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1670604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300 大小: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0页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0页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0页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0页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金融学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3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金融学 导论金融是一个古老而又长久的话题,它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我们要了解金融,研究金融,为我们服务。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连接各个方面、各种关系的纽带,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为人们普遍关心、高度重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系统学习和掌握与金融有关的一切理论和知识。 参考书目 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米什金(美) 货币银行学,易纲,上海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课程主要目录货币概述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

2、与利率外汇与汇率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中央银行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与紧缩货币理论及政策可以说,上述方面基本概括了金融学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简单的说,它包括了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货币政策等五大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既符合历史的发展顺序及其规律,也存在严密的逻辑性及整体性。 第一章 货币概述货币的定义和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规定性货币流通规律货币的作用1.1 货币的定义与形式1.1.1货币的定义 对于货币人们并不陌生,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结论。但是,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适应商品交换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3、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1.1.2货币的产生及发展 货币的产生与交换密切相关,而货币就是交换发展的结果。而交换经历了两个阶段:直接交换与间接交换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1.3货币的演变形式实物货币:非金属实物货币与金属实物货币代用货币:铸币与纸币信用货币:辅币、现金及银行存款电子货币:信用卡、贮值卡、电子钱包1.2 货币的职能1.2.1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2.2西方经济学家货币职能的观点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案例:货

4、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收藏货币也能增值。第一人民币全套的市场价达到218万元;最低面值为一元,最大面值为50000元。其中品相较好的10000元的牧马图现在的市场价高达60万元。再比如第三套人民币,2000年停止流通,当时全套价为1500元,现在的收藏价高达25000元;第四套1980版的50元的,现在市场收藏价为1000元左右。 1.3 货币的规定性 1.3.1货币“质”的规定性 A货币的共性 B货币的特性1.3.2货币“量”的规定性 A西方学者的货币数量观 B马克思的货币数量观 C我国传统的货币数量观1.3.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A.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

5、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B.我国货币供给统计口径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情况: M0现金 M1M0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狭义货币:M0、M1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M2与M1之差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1.4 货币流通规律1.4.11.4.1货币流通A A、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B B、货币需要

6、量与货币流通量 流通中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 C、货币流通量与货币购买力 1.4.21.4.2货币流通形式及渠道A A、货币流通形式: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B、货币流通渠道:现金流通渠道与非现金流通渠道1.4.3、货币流通规律 A、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B、纸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全部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必要量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1.5 货币的作用1.5.1货币对社会经济作用的评价1.5.2我国货币的作用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货币的基本情况,有关货币的国家规定就是货币制度,我们下章讲述。第二章 货币制度

7、概述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演变我国的货币制度区域本位货币与国际本位货币 2.1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基本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 2.1.1 2.1.1货币制度的形成 A A、铸币及其流通 B B、货币制度的基本形成2.1.22.1.2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 A.确定本位货币币材:经历了金属与纸材过程 金属包括贱金属和贵金属。贱金属有铁、铜等。贵金属有白银、白金、黄金、铂金、钯金等,另外还有铱金、铑金。 白金也称白色K金,它是由黄金与其他白色金属一起熔炼而成的一种不含铂金的合

8、金,它最多含75%的黄金,标记是“G750”。 铂金是一种天然成白色的金属,永不变色。国内的铂金首饰含有95%的纯铂金,标记是“Pt950”,铂金非常坚硬,与钻石媲美。铂金的纯度、稀有度、耐用性和他的天然白色光泽是白金不能比拟的。铂金的年开采量是黄金的二十分之一,而一盎司的铂金需要从10吨铂金矿石中历经5个月才能提炼出来,冶炼工序多达150道,因此,铂金价格远比黄金价格高。所以,铂金与白金完全是两码事。钯金是铂金家族之一,标志是“Pd”,它比铂金便宜,易断裂,会变色。黄金分为生金和熟金。生金分为砂金和矿金。熟金包括纯金、赤金和色金。色金分为青金和混金。混金分为:大混金、小混金和K金。K金也称洋

9、金,其成分除黄金外,还有铜、银等。K金有:24 K ,22 K ,20 K ,18 K ,14 K ,12K,成色或纯度=K4.15%,根据纯度不同,有:千足金和足金等之分,千足金达到99.99%,足金纯度为99%。 B.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 C.规定本币、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 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 本币是一个国家的主要通货。特点:1、自由铸造;2、无限法偿;3、它是足值货币;4、金属货币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不受限制。 辅币是本位货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专供小额或零星交易之用。特点:1、一般用贱金属铸造;2、它是不足值货币;3、辅币可以和本币自由兑换;4、限制铸造;5、有限法偿。 D

10、.准备制度2.2货币制度演变 银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金属货币本位 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信用货币制度2.2.1银本位2.2.2金银复本位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2.2.3金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2.2.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2.3我国的货币制度2.3.1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2.3.2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人民币发行权属于国家人民币发行准备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2.3.3“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货币制度2.4区域本位货币与国际本位货币2.4.1区域本位货币A、区域本位货币定义B、欧元的产生

11、与发展2002年1月1日,欧元成为欧盟12个成员国的货币,这使欧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货币,同时12国的货币停止使用。欧元纸币有七种:500,200,100,50,20,10,5元;硬币有八种,面值从一欧分到2欧元不等,不同面值的硬币具有不同的大小和厚度,以便于辨认。同纸币一样,硬币设计也在全欧洲展开了激烈竞争,比利时皇家铸币厂的鲁克鲁伊克斯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并在12国通用。硬币正面绘有欧洲地图,地图周围环绕着代表欧盟成员国的12颗星。背面图案由各国自行设计,也环绕着12颗星,虽然各国自行设计硬币图案,但每种硬币都能在所有成员国流通。C、其他地区货币一体化2.4.2国际本位货币制度A国际本位货币定

12、义B国际本位货币的类型 国际金币本位 金汇兑本位制 美元本位制 盎司介绍(ounce):常衡盎司=28.350克;金衡盎司=31.1035克;药衡盎司=31.1030克;一英镑=16常衡盎司=12金衡盎司=0.4536千克; 管理浮动汇率体系C、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有关国内与国际货币制度问题。当然货币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服务人类社会,这就是信用与信用工具要讲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下一章讲述。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的基本形式信用工具信用制度建设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3.1.1信用的定义及特征 A A、定义 原义是指信任、声誉、遵守诺言或实

13、践成约。经济学的含义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B、信用的本质特征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前提。因此,信用的本质是债权与债务关系,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3.1.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 1、信用的产生2 2、信用的发展 从内容上看,信用最早是实物借贷,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步演变为货币借贷。从借贷性质看,分为: 高利贷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3.1.3信用的职能3.2信用的基本形式3.2.1商业信用3.2.2银行信用3.2.3国家信用3.2.4消费信用3.2.5民间信用3.2.6国际信用商业

14、信用1、含义:2、特点:提供的是商品资本是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佳手段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周期一致受商品实际供求状况影响较大3 3、局限: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限制信用范围和期限有限受企业信用能力限制具有连锁效应自发性、分散性和盲目性银行信用1 1、含义: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 2、特点: :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提供的是货币资本突破了自身的规模限制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有广泛性,无对象局限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与产业周期可以不一致债权人主要是金融机构可以降低风险国家信用1 1、形成: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

15、权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债券. .2 2、国家信用的特点: :信用主体是国家信用较高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是税收等主要形式是发行公债筹集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消费信用1 1、定义: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2 2、消费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3 3、消费信用的特点:非生产性、风险较大、周期较长4 4、消费信用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缓和商品供求矛盾改变积累与消费关系民间信用1、定义: 民间信用也称个人信用,是个人相互之间提供货币或实物的借贷。2、特点: 主体主要是独立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体组织或个人 信用规模有限 实行浮动

16、利率,利率高于市场正常水平 风险较大 手续简便3、作用: 扩大了融资渠道 有分散性、盲目性 国际信用1、定义: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2、主要形式:国际商业性借贷与国际直接投资A、国际商业性借贷: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国际银行贷款国际市场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租赁(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补偿贸易B、国外直接投资3、国际信用的特征3.3信用工具3.3.1信用工具及其特征1、定义:信用工具又称为金融工具、交易工具、金融商品,金融资产,是用于信用活动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续的合法凭证。2、特征: 具有货币性或流动性; 具有偿还性和收益性; 具有风险性3.3.2信用工具的种类 1、分类: A、

17、按发行者的性质为标准,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 B、按照信用工具接受程度,分为无限可接受信用工具和有限可接受信用工具; C、按偿还期限不同,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 2、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本票、汇票、支票、信用证、信用卡、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库券、债券、股票。(一)本票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时所开出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商业票据分为本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本票,是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并承诺由其自身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商业汇票,是指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18、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二)汇票 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一定时期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 按照出票人不同,汇票分为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两种。 银行汇票是指由银行签发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并交由汇款人寄给异地收款人,向指定银行兑取汇款的凭证。 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的承兑才能有效,债务人承认付款的手续叫承兑。(三)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出其在付款人处的存款金额。如果存款低于支票金额,银行将拒付。这种支票称为空头支票。(四)信用证 分为

19、商业信用证与旅行信用证。商业信用证类型很多,具体有: 1、 跟单信用证与光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是开证行凭跟单汇票付款的信用证,单据如提单,如铁路运单、航空运单和邮包收据等,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大部分是跟单信用证。光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仅凭不附单据的汇票付款的信用证,有的信用证要求汇票附有非货运单据,如发票,也属于光票信用证。 2、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和可撤销的信用证:前者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在有效期限内,未经受益人及有关当事人的同意,开证行不得片面修改和撤销,只要受益人提供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义务。信用证中注明不可撤销等字样。可撤销的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对所开信用证不必征得受益人或

20、有关当事人的同意有权撤销的信用证,信用证上注有可撤销字样。 3、保兑信用证和不保兑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由另一银行保证对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履行付款义务,对信用证加以保兑的银行叫保兑行。信用证的不可撤销是指开证行对信用证的付款责任,保兑是指开证行以外的银行对信用证的的付款责任。这种信用证对出口商最为有利。不保兑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没有得到另一家银行保兑,一般用于信用高的或小额的信用证。 4、保兑信用证和不保兑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由另一银行保证对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履行付款义务,对信用证加以保兑的银行叫保兑行。信用证的不可撤销是指开证行对信用证的付款责任,保

