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摄影简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1457688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章摄影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第一章摄影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第一章摄影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第一章摄影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第一章摄影简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摄影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章摄影简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21 页 第一章 摄影简史(摄影术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摄影术的诞生、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找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答案。 重点: 摄影术诞生的契机条件。 难点: 摄影术发展的因素。 教具: 照相机、多媒体教室 教学程序: 一、摄影概述 1 、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 感光材料上。下面将粗略地介绍摄影光学成象原理: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光线的传播及透镜成象原理。 人类对于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在整个 18 世纪中,光的微粒流理论在光学中仍占优势,人们普遍认

2、为光是微小的粒子组成的,从点光源发出并以直线向四面八方辐射。19 世纪初,以杨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为代表逐步发展成今天的波动光学体系。如今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和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一种,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性质,但从整体来说,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们的混合物。 从本质上,讲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光和电磁波一样是横波,即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和水波波动产生的波浪向四周传播相似。强度最大或最小的两点距离称为波长,用 表示。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用 T 表示,一个周期

3、就是一个质点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1 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 表示。经过 1s 振动传播的距离称为速度,用“v”表示。波长、频率、周期和速度之间有如下关系: v= /T , =1/T,v= 由此可见 , 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实际上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 见图: 第 2 页 共 21 页 波长在 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相同的传播速度,数值是 c=300,000km/

4、s。 光既然是电磁波,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应该是一个波动传播问题,但是在设计照相机镜头及其他光学仪器时,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是能传播能量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光源 A 发光就是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几何线,这无数条具有方向的几何线就叫做光线。这样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数学问题,问题简化多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象等。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光

5、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象面上成象。 (3)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改变传播方向,发生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指出: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人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如图 1-2-2所示,入射光线与法线 N 的夹角记为入射角,用 i表示;反射光线与法线 N 的夹角记为反射角,用 表示。则有 i= 。光的反射现象还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线逆着原来反射

6、光线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么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 第 3 页 共 21 页 随着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从一个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镜子上的光线,入射点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着同一方向,如图 1-2-3(a )所示,则称为定向反射。当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如毛玻璃面等),由于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许多角度不同的小平面组成,光线便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称为漫反射,如图1-2-3(b )所示。但需注意在漫反射现象中,就每一条光线而言都还是遵循反射定律的。 光的反射,在照相术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本身并不发光,但当光线从各个角度照射到人身上后,光线

7、便可从各个角度有所反射。我们常利用反射光进行拍照,就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 、摄影术的基本原理 在摄影中,通常使用照相机或者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作为照相设备,利用光学胶卷或者数码存储卡作为记录介质。但也有例外,比如 Man Ray于 1922年发明的实物投影法(rayographs)就是利用影子在相纸上成像,而不需要用到照相机。 照相利用的是小孔成像原理。为了保存影像信息,一般还要使用感光介质。完整的影像记录,再现技术被称为摄影术。 第 4 页 共 21 页 小孔成像原理(针孔模型) 现实影像被依据针孔成像原理设计的光学结构转化后投射到影像纪录接口(软片/CCD)上,介质

8、记录了光学信息并转化为元信息(潜影或元数据),该信息通过化学或数字流程转化为可被再次识别的现实影像副本。摄影包含静态的图片摄影和动态的电影、电视摄影,它们同属于基于时间的媒体形式(time-based media)。 背景资料: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是古典光学中一种重要成像现象。如果在烛焰与光屏之间放一个带有小孔的遮光板,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这一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 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早在 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伟大的古代科学家墨子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倒像的实验,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并给予了精辟的解释。墨经中有

9、“景倒,在午有端”的记载,意思是说,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在隔屏的小孔处交聚成一点,由此给出的影是倒立的。这是对小孔成像现象的最早描述,也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西方称墨子为“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是探索光学成像原理的第一人”。墨子故里山东滕州也因此成为小孔成像的发源地。 此后,人们对小孔成像的现象和机理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其中被提及较多的是所谓“倒塔影”。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元代杨瑀山居新话,均曾提及此现象。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对小孔成像理论作了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延至明清,记述者更为多见,甚至还有人专门搜集各地“倒塔影”的实

