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71012399 上传时间:2024-08-0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整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呼和浩特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1.1勘察目的 直接详勘应按管道工程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管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 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工程的勘察等级为乙级。 1.3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1.3.1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情况 场地地貌上地处阴山山脉与黄河之间,北有天然屏障大青山,阻挡并减弱西伯利亚寒流的侵扰,东南被蛮汉山环抱,形成一个冲积扇平原。 本地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干燥多风、温差大,同时因受阴山山脉的影响,形成比较优越的小气候环境。据呼市气象站观测资料:历年年平均降雨

2、量 400.00mm,多集中于 79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7; 历年月平均蒸发量 l781.80mm, 历年月平均最低气温-l3.0,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 21.9;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出现东南风,年平均风速 1.67 米秒,最大风速可达 25.0 米秒;全年无霜期 130 天。 1.3.2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华北断块内阴山断块隆起与鄂尔多斯断块隆起之间的河套拗陷东段,即呼包断陷盆地内。本场地处于呼和浩特断陷盆地的东段,此断陷是一个和大青山隆起平行的次一级构造单元。自侏罗纪开始,大青山不断上升侵蚀,断陷盆地一直下沉,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场地内未发现有浅埋的

3、全新世活动断裂,第四系覆盖厚度相对较大。 1.3.3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 拟建场地未发现影响工程建设的岩溶、 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小。 1.3.4沿线地基土条件 因管线线路较长,场地跨度较大,根据钻孔勘察及现场调查后,进行分段描述,根据沉积物成因类型及岩性特点,将勘探深度内地层分别描述如下: 1.3.4.1K00+000K02+05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2050m。初见水位 4.24.3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平均深度在 0.03.0,平均厚度 3.0m。杂色-黄褐色

4、,稍湿,松散,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砂;平均深度在 3.08.1m,平均厚度在 5.1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土;平均深度在 8.110.0m,平均厚度在 1.9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2K02+050K04+26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2210m。初见水位 4.24.4m。地层主要岩性为: 耕土;平均深度在 0.00.7m,平均厚度 0.7m。黄褐色,稍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局部砂质

5、含量较高,上部含植物根系。 粉土;平均深度在 0.71.8m,平均厚度在 1.1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粉砂;平均深度在 1.86.3m,平均厚度在 1.9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中砂;平均深度在 6.37.3m,平均厚度在 1.0m。黄褐色-灰蓝色,稍湿,中密,分选性较好,颗粒较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土;平均深度在 7.310.0m,平均厚度在 2.7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3K04+260K06+860,为山前冲洪积平

6、原,地势平坦,长度 2600m。初见水位 4.24.4m,地层主要岩性为: 耕土;平均深度在 0.00.5m,平均厚度 0.5m。黄褐色,稍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上部含植物根系。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0.54.3m,平均厚度在 3.8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粗砂;平均深度在 4.37.3m,平均厚度在 3.0m。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一般,级配较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偶含小砾 2cm 左右。 粉土;平均深度在 7.310.0m,平均厚度在 2.7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

7、韧性较差。 1.3.4.4K06+860K09+72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2860m。段初见水位 4.24.3m,K07.380K09+720 段未见地下水。该段地层局部夹黑色泥炭土薄层最大厚度 0.3m,松散。地层主要岩性为: 粉土;平均深度在 0.01.6m,平均厚度 1.6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砾砂;平均深度在 1.64.2m,平均厚度在 2.6m。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 4cm 左右。 中砂;平均深度在 4.26.2m,平均厚度在 2.0m。黄褐色-灰蓝色,稍湿,中密

8、,分选性较好,颗粒较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土;平均深度在 6.210.0m,平均厚度在 3.8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5K09+720K10+75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1030m。初见水位 4.24.3m,地层主要岩性为:粉土;平均深度在 0.01.3m,平均厚度 1.3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承粉砂;平均深度在 1.33.4m,平均厚度在 2.1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3.44.0m,

