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内审员培训讲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1504061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HS内审员培训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HS内审员培训讲座(1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李照勇EHSEHS内审员培训讲座内审员培训讲座守时积极参与尊重不同意见随时提出问题将手机设置为振动/关闭培训守则2一、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生存和发展1、环境3.5环境环境environment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4考察环境的

2、几个方面 环境领域环境领域相关要素相关要素空气大气的组成、质量与人类生存的要求水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库)、地下水,水的组成、理化特性、感官特性、水生生物、水体功能等土地土壤的分类与组成、用途、规划要求、地貌特征矿藏资源矿物资源的种类、贮量、利用率文化遗迹风景、建筑、城市、名胜等野生生物鸟类、动物、鱼类、昆虫、水生及陆地植物等分布及组成5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而使环境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的变化。 6环境问题分类消耗型:包括从环境中摄取某种物质资源而引起的所有问题,如各类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等。污染型: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起的所有问题,如水、大气、土地等

3、环境污染及固体废物等。破坏型:包括所有引起环境结构变化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破坏,景观的破坏,人员的伤亡,干涸等。 73、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发生有一个从轻到重,从局部到区域到全球的发展过程。人类早期到产业革命以前产业革命及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石油危机及第二次环境问题高潮83、环境问题的产生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94、全球性环境问题1、大气(1) 酸雨(2) 温室效应(3) 臭氧层2、水污染(1) 资源(淡水)(2) 污染(淡水)(3) 海洋污染3、自然破坏,生态恶化(1) 森林减少(2) 水土流失(3) 沙漠化(4) 物种消失4

4、、固体废弃物105、中国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域污染问题突出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噪声污染普遍超标水土流失难以遏制荒漠化不断扩展濒危物种生境缩小水资源呈现短缺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森林供不应求116、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海平面上升加速极端气候灾害越来越严重新型传染病层出不穷英德科学家研究结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仅剩20年时间12二、怎样保护环境?环境保护的演变末端治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特点: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点源污染向面源污染发展;局部污染向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发展。政府: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及有关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用法律手段和政府行为迫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进行三废处理。

5、企业:末端治理,即把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入环境。14清洁生产石油危机特点:能源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样用更少的原料、更少的能源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提出“废物是没有被利用的资源”的观点, “无废工艺”在不同行业推广开来。环境保护措施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进一步发展为清洁生产。15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环境问题的高潮环境问题由原来农烟滚滚、河水污臭的形象,提升到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近百年来工业与经济高速发展、积累而产生的。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发展模式是否真正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

6、益。1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二是传统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符合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内存联系和要求,是人类发展观、文明观上革命性的进步。17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环境立法日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相继制定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普遍18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2008年年G8峰会三个主题:峰会三个主题:全球经济一体化、气候变化、帮助非洲奥巴马上台三件大事奥巴马上台三件大事

7、金融危机、两场战争、全球环境危机欧洲的绿党社会营销19环境保护方法的发展环境标志是对产品的环境性能的公正的鉴定,是该产品环境性能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证明。环境标志的标准,一般包含:产品的安全、质量、能耗等产品性能指标;企业生产现场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等要求,生产指标及产品的特殊环境要求(如CFCS类物质的替代率,产品可降解性等)。20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发展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21环境保护方法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LCA)指的是一种产品取之自然又回到自然的全

8、过程,包括原材料采掘和生产、产品加工制造、运输、分配与营销、使用(回用)、再循环及最终处置等各个阶段,即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22环境保护领域的新发展环境审核符合性审核(后来向应负责任转变):确定污染来源的最终责任者。清洁生产审核:帮助企业发现环境污染控制点,寻找改进技术为出发点,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和水平对比,提出源头削减方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组织的环境管理为对象,以各国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据,审查组织的环境管理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23三、ISO14000系列标准生产、发展及结构1、环境管理标准的产生环境管理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ISO9000族标准现象251、环境管理标准的

9、产生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际环境管理纲要1990年ISO和IEC认为“环境与安全”问题是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1992年ISO/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ISO/SAGE)”,同年12月,SAGE向ISO技术委员会建议:制定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方法相类的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帮助企业改善环境行为,并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262、ISO简介1、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原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

10、on Organization )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前身ISA(1928)。国际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机构,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之一。ISO宗旨:“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272、ISO简介ISO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由秘书长领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TC)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

