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1514024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2012年16套(不包括上海)试题,11套考查律诗、绝句,5套考查词。单从山东高考看,20082012年,4次考诗歌(2次唐诗,1次宋诗,1次魏唐诗),只有1次考查宋词。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

2、、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014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为适

3、应这一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1(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

4、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_(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缓缓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股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颔联承接上文,描绘山泉的脱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此联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正面角度立意,写出了山泉具有满涧平池之能。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5、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见”,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

6、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2012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未展芭蕉(唐)钱世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状态的植物,均以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

7、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答:_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解析:(1)此题要求考生比较两诗的相同之处,从明处看,即可知其相同之处(诗题中都有“未展”“未开”),第一空答案便是“还未展开”。对这种状态的植物,两作者都用了“芳心”一词。(2)这两首诗都是咏物抒怀诗,这种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喻、联想、双关、拟人等。第一首诗多处设喻,委婉寄情,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启人以美丽联想。第二句又以“芳心”巧妙暗喻,并予芭蕉以人格化,达到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三、四句紧承第二句的意绪,以书札设喻,喻示遥想,展示了美好意境。第二首诗前两句写意,有拟人的成分,后两句

8、用拟人、比喻、对比来写海棠的清新、志趣,赞扬其矜持、高洁的品格,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暗示为人要稳重,要自爱。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答案:(1)还未展开芳心(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3(2012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

9、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解析:(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描写了余杭道上四月的生机勃勃,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尾联写人事,顺次而下,条理井然,描绘生动,如在目前。

10、颔联写景,运用了大量表色彩的词语,而且是典型的名词组合,只要抓住其中一种即可。(2)抓住诗歌的整体内容来理解具体诗句的意思与作用。首联提纲挈领的作用不难理解。“生意”是“生机”的意思,与今天的用法不一样。 答案:(1)(示例一)颔联运用了名词组合的手法,“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都是名词,名词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意图,有丰富的画面感。 (示例二)颔联在写景时运用了大量的颜色词,冷色调与暖色调对比,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四月余杭道的生机勃勃。“青豆酒”“白鹅村”虽然是名词,但也带颜色,效果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

11、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一晴生意繁”是诗歌的主旨句,诗眼所在,意思是余杭道上,四月里,天气一放晴,就展现出勃勃的生机。诗歌后面描写朱樱、绿草、水满、风轻,是自然的生机;船头滑、袖影翻、蚕事动,是人事的繁忙,都是这一句的具体体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4(201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n):悲伤。教师用书)

12、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解析:(1)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2)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

13、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答案:(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

14、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第一节细胞概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

15、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考生在答题时,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向一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

16、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例1(2012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注】(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点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

17、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诗人的心理“最爱”和动作“逐胜”、“忘寒”等具体描写中,归纳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阅卷手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规范答案诗人只顾欣赏美好景色而不觉料峭的春寒,站在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那夕阳照射下的雪景充满了喜爱之情。从上述这些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人物形象。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

18、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

19、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1)答题步骤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

20、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答题模板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向二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

21、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例2(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点拨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一个线索,联结着诗中的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悲,首联和颔联为“孤舟”出现的背景,

22、颈联从“帆”“浆”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的停泊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抒出幽思的情怀,而通观诗中许多阴冷的意象,便可推测出作者是利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漂泊思乡的孤寂之情。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阅卷手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规范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诗人在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它在全诗中起到了一个线索的作用;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一种漂泊思乡的孤寂之情。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一个民族,由于

23、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

24、,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一诗中的“天寒”“雁声”就是深秋时节的意象,它给人的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时令色彩传统上的情感意义与诗人当下情感不一致的情况,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秋天的景物便是生机盎然的景色。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的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

25、“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

26、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5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6答题模板描写了一个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特点,在全诗中具有一种的作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附口诀:细读全

27、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 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考向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例3(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