21、兑是指开证行以外的银行对信用证的的付款责任。这种信用证对出口商最为有利。不保兑信用证是指开证行开出的信用证没有得到另一家银行保兑,一般用于信用高的或小额的信用证。5、可转让信用证和不可转让信用证。不可转让信用证是指受益人不能将信用证的权利转让给他人的信用证,凡是信用证中未注明可转让的就是不可转让的信用证。6、循环信用证。是指信用证全部或部分被使用后,其金额又恢复到原金额,可再次使用,直到达到规定的数额或次数为止。它又分为按次数或按金额循环两种。7、对开信用证。是指两张信用证的开证申请人互以对方为受益人而开立的信用证。其特点是第一张信用证的受益人(出口人)和开证申请人(进口人)就是第二张信用证的

22、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第一张信用证的议付行就是第二张信用证的开证行,两张信用证的金额大致等同,可同时或先后开。多用于易货贸易或来料加工,或补偿贸易等。8、对背信用证。又称转开信用证。是指受益人要求原证的通知行或其他银行以原证为基础,另开一张内容相似的新信用证。9、预支信用证。是指信用证开证行授权代付行向受益人预付信用证金额的全部或部分,再由开证行保证偿还并负担利息,是先付款,后交单。10、付款信用证、承兑信用证和议付信用证。凡是指定某一银行付款的信用证称为付款信用证。凡是指定某一银行承兑的信用证就是承兑信用证。凡是开证行允许受益人向某一指定银行交单付的信用证就是议付信用证。11、备用信用证。是指

23、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即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负责任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证明文件,即可取得开证行的偿付。因此备用信用证是备用于开证申请人发生毁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五)信用卡:借记卡、准贷记卡和贷记卡(六)同业拆借: 定义 参与者 交易内容 期限与利率(七)回购协议(八)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九)国库券(十)债券(十一)股票3几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协议可变利率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可转让提款通知书(一)金融远期合约 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买卖

24、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远期合约主要有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 案例: 投资者和开发商约定在3个月后以100万元的价格向开发商购买商品住房一套,这表明投资者3个月后才能拥有商品房的产权,期间房价变化所带来的损益由开发商和投资者共同承担,其实质是一种零和博弈。投资者和开发商之间的购房协议即为一种远期合约。 基本概念解读: 买方(又称多头):购买远期合约的一方 卖方(又称空头):卖出远期合约的一方 基础资产:远期合约的标的物 合约价/ /交割价:买方购买远期合约的价格 正向市场/ /溢价(ContangoContango): :即期价格低于远期价格; 反向市场/ /差价(B

25、ackwardationBackwardation): : 即期价格高于远期价格。(二)金融期货 是买卖双方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达成的,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交收标准数量特定资产的协议。主要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 在期货交易中,任何交易者必须按照其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为5-10%)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并视价格变动情况确定是否追加资金。这种制度就是保证金制度,所交的资金就是保证金。保证金制度成为交易所控制期货交易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一般将保证金分为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初始保证金是建立

26、一个头寸所必须的最低资金要求,在香港也被称为基本保证金或基本按金。维持保证金是一个资金水平:一个账户的资金必须维持在这个水平之上,如果账户资金降到了维持保证金水平之下,经纪公司就会通知交易者追加保证金,该账户的资金必须追加到初始保证金的水平。维持保证金要比初始保证金低,或者相等。接到追加保证金通知时,交易者可以存入额外的资金,或者将这个头寸平仓。 习题: 假设1996年9月你买入一张1997年5月到期的原油期货合约,期货价格为1830美元桶。你在1997年3月平仓,平仓价格为每桶2050美元。一张期货合约规模为1000桶,你的净收益是多少? 某油脂厂3月份计划两个月后购进100吨大豆,当时的现

27、货价为每吨 0.22万元,5月份期货价为每吨0.23万元。该厂担心价格上涨,于是买入100 吨大豆期货。到了5月份,现货价果然上涨至每吨0.24万元,而期货价为每吨0.25万元。 该厂于是卖出期货,每吨盈利0.02万元。 (三)期权 期权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力,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力,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1、按选择方向不同,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类型。前者是指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特定的价格买入某项

28、资产;后者是指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特定的价格出卖某项资产。 一是作为期权的买方(无论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只有权利而无义务。他的风险是有限的(亏损最大值为权利金),但在理论上获利是无限的。二是作为期权的卖方(无论是看涨期权还是看跌期权)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在理论上他的风险是无限的,但收益显有限的(收益最大值为权利金)。 2、根据执行时间的不同,期权可以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两种。前者期权多头执行期权的时间必须在到期日,而后者执行期权的时间可以在到期日前的任何时刻。 (四)互换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某一时间内,交换一定现金流的金融交易。有利率互换和货币互

29、换两种。1、利率互换 交易中名义本金的数额相同,适用的货币也相同,则不需要实际本金的交换,故为名义本金。 利率互换产生的前提:互换的双方存在比较优势的情况下。 2、货币互换 货币互换是指一方以一种货币本金额及其相应的定期利息换取另一方的另一种货币本金额及其相应的定期利息。(五)、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六)、资产证券化(七)、可转让提款通知书或自动转换储蓄账户3.3.3信用工具价格票据贴现价格股票价格 账面价格 交易价格债券价格 发行价格 流通价格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市场风险度量 风险与收益3.4信用制度建设3.4.1制度概述及特征 制度 制度的特征3.4.2信用制度概述 信用制

30、度 信用制度的作用3.4.3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制度与道德规范 信用制度与法制建设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信用的形式及工具问题,在信用关系发生时,会涉及到相互的经济利益问题,这便是利息。下一章我们讲述利息与利率。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利息的本质利率概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利率的结构利率杠杆的作用4.1 利息的本质4.1.1利息的概念A、古典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认识 如威廉配第:利息与地租一样公道、合理,符合自然要求。B、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利息实质的论述 凯恩斯:利息是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的报酬。C、马克思的利息论 利息表现为借贷资本的价格,是借贷资本商品特殊使用价值的价格。4.1.2利息转化为收益

31、的一般形态4.1.3利息的作用4.1.4利息的计算1、利息的计算方法:单利与复利2、现值与终值3、现值的运用 A、股票的折现 B、定期定额清偿贷款的价值 C、息票债券的价值 D、统一公债的价值 E、贴现发行债券价格4.2利率概述4.2.1利率 利率即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借贷利息与本金的比率。4.2.2利率种类 1、单利与复利 2、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4、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5、官方利率、市场利率 6、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 7、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8、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4.2.3利率的特征4.3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4.3.1、西方经济学家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储

32、蓄投资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IS-LM模型的利率决定理论弗莱明-蒙代尔开放经济下的利率决定理论4.3.2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4.3.3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借贷成本及资金供求状况通货膨胀预期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商业周期借款期限和借贷风险政府预算赤字国际收支状况国际利率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另外,4.4利率的结构4.4.1利率体系 利率体系是指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从而构成有机整体。4.4.2利率的结构A、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期限相同的各金融工具因风险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利率。税收及费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B、利率的期限结构

33、是指违约风险相同而期限不同的各种债券利率之间形成的利率关系。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优先聚集地理论C、利率的信用差别结构4.5利率杠杆的作用4.5.1利率杠杆的作用4.5.2利率杠杆发挥作用的条件4.5.3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经济发展初期的利率管制 经济发展后期的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利息与利率的相关问题,下一章我们讲一下货币的对外关系问题,这就是外汇与汇率理论。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外汇与汇率外汇风险及其管理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汇率制度 5.1外汇与汇率 5.1.1外汇的定义及特征 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 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利用金融机构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

34、种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并借助各种金融工具进行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非现金结算行为。 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具有可非本币性,可兑换性,可获得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对外汇的解释是:“外汇是指: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特别提款权等。”5.1.2外汇的种类 A按货币兑换受限程度不同,分为自由外汇、有限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自由外汇:自由外汇就是在国际结算中用得最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在国际金融中可以用于偿清债权债务、并可以自由

35、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外汇(例如美元、英镑等)。有限自由外汇:有限自由外汇则是指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外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凡对国际性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有一定限制的货币均属于有限自由兑换货币。世界上有一大半的国家货币属于有限自由兑换货币(目前人民币也在此之列)。记账外汇:记账外汇是指记账于双方指定银行账户上的外汇,它不能兑换成其他货币,也不能对第三国进行支付。B按外汇来源和用途的不同分为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和金融外汇。贸易外汇:贸易外汇是指来源或用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即由于国际间商品流通所形成的国际支付手段。非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是指因非贸易往来

36、而发生收入和支出的外汇(包括侨汇、旅游外汇、劳务外汇、私人外汇、驻外机构经费,以及交通、民航、邮电、铁路、银行、保险、港口等部门对外业务收支的外汇)。金融外汇:金融外汇是指以某种金融资产形态表现的外汇。例如银行同业间买卖的外汇,它并非来自或用于贸易活动,而是管理各种货币头寸过程中的金融资产;又如国家间资本转移的外汇,其无论是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以某国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形态出现。C按外汇买卖交割期限的不同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即期外汇:即期外汇是指买卖双方在成交后两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的外汇(交割日可以是当日和次日,更多是成交后第二个营业日)。远期外汇:远期外汇则是指买卖双方在签订买卖合同时

37、,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进行交割的外汇。D按货币币值是否坚挺及汇率走势是否趋升分为硬外汇和软外汇。硬外汇:硬外汇是指币值坚挺,购买能力较强,汇价呈上涨趋势的自由兑换货币。软外汇:软外汇是指币值疲软,购买能力较弱,汇价呈下跌趋势的自由兑换货币。由于各国国内外经济、政治状况千变万化,各种货币的硬、软状态并非一成不变。5.1.3汇率及标价方法A、汇率定义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B、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

38、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应付多少本币,所以也叫应付标价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所以又称应收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美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一欧元兑0.9705美元。C汇率的种类: 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根据需要会使用不同的汇率概念,因此,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汇率进行划分。 1 1、按外汇买卖交割时间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39、即期汇率。也叫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 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是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2 2、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分为买入外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 买入汇率。也称买入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卖出汇率。也称卖出价,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中间汇率。是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 3、按确定汇率的方式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