11、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国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283 、TC207与ISO14000系列标准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TC207宗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来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293 、TC207与ISO14000系列标准凡是ISO/TC207制定的标准,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即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族标准经过了二次修订96版2004版304、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结构315、

12、ISO14001ISO14000家族中的核心标准可以作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体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审核/认证/自我声明等的依据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32四、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环境管理?责任企业的目的及宗旨为顾客服务、创造顾客提供产品永续经营(生存和发展)利润股东价值股东价值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创造价值34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35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商业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凡是能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的也都

13、能增强企业实力,带给企业繁荣与利润。 彼得德鲁克36五、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意义是什么?利益企业提高效益的途径增加销售收入降低费用成本提高效率38战略和竞争性企业形象核心竞争力产品/服务满足质量要求产品/服务满足特定顾客需求39降低成本成本,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直接损失资源利用行政处罚保险费用停工损失诉讼、赔付宣传、广告40提高效率员工满意连续生产客户需求应急能力提高管理水平41五、理解环境管理体系EMS的特点及实施1、利益平衡ISO14001标准的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 431、平衡ISO14001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这些要素

14、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 环保效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社会需求经济增长、就业、税收等经济效益企业盈利提高收入、降低成本442、广泛适用性标准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453、促进国际贸易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国际公平与正义464、无绝对环境绩效要求要求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 。475、作用能够用于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 486、运行模式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 49过程方法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过程完成的。过程

15、: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关关联的资源和活动。过程的结构要素:信息流、物流、组织责任链、输入、输出、进入准则、输出准则过程过程(资源和活动)(资源和活动)输入输入输出输出识别识别策划、结构策划、结构增值转换增值转换50过程方法Plan:事先控制,是执行力的保证(资源、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评价标准等)Do:按策划的流程和标准实施Check: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Action:评审与改进过程控制是执行力的基础51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原理: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PDCA模式可适用于所有过程52过程方法A PC DA PC DA PC DA PC DA PC DPD

16、CA示意是一个上升的循环53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应用: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作用,称为“过程方法”。542、过程方法每个过程都有顾客(内部顾客或外部顾客),所有的过程都要以顾客满意为导向。评价导向的不统一是企业的万病之源。基于价值链传递,一个过程的输出往往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构成了组织的过程网络。过程的唯一性是不同体系可以整合的基础,流程割裂是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体系的建立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包括采用删除、合并、变换顺序、同时进行、重组等方法以改进组织整

17、体绩效。5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56EMS的根本体系特征是方针目标管理首先应确定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方针(policy ):总体经营政策的一部分,根据外部要求和内部实际确定目标(objective ):总体目标体系的一部分,起到支持总目标实现的作用为组织提供了不同管理体系领域关注的焦点。两者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帮助组织利用其资源达到这些结果。 57目标分解总体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保证措施分解具体化保证措施分解具体化自上而下的分解自下而上的实现保证措施包括:过程、职责和资源应事先规定测量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应按计划进

18、行监测和评价应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58管理的系统方法环境管理体系是组织整体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不同体系的关注点不同,它们的目标作为组织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应相辅相成,而不应互相冲突不同管理体系的整合,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的单一的管理体系,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的整体有效性。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素进行协调,或加以整合597、运用环境技术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技术,有助于为所有相关方带来更好的结果 60环境技术污染预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

19、、排放或废弃。61清洁生产直接目标: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基本手段: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主要方法:通过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策划控制措施终极目的:降低有害环境影响,保护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62生命周期分析资源能源水电力煤土地人力其他产品等等产品副产品社会服务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废热放射性等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运销过程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废置与再生63环境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基于现状的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制定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64EMS 标准

20、结构管理评审管理评审4.5.1监视和测量监视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内部审核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 4.4.4文件文件4.4.5文件控制文件控制4.4.6运行控制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应急准备和响应4.2 EMS方针方针4.3.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4.3.2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目标、指标和方案ACTIONCHECKDOPLAN持续改

21、进持续改进4.1总要求总要求65ISO1400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的确认;3)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

22、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本标准旨在使其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运行场所和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66ISO14001:23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保留本章是为了使本版中的章条好和前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67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

23、并形成文件。68ISO14001:4.1总要求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策划如何实现形成文件界定范围69ISO14001:4.1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行政单元地理位置产品、服务、过程70ISO14001:4.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的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

