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1438490 上传时间:2024-08-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持续、调整与终止 Policy Continuation Policy Adjustment Policy Termination一、公共政策持续 Policy Continuationw(1)概念)概念w指政策方案的执行已达到基本目的,不用修指政策方案的执行已达到基本目的,不用修改政策问题、目标或执行人员及经费等要素改政策问题、目标或执行人员及经费等要素而继续执行既定方案的现象和过程。而继续执行既定方案的现象和过程。政策均衡与政策持续政策均衡与政策持续 w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它指的是所有的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

2、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足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政策均衡与政策持续政策均衡与政策持续w 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w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w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 w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l1、稳定性政策的持续稳定性是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经过评估认为是好的、可行的政策就应继续实行。l2、有序性政策持续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行政策的过程。l3、关联性政策持续既是反映目标、手段与效果之间的联系,也反映政策利害人之间的均衡博弈。l4、动态性政策持续是各个要素处在“满意”状态的政策运动过

3、程。(2)公共政策持续的特点)公共政策持续的特点(3)公共政策持续方式w1、线性持续w2、合并持续w3、分解持续w4、非线性持续(3)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 w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w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 w3、目标具有长期性w 4、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4)公共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w第一,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明显的成效。w第二,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w第三,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成本。二、公共政策调整 Policy Adjustmentw(1)概念)概念w根据变化的现实情况,对原有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根据变化的现实情况,

4、对原有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使公共政策更好解及形式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使公共政策更好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政策行为。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政策行为。w有的人认为:“所谓政策调整,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w还有人认为,政策调整是依据政策评价的结果,对实施中的现行政策采取补充、修正和终止的动态过程。所以政策调整有三个基本内容:政策补充 、政策修正、政策终止 。 (2)公共政策调整的特点w1、改进性w调整是公共政策方案的再制定。w2、延续性w是对原有的方案进行局部的调整,决不是另起炉灶(3)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w决

5、策者的价值取向 w政策目标w政策环境w政策资源w政策的局部性暴露w政策负面作用加大(4)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w有利于纠正政策的偏差和失误w有利于协调各部门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克服政策执行中混乱现象w有利于政策的相对稳定消极作用w使一部分已投入的政策资源产生不同程度的浪费w会挫伤一部分公众的积极性w对公共机构的形象产生影响(5)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w目标调整w方案调整 w关系调整 w措施调整w效能调整w主客体调整(6)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与程序 由于解决的社会问题及所处的环境变化不同,需要调整的幅度不同。局部调整与系统调整。w政策修正w政策增删w政策更新w政策撤换重新界定重新界定提出调整方案提出调整方案选

6、择调整方案选择调整方案执行调整决定执行调整决定公共政策调整的障碍及策略主体分析w决策者的利益w决策者的素质w决策者的信息资源提高决策者的整体素质加强政策信息反馈增加政策评价的透明度选择恰当时机政策调整的矛盾 w为什么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部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呢? w1、利益刚性的限制 w2、现行政策的制约 w3、公共意志的趋中 w4、变革成本的约束 w5、人类理性的局限 w6、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公共政策终止 Policy Terminationw公共政策终止的含义公共政策终止的含义 w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终止的特点和作用终止的特点和作用w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w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终止终止

7、的方式的方式w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终止终止的障碍的障碍w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终止终止的策略的策略n政策变化形态:l新问题,新政策l新问题,老政策l老问题,老政策l老问题,新政策l问题解决,政策终止(1)政策终止研究的兴起政策终止研究的兴起w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政策终结的研究在政策科学的发源地美国都是很少的。 w1976年,政策科学杂志出版了关于政策终结的一期特刊 。巴达克 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政策终结 w政策终结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人物还有考夫曼 (Herbert Kaufman)和狄龙(P.Deleon)等人 。w新近的政策终结研究成果则体现在 国际公共行政学杂志1997年的一期讨论政策终结的专

8、刊上。 这期专刊的名称是 公共政策和组织终结,收入了5篇论文 。(2)公共政策终止的含义)公共政策终止的含义w公共政策终止是指,决策者通过对公共政公共政策终止是指,决策者通过对公共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公共政策的一种政治行为。无效的公共政策的一种政治行为。w问题已经解决的政策;无法运行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是政策运行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既是前一个政策周期的终结,也是后一个政策周期的开始。(3)公共政策终止的特点与作用w强制性w衔接性w多样性 1)节省资源。 2)提

9、高绩效。 3)优化政策。 4)避免政策僵化(4)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w计划计划终止终止w执行执行终止终止w组织组织终止终止w功能功能终止终止 计划计划终止终止执行执行终止终止功能终止功能终止组织终止组织终止(5 5)公共政策终止的方式)公共政策终止的方式 w政策废止政策废止w政策替代政策替代 w政策合并政策合并 w政策分解政策分解 w政策缩减政策缩减 (6)公共政策终止的原因w财政困难。财政困难。 w政府的低效率。政府的低效率。w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w学习。采用学习。采用“试错法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