40、汇率。 基本汇率。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必须选择某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对比对象,这种货币称之为关键货币。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订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本汇率。一般美元是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的货币,各国都把美元当作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常把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是指各国按照对美元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汇率。 GBP英镑英国CHFSF瑞士法郎瑞士SEKSKr瑞典克朗瑞典EUR欧元欧元区FRFFF法国法郎法国DEMDM德国马克德国JPY日元日本USD$美元美国HKDHK$港元香港CNYRMB人民币元中国ISO标准代码符号货币国家或地区4、根据对汇率

41、管理的宽严不同,分为市场汇率和官定汇率。5、根据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来分,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6、根据银行外汇付汇方式不同,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7、按营业时间不同分: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5.1.4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汇率的决定因素 金币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 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决定 2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贸易产品 国际收支状况 通货膨胀程度 利率差异 外汇干预的措施 市场预期5.2 外汇风险及其管理5.2.1外汇风险 风险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预期未来结果的随机不确定性。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经济实体在从事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和其他因素的变动使其

42、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只包括汇率风险。5.2.2外汇风险的类型 交易风险 会计风险 经济风险5.2.3外汇风险的管理 A、汇率风险的一般管理方法 B、对汇率风险的特殊管理 对交易风险管理 对折算风险的管理 对经济风险的管理5.3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5.3.1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

43、间进行。(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5.3.2国际收支平衡表 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把全部对外经济交易活动划分为借方、贷方和差额三栏,分别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项对外经济活动的发生额。 一般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四大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储备项目和平衡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编制的。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借方登记一切对外支出项目或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贷方登记一切对

44、外收入项目或负债的增加、资产的减少。 应记入借方的项目:1、商品进口;2、外国提供的交通运输等劳务;3、本国居民去国外旅游;4、向国外支付利息、利润;5、向国外提供的赠予和援助;6、向国外的投资;7、货币黄金的输入。 应记入贷方的项目:1、商品出口;2、向国外提供的交通、运输等劳务;3、向国外旅游者提供的劳务;4、本国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利息、利润收入;5、从国外获得的赠与和援助;6、外国向本国投资;7、货币黄金的输出。5.3.3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1、国际收支均衡A、形式上平衡与实质上平衡B、数量上平衡与内容上平衡2、国际收支失衡A国际收支差额的表现形式1)贸易差额2)经常项目差额3)国际收支总差

45、额B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5.3.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自动调节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纸币本位下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国际收支调节2、自觉调节各国的政策调节各国的手段调节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国际储备的构成1、外汇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

46、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 2、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3、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 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国际储备的作用: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充当对外举债的保证5.4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也称汇率安排,是一国金融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5.4.1汇率制度的类型1、固定汇率制度 1)金本位下固定汇率:黄金输出点的变动约束了汇率的变动幅度。

47、举例:假如现在有英美两个国家,美国为本国,英国为外国,美元()为本币,英镑()为外币, 1=1.50463克纯金,1=7.32238克纯金,则1= 7.32238/1.50463= 4.8665,英美之间运送1黄金的运费是0.03美元。现在美国要偿还1的外债,当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为4.95美元时,美国进口商是以外汇进行支付还是以黄金进行支付?计算:若支付英镑, 4.95折合黄金7.4479克,而用黄金支付,仅需要支付黄金7.3674克( 4.8665+0.03),这时美国进口商会用黄金支付,所以, 4.8965是黄金输出点。因此,美国进口商不希望英镑升值。反之,美国需要收回1的债权时,当一英镑兑

48、美元的汇率为4.75时,是收回黄金,还是英镑?收回黄金获得7.2768克(4.8665-0.03),若收回英镑,仅得黄金7.1470克,所以,4.8365是黄金输入点,因此,美国债权人不愿外汇贬值。总之,黄金的自由输出输入,使美元汇率维持在4.89654.8365之间,汇率相对稳定。2)纸本位下的汇率制度: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之前。先是英镑集团、法郎集团和美元集团并行。后是美元为主导的局面。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

49、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

50、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2、浮动汇率制度自1973年3月以后,美元两次贬值,各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制度,选择浮动汇率,至此形成浮动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 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5、扩大信

51、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3、爬行盯住汇率制度4、汇率目标区制度5、货币局制度6、对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评价5.4.2目前汇率制度的格局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目前汇率制度的格局5.4.3人民币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程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问题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货币的对外关系,至此,有关货币的基本知识内容全部讲述完毕。下一章我们讲述金融机构。先从商业银行开始,其次是其他金融结构。第六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6.1商业银行概述6.1.1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性质概念: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基

52、本业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性质: 具有一般企业的性质 是金融企业 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6.1.2商业银行的基本类型分工型综合型6.1.3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1)外部组织形式 单一制 分支制 持股公司制 连锁制2)内部组织结构 权利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部分构成。6.1.4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服务范围扩大 2)证券化趋势明显 3)金融监管放松 4)高新技术运用 5)业务全球化 6)经营风险加大6.2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现金及存放同业款项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短期证券投资买入返售证券票据贴现贷款贷款损失准备

53、金长期证券投资应收利息和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净值其他资产负债: 存款 同业存放款项 向中央银行借款 同业拆入 卖出回购证券 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资产总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6.2.1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经营业务所需资金的活动。 自有资本吸收存款业务借入负债业务结算中负债 6.2.2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也就是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资金贷放或投资出去赚取收益的活动。 1、现金资产 2、贷款资产 3、证券资产 贷款: 1、按贷款期限分类,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活期贷款:在贷款时不确定偿还期限

54、,可以随时由银行发出通知收回贷款,这种贷款比定期贷款灵活主动。 定期贷款:是指具有固定偿还期限的贷款。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定期贷款又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项贷款; 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五年(含五年)以内的各项贷款; 长期贷款:期限在五年(不含五年)以上的各项贷款。2、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一次性偿还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3、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分类,可以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我国担保法中规定的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质押和抵押三

55、种,相应地,我国目前的担保贷款也应包括保证贷款、质押贷款和抵押贷款三种。 保证与保证贷款保证是指保证人与银行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或承担责任的行为。银行根据担保法的保证方式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称为保证贷款。 担保法中规定的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银行发放保证贷款,贷款保证人应当按法律规定承担贷款债务的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责任,当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时,由保证人负责偿还。 取得质押权与质押贷款质押权:是一种特别授予的所有权。在质押方式下,受质押人在债务全部清偿以前拥有债务人用作抵押财产的权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受质押人还有出卖该财产的权力。质押贷款:以担保法

56、中规定的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 抵押与抵押贷款抵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银行以抵押方式作担保而发放的贷款,就是抵押贷款。n以抵押担保的方式发放贷款,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按担保法规定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3.2.3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是银行利用自身在机构网点、技术手段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中间业务 A结算类业务 B代理类业务 C信息咨询类业务 D银行卡业务 2、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

57、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A贷款承诺 B备用信用证 C贷款担保 6.3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6.3.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之间的关系 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条件,盈利性是目的。 安全性与流动性成正比,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6.3.26.3.2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 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 它兴起于它兴起于20世纪世纪60年代,该理论主张银行年代,该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负债管理理论开辟了满

58、足银行的盈利水平。负债管理理论开辟了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新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资产流动性需求的新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做法。做法。 (1)银行券理论 银行券理论是一种古老的银行负债理论。银行券的发行和发行准备相联系。 (2)存款理论 存款理论是在各国央行收回货币发行权力后诞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的一切资产经营活动都是以存款为基础,没有存款就等于没有资金来源,而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上是完全被动的、受支配的。同时该理论认为存款者的存款动机是保值或增值,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存款的安全,而银行

59、最担心的是存款者同时提现,发生挤兑,这也是安全问题。 (3)购买理论 购买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该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基于金融工具的创新,货币市场的发展金融管制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从而倡导的商业银行主动争取其他存款和借款。(4)销售理论 基本观点: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水平。该理论给银行负债管理注入了现代企业的营销观念,即围绕客户的需要来设计资产类或负债类产品及金融服务,并通过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来完善服务。它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相互竞争和渗透的情况,标志着金融机构正朝

60、着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1 1、存款管理 A A、保持存款稳定性 B B、降低存款成本 C C、提高存款增长率 2 2、其他借入资金的管理 A A、考虑借款规模 B B、考虑期限 C C、考虑相对成本 D D、考虑风险 E E、考虑法律限制 6.3.3 6.3.3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 1、信用评估 2、贷款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商业贷款理论商业贷款理论 该理论由亚当该理论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强

61、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流动性。 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这种理论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贷款。这种理论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 和和“真真实票据论实票据论” 。 该理论由莫尔顿在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该理论由莫尔顿在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中提出。出。 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

62、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有可转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最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发行的短期债券。 资产转移理论资产转移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由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理论中提出。流动性理论中提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

63、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借款人的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有保障,期限较长的贷款可以安全收回,预期收入有保障,期限较长的贷款可以安全收回,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期限短的贷款也会丧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期限短的贷款也会丧失流动性。因此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失流动性。因此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6.3.4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并不

64、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1、比例法 流动性管理 安全性管理2、差额法 保守型 主动型6.3.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商业银行风险种类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2、商业银行风险处置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补偿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商业银行的基本活动,下一章讲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第

65、七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7.1投资银行7.2投资基金7.3保险公司7.4信托公司7.5租赁公司7.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7.1投资银行7.1.1投资银行的概念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它有四种定义。7.1.2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证券承销证券交易项目融资企业兼并与收购 公司杠杆收购也称LBO(leveraged bay outs),是投资者用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筹资,借贷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待一段时期后卖掉公司或其股票从而获得收益。这种收购方式也有人称之为高负债的收购方式。

66、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理财顾问7.1.3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本源业务不同职能不同利润主要来源不同管理方式不同7.2投资基金7.2.1投资基金基本理论A概念: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投资基金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专门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B特点:7.2.2投资基金的种类A按组织形态不同划分,分为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 契约型基金,是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组建的代理投资制度。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契约,由管理机构(委托者:是投资人的代表或名义持有人,负责基金账户开设,款项收付,资金划拨,证券清算,分红派息)经营信

