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1207043 上传时间:2024-08-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答辩报告论文答辩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硕士研究生:田野指导教师:温放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结微转移的探讨前 言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瘤。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研究表明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转移,其5 5年生存率可达年生存率可达85%85%90%90%,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而一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其5 5年生年生存率则降为存率则降为30%30%60%60%。微转移的概念

2、微转移的概念: : 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 ,播散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存活于淋巴系统、血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直径肝、肺等组织器官中的直径2mm0.05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2。 表表2 2:两组间微转移分布情况两组间微转移分布情况 微转移微转移 髂总髂总 髂外髂外 闭孔闭孔 腹股沟深腹股沟深 微转移率微转移率A A组(组(7373枚)枚) 0/11 0/11 1/16 1/16 1/29 1/29 0/17 0/17 2.7%(2/73)2.7%(2/73) B B

3、组(组(155155枚)枚) 0/31 0/31 1/37 1/37 0/58 0/58 0/29 0/29 0.6%(1/155)0.6%(1/155) 注:注:A A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 B B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组 3. 3. 在对几种临床特征的分析中,我在对几种临床特征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微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们发现微转移发生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X X2 2=8.601,=8.601,P P0.050.05)而在其它的临)而在其它的临床特征中,如

4、原发灶大小、肌层浸床特征中,如原发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方面,微转移润深度、分化程度等方面,微转移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表3 3:微转移与各临床特征关系:微转移与各临床特征关系 病理特征总例数微转移阳性 临床分期 AA 1 10 0(0 0) BB 11111 1(9.099.09) A A2 22 2(100100) 原发灶 2cm2cm 4 41 1(2525) 2cm2cm 10102 2(2020) 浸润深度 5mm5mm 9 91 1(11.111.1) 5mm5mm 5 52 2(4040) 分化程度 高分化6 60 0(0 0) 中低分化

5、8 83 3(37.537.5)讨讨 论论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90%9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与以上的宫颈癌发生与HPVHPV感染有关,因此多年来人们对宫颈感染有关,因此多年来人们对宫颈癌微转移的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对盆腔癌微转移的研究主要将焦点放在对盆腔淋巴结及外周血中淋巴结及外周血中HPVHPV基因的检测上,基因的检测上,但由于并非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均有但由于并非所有的宫颈癌患者均有HPVHPV感染,而且其他肿瘤如鼻咽癌、乳腺癌感染,而且其他肿瘤如鼻咽癌、乳腺癌也发现与也发现与HPVHPV感染有关,因此将感染有关,因此将HPVHPV作为作为微转移的检测标志物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微转移的检测标志物尚

6、有一定的局限性。 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如宫颈癌细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如宫颈癌细胞,一般都保留了上皮细胞的部胞,一般都保留了上皮细胞的部分特征。细胞角蛋白是一种仅存分特征。细胞角蛋白是一种仅存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少见蛋白质。在于上皮细胞中的少见蛋白质。分为分为型角蛋白和型角蛋白和型角蛋白。型角蛋白。如果在淋巴组织中检测出细胞角如果在淋巴组织中检测出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则表明有上皮源性蛋白的表达,则表明有上皮源性肿瘤细胞播散到淋巴组织中。肿瘤细胞播散到淋巴组织中。 抗细胞角蛋白抗体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AE1/AE3是是AE1AE1克隆与克隆与AE3AE3克隆的混合。克克隆的混合。克隆隆AE1AE1识别

7、识别型细胞角蛋白,如型细胞角蛋白,如CK19 CK19 、CK20CK20,而克隆,而克隆AE3AE3识别识别型细胞角蛋白,如型细胞角蛋白,如CK1CK1、CK2CK2。因。因此此AE1/AE3AE1/AE3是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是广谱抗细胞角蛋白抗体,适用于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体,适用于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的鉴别。瘤的鉴别。 JuretzkaJuretzka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AE1AE1和和CAM5.2CAM5.2标记,检测了标记,检测了4949例例AA2 2BB2 2期宫颈癌患者的期宫颈癌患者的976976枚阴性淋巴结标本,枚阴性淋巴结标本,结果显示结果显示8.1%8.1%(

8、4/494/49)的患者发现有微)的患者发现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0.41%0.41%(4/9764/976)。)。随访结果显示微转移中随访结果显示微转移中50%50%的患者出现的患者出现复发,而无微转移的患者中复发率为复发,而无微转移的患者中复发率为6.7%6.7%。 LentzLentz等人用等人用AE1/CAM5.2AE1/CAM5.2标记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132132名名AABB2 2期期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患者的31063106枚淋巴结,结枚淋巴结,结果有果有1919名患者的名患者的2929枚淋巴结有微枚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阳性率为转移,淋巴结阳性

9、率为0.9%0.9%(29/310629/3106)。他还通过分析)。他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微转移患者所占的比得出结论,微转移患者所占的比率大致和术后复发率相等率大致和术后复发率相等 。 本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结果表明, , 在在228228枚阴枚阴性淋巴结中,通过性淋巴结中,通过AE1/AE3AE1/AE3标记,标记,3 3例患者的例患者的3 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例总阳性率病例总阳性率21.4%(3/14),21.4%(3/14),淋巴结淋巴结总阳性率总阳性率1.3%(3/228)1.3%(3/228)。这与。这与JuretzkaJuretzka和和LentzLentz

10、等人报道的相接等人报道的相接近。近。 另外另外, ,我们还首次对淋巴结进行了分我们还首次对淋巴结进行了分组,在阴性淋巴结中,组,在阴性淋巴结中,3 3枚淋巴结存在枚淋巴结存在微转移,其中微转移,其中2 2枚分布于髂外淋巴结组,枚分布于髂外淋巴结组,1 1枚分布于闭孔淋巴结组中枚分布于闭孔淋巴结组中 ,这也同,这也同样支持了子宫颈癌淋巴结回流的复杂样支持了子宫颈癌淋巴结回流的复杂性。本研究也表明早期宫颈癌的淋巴性。本研究也表明早期宫颈癌的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这在结微转移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这在之前的国内外研究中尚未报道过。当之前的国内外研究中尚未报道过。当然,本研究中病例不多,有关研

11、究还然,本研究中病例不多,有关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需进一步开展。结论结论1. 1. 宫颈鳞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宫颈鳞癌患者阴性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灶,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到。移灶,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到。2 2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可能是先转移到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可能是先转移到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等一级淋巴结,再髂外淋巴结,闭孔淋巴结等一级淋巴结,再向下一站淋巴结转移。微转移发生率可能与向下一站淋巴结转移。微转移发生率可能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增大。微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增大。 3. 3. 对于

12、经证实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应对对于经证实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应对其进行严密地随访,必要时还需要补充放化其进行严密地随访,必要时还需要补充放化疗。疗。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尊敬的导师在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尊敬的导师温放教授对我辛勤培养,严格教诲,三温放教授对我辛勤培养,严格教诲,三年来给了我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她严年来给了我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她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永谨的科研作风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远值得我学习。感谢妇科的各位老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感谢妇科的各位老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病理科的老师在我硕士研究期间属一院病理科的老师在我硕士研究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教导,同时对所有关心、给我的帮助和教导,同时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谢意!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