24、 71环境方针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ISO14001:4.2环境方针72ISO14001:4.2环境方针方针(政策)是组织在环境方面的总的指导方向和行动原则,应体现组织的宗旨、价值观等经营理念,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要体现组织的自身特点及所处的行业特点。环境方针的制定者是最高管理者,但应该发挥集体智慧。环境方针应确保在体系覆盖范围内。73AD条为环境方针的内容要求。A条:适应原则B、C两条:方针应包

25、含的两个承诺。D条要求方针为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即方针不仅为体系指明方向、确定原则,而且要为组织的环境职责和绩效水准设定总体目标,并能作为评判组织一切活动环境的依据。ISO14001:4.2环境方针74EG条共为方针提出了五个要求。形成文件:方针可单独形成文件,也可以在(环境)管理手册中体现。方针应由最高管理者参与制定并批准。付诸实施:方针作为组织的承诺应予以实施。予以保持:评审并不断改进。传达到全体员工:无论是临时雇员还是新员工,都应该知道组织的方针并身体力行、努力实现。可为公众所获取:方针不具有保密性,作为承诺,也作为组织形象的体现,应主动宣传。ISO14001:4.2环境方

26、针75ISO14001: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还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76组织的过程(产品、活动、服务)环境影响因素因素影响环境输入输出3.6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是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要素,而不是活动、产品或服务

27、本身是环境因素。过程、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的关系ISO14001:4.3.1环境因素771、识别的范围: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2、环境因素的类别:能够控制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决策变更其环境影响能够施加影响的:可以通过相关措施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上下游关系3、对环境因素控制和施加影响,要根据组织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ISO14001:4.3.1环境因素78ISO14001:4.3.1环境因素4、识别是为评价做准备,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是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5、重要环境因素包括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和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6、识别、评价的信

28、息应形成文件(一般可采用环境因素清单的方式)7、识别及评价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及时更新,包括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及重大变更或发生重大影响时。8、建立一个或多个程序。多个程序是因为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不同,识别的方法可能不同。评价的标准有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79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策划检查与评价反馈与改进实施改造和控制80活动、产品和服务组织的活动:土地征用和基础建设;设计和开发;制造过程;包装和运输;合同方和供方的环境绩效和操作方式;废物管理;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分配;产品的分销、使用和报废;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81识别评价的程序:确定责任部门或小

29、组成员、组长。考虑多方面的人选,如专家、咨询人员等。识别前的准备工作,如培训、动员、策划等。策划识别方案,可选用多种方法,如:调查表;专家面谈;直接监察和测量;现场评审;小组人员头脑风暴;工艺流程分析等。选用方法应考虑环境因素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在识别时应注意考虑: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当地其他管理问题,社区问题。不同行业可能超出以上六个方面。识别时应考虑到组织运行正常、运行异常以及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实施识别方案。ISO14001:4.3.1环境因素82对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整理、汇总。 策划评价方法。考虑吸收顾客、供

30、方、实际操作者、政府机构等相关方参与。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可选用以下几种:专家判断法;跟踪环境影响;是/非判断法;水平对比法;纵向对比法;多因子评价法,等等。选用的评价方法也应考虑环境因素的性质、规模等确定评价的依据。因环境价值观、环境状况、自身条件等主客观因素,不存在广泛适用和持续适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如,对纳入目标的重要环境因素,因目标实现而变为一般因素。评价标准应尽可能统一。ISO14001:4.3.1环境因素83评价重要性可考虑以下因素:确定“重要”标准如:规定出现某一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皆为重要;或规定分值在某一水平之上为重要。列出环境因素清单, 受控发放到相关部门。确定优先等级,作

31、为建立体系的依据。定期识别评价。2)从经营方面: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众形象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会大小因环境问题造成的风险大小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1)从环境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活动发生的概率ISO14001:4.3.1环境因素84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示例:工艺流程分析矩阵ISO14001:4.3.1环境因素85关于环境因素清单(形成文件的方式)清单登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环境影响(如水、气、声等)进行分类汇总登记;一种是按环境因素产生源所在位置(如技术部、生产部等)进行汇总登记。按第一种登记应注明产生源的部门,按第二种登记应表明环境因素的性质清单应包