67、托资产;银行或信托公司(受托者:根据基金契约的规定经营管理基金,实现保值增值)保管信托资产;投资人(受益者)享有投资收益。 基金管理人职责:依法募集资金,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对基金记账,确定收益分配方案,编制中长期和年度报告,计算并公告基金资产净值,召集持有人大会,保存基金财产管理人的业务活动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基金托管人职责:安全保管基金财产,按规定开设基金财产的资产账户和证券账户,保管基金托管业务活动记录,账册;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根据经济管理人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办理与托管业务相关的信息披露事项;复核、审查基金管理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中期、年度报告;复核、审查基金管

68、理公司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和基金份额申购、赎回价格,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基金的持有人:投资者。 公司型基金是按照股份公司方式运营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成为公司股东。公司型基金涉及四个当事人:投资公司,是公司型基金的主体;管理公司,为投资公司经营资产;保管公司,为投资公司保管资产,一般由银行或信托公司担任;承销公司,负责推销和回购公司股票。B按基金单位变现方式不同,分为开放式投资基金和封闭式投资基金 固定基金是指份额不变的,开放基金是份额可变的基金。C按投资目标不同分为成长基金、收入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成长基金追求长期收益,收入基金追求当期收益,平衡基金兼顾二者。D按运用规则不同分为固定型投资

69、基金和管理型投资基金 固定基金是投资在整个期间不作调整,而管理基金相反。E按区域不同分为国内基金、国际基金、海外基金等7.3保险公司7.3.1保险理论 从经济角度看,是一种互助安排,从法律角度看,是一种合同安排。1、可保风险 A损失程度较高。损失程度小的风险无需投保,人们可以自行承担,而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具有投保的必要性,如火灾、水灾等;B损失发生的概率较小。若概率大意味着保费高,总保费与损失相差无几,保险没有意义。C具有大量同质风险的保险标的。这样一方面可以积累足够的保险基金,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大数法则”使风险发生次数及损失值在预期值周围集中,显然,距预测值的偏差越小,越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定经

70、营。D损失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偶然的,不能同时大量发生;E不具有投机性;2、多个经济单位3、保险基金4、保险合同5、保险机构6、数理依据7.3.2保险公司特点与资产管理原则 特点 原则7.3.3保险公司种类 国有保险公司 股份保险公司 互保保险组织 个人保险组织 保险合作社 行业自保组织7.4信托公司7.4.1信托理论 信托公司以信任委托为基础、以货币资金和实物财产的经营管理为形式,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多边信用行为。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托业务18世纪出现于英国。信托业务主要包括委托和代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指财产的所有者为自己或其指定人的利益,将其财产委托给他人,要求按照一定的

71、目的,代为妥善管理和有利的经营;后者是指一方授权另一方,代其办理一定的经济事项。1、信托关系2、信托功能 对财产事物的管理和融通资金7.4.2信托业务种类1、按性质分为金钱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有价证券信托和金钱债权信托2、按信托目的分为担保信托、管理信托、处理信托和管理处理信托按委托人分为个人信托、法人信托和个人法人通用信托按受益人不同分为自益、他益、私益和公益信托 公益信托:是指为了下列公共利益目的之一设立的信托:救济贫困、救助灾民、扶助残疾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 公益信托的特点:目的必须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受益人是不完全确定的

72、;公益信托必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接受社会公众和国家有关机关的监督;不得中途解除合同。按法律依据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7.5租赁公司7.5.1租赁的基本理论 租赁是一种通过让渡物品的使用价值而实现资金融通的信用形式。主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形式。 经营租赁融资租赁7.5.2租赁业务的种类按征税处理方式分为节税租赁与非节税租赁按租赁中出资比例不同分为单一租赁与杠杆租赁按照租赁业务的具体方法分为直接租赁、转租赁和回租赁7.6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7.6.1财务公司7.6.2信用合作社7.6.3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从而使大家对各

73、类金融机构有一个全面了解,下一章我们学习另一大内容,即金融市场的问题。第八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形式金融市场的管理8.1金融市场概述 8.1.1金融市场的定义 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资金的供求对象、信用工具和信用中介是金融市场的三大基本要素。 8.1.2金融市场的形式8.1.3金融市场的功能聚集资金资金流动支付结算管理风险解决激励提供信息加强宏观调控8.1.4金融市场运行的条件8.2金融市场的主要形式8.2.1股票市场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所其拥有股份的

74、一种凭证,是凭依取得股息和红利的有价证券。 股票分类:记名股票和无记名股票、面值股票和无面值股票、普通股和优先股。 股票市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场外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等。8.2.2债券市场 1、债券: 2、债券类型: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和国际债券等。国际债券又分为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前者是非本国主体在一国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以所在地国家货币为面值的债券,有美国的扬基债券,日本的武士债券,英国的猛犬债券,西班牙的斗牛士债券,澳大利亚的袋鼠债券,荷兰的伦勃朗债券和中国的熊猫债券等。这种债券受该国证券法的管制。后者是指发行者、面值货币与发行地点分属不同的国家的债券。发行债券与发行股票相比

75、,具有以下优势:不改变产权关系、手续简单、比较灵活、成本固定、可以提前偿还。 3、债券市场:8.2.3资金拆借市场1、资金拆借A、形式 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 银行机构对证券经纪人和券商的放款 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B、原则2、资金拆借市场 资金拆借的支付工具:本票、支票、承兑汇票、同业债券、转帖现、资金借据。8.2.4短期国库券市场 1、国库券市场的特点 2、国库券发行市场 3、国库券流通市场8.2.5票据贴现市场 1、票据 票据:是规定由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以转让流通的有价证券。 特点:一种有价证券、一种设权证券、一种要式证券、一种无因证券。 类型: 2、票据市场:承兑、抵押放款

76、、贴现。8.2.6信托市场 A信托定义 B信托业务8.2.7租赁市场 A租赁定义 B租赁市场8.2.8外汇市场 A外汇市场:是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是买进或卖出外国货币的地方。 B外汇市场业务 外汇汇率 外汇交易形式: 其中,套汇交易: 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的外汇差价,在某一外汇市场上买进某种货币,同时在另一外汇市场上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在套汇中由于涉及的外汇市场多少不同,分为两角套汇、三角套汇和多角套汇。 两角套汇,是利用两地间的汇率差价,在一个外汇市场上以低价买入一种货币,同时在另一个外汇市场以高价卖出该种货币,以赚取利润。由于是在两个市场之间,套汇者直接参加交易,所以又叫直接套汇

77、。 假如在某一交易日伦敦外汇市场上1=1.98,同时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是1=2.00,则套汇者可以在伦敦市场上买进英镑,在纽约市场上卖出英镑,从而实现盈利。 一些套汇者在伦敦市场上不断买进英镑会使英镑需求增加,推动英镑价格走高;相反,套汇者不断在纽约外汇市场卖出英镑的结果使该市场的英镑价格走低,可见,套汇者的行为最终使两个市场的汇率趋于一致。根据这一点,有人认为,套汇对调节外汇供求关系有积极作用,套汇活动是正当的。 三角套汇是指利用三个外汇市场上外汇的差价,在三个外汇市场同时进行贱买贵卖,以赚取利润的活动。三角套汇又叫间接套汇。 如某一交易日,伦敦外汇市场上1=2,纽约市场上 1=Fr5,巴黎外

78、汇市场上1= Fr10,在这种情况下,套汇者在伦敦市场上以100英镑买进200美元,同时在纽约市场上卖出200美元,买进1000法郎,最后在巴黎市场上卖掉1000法郎,获得100英镑,结果是投入100英镑,最后获得100英镑,盈利为零。这个例子说明三角套汇不值得进行,而且三角套汇不像双边套汇那样容易判断。一般说来,判断三角套汇是否值得进行有一种简便的办法,即将多个汇率转换为同一标价法,并将被表示的货币单位统一为一,然后将各个汇率相乘,如果乘积为一,则无套利机会,不为一则有套利机会。 假如某一交易日三国市场的外汇汇率顺序分别是: 1=2, 1=Fr6, 1= Fr10。根据上述方法,先统一标价法

79、,再看乘积,结果不为一,则可以进行套汇。 掉期交易:是指在买入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同一货币的远期外汇,即将一笔即期交易与一笔远期交易结合起来做,以防止汇率风险。 掉期交易的特点:(1)买与卖是有意识地同时进行的 (2)买与卖的货币种类相同,金额相等 (3)买卖交割期限不相同。 例如,美国一家银行某日向客户按US$1DM l68的汇率,卖出336万马克,收入200万美元。为防止将来马克升值或美元贬值,该行就利用掉期交易,在卖出即期马克的同时,又买进3个月的远期马克,其汇率为US$1DM l78。这样,虽然卖出了即期马克,但又补进了远期马克,使该家银行的马克、美元头寸结构不变。虽然在这

80、笔远期交易中该行损失了若干马克,但这笔损失可以从其它方面得到一定补偿。8.2.9证券投资基金市场1、证券投资基金2、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与流通8.2.10保险市场1、定义2、类型3、参与者8.2.11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金融远期市场 外汇远期:某进口商将于3个月后付款100万美元,当前汇率美元:人民币=1:6.8,进口商应怎样规避汇率风险。金融期货市场 金融期货: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以市场指数期货为例,每份MMI期货合约的乘数为每点250美元,最小价位为0.05,因此最小变动价格为250美元 0.05=12.5美元,某人持有1000万美元的热门股票,为了防止股价下跌带来较大的损失,他

81、同时卖出160份MMI期货合约,此时,MMI价格为300,因此这笔合约的交割价为250300 160=1200万美元,如果股价下跌,使他持有的股票价值下降为910万美元,而同时MMI价格也跌至275,那么他再买入160份MMI期货合约,交割价格250 275 160=1100万美元,这样虽然股票亏损了90万美元,但是期货对冲盈利100万美元,整体上仍然盈利。金融期权市场 按选择方向不同,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前者是指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买入某项资产;后者是指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特定价格出卖某项资产。 根据执行时间不同,期权可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两种。前者期权