10、目。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或项目。w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w人民利益外在因素的干扰人民利益外在因素的干扰w政策的成熟化或使命的完成政策的成熟化或使命的完成(7)公政策政策终止的倡导与反对 支持者反对者政策的推行与政策反对者的利益冲突利益差别主张改革的推行新政习惯性出于公心的参与者减轻政府与人民的负担认知(8 8)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w心理上的抵制心理上的抵制 w组织的保守性组织的保守性 w反对势力的联合反对势力的联合 w法律上的障碍法律上的障碍 w终结的高昂代价终结的高昂代价(9 9)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 w重视说服,

11、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重视说服,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w评估结果公开化,争取支持力量评估结果公开化,争取支持力量 w旧公共政策终结与新公共政策出台并举旧公共政策终结与新公共政策出台并举 w选择传播试探性信息,选择传播试探性信息,减轻舆论的影响减轻舆论的影响 高官腐败催发基建改制垂直管理酝酿待发w1979年党中央决定恢复中纪委并重建地方各级纪律检查机关。中纪委在向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仅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国查处的省(部)级干部达98人。w2004年4月7号,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会议上,吴官正指出:中纪委、监察部今年要改变对派驻机构的管理方法,将“双重领导”改为“统一管理,直接

12、领导”。n“双重领导”沿袭“苏联模式”。即由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共同领导,上级纪委负责工作业务的“事权”,而同级党委领导“人、财、物”。缺乏独立性、束缚了纪检部门的手脚,在查处的省部级高官中,成克杰、胡长清、田凤山、王怀忠等没有一个由同级纪检部门突破。n“统一管理,直接领导”的实施办法:将现派驻在中央各部委的纪检监察人员的编制收归中纪委和监察部,统一管理,工资和福利待遇人仍在原派驻单位领取,提拔、升迁、任免等由中纪委负责。“统一管理,直接领导统一管理,直接领导”的由来的由来l199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纪委突破“禁区”,向县区选派纪委书记,实现“直管”。l1998年,深圳市纪委收回各局纪检监察人员

13、的编制,全面管理人财物。第一步,将工商、公安、税务等几家除外的派驻纪检组24个编制,全部收回市纪委,所有福利待遇全部迁至市纪委。第二步,将24人分成3组,办公独立外,每组对八九个单位进行归口监督纪检部门的改革之路纪检部门的改革之路l十六大前,国家工商局9名纪检干部最早“回归”中纪委,拉开了改革的帷幕。之后卫生部及国家药检局相继进入第一批试点。l短期内无法对省级纪检部门“垂直领导”,中纪委变通之策是派巡视组。计划在5年内对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巡视一至两遍,主要目标是地区党政“一把手”。“垂管垂管”尚待时日尚待时日l试点单位的工作人员:升迁无望,无法在派驻单位的部门间流动。 l中纪委干部:统

14、一管理之后,与原单位已无关系,一些无形的关系和利益自然也就消失。l现实中,改革出现一些现象。派驻机构的法律问题;被监督对封闭了信息渠道;l总之,让派驻机构从同级党委的构建中独立出来,是符合“党内分权”,“异体监督”思路的。但还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各部门配合、工作流程的科学设置、法律完善,以及外部监督力量的支持等等。案例分析: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的利与弊案例分析:上海私车牌照拍卖的利与弊w政策背景n2004年6月商务部部长助理在一次谈话中指出,私车牌照拍卖有违5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n上海市政府发言人也在日前表示,上海坚决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但私车牌照拍卖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措施,目前还不会取消w政策

15、分析n2004年5月22日,本年度第五次私车牌照拍卖举行,均价为3.4万元,较4月4.5万元下跌1.1万元n1986年上海开始有私车,开始私车牌照拍卖制度n2000年市政府开始每月拍卖一次“国产生活用小客车上牌额度无底价竞购”,私车牌照拍卖形成制度n2003年3月宣布私车牌照拍卖部分国产车和进口车n2001年以来牌价持续上涨,2004年3月达最高平均中标价4.3万元l利w上海市政府得到相当一笔收入。以2003年为例,共投放53068张私车牌照,按每张3万元计,获利16亿元左右w私人购车得到有效遏止,交通拥堵现象得到缓解。上海私车只有20万辆,北京有128万辆l弊w限制私车有违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构成了对私人所有权的政策歧视,不利于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秩序w限制私车不利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因其是当前中国少数几个起龙头作用的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n面对私车牌照市场下跌和政策风险,上海怎麽办?l一般规律显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必定有充分的汽车消费,而充分的汽车消费又支撑人均1万美元的GDPl上海人均消费近5000美元,汽车消费需求火旺,200多万人持驾照,私车拍照拍卖制度这一人为因素限制了市场需求w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怎么办?w由限制私车向限制公车过渡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