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教育思想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71554886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漱溟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梁漱溟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梁漱溟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梁漱溟教育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梁漱溟教育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漱溟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漱溟教育思想(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主讲:晓燕主讲:晓燕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梁漱溟的教育思想v时代背景v生平与教育活动v乡村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乡村教育的实施v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v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评价一、时代背景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中,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梁漱溟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在民族矛盾包括中西文化大冲突的背景下和中国外部与内部的多种历史过程的综合作用中发生的。因此我们在探究梁漱溟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背景时,从政治变革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

2、教育积弊深重、社会思想文化状况的混乱几个方面来阐述。二、生平和教育活动二、生平和教育活动 生平生平v 梁漱溟(梁漱溟(18931988),初名焕鼎,字寿铭,后),初名焕鼎,字寿铭,后改字漱溟,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改字漱溟,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之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之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家、爱国民主人士、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

3、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功,并取得课借鉴的经验。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功,并取得课借鉴的经验。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奇色彩: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上了四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上了四所小学学的是所小学学的是ABCD;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被蔡;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了中国最高的学府元培请到了中国最高的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在城市出生成长,然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学;在城市出生成长,然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是著名的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是著名的新儒家学者,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新儒家学者,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人生

4、一生不人生一生不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教育活动v(一)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v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活动,是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的具体实施。梁漱溟致力于乡村运动的动机,据他说,在他刚十几岁时就形成了,当时正当清朝末年,举国上下,一方面是广大的社会,一方面是清朝政府,都在搞立宪运动,在这潮流下,他希望国家成为宪政国家。清皇帝退位后,孙中山先生把总统位让给袁世凯,而袁世凯不满足于当总统而要做皇帝,而广大民众,主要是广大的农民,则对袁世凯的帝制运动漠不关心。农民处于散漫自生自灭的

5、状态。梁漱溟和要求宪政反对袁世凯的人们有个觉悟,即宪政要以地方自治为基础,从基层人手,要把散漫的自生自灭的不关心国事的农民组织起来,使他们觉悟起来。他就是本着这个目的下乡的。v(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v(三)邹平实验县三、乡村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一)中国问题的症结一)中国问题的症结 晏阳初:他认为归根到底是四个病症,及“愚、穷、弱、私”。 不少有识之士:中国的问题是农村问题,而农村问题的真正解决首先需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军阀的暴力统治。 梁漱溟:他认为以上提到的都是中国社会自身的表面病象,事实是当时中国是愚而益愚,贫而益贫,弱而益弱,私而益私,何以会如此,要从表面病象去研究深层病因。

6、所以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自身,解决了社会内部的问题,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国内军阀专制统治就不难解决。他把中国问题的症结归于文化的衰弱,于是以振兴儒家文化为旨归,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v中西文化的比较: 西方:崇尚科学与个性,一味外求,丧失精神,崇尚宗教和形而上学。 中国:“理性早启,文化早熟”,追求人与人之间真的妥恰关系的“仁”的生活。三、乡村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二)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二)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v 唯一可行的道路是:乡村建设。 梁漱溟认为,中国建设不能走发展工商业之路。据他分析,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之走上近代工商业之路的原因是:一方面国内情势不同,日本岛皇室万世一系,尊王为新空

7、气,而中国皇室则为外族,排满是旧仇怨,在中国社会无复可以起维系作用的政治中心,且日本维新与复古同时,借旧精神吸收新文化,借新朝气维系旧系统。中国则政治无办法,走入破坏之路,无建设可能。另一方面国际情势也不同。日本维新正值欧洲国家侵略澳、非等洲,还未集中力量进攻东亚,故所受外力压迫较松缓,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像今日进步,因而受威胁也较小,追步西洋亦易。正在日本追西洋之际,恰适欧战爆发,给日本以发达工商业的最好机缘。凡此比较好的情势,中国都已错过。中国将永久不能如日本走近代工商业之路,其原因是:(1)近代工商业路今已过时,人类历史已走入资本主义阶段;(2)近代工商业路为私人各自营谋而相顾的,不合现在国

8、家统制经济计划经济的趋势,在今日国际间盛行倾销政策下威胁太大,亦无发展余地;(3)近代工商业道路所需要的政治条件(政府能安定秩序,并保护奖励),中国亦不具有。因此近代发展工商业之路不可学。三、乡村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 梁漱溟认为,中国也不能走苏联的路,只能走乡村建设运动之路。梁漱溟认为,中国也不能走苏联的路,只能走乡村建设运动之路。他认为,技术进步、产业开发不出两条路向,一是个人营利、自由竞争他认为,技术进步、产业开发不出两条路向,一是个人营利、自由竞争的路向,近代西洋社会即走此路,而为日本摹仿成功,这条路中国不可的路向,近代西洋社会即走此路,而为日本摹仿成功,这条路中国不可能走。另一路向是社

9、会本位统治计划的路向,即苏联之路。他认为苏联能走。另一路向是社会本位统治计划的路向,即苏联之路。他认为苏联的路向所需政治条件更高,必须有一强有力的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总的路向所需政治条件更高,必须有一强有力的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总持经济建设之事,而中国的社会恰好不允许有这样的政治。在各不同国持经济建设之事,而中国的社会恰好不允许有这样的政治。在各不同国度内,经济建设之所取径,将视其政治条件为转移,中国政治所从出之度内,经济建设之所取径,将视其政治条件为转移,中国政治所从出之途适与苏俄相反,而成为肇始于救济乡村的乡村自救运动所构成的特殊途适与苏俄相反,而成为肇始于救济乡村的乡村自救运动所构成的特