82、多头执行期权的时间必须在到期日,而后者执行期权的时间可在到期日前的任何时刻。 举例:假设一客户拥有用美元购买马克的期权,购买总额为250000马克,假设每份马克合同数额为62500马克,所以要买四份合同。合同协议价格为每马克0.6美元,期限2个月,期权价格成本为每马克2美分,则需要支付的总成本为5000美元(2500000.02)。 图中横轴是即期汇率的水平,纵轴是在合同有效期内在不同即期汇率水平条件下合同持有者的盈利和亏损状况,如果即期汇率在每马克0.58美元,合同持有者会以即期汇率在外汇市场购买马克,这样他放弃期权更合算,其损失仅是期权费5000美元,及少量佣金(为简便起见,可忽略不计),

83、当然,低于0.58美元更好。 在即期汇率为0.6美元每马克时,行使期权与否则无所谓,因为即期汇率与合约价格相等,损失也是5000美元。在即期汇率为0.62美元每马克时,不赔不赚。因为资产市场价值是155000美元,其成本支出为150000美元+5000美元; 当在0.62美元以后时开始赚钱,如在0.64美元每马克时,市场价值为160000美元,而成本为155000美元,净赚5000美元;在0.66时价值为165000美元,净赚10000美元;从理论上说马克的美元价格上升是没有限度的,所以合同买方的盈利机会是无限的。但是其损失是有限的。含义详见本教材161页图8.1盈利0亏损盈亏平衡点成本合约价

84、格如果即期汇率在0.62美元时,合同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得失相等,但是还是以行使合同为佳,因为不行使合同损失为5000美元,行使合同损失为零。实际上,当即期汇率低于收支相抵点,高于协定价格时,就应该行使权利,因为销售马克的收入能部分弥补损失,不至于全陪。合同规模:DM250,000合同期限:2个月协定价格:0.6美元/马克期权费:5000美元即期汇率: 0.58 0.60 0.62 0.64 0.66 期权价格:-5000 - 5000 - 5000 - 5000 - 5000 行使投入: 0 0 -15万 -15万 -15万卖马克收入: 0 0 +15.5万 +16万 +16.5万(如2500

85、000.66,其他同)盈亏情况: -5000 -5000 0 +5000 10000金融互换市场定义货币互换利率互换8.3金融市场管理8.3.1金融市场管理原则8.3.2金融市场管理手段8.3.3金融市场管理内容本章小结:本章全面介绍了金融市场的情况。下一章我们学习中央银行的内容,中央银行既是金融机构,也是金融管理机构。第九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9.1 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9.1.1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客观经济原因A、历史背景B、经济原因9.1.2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A、形成: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建立并发展起来

86、的:第一种方式是从一般商业银行演变而来,由国家法令授予权力,逐步确定中央银行的地位。这种典型首推英格兰银行。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建立中央银行。这种典型首推美国联邦储备体系。B、发展9.1.3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A、性质: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1)从经营目标来看:不以盈利为目的。2)从服务对象来看:以政府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3)从经营内容来看:独占货币发行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接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和政府财政性存款。B、职能A)、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这是中央银行首要和基本的职能。 1、统一国内的货币形式,避免分散发行所造成的货币流通混

87、乱。 2、控制货币流通量的“总闸门”。 3、有利于中央银行增强自身资金实力。B)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 1、最后贷款人 2、集中管理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3、最后清算人 4、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这是早期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1、代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3、为政府提供信用 4、管理黄金和外汇 5、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C、中央银行宏观调节管理经济的职能9.1.4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组织结构 单一中央银行制 复合中央银行制 准中央银行制 跨国中央银

88、行制 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 属于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属于半国家性质的中央银行 属于私人股份资本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独立性较大的模式 独立性稍次的模式 独立性较小的模式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机关:1)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居于主导地位;2)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监督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3)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9.2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9.2.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与原则1、法律规范 法定业务权利、法定业务范围和法定业务限制等三个方面。2

89、、一般原则 非赢利性 流动性 主动性 公开性9.2.2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一般模式)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一般模式)资资 产产 负负 债债 贴现、贷款贴现、贷款 流通中的通货流通中的通货 各种证券各种证券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黄金外汇储备黄金外汇储备 财政和其他存款财政和其他存款 其他资产其他资产 其他负债其他负债 自有资本自有资本 资产项目合计资产项目合计 负债及自有资本项目合计负债及自有资本项目合计9.2.3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及其他业务 1、票据交换所 2、中央银行组织全国清算职能9.3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9.3.1中央银行监管的目标、原则、内容及方法9.3.2中央

90、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对商业银行设立的监管 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9.3.3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信托的监管 对保险和证券的监管 对租赁的监管 对合作金融的监管 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对政策性银行的监管9.3.4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对货币市场监管 对资本市场监管 对外汇市场监管9.4中央银行与外汇管理9.4.1外汇管理概述9.4.2外汇管理内容 贸易项目管理与非贸易项目管理 资本项目管理 外汇汇率管理 对黄金与货币出入境的管理9.4.3中央银行对外债管理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商业贷款 对外发行债券 国际金融租赁9.4.4中央银行的对外金融业务往来本章小结:本章主要

91、概述了中央银行的基本知识,央行既是金融机构,又是管理金融的机构,在一国金融、经济领域中有非常主要的作用和地位。附:我国中央银行历史变迁情况: 98 98年后的调整:19981998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总行内设1313个职能司(厅),包括: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银行监管一司、银行监管二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统计司、会计财务司、支付科技司、国际司、内审司、人事教育司。为保证中国人民银行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有效实行金融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还设立了研究局、货币金银局、国库局、保卫局、培训中心,作为支持服务体系。 9 9大区域分行的设置天津分行;沈

92、阳分行;上海分行;南京分行;济南分行;武汉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西安分行。北京市、重庆市分行被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取代。在不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共设立2020个金融监管办事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派出机构。在不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省会城市,共设立2020个中心支行。县(包括县级市、旗)支行保持现状。 2003 2003年后机构的调整20032003年,人行职能调整最大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两个增加”。“一个强化”指强化了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一个转换”指转换了对金融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方式;

93、“两个增加”是指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两项职能。人行内部机构设置作了适当调整,共内设了1818个司局。新设立的司局包括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和征信管理局。原来的保卫局改为反洗钱局。 第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脆弱性概述金融风险概述金融监管当代中国的金融风险与监管10.1金融脆弱性概述10.1.1金融脆弱性定义 狭义: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 广义: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状态,也称金融脆弱性。10.1.2金融脆弱性的形成原因企业的原因银行的原因金融市场的原因金融自由化强化了金融脆弱性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加剧了金融脆弱性10.1

94、.3金融脆弱性的衡量指标10.1.4金融稳定性问题A定义B特征C重要指标10.2金融风险概述10.2.1金融风险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使金融机构或资金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离,从而使行为主体蒙受损失或者获得收益的可能性。10.2.2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10.2金融风险概述 特殊性、广泛性、双重性。10.2.3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10.2.4金融风险分类 政策风险 经济周期风险 货币风险 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10.2.5金融风险的衡量 股票投资风险的衡量 债券投资风险的衡量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衡量方法 收益标准差法 对持有组合资产风险评估10.2.6

95、金融危机概述 金融危机定义 金融危机特征 金融危机的预警与治理10.3金融监管10.3.1金融监管概述定义目标内容10.3.2金融监管原则10.3.3金融监管方法10.3.4金融监管体制10.4当代中国的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0.4.1中国金融脆弱性的表现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过多 资本市场问题突出 人民币汇率问题 资本外逃现象 金融业开放与我国金融脆弱性10.4.2维持中国金融稳定的基本思路处理好几个关系实现中国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10.4.3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监管的形成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新思考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金融风险类型、衡量及其管理问

96、题,以便使其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货币需求量的测量 11.1货币需求概述 首先认识三个概念:需要、欲望与需求 需要(needs)描述了人类的基本要求,人们需要食品、空气、水、衣服和住所赖以生存,人们还强烈需要教育、医疗和娱乐等,当人们趋向某一特定目标以获得满足时,需要变成了欲望(wants)。一个美国人需要食品,欲望是得到一个汉堡,一盘法式烤肉和一瓶雪碧。需求(demands)是指有能力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如许多人都想要一辆奔驰汽车,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够并愿意购买。 11.1.1货币需求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

97、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从货币需求的定义可以看出: 1.不能将货币需求仅理解为一种主观欲望、一种纯心理的占有欲望。 2.人们产生对货币需求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所具有的职能。 3.货币需求主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 4.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直接对应,研究货币供给,不能超越货币需求这一范畴。11.1.2货币需求的类型: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 11.2货币需求理论11.2.1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中国古代就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如二千年前的管子一书

98、中,就有“币若干而中用”的提法,意思是铸造多少钱币够用。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者在其制订和执行的经济政策中,已包括以货币需求来铸造铸币的内容。11.2.2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1.2.2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量的问题。 货币金属论者亚当斯密也指出, “无论在哪一国,每年买卖的货物要求有一定量的货币来把货物流通和分配给真正的消费者,但不能使用超过必要的量国内流通的货物既已减少,为流通货物所必需的货币量也减少。” 货币数量论的杰出代表大卫李嘉图依据他的劳动决定价值论,也提出了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正确主张。他说: “通货决不会多

99、到泛滥的地步,因为降低其价值,其数量就会相应地增加,而增加其价值,其数量就会相应地减少。” 11.2.3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他在提出问题时,有时是问流通中有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有时是问流通中可吸收多少货币。他的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在其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中,即: M=PT/V 公式中,M代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代表商品价格总额:V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该公式可以表述为:“流通货币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第一,货币需求量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进而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100、正比。 第二,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在分析了金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流通规律之后,马克思紧接着分析了纸币流通问题。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而来的,纸币之所以能够流通,是由于国家政权的强制力。 在金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币量是由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而流通中的纸币只能代表商品流通客观所需求的金币量。也就是,在这种纸币流通制度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除以流通中的纸币总额,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11.2.4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交易方程式: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19

101、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费雪认为:货币的唯一职能是充当交换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费雪方程式”,也称“交易方程式”:MV=PT 式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该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总交易量。 由于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总产出,而不是交易总量,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写成如下形式:MV=PY 式中,M、V、P的含义同上;Y为

102、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总产出,PY即为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 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是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之一。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该论证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1917年,剑桥大学教授庇古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M=kPy的货币需求

