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1554535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适应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适应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青少年心理特征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无论在生理成熟水平上,还是在智力发展、情感、意志及个性表现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1、生理发育逐渐成熟1)生长发育形态日趋成熟2)生理功能日渐成熟3)身体素质的发展进入高峰4)脑的发育更加完善2、认知能力发展和语言逐渐成熟3、情绪、情感日趋成熟与稳定1)情感容易被激发,表现为热情、奔放、果断,有时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形成许多具有明显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

2、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4、意志品质发展迅速1)完成意志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渐在增强。在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行动的果断性逐渐增强。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成熟,逐渐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做出决定并执行决定。3)自制力逐渐增强。能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目标和计划,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会表现出冲动。4)坚持性逐渐增强。由于神经系统的逐步健全,面对困难越来越表现出勇于坚持,不肯轻易服输。5、个性的成熟1)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自尊心和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表现强烈的认识自己及

3、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日趋成熟。2)世界观逐步形成。世界观萌芽于少年期,初步成型于青年初期,成熟于青年中后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想。3)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逐渐成人化。道德意识日益增强,道德理想更为现实。4)兴趣、性格逐渐趋于稳定。虽然能力不同且能力发展的速度不相一致,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在不断发展。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逐步学会进行恰当的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思维品质(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发展正常。2)对学习有一定的信心和耐心,有一定的学习动力,在成绩面前不盲目骄傲或自暴自弃,对感兴趣的

4、学习内容有探求的欲望。3)具有青少年应有的朝气,不一味地沉溺于孤独苦闷的情感状态中,乐观开朗,一般情况下能正常表达和懂得各种情感。4)有一定的行动自主能力,常态下能做到不盲从、不轻率或优柔寡断,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一般情况下能控制自己。5)性格发展正常,热爱集体,富有同情心,公正诚实,爱劳动,谦逊大方,不过于内倾或外倾。6)需要和兴趣广泛而健康,具有较为稳定的兴趣爱好,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保持心理平衡,对班级活动具有热情。7)会通过自我观察、分析行为表现和与他人进行比较等途径来确认自己,基本上懂得所处年龄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有自尊自爱之心,成人意识发展正常,较少有从孩童期带来的稚气。8)较为

5、冷静和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初步了解青春期知识,与异性同学接触时较为自然,对性诱惑有一定的抵制力。9)交友有正确的选择,并至少有一至两名好友。不搞江湖义气,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有向别人学习的胸怀,与同学教师等关系和谐。10)初步适应社会环境,有较为清晰的角色意识,初步懂得法律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一般情况下能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对社会上风行的各种时尚不盲目追从。2、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2)情绪比较温和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3)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

6、有稳定性和专注性,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4)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的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6)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7)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8)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9)了解高中男女生基本的生理、

7、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10)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性成熟 遗传素质作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这些先天条件的不同也导致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差异。不少青少年正处于性成熟、性觉醒的时期,对于自己的外貌的注重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因而先天的容貌往往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 2、家庭因素1)家庭结构 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序 。有人曾对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

8、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里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所占绝大多数。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2)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 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 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3)教育态度与方式 如果父母双方都能采取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会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能力、积极

9、性、友好态度和 稳定的情绪;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溺爱、娇纵、顺应的态度,儿童也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依赖、任性和执拗的性格特点。4)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3、学校因素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考试、竞争抑郁、紧张、焦虑、自闭、人格缺失、暴力、自杀4、社会因素 当代青少年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资源,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压力。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信仰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对他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第二节 青少年特有的心理发育障碍一、中小学生心理发育主要特点。1、过度性中小学生处于

10、半幼稚、半成熟期,是独立与依靠,自觉和幼稚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自尊心强,对长者出现“反抗”和疏远情绪,与同龄人联系密切,但这时认识能力弱,个性倾向也不稳定。有人把这个年龄成为“过度年龄”或“危险年龄” 。2、封锁性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开始对性的问题产生朦胧感,觉得神秘、好奇。与此同时,变得“不轻易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这一阶段如何对待父母、老师、长辈的教导,交什么样的朋友显得十分重要。3、社会性中学生随着家庭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心理活动就具有更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别是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未来的道路,成为意识中的重要问题。这是一个人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

