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0939465 上传时间:2024-08-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PPT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心理学特岗教师考前辅导第一章绪论心理学(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语中的(灵魂灵魂)和和(学问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思是“研究灵魂的学问研究灵魂的学问”。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却只有短暂的现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历史,却只有短暂的现在。在。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生。(二)发展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o(三)教育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1、遵循道德伦理,不能做损害被试身心的事。2、

2、被试有自由选择参加实验与否的权利。3、充足的补救措施。(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o1 1、观察法、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由研究者观察和记录个体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与其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o2 2、实验法、实验法o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指研究者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种条件,使被试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o实验法可以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3 3、 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指指用用一一套套预预先先经经过过标标准准化化的的问问题题(量量

3、表表)来来测测量量某某种种心心理理品质的方法。品质的方法。 按内容分:按内容分: 1 1、智力测验、智力测验 2 2、成就测验、成就测验 3 3 、态度测验、态度测验 4 4 、人格测验、人格测验 按形式分:按形式分: 1 1、文字测验、文字测验 2 2、非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规模分:按规模分: 1 1、个别测验、个别测验 2 2、团体测验、团体测验o4、调查法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 o5、个案研究法o6、产品分析法o7、档案研究法第二章第二章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o脑(brain)是人类一切高级

4、行为的物质基础,由100160亿神经细胞构成。o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元(neuron)。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o神经细胞具有两种基本功能,即兴奋性和传导性。o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系统。o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两大部分。o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o大脑皮层有许多的沟回结构分成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o额叶在四个脑叶中最大,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一一) )、反射的概念、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

5、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规律的反应。 反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部位,传反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部位,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出神经,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1 1、无无条条件件反反射射:它它是是在在种种系系发发展展过过程程中中遗遗传传下下来来的的反反射射。引引起起无无条条件件反反射射的的刺刺激激物物叫无条件刺激物。叫无条件刺激物。 2 2、条条件件反反射射: : 动动物物在在无无条条件件反反射射的的基基础础上上, ,为为适适应应千千变变万万化化的的环环境境, ,还还必必须须建建立立多多种种反反射射, ,后后天天获获得得的的反反

6、射射就就叫叫条条件件反反射射。引引起起条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或信号刺激物。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条件刺激物或信号刺激物。第三章注意o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o(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集中。o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和集中性。o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o1、选择功能、选择功能o2、维持功能、维持功能o3、调节功能、调节功能(四)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外部表现o1、适应性动作: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适应性动作:有关的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物;o2、无关运动停止;、无关运动停止;o3、生理变化:呼吸变得轻

7、微而缓慢,呼与、生理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发生变化,呼气长而吸气短。吸的时间比例发生变化,呼气长而吸气短。高度集中注意时会出现高度集中注意时会出现“屏息屏息”现象。现象。第二节注意的品质特征o一、注意的稳定性o注意保持在某个认知客体和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是注意在时间上的品质特征。o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o1、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或活动本身的特点有关 ;o2、注意的稳定性还与人的兴趣和意志控制力强弱有关 。 o二、注意的范围(广度)o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够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量。o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o1、 注意的范围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o2、注意的范围还与任务要求有关。

8、o3、注意的范围还与知识经验有关。 o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o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为完成一项任务,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去。o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o1、与任务的复杂程度或难易程度有关 。o2、与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o四、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o指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者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上去。o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o1、与投注在原来对象上的注意强度、紧张度有关 o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影响注意的转移第三节 注意的类型o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是否

9、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后注意。o一、什么是无意注意一、什么是无意注意o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o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二、二、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o客观刺激物特点:o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o对比关系对比关系o运动变化运动变化o新异性新异性o主体本身的状态:o需要和兴趣o期待o情绪状况o三、什么是有意注意o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10、,是一种有预定目的,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o四、影响随意注意的因素o明确的目标任务 o间接兴趣o组织活动的习惯 o意志品质第四节第四节 注意规律性在教学中的应用注意规律性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新颖的教学内容(一)新颖的教学内容(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三)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四)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二)利用间接兴趣(二)利用间