32、含的信息:位置、环境影响、类别、评价。无论组织采用哪种登记汇总方式,部门应建立自己的清单(可借用),在部门清单上注明简单的控制方法,作为现场使用的有效文件 ,表明组织对环境因素实施了一定的控制手段。ISO14001:4.3.1环境因素86关于环境因素清单(参考格式)ISO14001:4.3.1环境因素87环境因素评价方法示例多因子评价法1)打分882)计算评价得分FAMM为B、C、D、E的最大值3)评价确定重大环境因素M5或F15为重要环境要素4)确定优先级M5或F25为紧急优先项F20为高度优先项F16为中度优先项F15为低度优先项ISO14001:4.3.1环境因素894.3.2法律法规和

33、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90ISO14001要求符合本地的法律法规要求我国的法律体系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宪法基本法相关法律国际公约专项法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规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91其他要求来自国家机关:如产业政策来自地方政府:如有关通知等;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划、环境保护总量计划、限期治理计划等等来自上级组

34、织:如集团总部的环境方针、目标等来自顾客来自组织加入的协会等组织来自其他相关方:如社区组织,如爱委会等,如贷款银行、合作伙伴等其他要求也是组织必须遵守或优先实施的。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92建立一个或多个程序1、识别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2、规定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途径、负责人;需要保持联系的机构及联络的方法,以便获得更新信息及最新的版本。3、建立法律法规台帐,保持联系的通讯录等。4、确定所获法律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写成报告。5、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建议措施;向相关职能部门传达信息并提出建议的措施;进行必要的培训传达。6、获取的更新信息的处理途径及方法。7、有关记录包括:法律法规台帐;保持联

35、系的方法;保持联系的记录;适用性评价报告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934.3.3目标、指标和方案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36、94环境目标是体系建立及运行的基础,是组织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需要达到的环境目的。环境目标一般应予以量化,避免使用模糊词或比率。为方便测量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可设置环境绩效指示参数。指标是对目标的计划分解,包括分解为不同方面和不同职能层次,通过分解到组织内部每一职能和层次形成目标体系。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可以被监视和测量。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定期检查并评审环境目标,一般可与方针同时评审。目标和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通过评审不断改进以体现承诺。环境目标和指标要符合SMART原则。因此应采取民主参与的方式制定协商制定。4.3.3目标、指标和方案95环境管理方案的制订环境管

37、理方案是为了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制定的投入资源、规定职责、明确进度的行动方案。环境管理方案实际上是一个项目计划。方案在实施时需根据项目进度涉及的变化而修改以适应实际需要。方案可配合甘特图使用。4.3.3目标、指标和方案964.3.3目标、指标和方案97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

38、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98资源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组织的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一样需要投入资源。特别是方案的实施,应采用污染预防的技术措施。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等,也即通常所说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方法等。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99组织结构与职责高效的组织管理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证,职责清楚、责权相当、接口明确是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系实施、实现方针和目标的重要基础。可以指定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责部门,但体系运行不只

39、是该部门的责任。经批准的职责和权限应该形成文件,并在组织内部传达、沟通,必要时应经过相应的培训验证。最高管理者还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并赋予规定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的作用除标准要求的之外,还可以负责与环境有关的外部沟通事宜。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100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和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

40、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4.4.2能力、培训与意识101能力与岗位要求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组织所确定的、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进行岗位分析,明确任职要求及能力现状。任职要求应从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等方面规定,甚至包括如其他特殊技能、身体条件等方面。对于特殊工种,还应具备经认可的资质,如锅炉司炉工需要司炉证等。以上要形成文件,保持记录。如岗位说明书、人事档案等4.4.2能力、

41、培训与意识1021、关于培训需求:人力资源能力态度培训需求所需能力/态度实际能力/态度2、培训内容要求:态度产生于意识。1条:每个岗位均具重要性,是全员参与的基础。2条:影响和效益正反两方面的比较。3条:三方面的职责:执行职责、管理职责和紧急状态职责。4条:风险意识培训。4.4.2能力、培训与意识103一个或多个培训程序识别培训需求的程序可能因岗位的不同而不同1、识别需求:发现差距;符合公司宗旨及战略2、制订计划:纳入工作计划,并与其他工作协调3、培训策划:确定培训方案,包括明确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师资、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方式、需投入的资源,培训考核及验证方式4、培训实施:组织及使

42、用正确的基础设施和方式5、培训记录6、培训效果验证:能否达到培训目标,使用统计技术等方法验证是否符合组织需要并产生效益。4.4.2能力、培训与意识104ISO14001: 4.4.3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组织应决定是否对它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其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105内部信息交流信息是管理体系重要的资源,相关人员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和执行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目标。信息交流还是管理