10、例,这表明小孔成像现象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 在西方关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公元 1000年阿尔哈赞开始利用小孔成像研究黑盒子。1267年英国哲学家 R培根因描写了利用小孔观看日食的现象被教会以施巫惑众罪名处死。1490年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再一次利用小孔镜头做了黑盒子实验。在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小孔暗箱虽能成像并得到应用,但是不能解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的矛盾,于是出现了有透镜的暗箱形成的照相机的雏形。带透镜的暗箱虽然能观察景物,但却不能把看到的景物永久保存,后来的人们开始对影像如何复制的问题进行了思考。19

11、 世纪 30 年代法国发明家达盖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根据小孔成像原理制造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并于1839年8 月19日正式 公布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法”,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由此小孔成像技术在摄影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摄影梦想成为现实。 第 5 页 共 21 页 背景资料:小孔成像实验 材料:能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半透明白纸,不透明厚纸,浆糊(透明胶),缝衣针。 制作实验: 找两个能紧密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在大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不透明厚纸,并用缝衣针扎一个小孔,在小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并把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将大纸盒扎有小孔的一面对着点燃的蜡烛 (或室外物体)

12、,拉动小纸盒 (或大纸盒) ,眼睛通过小纸盒可以看到屏幕上物体的倒立的像,并且能控制像的放大或缩小。 土照相机制作实验 材料:能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半透明白纸,和纸筒底面一样大的凸透镜,浆糊 (透明胶) 。 制作实验: 找两个能紧密套在一起的圆纸筒,在大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凸透镜,在小纸筒的一个底部粘上半透明的薄纸作屏幕,并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 将大纸筒粘了凸透镜的一面对着物体,拉动小纸盒(或大纸盒),眼睛通过小纸盒可以看到屏幕上物体的倒立的像,并且能使物体的像放大或缩小。 3 、历史上人们对摄影术的幻想 1760年,一本名叫基凡提的科幻小说描绘了一种人们向往已久的情景:即不经画家之手就能把所看到

13、的景物固定在画布上。为了把会消失的影像永远地凝固下来,人们制造出一种黏性物质,把这种物质涂在画布上,对准要描绘的物体,这时涂有黏性物质的画布可以很快地把影像固定在上面。固定好后,把画布拿到一个黑暗的地方晾干。一段时间后,画布上的影像就凝固了,其描绘的景物足以乱真,而且这影像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与我们现在的摄影有者很多的相似之处。 二、影术的诞生及发展 (一)影术的诞生 1 、 “牛眼” 17世纪德国科学家斯切温特发明的“牛眼”曾经流行于欧洲大陆, 这种小设备是在一木球两端钻孔, 孔两端安装透镜, 利用短焦距造成广角效果, 也许这个就算是最早的简易广角镜了。利用逆光投影暂存活动影像的方式也是人类摸

14、索影像存储中不可或缺的阶段, 如中国的皮影戏、针孔成像、暗箱成像等。 2 、“光影画箱” 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画家为了取得更精确的写实效果,开始普遍使用一种叫作“光影画箱”的辅助性绘画工具。这种工具颇似后来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由一密闭的木箱,光学透镜、反光板和毛玻璃景屏组成。使用时用透镜对准明亮的景物,光线通过透镜形成人工影像,再由与透镜光轴成角的反光板反射,到达平放顶部的景屏就形成精确、明亮、视场可随意调整的物影,如在景屏上覆以薄纸,便可用碳笔描摹成画了。“光影画箱”实际已完成了摄影技术一个重要方面,即成像设置照相机雏型的探索。 3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 第 6 页 共 21 页

15、 “日光刻蚀法”:以日光作用于感光柏油,从而达到将影象永久固定在玻璃或金属板上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技术系统。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然后用金属板放置于暗箱中拍摄出了窗外景物,虽然画面很粗糙,却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尼埃普斯的发明大大地激发了后来者的灵感,也促成了摄影术的真正诞生。 这是尼尔普斯的油画像,他也是达盖尔的合作者,比达盖尔年长四岁,早在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公布前六年就因病去世了。法国政府在授予达盖尔 6000法郎年金的同时,授予尼尔普斯的继承人 4000法郎年金以示奖励。 4 、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 1829年,达盖尔受到尼埃普

