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1427266 上传时间:2024-08-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什么是教育科研报告 1.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意义 2.教育科研报告的类型 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报告 实验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范围:宏观研究报告 中观研究报告 微观研究报告 是否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事实型研究报告 理论性研究报告 综合型研究报告 3. 3.教育科研报告的特点教育科研报告的特点 一是学术性。学术就是较为专门的系统的学问,把研究课题的专门知一是学术性。学术就是较为专门的系统的学问,把研究课题的专门

2、知识积累起来并加以系统化地探讨,提出新的见解,得出新的结论和主张,就识积累起来并加以系统化地探讨,提出新的见解,得出新的结论和主张,就是有了学术性。是有了学术性。 二是科学性。把理论假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或通过实验二是科学性。把理论假设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或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表述现象,总结规律;研究方法科学规范,研究结果解释合理,进行验证,表述现象,总结规律;研究方法科学规范,研究结果解释合理,就是科学性。就是科学性。 三是创造性。研究报告的生命在于发现和创造,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三是创造性。研究报告的生命在于发现和创造,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观点的深与新。深,就是

3、要追本溯源;新,就是要有新见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观点的深与新。深,就是要追本溯源;新,就是要有新见解、新方法和新结论。解、新方法和新结论。 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一)前置部分(一)前置部分1. 1.封面封面 封面是研究报告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封面是研究报告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包括右上角标明江苏省教育科学息。包括右上角标明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十二五” ”规划(重点或立项)课题、课题编号等,居规划(重点或立项)课题、课题编号等,居中是研究报告名称,即中是研究报告名称,即“*”“*”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姓名、工作完成日期等。课题主持人姓名、工作完成日期等。2. 2.正文正文正文

4、正文 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标题:题目是研究报告的“ “眼睛眼睛眼睛眼睛” ”和窗口,要和窗口,要和窗口,要和窗口,要求简练具体。求简练具体。求简练具体。求简练具体。 从从从从“ “主体教育研究主体教育研究主体教育研究主体教育研究” ”到到到到“ “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提问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提问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提问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提问的分析的分析的分析的分析” ” 署名:在题目下方署名作者姓名和单位,姓名署名:在题目下方署名作者姓名和单位,姓名前写上单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两格。前写上单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两格。 摘要摘要 什么是摘要?在标题、署名之下与正文

5、之前什么是摘要?在标题、署名之下与正文之前应有摘要或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应有摘要或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论的简短陈述。 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 “摘要摘要” ”: 朴适与朴素是一种教育品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应摈弃浮华朴适与朴素是一种教育品质。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应摈弃浮华与文饰,回归朴适与朴素。因为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它与文饰,回归朴适与朴素。因为基础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确立朴适与朴素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确立朴适与

6、朴素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只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但这也是每一个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只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但这也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机会杰出的基础,应该设置朴适与朴素的全面课程。受教育者都有机会杰出的基础,应该设置朴适与朴素的全面课程。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只是为基础而创新,应该选择朴适与朴素的教育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只是为基础而创新,应该选择朴适与朴素的教育教学创新方法。教学创新方法。 撰写摘要的要求撰写摘要的要求 它要求把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它要求把研究报告讨论的主要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个明晰的交代。摘要中不宜列有图表或公式之类的内果作个明晰的交代。摘要中不宜列有图表或公式之类的内

7、容。正规的研究报告均有摘要,字数一般在容。正规的研究报告均有摘要,字数一般在200-300200-300字为字为宜。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宜。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关键词也称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术语。 案例: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一案例:杨启亮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品质一文文“ “关键词关

8、键词” ”: 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品质朴适与朴素;基础教育;教学创新;品质(二)主体部分1.引言引言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课题的形成过程(形成背景);别人在该方面作了哪些研究工作(主要是结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引言”案例1: 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探讨中学生面临生活压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时代,探讨中学生面临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力的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是个体面临压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对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作出的认知和行为

9、的努力过程。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程。个体的应对方式是个体的稳定因素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少研究发现,人们的应对方式主要互作用的结果,不少研究发现,人们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两个较大的维度: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有两个较大的维度: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应对的研究,但量表主要是沿用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应对的研究,但量表主要是沿用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人或大学生,很少有对中国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人或大学生,很少有对中学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系统学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系统研究。本研究是中学生应对方式系列研究的一