103、函数,即剑桥方程式。式中y表示实际收入,P表示价格水平,Py表示名义收入,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因而货币需求是名义收入和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比例的函数。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对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不同。费雪方程式将货币需求与货币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2)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交易手段的职能;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储藏手段的职能,把分析重点放在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上。 (3)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不同。费

104、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揭示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一定和价格水平一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持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等。微观主体在这种比较中决定对货币的需要。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11.2.5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在19世纪20年代已出现有效需求的概念 。1820 年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提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105、资本主义存在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重提有效需求不足,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929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传统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的说教破产。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 有效需求并不一定能保证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有三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人们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

106、增加得多,也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距越大。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流动偏好。即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偏好可以出于交易动机(应付日常支出)、谨慎动机(应付意外支出)和投机动机(捕捉投资机会),并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 ,又影响利率 。 凯恩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从而发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时需要有投资增加以弥补差距,抵消储蓄。但由于企业家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由于第二和第三心理因素)

107、,投资支出往往不能弥补差距,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也使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使就业量在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甚至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当经济繁荣达到一定阶段,投资诱力减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根据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用增加公共支出 、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政策,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把人们对于货币需求的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三个方面: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 M=M1+M2=L1(Y)+L2(r) 2、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鲍莫尔

108、-托宾模型 鲍莫尔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于1952年创造,将利率因素引入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而得出的货币需求理论模型,论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的观点,从而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观点鲍莫尔模型的立论基础:经济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货币收入取得和支用之间的时间差内,没有必要让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以现金形式存在。 鲍莫尔模型的三个假定: 1)、人们收入的数量已定,间隔一定;支出的数量事先可知且速度均匀。 2)、人们将现金换成生息资产采用购买短期债券的形式,它们具有容易变现、安全性强的特征。 3)、每次变现(出售债券)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变

109、现数量都相等 。 鲍莫尔模型可以归结以下三点: 1)、该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 2)、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 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 3)、基本结论也可用于国际金融领域。 最适度送钞量的测算 用存货管理办法对运送现金钞票所花费的总成本进行测算:其中:T是总成本,A是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或支出),Q是每次运送钞票数量,P是每次运送钞票费用,C是现金占用费率,A/Q是运送钞票次数,Q/2是平均库存现金量,PA/Q是全年运钞总成本,CQ/2是库存现金全年平均占用费。根据以上方程式,用微分法求总成本最小时运送钞票的

110、数量: (二)惠伦模型 惠伦模型是指由美国经济学家惠伦于1966年提出的关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为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模型。 惠伦详细分析了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得出了利率越高,此项货币需求越小、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大的结论。在考虑了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先后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比较有代表性。他假设影响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 惠伦模型的结论是: 1)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变化与货币支出分布的方差,转换现金的手续费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呈立方根关系.2)假定一种净支出

111、的正态分布确定后,最佳预防性货币余额将随着收入和支出的平均额的立方根的变化而变化.3)持币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市场利率. (三)托宾模型 托宾模型理论是托宾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通过这个理论,托宾论证了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依据总效用最大化原则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组合,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曲线不同的是,托宾曲线明确肯定了不确定性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能解释现金与其他风险资产同时持有,即资产分散的现象。 托宾模型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解释虽然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进步,但也存在不足。 11.2.6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弗里德曼

112、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在凯恩斯看来,投机性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而由于利率的波动和对未来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是不确定的,导致货币需求与利率和实际收入之间缺乏稳定的关系,因此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而弗里德曼却认为,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恒久性收入是最主要的变量,其相对于当期收入来说要稳定的多。同时,弗里德曼通过对美国1892-196

113、0年历史资料的实证分析证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低,因此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影响极小。据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11.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人们的心理预期和偏好 11.4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11.4.1权变法和规则法 1、权变法:是指以经济周期变动而变动货币供应量的方法,其选择标准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择其轻。其理论依据是凯恩斯及其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 2、规则法:货币主义的所谓“单一规则”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货币管理当局只有按照一个固定的增长比率供应货币,才能保持经

114、济的稳定;其二是货币政策只应以货币供给量为直接控制目标。 3、权变法与规则法的比较 : 11.4.2我国货币需求的测算方法及实践: 我国对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建国以后,但基本上限于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我国有名的1:8经验公式的诞生便是明显的例证。 为了取代过时的1:8的经验公式,在80年代中期,人们根据变化了的现实,又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易于度量的公式:M=Y+ P即货币供应的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预期的物价上涨率。 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提出了让货币需求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流通速度挂钩的方法, RMp=(1+Re)(1+Rp)/(1Rv)1 式中,R

115、Mp代表货币需要量增长率;Re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Rp代表物价上涨率; R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如果经济增长、物价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幅度都不大,即Re、Rp和Rv的值都很小,那么上面的公式可简化为:RMs= Re Rp Rv 其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幅度Rv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种方法从形式上看是正确的,因为它不过是货币需要量规律(MPQV)从增长率的角度加以变形,但由于三项因素都存在难以确定的问题(如经济增长率用什么指标?采用什么样的物价上涨率更合适?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幅度如何确定等),因此,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具体运用难度很大。 另外,与国外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相类似,许多学

116、者也在研究我国货币需求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存在的系数。这个系数一般来说会大于1,即经济每增长1,货币供应量必须增长1以上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要,因为经济的增长需要货币供应的超前增长。这个系数究竟是多大,许多人研究的结果是,认为在1.5左右,即如果经济增长率为78,那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可在13左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时期,此系数将会不断变化。第十二章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及其原理概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供给理论12.1货币供给及其原理12.1.1货币供给定义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的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提供货币的经济行为,是一个动态概念。货币供给的数量表现即

117、货币供给量,它是一个静态的存量概念。 提供货币的主体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和特定的存款金融机构等。2、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根据货币政策需要提供的货币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指与一般物价指数平减后所得到的货币供给,也就是剔除物价上涨因素而实际表现出来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额。 3、货币供给与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M1受以下四个因素制约: A信贷收支状况 B财政收支状况 C国际收支状况 D银行自有资金12.1.2二阶式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1、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库首先进入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

118、行贷款给单位,该单位又对其他单位进行债务支付,最后,使货币进入流通。 中央银行收兑金银或外汇,形成对单位和个人的直接现金支出,使货币进入流通。买入证券业务。 2、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A、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购买证券,发放贷款和购买黄金外汇而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部分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制度C、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及原理D、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法定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E、存款货币的收缩机制 原理与

119、派生过程相反。12.1.3、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A、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基础货币变化的因素:对银行的净债权 对政府的净债权对国外的净债权其他净资产 基础货币的稳定性问题: 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B、货币乘数12.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12.2.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定义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定义: 内生变量也称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受经济体系内部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外生变量也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受经济体制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的变量。12.2.

120、2货币供给外生性的理论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政策、意志等经济过程之外的因素决定,从而使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性质。 19世纪初,以大卫李嘉图为首的“金块论者”是早期外生论的代表。 凯恩斯对外生论的研究 货币学派也是货币外生论的倡导者12.2.3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取决于社会的货币需求,由经济系统内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中央银行很难对其进行绝对控制,从而使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早期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内生性货币供给的思想可追溯至早期的货币名目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

121、应。这一原理后来被亚当斯密加以继承,又被银行学派加以发展。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是商品和黄金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从而又同流通的商品量共同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因此也持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 A、 银行学派的代表人物图克和富拉顿认为,通货(银行学派的通货概念已包括了黄金、银行券、支票存款、汇票和账簿信用等其他信用形态)数量的增减不是物价变动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通货的增减不是先行于物价,而是追随于物价。发行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任意增加银行券发行的数量,也不能任意减少。银行学派区分了货币流通的三种情形对此点加以论述。 (1)纯粹金币流通情况下,多余的金币可以通

122、过其贮藏手段的职能加以解决; (2)银行券和其他信用形态与金币混合流通时,以贴现放款方式发行的银行券必因偿付贷款而流回。又因各种通货之间存在代替性,由某种原因引起减少的银行券会被支票、汇票、账簿信用甚至相消结算法所代替,所以通货的数量不能由银行任意增减; (3)不兑现纸币流通的情形下,若是纸币由银行以票据贴现或短期放款的形式发行,则会象银行券一样,随着贷款的偿还而回流;即使是由政府发行,只要为之安排好确实可靠的还流渠道,其发行也不至于过多。 B、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温特劳布和尼古拉斯卡尔多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内生货币理论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

123、行论证的,即中央银行不得不迁就市场的需要而使货币有所增加。 温特劳布认为,商品价格是在劳动成本及劳动成本之上的某种加成决定的。假定劳动生产率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名义工资率(w)的相对增长率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A)的提高,物价(P)就会上升,从而社会名义收入(Py)也就增加,货币需求随之增加。如果此时中央银行拒不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真实收入以及就业量就要缩减,以使货币需求与供给在低收入水平上被迫相等。这当然是中央银行,特别是政府当局所不愿看到的。因此,货币当局就最多只能保证货币的充分供给,以消除充分就业和增长的金融障碍。 卡尔多认为,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作

124、为最后的贷款人,通过贴现窗口,保证金融部门的偿付能力。中央银行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导致灾难性的债务紧缩,货币当局除了满足“交易需求”之外,别无选择,否则整个金融系统都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困难。该观点表明,在中央银行制定和维持的任何既定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曲线的弹性都无限大,即货币需求创造自己的货币供给,供给因此而能满足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曲线呈水平。 80年代末,莫尔又将上述理论进一步推向深化,对金融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莫尔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信用货币的供给内生。莫尔把货币分为三种,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商品货币是从各种实物演变而来,最后体现在黄金上的货币;

125、政府货币是由政府发行债券而沉淀在流通中的货币,这两种货币都是外生的;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种流通和存款凭证,它们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这又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和贷款的期限,因而信用货币的供给并不脱离于其需求,具有内生性。 (2)基础货币内生。中央银行买卖有价证券的对象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它们通常已经将其资产用于有价证券或者商业贷款,一般不会有闲置的资金参与公开市场买卖。商业贷款在发放之前就有规定的偿还日期,企业的生产周期也限制它们提前还贷,因此商业银行很难提前收回贷款。商业银行是否出售手头持有的有价证券也取决于其自身的成本收益比较,只有政府证券的价格降低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其收