16、斯的邀请,开始研究摄影术。鉴于“日光刻蚀法”曝光时间过于漫长,影像模糊不清,达盖尔长期致力于更加快捷、更加精美、更加易于观看和保存的摄影方法的研究。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达盖尔便独自探索,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 1837年创立了“达盖尔摄影法”亦称“银版摄影法”采用铜板作为影像的最终载体,也就是片基,使用光敏银层作为感光材料,有完整“显影”与“定影”工艺,已经全面完成了现代摄影的基本工艺。银版摄影方法其实很简便易行,即将铜板镀银抛光,使用前在暗箱中将银面罩在碘容器上,生成能感光的碘化银。将已光敏的板片在暗箱中放入照相机,曝光约 15-30分钟。曝光后的板片防入盛有水银的暗箱中加热,贡蒸汽

17、与板片上受光从碘化银中析出的银粒生成贡银合金影像。这就是“显影”。此后将贡蒸汽熏蒸过的板片防入热食盐溶液中漂洗,为受光碘化银与氯化钠作用失去感光性能并溶解于水。于是由贡银合金组成 第 7 页 共 21 页 的影像便永久固定于铜板基上面。银版摄影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由于银粒细腻,贡合金明亮悦目,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直到今日其影调、层次,悦目程度和经久不变特性仍是其他摄影方法难望其项背的。 达盖尔银版摄影作品巴黎街景。摄于 1838年,曝光约 15 分钟。因为曝光时间长,巴黎街头熙熙攘攘的行人与车辆都不见了,只留下一个擦靴子的人。 达盖尔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

18、箱里进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 20到 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人像等等。这是达盖尔的银版摄影作品静物。 第 8 页 共 21 页 制造于 1839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相机 2007年 5 月 26 日再获“殊荣”。在以近 80 万美元的价格拍卖出售后,它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相机。这部相机由软木制成,重约5-6公斤,是一名教授在德国的一座阁楼里发现的。这架相机采用老式的盖尔银板照相法,即把影像照直接曝光在易感光的镀银金属板上,可能制造于 1839年 8 月以前。 背景资料:法

19、国发明家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 第 9 页 共 21 页 法国 1852年制造 路易达盖尔 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公元 1787公元 1851)享年 64 岁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期,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 1787年达盖尔出生在法国北方的科梅伊镇,年青时是位艺术家,他约在三十五岁时设计出西洋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时,他对一种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装置换句话说就是照相机发生了兴趣。 先前达盖尔为发明可使用的照相机作出了努力,但没能获得成功。1827年他遇见约瑟夫尼塞福尔涅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发明照相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获得了成功。两年后他

20、们成为合作人。1833年涅普斯逝世,但是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 1839年八月十九日,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获得专利权,然而法国政府为达盖尔和涅普斯的儿子提供终生恩给金作为酬谢。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盖尔成了一代英雄,享尽了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达盖尔摄影术迅即得以广泛的使用。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 没有几项发明象达盖尔照相有那么多的用途,实际上它被广泛地运用于每一个科研领域,在工业和军事上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应用。它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对更多的数以百

21、万计的人来说是一种快乐的爱好。照片能够传递教育、新闻和广告等方面的真实信息(或错误信息),由于照片能栩栩如生地再现过去,因此它成为最常见的珍藏品和纪念物。当然电影摄影术是一项补充发明,除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手段外,实际上也和一般摄影术的用途一样多。 很少有哪一项发明完全是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当然许多其他人早期的劳动为达盖尔的成功扫清了道路。投象器(一种与无透镜照相机类似,但无胶卷的装置)至少是在达盖尔八个世纪以前就被发明出来了。八世纪吉罗拉摩卡达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在投象器的开孔内安置一块透镜,使其成为现代照相机的一个有趣的序幕;但是由于产生的图像根本不能耐久,因此人们往往不把它看作是一种摄影术

