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杜牧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631001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杜牧 (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阿房宫赋杜牧 (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阿房宫赋杜牧 (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阿房宫赋杜牧 (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阿房宫赋杜牧 (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杜牧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杜牧 (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 杜牧教学目的:n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n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n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n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赏读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由回忆过秦论的内容开始,引入新课。)二.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

2、,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三.背景介绍与解题: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

3、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四、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不霁何虹(雨过天晴) B 尽态极妍(美丽)C 鼎铛玉食(铁锅) D 直栏横槛(栏杆)E 辇来于秦(坐车) F 朝歌夜弦(早上)五、断句:1、骊山北构而西折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杳不知其所之也4、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5、多于庾之粟粒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讲解第一段。(一)补充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 骊山北构而

4、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4 盘盘焉 焉:的样子。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二)分析内容。1 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2 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3 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4 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5 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

5、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三)板书总结:歌舞不休建筑宏伟建造背景规模宏大歌舞极盛七、作业:课后自译并背诵第一段。第二课时一、复习第一段:检查翻译、背诵及活用词掌握理解情况。二、分析第二段。(一)补充解释:1 辞楼下殿 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2 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 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4 为秦宫人 为:成为。5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黑发。6 雷霆乍惊 乍:突然。7 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动词,往,到。8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9 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1

6、0 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二)分析内容:1 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2 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3 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4 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5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三)板书内容要点:朽(内)之奢侈腐宫廷生活众多宫妃的由来宫中荒淫奢靡的生活聚敛珍宝,肆意挥霍三、分析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2 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3 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4 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5

7、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6 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二)分析课文:1 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三)板书要点:(古)秦爱纷奢导致灭亡谴责秦王掠夺珍宝,纵情挥霍痛斥始皇纵欲纷奢,终成独夫农民起义使秦灭亡,阿房宫被焚四、分析第四段。(一)补充注释: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

8、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如果。爱:爱护。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4 谁得而族灭也 得:能够。5 秦人不暇自哀 哀:哀叹。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二)分析内容: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三) 板书要点:评论史实点明主旨引出历史教训六国与秦自取灭亡假设其“爱人”则可免祸奉劝“后人”以史为鉴五、总结全文1 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2 写作特色:(1 想象、比喻与夸张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3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六、作业:课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