10、部分;研究。本研究是中学生应对方式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目的是编制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目的是编制具有一定信效度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并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并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引言”案例2: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的引言: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胜任力包括教师能力、知识、自我意象、动机以及人格的特点等,教师胜任力包括教师能力、知识、自我意象、动机以及人格的特点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能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教师胜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能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教师胜任力模型是指这一特定角色需要

11、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教师职业表力模型是指这一特定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它是针对教师职业表现和任务要求形成的一组特征。现和任务要求形成的一组特征。(阐述研究的意义)(阐述研究的意义) 关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可上溯到关于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能力本位教师教育和人本世纪能力本位教师教育和人本教师教育运动教师教育运动这些模型由于高度强调胜任力的工具性和功能性,结果导这些模型由于高度强调胜任力的工具性和功能性,结果导致胜任力被分解为多个技能和微技能。与此不同,致胜任力被分解为多个技能和微技能。与此不同,1966年,澳大利亚国家教年,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为教师入职开

12、发设计的胜任力框架则属于一种折中的模型。它学委员会为教师入职开发设计的胜任力框架则属于一种折中的模型。它强调模型的整体性和普遍性,所包含的胜任力特征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强调模型的整体性和普遍性,所包含的胜任力特征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在高胜任力之间未作出区分。在高胜任力之间未作出区分。(文献回顾。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文献回顾。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简要介绍了教师胜任力研究的一般理论、主要模型及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简要介绍了教师胜任力研究的一般理论、主要模型及不足,其他相关研究特点与不足。通过如此述评,特别是对相关研究的评价,不足,其他相关研究特点与不足。通

13、过如此述评,特别是对相关研究的评价,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其他有关优秀教师、理想教师心理品质的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研究,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教师职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业品质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它们虽然关注影响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

14、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教师工作的教师个人特征,但对教师胜任行为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研究较少,数量也有限,所做工作还远不如对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儿童特征的研究。在国内,教师胜任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经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经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经引起关注。本研究

15、选取高绩效中小学优秀教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师为效本样本,运用经典胜任力建模方法,分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析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发生的关键行为事件,考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查绩效行为,探寻辨别教师胜任力特征并使其概念化,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概念化,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概念化,建构教师胜任力模型。概念化,建构教

16、师胜任力模型。(在文献回顾(在文献回顾(在文献回顾(在文献回顾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之后,明确地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研究方法。)的,说明研究方法。)的,说明研究方法。)的,说明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资料来源:徐建平,张厚粲. .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J.J.教育研究,教育研究

17、,教育研究,教育研究,20062006(1 1):):):):57.57.2.本论本论 表述理论依据表述理论依据表述理论依据表述理论依据 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案例中学生言语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 “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 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实验心理语言学依据:实验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开始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现代

18、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现代科学方法和科技手段来破译语言运用和理解(包括语言学习)这个这个这个这个“ “黑匣装置黑匣装置黑匣装置黑匣装置” ”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的密码。实验心理语言学认为,说话人在客观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世界的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下,产生了说话

19、意图,形成了心理语码,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然后把心理语码变为实际语码,形成了言语;人们在言语风格上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的差异,很能表现人的个性差异,言语速度、言语节奏、声调强度、语调的丰富性和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度、语调的丰富性和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度、语调的丰富性和

20、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度、语调的丰富性和情绪性,所有这些指标都能说明人们气质类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型的特点,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以言语训练促心理素质发展,言语训练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

21、发展。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怡人性情、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这就为我们研究中学生言语与心理素质同步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据。据。据。 建构主义依据: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建构主义依据: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当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当首推杜威

22、、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首推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学派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观学派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角度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观点都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点都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自身(包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括个体和群

23、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后获得,特别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获得,特别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意义为基础来建构精神世界。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意义的建构有量变过程,但更多的是质变过程,即知识的的建构有量变过程,但更多的是质变过程,即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认知框架、主题和图式的不断变化,学习获得是学生认知框架、主题和图式的不断变化,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建构是一种文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建构是一种文化继承行为,这种文化继承行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化继承行为,这种文化继承行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

