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71738085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5伯牙绝弦 (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的魅力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是以感受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艺术的魅力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选编的伯牙绝弦伯牙绝弦 月月光曲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蒙娜丽莎之约 我的舞台我的舞台四篇课文情真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巫山县江东小学巫山县江东小学方有书方有书课前欣赏:课前欣赏: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杨柳依依、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清风徐徐、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明月皎皎、炊烟袅袅、芳草萋萋芳草萋萋、霞光灼灼、霞光灼灼朗读课文,注意停顿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伯牙善善鼓琴,钟子期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伯牙

2、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善哉,峨峨兮哉,峨峨兮若若泰山!泰山!”志在流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善哉,洋洋兮若若江河!江河!”伯牙伯牙所念,钟子期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死,伯牙谓谓世世再无知音,乃再无知音,乃破破琴琴绝弦,终身绝弦,终身不复鼓。不复鼓。伯牙绝弦伯牙绝弦解 题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翻译课文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课文。大家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3、或句子,向老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求教。师求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善于,擅长。善于,擅长。“鼓鼓”,弹。弹。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善哉”,太好了。太好了。“峨峨峨峨”,高。高。“兮兮”,啊。啊。“若若”,好像。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大的泰山啊!”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洋洋”,广大。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伯牙心里想

4、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念”,所想到的。所想到的。“得得”,懂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谓”,觉得。觉得。“知音知音”,理解自己心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破琴”,把琴把琴摔碎。摔碎。“复复”,再,重新。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知音了,于是,

5、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弹琴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谓谓”,觉得。觉得。“知音知音”,理解自己心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破琴”,把琴把琴摔碎。摔碎。“复复”,再,重新。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弹琴了。绝:断绝。绝:断绝。鼓:弹。鼓:弹。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峨峨:高。哉:语气词,相当于哉:语气词,相当于“啊啊”。洋洋:广

6、大。洋洋:广大。注注 释释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高大的泰山啊!”伯牙心里想到流水,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

7、终身不再弹琴了。不再弹琴了。译译 文文反复朗读,思考问题反复朗读,思考问题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伯牙牙善善鼓鼓琴琴,钟钟子子期期善善听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志在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钟子期曰:“善哉善哉,!”志在志在,钟子期曰钟子期曰:“善善哉,哉,!” 清风徐徐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明月皎皎芳草萋萋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春雨潇潇春雨潇潇白雪皑皑白雪皑皑小练笔:清风清风徐徐兮若清风

8、徐徐兮若清风2 2、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理解。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没有了知音,再也没有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绝弦”。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同时他的举动也是对知音的悼念。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 伯牙学琴伯牙学琴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

9、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让他给

10、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

11、特不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琴师了,你回去吧!了,你回去

12、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所在。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交朋,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之无愧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