22、。1727年,约翰舒尔茨得到了另一项重要的发现银盐感光。虽然舒尔茨用这项发现制成了一些临时图像,但是他并没真正去寻求其中的奥妙。 与达盖尔成就接近的前辈是涅普斯,他后来成为达盖尔的合作人。约 器结合使用,涅普斯成功地制出世界上第一批照片(他 1826年摄的一张仍然存在)。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涅普斯理应是摄影术的发明者。但是涅普斯摄影术根本就不实用,因为它大约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时间,而且在当时产生的图像也相当模糊。 使用达盖尔方法,图像就被记录在镀有碘化银的平板上。曝光时间需要十五分钟,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却具有实用价值。在达盖尔把他的方法公布于世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人就建议要稍稍加以修正:

23、在用作感光物质的碘化银里加入溴化银。这个小小的修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减少了所需的曝光时间,使摄影术照相广为实用。 1839年在达盖尔宣布他的摄影发明以后不久,一位英国科学家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宣布他发明了一种不同的摄影术,一种牵涉到首先制作照相底片的方法,与今天所使用的基本相同。塔尔博特实际上是在 1835年制出了他的第一批照片,早在达盖尔摄影术首次问世的两年前,这不能不令人惊奇。塔尔博特因忙于其它几个项目的研究,没有立即把他的照 第 10 页 共 21 页 相实验进行到底。要是他继续制作的话,他也许会发明一种可以打入市场的照相仪器,而且今天会被认为是摄影术的发明家。 在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以后

24、的岁月里,摄影术有了很多的改进:湿板法、干板法、现代式胶卷、彩色照片、电影、彼拉罗伊德摄影术和静电复印术。尽管为发明摄影术做出了贡献的人众多如云,但是我认为路易达盖尔做出的贡献远比其他人重大得多。在达盖尔之前没有实用的照相仪器,而达盖尔发明的技术切实可行,很快就得到了广泛使用。他的发明的正式公布对随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实际上我们所使用的摄影术与达盖尔摄影术大不相同,但是后来的这些技术即使一项也未被发明,达盖尔摄影术也会给我们提供一种便利的照相技术。 5 、“负片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 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是底片从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他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

25、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摄影术 “卡罗式摄影”其方法为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干后再涂碘化钾溶液,从而在纸基上生成光敏的碘化银。干后再以硝酸银和醅酸溶液增感。再干后即成感光负片。使用时曝光约5 分钟,以硝酸银、醅酸显影,海波溶液定影,并涂蜡使其变得半透明,即得到纸基正像,需先将浸过食盐溶液的白纸涂以氯化银溶液,干后将纸基负像面对此纸,阳光曝晒 20 分钟,再经海波溶液定影、水洗、晒干,即得到纸基正像,即最终的照片。 背景资料: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 英国发明家卡尔波特 第 11 页 共 21 页 卡尔彼特用他的卡罗摄影术拍摄的梯子 1845年用

26、卡罗摄影术拍的一个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 6 、“火棉胶摄影法” 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采用的感光材料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感光度都很低,感光时间往往要几十分钟,因此,对拍摄对象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直到 1851年在阿切尔(Archer)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法”后,才使摄影感光材料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取代了达盖尔和塔尔博特所采用的感光材料。 第 12 页 共 21 页 火胶棉是将火棉(硝化纤维)溶于酒精(乙醇)和乙醚之中所产生的一种胶状的乳剂,它是感光材料很好的胶合剂。将碘化钠(NaI)和少量的溴化钾(KBr)与火胶棉均匀混合,然后涂于洁净的玻璃板上,再将玻璃板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使硝酸银与玻

27、璃板上的碘化银和溴化钾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化银和溴化银晶体。这种以玻璃作载体的“火胶棉”感光材料,可以即时进行拍摄。拍摄后,用连苯三酚作显影剂,用海波作定影剂,马上进行冲洗,待晾干后,即可得到一幅明暗与实物相反的负片。 火胶棉摄影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拍摄出像达盖尔式摄影法那样清晰的影像,而成本却不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 1/10。同时,它像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那样,能用查纸进行反复印制,而影像质量却远比塔尔博特摄影法精细。它兼具二者之长,而无二者之短,加上它的感光速度比达盖尔式或塔尔博特式摄影法都高,在明亮阳光下,曝光时间只需要 15 秒至 1分钟,所以自 1851年问世以后,曾在世界各国流