24、完成的。建构主义特别重视情境、合作互动的环境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特别重视情境、合作等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的这些要义对于等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的这些要义对于促进语言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指促进语言和心理素质同步发展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导意义。表述实验变量控制表述实验变量控制n n案例初中语文案例初中语文“ “引读引读” ”教学实验报告教学实验报告“ “变量控制变量控制” ”: 为了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在实验中注意了以下为了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在实验中注意了以下几点:几点: 第一,控制实验对象。第一轮实验对象是第一,控制实验对象。第一轮实验对象是1990

25、1990年年9 9月入学的新生,第二轮实验对象是月入学的新生,第二轮实验对象是19931993年年9 9月入学的新月入学的新生,第三轮实验对象是生,第三轮实验对象是19961996年年9 9月入学的新生。根据年月入学的新生。根据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和入学成绩,均衡分班。通过班主龄、性别、家庭背景和入学成绩,均衡分班。通过班主任抽签后获得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教学班。前两轮为李任抽签后获得实验对象,建立实验教学班。前两轮为李震实验班皆指定一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震实验班皆指定一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班。19971997年的实验年的实验班也是这样获得实验对象。班也是这样获得实验对象。 第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26、按上级规定的周课时数第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上级规定的周课时数进行教学,不加班加点。课外活动总量与平行班一样。进行教学,不加班加点。课外活动总量与平行班一样。 第三,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单元中的综合训练都放第三,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单元中的综合训练都放在课内讨论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力求在在课内讨论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力求在限度时间和精力内达到尽可能优的效果。限度时间和精力内达到尽可能优的效果。表述理论假设 案例: 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那么就能够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用性思维能力发展。 要求课题承担者界定核心问题及其主要概念。主

27、要概念的内涵、本质和操作性定义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n n生命:生命是有机体的存在形式,它包括人、动物和生命:生命是有机体的存在形式,它包括人、动物和植物。这里谈的生命特指中学生的生命。植物。这里谈的生命特指中学生的生命。n n语文生命化课堂:把中学生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语文生命化课堂:把中学生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尊重中体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尊重中学生生命的需要,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点化和学生生命的需要,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点化和润泽生命,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

28、的价值和意义。润泽生命,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它不同于生命课堂,生命课堂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它不同于生命课堂,生命课堂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学生认识生命认识生命, ,保护生命保护生命, ,珍爱生命珍爱生命, ,欣赏生命欣赏生命, ,探索生命的探索生命的意义意义, ,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n n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 :语文生命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包括生命灵动、个性张扬、诗意栖居、化课堂理念特征包括生命灵动、个性张扬、诗意栖居、超越当下和价值彰显;实践路向包括模式建构、资源超越当下和价值彰显;实践路向包括模式建

29、构、资源开发、策略运用和审美追求。开发、策略运用和审美追求。表述研究目标n n案例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案例语文生命化课堂理念特征与实践路向之研究研究目标:研究研究目标: 从从理论理论理论理论上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原上研究语文生命化课堂的内涵、原则和课堂价值特征,丰富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则和课堂价值特征,丰富语文生命化课堂理论;在在实践实践实践实践方面,建构语文生命化课堂模式,以语方面,建构语文生命化课堂模式,以语文话语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体验空间,开发文话语为核心,以生活世界为体验空间,开发和整合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和整合语文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运用促进

30、学习主体发展之策略,实现语文文化促进学习主体发展之策略,实现语文文化“ “化化人人” ”过程,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完成审美追过程,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完成审美追求。求。表述研究内容一是并列式结构一是并列式结构一是并列式结构一是并列式结构 二是递进式结构二是递进式结构二是递进式结构二是递进式结构三是综合式结构三是综合式结构三是综合式结构三是综合式结构四是总分式结构四是总分式结构四是总分式结构四是总分式结构案例初中语文“引读”教学实验报告研究内容:(一)课型结构构建(一)课型结构构建 课堂教学有诸多因素,是一种多方位的教育心理课堂教学有诸多因素,是一种多方位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要想优化教学模式,实

31、验教师应根据教育过程系统。要想优化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应根据教育理论和实际教学对象去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理论和实际教学对象去构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这种流程的构建应遵操作的、可控制的结构性流程。这种流程的构建应遵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从三个原则,即主动学习的原则、最佳动机的原则和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阶段序进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认识活动感知、思考理解感知、思考理解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课题组这种内在的隐性结构。课题组在教学中,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在教学中,把初中语文课型分为预习课、教读课、自读