11、,是关系到以后的路怎么走的转折时期。4、动荡性中学生思想敏捷,敢想敢说,但对很多事缺乏正确的观点,心理状态不稳定,可塑性很大,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安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情感非常重要。二、青少年特有的几种心理发育障碍1、因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障碍。 产生自卑、焦虑、急躁、紧张、忧郁、抑郁的心理,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解决困难的能力2、因心理承受能力差产生的心理障碍。 一些过去经常受表扬和受器重的学生产生怕批评、好逞能、好嫉妒、好压低别人抬高自己等不健康的心理。进中学后,后来的优势失去,面对激烈的竞争,在事实不如愿后就“想不通”、“受不了”,情绪低

12、沉,灰心丧气。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和行为,有的长期备受家庭的特别保护,稚嫩的心理甚至承受不了一句责难。 3、因人际交往困难产生的心理障碍。进入中学时代的青少年,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有些中学生强烈地希望从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和渴望追求友谊,并置友谊于父母亲情关系之上;而有些则缺少对自己或他人的了解,缺乏对相互关系的准确评估能力,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有的青少年则有害羞、孤僻、自卑、固执等个性气质上的缺陷,对人际交往持顾虑、敌对和封闭态度。4、因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心理障碍。青春时期是如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

13、。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有的男同学见了漂亮的女孩子心跳猛烈,面颊发热,惶惶不安,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甚至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等等。 5、因家庭不和谐产生的心理障碍。 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其子女形成狭窄的心理,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对比自己强的人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如果父母用专横武断,动不动就训斥或打骂的家庭教养方式,其子女容易

14、产生神经质倾向。父母嗜好多、情緒急躁或不良行为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父母离异或不合,父母再婚,家庭关系复杂,父母在外等不正常家庭结构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自弃、抑郁、敏感、攻击性强、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疾患。有的学生的父母下岗待业,经济困难,心境不好,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另外,有些家长缺少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采用训斥打骂来实现自己。三、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

15、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

16、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4、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拥有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心境2、勇敢承受挫折,努力克服困难3、克服恋旧心理,主动投入生活4、设计新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5、排除消极行为,勇于自强不息6、客观认识自己,坦然悦

17、纳自己7、保持良好心境,遇事妥善处理8、丰富精神生活,树立远大理想9、加强自身修养,健全完美人格10、消除人际隔阂,学会与人合作11、善待宝贵生命,实现人生价值1、拥有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心境应当培养儿童青少年豁达、开朗、自信的心理品质,对人生充满希望,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挥自己的指挥和才能,战胜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不断调整自己、充实自己。2、勇敢承受挫折,努力克服困难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质。一个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的人,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理磨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3、克服恋旧心理,主动投入生

18、活刚刚迈入新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有怀旧心理,非常怀恋过去,但是如果停留在对过去的留恋之中不能自拔,就会妨碍自己对新环境的主动适应,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热情地投入新的生活环境,通过与老师的交往和同学的接触,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培养真挚的感情,结交更多的朋友。4、设计新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中小学阶段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奠定人生基础,全面充实自己的最佳年龄,应当逐步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各种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5、排除消极行为,勇于自强不息应当师儿童青少年逐步走向成熟,学会调试自己在生活事件面前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如:困

19、惑、苦闷、烦恼、茫然、灰心、懊丧、怨恨、自卑、自负,努力避免可能发生的消极行为,如:嫉妒、冷漠、攻击、固执、依赖、忧虑、逃避、退性等,勇于进取,自强不息,踏上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6、客观认识自己,坦然悦纳自己应当教会儿童青少年从别人的态度来了解自己,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我,通过和自己过去的比较反省自己。对人生充满信心,对他人饱含热情,对未来满怀希望,对困难冷静克服,对他人以诚相待,对自己愉快接纳,对挑战勇敢迎接。实事求是地对待在斤毫 ,对待别人,不断调整目标,力争上游。7、保持良好心境,遇事妥善处理应当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稳定的情绪、情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要对他人负责,要对自己负责,要对社