126、益率超过、或至少是相当于商业银行现有的有价证券,才会吸引商业银行购买,而这时利率之高又是政府所不能承担的。所以,中央银行不能顺利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基础货币量。在再贴现的运用上,中央银行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央银行从理论上讲,拥有拒绝提供贴现的权力,但这种拒绝不仅会形成沉重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3) 负债管理使基础货币自给。莫尔指出,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而无需等待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注入。商业银行已由原来的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其主要资金来源已由原来的吸引存款为主转变为直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融资工具,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更加方便了

127、商业银行从国际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由于一家企业往往与多家银行建立业务关系,这样,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商业银行,为保持与客户的稳定关系,只能随时发行可上市的存款凭证来满足企业的货币需求。由于所有可上市的金融工具几乎都不受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这就使商业银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依赖中央银行。 (4) 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莫尔把金融市场分成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前者是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市场,后者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市场。在批发市场上,商业银行是贷款条件的接受者和贷款数量的决定者,而在零售市场上,商业银行则是贷款条件的决定者和贷款数量的接受者。这就是说,公众在零售市场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将通过商业银行直接

128、传导至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批发市场予以满足,货币供给因而由货币需求决定。 此外,莫尔还否定货币乘数的意义,认为它不能解释创造货币过程中的因素及其创造的过程,以往的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乘以乘数的等式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而不是对现象的解释。政府无法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 总之,货币供给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而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如收入、投资、消费等因素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货币供给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与之相反,货币供给外生论则认为,货币供给是央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12.2.4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12.3货币供给

129、理论12.3.1货币供给理论内容 货币供给理论,是研究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的控制等。12.3.2货币供给理论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背景金属货币流通纸币流通 2、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信用创造学说 A信用媒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货币只是简单的交换媒介和一种便利交换的工具,这是信用媒介论的全部理论的基础。 信用是转移和再分配现有资本的工具,并不能创造出新的资本。 银行的作用在于媒介信用而不是创造信用。 代表人物主要是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

130、B信用创造理论:凡是能尽货币职能之物就是货币,纸币是一种理想的货币,这是信用创造论的出发点。信用就是货币,就是资本,就是财富,信用能够形成资本。银行的本质在于创造信用,这是信用创造论的中心命题。信用能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理论先驱者是重商主义的约翰劳,代表人物有麦克劳德、阿伯特韩等。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1)菲利普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1921年菲利普斯出版了银行信用一书,在书中首次提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菲利普斯区分了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概念,也就把握了货币供给理论的核心,但是他对此并没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2)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他提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受中央银行控制,但并不受经

131、济自身因素的制约。(3)新剑桥学派对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他们认为,货币供给在形式上是外生的,在本质上是内生的,受经济内部因素影响。代表人物:卡尔多、温特劳布。 卡尔多认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货币数量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货币需求,因此,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温特劳布的货币供给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工资理论基础上的。(4)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新古典综合学派把货币乘数理论引申到金融领域,提出了货币乘数论。20世纪50年代后,货币供给理论又有新发展,托宾从分析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创造货币能力方面的趋同性入手,提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不可控制的观点。(5)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由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衰落及

132、新货币主义理论的兴起,货币供给理论重新为人们认识和重视,特别是货币学派非常重视货币供给理论。米尔顿弗里德曼、施瓦茨、卡甘等人对货币供给理论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1963年出版的美国货币史:年出版的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一书一书中,通过对美国中,通过对美国93年货币史的实证研究,推导出了著名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年货币史的实证研究,推导出了著名的货币供应决定模型。这个决定模型从形式上看起来并不复杂,用方程式表示为:这个决定模型从形式上看起来并不复杂,用方程式表示为: 式中,式中,M表示货币存量,表示货币存量,H表示高能货币(即基础货币),表示高能货币(即基

133、础货币),R表示商业银行表示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准备金,的全部存款准备金,C表示非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表示非银行部门公众持有的通货,D表示商业银行的存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款。 从式中可见,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的通货之比D/C。弗里德曼和施瓦兹把这三个因素称之为“货币存量的大致的决定因素”,而D/R、D/C则为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H、D/R、D/C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可以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卡甘对货币的定义是公众手中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134、三者之和。他的货币供给模型表示为C/M:存量货币等于强力货币乘以货币乘数。但该模型与弗里德曼的模型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卡甘将通货比率定义为 R/D ,以通货与货币存量之比代替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模型中的存款与通货之比;二是卡甘将准备金比率定义为D/R ,即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代替前一模型中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 卡甘的货币乘数式是: 根据乔顿的分析,决定货币存量的要素为货币基数、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存款之比、通货与活期存款之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政府存款与私人活期存款之比。以下就是这些要素的具体分析。 其中,k为C/D,r 为平均存款准备率,t为定存/活存,g为政府存款/私人存款。 (6)新经济

135、自由主义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德国新经济自由主义学派认为,要保持社会市场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必须首先稳定货币币值。要保持货币稳定就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货币供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二是要保持商品追逐货币的局面,而不是相反。12.3.3我国货币供给理论产生与发展本章小结:本章讲述的货币供给与上一章的货币需求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数量上的关系不等会形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我们下一章讲述该问题。 第十三章 通货膨胀与紧缩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通货膨胀及其治理通货紧缩及其治理13.1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13.1.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A、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瓦尔拉斯关于均衡与非均衡的理解凯恩斯对均衡与

136、非均衡的理解科尔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理解B、货币供求均衡与非均衡 1)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注意:存在区间弹性、动态过程、货币现象/经济现象、实际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均衡。 2)货币供求失衡定义:是指货币供求极不适应的状态。存在三种情况:货币供大于求,货币供小于求,货币供求结构失衡。13.1.2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1、社会总供求 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合称。所谓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体所生产并销售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之和。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体在总体上对商品

137、和劳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2、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见书中图13.13、货币供求均衡的理论模型 简单的货币供求均衡模型 IS-LM模型4、货币供求失衡的调整4.货币供求失衡调节 货币供求失衡的调整有两条途径:自动调整与政策调整。 货币当局对货币供求失衡的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整货币供给调整货币需求供求混合型调节逆向调节型13.2通货膨胀及其治理13.2.1通货膨胀概述A、定义: 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

138、升。B、通货膨胀的度量 通货膨胀率=(报告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基期物价指数100%; 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化的指标,最为常见的不外乎这么几种: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即批发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应该说,几种价格指数都可作为测度指标,但综合分析,为了进行国际比较和考虑对居民的影响程度,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可能更合适一些。介绍如下: 1)、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

139、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2)、生活费用指数 它是指在不同时点,消费者为达到某一效用(或者福利、生活标准)水平所需要的最小支出之比,有时也称为不变效用指数、不变满意度指数、福利指数等。生活费用指数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之上的指数理论。 生活费用指数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行为是理性的,在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消费者会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达到消费行为的最优化。3)、生产物价指数 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4)、批发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测定指

140、标的一种,根据商品批发价格变动资料所编制,反应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 美国劳工统计局编制度批发物价指数包括2400多种商品批发价格变动状况,其中有机器、金属、木材、皮革、纸张、轮胎、燃料、服装、化学制品和农产品等。此外,还另为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和单项产品编制批发物价指数。我国尚未公开发布批发物价指数资料。 5)、GNP平减指数 GNP平减指数(GNP Deflator),又称“GNP缩减指数”,又称“GNP折算指数”,是指反映价值指标增减过程中与物量变动同时存在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GNP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

141、平变化程度的价格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C、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有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有爬行式、温和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按预期划分有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按成因划分有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进型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预期性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货币量增加,就业量随有效需求增加而增加。 2、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 需求拉上说又分为: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理论、货币学派

142、的货币数量说、第三种需求拉上说认为是三方面因素造成价格上涨。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总供给函数移动引起的物价上涨。 引起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还有:(1)工资推进;(2)利润推进;(3)价格操纵;(4)汇率成本推进。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往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两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很难区分通货膨胀是由哪一方面原因造成的。 d结构性通货膨胀: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发生结构性通货膨胀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 1)、一个国家

143、中一些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另一些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2)、一个国家中,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的开放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封闭经济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快; 3)、人们在通货膨胀预期的心理作用下,为采取措施避免自身遭受通货膨胀损失而形成的通货膨胀。 e预期型通货膨胀:13.2.2通货膨胀的社会效应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效应通货膨胀的税收效应经济增长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储蓄,是指用于投资的货币积累。归纳起来,这种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家庭;二是企业;三是政府。 分析基于这样的假定:即经济已经达到充分就

144、业的水平,因此,用扩张货币的政策来强制储蓄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可能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实际GDP大大低于潜在的GDP,生产要素大量闲置,这时,政府如果扩张有效需求,虽然也是一种强制储蓄,但是并不会引发持续的物价上涨。 强制储蓄论分为有害论和有益论两种观点。 2、收入再分配效应: 假设以国家开支(投资、购买支出增加或转移支付增加)渠道而使货币供应总量增加,由此而引起的收入增加效应是明显的,对于企业家和家庭来说,就是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从整个社会来看,就是总名义货币收入增加。 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与实际货币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只有剔除物价的影响,才能看出人们

145、实际收入的变化。由于社会各阶层人们收入的来源是不同的,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社会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如,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国家得利,居民受损。 3、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资源配置的扭曲 出现过渡投机现象 社会资源的浪费 4、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 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近100年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的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可以用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即著名的菲利普

146、斯曲线。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发表论文,用物价水平的上涨率代替货币工资上升率,对该曲线进行修正,并将该曲线应用于对经济政策的分析,从而使其盛行。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反之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就较高。它的政策含义在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象会使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无法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社会公众也不能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分别发表论文,对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修正,提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现代经济中存在着自然失业率,其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响,同时存在着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交替关系,只有在