10、殊形态的政治。因而中国的经济建设必然是乡村建设,形态的政治。因而中国的经济建设必然是乡村建设,“必走乡村建设之必走乡村建设之路者,即谓必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换言之,即必从复兴农村人路者,即谓必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换言之,即必从复兴农村人手手”。”他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路子,他说:他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路子,他说:“我们如果要在政治问我们如果要在政治问题上找出路的话,那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固有文化,即使去找经济的出路,题上找出路的话,那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固有文化,即使去找经济的出路,其条件亦必须适合其文化,否则必无法找寻得出,因为这是我们自家的其条件亦必须适合其文化,否则必无法找寻得出,因

11、为这是我们自家的路,不是旁人的路。路,不是旁人的路。”同时,梁漱溟还采取排斥印度文化的态度,认为同时,梁漱溟还采取排斥印度文化的态度,认为对它对它“丝毫不能容留丝毫不能容留”,而对于西洋文化则是主张全盘接受,并加以根,而对于西洋文化则是主张全盘接受,并加以根本改造,也就是要改变它的态度。梁漱溟主张,第二条路向的中国文化,本改造,也就是要改变它的态度。梁漱溟主张,第二条路向的中国文化,要保持孔家生活的态度不变,在孔家生活的态度的基础上,要保持孔家生活的态度不变,在孔家生活的态度的基础上,“全盘接受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把第一种态度含融在第二种态度的人生里面。就是说,中西方文化,把第一种态度含融在第

12、二种态度的人生里面。就是说,中国的精神生活是孔家生活,现在很合时宜,因为西洋人快要走到孔家生国的精神生活是孔家生活,现在很合时宜,因为西洋人快要走到孔家生活路上来了;中国的物质生活落后于西洋人,受了很多痛苦,现在要在活路上来了;中国的物质生活落后于西洋人,受了很多痛苦,现在要在孔家生活的基础上,孔家生活的基础上,“全盘接受全盘接受”西方物质文化,加以改造,防止它的西方物质文化,加以改造,防止它的弊病。那么,这种将孔家的人生态度中含融西洋的人生态度的工作由谁弊病。那么,这种将孔家的人生态度中含融西洋的人生态度的工作由谁来作呢来作呢?即由像梁漱溟一样的知识分子来做。即由像梁漱溟一样的知识分子来做。

13、三、乡村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对该道路的分析:中国缺乏阶级,靠社会内部的阶级对抗暴发社会革命,像西方那样走入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不可能。中国文化代表人类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在本世纪弊端丛生,中国不能模仿。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有其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道路建筑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v中国社会改良走乡村建设之路的必然性:首先,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80%以上的人民生活在乡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道德和理性的根在乡村,要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从乡村入手,而理性的胚芽可以、也只能在乡村慢慢培养起来;其三,中国社会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从乡村建设开始。三、乡村

14、建设与乡村理论建设v(三)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v 乡村建设应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需以乡村建设为目标。四、乡村教育的实施v 通过设立乡农学校和乡学、村学贯彻实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学众组成。学长和学董是“乡村领袖”,是乡农学校的领导;由众学董组成学董会,由乡村中推选有资格的望者三五人至十人组成,为乡村的办事机构;学董会推举“老成厚重”、“品学最尊”者为学长,作为一村一乡民众的师长;教员是在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过专门训练的乡村建设者,是乡农学校的教师和乡村建设的指导者;学众则是乡村的一切人,主要是成年农民。乡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从教育程度上

15、分,文盲和半文盲入村学,识字的成年农民入乡学;从行政功能上分,村学是乡学的基础组织,乡学是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的统一体。 组织原则组织原则:1)“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 2)“融合归一” 六、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评价v本质: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v积极:1)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的问题,并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见;2)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到农村去办,并对中国农民悲惨生存状况深怀悲悯之心,身体力行的从城市来到农村,践行知识阶层与民众结合的愿望,发扬了五四以来的优良传统,精神可嘉;3) 通过自己的艰苦工作,将现代

16、科学和思想方法带入农村,对农村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v消极:在伦理本位基础上重建中国社会的新秩序,提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假说,无视中国社会当时客观存在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冲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持反对态度,其问题和错误是不言而喻的。 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抹杀了现实中存在的阶级对立,没有看到中国社会的本质。五、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v(一)、比较: 实施形式不同: 晏阳初晏阳初:三大方式: A学校式教育 B社会式教育 C家庭式教育v(二)、晏阳初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v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部

17、署,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行农村教育。二十世纪两位大家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践,对今天实施新农村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v他们将优先发展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改造乡村、再造民族的教育启示我们: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现代化建设的地,把农村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是远见卓识之举,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意义重大。B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C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晏阳初和梁漱溟乡村教育的内容都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对当今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D树立正确的农村教育观,晏阳初和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没有认清当时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没有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仅靠乡村建设不可能解决农村、农民的根本问题。 (o)/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