28、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_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答题点拨题目中有两个关键点:“角度”“全诗”。就给定角度,对全诗赏析。所谓“意境”,即景与情融合的境界,故先要找出诗中景物意象,然后分析意象所指向的情感;所谓“营造”,即有计划有目的地构造,也就是说“景”与“情”融合的方法手段,分析时应指向诗之构思及表现手法;所谓“赏析”,即欣赏并分析,应对意境有一定的描绘后再进行分析。答案应该包括以下要点:意境的描绘、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情感的揭示。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

29、诗歌鉴赏(高考)阅卷手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规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一、解题思路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30、: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品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凉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二、答题步骤分析景物形象类题目,其答题步骤归纳如下: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

31、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答案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经常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

32、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

33、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

34、情长的艺术形象。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事物形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例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时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为故乡的象征。例如:“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做遣愁的凭借。例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35、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例如:“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酒】“酒”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媒介。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下面例句就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的。例如:“劝君更

36、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又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南浦】南浦为送别之地,自从屈原的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后,南浦就成了表达离愁别绪的代名词。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2思乡类【月亮】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月亮经过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修饰润色,形成了它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意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两者极为相似,故圆月象征团聚,缺月象征分别。例如:“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罗邺秋别)由月圆而人不圆(团圆)生出感慨。月光清冷,与人的凄凉心情颇为相似。诗人喜欢引

37、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离愁别绪。例如:“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王昌龄送李十五)以寒水里的月影来衬托离人的孤寂情怀。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月亮与人能共存于同一时空,成为旅人的伴侣,为旅人解闷消愁。例如:“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李白送友生游峡中)夜行峡中闻猿清啼,不免起了羁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随,总算给人一点慰藉。月亮可以作为传情的媒介,因为分隔两地之人都能见到天上明月,所以寄情于月。例如:“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月中有诗人寄寓的情意在,友人一旦见月,便感知到了诗人的情意,从而激发起对诗人的思念。 教师用书)新课标

38、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月亮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减轻因分离造成的痛苦。例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不管身处何地,苍穹之下只有一个月亮,月亮是两人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寄托。月亮温和、柔顺,给人以归附感。例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寓动于静,勾画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幽雅静谧的美丽图景,让人生发出身处其中该有多好的感慨!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鸿雁】“鸿雁”古人常用来喻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有时借代书信。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39、,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例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又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捣衣】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例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双鲤】古人经常把书信夹在鱼形木板里面,后来便常用它代指书信。例如:“前度兰舟送客,

40、双鲤沉沉消息。”(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又如:“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李冶结素鱼贻友人)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3愁苦类【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这里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芭蕉】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后人以此喻指孤独忧愁与离情别绪。例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又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绛唇秋晚寒斋)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教师用书)新

41、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三峡)又如:“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赵嘏忆山阳)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杜鹃】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

42、,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人经常用它来表达哀怨、愁苦、思归的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悲凉,等等。例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又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鹧鸪】鹧鸪鸟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例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又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

43、口壁)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例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之行的思乡之情。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夕阳】古人经常以夕阳比喻凄凉、沮丧、失落、消沉的情感。例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莽的意境。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

44、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香气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颜色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例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作者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

45、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很多诗中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例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二)【竹】“竹”比喻高风亮节、名士气度、虚心、有气节、积极向上。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例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蓬勃向上的禀性

46、。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衰昔盛的痛惜伤感之情。例如:“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姜夔扬州慢)【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草木】古人常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47、。又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5爱情类(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

48、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莲花】“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常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周敦颐爱莲说中莲的形象就是借指自己高洁之气。【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例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教师用书)新

49、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例如:“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辛弃疾水调歌头)【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例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

50、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例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柳营】“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例如:“亚夫重过柳营门,路指岷峨隔暮云。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高骈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绳),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例如:“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羌笛”也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又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教师用书)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专题十一第一节古代诗歌鉴赏(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