32、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读课、总结课,每一课型都从上述三个原则出发,围绕绕“ “引读引读” ”作了动态构建。作了动态构建。 1.预习课预习课。洪氏教材的讲读课文前都设计了预习题,课题组利用这些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课题组把预习课课堂结构设计为: 在预习课的模式中,要求学生首先阅读在预习课的模式中,要求学生首先阅读预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对预习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逐题检查效果。有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逐题检查效果。有的预习题是交代背景的,可借此理解文章的主的预习题是交代背景的,可借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33、;有的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思路的,旨;有的预习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作者思路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路,划分段通过阅读,学生可从整体上把握文路,划分段落;有的预习题为字词练习,学生在阅读中可落;有的预习题为字词练习,学生在阅读中可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语境来理解。通过第通过查字典、词典,结合语境来理解。通过第三步逐题检查效果,学生力求解决大部分问题。三步逐题检查效果,学生力求解决大部分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第四步小组讨论中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第四步小组讨论中解决。这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获解决。这种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成功感。得了极大的

34、心理满足和成功感。 2.教读课。教读课。教读课是最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型模式。教读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教读课文的“教”,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读”相关的文章,从而实现“自能读书”的要求。教读课力求体现三个要素,即旧知识现实化、新知识点训练的操作性和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实际应用性。课题组把教读课课堂结构设计为:n n 教读课型 在教读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因在教读课中,确定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因为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在让学为整个教学活动都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读课文,根据读中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引读课文,根据读中提示,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辨疑,

35、给学生创设一提示,有意向地引导学生辨疑,给学生创设一种思维情境,激疑启思;对于重点问题,则引种思维情境,激疑启思;对于重点问题,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落实目标,方法是以点拨为导学生深入研读,落实目标,方法是以点拨为主;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语言特主;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概括出来;复读色,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概括出来;复读课文在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训练语感,课文在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训练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检查效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提高阅读能力;检查效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为矫正和调堂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36、,同时为矫正和调控提供信息。教读课体现出可控性特征、动态控提供信息。教读课体现出可控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性特征和整体性特征。3.自读课。自读课。这种课型主要用于对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学习上。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有两种,一种侧重“扶读”,扶读是由教读到自读的“桥梁”,教师要给方法,指路子;一种完全由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自读,重在“反三”。课题组把自读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 通过“读、做、改、比、评、读”等环节的指导,因文授法,强化读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4.总结课。总结课。总结课为单元总结,注意体现出四性:巩固性、深化性、多样性、效益性。其课堂结构流程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

37、步。 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和总结课的关系。预习课中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是为教读课作准备的。教读课重在教以规律,授以方法,举一反三。自读课是引导学生自奋其力,主动探索,通过自读,形成阅读技能的迁移。总结课则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概括、综合、创造的能力。四种课型虽各在其结构特点,但都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的动态过程,使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可以操作的、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二)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二)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 在四课型在四课型“ “引读法引读法” ”教学中,课题组还注教学中,课题组还注意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意选择能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采用了

38、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质量。主要采用了单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参读法等。这些诱导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参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是以研究整体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是以研究整体为出发点的“ “综合式综合式” ”方法,其最大特色是展开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其最大特色是展开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初中三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基础知识也不断初中三年,学生在成长阶段,基础知识也不断加深和丰富,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加深和丰富,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从总体上来讲,初一以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从总体上来讲,初一以讲授为主,多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电化讲授为主

39、,多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电化教学手段。初二以点拨为主,多组织问题讨论。教学手段。初二以点拨为主,多组织问题讨论。初三以激疑式为主,多比较综合。这样在内容初三以激疑式为主,多比较综合。这样在内容讲解上由详到略,在教学方法上由扶到放,从讲解上由详到略,在教学方法上由扶到放,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诱导性的而形成了完整的诱导性的“ “引读法引读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在教法的选择上,课题组是有着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在教法的选择上,课题组是有着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考虑的。课题组把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初一为第一考虑的。课题组把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初一为第一阶段,这时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尚需要一个适应阶