147、短期内当公众尚未意识到通货膨胀的时候才会成立,一旦形成预期,则通货膨胀率会随时调整。因此,从长期看,并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将不受通货膨胀率影口向而必然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并且只有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通货膨胀率才能稳定下来。他们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只有在短期内才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在长期中,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直线,无论通货膨胀的程度如何,失业率总是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 5、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效应: 通货膨胀程度较严重后,会破坏经济、社会秩序,引起社会动荡。这方面的效应表现在:加剧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个人、企业对今后发展不能准确把握,增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148、通货膨胀会导致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人们甚至对政府失去信心,引发政治、社会危机。 6、通货膨胀的税收效应: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一种隐蔽性的税收。在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增加,导致纳税人应纳税所得自动地划入较高的所得级距,形成档次爬升,从而按较高适用税率纳税。这种由通货膨胀引起的隐蔽性的增税,被称之为“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使一部分人名义上成为高收入者,收入的更大比重以税收的形式转移到政府中。 7、经济增长效应: 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意

149、见: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A)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货币供给过多,政府用多发行的货币增加投资; 2)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3)存在货币幻觉; 4)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 5)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通货膨胀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1)价格信号作用削弱,经济效率下降; 2)货币贬值,存贷款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金融活动的瘫痪; 3)错误地引导资金流向; 4)降低储蓄; 5)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加大。(C)中性论 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最终会综合它对经济的各种效应,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

150、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因此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它是“中性”的。13.2.3对通货膨胀的治理 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政策性措施与制度性措施。 1、政策性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收入政策汇率政策供给政策税收指数化政策改变预期的政策 2、制度性对策强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实施物价稳定的货币政策 13.3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13.3.1通货紧缩定义 一、国外学者关于通货紧缩定义: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进而影响物价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

151、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A、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B、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C、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

152、,被称为“单要素论” 。 二、国内学者对通货紧缩的定义 13.3.2通货紧缩的类型 1、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 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2、通货紧缩的分类 1)、按照通货紧缩的持续时间分为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通货紧缩。 2)、按照通货紧缩的发生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上,在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以下,在这种状态下,物价水平虽然还是正增长,但已经低于该国正常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通货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 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值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这种状态说明一国通货处于绝对不足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极易造

153、成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而这三者的划分标准主要是物价绝对下降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长度。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甚至更长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 3 3)、按照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和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 所谓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由于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

154、投资需求不足,也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或者几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不足,因此,依据造成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把需求不足型的通货紧缩细分为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和国外需求减少型通货紧缩。 所谓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数量的绝对过剩而引起的通货紧缩。这种产品的绝对过剩只可能发生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如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像钢铁、落后的家电等),在市场机制调节不太灵敏,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绝对的过剩。这种状态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它说明人类的进步,是前进过程中的现象。但这种通货紧缩如果严重的话,则说明该国市

155、场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同样会对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 4)、按照通货紧缩的表现方式不同,可以把通货紧缩分为显性通货紧缩和隐性通货紧缩。 界定通货紧缩,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而且能够用物价水平的变动来衡量,因为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是如果采取非市场的手段,硬性维持价格的稳定,就会出现实际产生了通货紧缩,但价格可能并没有降低下来的状况,而这种类型的通货紧缩就是隐性通货紧缩。隐性通货紧缩的存在为我们的判断带来了困难,但并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的变化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就像隐性通货膨胀的存在,不影响我们以物价水平作为通货膨胀是否发生的判断标准一样。 13.3.3通货紧缩产生的机理 1

156、、通货紧缩的有关理论 关于通货紧缩的起因、发展与加深,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通货紧缩理论。在此我们介绍几种影响较大的通货紧缩理论。 (一)马克思对通货紧缩问题的分析 在经济学研究中,较早提出通货紧缩问题的是马克思,他在资本论中,多次分析到流通中货币的膨胀和收缩问题。认为通货的膨胀和收缩可能由经济的产业周期引起,可能由流通中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引起,可能由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引起,还可能由于技术因素引起。但他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其对象是以金币为主的货币流通,由于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过多过少都不会引起币值的变化,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过

157、多或过少才会引起币值的变动。因此,马克思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信用货币(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在讨论金币流通与替代金币流通的价值符号的关系,并非在讨论货币供给的多少与物价涨落的关系。 (二)凯恩斯的通货紧缩理论 凯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通货紧缩现象的分析,更多使用的是就业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这样的术语,通过对3030年代大危机的精辟分析,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治理的对策自然就是扩张有效需求,而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在通货紧缩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

158、,尽可能地扩张有效需求。 (三)欧文费雪的通货紧缩理论 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不同,费雪是从供给角度,联系经济周期来研究通货紧缩问题的,他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于1933年提出了“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该理论实际上是将通货紧缩的过程看作是商业信用被破坏和银行业引发危机的过程。 (四)其他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看法 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许多国家处于通货膨胀之中,因此,理论界对通货紧缩问题的专门论述不多,多是在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时,把通货紧缩作为它的对立面捎带论及。如弗里德曼等人认为,“货币存量的大幅度变动是一般价格水平大幅度变动的必要且充分条件”,货币供给过分低的增长率,更不用说货

159、币供给的绝对减少,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通货紧缩,反之,若没有货币供给如此低的或负的增长率,大规模的、持续的通货紧缩决不会发生。萨缪尔森、布坎南等人也把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看作是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当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紧缩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将近年来出现世界性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并强调需求不足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源,如果实行联系汇率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就极易受到其他出口国家货币突然贬值的冲击,出现国内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他主张用“有管理的通货膨胀”政策来治

160、理通货紧缩,而这一观点则对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构成了挑战;美国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加利西林则指出通货紧缩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他认为,当购买者采取观望态度,等待物价进一步下跌时,资本将进一步过剩,商品存货将继续增加,从而将使物价进一步下降。物价继续下降的结果,会使消费者产生进一步的观望心理。这样物价就会陷于一个螺旋式的自我强化的下降过程。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通货紧缩的发生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把持有的实物换成货币。通货紧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资产泡沫破裂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2020世纪3030年代危机的出现,与资产泡沫的破裂有着紧密联系,至少加重了通货紧缩的局面。出现的通货紧缩,与

161、技术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的结构性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导致通货紧缩发生的重要原因。 2 2、通货紧缩的成因 A A)、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如果一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财政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削减公共开支,减少转移支付,就会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出现失衡,出现“过多的商品追求过少的货币”,从而引起政策紧缩性的通货紧缩。 B B)、经济周期的变化。当经济到达繁荣的高峰阶段,会由于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商品供过于求,出现物价的持续下降,引发周期性的通货紧缩。 C C)、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当人们预期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经济形势继续不佳时,投资和消费需求都会减少,而总需求的减少会使物价下跌,形

162、成需求拉下性的通货紧缩。 D) D)、新技术的采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出现成本压低性的通货紧缩。 E E)、金融体系效率的降低。如果在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盲目扩张,造成大量坏账,形成大量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自然会“惜贷”和“慎贷”,加上企业和居民不良预期形成的不想贷、不愿贷行为,必然导致信贷萎缩,同样减少社会总需求,导致通货紧缩发生。 f) f)、体制和制度因素。体制变化(企业体制,保障体制等)一般会打乱人们的稳定预期,如果人们预期将来收入会减少,支出将增加,那么人们就会“少花钱,多储蓄”,

163、引起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下降,从而出现体制变化性的通货紧缩。 g) g)、汇率制度的缺陷。如果一国实行钉住强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本国货币又被高估,那么,会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商品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社会需求减少,则物价就会持续下跌,从而形成外部冲击性的通货紧缩。 13.3.4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紧缩的财富分配和再分配效应通货紧缩的失业效应通货紧缩破坏信用关系 3、通货紧缩的治理 (一)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支出,调整政府收支结构。对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税收优惠,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的亏损补贴以及

164、各种形式的价格补贴,利用财政贴息的方式启动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其资金投向社会急需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在继续增加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退休人员工资的基础上,更要把增加农民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当作一间大事来抓。总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在加大支出力度的基础上,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既要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又要增加有效供给。 通货紧缩既然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治理通货紧缩,也就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不外乎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着手。作为中央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和引导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和行为

165、。在通货紧缩时期,一般要降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社会主体手中买进政府债券,同时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鼓励商业银行扩张信用,从而增加货币供给。具体操作要根据造成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灵活掌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是治理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措施,但由于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而且在通货紧缩时期,利率弹性较小,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一般比货币政策更直接有效。 (二)加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但实践证明它是最优的,政府对“市场缺陷”的矫正,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受到约束,否则,对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

166、。反思我国通货紧缩局面的形成,无不跟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有关,像国有企业大量亏损,失业现象严重,重复建设造成经济结构的扭曲,短缺与无效供给的并存以及政府部门的腐败,效率低下等都与政府对市场的不信任,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紧密相连。因此,要想尽快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转制工作,甩掉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其真正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完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科技、教育、住房、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其治理对策等内容,这些问题都与中央银行的行为、

167、货币政策实施是否得当有关,因此,下一章我们讲述货币政策的基本情况。 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效果中国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14.1货币政策目标 14.1.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经济政策服务的。 14.1.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14.1.3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14.1.4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

168、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定义及标准定义:为实现最终目标而设定的可观测、可控制的指标。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及与经济体制兼容性。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相关变量利率目标货币供给量汇率目标金融市场稳定 14.2货币政策工具 14.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

169、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 局限性:(1)中央银行难以确定调整准备率的时机和调整幅度;(2)商业银行难以迅速调整准备金以符合变动了的法定限额;(3)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性规定。 局限性:(1)主动权并不在中央银行;(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3)告示性效应也有不确定性。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 局限性:(1)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应视其买卖净值而定。 (2)中央银行在购入证券后,固然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但此举只能为银行体

170、系的信贷扩张奠定条件,并不能迫使银行非扩张信贷不可。 公开市场业务是其中最重要的而又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其次才是再贴现政策和存款准备金政策。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政策威力巨大,即使是微调,也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引起市场波动和经济震荡,因此,这种手段要慎用、少用,尤其是不宜作为日常微调的手段。再贴现政策本身具有被动、等待的特点,它可能起到的作用及大小,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在资金上的依赖程度有关。14.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输入保证金房地产信贷控制14.2.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信贷分配、规定利率最高上限、中央银行的惩罚、规定流动性比率、特别存款; 2、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金融宣传;14.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效果14.3.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三者的一般关系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备的基本条件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14.3.2货币政策效应 1、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内部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 中间时滞 外部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 2、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作者联系方式:Tel:13220672086,0533-2760058(H);E-mail: 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