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1541459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ppt(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秦朝:三公九卿;郡县制度2、汉朝:内外朝制度、尚书台;郡县制度(王国问题)3、唐朝:三省六部制;道州县4、宋朝:二府三司、参知政事;路州县5、元朝:一省二府、行省(派到地方上的中书省)6、明代:、明代: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胡惟庸案胡惟庸,定远(今属安徽)人,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等官。洪武三年(1370)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六至十三年间任丞相。其间权倾朝野,专权结党。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判处胡惟庸等人死罪;十九年与二十三年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追杀其余党,

2、连坐被诛者达三万余人。朱元璋还乘机废除中书省制度,罢除丞相官职,直接统领六部。废宰相、设内阁的原因:废宰相、设内阁的原因:废宰相废宰相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宰相废宰相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过大后,宰相权力过大 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化。设内阁的原因: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设内阁的原因: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和顾问。多,需要辅臣和顾问。5 5、明朝:废丞相、设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内阁创立内阁的原因:创立内阁的原因: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内阁

3、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内阁的性质:内阁的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时时 期期 名名 称称职职 权权特特 点点明太祖明太祖 设设殿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明成祖设设内阁内阁参与军国大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的衙署和属官官明明太祖太祖明成祖明成祖明明宣宗宣宗明神宗明神宗(政治地位上升情况)政治地位上升情况)(时期时期)侍侍从从顾顾问问参与参与机密机密事务事务决策决策票票拟拟权权“部权尽归内阁部权尽归内阁”明明内

4、内阁阁政政治治地地位位演演变变图图议一议议一议宰相宰相内阁首辅内阁首辅权力来源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皇帝个人信任职责职责参与决策参与决策侍从顾问侍从顾问任免任免皇帝及大臣商皇帝及大臣商议议由皇帝意愿决定由皇帝意愿决定对对皇权影响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产物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并无决策权,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

5、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千丈。 军机处的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机构简单,有官无吏任命军机大臣,并无制度保证,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军机大臣跪奏笔录7、清朝中央:中央:军机处、密折制军机处、密折制地方:地方: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基本政策基本政策设立机构设立机构重视建设和军事防卫重视建设和军事防卫改土归流改土归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 秦汉唐-宋-元-明-清二、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清时期2.表现:a)废丞相、设内阁b)军机处、密折制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秦秦: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6、汉汉:刺史制度刺史制度 元元:御史台(汉以后一直都存在)御史台(汉以后一直都存在) 明明:都察院都察院 作用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但因专制制度本质决定,实际效能有限四、选官制度的变化1.1.世官制世官制世袭、血缘出身世袭、血缘出身2.2.察举制察举制 汉武帝时:诏令举贤,策试贤良汉武帝时:诏令举贤,策试贤良 魏晋南北朝时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推荐推荐3.3.科举制科举制 内容:考试选官内容:考试选官“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 在于选拔官员主要不是靠血缘,不是靠关系,也不是靠门第,而是靠“学问”,即考试成绩。隋朝隋朝 - 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创立

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原原因因:加加强强中中央央集集权权,于于是是把把选选拔拔官官吏吏的的权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科科举举这这一一名名称称,就就是是从从分分科科举举人人这这一一概概念念所所产产生生的的,但但把把读读书书、应应考考和和作作官官三三者者紧紧密密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在在中中国国的的选选举举任任官官史史上上打打开开了了新的一页,科举制度从此开创。新的一页,科举制度从此开创。唐朝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科考分类:科考分类:1、常科:每年按例举行的分科考。、常科:每年按例举行的分科考。2

8、、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制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 常科考生来源:常科考生来源:1、生徒: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生徒: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者叫生徒;2、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省应试者。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

9、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公元702年。年。 常科的科目,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常科的科目,设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礼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礼等。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

10、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的说法。 唐朝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进士及第称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

11、把又把中进士称为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雁塔题名”。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才能授予官职。唐朝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宋朝 - 科举制度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 重文轻武,成为宋朝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成为宋朝的基本国策。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制科和武举。 从宋代开始,科举正式开始实行糊名和从宋代开始,科举正式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誊录,并建立防止

12、徇私的新制度。 在考试的内容上,改变了唐代只考诗赋的做法,进士科增加了经义等内容,还设有“明法”科,“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考中者任司法官员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任用的范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任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