11、接兴趣(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四)对学生提出严格而适当的学习要求(四)对学生提出严格而适当的学习要求首页(五)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五)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三、两种注意相互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三、两种注意相互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学习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能都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另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一方面,

12、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会使人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会使人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学生难以长时间坚持学习。劳和注意的涣散,学生难以长时间坚持学习。首页第四章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o第一节感觉及其规律o一、什么是感觉 感感觉觉指指人人脑脑对对当当前前作作用用于于感感觉觉器器官官的的客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感觉的作用:感觉的作用: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感觉还给人们带来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感觉还给人们带来愉快、痛苦等情绪体验 感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感觉是

13、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二、感觉的基本规律二、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绝对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出来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量上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二、感受性的变化二

14、、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的适应:感觉的适应: 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生变化,这种现象叫适应。 如明适应、暗适应。如明适应、暗适应。 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 1 1、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1 1)同时对比同时对比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是刺激物同时作用产生的对比现象。 (2 2)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2 2、不同分析器的相

15、互作用。、不同分析器的相互作用。 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强烈)刺激,能提高(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分析器的感受性。o(1)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感觉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的现象。现象。o(2)联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联觉,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o(3)后象,指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二)感受性的发展o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是感受性发展

16、的基本条件o有计划的练习可以提高感受性o感觉器官的机能补偿作用第二节知觉及其特征o一、什么是知觉 知知觉觉指指人人脑脑对对直直接接作作用用于于感感觉觉器器官官的的客客观观事事物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知觉觉是是在在感感觉觉的的基基础础上上产产生生的的,是是对对感感觉觉信信息息的的整合和解释。整合和解释。知觉的特性o(一)知觉的选择性o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象的特性。o比关系明显;运动变化;新颖性;强度等。o(二)知觉的整体性o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

17、知识经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标志的特性。o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o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知觉恒常性即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o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恒常性主要发生在视觉范围内:如大小大小恒常性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方向恒常性恒常性等。等。o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感知活动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感知活动o直观教具的制作要醒目、生动、引人入胜直观教具的制作要醒目、生动、引人入胜o结合生动形

18、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理解知识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理解知识o结合直观教材,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结合直观教材,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规律o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o出示直观教具的时间要恰到好处出示直观教具的时间要恰到好处如何根据感知的规律进行直观教学观察力的培养o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o2、做好观察前的知识准备。o3、掌握观察方法。o4、做好观察记录。o5、持之以恒的进行观察训练。第五章记忆o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叫记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叫记忆。o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刺刺激激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

19、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注注意意复复述述消退消退遗忘遗忘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识记种类:识记种类:o1、根据识记目的分:、根据识记目的分:o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o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o2、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分:、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分:o机械识记: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机械识记: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在联系进行的识记。o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其内部联意义识记: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其内部联系并运用已

20、有经验进行的识记。系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识记。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o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o2、材料意义的大小以及被理解的程度。o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o4、识记方法。如何根据识记的规律提高识记效果o1、目的明确,态度积极。o2、深入理解,广泛联系。o3、抽象材料形象记,量大材料分散记。o4、多种识记方法灵活使用。遗忘的规律及原因o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o原因:消退说和干扰说。如何防止遗忘o1、及时复习。o2、复习形式多样化。o3、阅读与重现交替使用。o4、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o5、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o6、适当的过度学习。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想象的概述:一、想象的概述: 概念:想象是

21、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特点:想象的特点: 1 1、形象性、形象性 2 2、新颖性、新颖性o想象的作用想象的作用o1.预见作用预见作用o2.补充作用补充作用o3.代替作用代替作用o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粘合粘合 夸张夸张 典型化典型化 拟人化拟人化 三、想象的综合过程三、想象的综合过程主页四、想象的种类:四、想象的种类:按目的分:按目的分: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想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 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

