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1259345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的学习》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品德的学习品德的学习第一节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的实质一、品德的实质 道德道德是泛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和倾向。 特征特征: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品德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这种行品德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这种行为不是偶尔的或一时的,而是在稳定的道为不是偶尔的或一时的,而是在稳定的道德观念支配下一贯地出现。德观

2、念支配下一贯地出现。品德是个性中最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品德是个性中最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道德与品德的关系道德与品德的关系1、道德与品德的区别、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还受个体生理、心理等内在条件的制约。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道德与品德的联系、道德与品德的联系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离开社会道德也就谈不上个人品德,同时,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

3、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的形成不是由遗传获得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条件中,主要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品德虽然不可避免地要以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但是它对社会道德风气也能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 1、道德认识:对于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行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4、道德意志:道德意志

4、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社会学习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 自我中心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皮亚杰认为5岁以前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二) 权威阶段这一阶段(68岁)也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

5、为后果来判断对错。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三) 可逆性阶段 这一阶段(810岁)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间的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当然这个时期判断还是不成熟的,要到十一二岁后才能独立判断。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四) 公正阶段 这一阶段(1112岁)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

6、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两难问题:道德两难问题: 欧洲有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欧洲有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的命,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的命,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化很多钱,药近发明的一种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化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出成本的十倍。他制造镭化剂花了剂师索价还要高出成本的十倍。他制造镭化剂花了200200元,而他竟索价元,而他竟索价2000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向人借钱,总共只借到了向人借钱,总共只借到了

7、1000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茨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海因茨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赊欠。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的目的就不行,我发明此药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赚钱。” ” 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当晚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当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海因茨应该这么做吗?法官该判他罪吗?请讲海因茨应该这么做吗?法官该判他罪吗?请讲明理由。明理由。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六

8、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习俗水平(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1、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10岁前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前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岁以上30%进入第三种水平。2、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3、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道德价值观辨析理论道德价值观辨析理论(自学)(自学)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略)(略)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9、二、道德情感的发展精神分析学派1.背景: 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2.基本观点: 无意识理论 人格结构 性欲学说: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潜伏期、两性期 3.应用:精神分析疗法4.评价新精神分析学派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一)道德情感的内容(一)道德情感的内容 (二)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二)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1、直觉的道德感、直觉的道德感 2、想象性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 3、伦理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三)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三)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第一,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

10、来。 第二,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第三,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第四,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第五,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三、道德信念的形成和培养三、道德信念的形成和培养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第二,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四、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四、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1、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动机的激发2、掌握道德行为方式、掌握道德行为方式(1) 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学校的常规,懂

11、得最基本的行为要求。(2) 组织开展对典型人物行为表现的分析讨论,让他们仿效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3) 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心办坏事”的行为。3、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1) 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2) 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律行动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并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3) 依靠集体舆论或其他教育措施,防止练习中出现不耐烦和偏离目标的现象。(4) 克服不良习惯。在根除学生的不良习惯时要使他们知道坏习惯的害处,加强克服坏习惯的信心,还可以用一些巧妙而机智的方法,如活动替代、合理奖惩、矛盾反应法等等。4、道德意

12、志的锻炼、道德意志的锻炼(1) 使学生明确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意义,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榜样,引发他们锻炼意志的愿望。(2)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向学生提出具有适度困难的任务,让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绩。对学生在活动中作出的各种意志努力要及时鼓励和赞扬。(3) 根据学生意志类型,采取不同锻炼措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4) 引导学生及时总结锻炼意志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学生意志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第四节第四节 学生品德不良的预防与矫正学生品德不良的预防与矫正一、一、品德不良与过错行为的涵义 过错行为过错行为是指学生经常会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13、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等。 品德不良行为品德不良行为是指经常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学生中出现的偷窃、流氓习性、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等属于品德不良行为。 二、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二、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客观原因客观原因 (一一)家庭的不良影响因素。家庭的不良影响因素。第一,家庭结构不良。第一,家庭结构不良。第二,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第二,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第三,第三, 家风不正。家风不正。(二)学校方面的原因(二)学校方面的原因(三)社会方面的原因(三)社会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内在原因1.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 2. 缺乏正确

14、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3. 道德意志薄弱 4. 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5. 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三、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转化过程三、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转化过程(一)醒悟阶段(一)醒悟阶段 一是消除疑惧,也就是说使学生信任教师,相信教师; 二是引发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 。(二)转变阶段(二)转变阶段避免反复的方法有:避免反复的方法有: 第一,暂时避开原有的刺激,以免近墨则黑。 第二,避免旧有刺激不是积极的方法,这些个体最终仍会遇到这类刺激。(三)自新阶段(三)自新阶段避免歧视和翻旧帐,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 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四、不良品德的矫正四、不良品德的矫正(一) 消除心理障碍1. 动机障碍 2. 认知意义障碍 3. 情绪障碍 4. 习惯惰性障碍 (二) 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三) 提供典型事例,明确是非观念 (四)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五) 增强抗诱感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六) 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七) 不良品德矫正方法举隅 1、订立契约2、代币法(表征性奖励)3、强化暂停4、过矫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