13、五、六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年不定。元朝科举制度的中落 元元代代共共举举行行科科举举世世16次次,仅仅录取进士录取进士1135人。人。 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14、明代的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进行。明朝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刘基的意见,规定各级考试采用四书五经命题,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绝不允许抒发自己的见解。 明宪宗时,更创立了“八股”的格式,要求文章在形式上逐段对偶。堆砌雕琢,完全脱离社会现实。 八股文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

15、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由皇帝重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 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

16、辂二人而已。清朝 - 科举制度的终结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中皇帝下诏废科举改试策论,后遭慈禧太后废除。 在中国资产阶级兴学校、废科举的压力下,慈禧根据张之洞等人建议,于1905年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以乡、会试一律停止。”自此,在我国实行达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结了。二、科举考试之江南贡院二、科举考试之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陈列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江南贡院陈列馆,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江南贡院映中国科举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江南贡

17、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明、清两代年),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不断扩建,鼎盛时期规模居全国各贡院之冠,与北京顺天贡院并称为京顺天贡院并称为“南围南围”和和“北围北围”。明太祖朱。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会试于此。永乐年间,京元璋定都南京,集乡试、会试于此。永乐年间,京师迁往北京后,师迁往北京后, 明清两代仍作乡试考场。仅清一明清两代仍作乡试考场。仅清一代,科考共举行了代,科考共举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科,其中在江南贡院 乡试中乡试中举,举, 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名、安徽籍9

18、名,名,共计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 明清两代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 经过明清两朝的不断扩建,至光绪年间,江经过明清两朝的不断扩建,至光绪年间,江南贡院以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南贡院以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

19、、桥梁、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明远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建于明嘉靖明远楼为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建于明嘉靖十三年(十三年(1534年),今已有年),今已有460 年历史,是我国年历史,是我国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目前所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明远远”取自于大学中取自于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的含义。的含义。根据一定的逻辑,对这几句话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20、世族 2.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3.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田舍郎,暮登天子堂。4.万般皆下品,唯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高5.5.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6.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富贵荣华,锦衣玉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富贵荣华,锦衣玉食食 7.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1889年春天的北京邸报报道,福州的考场中有几位考生超过80岁,两位超过90岁,有的人中秀才已经60年!安徽省90岁以上考生有18位,80岁以上考生有35位。如何评价历史事件首先要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目的等。其次要分析历史事件

21、的内容、经过、结果等。 科举制作用1.破除世家大族的垄断(从科举实行的背景去(从科举实行的背景去评价)评价)2.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和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从实行科举的目的去评价)(从实行科举的目的去评价)3.促成读书风尚,提高社会学风(影响)4.严格的考试保证了一定的公平公正(经过)(经过)5.明清时期被选之人多为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内容)(内容)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涵义: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两层含义。2. 专制主义是指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3. 中央

22、集权是指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2 2、两条线索、两条线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始终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地方与中央权力的矛盾,二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4、二者关系:、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

23、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建立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2、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1)战国时初步形成:)战国时初步形成: 战国末年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战国末年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2)秦朝正式建立)秦

24、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制度,其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其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制九卿制和郡县制,制订颁布秦律。制九卿制和郡县制,制订颁布秦律。正式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正式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3)两汉发展)两汉发展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在地方推行郡在地方推行郡 国并国并行制;加强监察制度,使专制主义中行制;加强监察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4)隋唐完善)隋唐完善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义中创立和完善科举制,使专制主

25、义中央集权得以进一步完善。央集权得以进一步完善。(4)北宋强化)北宋强化 集中军权,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集中军权,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集中行政权,设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集中行政权,设二府三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权力; 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设通判,加强对地方控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又设通判,加强对地方控制;(5)元朝新发展)元朝新发展在中央:在中央: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在地方:在地方:行省制度。行省制度。(6)明清顶峰)明清顶峰明:明: A、废丞相,权分六部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内阁设立内阁 C、 加强特务统治加强特

26、务统治 D、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清:清:A、增设军机处增设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大兴文字狱概括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中央官制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秦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 汉汉(中朝外朝制)(中朝外朝制) 唐唐(三省六部)(三省六部) 元元(一省两院)(一省两院) 北宋北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 明明(废宰相设内阁)(废宰相设内阁) 清清(军机处)(军机处)规律规律: 皇权日益加强,相权逐皇权日益加强,相权逐渐被削弱,最后被废除渐被削弱,最后被废除5、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起到哪些作用?你怎么看待中央的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有进步作

27、用,又有消极作用。进步作用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1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展,有利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大规)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3 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大融)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提高,

28、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文明。消极作用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1 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因素。象的出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因素。(2 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3 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近代化)的发展。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近代化)综述:综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束尤其是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危害尤为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