40、段,这时学生刚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的认知发展明显滞后于情感发展,但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认知发展明显滞后于情感发展,但认知发展又逐渐取代情感发展。课题组把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发展又逐渐取代情感发展。课题组把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称为学习称为“ “情感发展阶段情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多用直观。这一阶段的教学多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在教师形象的教法,在教师“ “讲授讲授” ”的引导下,促进学生把被的引导下,促进学生把被动情感转变为主动情感,并促进认知发展对情感发展的动情感转变为主动情感,并促进认知发展对情感发展的取代。初二为第二阶段,课题组把学生在初二阶段的学取代。初二为第二阶

41、段,课题组把学生在初二阶段的学习称为习称为“ “认知发展阶段认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认知和情感。这一阶段,由于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把知、情因素融汇于系的协调发展,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把知、情因素融汇于系统的、逻辑的教育内容之中。课题组采用统的、逻辑的教育内容之中。课题组采用“ “点拨式点拨式” ”的的教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情感活动促进教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并通过情感活动促进认知能力要素在更高层次(抽象思维)上融为一体。认知能力要素在更高层次(抽象思维)上融为一体。 初三为第三阶段,这时学生已初三为第三阶段,这时学生已1515岁左右,岁左右,学生智力

42、潜能便能彻底、完全地变成个体的现学生智力潜能便能彻底、完全地变成个体的现实精神财富,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进取精神,实精神财富,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和进取精神,“ “意识到知识对未来生活的意义,希望掌握所意识到知识对未来生活的意义,希望掌握所选择的职业,对家长、学校和祖国有一种义务选择的职业,对家长、学校和祖国有一种义务感和责任感,意识到成年人的要求,等等。感和责任感,意识到成年人的要求,等等。” ”)教学的重点已从逻辑思维培养转为应用能)教学的重点已从逻辑思维培养转为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课题组把这一阶段称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课题组把这一阶段称为“ “能力提高阶段能力提高阶段” ”。采用。

43、采用“ “激疑式激疑式”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用工具的能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用工具的能力。力。(三)重视语文习惯的培养(三)重视语文习惯的培养 课题组主要培养了学生十种语文习惯。认真写字的习惯;勤查字典的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背诵名篇佳作和名言警句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讲普通话的习惯;多思善问的习惯;善于总结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读报听广播的习惯。 表述“研究成果”n n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报告中学语文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 ”: 1. 1.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进行自我开发,让学习支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进行自我开发,

44、让学习支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进行自我开发,让学习支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进行自我开发,让学习支撑课题组成员的生命。撑课题组成员的生命。撑课题组成员的生命。撑课题组成员的生命。 2. 2.课题组成员提升了理论修养。课题组成员提升了理论修养。课题组成员提升了理论修养。课题组成员提升了理论修养。 3. 3.课题组成员在对课堂教与学的动态设计中熟悉了国标本苏课题组成员在对课堂教与学的动态设计中熟悉了国标本苏课题组成员在对课堂教与学的动态设计中熟悉了国标本苏课题组成员在对课堂教与学的动态设计中熟悉了国标本苏教版七八九三个年级语文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教版七八九三个年级语文教材和人教版

45、九年级语文教材。教版七八九三个年级语文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教版七八九三个年级语文教材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 4. 4.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批市级课堂教学的课例。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批市级课堂教学的课例。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批市级课堂教学的课例。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批市级课堂教学的课例。 5. 5.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语文教师。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语文教师。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语文教师。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语文教师。 6. 6.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结论或讨论结

46、论或讨论n n案例初中语文案例初中语文“ “引读引读” ”教学实验报告的结论和问题:教学实验报告的结论和问题:n n七、结论七、结论七、结论七、结论n n1. 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让学生站在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让学生站在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让学生站在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让学生站在思维的起点上去探索;思维的起点上去探索;思维的起点上去探索;思维的起点上去探索;n n2. 2.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教学目标必须有明确性、系统性和层次性;教

47、学目标必须有明确性、系统性和层次性;n n3. 3.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情感;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情感;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情感;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情感;n n4. 4.重视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重视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重视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重视训练,提高训练效率;n n5. 5.读写听说一起抓,动脑、动手、动嘴、动眼;读写听说一起抓,动脑、动手、动嘴、动眼;读写听说一起抓,动脑、动手、动嘴、动眼;读写听说一起抓,动脑、动手、动嘴、动眼;n n6. 6.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n n7. 7.注意信息反馈