20、会负责;要信任自己,把握自己,学会独立妥善地处理各种事物;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虚心礼貌待人,有效地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8、丰富精神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的重要动力。当学生对学习真正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从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应当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求知欲和好奇心,指定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9、加强自身修养,健全完美人格要教育学生通过读书明理、陶冶情操、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自我修养等方式使自己的学识、智慧、才能、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世界观、人生观、

21、价值观等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到内心协调一致,言行始终统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社会,及时调整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避免认识扭曲、情绪表态和行为失常等问题。10、消除人际隔阂,学会与人合作应当教育学生逐步学会消除自卑心理,正视自己,正视现实,消除顾虑,尽可能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进取,不懈努力;应当克服嫉妒心理,坦然看待他人的才华、成绩、荣誉和特长,拓宽自己的心胸,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变力为动力,奋起直追,努力完善自己;应当排除猜疑心理,学会关心和同情,冷静而客观地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多与他人交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搞好人际关系,团结大家一道进步。11、善待宝贵生命,

22、实现人生价值应当教育学生用科学的、发展的、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理解人生,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要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认识追求;要善待人生,敬畏生命,脚踏实地去做人。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心理健康辅导中教师的策略1)调换即调换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办?”“我在学生这么大的时候”“假如那时是我,我会这样吗?”2)调整换个角度,即解决观点问题,“学生这样做,有没有一定的道理?”调整心态,和学生散散步,谈谈天,看看电视,听听歌曲,讲讲故事,唱唱歌;3)调心换种心情来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我不过分批评学生,他也会自责的。”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不影响正常的学习

23、和工作。4)调适换种做法解决行为问题,“今天不暴风骤雨是不是能解决问题?”努力使情绪调整到适合的状态,不妨更重视疏导、引导、排遣、化解和提升的作用。2、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1)理解不是动辄批评而是多给以勉励,先肯定成绩再指出不足,鼓励时不股份夸奖,批评时不一概否定。2)关心表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等。3)严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强制,不依靠武力,而是严肃,认真,说话算话。4)民主就是与孩子沟通感情,启发引导,谈成相间,使其心服口服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5)信任信任的基础是平等,关键是尊重。平等就是不训斥,不打击,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尊重就是不在私下或当面使孩子蒙

24、受耻辱,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其个性发展而不横加干涉。第四节 建立和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交往对象的变化 少年期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交往对象的重点开始向同龄伙伴转移、感情的重心也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初中是学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高峰期,到了高中阶段,青少年几乎达到了一个结交同性朋友的猛增期。2、交往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身心方面的矛盾的出现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焦燥。他们需要一个能倾吐烦恼、交流思想、表露自我并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小学时团伙式的交往已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而他们交友的形式开始注重个人内在素质的特征,交往内容也逐渐从活动的外在层面向内在认

25、识和体验方面发展。 3、择友特征的阶段性变化 青少年对朋友的选择是以其对交友意义的新认识为基础。少年期朋友的选择主要以活动为中心,只要愉快相处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要绝对忠诚、坦白、保守秘密,遵守无形的伙伴关系准则,齐心斥责对朋友的叛变等。 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友谊要比少年时稳定和深刻的多,他们在择友时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情趣,即强调对方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爱好等。 二、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特点 在青少年所处的人际关系中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下面就这三方面的人际关系加以探讨。1、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1)与父母在心理上的断乳 父母是影响儿童早期成长的最重要的人物。在少年期以前,对孩子来

