求唐朝廷承田承嗣死,侄田悦继位,李宝臣出面要求唐朝廷承认,代宗应允。认,代宗应允。781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继立,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继立,行节度使权,要求朝廷承认。德宗坚决拒绝,田悦行节度使权,要求朝廷承认。德宗坚决拒绝,田悦代为请求,亦不允,藩镇传子制被朝廷否

6、认。代为请求,亦不允,藩镇传子制被朝廷否认。5唐后期的政治斗争结果为维护节度使世袭特权,为维护节度使世袭特权,成德镇成德镇李惟岳李惟岳、魏博、魏博镇镇田悦田悦、淄青镇、淄青镇李纳李纳、山南东道、山南东道(治襄阳,今湖北襄樊)(治襄阳,今湖北襄樊)梁崇义梁崇义四镇联合反唐四镇联合反唐,唐中央调集大军,于,唐中央调集大军,于782782年平年平复四镇。李惟岳被部将复四镇。李惟岳被部将王武俊王武俊(契丹人)(契丹人)所杀。所杀。B、第二回合:起因德宗德宗怕成德镇强大难制,把其地又分为几个小怕成德镇强大难制,把其地又分为几个小的节度使,的节度使,平定成德镇李惟岳平定成德镇李惟岳的的功臣功臣朱滔朱滔和和

7、王武俊王武俊等为争权夺地,又等为争权夺地,又勾结勾结田悦田悦、李纳李纳,以及淮西节度,以及淮西节度使使李希烈李希烈再次发动叛乱。再次发动叛乱。6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藩镇称王唐军一开始便失利,叛军更加嚣张,相约唐军一开始便失利,叛军更加嚣张,相约称帝称称帝称王,王,朱滔朱滔自称冀王,自称冀王,田悦田悦称魏王,称魏王,王武俊王武俊称赵王,称赵王,李李纳纳称齐王,称齐王,李希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自称天下都元帅。藩镇称王,反叛。藩镇称王,反叛升级,表示他们与朝廷彻底决裂。升级,表示他们与朝廷彻底决裂。唐军内乱783783年德宗调发关中一支军队赴关东平叛,在路年德宗调发关中一支军队赴关东平叛,在路经长安时

8、,为要犒赏发动叛乱,他们攻占长安,拥立经长安时,为要犒赏发动叛乱,他们攻占长安,拥立朱滔弟弟朱滔弟弟朱泚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在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德宗大秦。德宗仓皇逃往仓皇逃往奉天,而长安城里没来得及跟德宗逃走的唐朝百官,奉天,而长安城里没来得及跟德宗逃走的唐朝百官,大都接受了大秦官职。大都接受了大秦官职。7唐后期的政治斗争援救德宗的朔方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李怀光,在攻克长安之后,因与朝廷发生矛盾,就联合朱泚朱泚共同反唐,784年德宗又从奉天逃到汉中。斗争结果唐德宗后来依靠名将名将李晟等李晟等收复长安,但此时唐已无力用兵藩镇,784784年,唐德宗下年,唐德宗下罪已罪已书书,承认自己的错误,

9、封,承认自己的错误,封朱滔朱滔、田悦田悦、李纳李纳等为节度等为节度,朱等达到了获得朝廷承认的目的,也都顺势去掉王号。8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宪宗时期:君臣决心唐后期皇帝中唐宪宗平叛藩镇最具决心最具决心,他任用一批态度坚决宰相,如杜黄裳杜黄裳、武元衡武元衡、裴度裴度等。主要对手宪宗时期,诸藩镇中,对唐王朝威胁最大的唐王朝威胁最大的是淮西是淮西吴元济吴元济( (豫南豫南) ),淮西脱离中央三十多年,朝廷大军围攻四年不能奏效。9唐后期的政治斗争调整政策:摆脱宦官监军摆脱宦官监军原来各道将领受宦官宦官牵制,进退不能自主,战败过在将领战败过在将领,战胜功在宦官战胜功在宦官。817年,宰相宰相裴度裴度奏请皇帝取