48、,及时回授调节;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回授调节;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回授调节;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回授调节;n n8. 8.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n n9. 9.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n n10.10.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促进个性的发展。养和促

49、进个性的发展。养和促进个性的发展。养和促进个性的发展。 八、存在问题八、存在问题n n1. 1.各子课题发展不够平衡。有的实验老师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各子课题发展不够平衡。有的实验老师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有的实验教学,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有的实验老师则结合课题进行理论学习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实验老师则结合课题进行理论学习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实验过程中有意义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有意义问题的分析。n n2. 2.原有七个子课题,因教师中途改换年级任教,学校在新学年安原有七个子课题,因教师中途改换年级任教,学校在新学年安

50、排教师工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师的稳定性,致使有的子课排教师工作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验教师的稳定性,致使有的子课题流产。题流产。n n3. 3.有些子课题科学定量分析不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问卷有些子课题科学定量分析不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问卷调查和对采集的数据的分析,细化研究不够。调查和对采集的数据的分析,细化研究不够。n n4. 4.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作重要的任务,应该有着独立的教学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作重要的任务,应该有着独立的教学地位,语言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个性和心地位,语言训练对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这方面的

51、关注和研究还刚刚起步,有理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还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待于进一步深化。4.引文、注释、参考文献与附录引文、注释、参考文献与附录引文引文引文引文:教育科研报告经常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表达。教育科研报告经常用引文来代替、说明、辅助思想表达。 注释:注释:注释:注释: 一是引文注。引文需要注明出处。分为页末注(脚注)、一是引文注。引文需要注明出处。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段落后注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文末注(段落后注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引文注释应按引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明数码,其方法是在引种。引文注释应按引

52、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标明数码,其方法是在引用材料的右上角用小圆圈或中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标注。注释内容用材料的右上角用小圆圈或中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标注。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文献标题、书刊名称、卷数、册数或期数、出版包括作者姓名、文献标题、书刊名称、卷数、册数或期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等。从别的书上转引的,则应注明转引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等。从别的书上转引的,则应注明转引自何书。自何书。 二是题注。所谓题注就是紧接着题目后的注释,常用二是题注。所谓题注就是紧接着题目后的注释,常用“*”“*”表表示。题注的使用较为宽泛,她可以用来说明本研究属于何种课题,示。题注的使用较为宽泛,她可以用来说明本研

53、究属于何种课题,本研究得到何种资助,或者研究者的其他参与者或合作者等。本研究得到何种资助,或者研究者的其他参与者或合作者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和论文有关的重要文献,一般附于参考文献是指和论文有关的重要文献,一般附于论文的篇末。每一项文献应写明著者姓名、书刊名、论文的篇末。每一项文献应写明著者姓名、书刊名、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例:例: 11魏本亚魏本亚.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M.M.北京:高等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82008年年. . 2 2蔡笑岳蔡笑岳.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M.M.广州:暨南大

54、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20072007年年. . 3 3耿申,周春红耿申,周春红.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M.M.合肥:安徽教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20042004年年. . 4 4周立群周立群. .缺失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思考J.J.课程课程 教材教材 教法,教法,20102010(6 6):):38-43.38-43. 三、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基本环节1.拟定提纲拟定提纲2.拟定提纲的原则拟定提纲的原则 一是在根本依据上,要服从基本观点表现的需要;一是在根本依据上,要服从基本观点表现的需要;一是在根本依据上,

55、要服从基本观点表现的需要;一是在根本依据上,要服从基本观点表现的需要; 二是在总体构思上,要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二是在总体构思上,要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二是在总体构思上,要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二是在总体构思上,要体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脉络;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脉络;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脉络;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脉络; 三是在具体布局上要体现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三是在具体布局上要体现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三是在具体布局上要体现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三是在具体布局上要体现内在的严密逻辑关系;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要体现结构的完整性。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要体现结构的完整性。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要体现结构的完

56、整性。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要体现结构的完整性。案例: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观念研究写作提纲: 绪论绪论 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一切教学改革的先导,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原动力。先导,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支配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念是目前,支配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念是“ “教师教师中心论中心论” ”。 这种费时低效的形式至今仍是许多教师的这种费时低效的形式至今仍是许多教师的法宝。法宝。 要走出困境,首要任务是要有明确的观念。要走出困境,首要任务是要有明确的观念。 本论本论本论本论 一、素质观一、素质观一、素质观一、素质观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