9、平均厚度在 0.6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粉砂;平均深度在 4.06.4m,平均厚度在 2.4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细砂;平均深度在 6.47.3m,平均厚度在 0.9m。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砂质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偶夹 10-20cm 厚粉砂薄层。 粉土;平均深度在 7.310.0m,平均厚度在 2.7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6K10+750 向北 M0+000M1+30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13

10、00m。初见水位 4.24.3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平均深度在 0.01.6m,平均厚度 1.6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砂;平均深度在 1.63.5m,平均厚度在 1.9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3.54.1m,平均厚度在 0.6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粉砂;平均深度在 4.16.9m,平均厚度在 2.8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

11、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土;平均深度在 6.910.0m,平均厚度在 3.1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7M1+300M2+97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1670m。初见水位 4.24.5m,地层主要岩性为: 耕土;平均深度在 0.00.4m,平均厚度 0.4m。黄褐色,稍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上部含植物根系。 粉土;平均深度在 0.42.0m,平均厚度在 1.6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砾砂;平均深度在 2.05.9m,平均厚度在 3.9m。黄褐色-灰蓝色

12、,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 4cm 左右。 粉土;平均深度在 5.910.0m,平均厚度在 4.1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8M2+970M4+36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1390m。初见水位 4.65.3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 平均深度在 0.00.6m,平均厚度 0.6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土;平均深度在 0.62.4m,平均厚度在 1.8m。黄褐色,稍湿,稍密,

13、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砾砂;平均深度在 2.46.2m,平均厚度在 3.8m。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 4cm 左右。 粉土;平均深度在 6.210.0m,平均厚度在 4.8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4.9M4+360M5+506 暂定该段分支终点, 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地势平坦,长度 1146m。初见水位 4.45.1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 平均深度在 0.00.5m,平均厚度 0.5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

14、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土;平均深度在 0.52.3m,平均厚度在 1.8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砾砂;平均深度在 2.36.7m,平均厚度在 4.4m。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 4cm 左右。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6.710.0m,平均厚度在 3.3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1.3.4.10L0+000L0+828 暂定该段分支终点,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828m。初见水位 4.25.

15、2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 平均深度在 0.00.6m,平均厚度 0.6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土;平均深度在 0.62.5m,平均厚度在 1.9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中砂;平均深度在 2.56.2m,平均厚度在 3.7m。黄褐色-灰蓝色,稍湿,中密,分选性较好,颗粒较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6.210.0m,平均厚度在 3.8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16、 1.3.4.11N0+000N2+300,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2300m。初见水位 4.35.2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平均深度在 0.00.5m,平均厚度 0.5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土;平均深度在 0.52.2m,平均厚度在 1.7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中砂;平均深度在 2.25.5m,平均厚度在 3.3m。黄褐色-灰蓝色,稍湿,中密,分选性较好,颗粒较均匀,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5

17、.510.0m,平均厚度在 4.5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1.3.4.12N2+300M3+110 暂定该段分支终点,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810m。初见水位 4.34.6m,地层主要岩性为: 填土; 平均深度在 0.00.4m,平均厚度 0.4m。杂色-黄褐色,稍湿,松散, 上部为 1.5m 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为主,砾砂及粉土充填。下部为素填土,以粉砂、粉土为主,含块石。 粉土;平均深度在 0.42.0m,平均厚度在 1.6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砾砂;平均深度在 2.04.9

18、m,平均厚度在 2.9m。黄褐色-灰蓝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级配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最大砾经 4cm 左右。 粉土;平均深度在 4.910.0m,平均厚度在 5.1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5.13 K10+750 向南K11+670 暂定该段分支终点,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长度 920m。初见水位 4.2m。地层主要岩性为: 耕土;平均深度在 0.00.6m,平均厚度 0.6m。黄褐色,稍湿,松散,以粉土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上部含植物根系。 粉土;平均深度在 0.61.5m,平均厚度在 0.9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