22、行的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主页按创造程度分:按创造程度分:1 1、再造想象: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再造想象:根据他人的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2、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的过程。o创造想象的特点:创造想象的特点:oa.首创性、新颖性、独特性。首创性、新颖性、独特性。 第二节 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述: 概念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的和概括的反映。 特征:特征: 1 1、

23、间接性、间接性 2 2、概括性、概括性 主页思维的种类:思维的种类:1 1、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1 1)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是在实际动作中进行)动作思维:又称操作思维,是在实际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的思维。 (2 2)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 (3 3)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所进行)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所进行的思维。的思维。2 2、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不同、根据思维过程的方向不同(1 1)集中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集中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单一的方向

24、,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o(2 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o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是指从一是从所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或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个目标出发,沿着各自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种答案的思维。二、思维的过程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分类:(二)比较与分类:(三)抽象与概括:(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四)系统化与具体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o1、提出问题o2、分析问题o3、提出假设o4、验证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o1、知觉特点o

25、2、定势影响o3、功能固着o4、原型启发o5、情感与动机状态o6、个性差异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o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o(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o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创造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o(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o1.变通性o触类旁通,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o2.独特性o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在思维问题时能摆脱思维贯性,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o3.流畅性o能在较短时间里表达较多的观念,反应迅速而众多。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过程o1.准备期o2.酝酿期o3.豁朗期o4.验证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激

26、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知欲;(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能力;(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四)教给学生发明创造的思维方法o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格兹尔的“问题分类法”以及克劳福德的“特征列举法”等。(五)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五)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第七章情绪与情感1 1、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 2、生生理理反反应应:如如心

27、心跳跳、血血压压、呼呼吸吸、皮皮肤肤电电反反应、瞳孔等。应、瞳孔等。 3 3、外外部部表表现现:情情绪绪情情感感的的外外部部表表现现也也叫叫表表情情,包包括括面面部部表表情情、体体势势表表情情、言言语语表表情情三三个个方方面面。情绪与情感的分类情绪与情感的分类o(一)情绪状态的分类o1心境o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如心情舒畅,闷闷不乐,恬静、烦躁等。o2激情o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暴怒。o3应激o应激是指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二)社会性情感的分类o1道德感o2理智感o3美感第八章第八章意志意志o一、什么是意志一、什么是意志o意志

28、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o(一)明确的目的性o(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o(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行动过程意志行动过程o意志行动过程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意志行动过程包括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o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它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是意志行动的动因。采取决定阶段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制定行动计划等几个环节。动机斗争o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o2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o3趋避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o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意志的品

29、质意志的品质o(一)自觉性o明确地认识到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社会意义,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o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目性(或受暗示性)和独断性。o(二)果断性o当机立断o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o(三)坚持性o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o(四)自制性o与自制力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冲动性。三、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三、意志的培养与锻炼o(一)加强理想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o(二)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以锻炼坚强的意志o(三)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作用o(四)学校的纪律对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很重要的作用o(五)针对学生的意

30、志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o(六)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九章第九章人格人格o第一节人格概述o人格的内容分为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大的方面。o动机、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二)人格的基本特征o1、整体性。o2、稳定性。o3、独特性。o4、社会性。o二、人格评估二、人格评估o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人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两种范式:问卷范式和投射范式。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形成与发展o(一)生物遗传o(二)社会文化o(三)家庭环境o(四)童年的早期经验(五)自然环境(六)学校教育人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第二节第二节气质气质o气质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动力特征。o四种气质类型是胆

31、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教育工作o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气质特点,并采用适合其气质特点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o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气质差异,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培养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o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气质类型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o同样,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各自气质类型的积极特征,控制其消极特征。第三节第三节性格性格o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青少

32、年应具备的性格特征青少年应具备的性格特征o(一)独立o(二)自信o(三)坚韧o(四)自制o(五)合群第四节第四节能力能力o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种类能力的种类o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o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o3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能力的理论能力的理论o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能力的三维结构模型;o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o多元能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个别差异o1能力类型的差异o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o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o1生物因素o2环境与教育o3个体实践活动三、能力的培养三、能力的培养o1重视早期教育,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o2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o3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