28、行了 20 多年,成为摄影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时期。 火胶棉摄影法的唯一缺点是,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胶棉未干燥前约 20 分钟之内进行。因为,火胶棉干燥后不透水,药液无法发生作用,所以,又名“湿板”摄影法。它的这个缺点,给摄影者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外出拍摄,除了摄影机和三脚架外,还必须携带化学药品、暗室帐篷及其他冲洗用具,使许多摄影爱好者不敢采用。 (二)摄影术的发展 1 、摄影术的应用与改进 1839年 9 月, 即达盖尔摄影法公布仅一个月后, 摄影术便传入美国, 年底整个欧洲都在仿效这种令人兴奋的技术. 摄影一开始旧有极大的国际性, 连当时被认为落后的亚洲, 也很快接受了这种特殊技艺.1

29、840年鸦片战争期间, 摄影术随英国的炮舰来到中国, 并很快在广州等地传播开来. 许多画家、文学家、记者甚至旅行家、科学家纷纷投入摄影行业。摄影成为肖像、静物、风光、自然或社会场景记录最便捷的工具。在摄影术诞生的第一个 10 年内,已一跃成为整个世界的时尚。 2 、1842年,耶拿光学玻璃于法国问世。 此后这种光学玻璃为德国耶拿的肖特和光学仪器商蔡司所改进,成为精确成像的照相机镜头透镜最主要的材料。曝光时间由数十分钟缩短到 30 秒钟又再缩短到数秒。1840年,法国人多恩成功的拍摄了骨头、牙齿的显微照片。1842年,英国人约翰. 德雷珀拍摄了太阳光谱和月亮,到 19 世纪 50、60 年代,应

30、用摄影术拍摄 X 光照片、显微照片等已经普遍。1850年蛋白纸开始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影像的层次感,降低了反差和硬度。火棉胶湿版法在 1851年由弗雷德里克. 斯科特. 阿彻首创。 背景资料:世界感光材料发展年表 1727 德国医学教授 JH舒尔茨发现硝酸银具有感光性能。 1826 法国 JN尼埃普斯用光敏沥青涂布锡板获得影象的“日光绘画”问世。 1835 F塔尔波特完成了用图纸浸泡氯化银溶液获得负像,再复制出正象的“光力照相法”。 1法国画家 LJM达盖尔用自己发明碘化银法拍出照片静物,1839年正式 第 13 页 共 21 页 837 推出,命名“达盖尔摄影法”。 1839 1 月 29 日

31、, 英国天文学家 JWF 赫歇尔配制出迄今仍在使用的定影剂“硫代硫酸钠”。 1840 F塔尔波特首次用碘化银用作感光剂。 1841 F塔尔波特的用碘化银用作感光剂取得英国专利,命名“卡罗式摄影法”,后又称“塔尔波式摄影法”。奠定了负象正象的感光洗印基础。 1847 JN尼埃普斯的侄子 A尼埃普斯研制成功“蛋白玻璃”感光板。 1850 LDB埃夫拉尔发明“蛋白相纸法”(一说为 1848年 6 月)。 1851 FS阿切尔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诞生,该法又译作“湿珂罗丁法”使摄影的感光材料发展到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 1852 HV赫尔姆霍茨提出以 T杨的彩色感觉理论为基础的彩色照相法。 12 月,卢谷

32、勒发明“蜡纸版”感光材料。 1854 法国人 MA戈丹的“干珂罗丁法”问世。 1855 JC麦克斯韦尔发明了加色法彩色摄影原理。 1861 年由 T萨顿用三色滤光镜予以验证,(时间有说为 1860年)。 1868 LD奥伦提出减色法理论。 1869 C克罗同样独立提出该法设想。 1871 RL马多克斯发明明胶溴化银照相干板,创立了现代所用负片正片的印制方法。 1873 德国 HW乌盖尔发现某种染料能使感光乳剂的感色性能从兰色扩展至绿色, 为创造“正色乳剂”创造了条件。 1876 英国正式投产“干板”,使感光材料发展走上商业化道路。 1882 “正色感光板”在英国正式上市。 1884 (有作 1