57、育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一)要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机结合(一)要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机结合起来。起来。 1. 1.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中寻找美、发现美,培养正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中寻找美、发现美,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2. 2.在构思指导中,诱发学生积蓄高尚情感,树立审美观。在构思指导中,诱发学生积蓄高尚情感,树立审美观。 3. 3.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好思想进行评赏,鼓励学生追求高尚道德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好思想进行评赏,鼓励学生追求高尚道德情操。情操。 (二)把作文教学过程与

58、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有机结合起来。(二)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有机结合起来。 1. 1.围绕作文题目观察、收集素材,写出所闻所感,展示学生个围绕作文题目观察、收集素材,写出所闻所感,展示学生个性。性。 2. 2.启发多角度思维,使习作有独特个性。启发多角度思维,使习作有独特个性。 (三)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幸福学生精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三)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幸福学生精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1. 1.根据个性差异,采用分层异步教学。根据个性差异,采用分层异步教学。 2. 2.让所有学生从作文训练中享受成功的欢乐。让所有学生从作文训练中享受成功的欢乐。 二、性质观二、性质观二、性质观二、性质观作

59、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 (一)小学作文的性质(一)小学作文的性质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是一种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是一种练习。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二)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指导学生写指导学生写教师教师“ “教教” ”,学生,学生“ “练练” ”。 (三)明确性质,降低流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体。(三)明确性质,降低流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体。 三、过程观三、过程观三、过程观三、过程观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作文教学是使学生学会练笔

60、 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 (一)指导积累(一)指导积累 1. 1.指导观察,做好记录,养成习惯。指导观察,做好记录,养成习惯。 2. 2.指导阅读,积累语言和写作知识。指导阅读,积累语言和写作知识。 (二)指导构思(二)指导构思 1. 1.指导要贯穿学生作文全过程。指导要贯穿学生作文全过程。 2. 2.指导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核心。指导要突出思维训练这个核心。 3. 3.指导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指导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 (三)修改指导(三)修改指导 1. 1.改的过程就是完善改的过程就是完善“ “作作” ”的过程。的过程。 2. 2.

61、克服只知克服只知“ “作作” ”、不知、不知“ “改改” ”。 3. 3.在示范改中教方法。在示范改中教方法。 (四)指导评赏(四)指导评赏 1. 1.评赏是对评赏是对“ “作作” ”的再认识。的再认识。 2. 2.通过通过“ “示范评赏示范评赏” ”,交给评赏方法。,交给评赏方法。 3. 3.作文模式体现在作文模式体现在“ “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的结合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读与写的结合”“”“统一与自由的结合统一与自由的结合” ”。 四、序列观四、序列观四、序列观四、序列观作文训练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作文训练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作文训练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作文训练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

62、一)目前小学作文练习序列的类型(一)目前小学作文练习序列的类型 1. 1.以文体为序以文体为序 2. 2.以语言知识为序以语言知识为序 3. 3.以能力训练为序以能力训练为序 (二)当前应集三种序列为一体,呈现动态的作文训练序列(二)当前应集三种序列为一体,呈现动态的作文训练序列 1. 1.动态式序列的基本思想动态式序列的基本思想 2. 2.解决解决“ “怎样写怎样写” ”,培养三种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思维的基,培养三种能力(写作的基本能力、思维的基本能力、驾驭文体的基本能力)本能力、驾驭文体的基本能力) 五、实用观五、实用观五、实用观五、实用观作文教学本质的再认识作文教学本质的再认识作文教学本质的再认识作文教学本质的再认识 (一)存在倾向:(一)存在倾向:“ “为教而教为教而教”“”“为考而考为考而考” ” (二)改革趋势:让学生学会各种实用文书(二)改革趋势:让学生学会各种实用文书 1. 1.学的内容学的内容 2. 2.学的方法学的方法 (三)目前小学作文正由(三)目前小学作文正由“ “应试作文应试作文” ”向向“ “注重实用注重实用” ”方向发展。方向发展。 结论结论结论结论 (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