10、消宦官监军制宦官监军制度,给带兵将领以自主权度,给带兵将领以自主权,宪宗同意裴度建议,解除监军宦官,调动将领积极性。关键战役: 悬军奇袭悬军奇袭 元和十一年(815),西路唐军主帅李愬李愬su在风雪之夜,率军长途奔袭70里,出奇不意攻入淮西老巢蔡州淮西老巢蔡州,活捉吴元济吴元济,平定淮西。10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平定缁青及其意义:淮西破灭后,其它藩镇纷纷归顺中央,淄淄青镇青镇李师道李师道自恃势力势力最大,继续与朝廷为敌,曾派刺客刺杀宰相刺杀宰相武元衡武元衡,刺伤刺伤裴度。裴度。但终于819819年被平定。至此河北各镇第一次真正臣服中央。藩镇割据基础仍在:宪宗元和年间虽对藩镇用兵取胜,但节度使把持大

11、权的局面没变,藩镇割据的基础没有消除,因而这种统一局面必然不能持久。宪宗死后,河朔三镇河朔三镇再次叛离中央,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唐亡。11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关于藩镇评价:唐朝的道由监察区道由监察区变为一级行政区一级行政区是历史必然,中央政府直接统领三百多州,一千多县,很难进行有效统治,设立数目较少的一级机关来统领千百个州县,是封建统治者为解决统治统治技术落后技术落后与统治区域广阔之间统治区域广阔之间的矛盾而长期摸索的结果。唐代藩镇局面的形成是安史之乱及其平定平定前后各种复杂的政治前后各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军事形势和矛盾相互作用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即朝廷与前线平叛将领朝廷与前线平叛将领的矛盾、皇权

12、与宦皇权与宦官及宰相官及宰相的矛盾,唐王朝与吐蕃的矛盾。唐王朝与吐蕃的矛盾。12唐后期的政治斗争2.中枢政治体制演变唐前期以唐前期以三省制度三省制度和和宰相宰相作为决策和发号施令作为决策和发号施令最高机构最高机构;唐后期,朝廷大权逐渐让渡于;唐后期,朝廷大权逐渐让渡于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和和枢密使枢密使,三省形同虚设。,三省形同虚设。翰林学士翰林学士 太宗时期:秦府学士秦府学士秦府学士秦府学士唐太宗重视人才,着意搜集文人,在他还做秦王时便有 “十八学士”,“听朝之隙,引入内殿”,商量政事,如虞世南、欧阳询虞世南、欧阳询等。职责职责职责职责太宗时学士不是官职,没有品秩,学士的主要职责是充作顾问,间或

13、也有草诏的情况,不参与政府决策。13唐后期的政治斗争武周时期:北门学士武则天掌权后不信任旧官僚,主要依靠庶族地主,她把一些文人征召进官,“朝庭奏议及百司表疏,时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这些人“不经南衙,于北门出入故云然”(上官婉儿)。主要职责学士替皇帝起草诏令批阅公文,具有中书省制令之权,但这时的学士还只能出入皇宫北门(三省六部等政府部门在皇宫的南面,称为南衙),不能与朝廷大臣同列,学士既无品级又不是官职。14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唐玄宗时期:翰林学士玄宗重视文学,在宫中设置玄宗重视文学,在宫中设置翰林院翰林院作为学士办作为学士办公之处,学士称为公之处,学士称为翰林学士翰林学士。职责翰林学士已由武

14、后时的半公开变为公开合法,翰林学士已由武后时的半公开变为公开合法,其职务是其职务是起草诏令批答表疏起草诏令批答表疏,以备顾问。,以备顾问。人员翰林学士多以文才极好的中级官员充任,如翰林学士多以文才极好的中级官员充任,如张张九龄九龄就是才子,开元初任中书舍人,为翰林供奉,就是才子,开元初任中书舍人,为翰林供奉,文苑英华就收入他起草的一些诏书。文苑英华就收入他起草的一些诏书。15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唐中后期安史之乱时期:权力日重安史之乱爆发后,军机繁忙,军事行动谋划和命安史之乱爆发后,军机繁忙,军事行动谋划和命令很多,而且要保密,翰林受皇帝宠信,所以深谋密令很多,而且要保密,翰林受皇帝宠信,所以深谋密