33、888年)美国 G伊斯曼制造出剥离式纸基卷片即“美国卷片”。现代感光材料的“形态”已确立,此类胶卷成为当今 135 相机的通用的胶片。 1889 (有作 1887年)美国“伊斯曼干板和胶片”公司生产出柯达硝化纤维卷片。 第 14 页 共 21 页 1890 英国赫特和德里菲尔德用感光特性曲线制定“HD”乳剂速度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感光乳剂速度系统。 1893 爱尔兰的 J乔利发明条色屏彩色摄影法。 1896 JRC利泽冈提出柱镜屏法。 1901 法国发明不易燃的醋酸纤维素,为安全胶卷问世创造条件。 1904 德国 B霍莫卡和 E克尼希发明黄红两色染色感光剂,为生产“全色片”问世创造条件。 法

34、国生产出世界第一个淀粉加色法感光板“天然彩色感光干板”(即 L吕米埃兄弟用 J乔利发明的方法制造出来的正片,一说为 1907年)。 1906 英国生产出黑白“全色”感光板。(一说首批全色胶片和干版为德国生产)。 1908 世界第一个商业安全软片“柯达赛尔厄奥醋酸纤维素”胶片 问世。 1912 德国阿克发菲舍尔公司制成了内偶式彩色感光片。 1916 阿克发感光镶嵌干板问世。 1919 美国亚当斯和哈勒共同发现新敏化色素(Kryptocyanine),促进了 红外线摄影的发展。 1923 三醋酸片基问世。 1926 美国卡普斯塔夫公布了自己发明的微粒显影液处方 D76。 1930 三醋酸片基取代了

35、硝化纤维片基。 1931 第 8 届国际摄影会议决定以 DIN(德国感光工业规格) 为国 际统一标示感光片感光度的术语。 1932 阿克发彩色感光镶嵌胶片问世。 1933 伊斯曼公司生产出红外线干版。 1934 伊斯曼公司生产出彩色软片。 第 15 页 共 21 页 1935 美国小 L戈多斯基和 L曼内斯研制成功减色法三层乳剂彩色反转片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 1936 美国柯达推出厂家冲洗的 135 反转片。 德国阿克发推出摄影者可以自己冲洗普及型减色法三层乳剂彩色反转片。 1942 美国“柯达”公司和德国“阿克发”公司先后推出彩色 135 负片。 1943 美国“安斯科”公司推出供制作彩色

36、幻灯片用的彩色反转相纸。 我国天津七星摄影器材厂生产牛皮熬制的明胶,手工涂制,照相干版上市。 1945 “安斯科”又推出摄影者自己能冲洗的的反转型“安斯科彩色胶片”。 1946 美国“柯达”制造出使用者可冲洗的爱克塔彩色反转片和染料转印法。 1947 美国 EH兰德博士发明黑白即显摄影法, 并由“波拉”投产, 是世界上第一个黑白即显系统。 1948 我国东北电影制片厂化学研究室生产黑白正片乳剂,涂制再生胶片。 1950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成功合成感绿菁染料“南岭红”。 1955 美国“柯达”生产出ASA200的“3X 胶片”和ASA650的“皇家X 全色片”的高感光度细银粒的黑白胶片。 聚酯

37、片基问世。 1956 我国已有汕头公元厂、天津感光胶片厂和上海感光胶片厂三家国营厂家。 1958 天津感光胶片厂生产 ISO4050 黑白全色负片。 厦门感光化学厂生产黑白照相纸。 1960 EH兰德博士又发明彩色即显感光片。 1963 剥离式波拉彩色即显胶片上市;“西巴”彩色反转纸问世。 1965 柯达克罗姆 2 型问世。 中国第一家胶片厂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投产。 第 16 页 共 21 页 1968 柯达推出“涂塑”(RC )相纸。 1972 “波拉”生产出高质量非剥离式(亦称单页式)SX 70 彩色即显片;“柯达”推出 110 彩色胶片。 1973 我国第一种感光专业期刊感光材料创刊。 1