43、的重要手段,迅速而不失真的高效信息交流是决策的依据和效益的保证。信息交流包括了向上的报告、平行的交流和向下的通报。内部信息交流可使用各种方式,如信息传递单、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企业内部网、电子邮件系统等。内部信息交流应规定信息交流和通报的内容、传递和反馈的途径和方法、责任人、验证措施。ISO14001: 4.4.3信息交流106外部信息交流组织的外部信息交流也是双向的过程,包括外部信息的获取和对外沟通、发布信息。应明确规定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接收责任人。包括主动收集和接受投诉、抱怨、政府的有关要求等。收集的外部信息应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内部交流。接收的外部信息应进行归类、归档,经组织责任部门处理

44、。经公司规定程序对外部信息信息处理后形成文件,经正式途径向对方答复。组织还应对环境方针、环境管理水平、重要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主动向外部公布信息,宣传形象。有些可能来自于政府的要求,必须通报的事项ISO14001: 4.4.3信息交流107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大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ISO14001: 4.4.4文件1081、文件化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

45、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3.7.2文件douc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体示例:记录、规范、程序文件、图样、报告、标准。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一组文件,如若干个规范和记录,通常被称为“doucumentation”。注3:某些要求(如易读的要求)与所有类型的文件有关,然而对规范(如修订受控的要求)和记录(如可检索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要求。109ISO14001: 4.4.4文件文件的价值: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其使用有助于:a)满足要求和改进;b)提供适宜的培训;c)重复性和可追溯性;d)提供客观证据;e)评价管理体

46、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文件的形成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110体系文件结构及类别典型的体系文件结构环境管理手册(A层)环境管理体系程序(B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和其他文件(C层)文件内容A根据环境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描述。B对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和活动进行描述C详细的作业文件。D结果性的文件。记录(D层)ISO14001: 4.4.4文件111环境管理手册内容格式(1)目录:列出每个部分及其位置的序号和名称。(2)标题和范围。(3)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4)组织的一般信息,如名称、地址、联络方法,等。(5)组织背景、规模和发展过程简介及业务

47、流程简介。(6)评审、批准和修订状态和日期的证据。可行时,应在文件或附件中识别更改的性质。(7)环境方针和目标:环境方针和目标可单独形成文件,也可在手册中体现。(8)职责和权限,并以组织结构图、流程图和/或岗位职责等方式表示。(9)引用文件清单。(10)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及其实施、对过程及预期作用的描述。(11)标准要素对照表。(12)附录。如地下管网图、工艺流程图等112ISO14001: 4.4.5文件控制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

48、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批准;c)确保对文件的修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出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113文件控制要求,建立一个或多个程序(不同级别、类型的文件控制程序会有差异)A、审批。审批的目的。批准是一个过程B、评审和更新。时机(何为必要时);重新审批C、更改和修订。标识;更改和修订的方式D、受控发放。要有记录E、通用要求。目的是为便于使用;标识的种类F、外部文件的标识和受控发放

49、G、过期文件的处置ISO14001: 4.4.5文件控制114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和合同方。ISO14001: 4.4.6运行控制115重要运行的范围:根据环境目标、指标及方案,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两类重要运行: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运行组织

50、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运行一程序,不是针对一因素一程序。运行控制程序不是作业指导书,而是程序级文件,应规定运行的流程和标准。对外部组织相关的程序应进行信息交流向相关传达。传达的方式有多种;发放应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ISO14001: 4.4.6运行控制116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和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4.4.7应急准备和

51、响应1171、识别、判定组织内部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2、规定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和资质。3、监控措施;紧急状态判定原则及信息传递程序。4、应急组织负责人应联络方式。5、要求制定应急计划。6、要求对应急计划包含培训计划。7、规定应急情形缮后处理程序,包括事故调查、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处理措施、处罚措施等。8、规定缮后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如引起文件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9、规定对应急计划的定期验证。10、附应急计划。4.4.7应急准备和响应118应急计划1、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2、关键人员名单及联络方式。3、发生应急情形时的内部联络、外部联系的程序。4、发生不同类型的紧急事故应采