15、诏,皆出翰林之手,翰林学士权任加重。诏,皆出翰林之手,翰林学士权任加重。德宗时期:权趋宰相皇帝重用学士,学士亦多真才实学之人,如德宗皇帝重用学士,学士亦多真才实学之人,如德宗时时陆贽在泾原兵变时在泾原兵变时“ “天下骚扰,远迩征发,书诏天下骚扰,远迩征发,书诏日数十下,皆出贽日数十下,皆出贽” ”, 德宗有事先与商议,当时称德宗有事先与商议,当时称为为“内相”。大体上说,此时翰林院组织机构尚不。大体上说,此时翰林院组织机构尚不严密,决策权亦不固定。严密,决策权亦不固定。16唐后期的政治斗争 宪宗时期:形成制度形成制度 法定法定“内相内相” 宪宗时,加强翰林院制度,于学士中置一人为宪宗时,加强翰

16、林院制度,于学士中置一人为翰林学士承旨,时称翰林学士承旨,时称“ “院长院长” ”,国家重要机密,全国家重要机密,全由承旨学士专门受命起草,他人不得参与,承旨学由承旨学士专门受命起草,他人不得参与,承旨学士成为法定的士成为法定的“ “内相内相” ”。决策出命决策出命唐朝后期,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都有草诏权。唐朝后期,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都有草诏权。但重要诏书由翰林学士撰写,直接从宫中发出,所但重要诏书由翰林学士撰写,直接从宫中发出,所以被称为以被称为“ “内制内制” ”;而中书舍人仅能起草一般文书,而中书舍人仅能起草一般文书,其办公机构置于皇宫之外,于是便被称为其办公机构置于皇宫之外,于是便被称为

17、“ “外制外制” ”。学士可单独进见皇帝,而外朝官乃至宰相都不学士可单独进见皇帝,而外朝官乃至宰相都不行,翰林院俨然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行,翰林院俨然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17唐后期的政治斗争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学士院学士院在大明宫内,为宫中禁地,非本院人严禁在大明宫内,为宫中禁地,非本院人严禁出入。院门置有门铃,每有文书,送信之臣于门外晃出入。院门置有门铃,每有文书,送信之臣于门外晃铃,则有小判官出受,送交院长铃,则有小判官出受,送交院长。公交保密公交保密公交情况绝对保密,学士相互亦不知晓,如宪宗公交情况绝对保密,学士相互亦不知晓,如宪宗任命任命李吉甫李吉甫、武元衡武元衡为宰相为

18、宰相,以翰林学士以翰林学士裴垍裴垍ji ji和中和中书舍人兼学士书舍人兼学士李吉甫李吉甫分别起草诏令,分别起草诏令,“ “至暮,吉甫有至暮,吉甫有叹惋之声,垍终不言叹惋之声,垍终不言” ”,两制写成,要值日翰林签字,两制写成,要值日翰林签字署名,吉甫方知自己当上宰相。署名,吉甫方知自己当上宰相。历史情况:历史情况:从从756-873756-873年年113113年中共任翰林学士年中共任翰林学士167167人,其人,其中中5555人做到了宰相人做到了宰相。18唐后期的政治斗争枢密使背景内容唐玄宗之后,宦官势力不断发展,唐后期值多事之秋,外藩镇割据,内常有将领叛乱,所以皇帝不信大臣,只信身边的人。

19、设置枢密使宪宗初年于宫内设枢密使二员,以宦官充任,宣宗时出现枢密院。过去政事堂下设枢机房办理具体事务,枢密院出现之后,逐渐接替枢机房职务。具体职能:枢密使的职责是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章奏疏,枢密使是宦官专权的一个重要途径。19唐后期的政治斗争使职差遣制差遣制差遣制差遣:差遣:差遣:差遣:指差派某官去任某事或某方面工作,如户口使、租庸使、转运使、度支使、盐铁使等。变化:变化:变化:变化:起初差遣多为临时性工作,性质类似后世钦差大臣,后来渐趋固定化。 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差遣使职侵夺尚书六部一些行政权,六部闲散,翰林院和枢密院又侵夺中书门下职权,三省名存实亡。20唐后期的政治斗争结语:唐后期中枢官制变化,仅是出于眼前考虑,为唐后期中枢官制变化,仅是出于眼前考虑,为顾一时之急而设置,虽然行政效率在某些方面顾一时之急而设置,虽然行政效率在某些方面会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从长远看,破坏了三会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从长远看,破坏了三省体制,决策机构也失去制约,严重影响中央省体制,决策机构也失去制约,严重影响中央集权。集权。21唐后期的政治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