26、说父母的形象至高无尚,他们对父母既尊重又信任,父母既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又是避难所。但从少年期开始这种关系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在情感上与父母不如以前亲密了,不再象儿时那样与父母无话不谈,甚至开始挑剔父母,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获得真正的自我。青少年要求在心理上摆脱父母的控制的现象称之为心理断乳。 )与父母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期的到来,打破了已往亲子之间平静的关系,青少年与父母间的矛盾明显的表现出来。矛盾的产生一般是来自双方的。2、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与青少年保持长久而密切的关系的主要成年人。与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相比,师生关系表现出它自身的特殊性。)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儿童的

27、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甚至要高于父母进入少年期,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同伴之间交往的增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开始受到了动摇。学生不再盲目的信赖和服从教师。他们对教师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并重新以一种批评的态度去看待老师。)师生关系的典型模式 师生交往的主要类型有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单向交往,教师与全班同学的双向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不同的交往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显示出不同的教学效果。3、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1)青少年同龄团体的特点 同龄团体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相同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青少年团体的作用因其性质的不同、类型各异而不完全一致。2)青少年

28、友谊的特点 选择性:青少年结交的朋友大都在班内或校内,即在空间距离较近的同伴。其中以同性同伴为主。 稳定性:在小学时期儿童还难以把友谊同伙伴分开,但到了少年期个体已开始认为友谊是唯一的个人关系了。人的年龄越大,外部情景性因素对他的友谊关系的影响就越小。 亲密性:少年期的友谊往往是以活动为中心而不以精神交往为中心的。因此他们的友谊感并不深刻。这种友谊不仅仅限于个人间的好感,更侧重于对群体的向往。随着独立意识的加强和接触社会的增多,青少年逐渐不满足于一般的交往,而是更多的需要共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互相帮助,结成深厚的友谊。三、创设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1、促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互动1)客观、准确的了解学

29、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为此教师对学生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交往中自然要对其表现、行为进行归因,并形成一定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认知上的偏见。 2) 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青少年。由于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因而青少年对自尊、自爱等自我体验方面的的感受十分强烈、敏感。他们力求维持这种体验,也希望别人的言行符合他们这种要求。 3)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手段。广泛收集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怀有积极的期望,并使他们了解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对他们来说有适当难度的任务,并从中发现积极的意义。用

30、发展、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要特别注意对后进生进步的表扬和鼓励。2、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1)确立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成员具有统一定向的目标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和思想基础,对共同目标的追求能保持他们行为上的一致。 2)改善班级中的沟通渠道。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是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的必要条件。 3、培养青少年进行有效人际交往的能力。 1)树立交往的自信。 2)把对方看成重要人物。 (1)让他人保住面子 (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他人发生改变。(3)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 3)学会倾听和自我表露:4、指导青少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1)正确的看待父母。 2)学会理

31、智的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3)与父母的沟通。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挫折教育一、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处都可能遇到挫折。青少年学生所遇到的挫折,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1、学习成绩的浮动不稳与下降带来的挫折2、自尊与自卑冲突所带来的挫折3、交往中的矛盾与困惑带来的挫折4、情绪情感波动幅度大带来的挫折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带来的挫折二、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调适1、提高认知:教给学生一些调节心态的方法和技术一要感悟挫折二要树立信心三要寻求补偿四要奋起升华2、目标适中:善于把握挫折的适度性“跳一跳,摘桃子” 3、情境砥砺:让学生在挫折情境中

32、提高抗挫折能力 自古英雄多磨难。人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严寒的考验。前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过:“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儒学大师孟子也曾告诫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净化风气: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与育人环境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良好的社会风气特别是校风、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是避免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重要条件。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要加强净化社会风气,加强校风、班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重视群体的力量,为消除学生的心理挫折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与优良的学习环境。5、榜样示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长和同伴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和克服挫折的行动。 6、心理辅导:及时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每个人在遭受挫折后,都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内心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走出挫折的阴影。当学生遇到心理挫折时,帮助学生减轻精神痛苦,恢复正常情绪,平衡心理,是学校心理咨询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