52、取的相应应急措施。5、有害情形的资料、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及对环境的影响。6、培训计划和演习、定期验证计划等。4.4.7应急准备和响应119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视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ISO14001: 4.5.1监视和测量120ISO14001: 4.5.1监视和测量监测和测量(监视和测量的区别)1、监视和测量的对象是重要运行的关键特性2、建立一个或多个程序:不同的运行其监视和测量

53、程序是不一样的;有些只适合于监视3、确定监测和测量的指示参数;4、规定监测和测量使用的设备、方法及周期;4、监测和测量结果的记录;5、监测和测量结果的整理、分析并报告。特别是与目标、指标符合情况的评价。121ISO14001: 4.5.1监视和测量监测和测量设备管理1、编制配备计划;2、购买程序3、建立台帐及技术档案;4、制定周期检定计划;5、检定;标识6、操作记录7、建立操作规程122ISO14001: 4.5.2合规性评价4.5.2.1为了履行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

54、.2.2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把它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1231、定期评价,一般每年一次,有时要临时增加,有些要按具体的法律要求。2、资料准备和评价组织活动。3、清楚描述组织现行的环境绩效。4、对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对其他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可以分开,也可能同时,主要看要求及性质。5、整体描述遵循情况。6、评价结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7、向组织内部的相关部门传递;(必要时)向外部相关方传递。ISO14001: 4.5.2合规性评价124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

55、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c)评价采取预防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符。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25不符合non-conformity未满足要求。GB/T190002000,3.6.2注:此术语在GB/T190002000中为“不合

56、格(不符合)”。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为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26不符合处置程序1、现场发现的不符合事件,操作人员/管理人员/ 现场指挥人员按不符合情形予以停止操作、消除影响、紧急防护、标识等措施。通过检查、监测、审核、评审等发现的不符合项,应予以识别,采取改正措施及缮后处理措施。2、信息传递。3、评价不符合;指定或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4、提出处理意见、处罚意见

57、并实施(非本体系)。5、策划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并评审。6、实施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7、验证。8、如引起文件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27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过程应符合PDCA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性相符,应符合风险、利益、成本原则128ISO14001:4.5.4记录控制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符合,包以及所实现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

58、识明确,并提供可追溯性。129ISO14001:4.5.4记录控制记录的作用证据(运行的证据、法律的证据,在环境管理中尤为重要)数据分析的依据可追溯性,证据的另一种作用记录的性质:结果性的文件,一旦产生没有更改,但可更正。更正要符合规定符合通用性要求:字迹清晰,标识明确130记录控制程序1、明确记录的载体,设计记录表格,标识;2、按规定格式填写,应做到字迹清楚整齐,填写及时,内容准确;3、对记录的收集、归档、编目、标识。4、记录应在适宜的环境中贮存,以减少变质或损坏并防止丢失,保管方式应便于查询;5、 应制订相关方查阅和索取所需记录的规定; 6、 按需要规定记录保存期7、 过期或作废的记录的处

59、理方法。ISO14001:4.5.4记录控制131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1)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对审核员的选择和对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ISO14001:4.5.5内部审核132ISO14001:

60、4.5.5内部审核按照计划的时间进行内审的目的:符合性、充分性、有效性报告的内容之一,管理评审的依据审核方案的策划审核程序审核员的选择:客观、公正133ISO14001:4.6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它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c)组织的环境绩效;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g)

61、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h)改进建议。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134按规定的时间间隔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评审的目的:充分性、有效性、持续适宜性,识别改进的机会保存记录ISO14001:4.6管理评审135ISO14001:4.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可以采用会议评审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会议可以是经营会议的一部分1、策划,并要求相关部门提供供评审的资料。2、发放通知3、准备相应资料4、会议记录5、会议纪要及会议决议6、会议决议的执行7、检查与信息反馈136管理评审报

62、告1、会议时间、地点2、主持人、参加人3、会议主题4、有关情况汇报5、会议决议6、实施决议的要求、期限、奖罚措施等7、批准及日期等受控标识ISO14001:4.6管理评审137标准要求的逻辑关系环境因素识别4.3.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2环境方针4. 2评价环境因素4.3.1环境目标和指标4.3.3资源、作用和职责4.4.1环境管理方案4.3.3运行控制4.4.6应急准备和响应4.4.6监视和测量4.5.1合规性评价4.3.3内部审核4.4.6管理评审4.6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3内部信息交流4.4.3培训、意识和能力4.4.6外部信息交流4.4.3文件4.4.4文件控制4.4.5记录控制4.5.4监视和测量4.5.1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