38、975 中国科学院成立感光化学研究所。 1976 “柯达”随后亦推出非剥离 PR 10 彩色即显片与波拉竞争。 我国已能生产油溶性电影正片、电影底片(ISO4050 )和彩色中间片。 1977 我国化工部第二胶片厂在河南建成,以制作涤纶片基作基底的通用产品。 1980 英国“依尔福”推出 XP1 彩色工艺黑白胶片。 1981 中国感光研究会成立,期刊感光化学与光化学、影像科学与实践创刊。 1982 柯达“碟式软片”上市。 1983 “波拉”公司生产 ISO2000/44全色灯光片。 “柯达”公司生产 ISO1000/31彩色负片 VR1000 。 我国感光材料生产完成了“水溶”改“油溶” 全部

39、工作。 1985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的“乐凯 2 型 100”彩色 135 胶卷面市。 1986 柯达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块电子感光材料(CCD),为数码相机的问世创造了条件。 日本生产高感光度的彩色负片 SRV3200 为其时最高感光度的胶片。 1988 我国已生产感光材料 3260 万 m2 ,占世界总产量 1.4%。 1989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推出第二代彩色 135 胶卷“乐凯 BR100”。 1993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第三代彩色 135 胶卷“乐凯 GBR100”上市。 推出柯达埃克塔 25 彩色负片。 第 17 页 共 21 页 1997 柯达金软片系列(100、200 、4

40、00 、800 )上市。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第四代彩色 135 胶卷“乐凯新金 100”上市。 1999 推出以显微 T 粒子替代园型粒子的高感光度软片系列(200 、400 、 800)。 我国化工部第一胶片厂推出第五代彩色 135 胶卷“乐凯超金 100”。 2000 柯达公司在本年度美国照相市场协会(PMA)举办的博览会上推出专业彩美(SUPRA)FG400度和 FG800度高感光度和高品质的彩色负片。并获 2000 年-2001年度TIPA大奖中最佳负片奖。 柯达推出皇家 8 型金相纸和丽晶 8 型相纸。 富士推出晶彩 400 、800 度 135 彩色负片。 2001 富士用第四感

41、色层技术和最新先进的乳剂技术又推出“富士晶彩 X-TRA400、800度”135mm 彩色负片。 三、摄影术诞生的意义 1、纪实性: 摄影术诞生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它是第一次实现了“客观”地记录自然精细。 摄影术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具有记实的特性,记实性是摄影天然的本质属性。纪实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被人有意无意间“忽视”的事实,却往往能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从纪实摄影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所谓纪实摄影,笼统地说就是摄影者用摄影机这种工具记录当时的一种客观存在。纪实摄影就是要告诉人们,某个时间或某段时间、在某个地点、某个或某些人物主体

42、做了某些事情,最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的功能不仅是传达信息,更在于引导读者佐证某种社会的真实状态。 2 、促进社会进步: 运用高级显微照相机,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并记录下比灰尘好小的物体。通过红外摄影,人们可以拍摄到热辐射留下的影像。X 射线可以很容易地穿透物体,这在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摄影。不仅如此,水下摄影使人们对水下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全息摄影还可以使人们看到全息底片的立体图像,这是平面照片所达不到的效果。 小结 1、摄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延伸。 2 、19 世纪初,实用胶片诞生。 3、摄影不仅是记录影像的技术,也是给人们美感的艺术。 思考题 第 18 页 共 21 页 1 、摄影的作用是什么? 2 、你认为摄影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吗?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老相机图片: 1 、柯达 2 、 制造于 1839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相机,采用老式的盖尔银板照相法,即把影像照直接曝光在易感光的镀银金属板上。 第 19 页 共 21 页 3 、古老的间谍相机 第 20 页 共 21 页 这是 Kodak的 No. 2 Bulls-Eye 第 21 页 共 21 页 这是 Carl Zeiss Jena生产的绿色 Werra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