19、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粉质粘土;平均深度在 1.53.6m,平均厚度在 2.1m。黄褐色,稍湿,硬塑,泥质胶结,层状结构,切面稍有光泽,呈短柱状及柱状。 粉砂;平均深度在 3.66.4m,平均厚度在 2.8m。黄褐色,稍湿,稍密,砂质不纯,局部粉土含量较高,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 粉土;平均深度在 6.410.0m,平均厚度在 3.6m。黄褐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局部含沙量较高,干强度低,韧性较差。 1.3.5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拟建场地勘察范围内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孤石、防空洞及溶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1.3.6地下水 经本次勘察钻探揭露,

20、场地中地下水为潜水,自然地表下-4.20m-5.60m,含水层以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为主,补给方式以大气降水和山前侧向径流补给,排泄以侧向径流及开采为主。其动态特征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为 1.502.00 米。近几年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下水的排泄不稳定,其动态变化较复杂。 地下水在基底以下较近处,基础施工时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1.4岩土参数统计 1.4.1岩土物理力学测试成果统计 本次勘察岩土样采集后送有资质的测试单位进行了室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1.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5.1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根据本次钻探测试,场地岩土层分布均匀,岩土组合为近水平发育的松散冲洪

21、积层,厚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质较好,无软弱夹层和软弱可滑结构面。地基稳定性较好,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现象, 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场地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地基稳定性一般,适宜管道铺设工程。 1.5.2特殊性岩土评价 根据目前现场勘查和调查,结合我公司对周边工程的经验,场地特殊性岩土为填土,分布于场地表层,黄褐-灰褐色,主要以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为主。填土呈稍密状,均匀性较差。最大厚度 3.0m,对管道基础无影响。 粉质粘土具有膨胀性,膨胀性评价如下: 评价依据: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50122-2013) ;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粉质粘土具有膨胀性,其自由膨胀率

22、ef 均在 65ef90 范围内,膨胀性粉质粘土层厚度为:2.63.8m。 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50122-2013) ,自由膨胀率在 65ef90 范围内,膨胀潜势为中等(规范 4.3.4 条) 。 根据以往地区经验,本次线路不存在膨胀土。 本工程基础埋深约为 4.05.0 米,大于大气影响深度,因此大气降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小。 场地不存在软土、湿陷性土、多年冻土等特殊性岩土。 1.5.3地下水评价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探深度探明地下水位在 4.2-5.6m。 1.5.4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场地环境类型为类,地基土可能存在腐蚀性,因此在场地内取 2 组式样进行化验,评价其对

23、基础的腐蚀性。 1.5.5岩土工程参数分析 1.5.5.1场地抗震设防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 年版、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供抗震设防参数如下: 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 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1.5.5.2场地类别划分 根据以往在本地区勘察经验, 在拟建工程场地内钻孔 10m 覆盖层范围内等效剪切波速值 250m/s350 m/s(经验值)500m/s。 建筑管线覆盖层厚度为 d 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该场地的类型为中硬土,判定建筑场地

24、类别为类场地。 1.5.5.3场地土液化分析评价 由于勘察场区地下水埋深在-4.20m-5.30m, 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 年版)进行初步液化判别(按 8 度考虑) : 在地面以下 10.0m 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砂土主要为粉土层、粉砂层,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大于 1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年版 4.3.3 条饱和的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 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8 度和 9 度分别不小

25、于 10、13 和 16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 1.5.5.4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拟建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1.5.5.5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 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存在填土、耕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等,当基坑深度大于 5m 时,当未及时支挡时,在地震作用下形成的土体易加速变形或滑动,建议应对边坡进行及时支挡。 1.5.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1.5.6.1地基基础选择 据本次勘测场地土层较为稳定,连续性较好,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建议采用天然地基。 1.5.6.2岩土工程条件 填土层分布不连续,密度低,工程力学性质差; 耕土层分布不连续,密度低,工程力学性质差; 粉土层分布稳

26、定、连续,工程力学性一般; 粉质粘土层分布较稳定、连续,工程力学性一般; 粉砂层分布较稳定、连续,工程力学性一般; 细砂层局部分布,工程力学性一般; 中砂层局部分布,工程力学性好; 粗砂层局部分布,工程力学性好; 砾砂层局部分布,工程力学性好; 1.5.6.3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据本次勘探,场地内岩土层层位分布比较稳定,工程力学性质在水平方向上变化较小,与本地区岩土工程条件的经验数据基本一致。 1.5.7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基坑工程分析 1.5.7.1基坑降水 经勘察,本场地潜水水位埋深-4.20m-5.60m,分布较连续,基坑开挖深度-4.0m(各别线路段深度-5.0m) ,含水层主要为粉砂、细砂

27、、中砂、粗砂及砾砂层。按往年正常水位分析,雨季施工时可能有一定的回升;拟建建筑基础埋深在地下水位附近,考虑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等条件因素,建议考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施工的影响。含水层渗透系数可以按 K=1.0100.0m/d 设计。降水工艺宜采用明沟和集水井(坑)排水法,使地下水汇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降水设计方案宜根据场地施工条件和主体施工工序、工艺和建筑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详细设计。 1.5.7.2基坑放坡及支护 基坑开挖揭露地层为填土、耕土、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粉质粘土等。基础深度 5m,且周边无建筑物,建议采取自然放坡

28、,按 1:1.0-1:1.5 施工,对深度大于 5m 的基坑或周边有建筑物的地段坡率建议放缓或参与基坑支护。 其中场地开挖深度大于 5m 的,属于危险性较大部分工程,基坑开挖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基坑边坡对于基底施工人员及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必须消除这种风险,自然放坡时,坡率建议放缓,坡比必须满足不小于 1:1.5 的坡比要求;支护时必须满足基坑安全性评价的要求,进行支护设计,方可进行支护施工。 拟建管线按设计底高程开挖后将在两侧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各土层接触面较平缓,滑动的可能性小,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 1.20。小于 5 米的边坡为稳定状态。大于 5 米的边坡按坡率放坡或进行

29、基坑支护后边坡为稳定状态。 1.5.8基坑稳定性评价 拟建管线按设计底高程开挖后将在建筑物四周形成基坑边坡,拟建管线按设计底高程开挖后将在两侧形成临时基坑边坡,各土层接触面较平缓,滑动的可能性小,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系数取 1.20。小于 5 米的边坡为稳定状态。大于 5 米的边坡按坡率放坡或进行基坑支护后边坡为稳定状态。相邻建筑物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地势开阔,管线周边无其他建筑。 1.5.9工程风险分析评价 基坑壁滑塌失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开挖基坑壁滑塌失稳,为防止此类工程地质问题出现,开挖基坑时,有放坡条件的建议放坡处理,无放坡条件的则必须进行基坑壁支撑;

30、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基坑开挖时, 可能对相邻建筑物及其基础造成安全隐患,建议施工时应对相邻建筑物及其基础采取内支撑等有效的保护措施。 1.6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1.1拟建管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6.1.2该工程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1.6.1.3勘察场地属于抗震一般地段。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1.6.1.4该场地勘察范围内不存在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地质构造运动对拟建建筑无影响,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良好, 适宜

31、铺设管道。 1.6.1.5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对建筑材料与管材等具微腐蚀性。本场地地基土粉土层与粉砂层对建筑材料与管材具微腐蚀性。 1.6.1.6本场地不存在液化土层。 1.6.1.7呼和浩特地区属季节性冻土地区,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为 1.60m。冻涨等级为不冻胀。 1.6.1.8基坑(槽)开挖后,须会同勘察、设计人员做好验槽工作。 1.6.2建议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做如下建议: 1.6.2.1地基基础建议 据本次勘测场地土层较为稳定,连续性较好,工程力学性质一般,建议采用天然地基。 1.6.2.2基坑边坡放坡与基坑支护 基础深度 5m,且周边无建筑物,建议采取自然放坡,按 1:1.0-1:1.5 施工,对深度大于 5m 的基坑,坡率建议放缓或参与基坑支护。方可进行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